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 改革创新再出发心得体会(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02:08:22 页码:12
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 改革创新再出发心得体会(八篇)
2023-01-06 02:08:2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提。

例如,我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们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了解”“理解”“尊重”“引人入胜”“喜欢”“有兴趣” 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课程体验到了“兴趣” 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③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外在的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地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主体性,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因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提倡每一位教师从走近、接触、了解、理解学生入手,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情感纽带,最终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它将为密切师生关系,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使每位老师面临诸多新问题。能够发现这些新问题,认识它们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反思并改革自己的工作,以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科研意识,补充科研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把“教科研”确定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要抢占的制高点,要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事实上,凡是积极参加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实验校和试教教师,都已经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这一转化之中。

国家新课程改革在初中分五年逐步扩大实验区,其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行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做出(检验性、验证性)评价和论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创新、有成效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整体改革最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共同研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论文或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并逐步修改、使其完善再全面推广。

通过一年半的试教实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一线教师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最主要的是“重参与、做中学” 和“重过程、重反思、重总结”。

“重参与、做中学” 是要求教师在课题研究设计中和探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和潜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选择和确定有意义的短、平、快的课题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立即产生效果。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就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通俗地说就是“做中学”。

对于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二

10月24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王健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对于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基层司法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单位各项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司法所更好更快的发展。

对于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青和居社区时指出:“社区是基层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青山区面对新时代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和社区建设的新任务,不断创新实践,逐渐探索出一套以“铸魂工程”为支点,主体、阵地、载体、机制等多点支撑的“五点五化”社会思政工作模式,通过在不同工作领域的推广、复制、完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广度和深度的全面拓展和提升,让共建共享幸福社区从理想变为现实。

65年前,10万大军云集青山,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而今,随着武钢等驻区大企业的转型再造,青山区也进入到全面转型发展、重新再出发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上,愈是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春风化雨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青山区委以“铸魂工程”为引领,以塑造青山好形象、传播青山好声音,讲活青山好故事、锻造青山好作品、打造青山好人高地、育强宣传青山好队伍、擦亮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好品牌等“七好工程”为主要内容和总抓手,在筑牢思想根基、弘扬奋斗精神、打造道德高地、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为民理念五个方面下功夫,以“铸魂工程”立心立德立言,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提供精神支点。

位于棚改地区的青和居社区,始终围绕“铸魂工程”这一核心,结合社区实际和“人的需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为目标,以“全民动员、共同创造”为工作理念,以“创新载体、服务需求”为工作抓手,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阵地、载体、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探路径,成为了“铸魂工程”的实践范例。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社区居民群众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者、参与者。增强组织工作的主体意识,积极作为、重心下移,是形成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群众良性互动的基础,是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的关键。青山区以网格化布局、点对点衔接为总抓手,线下服务精锐总动员,线上群众诉求总征集,全覆盖地发现问题、全方位地解决问题,实现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群众之间的深度融合。

网格党支部保障职能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力量下沉。“有人的地方,必有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全区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依托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按照“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原则,构建全方位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加强党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工人村青和居社区科学划分15?个网格,建立功能型网格党支部,将网格内的各类组织和单位中的党员、区直部门下沉到社区的党员干部和社区自管党员一并编入功能型网格党支部。同时,网格党支部通过选任楼栋党小组长、确定党员中心户等方式,最大限度延伸党的组织触角、扩大党的工作范围。及时发现和解决网格中的矛盾问题,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楼组、进家庭、到个人。

线下全服务类型配置,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依据群众需求及社区管理需要,将城管、水务、园林等13支职能部门“好样的工作队”、“红色物业”服务人员、驻社区民警、社区律师、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以及社区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纳入统一管理,组建267人的社区“红色工作队”,深入社区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就业指导、文体娱乐、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关爱帮扶等主题活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线上全时段信息采集,消灭环节流程上的“最后一公里”。建立“社区党建网+社区微博+社区微信+社区qq群+热线电话”为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安排专人及时公布和受理服务事项,集成包括政务服务、志愿团队、微心愿认领等在内的50余项服务功能,形成了在线呼叫同一平台、发现问题同一时间、解决问题同一现场的在线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与服务居民群众“零盲点”、“不断线”。

阵地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完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青山区注重“建阵地、用阵地、管阵地”,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平台,对社区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探索拓展社区“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群众文化”等“三类阵地”功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传播力”、“感召力”不断增强。

拓展社会宣传教育阵地,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用“宣讲”形式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构建宣讲大格局,创新宣讲的载体和形式。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棚改变迁为主线,打造“青山绿水红钢城”新时代展馆,使之成为武汉首个建在社区里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阵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并发出“沧桑巨变,恍如隔世”的感慨。据不完全统计,3月开馆至今,新时代展馆已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大中院校学生、社会群众突破3万余人次。在全市率先组建“听习总书记的话”特色宣讲队,由受到总书记接见的党员群众代表组成,在全市开展巡回宣讲,将面对面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感受、认识、体会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递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形成流动的宣讲阵地,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添“生气”,聚“人气”。

