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7:00:01 页码:7
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八篇)
2023-01-05 17:00:0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比赛刚开始,小将韩天宇的表现就令我们大开眼界。他力压偶像安贤洙,勇夺1500米短道速滑银牌。这是中国短道速滑的后备力量,也是潜力所在。

紧接着,有时又是短道速滑,在刘秋宏和范可新都没能进入决赛的不利情况下,28岁的李坚柔在三名对手接连甩出赛道的情况下,坚持完成比赛,夺得了中国代表团的首枚金牌。这里虽有一些运气成分,但就像解说杨扬说的那样,这块金牌和李坚柔的稳定性是分不开的。

在速度滑冰的赛场上,中国队又给我们创造了惊喜。在500米的赛场上,名将王北星名列第七。而张虹则名列第四,虽与奖牌无缘,但也是一个突破。到了1000米的赛道上,张虹被分到慢组。一开始、张虹的速度就把当时的最快纪录甩在了身后,接着,她在过了600米的“极点”后,不像其他选手那样大幅减速,而是越滑越快,最终以1分14秒02的成绩暂列第一。在快组的9组比赛中,美国的名将们曾经在600米之前比张虹快很多,可是过了600米,速度就下降许多,最后都没有超过张虹。我和张虹一样,等了一个多小时后,在最后一组比完赛,我们都蹦了起来,大声喊着,欣喜若狂。张虹的爆冷夺冠,不仅是中国在速滑项目上的第一枚金牌,也说明了中国在此项目上,慢慢崛起。

女子1500米的决赛如期举行。周洋和李坚柔进入了决赛。比赛一开始,李坚柔和其他两名选手就意外摔倒,赛道上只剩下周洋一名中国人。她从第四,超到第三,又超到第二,在还剩两圈时,有从内道强行超越了世界第一沈石溪,并将优势保持至终点。这是中国的第三金,也是周洋卫冕的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男子冰壶。中国队开局顺利,一度占据第一。可到中间连输,幸亏最后凭借对英国队6:5的绝杀,进入到四强中。四强之战,中国先是输给了加拿大,又在加时赛后手的优势下连犯两次手过线的低级失误,输给了瑞典。这次虽然只获得了第四,但涌现出了“定海神针”般的四垒刘锐。他每到关键时刻有如神助的击打总能命中目标。达到目的。

我最想说的是男子5000米接力。开局即摔倒的中国队并没有放弃,而是狂追54全超越哈萨克斯坦队夺得铜牌。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抛弃,不放弃,这才是中国男儿的本性。

庞清佟健。这对组合征战了四届冬奥会,却从未取得金牌。这次,虽然只名列第四,但是他们用近乎完美的动作,给36岁的自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中国冬季项目总体是冰强雪弱。而在自由式滑雪的赛场上,中国的徐梦桃摘得女子银牌,老将李妮娜获得第四,而齐广璞获得男子第三,贾宗洋获得第四。这也说明了中国在雪上项目的实力。

作为20__年冬奥会的申办国,中国已超越韩国,成为冬奥会的“亚洲第一”。此非名不虚传。3金4银2铜,还有数不清的第四,还有16岁的小将韩天宇,17岁的武大靖,21岁的范可新等。一代又一代的潜力新秀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冬季项目上的地位在逐步提升。

2022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随着国家体育场奥运火炬的渐渐熄灭,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人们的不舍目光中正式落下帷幕。17天前,北京冬奥会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图景中徐徐展开。昨晚,人们会聚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下,向北京冬奥会告别,也向参与了这场体育盛会的每一个个体告别,并表达期待与善意。

在这17天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位老将的优雅谢幕,也见证了一个个冰雪新星的崛起。他们在给普通观众带来激情与尖叫的同时,也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何谓“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在这17天里,冬奥健儿和他们身后的保障人员,共同组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完整图景,也为全世界的人们呈现了一场精彩、卓越的冰雪盛会。现在,这场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事的帷幕已缓缓落下,此时此刻,要向所有人道一声“辛苦了”。

以奥林匹克之名,致敬和感谢每一位“参与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北京冬奥会变得独一无二。也因此,不仅要感谢那些全力以赴的运动员,也应该感谢每个认真参与其中的人,感谢每个关注这场体育盛事的人。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也感谢他们所展现出的开阔胸襟和气度。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每个人的支持与助威,北京冬奥会才得以呈现得如此成功。

