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14:59 页码:7
2023年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3篇)
2023-11-12 12:14:5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一些名人或专家的观点和经验,补充和丰富自己的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1月12日,湖南高院女法官周春梅因为拒绝同乡向某“打招呼”的请托,惨遭杀害。向某于12日被警方刑拘。18日,长沙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向某批准逮捕。

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检发声。

中政委:让高尚的生命凋零,那卑劣的灵魂必会付出最沉痛的代价。

据中央政法委微信公号,明确凶手必须严惩。

中政委表示,为一己私利,丧心病狂杀害人民法官,这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是对法治赤裸裸的践踏,是与所有心怀正义的人为敌。

法官,头顶国徽肩扛天平,为社会安宁定分止争,为公平正义鞠躬尽瘁,他们是共和国法治大厦的基石,他们的无私付出让社会稳定成为代表今日中国的不朽传奇。对法官刺去的利刃,夺去的是生命、伤害的是善良,妄图摧毁的,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幸福根基。

让高尚的生命凋零,那卑劣的灵魂必会付出最沉痛的代价!

最高检:春梅,公诉席上,我们必定替你讨回公道。

最高检微信公号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向罪恶低头,哪怕献出生命!任何试图通过暴力伤害恐吓来迫使我们低头屈服的行为都不会奏效,反而会使我们更加坚定打击犯罪的决心。

“一切肆意践踏法律的卑劣灵魂最终都将在崇高的正义面前接受最严酷的审判,杀害春梅的凶手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春梅,公诉席上,我们必定替你讨回公道!”

该刊文表示:曾经,有人因为打探案子不成就被说是“冷血动物”;如今,因为同乡请求“打招呼”不成就被痛下杀手,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并非生来就是不近人情的“铜墙铁壁”,但对司法的信仰和敬畏,让我们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舍得一身剐,才敢干政法。

最高法:法治社会绝不允许司法权威受到暴力挑衅。

最高法公号转发湖南高院通报时表示,法治社会绝不允许司法权威受到暴力挑衅。

此外,人民法院报刊文呼吁对法官的保障。

文章称,近年来,随着司法救济越来越可近可及,法官权益保障面临更大压力。他们手握法槌,捍卫法律,却也屡屡被误解、被侮辱、被谩骂,乃至被中伤、被跟踪、被威胁。人身不容侵犯,名誉不容玷污,隐私不容泄露,这本是每位公民理应享有的权利。誓言正义者,更决不会无缘正义。悲痛之中我们相信,杀害优秀法官的暴行,必将受到依法严惩;悲痛之中我们相信,凶徒的卑劣,动摇不了排除干扰、公正司法的坚定决心。

“我们呼吁,应给一切依法履职的法官充分保障,哪怕身处最激烈的纠纷,也要让他们有免于危险的信心。我们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让身后传来的温暖,汇聚成法官横眉冷对一切丑陋的力量!”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胡海岚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冷泉港实验室学习、工作多年,2008年回国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2015年加入浙大,现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主任。

回国后她专注于脑的高级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发现了社会竞争中“胜利者效应”的脑机制,揭示了后天的经历经验可以通过重塑神经环路来改变先天的弱势;从分子、细胞和系统等多层面对抑郁症这一重大疾病的成因提出了新的阐释,为研发更好、更安全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其中包括独立通讯作者的science三篇、nature两篇。2019年她荣获第12届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神经科学国际奖,评委会高度肯定她“在情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出色成果”。2021年被授予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她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为中国科研在国际上发声,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作出积极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个可以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最近,我学习了一些全国爱民模范的事迹,感受到他们为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我将就此展开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全国爱民模范是不分优劣、不分官职、不分领域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的原则。他们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用一颗赤诚的心,守护着人民的利益。他们有着鲜明的人格,高尚的品质,以身作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第二段: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读完这些全国爱民模范的事迹,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正是我们年轻人所欠缺的。他们不计较名利得失,不畏艰辛和危险,将自己服务于人民所需要的工作当做一项神圣的使命。这些精神和品质,让我对自己目前的学业和工作有着不一样的认知和要求。

第三段:传承和弘扬精神。

全国爱民模范的事迹让人称赞,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他们身上寻找到底层的“精神遗产”,让这些精神财富往后代传递。我们需要承认并宣传这些人的精神,把这种伟大的行为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德,用我们的言行去进行贴近生活的推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粘在我们的生命中,并成为我们内心的坚定信仰。

第四段:深化个人思想修养。

全国爱民模范的事迹对我们的生活、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通过学习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我们需要深化自己的思想修养,反思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弱点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够成为有思想准备的更好的人为人民服务。

第五段:勇攀更高峰。

全国爱民模范的事迹是一面旗帜,它在时代的潮流中,已经展示出了一些目标,以及一些需要我们积极向上的方向。学习这些事迹,我们应该不断勇攀更高的峰顶,不断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我们“全过程服务”和“全生命周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民模范。