拓展网络宣传教育阵地,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传播力”。网络宣传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社区网上群众工作部,夯实网络宣教阵地,开展指尖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上情下达、舆论引导、凝心聚力。青和居社区开通了“青山微邻里”微信公众平台、“社管通”手机平台、居民电子邮箱,设立“惠民先知道”、“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时代楷模”等专栏,通过“键对键”的宣传模式,将时政热点解读、党的惠民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知识等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形式传播。社区还运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各类志愿服务的倡议、通知和公告,开展志愿者招募,将志愿服务需求与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实现了“零距离”,在辖区营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拓展群众文化教育阵地,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感召力”。社区文化教育活动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居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青山区把丰富社区文化活动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引导和吸引居民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净化思想、陶冶心灵,营造向上向善的氛围。青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和居棋社、和居曲艺、书法美术、手工吧、舞蹈排练室等20余个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吸引各类文艺爱好者走出楼栋、走进社区中心,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慢板达人”吴传发、“湖北大鼓”夏谋阶等有特长、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居民骨干,联合居民群众成立吴传发艺术团、夏谋阶老年乐队、威风锣鼓队等7支文体活动团队,以社区文化广场为主要舞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活动聚人气、以文化聚人心,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社区工作的重点是人,社区工作的难点也是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围绕居民群众的生活展开,从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入手,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青山区下大力气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大胆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涌现出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社区服务品牌,在解决居民群众困难问题的同时,起到了春风化雨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作用。

天天敲门组成员落实将“天天敲门十八法”作为群众工作的标准要求,照顾残疾居民朋友。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在所有网格成立“天天敲门组”,由网格党支部书记或网格员担任组长,广泛发动党员群众骨干参与,探索了“真情感化法”“问计于民法”“群众议事法”“邻里结亲法”“文体参与法”“需求摸排法”“组团服务法”等“天天敲门十八法”,敲开年轻人的门,敲开孤独空巢老人的心,敲暖了人心,凝聚了民心,筑起了同心。网格党支部通过天天敲门、??上门服务,组织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敲”走了棚改回迁居民高空抛物、乱搭乱盖、乱牵乱晒、养鸡种菜等坏习惯,“敲”出了居民“我的社区我的家,共建共治靠大家”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居民在“顺顺吧”顺心顺气解疙瘩,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青和居社区居民结构比较复杂,近10%是棚户区回迁居民,近20%是创业就业大学生,近70%是来自全市的公租房租赁者,家庭之间、邻里之间易产生矛盾纠纷,社区组织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人民调解员、社区律师、社区民警以及群众威望高、热心公益的党员先锋和群众骨干组成“顺顺吧”。通过“一听”(听取群众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解答)、“二办”(对收集到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汇总到社区、街道并分流转办)、“三访”(由网格员对有关群众进行回访,详细反馈问题办理情况,对群众不满意的,进行“二次办理”或做好解释工作),让居民群众顺气顺心顺理,疏通了思想,调解了纠纷,理顺了情绪,平衡了心理,妥善化解了社会隐患,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好样的工作队”职能下沉进社区,面对面心贴心帮扶困难,精准精细化服务居民。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围绕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各职能部门选派精干力量成立“好样的工作队”,发挥职能优势,深入社区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实招、办实事、送服务,打通部门服务社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好味道提供优质低价供餐服务,送餐到不便出行居民手中。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青山区人口结构老化、老龄化率28%以上,且多为独居、孤寡、空巢老人,吃饭是个大问题,全区以青和居社区为试点,创办“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区政府每年纳入“十件实事”进行资金支持和专项补助,既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又为老年人沟通交流、深化邻里情搭建平台。

“四点半学校”担当临时家长育出时代新人

“四点半学校”丰富课外知识,从娃娃开始树立德育高线。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青山区大企业多、双职工家庭多,孩子放学后无人照顾是许多家庭面临的突出问题。社区担起家长的职责,从四点半放学后对孩子进行托管,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师资力量,整合社区团干、青教干部、“五老”队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着力将“四点半学校”由单一的托管提升为集人格塑造、意识培养、法治教育、道德培育为一体的创新基层服务管理平台。

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共建共享和谐、幸福、美好的社区生活。青山区通过建立共建共享、法规约束、文明创建等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治、法治、德治建设,不断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性发展。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进社区自治建设。探索开办办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武汉市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杜诚诚工作室”、“毛明月工作室”、“雄鹰艺术团”等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常态化、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坚持让社区居民群众评判、让社区居民群众满意的理念,建立社区居民群众利益保护机制,对居民群众的教育、医疗、拆迁、棚户区改造等涉及百姓利益、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先听居民群众怎么说,再定怎么做。建立社区重大事项沟通协商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办;社区重大决策都要举行听证会,开门决策、开门纳谏、开门评估,推动变社区居民群众的被动介入为主动参与,从而促进居民群众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法规约束机制,推进社区法治建设。依托社区事务工作站设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接待联络点,开设妇女维权、法规宣传等法律宣传角。定期组织法律志愿者和法律专业人员进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法制教育、民事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以社区市民学校为基地,定期讲解法律法规,为居民群众提供了学习法律的场所。设立社区法制宣传专栏,定期将国家新出台的,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载入专栏,教育社区居民群众学法、知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质。

建立立德树人机制,推进社区居民德治建设。以规立德,持续在社区开展“两学一做”等各类主题活动,社区党员群众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德治思想”律已向善、厚德向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以评树德,在社区大力开展挖掘、选树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活动,树立道德标杆,引领社区居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以文养德,大力组织全民读书活动,促进居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营造人人读书、终身读书、读书受益的文明风尚。以测促德,将思想道德作为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每季度进行一次测评,极大促进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

