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8:29:53 页码:7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精选18篇)
2023-11-20 08:29:5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写心得体会要突出重点,将自己的思考和收获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时期莫过于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变革与发展,正在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心之一。在学习新中国史简介时,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段: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条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和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家终于实现了独立、自由、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目标。然而,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和考验依然非常严峻。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步伐。在经济体制方面,新中国创立了公有制的经济体制,落实了计划经济的基本原则。在文化方面,国家着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大力推广文化艺术和体育运动。在外交方面,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基地、较好的对外关系和不断增长的国际声望,国家已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被欺负者、弱小的童话角色。

第三段:新中国建设的成就。

在近70年的建设过程中,新中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经济方面,建立了现代化的工商业体系,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成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主要指标不断攀升,人才的培养也日益健全。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全方位、全层面的进步与成功,文化活动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段:新中国面临的挑战。

然而,新中国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环保问题。另外,一些社会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等也很成问题。而随着世界经济的以日益全球化,新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全球经济的影响。因此,新中国也应该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积极寻求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第五段:新中国的未来展望。

新中国即将迎来70年的庆典,新中国从中国革命时期的起点一直走到现在正在快速发展的境地,新中国在海洋、太空等开发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得新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中,新中国应该积极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做好人才发展,以全面全面整体发展为目标,开放吸引合适的建设物,为新中国的未来创造更好的前景。

总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曲折而充满战斗性,历经磨难之后,中国逐步建设起一个规范体制、繁荣稳定的乐园。这个乐园骨子里注定有奋斗和拼搏的渴望,新中国需要不断进步,为中华民族实现再次崛起更为积极而不遗余力。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新中国史》四大历史”什么之中的一个。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今天我们召开本次支部党员大会,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共同回顾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坚定坚决跟党走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奋斗精神,以新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衣: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衣服主要靠购买布料自行加工。而由于供应紧张,买布还得用布票,每人每户都有严格限量。人们的着装风格也很单一,颜色也是沉闷的黑、绿、蓝,面料一水是棉布。当时流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布票逐渐被取消,添新衣也从自己加工变为购买成衣。到如今,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琳琅满目,线上线下大小服装卖场随处可见。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食: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供应紧张,同样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直到90年代初,粮食供应走向市场,粮票才逐渐消亡。而今,分门别类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业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为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住: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破旧民居,但是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单位上的人们为了分房有时还会勾心斗角。从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起,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对经济条件好的人,居住的选择就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行:改革开放之前,最主要的短途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中国也被成为自行车王国。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条件也很差,拥挤、缓慢更谈不上舒适。而坐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现如今,私家车高度普及;公交线路增多、车辆条件大为改善;出租车招手即停,“滴滴”等打车软件更加方便了出行;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高铁和动车;坐飞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出行的方式。

(一)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二)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

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载人航天。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法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工程命名为“921”工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发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四)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五)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线大部分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经历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七)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人文”“科技”的理念,深深地融入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九)国产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其前身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99年,中国购买了因苏联解体而建造中断的“瓦良格”号,并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海上作战平台自主设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省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陆续发射了多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系统服务范围正式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一)中国桥。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近十年来中国大桥取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纵观世界桥梁最长前100所大桥中,大部分都由中国建造。其中已建成跨度超400米的斜拉桥、悬索桥分别有114座、109座,中国分别有59座、34座;全球在建及拟建的主跨400米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为49座、37座,中国分别占据39座、29座。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如今,在世界桥梁界有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二)中国路。从起步到高速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世界第一,2020年将达15万公里;高铁里程2.2万公里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

(三)中国车。2017年6月25日“复兴号”下线,这是中。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综合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高颜值、高速度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四)中国港。2018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

以上,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与传统人工码头不同,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将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除了上海港,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级大港,中国已经包揽了七席。一座座由中央企业参与建造的港口和巨轮,正在搬运着整个世界,也在托举着中国梦由理想变为现实。