赛场之内,运动员、教练、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志愿者们会聚在一起,共同为世界奉上了一场场值得欢呼的比赛。

赛场之外,普通民众被一幕幕细节所打动:他们为四赴冬奥终夺冠的齐广璞感到欣慰,对“一人代表一国”的海地选手理查森·维亚诺肃然起敬,为8次参加冬奥会的49岁老将、德国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送上热烈的掌声,更为阿什莉·考德威尔与徐梦桃的拥抱而热泪盈眶……他们,也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和保障着冬奥会的顺利进行。

就在北京冬奥会闭幕的前几天,不少冬奥会的“参与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从运动员到志愿者,从每一位服务冬奥会的工作人员到每一位普通国民,人们手持各种冰雪元素,并沉浸其中,回味着这场体育盛事给这个国家、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带来的喜悦与感动、勇气和力量。而当人们回味以及为那些美好的瞬间喝彩之时,也在思索这些美好为自身所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

以志愿者为例,从选拔到培训,从正式服务赛事到冬奥结束,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打动着每一个人。而当他们终于完成保障任务、携手从滑雪大跳台上肆意地滑下之时,我们能感受到冰雪运动带给他们的雀跃,以及完成赛事保障工作后的“如释重负”。

他们在冬奥赛场内默默付出的同时,也在“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收获了友谊,这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人们团结在“五环旗”下,为奥林匹克运动所消弭的偏见而喝彩,也期待着一个“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为冬奥会运动员们画上一幅画的小朋友们。他们用自己纤细的笔尖,描绘出了一幅幅看似稚嫩、实则动人的场景,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带去了一份最为真挚的友谊,传递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样貌。

在这场安全、绿色、简约的冬奥会中,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全世界冰雪健儿的全力以赴相得益彰。诚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中国人民给我们的温暖、能量、好客与支持。”相信这也是每一位参加北京冬奥会冰雪健儿的感受。

冬奥会完美闭幕,我们感谢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员,感谢每一位普通国民。感谢他们的密切配合,也感谢他们的喝彩与欢呼。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给予了这个国家更大的勇气和力量。

2022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优优。作为北京市的一名学生,如果能够为北京冬奥会出一份自己的力,将会是我的荣幸。今天来到这里,也为了能够实现我的这种荣幸,也想说出自己的公众表达。

今天,我是为了北京而说话。北京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让北京又一次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上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迁徙不断,最终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落草,建设家园。

他们是元谋人、山顶洞人、蓝田人、良渚人、半坡人、河姆渡人……也在脚下这片土地生活过的北京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开辟了一道道崭新的通道,他们学会了建楼房,学会了劳动生产,更学会了文明传承。

一代又一代人,等到我们这一代,脚下的.土地已经被踩实,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充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和荣光。

冬奥会,这个令人期待和憧憬的盛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去亲近这个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和面貌,它和谐并包、兼容万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运动员也在竞技场上挥斥方遒、各显身手,努力拔得头筹,为祖国添光。而十几亿的中国人则在摇旗呐喊,为了我们的胜利而满目欢喜,这是中国人的努力、热情。

我们相信,冬奥梦,我的梦。

中国的体育文化是坚持、拼搏、合作、进取,在运动赛场上,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践行着这样的准则。

这是冬奥梦的'信仰。

我们是多么依恋祖国啊,我们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热爱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明,热爱着闻名全球的高速科技发展。我们热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更因为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这是冬奥梦的初心。

我相信,冬奥梦不仅属于北京人,更属于中国人,再者,可能是属于全世界的文明财富。我相信,我们的悠长历史和文明一定会在冬奥会期间让全世界再次为之瞩目。

我的冬奥梦,就是中国的冬奥梦。

谢谢!


