手机阅读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1:06:20 页码:13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7篇)
2023-11-19 21:06:20    小编:ZTFB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前行的经验,为自己的成长积累宝贵的财富。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增加可读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图妮莎罕,出生于1974年2月23日,维吾尔族,共产党员。1994年7月毕业于塔里木农垦大学园林系,大学本科学历,毕业后回到牧场参加工作,在一牧场工作20xx年。1995年至1998年在一牧场农业连担任园林技术员,1999年至20xx年担任农业连技术副连长兼场生产科林业技术员,20xx年至20xx年担任农业队副指导员兼出纳、团支部书记等,20xx年在十三师红星一场挂职一年,20xx年3月至20xx年2月,担任农业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20xx年3月至今担任一牧场林业站站长。

她自幼就学习汉语,思想活跃,是兵团第二代,受父母的影响,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十四师一牧场,继承父辈继续屯垦戍边。做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她在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注重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者。

他的丈夫是一名汉族青年,是1995年从重庆人才交流分配到十四师一牧场的,来到一牧场也有20xx年了,他们是20xx年喜结良缘的,婚后她们生活的很幸福,生活中他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工作中她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幸福美满的家庭让一牧场众多家庭为之羡慕。现在,她们在事业上比翼双飞、生活中相敬如宾的事迹时常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兢兢业业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较好的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她认为共产党员应像钢钉一样,不管组织上把你安排到哪个岗位上都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她在连队开展各项工作时,总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任劳任怨的在农业连奋斗了十几个年头,做出了经得起考验的工作业绩,切实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二、学习理论,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在工作中她认真参加支部组织的各类学习,自学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为更好地服务牧场奠定了基础。协助连队领导做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实际行动引导身边的职工群众。她总说:“在新疆,如果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稳定的局面,也没有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民族分裂分子的阴谋就会得逞,我们想安居乐业就没有保障”.自己是怎么说的,她就怎么去做,由于工作中乐于助人,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在民族团结方面成绩也很突出,在工作的十几年中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普法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等。在20xx年9月温在新疆考察时,到达十四师她们夫妻俩还受到了温的亲切接见,兵团领导车俊政委也曾多次到一牧场实地调研并进行工作指示,她们也受到到了首长的关怀和鼓励,使她们倍受鼓舞,更加努力工作。

三、以身作则,公正无私,团结同志,坦诚务实。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她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带动周边的人。她顾全大局,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经常与同事探讨牧场的发展变化,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能够大胆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现象做斗争。她的工作岗位很平凡,但她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坦荡人生。她知道,真正的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干什么工作都得干好,争当最优秀和最先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保团结,促稳定,谋发展,共同走脱贫致富的道路。

她的家庭很特别,民汉联姻。她的工作岗位很特殊,在少数民族连队工作,是政工干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工作环境,对她来说,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压力,但她没有被面前的困难所吓倒,反而是很坚强和执着的面对一切。有时受到委屈,她也会伤心难过,想放弃一切。每当这时她的丈夫就会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她,他经常说:“我们能从不同的民族走到一起,这不只是我们俩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新疆的稳定发展就需要我们这样的弄潮儿,各民族需要团结奋斗,齐心协力。在反对民族分裂非法宗教活动这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你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你是好样的,一定要勇敢的走下去。”

四、舍小家顾大家。

20xx年她担任农业连的党支部书记和指导员。作为党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她牢记党交给她的使命,为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老公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但她为了工作,却不得不常常舍弃小家利益,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她的记忆里,自担任农业队的支部书记以来,她基本上是牺牲了自己的节假日,她觉得亏欠家庭得太多了,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舍小家,顾连队这个大家,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和连队的平安建设来报答家人。她说:“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群众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直接指挥部,党支部书记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个指挥部的总指挥”,所以担任农业连支部书记以来,她想的最多的就是怎样才能当好这个“总指挥”,做好支部各项工作,真正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她每天早出晚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一言一行带动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共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脱贫致富,一年下来,连队支部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心系困难职工,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0xx年3月,她得知连队的一位孤寡汉族老人,亲人都不在身边,生病多日无人照顾,她瞒着家人和连队干部每天抽空去照顾这位老人,为她洗衣、做饭,并拿出自己每月工资500元为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直到老人康复。在她担任农业连党支部书记时,连队的一位河南移民走进她家,声称他的妻子生病需要住院治疗,可是医院要他先交20xx元押金,他暂时凑不够钱,所以他来找她借20xx元钱。她热情接待了他,电话联系落实了情况后,又瞒着家人拿钱给了他,让他好好给妻子治病。这两件事只是她多年来所做的一小部分,她总挂在嘴边一句话,那就是:“加强牧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20xx年,7·5事件发生,她作为少数民族干部和连队的支部书记,对这次事件的发生感到很震愤,对三股势力和那些丧失人性的民族分裂破坏分子更是恨之入骨。她第一时间在连队成立了宣讲组,自己亲自带队走访入户,首先做好汉族职工的思想工作,稳住人心,挨家挨户说明7·5事件的真相;其次,就是走访民族群众,入户宣讲,以7·5事件为例,大力宣讲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宣传改革开发以来幸福生活和党的好政策。她三天内走访179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广大职工群众旗帜鲜明的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当时,她已有七个月身孕,很多人劝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太累,可她还是放不下连队的维稳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带班值班,与哨卡上的民兵坚守在岗位上,充分发扬了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了连队团结稳定,和谐发展,在20xx年5月农业连被评为兵团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单位。