(五)中国网。当前,中国的光缆线路总长304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竖起299万个基站,拥有8.9亿用户;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有7.51亿人,全球第一。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2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购物、吃饭、加油甚至在路边摊,中国到处都能移动支付。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进步正在改变着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移动通信领域“2g追赶,3g突破,4g并进”等阶段之后,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国通信业正在酝酿着一出更加精彩的“引领”大戏。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雄辩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体和保证。

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还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细心呵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将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4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国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还很多,这些历史启示都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从新中国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新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奋斗者”,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尽一份心。无数个梦想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梦”,而“中国梦”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筑梦者。我相信新时代的我们是奋斗的一代,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去搞,去干,去做;才能是我们国家变强,变富,变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满怀信心为谱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强保证,即日起,中共鹤壁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鹤壁市委党史研究室、鹤壁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发起“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百题竞答”活动,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共同来挑战。

本次竞答活动主要涉及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鹤壁历史、“两个高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共设置了100道竞答题。活动可通过鹤壁日报、鹤壁新闻网等微信公众号进入答题程序;答题完成后需要提交答题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参与者可从100道试题中随机抽取30道进行答题。本次竞答活动从即日起至6月25日为学习阶段,6月26日、27日为答题阶段。本次活动设组织奖和个人奖若干名,获奖名单将在《鹤壁日报》予以公布。

1.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3.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4.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7.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8.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0.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这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2.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一二·一运动。

13.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14.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

1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17.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8.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19.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0.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1963年。

2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23.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提出强烈批评,却被江青、康生等人诬为“二月逆流”。

24.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2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2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7.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8.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9.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31.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

33.十九大党章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5.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36.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37.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38.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9.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鹤壁市石林镇石林村的法隆寺主持召开了由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首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史称石林军事会议。

40.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批准,设置鹤壁市。

41.工农渠第一期工程于1973年11月10日开始动工兴建,原名叫双塔寺水利工程。

42.鹤壁籍第一个共产党员是何名臣。

43.1992年,鹤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浚县大赉店镇及郊区庞村镇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

44.1927年4月,经中共卫辉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中国共产党淇县支部秘密成立,这是鹤壁市现辖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45.1940年,中共冀鲁豫二地委决定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抽调干部派往卫河以西敌占区,组建地下党组织——中共卫西工作委员会。

46.2018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55”总体发展部署。

47.1965年7月2日至8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48.1978年5月7日,鹤壁市体委承办全国田径分区赛。这是鹤壁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

49.2019年2月7日,全省“三大改造”现场观摩暨转型发展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在鹤壁召开。

50.2019年4月2日,位于鹤壁东区的中国鹤壁5g产业园举行启动仪式。

51.鹤壁市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的创建目标是全省先进,全国一流。

52.鹤壁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请考核验收应是2021年。

53.1994年鹤壁市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2017年鹤壁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54.全国文明城市3年评选一次。

55.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56.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57.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至5年。

58.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要求,牢记总书记重托,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的目标是农业强省。

59.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和情感融入。

60.倡导社会关爱风尚,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61.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62.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必须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3.有人发现散发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制止,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64.《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

65.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66.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67.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8.《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69.“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是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

70.《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反映了廉洁的高线。

71.党章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4.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75.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76.《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77.《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78.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79.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滋养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严守道德伦理底线,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

80.2016年4月,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81.根据《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地方党委应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本地区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

82.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

83.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

84.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85.2019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9年,中国继续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我们主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和谐、开放的中国。

86.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87.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88.河南“三大精神”是指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89.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使命任务”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90.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要认真贯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能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91.《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机关基层党组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92.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93.我市提出“1567”党的建设高质量总体思路。“7”指七项重点工程,即政治领航、铸魂补钙、队伍培强、担当出彩、强基固本、激浊扬清、引领融合。

94.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要求,抢抓机遇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挺起先进制造业这个脊梁,强化基础能力这个支撑,用好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巩固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打造中原文化这个名片,抓住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奋勇争先。

95.“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9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要严密防范和坚持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97.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

98.《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

99.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

100.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充分认识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的重大意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这几个月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史,学习的重点是是党的纲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纲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是党的纲领的涵义和意义,指出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的涵义就是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根据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它标志着一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