总之,学习全国爱民模范的事迹,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获。学习这些精神和品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服务人民,也会成为我们努力前进的动力。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将他们身上的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品质,变成自己这个世界的美德和信仰,不断地向人民服务的前一步彩虹迈进。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近日,魏晶晶同志被追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魏晶晶,女,汉族,安徽六安人,1983年9月出生,2006年9月参加工作,200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2020年12月10日,魏晶晶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停博,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7岁。1月25日,安徽省委政法委员会决定,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向魏晶晶同志学习的活动。

魏晶晶同志十四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不愧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她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记共产党人和人民法官的初心使命,秉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倾心竭力奋战在审判工作第一线,以严格公正司法做到“两个维护”。她始终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依法审理每起案件,平等耐心接待每位当事人,全力多办案、办难案、办好案,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审判工作高质效赢得社会认可。她始终保持昂扬斗志,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经常忘我工作,被同事们称为“女汉子”,2017年以来主审及参加合议庭审结案件近2100件,为审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魏晶晶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新时代安徽省政法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公务员队伍和人民法官中的楷模,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杨宁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乡江门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一干就是6年用心为村里的老人、残疾人、瘫痪病人、留守儿童等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赢得了群众的真情拥护她被群众一致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她全心全意为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328户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并创办了“苗阿嫂”品牌通过品牌销售农产品使户均收入增加3200多元。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了“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3年销售贫困户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带领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降低到0.05%实现整村脱贫。

她在6年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选择留在基层,带领村里94户326人成功脱贫,实现整村摘帽。她带领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成立泗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

杨宁所获荣誉。

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10月16日,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的“20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称号。

2月25日,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2月,被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公示为“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候选人。

年5月,荣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1年5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公示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广西候选人。

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21年7月,入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名单。

2021年11月5日,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名单。

杨宁人物履历。

曾任十三届全国青联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

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初次知道李桓英的名字,是在去年央视《面对面》的采访节目上(原谅我的孤陋寡闻,这位老人太低调),此时的李桓英已是98岁高龄,但面对采访却精神健硕,吐词清晰,思维活跃,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一位百岁老人的印象。

或许有人知道李桓英,知道她是中国抗击麻风病第一人的身份标签,但却很少人知道她孑然一生,一直过着独居却又充实的生活,每天清晨,一个苹果,一杯咖啡,便是这位老人新一天的开始。

01。

1921年出身于北京官宦之家的李桓英,194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学习细菌学和卫生学硕士学位,由于成绩过于优秀,在1950年由导师推荐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名官员和性病专家。

七年任期结束后,她拒绝了继续聘任的机会,瞒着父母和四个弟妹辗转从英国伦敦,最终在1958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此时的李桓英37岁,用她的话说,这个年纪回来是正当年,如果太晚回来年纪大了,就没多大用处了。

1978年李桓英被派往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事麻风病的研究和防治,这时李桓英已是57岁的退休人员,但这一次却成就了李桓英伟大的一生,重启了她的第二次生命,也从此让她和麻风病开启了一段不解之缘。

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仍然有52万的麻风病人,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此病的人也就只能等死或自己被迫去往偏远山区,故当时会有一些麻风寨的地方,里面的人全都是麻风病人,人人避而不及。

然而,李桓英却偏偏跑到广西和云南的麻风村去考察,和这些人进行“亲密的接触”。记者问她:老百姓都害怕的病,你为什么不怕?李桓英答:“我不是老百性,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疗工作者,我从来没有恐惧。”(说此话时,老人很幽默的说了一句“我很愿意跟人家抬杠”)。

麻风病人的主要特点是:会传染,病人双脚皮肤溃烂萎缩,面部塌陷,五官扭曲,人们会把它们视为魔鬼一样的躲避。

然而,李桓英的到来,就像是一位活菩萨,为这些人带来了希望,得以重生。

李桓英和他们亲切的握手,拥抱,到他们家吃饭,聊天,这一切看上去都犹如平常人家里发生的事一样自然和谐。

别人用木棍给他们送药,李桓英就亲自给他们喂药吃,别人害怕,她不怕。

因为李桓英懂得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懂得用医学的手段保护自己,懂得如何治疗他们,并给以生的希望。

李桓英去往很多麻风病有效治疗的国家学习取经,争取世界卫生组织的免费药物支持和事业项目,终于在1985年获得了世卫组织百万美金的支持。

1990年云南当年的麻风村在李桓英多年的努力下摘掉了这个让人一听就害怕的称呼,这里已然变成了一个新生的村寨。

02。

2016年12月27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北京的友谊医院里,已是95岁的李桓英带着十几位年轻人庄严的宣誓,成为了其中的一名预备党员,李桓英的心愿终于在这天得以实现。