这些年来,她获的过上级授予的许多荣誉,但她从来都觉得成绩是属于大家的,虽然现在她的职务和工作岗位变了,但她认为党员的身份没有变,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没有变,她还是在一如既往的做民族团结的“使者”,关爱家庭,奉献社会,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在当今世界上,民族团结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团结经验。学习民族团结事迹,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做到的。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维护民族团结中应起到的作用。

第二段: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的事迹,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各民族共同努力、互相支持的力量。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事迹,例如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敌入侵、共同参与改革开放、共同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等,都是民族团结的生动体现。这些事迹告诉我,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同时,通过学习这些事迹,我也认识到了民族团结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地维护和发扬。只有通过共同奋斗,才能够保持国家的团结统一。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和谐是多样性的结合,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我们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使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同时,我也认识到民族团结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个个体都能够平等、和谐地相处,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族团结。

第四段:思考与行动。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前我常常忽略了自己对不同民族的偏见和歧视,但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这是不正确的。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其他民族的权益和尊严,避免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偏见。在日常生活中,我将积极主动地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和朋友交流,学习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重要性,我们就能够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团结、和谐的社会。我期待着未来能够亲身参与到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中,为民族团结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努力做到的事情。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作为一个个体,我将积极投入到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中,不断增进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尊重,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团结、和谐的社会。努力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女1972年出生本科文化程度1993年3月参加工作。现如今在新疆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中心校任教师。

作为受党长期教育的一名教师,她深知新疆的主要危险是来自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能够自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为一名教师她深知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她能够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将民族团结教育放在首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坚持做到:

一是抓经常性教育。根据形势的发展,有计划、有组织、坚持不懈地在班级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问题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大力宣传国家的发展历史及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民族分裂主义的本质和危害,使广大学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的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是狠抓舆论宣传教育,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演讲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各族学生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始终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时刻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办好关系到各族学生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无论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她都一视同仁,在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给予关心,对各族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她都热心给予解决,有利的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

同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她认真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坚定,始终能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学校工作的十几年里,她沤心历血,兢兢业业为学生办了许多实事好事,用实际行动赢得家长们对她的尊敬与信赖,不断书写自己人生道路上新的辉煌,在民族团结方面做出表率,受到广大教职工们的称赞。

尽管今年已四十岁了,但她凭着对民族团结正义事业的执著追求,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她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各族学生的疾苦,扎扎实实为各族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为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胸怀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在广大教职工心中树立了一位教师的光辉形象。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目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各自的文化传统、语自文字、宗教信仰。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告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交往,仍是历史的主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一统多民族国象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新疆,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把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开发建设好,这就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民族团结学习有哪些。

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民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疆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分裂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新疆发展进步的关键。

社会稳定、繁荣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新疆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使我区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夺取我区发展稳定的新胜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疆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民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20xx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平等、互助、共同繁荣新型的民族关系,有别于历代的剥削阶级民族关系,它的实质是努力实现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平等。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相对落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助、共同繁荣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缩小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差距,包括适当放宽少数民族高考分数的政策,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得到扶持和帮助,加速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发展。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民族平等和团结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斯大林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民族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各民族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民族工作成就。列宁认为:除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民族之外,还有许多很弱小和经济十分不发达的民族,民族差别将长期存在,要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达到事实上的平等,对少数民族多让步一些,多温和一些,对于历史上由于阶级压迫而造成的差别要用“赎罪”的心态来解决。斯大林也提出了关于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思想。毛泽东、周恩来提出来并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平等、民族繁荣的思想。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关系的实质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这种前提下,“遇到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的矛盾时,才能在权衡中统筹兼顾、稳步前进,在平等的社会中提高效率,在有效率的经济中促进平等,使各民族充分实现政治平等又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遇到民族间或民族地区单间竞争与互助问题时,才能使竞争与互助在协调中相互促进,使竞争机制和扶持(少数民族)政策在一段时期并存,让少数民族在竞争浪潮中逐步适应起来,让少数民族在竞争互助中共同发展。”[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和主要原因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文化上的落后,不能充分享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给予的各项平等权利,所以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使形式上的平等真正落到实处,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就是一项具体的措施。