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既坚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有史以来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必然性。但是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的,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共产党人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但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无论任何时刻,共产主义都应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其次,通过学习和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社会规律在起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也使我们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宣言》通篇闪烁着旗帜的光辉,成为其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的理论渊源。

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纪元。在上半世纪里,中国人民经历了几千年难遇的一次历史性劫难,但是勤劳、善良、勇敢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日本法西斯及其他世界列强,在这样的年代里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无产阶级领导者带领人民逃出炼狱,逐步的走向了独立自主的幸福之路;但是刚刚结束的战争之后对于如何发展经济,如何走向富强却成为了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又一大难题,在寻求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规律过程中,年轻的新中国也难免走了一些弯路,中国人民从来不惧怕任何强敌,这在经济发展道路上也不例外,但是客观的说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想快速赶超西方经济强国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国是二战的主战场,积弱太深,自从清末开始就不断遭受外来侵略者的欺凌,新中国刚刚成立之秋国库空虚,百废待兴,想要一下子赶上经过工业革命的英美国家是不太可能的,就好比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上来是不可以猛药滋补的道理一样,否则容易出现大量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甚至有倒退的可能性。在一系列摸索之后,由“社会主义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终于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顾名思义,改革开放包括改革和开放两层含义,改革是指对内实行改革,由农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则是对外开放,开放的范围从对外贸易开始向金融、服务、科技等领域逐步开放。从1979年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自此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可以说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到1978年止虽然国民生产总值比1965年超过了一倍多,经济增长速度快要达到了7%,但是计划经济体制所带的结果是人民生活依然贫苦,生产力依然落后,文革后中共曾经出现过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直到邓小平第三度上台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明显好转。“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在对内改革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其基本思想是“交够国家的和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在体制安排过程中,责任到户、到集体、到个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粮食产量扶摇直上。

2、商品经济概念的出现,由于建国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体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理解不深,误以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必须严格执行平均主义,使得中国在长期一直没能从经济低下的泥潭中走出,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纠正了党内错误,提出了著名的“双猫论”、“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理论,并首先提出了按劳分配原则,因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进行了一次国有企业大改革,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出现在人民面前。

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股份制企业开始出现在社会主义经济舞台上。

4、医疗改革,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经营权,边实践边改革,逐步改善不合理的地方。

5、住房改革,计划体制下的住房机制改为住房商品化的市场模式,居民与住房开放商共同进入住房市场,由市场决定居住条件。

到2013年止,中国的改革步伐始终没有停止,这其中还包括1999年的西部的大开发战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2005年废除农业税、2007年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宪法章程。

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中国自清朝乾隆以后开始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封锁国,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必然,落后的国家经过努力发展成为强国但是又会因为强大而自满、自负从此走向衰退,这并非只有中国是这样,世界亦是如此。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之后,中国的对外大门完全沦丧,完全由帝国主义掌控,海关关税作为抵押战争赔款,中国的海关政策完全根据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需要而设计制定,低价出口稀缺资源、丝绸、茶叶、手工制品,高价进口鸦片、生产剩余的物产、制品等,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官僚资本主义和洋买办阶级勾结的结果,心甘情愿的做帝国主义走狗,中国人民的苦难实际就是金融经济落后造成的,经济命脉完全由别人掌控。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以后至1979年中国终于重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因此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的强大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实行对外开放,主要是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国际间商品、服务贸易的交换实现价值增值,增加国际收入,使国内经济持续稳定上升。对外开放同时也离不开改革,在过去出口贸易交易过程中,只能通过特定的国有外贸企业出口,效率低下,对外贸易规模有限,实行贸易改革,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是一项对外贸易重大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以为着全面开放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当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义务享受成员国关于关税优惠待遇。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成立经济特区的建立也是对外开放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1979年,由广东和福建两省开始作为开放试点,引进外资及先进技术,1980年5月,中央确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第二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1990年4月,在邓小平提议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要把浦东建设成为世纪现代化上海的象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贸易、经济中心。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区已经试点完成,天津也在加快成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指出这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