对于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四

近年来,兰陵县聚焦聚力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破解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人才支撑乏力的瓶颈问题,结合县域实际,勇于改革探索,突出制度创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连续出台多个系列化制度文件,创新实施了加强村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头雁工程”、吸引在外人士回乡创业的“归雁工程”、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人才的“鸿雁工程”、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雁阵工程”的乡村振兴“四雁工程”,探索建立了鼓励人才“到乡村去”的激励机制,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效果。“四雁工程”的经验做法被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发文推广,山东新闻联播、《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匮乏,一直是影响和制约“三农”发展的一大瓶颈。兰陵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战斗力弱;众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乡村人才缺乏;“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少,难于培养;村民组织化程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滞后,乡村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

如何满足新时代“三农”发展人才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以人才的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兰陵县立足实际,聚焦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大任务,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来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连续出台了关于实施“头雁工程”“归雁工程”“鸿雁工程”“雁阵工程”等多个系列化制度文件,建立激励保障措施,在全县部署实施乡村振兴“四雁工程”,建立鼓励人才“到乡村去”的激励机制,推动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着力打造一支内外互动、合力向上、振兴乡村的强大人才队伍,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实施“头雁工程”,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围绕解决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用管等方面的问题,县委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工程”的意见》,本着“重选拔、严管理,重实绩、严考核,重激励、严约束”的原则,着力打造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推动服务乡村振兴。

1.在待遇上,推进“全面提升”,解决干不着问题。一是大幅度提高经济待遇。2018年10月“头雁工程”实施后,综合绩效奖励、基本报酬、年限补贴、养老保险,每年最高可以拿到4万多,平均增长2倍以上。2020年“头雁工程”升级后,80%的村党支部书记每月可以拿到4950元、特大村达到6900元,其中绩效奖励占到53%。二是大手笔突破政治待遇。充分利用干部人事资源,突破身份限制,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任1名挂职县委常委、20名挂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考选2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考录3名乡镇公务员,招聘3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在帮扶上,实施“精准输送”,进一步解决干不好问题。一是强化精准帮扶。开展“乡镇指导落实年”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抓“头雁工程”述职考核会议,年底累加考核分数,对成绩最后的进行了岗位调整。明确12个县直单位抓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职能职责,主要负责人在季度党建领导小组例会上述职评议。设立1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村党支部书记领办实施产业项目。对镇村两级无法解决的突出问题,采取“镇村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移交县直职能单位办理。二是规范村级账目。开展“村会计队伍建设年”,补贴报酬比一般“两委”委员高出10%;年底,将“头雁工程”结余的资金奖励给村会计。抓好教育培训,乡镇经管站每年对村会计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天。三是开展“量身”培训。选拔155名有担当、积极向上、有带动性的村党支部书记和206名退役军人村党支部书记到浙江大学等高校参加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对全县1006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两轮集中培训。

3.在选配上,打破“就地取材”,解决干不了问题。一是多种渠道掐尖选。县里公开考选63名机关干部、退役军人、“鸿雁”人才到穷村、乱村、软弱涣散村抓班子带队伍、强产业促增收,乡镇通过考选、考察、选派等方式选配139名。二是跨村任职开放选。新选配的202人中129人实现跨村任职,占比64%;其中,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从强村党支部书记中遴选8人到弱村兼职,从党的十九大代表王传喜同志所在村选派3名干部到周边3个村任“第一书记”。三是着眼长远抓后备。启动“三青项目”(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建立后备人才“优选库”“三青党支部”,按照每村不少于2人标准储备后备人才1568名,其中40周岁以下1480名、占比94.4%;新发展35周岁以下农村青年党员231名,占发展计划的35%。实施“农村优才”引进计划,面向大学生党员公开考选15名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二)实施“归雁工程”,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新创业

发挥30万兰陵人在外务工经商优势,出台《中共兰陵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归雁工程”的意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1.广开门路引人才。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吸引具备创业基础、有回乡发展实体经济意愿的外出能人,以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形式回乡发展实体经济。在全县各级各单位开展在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征集工作,建立在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发挥发动驻外流动党组织和商会作用,搜集回乡创业外出能人线索,跟进对接。山东康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人宋善玲,以前在深圳市经营水培花生芽生意,2018年底回到老家神山镇投资500万元办起了花生芽生产车间,带动就业40多人,带动农户种植花生100多亩,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2.瞄准产业选人才。确立特色高效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产品仓储物流业、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重点领域,从政策、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归雁人才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已吸引150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任职,134个项目已落地开工,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20万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带动5600余户增收。

3.搭建平台留人才。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人才一名领导干部帮扶”机制,由项目所在地党(工)委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靠上联系。实行“全程服务”,县直有关单位根据职能,在手续办理上提前介入,集中办理。优化社会保障,“归雁人才”子女选择在县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优先为其协调办理入学手续。县人民医院设立“归雁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在兰陵经济开发区规划“归雁人才”创业园,设立“归雁人才”创业服务中心,让更多“归雁人才”拎包入驻。

(三)实施“鸿雁工程”,突出抓好本土人才培育

坚持强化内部造血功能,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鸿雁工程”的意见》,发掘和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打造一支技能出众、示范突出的“鸿雁”人才队伍,目前全县“鸿雁人才”600名。