李桓英的父母早已移民美国,当时她偷偷回国以后,他们在香港团聚了一次,想把她带回美国,但是李桓英拒绝了,他们回到美国,而李桓英回到祖国,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然而,这一次,也是她与父母最后的相见,拍下了最后的一张合影。

人生有遗憾吗?有。

她是不孝吗?不是,她是大孝。

她孝于人民,孝于国家,孝于天下最伟大的医疗事业。

李桓英一生都没有结婚,她把最时间与精力都献给了这个社会,这个她热爱的祖国,这个充满希望的生命科学。

如今,我国的麻风病人不到3000人,远低于世卫组织1%的要求,这是李桓英多年付出的心血,与麻风病战斗了一生,她,赢了。

03。

李桓英说:我要干到100岁,100岁是我的极限,在100岁之前我还要好好工作,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看电视看小说上,那么也就浪费掉了。

她不愿意这样活。

她说过,人的生活是自己找的,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到底是工作为了生活,还是生活为了工作?

李桓英有自己的见解,她觉得是工作为了生活,先有工作,才有生活。工作才得以支撑着你有意义有追求的生活。

她依然坚持自己每天做饭,外出坐公交,买菜,早上还是一个苹果,一杯咖啡,这是她多年的习惯,吃得简单,但健康。

李桓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等抖殊荣。

她一直心心念念的想着回云南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看看,知道当年的麻风村人们已经安居乐业,过得很好了,她放心了。

100岁,李桓英老人的一百岁也在悄悄来临,有的人一生都在虚度光阴,而像李桓英一样默默奉献低调做事的人,在这一百年里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把这一百年活成了一个世纪,太有意义,有伟大的一百年。

每个人的生命应该怎么活,每一天应该怎么过,追求怎样的生命价值,活成什么样的人,全凭一个人的认知与心态。

李桓英用她的实际行动与付出,在为我们真实的讲述着人生活着的意义,一位有光的人,在哪里都会散发出灿烂的光芒,照亮别人,也照亮着自己每一天的新生。

人生的方向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人会为你真正的指引,别人给你指的一条道,自己走出来的才叫路。

我们如何去竖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追求无谓的物资享乐,还是极高的精神世界,如何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它将引导着我们的认知与行为,去成为一位怎样的人。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今年1月,全国法院“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升级。11日,湖南法院系统的“朋友圈”刷了屏,大家纷纷转发这一消息,敬告亲朋好友“免开尊口”。

第二天早上,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一庭副庭长周春梅倒在血泊中。据警方调查,不久前,周春梅拒绝了疑犯向某“打招呼”的要求,令向某怀恨在心、行凶报复。

周春梅因不徇私情、严格公正司法、拒绝人情干扰而不幸遇害的消息为法律圈带去了极大的冲击。除了愤怒,更进一步坚定了法院人捍卫司法公正的决心。

“有人评论说法官遇害是对前一天刷屏的三个规定的一记耳光。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三个规定的严格遵守才是铺设法治道路的基本保障。”周春梅的同事,湖南高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王莉含泪表示,“无论时间怎样流逝,以生命为代价去坚守规则是应当被历史尊重并铭记的。”

一位上海的法官在朋友圈里写道,“如果恪守职业道德成为自私自利的绊脚石,那么每一个善良、公正、谦逊、无私的法官,都甘愿做那块绊脚石。”

纵死侠骨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上,周春梅柔弱的身躯挺到了最后一刻。

守与直。

——以遵纪支撑司法公正的脊梁。

周春梅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案卷和书籍,以及一个用来缓解因长期伏案而颈椎不适的阅读架。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是桌面壁纸上“说实话,办实事,脊梁不弯”几个铿锵大字。

而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翻卷宗,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桌子最高处、嵌在透明台牌里的《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十二条禁令”》。

手握一槌定音的权力,便要遵守与之相应的纪律,否则,公平便岌岌可危。这方面,周春梅毫不含糊。

此前相关报道显示,向某为了实现自己的诉求,案子从劳动仲裁到一审、二审,多次找到同学兼老乡的周春梅,要求她利用高级法院法官的身份向下级法院打招呼。对向某的各种请托,周春梅予以明确拒绝。

向某在一审、二审均败诉后,向湖南高院申请了再审。案子正好分到周春梅所在的审判监督第一庭。

拎着财物,向某再次找到了周春梅。而周春梅,也再次坚决拒绝了“打招呼”。

直到法庭依法驳回向某的再审申请,案子办结一段时间后,周春梅才告诉负责审理案件的法官蒋琳,案件的当事人是自己的同学兼老乡。“她没什么道理,找我好多次,要求我向一、二审法院打招呼,搞完了我才跟你讲这个事。”