二、党在教育方面对民族教育所做的工作。

解放前,民族地方的教育是相当落后的,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许多地方还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解放后党和政府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和政策的倾斜,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文盲人数有所减少。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的制约,跟内地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办学的基础条件、师资力量、资金投入方面都不足,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比例低。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党和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考生的录取和管理,加强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管理工作。“1952年11月政务院发出《关于少数民族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指示》;1956年7月10日发出《教育部通知关于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通知》,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适当放宽高考录取分数线,并采取同等成绩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的办法,录取了成千上万少数民族大专院校学生。”[4]。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民族预科,专门或者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解放后由于实行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得到提高,使少数民族师资力量得到改善,使少数民族的自由权利和和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近几年来关于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

近几年,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了竞争的焦点,有时几分之差就可能和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失之交臂。为了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项目,甚至不惜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重庆市20xx年出现高考假冒少数民族身份加分的情况出现后,有的人质疑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有没有必要取消,在网上也展开了讨论,从讨论的情况来看,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才公平。”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第三种观点认为:“取消锦上添花的加分,保留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政策”。笔者前几年负责学校的招就工作,对国家的招生政策多一些了解,我认为第一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形式上看是公平的,但不能全面否定高考的加分政策,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就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具有法律依据和合理性,只有给教育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加分,才更接近公平,不加分可能会更不公平、更不合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

我认为是不全面的,的确近几年是有不少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制假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但国家也在加大查处力度,类似的情况在减少,不能因噎废食。我同意第三种观点,由于地区的差别,学生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来说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在中小学阶段获得更多的加分机会,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来说会增加新的不公平,比如说“三模三电”的加分、金融高管子女加分,所以我认为这些项目可以取消。对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考生都应该加分包括其中的汉族,其实近几年包括云南、广西等地方的政策也都是这样,居住在经济教育条件比较好的城镇少数民族民族享受了较好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可以不加分。一方面可以更大限度地兼顾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尽可能的教育公平。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要靠具体的政策执行来保障。高考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正是民族平等的具体落实,当然具体的实施还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

四、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原则和相关的几个问题。

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制定了许多政策,比如加强民族地方的教育投入,建立民族高等院校等等,其中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是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内容,由于涉及广,加之各地的情况不尽一致,在政策的执行上也出现一些偏差。总的情况是一些大城市对散居在其中的少数民族加5-10分投档,在云南等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民族的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包括汉族比如云南20xx年高考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情况为例:“这些考生可加10分:云南省哈尼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瑶族、布朗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独龙族、藏族、蒙古族、基诺族、水族、布依族在内地的考生;内地农村户口的彝族、壮族考生;各州(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内地高寒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考生;这些考生可加20分:边疆及执行边疆政策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汉族考生(指土生土长或随父母到边疆,户口、上学逆推连续十年以上,现仍在边疆的考生);上述考生,高中阶段在内地上学的相对减少10分”[5]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和内地的白族、纳西族、回族、满族是没有加分的,城镇的彝族、壮族是没有加分的,相反的在边疆县和执行边疆县的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可以加20分。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民族加分的情况是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少数民族过去落后,但经过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当地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所以享受不了加分政策,但有的民族聚居地方包括边疆汉族在内落后了,所以也同样可以享受加分政策,这也是促使社会的和谐均衡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面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问题是一个综合发展的问题,但做为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的高考来说,适当的照顾政策是正确的政策取向,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每年都在作调整,尽可能的统筹兼顾,但总的一点对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扶持的政策不应该变。

一方面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东部和中部的发展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人财物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流向了发达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虽然较之以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生的人数比以后有较大增加,但现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8.4%,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校的比例不超过7%,即使这样给予适当的照顾还是存在差距,所以说制定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政策是必须的。虽然可以加分投档,但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还有一个审定认可的问题,有的也规定了“进大门认,进小门不认”的选专业情况,也给加分政策的执行带来一些问题。