1.抓教育培训。将鸿雁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合,在学员遴选上将符合条件的鸿雁人才全部纳入培训班次,在后续跟踪服务上特别关注鸿雁人才发展成长情况,整体上看鸿雁人才整体发展动力强、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2.抓知识传授。举办18期乡村振兴“鸿雁大讲堂”,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养殖区域、农业设施、农产品加工车间等,让群众“电视机前有课堂、出门就是练兵场”,真正把鸿雁人才的技术、技能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及时传播给广大的农民群众。与兰陵首发合作,制作了6期“鸿雁人才说技术”栏目,在兰陵首发app上进行推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3.抓示范带动。打造乡村振兴“鸿雁示范区”,以10个鸿雁人才产业为平台,精心打造一片示范方、一个样板田或一个精品间,吸引普通农民与鸿雁人才抱团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抓联系帮扶。建立乡村振兴“鸿雁联系户”长效机制,100名鸿雁人才至少自主选择与自己产业相同或相近的5个农户作为常态化联系户,帮助解决技术、信息方面的难题,实现“1+n”共同发展。

5.抓引导激励。突出现代农业新技术研发、新成果展示、新农民风采展现,2019年举办2次鸿雁人才技艺技能大赛,对优胜者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励,并授予“兰陵县乡村之星”“十强鸿雁”“优秀鸿雁”等荣誉称号。同时,支持鼓励“鸿雁”人才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农民技能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成为全省、全市农民的优秀代表。

(四)实施“雁阵工程”,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制定出台《中共兰陵县委、兰陵县人民政府关于助力乡村振兴实施“雁阵工程”的意见》,以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1.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以“支部+合作社+农户”为基本方式的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模式,有效激发乡镇、村居创新活力。摸索总结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型、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型、大户独立经营型、大户经营带动型、分散种植统一服务型等5种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模式。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2407家,全县共认定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336家,覆盖全县行政村的56%。

2.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建设。重点支持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有固定的经营管理场所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相当于普通农户10—15倍的经营主体。每年从全县县级以上(含县级)家庭农场示范场中,评选10家优秀农场授予“兰陵县乡村振兴示范家庭农场”荣誉称号,每家农场奖励3万元。目前,全县家庭农场注册总数已达1530家。

3.大力培育农业新业态。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1万元的扶持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企业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开展网上销售。

兰陵县围绕解决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够的瓶颈问题,勇于改革创新,突出制度引领作用,通过实施“四雁工程”,探索形成了鼓励人才“到乡村去”的激励机制,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其经验做法被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发文推广,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工作中,由以下几点启示:

(一)农村党组织书记要选好用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人才的“主心骨”,是农村致富“带头人”,选好用好村党组织书记至关重要。兰陵县围绕破解“村官都是村内选”“瘸子里头选将军”突出问题,拓宽选任渠道、创新选拔模式、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将愿意为农村干事、能为农村干事的人才选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为乡村振兴实施夯实了组织基础。

(二)外出人才要引得来用得好。推动引导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带动更多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农村,可有力助推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兰陵县通过政策保障、措施激励,积极为回乡创业人员搭建平台、策划项目,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带动了村集体和农户的增收。

(三)本土人才示范作用要充分激发。“鸿雁”人才在创业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家庭收入,还可以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兰陵县通过选拔、培养“鸿雁”,有力提高了“土专家”“田秀才”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营造了尊重实用人才、争当实用人才的浓厚氛围,为打造技能出众、示范突出的“鸿雁”队伍、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着力发展。抓乡村振兴关键是抓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兰陵县立足实际,突出政策引领和措施保障,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和农民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动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打通了渠道。

对于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青和居社区时指出:“社区是基层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青山区面对新时代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和社区建设的新任务,不断创新实践,逐渐探索出一套以“铸魂工程”为支点,主体、阵地、载体、机制等多点支撑的“五点五化”社会思政工作模式,通过在不同工作领域的推广、复制、完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广度和深度的全面拓展和提升,让共建共享幸福社区从理想变为现实。

65年前,10万大军云集青山,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而今,随着武钢等驻区大企业的转型再造,青山区也进入到全面转型发展、重新再出发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上,愈是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春风化雨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青山区委以“铸魂工程”为引领,以塑造青山好形象、传播青山好声音,讲活青山好故事、锻造青山好作品、打造青山好人高地、育强宣传青山好队伍、擦亮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好品牌等“七好工程”为主要内容和总抓手,在筑牢思想根基、弘扬奋斗精神、打造道德高地、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为民理念五个方面下功夫,以“铸魂工程”立心立德立言,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提供精神支点。

位于棚改地区的青和居社区,始终围绕“铸魂工程”这一核心,结合社区实际和“人的需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为目标,以“全民动员、共同创造”为工作理念,以“创新载体、服务需求”为工作抓手,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阵地、载体、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探路径,成为了“铸魂工程”的实践范例。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社区居民群众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者、参与者。增强组织工作的主体意识,积极作为、重心下移,是形成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群众良性互动的基础,是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的关键。青山区以网格化布局、点对点衔接为总抓手,线下服务精锐总动员,线上群众诉求总征集,全覆盖地发现问题、全方位地解决问题,实现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群众之间的深度融合。

网格党支部保障职能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力量下沉。“有人的地方,必有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全区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依托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按照“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原则,构建全方位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加强党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工人村青和居社区科学划分15?个网格,建立功能型网格党支部,将网格内的各类组织和单位中的党员、区直部门下沉到社区的党员干部和社区自管党员一并编入功能型网格党支部。同时,网格党支部通过选任楼栋党小组长、确定党员中心户等方式,最大限度延伸党的组织触角、扩大党的工作范围。及时发现和解决网格中的矛盾问题,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楼组、进家庭、到个人。