作为从湘西大山里走出的省高院法官,周春梅是乡里乡亲的骄傲。但与此同时,想找周春梅“打招呼”的人也不在少数。为此,周春梅和家乡人约法三章,“为案子说情请托请不要敲我家的门”,令很多人误会她“不通人情”“死脑筋”。

而这一次的“不讲人情”,却让周春梅灿烂的生命噶然而止。

王莉犹记得第一天上班,师傅告诉她,“法治道路很漫长,我们都要做好一颗颗铺路石。”

“但这个伟大工程,需要的不仅仅是汗水,也可能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昨天是春梅,明天可能是我,也有可能是你。怕了吗?不怕!只要这场恶性事件能引发思考,带来改变,春梅的血就没有白流,法治道路的建设也不会因此停滞。”王莉的朋友圈下,满满的都是点赞。

情与法。

——以良善绘就司法公正的底色。

但他们忘了,“近人情”从来不会和“循私情”画上等号。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彭熙海对学生时代的周春梅印象深刻。在他的记忆里,这个学生柔中带刚,有着强烈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对弱者怀有天然的同情和悲悯。

在一起劳动争议纠纷中,一方当事人因工伤导致双腿残疾,后因单位改制下岗,生活困难。周春梅仔细研究情况之后,发现这位当事人的诉求无法得到支持。本可以一驳了之的她,选择继续和双方沟通,千方百计为当事人纾困。单位一方也被周春梅的真诚感动,表示愿意根据当事人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合适岗位。

“一驳了之当然省事,但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为他们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这才是真正的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周春梅的话深深地刻在了法官助理刘寄清的回忆里。

一起纠缠12年的纠纷,在周春梅的调解下达到了双方服判息诉的效果。“我和当事人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参加调解的,根本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竟然调解好了。我想应该是双方都被周法官春风化雨般的热情感动了,也被她鞭辟入里的说理折服了。”一方当事人的代理律师袁伟平如是评价。

“这样判不妥”“案件办得太粗糙了”“再搞细一点”是周春梅的口头禅。对每一件案子,她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因为“案卷虽然没有温度,但最后形成的裁判结果足以影响到每一个当事人的冷暖人生。”

在一起长达十余年的电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仅卷宗就多达199卷,证据200余份。数千页的文山字海中,周春梅仔细审查每份证据、核对每笔款项,为了弄清事实,甚至还要查阅二十几年前的档案材料。为了核实账目,周春梅带队顶着夏季高温,赶赴工地实地勘察,13700余笔账目查得清清楚楚。

当沉甸甸的122页判决书送到当事人手里时,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慨,“周春梅办这个案子,我们心服口服。”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我感觉自己是很普通的劳动者,也没有很突出的成绩,也没有很多感人的事,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普通的。”,白晓卉当选“齐鲁最美职工”时这样说。

虽然年纪轻轻就担任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成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但白晓卉一直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检验人。

7月,喀什出现疫情。白晓卉带领山东省第二批援疆医学检验队支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见到我,她直爽地说:‘工作的事你来安排,我们听你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核酸组组长沙银中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听候自己安排的就是业内赫赫有名的白教授。

轮到白晓卉休息时,她会给沙银中打个电话,“你们需不需要支援?”一天晚上,实验室收到五六千管样本的紧急检测任务,白晓卉电话得知情况后,带着队员立马赶到,投入检测工作。

作为一名奋战在边疆的检验人员,沙银中深知,白教授绝非“普通”,而是像天山雪莲花一样的“珍宝”。

他说,实验室之前开展核酸检测一天一个批次,疫情期间一天要做到五六十批次,样本量激增,风险就会增加。白晓卉和她的山东同行开展了9天培训,用在全国各地丰富的检测经验为例,告诉喀什的检验人员,大样本情况下流程如何优化,人员如何分工,仪器如何保养……“在最无助的时候,白教授给了我们行动和心理上的支持,是对我们巨大的帮助。”沙银中说,有位检验人员第一次得知接手样本为阳性后怕得睡不着,经过白教授的培训,成长为应对疫情的顶梁柱。

面对学生,白晓卉像一朵康乃馨。在研究生王丽丽眼中,白晓卉治学严谨,是值得尊重的白老师。白晓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在生活中,她又是那个在腊八节订腊八粥,元宵节带大家聚餐看电影,妇女节送来巧克力的白姐姐。有一次做实验,前期实验失败,王丽丽难过又愧疚。白晓卉拍拍她的肩膀:“这条路不通就换另一条,不是每个实验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大学同学眼中,白晓卉是热心肠。大学期间,白晓卉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后,揽过了“后勤部长”的工作——给忙于考研的同学买饭、采购。性格中藏不住的侠气和豪气,为她赢得了一个亲昵的绰号——“白大哥”。