五、结语。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及相关的操作程序,在网络上有的人不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因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的现象和不合理现象就否定这项政策,甚至出现一些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这是非常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要加大力度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在高校里德智体全面发展,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对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党民族政策的具体措施的一部分,是实现民族平等发展的具体举措,目前还不能简单的取消这一政策,只有当各民族间的差距真正消失后才能取消。单纯地片面强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某些国家打着“人权”、“民族”、“宗教”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政治、民族、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前苏联的解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用好执行好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等民族平等的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疆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分裂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新疆发展进步的关键。

社会稳定、繁荣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新疆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使我区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夺取我区发展稳定的新胜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疆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平等、互助、共同繁荣新型的民族关系,有别于历代的剥削阶级民族关系,它的实质是努力实现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平等。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相对落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助、共同繁荣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缩小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差距,包括适当放宽少数民族高考分数的政策,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得到扶持和帮助,加速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发展。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民族平等和团结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斯大林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民族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各民族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民族工作成就。列宁认为:除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民族之外,还有许多很弱小和经济十分不发达的民族,民族差别将长期存在,要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达到事实上的平等,对少数民族多让步一些,多温和一些,对于历史上由于阶级压迫而造成的差别要用“赎罪”的心态来解决。斯大林也提出了关于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思想。毛泽东、周恩来提出来并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平等、民族繁荣的思想。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关系的实质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这种前提下,“遇到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的矛盾时,才能在权衡中统筹兼顾、稳步前进,在平等的社会中提高效率,在有效率的经济中促进平等,使各民族充分实现政治平等又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遇到民族间或民族地区单间竞争与互助问题时,才能使竞争与互助在协调中相互促进,使竞争机制和扶持(少数民族)政策在一段时期并存,让少数民族在竞争浪潮中逐步适应起来,让少数民族在竞争互助中共同发展。”[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和主要原因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文化上的落后,不能充分享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给予的各项平等权利,所以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使形式上的平等真正落到实处,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就是一项具体的措施。

二、党在教育方面对民族教育所做的工作。

解放前,民族地方的教育是相当落后的,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许多地方还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解放后党和政府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和政策的倾斜,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文盲人数有所减少。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的制约,跟内地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办学的基础条件、师资力量、资金投入方面都不足,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比例低。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党和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考生的录取和管理,加强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管理工作。“1952年11月政务院发出《关于少数民族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指示》;1956年7月10日发出《教育部通知关于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通知》,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适当放宽高考录取分数线,并采取同等成绩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的办法,录取了成千上万少数民族大专院校学生。”[4]。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民族预科,专门或者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解放后由于实行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得到提高,使少数民族师资力量得到改善,使少数民族的自由权利和和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近几年来关于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

近几年,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了竞争的焦点,有时几分之差就可能和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失之交臂。为了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项目,甚至不惜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重庆市09年出现高考假冒少数民族身份加分的情况出现后,有的人质疑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有没有必要取消,在网上也展开了讨论,从讨论的情况来看,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才公平。”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第三种观点认为:“取消锦上添花的加分,保留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政策”。笔者前几年负责学校的招就工作,对国家的招生政策多一些了解,我认为第一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形式上看是公平的,但不能全面否定高考的加分政策,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就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具有法律依据和合理性,只有给教育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加分,才更接近公平,不加分可能会更不公平、更不合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

我认为是不全面的,的确近几年是有不少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制假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但国家也在加大查处力度,类似的情况在减少,不能因噎废食。我同意第三种观点,由于地区的差别,学生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来说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在中小学阶段获得更多的加分机会,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来说会增加新的不公平,比如说“三模三电”的加分、金融高管子女加分,所以我认为这些项目可以取消。对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考生都应该加分包括其中的汉族,其实近几年包括云南、广西等地方的政策也都是这样,居住在经济教育条件比较好的城镇少数民族民族享受了较好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可以不加分。一方面可以更大限度地兼顾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尽可能的教育公平。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要靠具体的政策执行来保障。高考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正是民族平等的具体落实,当然具体的实施还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