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全面实现对外开放。

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提出的“383”报告上中央再次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所谓“383”方案是指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会议强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基本路线、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改革任务,形成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好国有企业的生力军作用,同时制定有利于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私有企业的政策,对内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内需、公平竞争、自主消费、自主经营;对外不断鼓励外贸出口,提高金融利用率,发挥好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努力进取、攻坚克难,不断提升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完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复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主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从此开始了新的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裕到强大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从世界体系的边缘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刻的意义。

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衰退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充满豪情地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旅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激励图治,创造新的故事,建立人民家庭为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现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走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方面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加快了从规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从开创新时代到开拓新时代,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鼓励,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贫困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中华民族历史,还是世界历史,这都是感人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年的道路是蓝线,40年继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来,中国人民在政治上成为主人,真正把握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命运,在经济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开发两弹一星,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创造性,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对外经济越来越活跃,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制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民生领域体制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防卫和军改实现历史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很多长期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难题,做了很多过去想做却没有做的大事,推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拓性历史成果。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额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小,1978年达到1.8%,2017年达到15%左右,1978-2018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7.2%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商品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变成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感叹中国是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做,飞机也不能做,大炮也不能做,坦克也不能做,很多东西我们做不到。我们还是农业国家。在农业国家的基础上,什么也不强,什么也不富。因此,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富裕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几代人的上下寻求,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建立了新的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果,也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人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之路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强大、克服前进中艰难危险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表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贫穷的面貌,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丽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引领人民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和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光明前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变天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拓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做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例如,中国从新民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拓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代中国大地上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还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的未来提供了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靠自力更生,不依靠殖民掠夺,获得了老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和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增长率,率先恢复。2013-201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全球第一。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兆元大关,按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该增长率居世界前五经济体之首。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更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更充分地表现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例如,中国以全人类福利为目标,表现国际主义感情。

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中国史简介新中国史简介最好范文(通用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党史、新中国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奋斗与发展,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党史新中国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今天,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党史新中国史是树牢“四个自信”的“奠基石”。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这其中,有党艰辛探索的历史,有党自觉探寻新路的历史,也有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党史新中国史是恪守为民情怀的“对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为了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党史新中国史是担当历史重任的“动力源”。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接续奋斗。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破除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不懈奋斗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常学常新悟初心,学深党的理论创新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理论上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8年来,我们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千锤百炼明初心,悟透党的自身建设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98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中,始终坚守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我们要从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脉相承守初心,续写党的精神塑造史。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砥砺奋进,勇立时代潮头,先后塑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深刻体现着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创造性,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文化结晶,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我们要注重加深对这些伟大精神历史背景、深刻内涵、时代意义的学习领悟,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精神财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今天我们召开本次支部党员大会,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共同回顾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坚定坚决跟党走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奋斗精神,以新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衣: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衣服主要靠购买布料自行加工。而由于供应紧张,买布还得用布票,每人每户都有严格限量。人们的着装风格也很单一,颜色也是沉闷的黑、绿、蓝,面料一水是棉布。当时流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布票逐渐被取消,添新衣也从自己加工变为购买成衣。到如今,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琳琅满目,线上线下大小服装卖场随处可见。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食: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供应紧张,同样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直到90年代初,粮食供应走向市场,粮票才逐渐消亡。而今,分门别类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业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为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住: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破旧民居,但是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单位上的人们为了分房有时还会勾心斗角。从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起,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对经济条件好的人,居住的选择就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行:改革开放之前,最主要的短途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中国也被成为自行车王国。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条件也很差,拥挤、缓慢更谈不上舒适。而坐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现如今,私家车高度普及;公交线路增多、车辆条件大为改善;出租车招手即停,“滴滴”等打车软件更加方便了出行;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高铁和动车;坐飞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出行的方式。

(一)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二)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