在中学同学眼中,白晓卉天资聪颖。1980年,白晓卉出生在高唐县梁村镇韩寨村。“她从小到大一直担任班长,高中时有次因病请假两个多月,回校后她考试成绩照样排名前列。”白晓卉初高中同学、高唐县人民医院医生苗静说。

她还是慈祥的母亲,孝顺的晚辈。因为工作繁忙,周末也要在实验室加班,为了多一点亲子时间,她经常带两个孩子一起来实验室写作业。“晓卉特别孝顺。”白晓卉的叔叔白允举说,晓卉奶奶在世时,她只要有时间就回老家看望奶奶,大包小包给老人买礼品,陪老人聊天,临走时还执意给老人留些钱。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九

共产党员,关键时刻能站出来。

206月,北京新发地发生疫情,山东省第一时间组派山东医学检验队支援北京。得到消息后,白晓卉立即报名。“当时大家考虑到她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上小学,小的当时还没上幼儿园,劝她别去了,可她还是报了名。”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基础检验科主任刘芸说。

这朵绽放在抗疫一线的“铿锵玫瑰”,将芬芳洒向大地。

作为山东医学检验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北上支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工作。她同队友们与北大人民医院检验科人员混编,停人不停机,24小时轮班工作。在48小时内紧急改造完成了布局相对合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具备4个功能区和高压灭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创造了令北京同行称赞的“山东速度”。

当年7月,新疆疫情又起。还处在支援北京后隔离期的白晓卉,表达了赴疆抗疫的请战愿望:“我有经验,让我上。”

今年1月,白晓卉再次踏上征途。作为领队,她带领由6名同事组成的检测队奔赴河南。同行的刘芸亲眼见到她安排各项事宜:进实验室开展检测,和当地医疗机构、疾控部门业务对接,接收标本,协调班车司机……忙得甚至难抽出时间与孩子视频。听到年幼的孩子在电话里对白晓卉喊“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刘芸关上门退出去,“不忍心听。”

危险、辛苦,但白晓卉无怨无悔。“我愿意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用心守护患者健康。”此前接受采访时,白晓卉吐露心声。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白晓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在以白晓卉医生为代表的抗疫一线力量持续奋战下,山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百卉芳华,满目春光;英雄之花,永不凋谢!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

新中国成立__年来,无数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砥砺前行。尤其是在医疗卫生战线上,那些人践行着医者的初心。

李桓英就是见证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的亲历者之一。她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2019年时,已经98岁高龄的她仍然是一名“上班族”。每天,她都会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上班。

“我是中国人,我得回家。”

1921年,李桓英出生在北京,她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9岁就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性病专家。

在世卫组织七年任期结束后,李桓英拒绝了续聘申请,瞒着已经移民美国的父母和4个弟弟妹妹,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在1958年回到祖国。

每一位海归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回国?

李桓英对此的回答是: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忘本,我应该回,回家正当其时。我要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我要跟麻风病患者拥抱,这样做是为了让病人对我有信心。”

回国后,李桓英深入到传染病这一领域。1978年,她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那时开始,让大家闻风丧胆的麻风病伴随她余下的工作生涯。

在过去,无论是在欧洲还是旧时的中国,麻风病患者往往被视为魔鬼,不仅很少被救治,还会被赶到一个封闭的地方自生自灭,有些病人甚至被活活烧死或者直接活埋。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有52万同胞饱受着麻风病的折磨。

在众人“谈麻色变”的时期,李桓英始终在为消除麻风病做着努力。她为病人争取到世卫组织的免费药物,她深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寨,还会和病人握手和拥抱。她说过,这样做就是要让病人对她有信心,相信医生能够治好这个病。

李桓英深入到麻风寨时,还发生过意外,当时她的肋骨裂了七根,汽车滚下山来,她从汽车里飞了出去。事后,她还打趣说:“发生车祸时还好脸没烂。”

在李桓英和防麻工作人员的耐心说服和指导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全部由版纳卫生局颁发了“治愈证”。李桓英用不争的事实证明,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方案有效率达到百分之百。

从1985年起,李桓英就开始给云贵川三省的省、州、县麻防人员办学习班。每个班40人,迄今上万人次接受过她的培训。

1994年,在中国试验成功的短程联合化疗疗法开始向全世界推广。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这个方法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2007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在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后,中国终于终结了麻风病时代。

因为在麻风病防治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李桓英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等荣誉。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回国不后悔,一辈子跟麻风病打交道也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

2016年12月27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入党宣誓仪式,95岁的李桓英与数十名友谊医院的新党员一同宣誓入党,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李桓英在一年后成为正式党员。她对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我回国不后悔,一辈子跟麻风病打交道也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

李桓英一生未曾结婚,虽然已经98岁,但她一直坚持一个人居住。为照顾她,她的身边只安排了一名助手,负责协调李桓英白天的工作和生活;另外还有一名夜间陪护人员,负责李桓英的夜间起居。李桓英曾说,自己对生活的要求不多,很能将就。下乡时她也从不叫苦,因为总是能从中得到满足。