四、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原则和相关的几个问题。

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制定了许多政策,比如加强民族地方的教育投入,建立民族高等院校等等,其中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是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内容,由于涉及广,加之各地的情况不尽一致,在政策的执行上也出现一些偏差。总的情况是一些大城市对散居在其中的少数民族加5-10分投档,在云南等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民族的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包括汉族比如云南高考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情况为例:“这些考生可加10分:云南省哈尼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瑶族、布朗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独龙族、藏族、蒙古族、基诺族、水族、布依族在内地的考生;内地农村户口的彝族、壮族考生;各州(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内地高寒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考生;这些考生可加20分:边疆及执行边疆政策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汉族考生(指土生土长或随父母到边疆,户口、上学逆推连续十年以上,现仍在边疆的考生);上述考生,高中阶段在内地上学的相对减少10分”[5]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和内地的白族、纳西族、回族、满族是没有加分的,城镇的彝族、壮族是没有加分的,相反的在边疆县和执行边疆县的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可以加20分。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民族加分的情况是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少数民族过去落后,但经过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当地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所以享受不了加分政策,但有的民族聚居地方包括边疆汉族在内落后了,所以也同样可以享受加分政策,这也是促使社会的和谐均衡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面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问题是一个综合发展的问题,但做为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的高考来说,适当的照顾政策是正确的政策取向,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每年都在作调整,尽可能的统筹兼顾,但总的一点对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扶持的政策不应该变。

一方面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东部和中部的发展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人财物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流向了发达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虽然较之以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生的人数比以后有较大增加,但现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8.4%,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校的比例不超过7%,即使这样给予适当的照顾还是存在差距,所以说制定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政策是必须的。虽然可以加分投档,但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还有一个审定认可的问题,有的也规定了“进大门认,进小门不认”的选专业情况,也给加分政策的执行带来一些问题。

五、结语。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及相关的操作程序,在网络上有的人不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因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的现象和不合理现象就否定这项政策,甚至出现一些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这是非常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要加大力度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在高校里德智体全面发展,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对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党民族政策的具体措施的一部分,是实现民族平等发展的具体举措,目前还不能简单的取消这一政策,只有当各民族间的差距真正消失后才能取消。单纯地片面强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某些国家打着“人权”、“民族”、“宗教”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政治、民族、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前苏联的解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用好执行好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等民族平等的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五月是我们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五月也是鲜花正怒放的时候,五月里民族团结之花会开的更旺盛,更鲜艳。

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5月13日下午,我们班和少数民族10-4班举行“奏和谐之韵,谱团结之歌”的主题团会活动,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作为生长在新疆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我们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定向委培,是一群立志走向教师岗位的集体。我们从一进校就学习维语,学校对我们很重视,给我们开座谈会,讲一些去南疆工作的事。我非常喜欢学习维语,还交了很多维吾尔族朋友,我们经常联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一起逛街,一起游戏,一起参加社团活动。现在我们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介绍自己,家人,朋友,学校等。当我们在少数民族同学面前说维语时,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很欣慰,好自豪,感觉学维语真好,有时候还后悔自己没多学点。既然我们有这个条件,在这里学习维语,就应该努力,多学点知识,为新疆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班都是来自新疆各地的,都在新疆生活了好几年,我们都知道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已学习过新疆地方史,知道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一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疆有13个少数民族(朝鲜族、锡伯族、俄罗斯族、满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达斡尔族、东乡族、塔塔尔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自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在新疆这三山夹两盆的土地上,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

新疆伽师县人艾尼·居买,在乌鲁木齐打工,为营救一名汉族女大学生英勇负伤,用鲜血谱写了一曲当代青年维护民族团结,伸张社会正义的赞歌,让民族团结之花异彩纷呈。

阿里木·哈力克,新疆维吾尔族库尔勒市和静县人。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些被他资助的学生,将来一定要回到贫困地区,告诉大家改变观念,要读书,要有文化。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的“慈善家”。

9月,乌鲁木齐汉族女孩王燕娜无意间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名叫毛兰江的维吾尔族少年身患尿毒症需要尽快做肾移植,否则将有生命危险。毛兰江是b型血,王燕娜也是b型血。3月,毛兰江接受了换肾手术。手术后,毛兰江面色慢慢变得红润起来。谈到自己的行为,王燕娜平淡地说:“我认为真正的善、真正的爱,是博大无私的,是超越民族、不分肤色、不论贵贱、无需回报的。”

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这就是名族团结的大爱,民族团结的力量。不光是在新疆,在祖国的每个角落都有团结,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裂、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积极为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民族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具有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以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为骄傲。祖国它很普通,普通到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地提及;它也很神圣,神圣到每次提到都会感觉到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愫。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中缓缓升起,每一个人的心中难免都会被一种情愫触动。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北京奥运会成为世人的经典,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当六十周年华诞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而自豪。

其次,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最后,我们更应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团结的前提,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相处进而一起共同努力共进。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多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促进民族的团结。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结成了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温暖的大家庭,每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我们之间都应相亲相爱、和睦相处,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坚决制止任何挑拨离间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自信面对未来,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民族的大团结作出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著作用。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勐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有傣、景颇、拉祜等多个少数民族。多年来,勐海人民始终秉持着以团结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民族团结事迹,这些事迹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和价值。在我认识族群团结事迹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和阐述这一主题。

