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 动物儿歌的收获与反思(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21:50:09 页码:7
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 动物儿歌的收获与反思(8篇)
2023-01-05 21:50:09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善良是人性里最美的一部分。人性里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而善良,就是那最美的一部分,我们要好好珍惜它哦。

最美丽的脖子

秋天,刮起了北风,树叶渐渐地变黄,飘落下来,一片、两片、三片……黄黄的树叶铺满了地面。

小兔、小松鼠和小河马在跑步,森林里晃动着他们快乐的身影。当他们跑累时,就坐在落叶上休息。

小兔笑着说:“秋天到了,天气凉爽了,在森林里跑步—点儿也不热了,我们还能听到落叶在脚下唱歌,真开心!”

小松鼠说:“是啊,这时候谁不出来玩才是傻瓜呢!”

小兔说:“咦,为什么鸵鸟大姐不出来玩?平时我们玩的时候,她总是参加的。”

小河马说:“我知道鸵鸟大姐最害怕秋天和冬天,她容易患感冒、气管炎,她会咳个不停,可难受了。”

小兔问:“她为什么不吃药呢?”

小河马说:“吃药也不管用,因为鸵鸟大姐的脖子很长,脖子一着凉,她就会感冒生病。”

小松鼠说:“幸好我没有长脖子,我不会因为脖子着凉而感冒了。”

小兔摸摸自己的脖子说:“我也不会,到了冬天,妈妈会给我织一条围脖,我围在脖子上,就不会着凉感冒了。”

小河马突然跳起来说道:“说得好,我们为什么不给鸵鸟大姐准备一条围巾呢?她有了围巾,脖子不会着凉,也不会感冒了。”

小松鼠说:“小河马,你真傻,你没瞧见鸵鸟大姐的脖子有多长吗?哪儿有那么长的围巾呢?”

小兔也惊叫起来:“要是让我奶奶为鸵鸟大姐织条围巾的话,大概要织到夏天了。”

河马说道:“不用叫你奶奶织,我们都有围巾,大家把围巾都拿来给鸵鸟大姐围上,一条、两条、三条……还怕鸵鸟大姐的脖子太长吗?”

小兔说:“小河马,你真聪明。我有两条围巾,都送给鸵鸟大姐吧,我的脖子短,不会着凉感冒的。”

“森林里有那么多朋友,不怕围巾不够的。”小松鼠说完,就去大家了。

这时,天上飘下第一朵雪花——冬天到了。大家拿着围巾,来到鸵鸟大姐家里,给她围上一条又一条柔软又好看的围巾——红的、黄的、蓝的、白的、紫的、橙色的、咖啡色的……

鸵鸟大姐的脖子好漂亮,像一棵五彩树,像一串七色花。鸵鸟大姐的长脖子暖暖的,她再也不会着凉感冒了。

大家围着鸵鸟大姐,唱起快乐的歌:“鸵鸟大姐,鸵鸟大姐,你的长脖子上盛开着—朵朵‘花’——温暖了你,也温暖了大家……

2022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鹿和狼的故事》是第四单元的选读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上这篇课文时,学生已学完了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对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已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积极倡导学校本学期提出的“目标教学模式”,重视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学朗读自主感悟学习方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设计了有悬念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

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前后的巨大变化,并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

在导入畅谈之后,我利用课本插图,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让学生想象:葱绿的树木,清澈的小河,吃草的鹿群,在枝头歌唱的小鸟,明媚的阳光……凯巴伯森林就是这样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生机勃勃起来。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想象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

2、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想象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4000——10万——6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想象并交流数字背后的故事:森林里一片枯黄,树木都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鹿群无精打采,饿死的饿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学生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森林的死气沉沉和灾难的严重性。

3、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谁是真正的“祸首”——是无知的人类,人类的无知。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人类要保护生态平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于努力改进。

1、个人教学水平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比较紧张,思路不够清晰,有一个环节重复体会,导致没有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课堂练笔时间比较少,没有安排写的练习。教学中没有有机地挖掘文本空白,训练学生小练笔。