2022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一片雪,怀揣着激情与梦想降落。

我来到了北京。

我经过白雪装饰的四方街,我听见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议论着一个词:冬奥会。听天上的长辈们说,冬奥会是人类在冬天追逐梦想的一种形式。那时,黑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的人们会在冰上舞动身姿,黄色头发和黑色头发的人会在冰上俯身奔跑,白色皮肤和黑色皮肤的人会在银白色的雪道上如飞鸟般掠过,还有许多人会在转播的电视那头欢笑哭泣。现在,我想亲眼看看,于是,我来到了张家口崇礼。

我从远处眺望:崇礼下着雪,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远山在早春早晨的薄雾中依稀可见,纤细洁白盘旋的滑雪道仿佛出海的蛟龙,却又宁静安详地相伏于大地。一阵风吹来,我被推到了更高的空中,低头俯视,高大的人类变成了一个个在大地上做曲线运动的鲜艳的小圆点,我想亲眼看看2022年的冬奥会。

或许,我会立足树梢,在苍劲的绿色松叶缝隙中瞭望:看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健儿们挺拔的.身姿在雪道上驰骋飞翔,在冲天而出的滑雪板和观众们热血沸腾的尖叫声中,我或许会冲出树梢,和他们共同争夺金银之杯。

或许,我会落进窗边,望着短道速滑的弓箭手们呼啸岀鞘,在0.00001秒的瞬间,暗自期盼会有新的奇迹出现让我惊叹,我会和人类一起欢呼新的世界奇迹。

或许,我会变成一滴水,攀附在明亮玻璃的身旁,观赏中央令人叹为观止的舞蹈。在悦人的音乐中和他们一起翩翩起舞。我会将这些瞬间在脑海里划为重点,在重归天空后告诉我的子孙们,人类的冬奥会是这样曼妙:

冬奥,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数以亿计人类的青睐。人类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

希望与梦想充斥了我的眼眶,在2021年的春风中,我变成了水,回到天空,祝愿2022年的冬天,会有希望的雪花落下!

2022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已圆满落幕,但人们依旧沉浸在过去十多天里奥运健儿们带来的感动与喜悦当中。这些天来,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在世界各地成为了“爆款”,更加反映出全世界人民对这场冰雪盛会的喜爱。

就在冬奥闭幕的前一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倾情打造的动画大电影《我们的冬奥》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该影片由《冰雪玫瑰》《九月的冬季假日》《小虎妞奇梦记》以及《胖大圣借兵器》共四个篇章组成,讲述的是冰墩墩、雪容融为了去参加冬奥村开村仪式,与孙悟空、大耳朵图图、熊大熊二等众多中国经典动画形象相遇而产生的一系列奇幻动人的故事。当冰墩墩、雪容融与各路动画角色梦幻联动,不仅勾起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也在无形中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让人们感受到竞技体育运动的魅力与风采。

在电影的第一篇章《冰雪玫瑰》中,“光头强”一行五人在赶往车站的路上遭遇突然降临的暴风雪,被困在山洞中。为了帮助冰墩墩、雪容融赶上去往北京的火车,五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最后“光头强”克服心理障碍,通过雪中滑行的方式将玫瑰花作为求救信号传递给登山队员,成功获救。第二篇章《九月的冬季假日》中,冰墩墩走失街头,为了能让它按时参加开村仪式的彩排,“九月”与同伴一起争分夺秒,克服困难,最终将冰墩墩送到了彩排现场。电影中的故事无一不在告诉观众: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而在真实的冬奥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2月5日晚,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比赛中战胜了强大的对手,为中国夺得首金。“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王濛在解说席激动地喊道。中国人骨子里那股团结的力量永远让人安心。此次接力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更是彰显了团队的力量。无独有偶,在2月7日晚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当比赛还剩7圈时,任子威第一名领滑,体力消耗极大的武大靖碰了碰任子威的手,示意“你先走!”悄悄的示意,真诚的祝愿,让人们感受到竞技体育除了竞速之外的魅力,那就是团结协作、集体致胜的可贵。

在电影第三篇章《小虎妞奇梦记》中,小虎妞本是一个学不会滑冰就轻言放弃,不敢直面困难的人,因做了一个关于冒险与挑战的梦,梦里的她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勇气打败怪物,救出了心爱的玩偶墩墩。醒来后的虎妞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终于愿意再次踏上冰场练习滑冰。

同样,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也从不缺乏有勇之人。勇气,是谷爱凌在跳台项目中毫不犹豫做出的转体1620;是羽生结弦放弃夺金的可能,毅然决然跳出的4a动作;是年近半百的速度滑冰选手克劳迪娅以全场最慢的速度向终点的奋力冲刺。