首先,勐海民族团结事迹让我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的互帮互助。在勐海,各民族经常会互相帮助,尤其是在生活上。比如,在一个傣族村寨里,拉祜族的邻居会帮助傣族人修屋顶,而傣族人也会帮助拉祜族人制作织布器具。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让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其次,勐海民族团结事迹让我意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在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不同习俗和文化往往会引发一些矛盾和摩擦。然而,勐海的民族团结事迹告诉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够实现共同的发展和繁荣。民族团结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维护和发展民族团结。

再次,勐海民族团结事迹让我看到了文化多样性的美丽。勐海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在勐海,我亲眼见证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勐海的文化内涵,也成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最后,勐海民族团结事迹让我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在勐海,各民族秉持着“共同富裕,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发展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和文化特色。勐海各族人民不分民族,彼此尊重、互相关心关爱,共同为实现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这种团结的力量让我相信,在全国范围内,只要各族人民能够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的来说,在勐海的民族团结事迹中,我看到了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深刻领悟了团结的重要性,欣赏了文化多样性的美丽,也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勐海的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只有通过民族团结,才能够实现各族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勐海的民族团结事迹中汲取力量,将这种团结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我们就一定能够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团结、和谐、繁荣的社会。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英雄事迹则是民族团结精神的生动体现。通过了解和学习英雄事迹,我对民族团结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通过围绕“民族团结英雄事迹心得体会”这一主题,分享我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与感悟。

第二段: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力量。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许多英雄事迹充分展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比如,田文洪同志是一位曾战斗在抗日前线的无产阶级战士,他无私地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保卫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田文洪的事迹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第三段:从英雄事迹中汲取的力量。

通过了解和学习英雄事迹,我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力量。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只有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创造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辉煌历史。同时,英雄事迹还告诉我,民族团结的力量绝不容忽视。只要我们心怀民族大义,共同前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学习英雄事迹给我带来了许多个人的心得体会。首先,坚守信念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条件。英雄们对于自己所坚信的事业一直不离不弃,始终心怀坚定的信念。其次,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我们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团结。英雄们之间的默契配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英雄事迹也告诉我,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迎接更大的挑战。

第五段:展望与总结。

展望未来,我相信民族团结的精神将会继续传承和发扬。无论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还是在保卫和平、稳定的国家环境中,民族团结都将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我们身边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用平凡的事迹传递着民族团结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些英雄事迹中学到很多,只要我们心怀民族大义,从自身做起,就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了解和学习英雄事迹,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心得体会。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发扬民族团结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民族团结的力量引领下,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张掖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这里汇聚了汉、回、藏、蒙古等多个民族,他们和睦相处,共同努力推动着张掖的发展。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民族团结事迹,这些事迹饱含着人们同仇敌忾、共同奋斗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下面我将结合一起民族团结的事迹,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段落二:深化认识,保持宽容。

在张掖的察雅县,多个民族居民之间不仅相互尊重,而且互相帮助,共同维护着一个和谐的社会。我深感这种民族团结背后的重要因素是互相包容和宽容。在不同民族的相处中,我们要保持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不断增强对不同民族的认识,打破彼此之间的障碍,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加强民族团结,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段落三:倡导平等,促进交流。

在张掖的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我目睹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发展的现象。每逢节日,不同民族的居民会互相拜访,互送贺礼,分享彼此的文化和传统。我深感这种平等和交流的精神是保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撑。通过交流,我们不仅可以理解彼此的生活习惯和传统,在心灵上建立联系,更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段落四:合作发展,共建家园。

张掖市丹霞旅游综合开发区是一个集中了多个民族居民的地方。这里的不同民族居民通过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我深感这种合作发展的精神是民族团结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共建,我们才能够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这种合作发展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团结的重要动力。

段落五:奉献社会,传递爱心。

在张掖市金川县,我见到了一个由不同民族志愿者组成的志愿团队。他们自发地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深感这种奉献社会的精神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面。通过奉献社会,我们既有助于改善社会环境和民生福利,同时也能够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只有在共同的奉献中,我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和价值。

结语。

张掖的民族团结事迹深深触动了我。通过这些事迹的了解,我深切认识到民族团结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社会的重要支撑。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与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合作,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出民族团结的力量,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共同创造出更加团结、和谐的社会。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在当今社会,民族团结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不仅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报道,还研究了许多成功的民族团结事迹。通过这些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在我们国家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也领悟到了自己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的精神。

