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 甘肃之行的心得体会(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1:52:19 页码:13
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 甘肃之行的心得体会(八篇)
2023-01-05 11:52:19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_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_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_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关于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守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斥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诸多感慨涌上。回头,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

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

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侍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关于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兰州位于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峰对峙,滔滔黄河穿城东流,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带状盆地城市。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繁荣兴旺的商贸城,欣欣向荣的科技城,饮誉全国的瓜果城。市辖皋兰、榆中、永登三县和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20xx年人口普查,全市户籍人口292.95万人。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 四区构成兰州市区、城市面积11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314万人。城市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截上20xx年底,建成区面积153.7平方公里。

西固是兰州市的西大门,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总人口30.9万人,黄河横贯全境,是古丝绸之路著名的商埠重镇。

交通通讯便利—境内兰新、兰青、包兰、陇海铁路,西兰、兰新、甘青、兰包公路交汇为商品大集散的理想之地。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航空线路已开辟50余条。邮电通讯设备齐全,总装机量3.7万门,可直拨国内20xx多个城市和世界230多个国家、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能富集,设施配套。区内火电厂、水电厂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还有待开发河口峡、柴家峡电站。已建成粮食、蔬菜、瓜果、蛋奶、药材、渔业等十大基地。有近4万亩的十大坪台,均通电上水。

区内产驰名国内外的软儿梨、百合、红枣、山楂、草莓、洋葱等,种植面积达7000亩。传统的甜醅、酿皮、灰豆、牛肉拉面等饮食文化令人回味无穷。

工业发达——西固是个大型石化工业基地,素有“西北高原化工城”美誉,已形成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电力、化学、冶炼、建材、仪表、轻纺、建材、制药、核能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区内有中央和省、市属大、中型企业146家。

兰化、兰炼为国家大型企业,高品位产品和先进技术已辐射到全国各省市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力量雄厚。西固为全国2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有10多个科研机构,拥有科技人才2万多名。全区科技意识浓厚,地企合作密切,科研成果转化快。

西固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这里作客,搞投资开发,把西固建成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新型现代化城市。西固,必将像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大西北升起。

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1-38之间。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比较理想的人居和创业之地。

关于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麦积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小潘,希望我们一行游览快乐。

麦积山地处甘肃天水东南约50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难度之大,智慧之高,这在我国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下来,咱们就去看一看吧。

进了景区,大家现在看麦积山像什么呢?对,像一个麦垛。麦积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这里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被誉为我国四大石窟。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大家步入栈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拥挤。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这也是麦积山最大的佛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壮丽的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

现在大家来到西崖石窟,这里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珍品。

麦积山的主景区我们先观赏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对小潘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甘肃、光临麦积山!

谢谢大家!

关于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9乡,总人口29万。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宕昌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三国时,邓艾伐蜀过境;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羌人始建宕昌国。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境内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现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风俗民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宕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一是生物资源富集。境内有i77万亩森林,125万亩草场,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发展畜牧养殖得大独厚。中药材种类达692种,其中当归、党参、大黄、红芪、柴胡、黄芪等名贵药材种植达10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以上,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著名的八马牦牛肉、车拉高山羊、松花蛋、羊肚菌、刺龙芽、野生蕨菜、高淀粉洋芋、大红袍花椒、大白蚕豆等农特产品量大质优,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二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境内已发现金属矿和非金属矿16种,尤其是铅、锌、金、铜、锑储量大,为优势矿种。三是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大。境内有白龙江、岷江等大小河流1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6.29万千瓦,现已开发4129千瓦,占可开发量的6.3%。四是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县城距省会兰州330公里,距陇西县城200公里,可直达天水、成都等大中城市。省道直通周边各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专业农贸市场遍及城乡。

宕昌是一个资源富县,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贫困山区,更是一处发展潜力巨大的开发热土。宕昌目前虽然比较贫困,但这只是现状,并不是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宕昌这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定会成为外界客商投资生财、谋求发展的理想家园。开放的宕昌将以物产丰饶之优势、能源通讯完善之地利、改革开放之天时、优惠互利之政策,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投资兴业,与宕昌人民一道共创辉煌,共享收获。

历史地理

宕昌县属长江流域,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地区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的交错地带,全县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有耕地45万亩,其中山地40万亩,川地5万亩,人均耕地1.6亩,有林地127万亩,草山125万亩,荒山荒坡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9.7%。全县辖1区6镇25乡,334个行政村。有两个藏族乡,总人口28.6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7.21万人。

宕昌历史较为悠久,但建县比较迟,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族居地。三国时邓艾伐蜀过境,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羌族首领梁勤建立宕昌国,直到公元566年被北周所灭,历时259年。隋初为宕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怀道郡,“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北宋时收复置宕州。明清时由土司统治,长达561年。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我县哈达铺,在哈达铺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党中央在哈达铺召开了重要会议,整编了红军,建立了地方武装,作出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红军在宕昌境内建立了四十六个苏维埃政权,3000多名宕昌儿女参加了红军,红军走后留下的陇南地下党组织,领导陇南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哈达铺不仅是红军去陕北的决策地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而且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现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解放后,成立西固县,县址在舟曲,属武都专区。1954年6月,西固县址迁至宕昌,11月更名为宕昌县,由岷县、舟曲、武都三县边缘地带组合而成为一个新县。1958年4月划归天水专区;12月与岷县合并,划归定西专区。1961年恢复宕昌县建制,划归武都地区;1985年,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

宕昌地形地貌复杂,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具有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县境海拔在1138—4154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县城海拔1748米,年均气温9.3℃,年均日照2085小时,降水量630.7毫米,无霜期181天。境内西北高东南低,山大沟深,海拔相对差大,地形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三大单元,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地域性差异大,天地相对不合。光热气候资源好的河谷地区气候温暖,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但阶地狭窄,河谷不宽,河流急剧下切,小规模岩浆活动频繁,泥石流、滑坡经常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土地资源较好的西北部丘陵和高山地区属寒温带,光热水资源严重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全国相比,仅次于青藏高原,且冰雹等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关于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_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_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_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关于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麦积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小潘,希望我们一行游览快乐。

麦积山地处甘肃天水东南约50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难度之大,智慧之高,这在我国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见的。下来,咱们就去看一看吧。

进了景区,大家现在看麦积山像什么呢?对,像一个麦垛。麦积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这里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被誉为我国四大石窟。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大家步入栈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拥挤。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这也是麦积山最大的佛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壮丽的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

现在大家来到西崖石窟,这里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珍品。

麦积山的主景区我们先观赏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对小潘工作的支持!欢迎大家再次光临甘肃、光临麦积山!

谢谢大家!

关于甘肃干工程的感受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11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诸多感慨涌上。回头,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

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

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

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

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