对于观众来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完美的表现,是激动人心的夺金时刻。但对运动员来说,比金牌更重要的,或许是他们不断突破自我,战胜自我的那一瞬间。谷爱凌赌赢了,她的勇气帮助她将实力毫无保留地发挥了出来,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上夺得了她的第一枚奥运金牌;羽生结弦赌输了,未能完成4a动作的他错失了获得奖牌的机会。4a,是人类身体能力的极限。“这是花样滑冰选手的极限之壁,我想要创造那个超越极限的一章。”羽生结弦在赛后采访时说道。但输,何尝不是一种赢?他以失败之举赢得了一次战胜自我的机会,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赏。岁月从不辜负每一个带着勇气迎难而上的人,就如那剔透的雪花,纵使知道即将融化但也不曾辜负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电影中,滑雪运动员小雪坚持热爱,不断练习,终于有了去北京冬奥会为国争光,实现梦想的机会。视小雪为偶像的光头强,也在努力克服自己对滑雪的恐惧,梦想着未来成为像小雪姐姐一样优秀的滑雪运动员。而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还有更多运动员在用时间、用汗水去浇灌梦想,只为站上最高领奖台。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队的两位旗手——高亭宇和徐梦桃,以独特的出场方式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徐梦桃“骑”在高亭宇的肩膀上,让五星红旗在最高处飘扬。徐梦桃随后发文说道:“一起‘高’举中国‘梦’”。

高举中国梦的两位运动员,在本次冬奥会中不断挑战自我,终于实现了奥运金牌的梦想:高亭宇历经四年的沉淀和积累,以34秒32打破冬奥会纪录,斩获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实现了他当初在平昌冬奥会许下的誓言:“下次把奖牌换成金的!”“四朝元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徐梦桃,用12年的时间讲述了一段“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的故事。从温哥华到索契,从平昌到北京,徐梦桃的坚持让她终于赢得了那块来之不易的奥运金牌。

四年一次的奥运赛场,是千万运动员冲刺梦想的舞台,也是他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命运转折点。从冠军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荣耀和勇气,更明白了坚持梦想的意义所在。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们的冬奥》不仅仅是一场动画盛宴,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其通过各式各样的动画角色,借助北京冬奥的东风折射出的体育竞技精神更值得我们注意。从关注冬奥到大众参与,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北京冬奥会将冰雪运动的快乐带给更多人,冬奥健儿们所展现的体育精神也激励鼓舞着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让体育嵌入生活之中,让奋斗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这才是冬奥会留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2022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北京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各行各业的保障人员和冬奥健儿一起,共同组成了北京冬奥会的完整图景。

从北京赛区火炬台到核酸检测实验室,从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到位于首都机场的冬奥服务保障专区……他们是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保障人员。有人时刻心系无障碍设施的运行情况,有人致力于排查消防隐患无暇欣赏开幕式上绽放的焰火,有人虽不在闭环内却也多日没有回家……他们坚守在岗位上,为北京冬奥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工作。

自从北京冬奥会闭环开始以来,每天在各个赛场、场馆、各条保障道路和闭环酒店周边都能看到交通保障人员的身影。对他们而言,冬奥服务保障是不分昼夜的,有些岗位更需要24小时值守,有些则是长期昼夜颠倒,从清晨到凌晨,都有交通人在为冬奥会的运行付出努力。

北京冬奥会虽然结束了,但不久后北京冬残奥会也将如期举行,一些岗位上的交通保障人员需要坚守到最后一刻。对于他们来说,冬奥会服务保障的经历不仅仅是自己的“高光时刻”和难忘回忆,一些在冬奥期间摸索出来的交通保障新模式未来也有望助力这座城市的运行。

以奥林匹克之名,致敬和感谢每一位“参与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北京冬奥会变得独一无二。也因此,不仅要感谢那些全力以赴的运动员,也应该感谢每个认真参与其中的人,感谢每个关注这场体育盛事的人。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也感谢他们所展现出的开阔胸襟和气度。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每个人的支持与助威,北京冬奥会才得以呈现得如此成功。

2022北京冬奥会,以一场灿烂非凡的焰火作为收尾,正式落下帷幕。精彩的焰火表演背后有哪些故事?新京报对话了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制作方歌华文化焰火组负责人黄春雷。

作为本次闭幕式焰火环节的重磅,“one world one family”效果宽度有320-400米。“彩色拉手”“彩色环”“双环”以及“响椰树”“锦冠飞龙”等图像,也在“鸟巢”上空“跑动”成一个个熠熠夺目的光环。