线下全服务类型配置,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依据群众需求及社区管理需要,将城管、水务、园林等13支职能部门“好样的工作队”、“红色物业”服务人员、驻社区民警、社区律师、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以及社区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纳入统一管理,组建267人的社区“红色工作队”,深入社区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就业指导、文体娱乐、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关爱帮扶等主题活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线上全时段信息采集,消灭环节流程上的“最后一公里”。建立“社区党建网+社区微博+社区微信+社区qq群+热线电话”为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安排专人及时公布和受理服务事项,集成包括政务服务、志愿团队、微心愿认领等在内的50余项服务功能,形成了在线呼叫同一平台、发现问题同一时间、解决问题同一现场的在线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与服务居民群众“零盲点”、“不断线”。

阵地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完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青山区注重“建阵地、用阵地、管阵地”,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平台,对社区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探索拓展社区“社会宣传、网络宣传、群众文化”等“三类阵地”功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传播力”、“感召力”不断增强。

拓展社会宣传教育阵地,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用“宣讲”形式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构建宣讲大格局,创新宣讲的载体和形式。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棚改变迁为主线,打造“青山绿水红钢城”新时代展馆,使之成为武汉首个建在社区里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阵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并发出“沧桑巨变,恍如隔世”的感慨。据不完全统计,3月开馆至今,新时代展馆已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大中院校学生、社会群众突破3万余人次。在全市率先组建“听习总书记的话”特色宣讲队,由受到总书记接见的党员群众代表组成,在全市开展巡回宣讲,将面对面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感受、认识、体会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递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形成流动的宣讲阵地,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添“生气”,聚“人气”。

拓展网络宣传教育阵地,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传播力”。网络宣传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社区网上群众工作部,夯实网络宣教阵地,开展指尖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上情下达、舆论引导、凝心聚力。青和居社区开通了“青山微邻里”微信公众平台、“社管通”手机平台、居民电子邮箱,设立“惠民先知道”、“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时代楷模”等专栏,通过“键对键”的宣传模式,将时政热点解读、党的惠民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知识等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形式传播。社区还运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各类志愿服务的倡议、通知和公告,开展志愿者招募,将志愿服务需求与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实现了“零距离”,在辖区营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拓展群众文化教育阵地,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感召力”。社区文化教育活动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居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青山区把丰富社区文化活动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引导和吸引居民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净化思想、陶冶心灵,营造向上向善的氛围。青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和居棋社、和居曲艺、书法美术、手工吧、舞蹈排练室等20余个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吸引各类文艺爱好者走出楼栋、走进社区中心,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慢板达人”吴传发、“湖北大鼓”夏谋阶等有特长、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居民骨干,联合居民群众成立吴传发艺术团、夏谋阶老年乐队、威风锣鼓队等7支文体活动团队,以社区文化广场为主要舞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活动聚人气、以文化聚人心,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社区工作的重点是人,社区工作的难点也是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围绕居民群众的生活展开,从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入手,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青山区下大力气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大胆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涌现出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社区服务品牌,在解决居民群众困难问题的同时,起到了春风化雨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作用。

天天敲门组成员落实将“天天敲门十八法”作为群众工作的标准要求,照顾残疾居民朋友。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在所有网格成立“天天敲门组”,由网格党支部书记或网格员担任组长,广泛发动党员群众骨干参与,探索了“真情感化法”“问计于民法”“群众议事法”“邻里结亲法”“文体参与法”“需求摸排法”“组团服务法”等“天天敲门十八法”,敲开年轻人的门,敲开孤独空巢老人的心,敲暖了人心,凝聚了民心,筑起了同心。网格党支部通过天天敲门、??上门服务,组织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敲”走了棚改回迁居民高空抛物、乱搭乱盖、乱牵乱晒、养鸡种菜等坏习惯,“敲”出了居民“我的社区我的家,共建共治靠大家”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居民在“顺顺吧”顺心顺气解疙瘩,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青和居社区居民结构比较复杂,近10%是棚户区回迁居民,近20%是创业就业大学生,近70%是来自全市的公租房租赁者,家庭之间、邻里之间易产生矛盾纠纷,社区组织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人民调解员、社区律师、社区民警以及群众威望高、热心公益的党员先锋和群众骨干组成“顺顺吧”。通过“一听”(听取群众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解答)、“二办”(对收集到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汇总到社区、街道并分流转办)、“三访”(由网格员对有关群众进行回访,详细反馈问题办理情况,对群众不满意的,进行“二次办理”或做好解释工作),让居民群众顺气顺心顺理,疏通了思想,调解了纠纷,理顺了情绪,平衡了心理,妥善化解了社会隐患,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好样的工作队”职能下沉进社区,面对面心贴心帮扶困难,精准精细化服务居民。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围绕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各职能部门选派精干力量成立“好样的工作队”,发挥职能优势,深入社区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实招、办实事、送服务,打通部门服务社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好味道提供优质低价供餐服务,送餐到不便出行居民手中。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青山区人口结构老化、老龄化率28%以上,且多为独居、孤寡、空巢老人,吃饭是个大问题,全区以青和居社区为试点,创办“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区政府每年纳入“十件实事”进行资金支持和专项补助,既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又为老年人沟通交流、深化邻里情搭建平台。