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的事迹,我看到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的力量。例如,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充分展示了民族团结的力量。在外国,像南非的曼德拉和印度的甘地也是伟大的民族团结的代表。这些人的事迹使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们国家强大的基石,只有当我们紧密团结起来,才能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第三段: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在我们国家,有不同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多样性形成了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魅力。如果我们无法团结和互相理解,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消除民族矛盾,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共处,我们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

第四段:如何践行民族团结的精神。

学习民族团结的事迹不仅令我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也启发了我如何践行这一精神。首先,我应该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不做侮辱或歧视他们的言行。其次,我要主动与不同民族的人交流,增加了解和理解。再次,我应该主动参与民族团结的活动,如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为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结语。

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的事迹,我认识到民族团结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只有全社会的人民共同努力,消除民族矛盾,促进各民族团结,我们的国家才能进一步繁荣昌盛。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从点滴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差异,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为建设团结和谐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民族团结而奋斗!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经过了这一学期中紧张而忙碌的期中考试,相信大家都有杰出的科目和不理想的科目,而我的英语在各科中算确是初露锋芒的一科吧,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我的英语学习方法吧吧。

英语这科在我们所学习的各科中,既不算难的,但也不算简单的。我认为,要想学好英语,主要得多下功夫去背诵,当然,所谓的背诵也并不是死记硬背,就比如背诵一篇英语短文吧,看起来虽然很难,可是你如果结合他的汉语意思来背诵,就会相对简单些。还有句子和单词,句子抓重点,单词结合音标来背,都会显得简单些。在英语的背诵功课上,我就是这样做的。哦,还有,我认为在家庭作业方面,我们也需要认真对待,作业可以让我们巩固学过的知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时间,我们一定要仔细听,有不会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保证对知识理解。考试之前我们准备的很好,但在考试过程中,也不能松懈丝毫,很多同学再开始过程中,简略的一看这道题,以为自己会,便很快的写上了答案,然而,结果却错了,这种行为在考试中是最让人后悔莫及的,大家想想,自己明明会,就因为一时的自傲,白白的丢失了到手的一分,这是不是最让人心疼的呢?相信我说出了大多说同学的心声吧,所以大家无论是考试之前,还是考试中,都要保持一种认真的状态。

所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背诵需要找窍门,上课需认真听讲,问题不会积极问,考试过程中动脑并认真等等。

然而,任何一套学习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要学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祝大家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勐海是一个人民大家庭,这里居住着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他们以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习俗相处,和谐共生。勐海民族团结事迹深深震撼了我,让我感悟到团结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勐海民族团结事迹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勐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德昂、哈尼、拉祜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虽然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但在勐海,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生活和家园的热爱,对亲友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对共同利益的追求。正是这些共同点成为了勐海民族团结的基石。

勐海的各民族之间不仅和睦相处,还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居民互助小组。在这些小组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一起学习、互相扶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互帮互助的文化在勐海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勐海各个民族还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如泼水节、芦笙节等,让不同民族的人们有机会互相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传统。这样的庆典活动不仅提升了民族之间的友谊,还增进了勐海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勐海的民族团结事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首先,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应该理解和欣赏这些差异,而不是互相歧视。

其次,我们要努力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友谊和合作的桥梁。我们可以借鉴勐海的做法,举办一些活动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第五段:展望与结尾(大约150字)。

勐海的民族团结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将这种团结之风传承下去,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繁荣。愿我们都能像勐海人民一样,用心去对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哪个民族、来自哪个地方,都可以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需要做好这一点,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统一思想,加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其次,立足实际,认清形势。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利通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

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利通区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利通区社会稳定。

第三,和睦相处,加强团结。多少年来,利通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的新局面;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入揭批“分裂分子”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裂分子”集团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做好反分裂和维护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局面。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四

民族团结是一个国家建设的基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只有民族团结,才可以消弭各种文化、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的差异,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和国家繁荣。因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上有许多民族团结的重要事件,如“马上长城万里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河落日圆”的唐朝盛世,海纳百川、强击长江、雄风万里,让整个中国大地尽享繁荣昌盛的南宋王朝,以及诗词歌赋交相呼应、文化艺术繁荣的明清时期等,这些历史事件都是民族团结的标志。

除了历史上的事件,现代也有许多民族团结的重要事件。例如,西藏的和平解放,民族团结的胜利让西藏人民得到了发展和繁荣的机会;抗疫时期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不分民族、地域、阶层,共同抗击疫情,彰显了民族团结的力量。