闭幕式的焰火表演环节与开幕式相比有什么不同?黄春雷表示,“开幕式焰火燃放一共有120秒,分成了三个环节来呈现。我们分别在开场倒计时、宣布开幕和点燃圣火这三个环节各燃放了40秒。闭幕式焰火环节在这一点上有所不同,焰火燃放只设计了一个波次,就是在圣火熄灭的时候,一次性燃放90秒。这样就会让大家感受到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波次,无论从整个特效的呈现、高低空的氛围,都会比开幕式三个波次显得更加连贯和完整。”

“在焰火的总燃放量上,闭幕式也比开幕式要稍微少一些。开幕式焰火环节的总时长更长,有一两个造型用了大量焰火来呈现的。这次闭幕式弹药总量没那么多,大概是3000多发,和开幕式一样,焰火中没有一个哑弹。”

看到焰火升起的时候,黄春雷觉得非常激动,感觉有始有终。“因为开幕式做得很好,所以我们一直觉得闭幕式也一定要做好。当这90秒完美打完的时候,我们都非常激动。结束以后,我们碰到了蔡国强导演,他自己都发出感慨,说今天打得比任何一次试验都要好。”阅读全文

七台河,被称为“冬奥冠军之乡”。当地市志记载的历年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39.2摄氏度,然而冬日的严寒并非七台河独有。当地是如何取得这一盛名的?一起来了解

2022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我是一片雪,怀揣着激情与梦想降落。

我来到了北京。

我经过白雪装饰的四方街,我听见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议论着一个词:冬奥会。听天上的长辈们说,冬奥会是人类在冬天追逐梦想的一种形式。那时,黑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的人们会在冰上舞动身姿,黄色头发和黑色头发的人会在冰上俯身奔跑,白色皮肤和黑色皮肤的人会在银白色的雪道上如飞鸟般掠过,还有许多人会在转播的电视那头欢笑哭泣。现在,我想亲眼看看,于是,我来到了张家口崇礼。

我从远处眺望:崇礼下着雪,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远山在早春早晨的薄雾中依稀可见,纤细洁白盘旋的滑雪道仿佛出海的蛟龙,却又宁静安详地相伏于大地。一阵风吹来,我被推到了更高的空中,低头俯视,高大的人类变成了一个个在大地上做曲线运动的鲜艳的小圆点,我想亲眼看看2022年的冬奥会。

或许,我会立足树梢,在苍劲的绿色松叶缝隙中瞭望:看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健儿们挺拔的身姿在雪道上驰骋飞翔,在冲天而出的滑雪板和观众们热血沸腾的尖叫声中,我或许会冲出树梢,和他们共同争夺金银之杯。

或许,我会落进窗边,望着短道速滑的弓箭手们呼啸岀鞘,在0.00001秒的瞬间,暗自期盼会有新的奇迹出现让我惊叹,我会和人类一起欢呼新的世界奇迹。

或许,我会变成一滴水,攀附在明亮玻璃的身旁,观赏中央令人叹为观止的舞蹈。在悦人的音乐中和他们一起翩翩起舞。我会将这些瞬间在脑海里划为重点,在重归天空后告诉我的子孙们,人类的冬奥会是这样曼妙:

冬奥,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数以亿计人类的青睐。人类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

希望与梦想充斥了我的眼眶,在2021年的春风中,我变成了水,回到天空,祝愿2022年的冬天,会有希望的雪花落下!

2022在冬奥组委工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北京冬奥会精神学习心得3篇

篇一

从“简约”中读懂中国精神——从简从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从简从实正是对美德和作风的高度概括和精准浓缩。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正是依靠对美德和作风的传承才得以发展至今。从简从实正呼应了“廉洁办奥”理念,更呼应了提出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奥运会筹办是举国大事,面对全球资源紧张的国际环境和中国腾飞发展的国内环境,更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考验。中国牢树命运共同体意识,践行新发展理念,将节约意识贯穿始终,将勤俭精神融入筹办环节。从中,我们读懂了“从简从实”背后的大国追求。