“四点半学校”担当临时家长育出时代新人

“四点半学校”丰富课外知识,从娃娃开始树立德育高线。图片来源:市委宣传部宣教处

青山区大企业多、双职工家庭多,孩子放学后无人照顾是许多家庭面临的突出问题。社区担起家长的职责,从四点半放学后对孩子进行托管,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师资力量,整合社区团干、青教干部、“五老”队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着力将“四点半学校”由单一的托管提升为集人格塑造、意识培养、法治教育、道德培育为一体的创新基层服务管理平台。

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共建共享和谐、幸福、美好的社区生活。青山区通过建立共建共享、法规约束、文明创建等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治、法治、德治建设,不断推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性发展。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进社区自治建设。探索开办办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武汉市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杜诚诚工作室”、“毛明月工作室”、“雄鹰艺术团”等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常态化、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坚持让社区居民群众评判、让社区居民群众满意的理念,建立社区居民群众利益保护机制,对居民群众的教育、医疗、拆迁、棚户区改造等涉及百姓利益、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先听居民群众怎么说,再定怎么做。建立社区重大事项沟通协商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办;社区重大决策都要举行听证会,开门决策、开门纳谏、开门评估,推动变社区居民群众的被动介入为主动参与,从而促进居民群众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法规约束机制,推进社区法治建设。依托社区事务工作站设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接待联络点,开设妇女维权、法规宣传等法律宣传角。定期组织法律志愿者和法律专业人员进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法制教育、民事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以社区市民学校为基地,定期讲解法律法规,为居民群众提供了学习法律的场所。设立社区法制宣传专栏,定期将国家新出台的,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载入专栏,教育社区居民群众学法、知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质。

建立立德树人机制,推进社区居民德治建设。以规立德,持续在社区开展“两学一做”等各类主题活动,社区党员群众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德治思想”律已向善、厚德向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以评树德,在社区大力开展挖掘、选树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活动,树立道德标杆,引领社区居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以文养德,大力组织全民读书活动,促进居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营造人人读书、终身读书、读书受益的文明风尚。以测促德,将思想道德作为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每季度进行一次测评,极大促进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

对于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六

一、案例背景

近三年来,瓯海区强化基层党建阵地保障,区、镇街、村三级共投入近1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了96个村民中心,村级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到514平方米,全区所有20xx人以上行政村均建成标准化的“六室两栏一厅一堂一广场”村民中心。为了防止村民中心“建而不用”,自20xx年8月开始,瓯海区积极推进便民事项“直接办、代理办、指导办”、部门送服务到村民中心、党员志愿服务“红色集市”等活动载体,最大限度发挥村民中心的政治、文化、服务三大中心功能。经过一年的实践摸索,找准了村民服务存在的四大短板:一是时间错位,群众作息的时间点与村干部坐班的时间点错位;二是经费错位,各级财政仍以投入基础建设为主,财政购买服务的能力还十分有限,而村集体经济又难以支撑,或者舍不得投入;三是主体错位,村干部事无巨细,镇街干部有心无力,党员群众难以发动;四是内容错位,一定程度上存在自娱自乐的问题,难以贴近基层群众的需求。

针对服务供需的“四大错位”问题,瓯海区大力推进村民中心服务供给侧改革,逐步补齐短板,实现村民服务最优化,使村民中心真正成为党在基层农村服务群众、联系群众,进而影响群众、凝聚群众的坚强红色阵地。

二、具体做法

(一)采取“朝五晚九,门常开”,实现村民服务常态化。在保证“朝九晚五”同时,要求基层党组织根据村民需求灵活延长服务时间,“群众什么时间最方便、哪个节点最需要,我们就在什么时候提供服务”。村民早晚跳健身舞、孩子放学后阅读、初一十五听鼓词、“走村不漏户”、村民打证明等,就要求村干部在“天光头”“黄昏头”保证有人在岗,无缝对接村民需求。比如安下村跆拳道训练营安排在周六,那么该日就都安排2名村干部值班服务;杨宅村农历月底四天开展现场唱鼓词活动,这四天无论是否节假,都安排2名村干部现场服务;河口塘村学生四点后到村民中心图书室开展活动,该村就每天安排1名村干部四点后到图书室开展服务。

(二)采取“广开财路,钱众筹”,实现资金筹集社会化。采取“政府补、村级投、社会筹”相结合的众筹方式,广泛发动各级组织、团体、个人,积极筹措资金,保障村民中心服务持久开展。今年,研究推出了“强村十条”,力争到20xx年消灭经济薄弱村,使村村有经营性经济收入5万以上,为村民服务提供基础性经费保障;继续发挥红色基金引领作用,加大政府采购服务的力度,做优做大特色服务项目。还鼓励村组织采取灵活筹措方式,保证村民服务可持续发展。如净水村“以租代补”,出租闲置物业,换取资金保障;河口塘村“物业置换”,平时将场地提供社会组织使用换取社会组织周末或特定时期免费为村民服务;茶堂村“自主筹措”,将“视听室”无偿提供给村鼓词协会,由鼓词协会自主筹措活动资金开展活动等等。

(三)采取“逐村定制,细点单”,实现服务项目清单化。逐村精选“共性+个性”的村民服务菜单,将“配合中心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等服务项目列入“必选”清单,将“周末活动、代办服务”等服务项目列入“自选”清单,二者结合后形成个性服务清单,针对性开展活动。清单中坚持服务中心和满足群众相结合,突出“三改”即改善人居环境、改良村风村俗、改进生活方式,做到“不离上级谱、唱好本村戏”,倡导积极向上的村民服务“落地开花”。如娄桥街道东风村将城中村改造、河岸治理等中心工作,与村民日常文娱活动一并列入服务清单,满足群众对改善村庄环境和丰富文化生活的双重需求。