如今,老人年纪大了,去西南的时间较以往少了,但那里的凤尾竹牵挂她,那里的麻风病人更是忘不了她,高龄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98岁的李桓英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再去一次她曾经战斗过的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破译的麻风病发病机制。但随着年龄增长,医院不敢再做这样的安排,只能安排当地的防疫工作者来北京向她汇报情况。

目前,我国现存麻风病人不到3000人,“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理想。为此,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努力工作到100岁。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见证者,李桓英不仅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更加传承了中华大地的民族之魂,坚持为祖国做事,造福人民。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一

今天我观看了中国人的年度史诗《感动中国》,刚进入着20_年个英雄,其人他们的平凡生活。

张定宇是一位处在一线的医生,她身患渐冻症,但坚持不懈,依旧抢救他人,日日夜夜的拼命一致,结果导致了她的双腿病情加重一次,他在下楼梯的时候差一点摔倒了,可他依然埋着所有的一生去救治患者一次他在开会,中才明白自己必须。要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一医生们。终于在20_年没一群终于松懈了,一些他才肯这聊自己的双腿。

张桂梅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可她有着远大的抱负。她决心为山中那些贫穷女子开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她花费了五年时间,可以只筹备到了1万元。一次她在大会上发言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记者,并把志向告诉了他。记者梯口发布了一篇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连两个政府都愿意。为她帮忙筹集到了100万元。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将自己的女子高中开创了下来。他跋山涉水去寻找那些没有上学的贫穷女子。用自己的钱去帮助他们。日日夜夜。的操劳,让他生存23种疾病。可他只靠止痛药维持自己的病情。一次他不是晕倒醒来后还是为学生们着想。当他度过难关后第二天就立马返回学校上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他的学校里毕业上了高中。

《感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奇人,伟人,他们有着远大的抱负,不惜自己的生命代价。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可他们并不是什么奇人,英雄。他们只是一位味,平凡的人。有时远大的抱负和敢做敢当的心。《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年度史诗。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二

周春梅,是永新县文竹镇大崦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永新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个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正能量的女人。她2013年加入永新志愿者协会,现担任该协会理事、秘书长。在这7年多的光阴里,她一直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是该协会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骨干参与者,每年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大大小小几十余次公益活动,每年累计志愿服务达400余小时。济贫扶困、慰问看望帮助孤寡老人、帮扶贫困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等等。

困境儿童身边的“母亲”

她经常组织并参与贫困助学活动。每月都会不定期的挤出空闲时间去看望贫困学生和孤儿,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排忧解难,尽可能引导和帮助孩子在保证有书读的前提下更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周春梅重点结对帮扶了两个困境学生。把她们当女儿,象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去关怀呵护。经常买新衣服,学习用品和食品去看望她们,鼓励她们,询问了解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及时帮助孩子排难解惑,舒解内心压力。暑假或节假日,接孩子来家里,聊天谈心,教她们生活常识和日常生活技能,让她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两个孩子都亲热的管她叫“阿姨妈妈”。

高桥楼镇的李同学,是个从小失去父母双亲的残障孤儿,肢体残疾的小女孩,性格内向自卑很腼腆孤僻。周春梅经常召集志愿者,带上自己的女儿,买菜买食材到小女孩家里做家庭聚餐,给她过生日,一起学做永新小吃,教女孩洗衣做家务,小女孩渐渐打开心扉,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她说:“很喜欢阿姨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多人陪她关心她,一大家人吃饭开开心心的,很幸福。”

芦溪乡困境学生李同学家庭情况极为特殊,她从小父母离异,靠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母亲一人抚养,无生活来源的母女二人靠低保艰难度日,李同学由于家庭各种特殊情况,家庭教育残缺,经济上困顿,学习和生活举步维艰,周春梅主动靠前帮扶,结对帮扶这个困难家庭,竭尽所能去帮助这对困难母女。周春梅经常趁着周末和寒暑假等空闲时间带李同学到自己家里同吃同住、买衣服等生活用品给她,比“亲母女”还要亲。今年女孩初中毕业,眼看孩子要失学,周春梅心急火燎,来回往返奔波,想方设法解决孩子问题,帮李同学联系中专学校就读,买好所有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季节换洗衣服,帮她筹措学费和生活费,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9月,周春梅为使李同学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更多关爱,特意联系学校老师同学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组织“神秘”生日晚会为她庆生。李同学从小到大,没有做过生日,第一次这样过有大蛋糕有生日歌祝福的生日,这一份惊喜激动,让孩子眼含泪,脸上笑开了花,开心的一个扑怀拥抱,一句“阿姨妈妈,谢谢您”,周春梅欣慰地笑了。