从“安全”中读懂中国精神——以人为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严峻考验,中国始终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举国上下、共同抗疫,最终交上一份令人瞩目的中国答卷。抗疫期间,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每个人,“以人为本”背后反映的正是一种大国担当。当前,抗疫仍是一项不可小觑的工作,“安全摆在第一位”是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前提和要求,更反映出中国对生命的极度负责,对人民的关怀关注。这不仅体现在抗击疫情、筹办冬奥会,更体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各项事业中。从中,我们读懂了“以人为本”背后的大国担当。

从“精彩”中读懂中国精神——精益求精。“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反映出“精益求精”是我国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的高__、在钢铁上“绣花”的李__、在“刀锋”上起舞的王x......先模人物身上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是对“精益求精”的拓展解读。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考察时强调,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精益求精,体现在冬奥会场馆建设和管理、赛时运行、赛会服务、科技应用、文化活动等方面,更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场馆赛后利用方面,充分反映了统筹推进的系统观念和科技带动的创新理念。以冬奥为契机,逐复兴之梦想,从筹办冬奥盛世中,我们读出了“精益求精”背后的大国匠心。

篇二

“绿色办奥”“开放办奥”“建设体育强国”“振奋民族精神”等词语频频出现,已经成为历次冬奥会工作调研或听取汇报时一以贯之的要求。“中国将全面兑现在申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的每一项,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不断以晨兢夕厉的要求和高屋建瓴的眼界擘画冬奥会东方赛场新格局,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中国元素新内涵。

所有冬奥人珍惜时机,团结进取,全力以赴,正以积极的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会。从场馆基础设施、场馆运行、赛会服务保障,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可持续和遗产工作等方方面面,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完善。一个个充满中国元素的冰雪场馆,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让世人再一次感受到中国精神与中国魅力。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如今的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蜕变,凤凰涅槃、羽翼正丰,以崭新的姿态扶摇直上,直冲九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高屋建瓴,提出一系列体育改革发展新战略,指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之路,使中国体育取得了辉煌成果。

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代表团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首。

2016年里约残奥会,中国残奥代表团创51项世界纪录,连续第四届夺得金牌和奖牌双第一。

2018年平昌冬奥会,武大靖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夺冠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男子短道速滑奥运金牌第一人。

2021年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32银18铜,金牌数追平了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成绩。

一次次艰难的突破,一项项喜人的成绩,昭示着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并已经跨入与世争辉的新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体育强国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发展体育事业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

篇三

你知道奥运会吗?那你一定知道奥运会吉祥物吧?今年的冬季奥运会吉祥物是什么呢?别着急,让我来告诉你,今年的奥运会吉祥物啊,它是一个有着糖葫芦外壳的国宝宇航员,这只可爱的大熊猫宇航员就叫做冰墩墩。

提到奥运会,大家都知道是在北京举行的,我想大部分人对老北京的记忆可能就是那小辫张三走街串巷卖的糖葫芦啦!巧了,你看那冰糖葫芦外壳像不像象征着冬天那晶莹剔透的冰块呢?

可爱的糖葫芦配上可爱的动物,那这个可爱的动物我们要选谁呢?经过一轮动物选美,我们决定啦,要选一个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动物。提到中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宝啦!一看到大熊猫大家就知道这是中国的国宝,是中国最具代表的动物。就这样,我们的大熊猫在万千动物中脱颖而出。

当象征着冬季赛道的彩色光环出现在我们穿着糖葫芦外壳的国宝面前,你看他像不像是一个宇航员呢?这下我们的国宝是不是又有了现代世纪的科技感、未来感呢?提到科技感,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现在的5g互联网了,于是这个彩色光环就变成了更有未来感的能量光环。这时我们的宇航员熊猫是不是形象就更饱满了呢!

形象打造完了,我们是不是得给这个吉祥物取的名字呢?总不能就直接叫他熊猫吧?要有北京特色又符合他的形象,这可有点难啊!北京,北京的特色可不就是糖葫芦嘛!这和他身上的糖葫芦外壳有相呼应了!可又不能直接叫他糖葫芦呀!其实呀,糖葫芦以前也叫糖墩儿。墩儿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词,有一种北方冬天的特点,也特别得亲切,就像邻家小孩一样特别健康、活泼、可爱。可是外国人他可读不出墩儿这个音,于是啊,这只宇航员大熊猫就有了一个可爱的叠字名——墩墩。想到是冬天,我们在名字中加了一个“冰〃字。

这下大家对我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不是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