我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是,要先从自己做起,以尊重、包容、和谐为出发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权利、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自己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冒犯他人。同样,我们要鼓励和推广多元化文化,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共同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人实现民族团结的责任。

第五段:总结。

最后,我们要深刻领悟民族团结的意义,不断加强和促进民族团结,用实际行动来履行国家民族团结的重任。只有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不断取得发展,并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五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信仰,但却是一个大家庭中的亲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国家繁荣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伟大的人物和事迹都展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们今天生活的基础,更是我们明天美好生活的坚实保障。

第二段:从历史人物中看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为弘扬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南京大屠杀期间,许多救助难民的中外义士,他们不分国籍、种族,携手拯救难民的壮举,深深地打动了人们,传承了民族团结的精神。另外,白求恩医生在中国长期执业,为中国人民默默奉献,也成为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象征。还有众多无名英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段:从历史事件中看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历史事件中也有许多可以展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的例子,比如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整个中国民族齐心协力抗击侵略者,在危难时刻,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战斗。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也需要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加强和谐团结,共创发展繁荣之路。

第四段:从现实生活中看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比如,春节联欢晚会的汇演中,各民族歌舞汇聚一堂,通过文化交流,展示了各个民族的文化魅力,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让人们感受到团结一家亲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

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大事,也是每个人应该积极参与的事情。作为普通人,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增进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推动民族团结。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团结力量,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发挥作用,构建一个真正和谐美好的中国。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六

第一段:引言部分(200字)。

民族团结英雄事迹是历史赋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奋斗和付出为我们塑造了更加强大的国家。通过学习和了解他们的事迹,我们不仅可以追溯历史,更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本文将围绕“民族团结英雄事迹”的主题展开讨论,介绍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并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铁道兵丁杨振宁(250字)。

杨振宁是一位英勇的铁道兵丁,他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出色,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面对日寇的屠杀和欺压,杨振宁毅然决然地加入抗战,并积极参与各项战斗任务。他不仅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意志,还展现了高度的民族责任感。通过他的事迹,我们了解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坚守信仰不动摇的重要性。

第三段:志愿军战士雷锋(250字)。

雷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用一颗博爱的心服务人民并默默奉献。他没有从小就拥有优渥的条件,但他的朴实和真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雷锋相信人民的力量和团结互助的力量,他始终坚持奉献,并通过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社会服务中。从雷锋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民族团结的伟大,也收获了关于爱与奉献的思考。

第四段:抗击新冠疫情的英雄(300字)。

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用生命守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民族团结的力量。无论是一线医护人员还是志愿者,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奋力工作,舍小家为大家。通过他们的事迹,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在保卫家园中的重要性,也对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

通过学习和了解民族团结英雄的事迹,我们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能够受到启发。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我们要通过行动,不论是为国服务还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应秉承英雄们的爱国精神。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铭记民族团结英雄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

学习民族团结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七

近年来,我们国家积极开展学习民族团结事迹的活动,通过深入了解和宣传优秀的团结事迹,激发了全社会对于民族团结的关注和热爱。我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的进展。通过学习民族团结事迹,我发现团结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心灵上得到了滋养和鼓舞。

一、学习民族团结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在学习民族团结事迹中,我见证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例如,乌鲁木齐市新巴尔虎左旗祖国西集团李传宏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团结的力量。他组织地方青少年走上街头为新疆维稳宣示,为祖国边疆多彩的融合、和谐共生画下浓重的一笔。这样的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团结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矛盾的重要力量。只有团结一致,我们的事业才能够长远发展,我们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二、学习民族团结事迹让我意识到加强自身修养是推动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和理解。在努力让不同民族之间更加团结时,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宽容和理解。学习民族团结事迹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的进展。通过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的尊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

三、学习民族团结事迹让我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个国家的民族团结,离不开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相互融合。通过学习民族团结事迹,我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应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只有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的目标。我们要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同时也要推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让各个民族的文化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四、学习民族团结事迹让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学习民族团结事迹需要以教育为基础。只有通过深入的教育推动,才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育应该包括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增进人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

五、学习民族团结事迹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学习民族团结事迹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无数令人感动的例子,这些例子展示了我们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这让我对民族团结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只要我们继续坚定地走在民族团结的道路上,加强自身的修养,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视教育,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民族团结的伟大梦想。我们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只要我们坚持团结,我们的国家一定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更加灿烂的风采。

总结起来,通过学习民族团结事迹,我深刻认识到团结的力量,认识到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教育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和动力。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团结的目标,让我们伟大的国家繁荣昌盛、和谐稳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