3、学生回答问题、感悟文本内涵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

2022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那神奇的相机,似能把一切都定格,那一瞬,成永恒。“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耳机里的歌,在唱。

耳机里是那首歌,我轻抚照片上你的脸颊,已然分不出是怅然所失或欢喜满心的脸,好怀念,好怀念……可惜,物是人非。

太婆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好人。人家家里有个事儿,她铁定去帮衬着。而她最擅长的,是做豆腐。瞧!照片中的她,同我一起站在镜头前,身后的一块块豆腐,都出自她的手,纯洁、方正、规矩,如同她一般。

做豆腐说难也简单,说简单也繁琐。太婆总要在前一天夜晚里选好豆子,粒粒硕大饱满,而后浸在水中。一大早便起来做豆腐。而我每每都会从梦中醒过来,惺忪中瞅见太婆依稀模样。那粒粒豆子,似吸收了水的精华,如同那撑着肚子的娃娃,慵懒得舒展不开。

在做豆腐的过程中,我也不免嘴馋,总要喝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豆浆,雾气氤氲着我的眼睛。我静静地看见豆浆变为豆花,豆花变为豆腐,内心早已澎湃万分。轻抿一口豆浆,甘醇、香甜……

可惜,我却未及见你最后一面。待我得知你去世时,已是第二天。而他们都说,小孩子不应该去那地方。于是,我连你的最后一面都没见着。记忆中的你,似乎仍在心上,朝我笑盈盈地招招手,手中,仍是那记忆中的味道。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弹指间,四千多天已从我手中溜去。我从一个爱哭闹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懂得为别人着想的女生了。成长的过程中流逝的只有时光吗?

小心翼翼地翻开已经开始泛黄的相册,童年的记忆如滔天巨浪般直逼心房。我终于明白:流逝得最多的是儿时那无忧无虑的岁月。

那是一片泛着鱼肚白的天空,橘红色的圆日染红了整片天。有两个充满童稚的小女孩儿手中拽着风筝线儿,在绿草如茵的空地中互相追逐着,把纸鸢儿放得老高了。那天真无邪的笑容透过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如馨香般沁入心田。童年的欢乐定格在这……

那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就是我和表妹。我们相互见证着彼此的成长,友谊到达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

那次,我们在一起放风筝,其间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二月,春风如梦似幻地轻抚着我们,我们不知疲惫地追着、跑着、笑着……

小时候只知道这叫开心,长大后才懂得这叫幸福。

只不过,如今却几乎感受不到这种幸福的滋味了。现在的我们都要上学了,作业高如山,挤不出时间来相见。可我们纯真的友谊却从未变过。依稀间,我们还是那对在草地上放风筝的小女孩……

如今,这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已然泛黄,但它在我的记忆长河中却是如此清晰!愿我们的友谊如这照片般永不褪色!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3

记忆如同一匹骏马,在我的记忆中奔驰着。转眼间,我已经上了初一。回首小学的六年,竟有那么多的美好。它们被尘封在记忆中。旧忆就仿佛是一扇窗,推开了就再难合上了……翻开精美的相册,毕业照就呈现在了眼前,思绪也渐渐被它牵引到去年六月份的一天了。

蔚蓝的天空下,我们整整齐齐地站成了一排,拍了我们最后一张集体照。

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我们都蹦蹦跳跳地走进了我们憧憬的校园。有多少人,在那棵桃花树下许下诺言,要当一辈子的好朋友,现在却分隔两校?桃花树姐姐的身上也刻着、记录着我们的誓言,为何如今却久久不曾联系?也许是时间的磨炼,记忆的摧残。

不知不觉,我们在嬉笑打闹间度过了六年,度过了半个青春。曾经有人说过:人生有几个六年?而它们都是在不经意间逝过的。这个学校记载着我们从懵懂无知到现在的成熟稳重。这六年陪伴我们的有老师、同学还有那桃花树姐姐……