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载人航天。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法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工程命名为“921”工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发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四)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五)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线大部分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经历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七)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人文”“科技”的理念,深深地融入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九)国产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其前身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99年,中国购买了因苏联解体而建造中断的“瓦良格”号,并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海上作战平台自主设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省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陆续发射了多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系统服务范围正式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一)中国桥。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近十年来中国大桥取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纵观世界桥梁最长前100所大桥中,大部分都由中国建造。其中已建成跨度超400米的斜拉桥、悬索桥分别有114座、109座,中国分别有59座、34座;全球在建及拟建的主跨400米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为49座、37座,中国分别占据39座、29座。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如今,在世界桥梁界有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二)中国路。从起步到高速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世界第一,2020年将达15万公里;高铁里程2.2万公里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

(三)中国车。2017年6月25日“复兴号”下线,这是中。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综合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高颜值、高速度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四)中国港。2018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

以上,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与传统人工码头不同,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将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除了上海港,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级大港,中国已经包揽了七席。一座座由中央企业参与建造的港口和巨轮,正在搬运着整个世界,也在托举着中国梦由理想变为现实。

(五)中国网。当前,中国的光缆线路总长304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竖起299万个基站,拥有8.9亿用户;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有7.51亿人,全球第一。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2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购物、吃饭、加油甚至在路边摊,中国到处都能移动支付。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进步正在改变着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移动通信领域“2g追赶,3g突破,4g并进”等阶段之后,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国通信业正在酝酿着一出更加精彩的“引领”大戏。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雄辩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体和保证。

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还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细心呵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将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近14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国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还很多,这些历史启示都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从新中国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新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奋斗者”,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尽一份心。无数个梦想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梦”,而“中国梦”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筑梦者。我相信新时代的我们是奋斗的一代,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去搞,去干,去做;才能是我们国家变强,变富,变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主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从此开始了新的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裕到强大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从世界体系的边缘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刻的意义。

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衰退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充满豪情地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旅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激励图治,创造新的故事,建立人民家庭为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现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理论成果和巨大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走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方面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加快了从规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从开创新时代到开拓新时代,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鼓励,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贫困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中华民族历史,还是世界历史,这都是感人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年的道路是蓝线,40年继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来,中国人民在政治上成为主人,真正把握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命运,在经济上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开发两弹一星,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创造性,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对外经济越来越活跃,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制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民生领域体制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防卫和军改实现历史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很多长期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难题,做了很多过去想做却没有做的大事,推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拓性历史成果。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额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小,1978年达到1.8%,2017年达到15%左右,1978-2018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7.2%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商品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变成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感叹中国是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做,飞机也不能做,大炮也不能做,坦克也不能做,很多东西我们做不到。我们还是农业国家。在农业国家的基础上,什么也不强,什么也不富。因此,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富裕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几代人的上下寻求,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建立了新的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果,也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人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之路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强大、克服前进中艰难危险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表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贫穷的面貌,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丽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引领人民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和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光明前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变天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拓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做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例如,中国从新民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拓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代中国大地上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还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的未来提供了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靠自力更生,不依靠殖民掠夺,获得了老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和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增长率,率先恢复。2013-201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全球第一。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兆元大关,按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该增长率居世界前五经济体之首。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更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更充分地表现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例如,中国以全人类福利为目标,表现国际主义感情。

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断的对失败的总结中,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起步,意味着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望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得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过长期的英勇顽强的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图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多次奋斗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近代依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及其光荣、伟大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和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向前进。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这几个月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史,学习的重点是是党的纲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纲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是党的纲领的涵义和意义,指出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的涵义就是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根据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它标志着一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

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既坚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有史以来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必然性。但是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的,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共产党人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但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无论任何时刻,共产主义都应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其次,通过学习和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社会规律在起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也使我们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宣言》通篇闪烁着旗帜的光辉,成为其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的理论渊源。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时期,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学习新中国史时,除了要认真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要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新中国史进行梳理与反思,以体会这段历史的意义与价值。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社会。新中国的起点,正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付出巨大代价的结果。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更在于对当前时代的启示。在当今世界,中国已是经济大国,军事强国和人口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来说,更应该铭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珍惜和维护新中国的和平与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完整的历史性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使所有中国人民都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祖国,中国人民摆脱了外来侵略者的统治,观念得以深刻改变。同时,新中国还开创了特殊的国内建设道路,切实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中国人民至关重要,也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让人民真正的舒心安乐,社会主义制度为所有中华儿女奠定了一个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和方向。从今日的视角来看,我们发现建立自己的国家、制定自己的制度,培育属于自己的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是新中国建设的关键。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成果。