(四)采取“牵头抓总,引帮手”,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村党组织发挥“统揽全局、牵头抓总”的作用,大胆引进“外援”,大力培育“帮手”,既积极邀请各种社会力量、专业人员入驻服务,让专业人才做专业服务,又特别注意发动党员和热心村民带头组建草根社团,大力推进红色细胞工程,形成村民“自发参与、互助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如潘桥村培育“社会组织促进会”组团进驻服务;茶堂村“村校联动”与高校结对开展服务;马桥村邀请镜心书画社入驻服务等等。截止目前,已有26个区级部门单位、11个市、区级社会组织和38个规模较大的镇街社会组织常年进驻固定村民中心开展服务。此外,各村还积极由乡贤能人、本村热心人士直接组成草根社团直接开展活动,如茶堂村鼓词协会、黄屿村象棋协会、岩一村广场舞协会等等,截止目前全区共组建民间活动队伍200余支,活跃在各村民中心健身广场上、文化广场中、文体活动室内。不管是旭日东升时,还是华灯初上时,各村民中心热闹非凡,村民其乐融融。

三、工作成效

通过“供给侧”改革,瓯海区村民服务项目精细了,活动经费多了,村干部为村民服务的劲头也足了;村里的人气高了,人心也齐了,各项中心工作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也更有力了;村民中心成为基层农村的“政治、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党在基层农村宣传政策、发挥影响、引领发展的坚强红色阵地。如著名侨乡丽岙街道茶堂村,有很多留守老人、妇幼,原来村民活动基本为厅堂麻将、屋前牌桌。茶堂村启动村民中心服务供给侧改革后,有针对性地引入新青年、引入社团、引入文体能人驻村服务,常态化开展老年人最喜闻乐见的鼓词、妇女喜欢的排舞等活动服务。如今的村民中心每天门庭若市,不少党员群众从“做学员”变为“当老师”,从“被服务”变为“提供服务”,形成了“村民自发参与、互助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

四、相关启示

基层组织建设不是空中楼阁、雾中看花,要利用好、发挥好载体阵地,才能把人心人气聚拢来。村民服务“供给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供需错位”入手,定位准、措施实、效果好,加强了基层阵地、基层党员服务联系群众服务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给广大党员干部带来很多新的思考。

一是要以“尊重民意”为基础,无缝对接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围绕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需求破解“供需错位”,争取群众的认同,不断吸引人气。

二是要以“发挥民智”为依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让群众由“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以“凝聚民心”为目标,将村民服务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发挥村民中心党的基层农村的“政治、文化、服务”红色阵地作用,将人心集聚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中来。

归根结底,群众有引力、服务有动力、党建有魄力、基层有活力,基层组织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这样党在农村的阵地才够坚固,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才够稳固。

对于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七

一、党建特色工作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xx年11月8日9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所作的报告是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科学地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大政方针,从战略高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科学规划、总体部署。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描绘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报告表明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报告对党的主线作了新的概括,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因此报告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全党行动纲领、大政方针。党的是一个凝聚人心的大会、鼓舞士气的大会、集聚力量的大会、振奋人心的大会。

二、党建特色工作目标任务:

党的给全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学习精神、宣传精神,是我们基层党组织今后一段时间及20xx年学习和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支部是团结、教育党员的基地和纽带,建立学习型的党支部是在新形势基层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基层党组织今后一段时间主攻方向。学习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学习认识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在社区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带领辖区广大居民把社区建设成为生活安定、文化丰富、政治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区,全面提升社区全体党员及全体干部创先争优意识,努力建设一支宗旨意识好、素质能力好、精神状态好、工作作风好、为民服务好、岗位业绩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努力造就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办事公正、热心为居民服务的队伍,把党建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三、以二联、五帮、五促特色党建促进基层组织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按照“资源共享、全员参与、应帮尽帮、互利共促”的工作思路和原则。以二联、五帮、六促的特色党建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党建工作作强,使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发挥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无单位纯属居民区,小型商业区的情况,现有物业三个、联合党支部一个、离退休党支部-个的现实情况,二联主要是社区党支部于物业联建,于两个党支部联建,形成合力,步调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宣传、学习精神,共同促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形成。在辖区掀起贯彻、落实、宣传、学习精神新髙潮。全面提升社区全体党员及全体干部创先争优意识,努力建设一支宗旨意识好、素质能力好、精神状态好、工作作风好、为民服务好、岗位业绩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努力造就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办事公正、热心为居民服务的队伍。

在社区联建的基础上推行五帮1、是帮助社区困难户,给他们发放困难补助,做到社区领导经常慰问走访,征求他们的意见,同时与特困户结对子作好帮扶工作。2、是帮助孤寡老人,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经常去孤寡老人家里,打扫卫生,打理家务,並经常走访征求老人的意见和要求,做到应帮尽帮,给孤寡老人形成-个良好的生活环境。3、是帮助社区弱势群体残疾人,严挌按照政府低保条件做到应保尽保,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残疾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其自食其力,减轻社会负担。