我们坐在桃花树下,桃花树上的花瓣落在书上,我们轻轻拂去。如此美好的画面也定格在了我的相册上。有时,回忆着,回忆着,竟还笑出声来。

这照片里的故事有太多,太多,岂是这三言两语便能说完的?不,不能。因为这六年的友谊对母校的感情不能说完,它们将会在我的记忆中永存!任风吹雨打,时间推移,它们都不会消失!可天下哪里有不散的宴席呢?但是我知道,一次又一次的分离是为了让我们下一次更好的相聚。

照片里的故事初一作文4

相册这个东西,我想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对吗?许多童年的趣事,也记载着一些痛苦的往事。但不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有趣的……那些照片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忆。

我这里有一张照片是我七岁时在奶奶家照的。

那是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如果你把作业写完,我就带你去奶奶家玩。”听了这一消息,我每天都不出去玩,只在家写作业,没过几天,我把作业做完了。爸爸看到我写完了,就对我说:“好,爸爸明天就带你去。”我马上欢呼道:“爸爸万岁。”

第二天爸爸带我到了奶奶家。我一到奶奶家,马上就把我以前放到奶奶家的棍棒拿了出来,摆了满院子。邻居的小妹妹看到我回来了,马上跑过来说:“大哥哥我们来比赛好吗?”我说:“好呀,我们就来比谁学孙悟空学得像。”小妹妹说:“好。”我听了这个“好”字,我就立刻得意了起来,心想,这回我赢定了,因为从小我就非常淘气,上窜下跳的。妈妈老说我像个孙猴子。跟我比你简直是班门弄斧。

我先让小妹妹表演,只见她手拿一根竹杆,单腿刚一站立,就摔倒在地,我看见了哈哈大笑说:“看我的!”于是我就站在小凳上,左腿着地,右腿抬到左腿前面,右手摆出了一个七星望月的猴子样,这是姑姑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我的滑稽样,拿出相机让我重新摆好“pose”给我留下了这可笑的一幕。

虽然这张照片是五年前照的,但现在拿出来看看,还是感到自己滑稽可爱。

2022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四

传说中,有往来于天上人间的木筏,驾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无畏的人。

西汉时期,有个隐士叫罗君平。据说,他明白往来于天上和人间的木筏从人间到天上的时间,所以,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临出发之前都要先到罗君平那里来。

这一天,木筏出发的时间快要到了,罗君平家聚满了将要乘筏上天的人。这时候,一个驾木筏的人从罗君平家中走了出来。上天的人中有一个赶紧上前,拉住他问道:“上天要经过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一路上还有神怪精灵,木筏在行驶中有时还会颠倒过来。你经常驾着木筏漂浮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什么你连手都不抖一下、一点也不害怕呢”

驾木筏的人回答说:“我用了多年时间来学习驾驭木筏的本领,又用了三年时间来亲自驾驭木筏,往来于天上人问。”

那人又问:“仅仅靠本领和实践,就能够了吗”

驾木筏的人说:“当然不是。在每次驾木筏上天的时候,我忧虑的只是不明白自我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研究木筏是否能够回到人问。我驾驭着木筏,一路上波浪翻腾,气候千变万化,反复无常。有时阳光灿烂,云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变得暗淡无光,明亮的白天刹时变成黑夜。有时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击,猛然震荡起来像脱缰的野马急驰狂奔,一会儿沉到波谷浪底,一会儿又像格斗一般冲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样貌,使我感到似乎有无数人在驾驭这木筏。每当这时,我的心境都十分镇定,一点儿也不慌张。如果此刻心里一慌,手脚就会不听使唤了。只要心里不慌乱,怎样也不会跌倒,直至平安地到达目的地。”

那个问话的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想,你说的这些道理不仅仅适用于驾驭木筏,其实许多事情也都要这样才行啊!”

我们从驾驭木筏中能够领悟到:不管干什么事,遇到什么情景,都应当专心致志,毫不动摇,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返回经典寓言故事导航


▼经典寓言故事21~40篇▼


2022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五

——掌声之后的思考

我悄声走进教室,此时离上课时间还有四、五分钟。教室里真吵!讲台下分明是一群炸了营的小蚂蚱。我足足盯了他们有一分钟,可我的学生们仍然各“忙”各的,对我熟视无睹。我不禁有些气恼,“师道尊严”何在?