孤寡老人身边的“女儿”

每月都会利用周末休息,组织志愿者去各乡镇慰问看望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为他们打扫卫生等等。每个传统节日都会积极参加组织去养老服务中心看望敬老院和福利院的老人,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陪他们聊天,逗他们开心,和孤寡老人一起愉快度过佳节。

一次在乡下的朋友家,偶然听到旁人说起当地村里一个困境孤寡老人的情况,周春梅听在耳里记在心上,当即上门去看望,询问了解情况。老人叫段康仔,是永新县高溪乡一位失能孤寡老人,身体残障,行动艰难,别人五分钟走的路程,他要走四五十分钟,家居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个人卫生更是不能自理。看到这个悲凉情景,周春梅心里非常难过。于是,申请把老人纳入了协会的帮扶对象。虽然路途远,每月坚持送去米油等基本生活物资,周春梅还经常召集志愿者一起,给老人送去临缺的生活用品,为老人打扫家居卫生,给老人理发剪指甲,给老人洗澡洗脚,把脏乱衣服换洗干净。几年如一日,和志愿者竭力帮助照顾这个孤寡老人,给与老人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照顾,陪伴老人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岁月,直到老人安详逝世。

朴实村民身边的“益友”

周春梅带领当地妇女一起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无偿教大家跳广场舞健身锻炼,成立了文竹镇大崦村舞协,借助广场舞联谊的平台,来做一些主题汇演宣传活动,开展了多场倡导乡村文明的公益活动。为了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美德,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精神文明,策划举办“爱驻夕阳,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有意识的把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搬上舞台节目,唤醒群众对善的共鸣共识,不动声色来劝导,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文明传播效果。在她组建的舞协的带领下,大崦村11个自然村的妇女,一改闲时打牌赌钱的风气,有空就一起跳广场舞,经常轮流组织联谊会,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又增强了体质,在集体娱乐活动和联谊交流中,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她还带领舞协队员,多次组织发动村民和学生开展“爱我家园”“清洁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文明宣传活动。村干部和舞协队员,学生分组串村走道到各自然村去捡垃圾,发宣传单,倡导维护环境卫生的文明理念。这样的公益活动影响很大,事后,许多村民尤其是参与活动的村民都说,在周春梅的组织带动下,村民们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同时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劳动观念和文明理念。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创文创卫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实践者。

志愿同伴身边的“大姐”

周春梅总在说,她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志愿者该做的事。殊不知,一滴普通的水早已汇流成一片海洋,一棵不起眼的小树早已长成一片绿林,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她还关心关爱协会的志愿者,经常组织团建活动带动志愿者的公益热情,志愿者谁家有困难,就尽己所能去帮助,用自身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正因如此,她被人尊称为公益路上的“好大姐”。

奉献与锻炼同行,行动与喜悦相伴。

周春梅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她常笑着说的一句话是:累并快乐着。她说:有爱就有希望,让爱无限传递,作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每次公益活动哪怕只影响一个人,而这个人再去影响一个人,善善相传,文明传递,就能播撒文明的种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全国爱民模范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三

“我为什么入党?”对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这是终其一生的灵魂叩问和内心自省。

党员这两个字在周春梅心中有多重?绝不仅仅是12句话,80个字简短的入党誓词。

小编尝试着在周春梅厚厚的党员档案中找到了答案。

周春梅先后提交多份入党申请书。

童年的种子。

1976年,周春梅出生在湘西龙山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龙山是湖南最偏远县之一,也是深度贫困县。周春梅深知唯有读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小学期间一直担任着班长职务,成绩位列年级前五。祖辈经历过旧中国的苦难、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在春梅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中国共产党是一面鲜艳闪光的旗帜。在春梅的自传中写道:“我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春梅的初中、高中均为保送,生物、物理竞赛成绩全校数一数二,高三时英语在全州竞赛时获第一名,可谓是开了挂的“学霸”。虽然成绩很好,但春梅却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

她有着爱国情怀更有着远大抱负。春梅对弱者怀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和悲悯,有强烈的是非观、荣辱观。

1995年,高考前夕,19岁的周春梅写道:“我现在虽然‘位卑’,但矢志不忘报国之志。”

她的班主任在毕业鉴定里毫不掩饰对这位得意弟子的惜才:“这是一位发展潜力最大的学生。”

信念生长。

春梅的父母均已下岗,舅舅是一名法律从业者,在他的影响下,春梅对法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大学专业选择时,春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湘潭大学的优势学科——法学,慢慢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更有了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感。

初上大学的春梅,虽然对党的基础理论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不十分清楚,但春梅知道,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入党,她必须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1995年11月,刚刚大一的春梅递交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向党表示了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党以如此博大的胸怀关怀爱护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们拿什么回报党呢?只有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党,为人民群众谋求更大的福利,才足以报答党对人民和我的恩情。”她写道。