4、是帮助困难学生,对于困难学生,-是号召社区工作人员及社会捐款的形式。二是社区出示证明学校给予减免的办法,总之不能因为经济困难使他们掇学5、是帮助社区三老人员,三老人员是社会的财富,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立过汗马功劳,关心老一辈是社区人的责任和义务,经常到家里走访征求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党和政府对他的关心送到家,使他们能够很好的度过晚年。

通过以上的工作达到六促进,1是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党支部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2是通过以上的工作,促进了党员素质不断提高,时刻想到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服务群众是党员的责任和义务。3是促进了党组织及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的树立,把自已置身于群众之中,接受群众的监督。4是促进了社区党委更好的开展工作,使社区党委的工作更扎实、更接近实际。5、更进一步促进辖区物业、离退休支部、联合党支部在工作中得到共贏。

对于改革创新齐头并进心得体会总结八

摘要:在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离不开我们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劳动者的工作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险事故,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伤保险就为工伤职工提供了保障,保护了职工的利益。我们的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也对工伤保险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我国工伤保险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使得现阶段的工伤保险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工伤保险管理的创新和改革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促进工伤保险管理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有力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活,维护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工伤保险;管理;创新思维

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已经广泛的在社会中实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的广大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更好的发展。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了解现阶段工伤保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创新探索,以便工伤保险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为更好的进行工伤保险管理,我们的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伤保险管理体系,完善工伤保险管理的设施和平台建设,使我们的各级工伤保险管理单位在进行工伤保险管理时都能够有法可依。

(一)建立工伤保险管理平台

我国的工伤保险主管部门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其下属的各地方分支机构。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伤保险的管理,我们的管理部门要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平台。通过社会保险信息平台的运行和管理,我们可以将大量的工伤保险信息进行录入与保存。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我们各级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工伤保险的参保情况、工伤认定情况、工伤赔偿情况等,可以促进政府主管部门更好的进行工伤保险的管理工作。通过工伤保险信息管理平台,也极大的方便了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申报工伤处理信息。由于原始的工伤保险信息都是由纸质材料进行记载的,这种纸质材料容易在传递和保存中出现遗失、损毁等,从而不利于工伤保险的管理工作。通过工伤保险管理平台,所有想信息都在信息化媒介中存储和传递,也有效的避免了工伤保险信息资料的丢失、损毁等情况,从而提高了工伤保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完善工伤保险管理的流程和制度

原来的工伤保险办理流程非常的复杂,很多单位和职工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够拿到工伤认定,这也给职工的医治以及个人权益的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往往受伤职工拿到工伤认定时,其就医过程已经结束,这使得工伤保险没有发挥其保障职工就医利益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工伤保险管理部门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出台详细的工作流程及规则,对工伤认定审批时间进行规定,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办理工伤保险理赔事宜。

在工伤保险管理中,工伤定点医院的管理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工伤定点医院的水平,规范定点医院的收费,加大定点医院的技术投入等,都能够在保护工伤职工切身利益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严格选择定点医院

为了保证工伤定点医院能够更好的为参保职工服务,我们就需要对定点医院进行严格的筛选。我们首先要注重相关医院的资质和医疗水平,对医院和医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深入的考察,从中选出最佳的医院。我们在选择定点医院时,不但要考虑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还要考虑医院的医疗特点,选择一些有专业特长的医院,例如,烧伤医院、骨伤医院、心脏病医院等,使我们的工伤定点医院能够全面的满足职工的就医需求。

(二)严格监督定点医院的服务过程

为了避免工伤定点医院乱收费等现象,我们的管理部门要在平时的管理中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我们要严格审查工伤定点医院的收费标准、患者检查的项目和流程,对于那些不必要的检查项目及用药,要明确的禁止。为了避免一些定点医院以公谋私等,我们还要重点监督定点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收费的过程中,有没有多收费和重复收费的情况,以此来保证工伤保险资金能够有效合理的被使用。

我们的工伤保险管理是一种事后的补救和服务,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的用人单位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保护。我们的相关管理部门也要不断的进行安全检查等,以此来督促用人单位对职工的保护工作。首先,我们的用人单位要对一些危险岗位的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使职工能够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用人单位还要给职工配备安全防护用具,例如,安全帽、手套、胶鞋、工作服、口罩等,使职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得到保护。其次,对于一些容易发生职业病危害的行业,用人单位要定期为职工进行体检,发现职工出现职业病现象,要及时汇报给管理部门,并将患病职工及时送去就医。我们的监督部门也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发生隐瞒不报的情况。第三,用人单位要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社会保障法》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条例,并对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条例进行宣传,印制安全手册,并进行有效的安全事件演习等,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促进了单位对职工的保护。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工伤保险管理的要求也必然提高。工伤保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管理过程,为了提高我国的工伤保险管理水平,我们要不断完善工伤保险的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工伤保险管理制度,使工伤保险管理在法律上和制度上得到保障。我们还要在工伤保险定点医院的选择上进行严格筛选,选取那些资质优秀,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医院,使工伤保险的实施能够得到技术保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参保职工。我们的用人单位也要在日常生产中对单位职工给予全面的保护,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给职工造成的伤害。我们要建立事前预防,事中快速处理,事后积极治疗的全方位工伤保障体系,以便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琦荣.关于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机制和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2018(11):63-66.

[2]刘 梅.建设更加完善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j].中国社会保障,2017(12):14-15.

[3]王志鳳.工伤保险管理创新思维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19.

[4]董福军.工伤保险管理创新思维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44-45.

[5]郭富堂.工伤保险管理创新思维探析[j].天津社会保险,2010(02):12-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