我板起脸,渐渐地,学生中开始互相传递着一种表情,他们的眼神中纷纷游离出一种隐隐的担忧,那就是课前吵闹让老师生气了,小心老师要丢“炸弹”了,老实点……看到这幕场景,我忽然想起十几年前,自己也曾因为课前的吵闹,触犯了“先生”的尊严而“遭遇”严厉批评的往事,我一下子释怀了。这明明是孩童的天性使然,想想学生时代的我不是也曾祈盼着老师能走进我们的嬉戏中来吗?此时此地,我又何必绷起一副冷面孔在小孩子面前“扮酷”呢?

学生显然被我这副面孔给唬住了,我的心中流出一丝愧意。该怎么办呢?想起偶然一次在电视上看李咏主持的《幸运52》,一个“一枪打四只鸟”的手指活动让全场欢呼雀跃,我也教给这帮爱动的“小蚂蚱”们吧!于是多次示范动作后学生饶有兴趣地模仿,尽管有些学生因为手指不够灵活弄错了而引来旁边同学的一阵逗笑,但教室里始终洋溢着欢乐。此刻,我明显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教室里仍很吵闹,我却已不再为此苦恼。

一阵清脆的铃声过后,教室里安静下来,我鼓起掌来,并告诉我的学生们,“你们虽然第一次做这样的手指活动,但你们认真地做了,而且通过锻炼,你们的手指将会变得越来越灵活。”小游戏宣告结束,同学们虽意犹未尽,却也极爽快地把心思转移到了课堂上来。

语文课本《掌声》故事中,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由自卑孤独变得自信合群,并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学生在朗读课文后很受感动,接近尾声时,我问学生,“人人都需要掌声,有谁曾经把掌声送给你,你又想把你的掌声送给谁呢?”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没多久,一个男孩子顿悟似的谈起了这堂课前的那段“小插曲”,说他感动于老师在课前送给他的掌声,因为他的手指太笨了,既看不到“枪”,又打不到“鸟”,惟有老师鼓励了他。

这个男孩子的话刚一出口,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既是送给这个小男孩的,也是送给我的。

学生们纯真的心灵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对“师道尊严”有了全新的阐释──教师只有先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行好为师之“道”,才会得到学生们由衷地尊敬,才会有教师的尊严。

2022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六

严歌苓老师有篇短篇小说《小顾艳传》,里面有位贤妻良母,即使家里买得起一斤肉,她也就买三两,然后全部让给丈夫吃,再被自己的高风亮节感动着。她的丈夫终于忍无可忍,说:“你就是要唱苦肉计给人看。”严老师接下来写道:“这句揭露性的话太恶毒了,小顾体无完肤地愣在那里。”

我当年看到这里,也是悚然心惊。我的内心触动,不是因为苦肉计本身,而是唱苦肉计所针对的对象。人家周瑜打黄盖,是为了火烧曹军连营;王佐断臂,是为了消灭番邦人马,都属于敌我矛盾,自残是为了弄残对方。而我们见到的许多苦肉计,施展对象却是己方的爱人,或家人,或熟人,纯属人民内部矛盾。施计,也并不是为了杀之而后快,而是出于为对方好、替对方打算的动机,甚至是以爱的名义。就像小说里的小顾老师一样。

我们老吃货界有句座右铭,“吃朋友要像吃敌人一样”。人性中的苦肉计,更是这样。

苦肉计唱多了,这些苦主才不觉得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在他们敏感多情的小心灵中,凡事不经历些苦难,顺顺当当完成了,就总觉得不过瘾,对不住自己以及自己所爱的人。比如一个男生冒着风雪去见自己心爱的女孩,路上要不摔几个卷毛跟头,似乎这一趟就白来了。这种巴不得自己惨兮兮的心态,再往下延伸,就要成心摔得鼻青脸肿,或把本来只摔了两个的跟头口头增加到六个,自己的爱意才能被这几个跟头帮衬出来。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苦肉计表演者的动机。就像小孩子希望通过夸张的动作或表情唤醒大人的注意一样,这些表演者试图通过追忆自己做一件事情所费的周折,渲染自己在过程中所受的折磨,捏造或夸大所受的伤口,提醒对方注意到自己被人忽略的艰辛和被人误解的委屈,把自己做的事情的意义强调出来,把自己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强调出来,你可别拿人家不当回事儿——就像他所担心的那样。