“交了入党申请书,就以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此,在思想上、学习上春梅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班、入党骨干分子培训班。

好事多磨。党组织的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地考验着春梅,也引领春梅不断进步。

作为大山走出来的大学生,大学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既让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让她顿觉自己的渺小。春梅一度自卑消沉,在彷徨迷茫的时候,她依然选择了相信组织,主动向党支部书记汇报了自己的思想状况。在组织的关心鼓励下,她重拾了信心和勇气,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大学期间,春梅连续三年评为三等以上奖学金,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她选择成为吉首大学知识产权法的一名老师。

在大学任教期间,春梅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也丝毫没有放弃更高的职业梦想。在春梅的心中,成为一名法官才是她学习法律的终极职业梦想。为了朝着这一目标努力,2000年,春梅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民商法硕士。

这个阶段,春梅在学习上硕果累累,思想上也更加成熟。

2002年,春梅再次参加入党骨干份子培训班。她写道:“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学习上不断取得硕果累累的同时,思想上对党的认识也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回顾走过的历程,不论是童年,还是青年时期,我都是在党的关怀培养下学习、生活并茁壮成长的,从开始对党所有的朴素感情到今天对党有了深刻的认识,都是党组织精心培养教育的结果,我一定不辜负党对我的培育,在以后的工作及生活中,一定加倍努力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不经三九苦寒,哪有傲雪梅香。春梅经历了党组织对她的重重考验,终于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这是她终生难忘的日子,她的人生仿佛被注入了新鲜血液。

机遇,从来不会怠慢有准备的人。毕业之际,春梅以优异的科研成绩被评为”校长奖“,并以公开招录第一名的成绩考到湖南高院。这一年,她和师兄陈文曲的爱情也修成正果。

一心朝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她让路。

春梅离她的职业梦想又近了一步。

无悔誓言。

身份变了、岗位变了,但是周春梅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不改,奋斗之姿不变。

周春梅在湖南高院工作的第一站是纪检组。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春梅,在这个岗位上第一次直面当事人对法官、对审判工作的尖锐矛盾,这为她日后从事审判工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申请岗位交流的报告里,她写道:“本人出生于山区,天性善良,吃苦耐劳,再加上在纪检组接受了严格的廉政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本着司法为民的理念,为审判工作贡献微薄之力,成为一名清正、廉洁的专业型法官,以实现自己多年以来的法律理想。”

在春梅电脑桌面壁纸上有几个醒目大字——“说实话,办实事,脊梁不弯”,这是丈夫陈文曲对她的廉政寄语。

作为一名党员、法官,周春梅心中始终高悬戒尺,做到心中有敬、心中有畏、心中有戒,在审判工作中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坚持原则。她在个人总结里写道:“我深知千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自重、自警、自省、自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对审判工作的侵蚀,自觉维护司法形象,坚决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保持一名党员干部和人民法官的名节,用实际行动坚守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周春梅始终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对法治的坚定信仰作为统领案件审理的方向指引与力量源泉,落实到了每一次案件审理和每一件小事中。

周春梅此前所在的民一庭,所办案件很多涉及金融、房地产、建设工程等纠纷,法律关系复杂、标的额动辄以亿计算,案件当事人常想方设法拉拢她或对她施压,甚至是人身威胁,但她始终不为所动,坚持以事实和法律作为裁判标准。

后来周春梅成长为审判监督第一庭副庭长,审判监督庭的工作职能是依法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可以说是“法官中的法官”,这对法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审判监督程序中当事人争议已历经了数次诉讼,再审已属救济程序,双方往往矛盾相对突出,情绪容易激烈。周春梅认为,法官虽以定纷止争为天职,但是解决纠纷不应仅仅停留于对是非的法律判断,而应注重各主体间冲突的真正化解,以情、理、法融合的司法智慧,充分疏导当事人的心理负担,力求达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的最佳办案效果。

周春梅在《我是花下肥泥巴》观后感《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剖白自己的心声: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特别是党员法官,更应该有着像邓平寿那样高尚的品质,真正理解‘头顶三尺是法律,脚下支撑是品节’这句话。”

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周春梅用夙夜在公、忘我工作、公正审判践行着一名党员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周春梅做到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不惜用鲜血捍卫内心坚守的原则底线,恪守公平正义。

一份承诺,一肩责任。

一份誓言,一生使命。

法治建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没有枪林弹雨,同样有流血牺牲。

周春梅用生命践行着“三个规定”

用生命兑现了党旗下掷地有声的誓言。

我们所处的时代瞬息万变。

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不同的价值观充斥着。

你为什么入党?

春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而那么多党员之所以成为党员。

正是因为他们的面前有着一代代榜样。

一颗颗金子般发光的心。

所以党员的力量生生不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