比如我是出书的,情理上来说,书被读者买到手里,能够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即可。不,才不,我要讲一个故事,告诉你这本书编得多么不容易,印得多么不容易,把一个惊心动魄的情节剧演完,浑然忘了体察你是否喜欢这本书,是否看得下去这本书。

你要中了这种舍本逐末、别有用心的营销苦肉计,还在乎什么书里的内容,纸上的字啊。

说到这里,苦肉计的心理成因就推导出来了:有所求,有所图。不管他表现得多么无私,多么有爱,多么无怨,多么有格,多么多金,多么多情,多么不稀罕,多么不往心里去。

该说一句心灵鸡汤的话了。一个人强大与否,独立与否,有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自觉忍住不唱苦肉计给别人听,并能够悲悯地体谅那些唱苦肉计的人。

2022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七

一家大公司需要招聘办公室副主任,在省城的好几家大报上登出了“高薪诚聘”内容的广告。月薪4000元的确具有不小的诱惑力,一时间应者如云,有近百人报名参加初试,其中不乏硕士生和许多有工作经验者。

初试之后,又经过了三轮面试,最后确定由三人参加最后一轮面试。他们是:一个硕士毕业生,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另外一个有着五年相关经验的年轻人。最后的面试由总经理亲自把关:跟三位应聘者逐个进行交谈。

面试的房子是临时腾出来的,设在人事部的一间小办公室里。等谈话要开始了,才发现室内恰好少了一把供应聘者坐下来跟总经理交谈的椅子。办公事人员正要到隔壁办公室去借一把椅子,总经理挥手制止了他:“别去了,就这样吧!”

第一位进来的是那位硕士生。总经理对他说的第一句话“你好,请坐。”他看着自己周围,发现并没有椅子,充满笑意的脸上立即出现了些许茫然和尴尬。

“请坐下来谈。”总经理又微笑的着对他说。他脸上的尴尬显得更浓了,有些不知所措,略作思索,他谦卑的笑着说:“没关系,我就站着吧!”

接下来就轮到年轻人,他环顾左右,发现并没有可供自己坐的椅子,也是一脸谦卑的笑:“不用了不用了,我就站着吧!”总经理笑着说:“还是坐下来谈吧”。年轻人很茫然,回头看了看身后,“可是... ...”

总经理似乎恍然大悟,说:“啊,请原谅我们工作上的疏忽值得深思的求职礼仪的小故事值得深思的求职礼仪的小故事。那好,您就委屈一下,我们站着谈吧!不过,很快就完的。”

几分钟后,那个学优进来了。总经理的第一句话仍然是:“你好,请坐。”大学生看看周围没有椅子,愣了一下,立即微笑着请示总经理:“您好,我可以把外面的椅子搬一把进来嘛?”总经理脸上的笑容舒展开来,温和的说:“为什么不可以?”

大学生就到外面搬来了一把椅子坐下,和总经理有礼有节的完成了后面的谈话。最后一轮面试结束后,总经理留用了这位应届的大学毕业生。

总经理的理由很简单:我们需要的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一切的学识和经验都毫无价值。

事实也证明总经理的判断准确无误。仅仅半年之后,学优就做到了总经理助理得位置上,成为公司中最年轻的高层管理人员。

人生路上,思想和主见就如同导航灯,指引着前进的道路。学生没有思想,就会变成死啃书的书呆子,即使满脑子是知识,也毫无用处。工作上没有思想,就会成为人云亦云的鹦鹉,何谈什么创造性地突破和成就,如果你想取得成功,记住把外面的椅子搬进来,那把成功之椅。

2022故事儿歌活动的心得体会报告八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了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身为父母应该学会以身作则,待人诚实守信,作为孩子则应该从小养成诚实的品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