自成立以来,新中国先后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创造了一系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中国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国有企业的建设、发展和改革,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成果。同时,中国还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反观这些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反复,但是中国人民的努力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五、肩负历史责任。

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不仅要认清新中国史的分水岭,也要承担起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地践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要时刻铭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继承和发扬新中国的光辉传统,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我们还要始终保持我们的社会主义方向,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为之作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是一面反射现实、指导未来的镜子。新中国史的概述和回顾,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奉献和拼搏,也启示我们未来的历史方向。在新时代的进程中,我们更要有信仰,有执念,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相信只要我们铭记历史,勇往直前,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新中国的历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前后以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分为毛泽东时代(1949年至1978年)、与以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邓小平及后邓小平时代(1978年至今)。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庆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国庆阅兵。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副**、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2,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中的表述: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运动,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表现出强烈的追赶态势,高度的计划性,可控性。

市场经济时期:现行宪法的表述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作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被动的,无期限的。

3,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第一段: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和重要性(200字)。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这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蹂躏。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内乱,社会经济凋敝不堪。然而,新中国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发展的机会。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为中国人民争取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权利。

第二段:新中国历史的完善和发展(200字)。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仅意味着中国人民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也为中国历史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新中国政府以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斗争和挑战,但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克难奋进的精神,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三段: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和成就(200字)。

新中国的建立也为中国外交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新中国注重发展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共同的世界。

第四段: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300字)。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中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新中国注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还注重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利益保障,积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中国今后继续前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信心。

第五段:新中国的未来前景和责任(200字)。

新中国在成立7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新中国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停步于过去的成就,需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结:

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新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为中国历史增添了新的篇章,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精神。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珍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新中国史”四大历史什么之中的一个。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也是一部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满怀信心为谱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强保证,即日起,中共鹤壁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鹤壁市委党史研究室、鹤壁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发起“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百题竞答”活动,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共同来挑战。

本次竞答活动主要涉及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鹤壁历史、“两个高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共设置了100道竞答题。活动可通过鹤壁日报、鹤壁新闻网等微信公众号进入答题程序;答题完成后需要提交答题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参与者可从100道试题中随机抽取30道进行答题。本次竞答活动从即日起至6月25日为学习阶段,6月26日、27日为答题阶段。本次活动设组织奖和个人奖若干名,获奖名单将在《鹤壁日报》予以公布。

1.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3.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4.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7.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8.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0.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这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2.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一二·一运动。

13.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14.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

1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17.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8.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19.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0.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1963年。

2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23.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提出强烈批评,却被江青、康生等人诬为“二月逆流”。

24.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2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2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7.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8.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9.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31.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

33.十九大党章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5.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36.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37.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38.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9.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鹤壁市石林镇石林村的法隆寺主持召开了由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首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史称石林军事会议。

40.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批准,设置鹤壁市。

41.工农渠第一期工程于1973年11月10日开始动工兴建,原名叫双塔寺水利工程。

42.鹤壁籍第一个共产党员是何名臣。

43.1992年,鹤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浚县大赉店镇及郊区庞村镇创办淇滨经济开发区。

44.1927年4月,经中共卫辉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中国共产党淇县支部秘密成立,这是鹤壁市现辖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45.1940年,中共冀鲁豫二地委决定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抽调干部派往卫河以西敌占区,组建地下党组织——中共卫西工作委员会。

46.2018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55”总体发展部署。

47.1965年7月2日至8日,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48.1978年5月7日,鹤壁市体委承办全国田径分区赛。这是鹤壁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

49.2019年2月7日,全省“三大改造”现场观摩暨转型发展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在鹤壁召开。

50.2019年4月2日,位于鹤壁东区的中国鹤壁5g产业园举行启动仪式。

51.鹤壁市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的创建目标是全省先进,全国一流。

52.鹤壁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请考核验收应是2021年。

53.1994年鹤壁市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2017年鹤壁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54.全国文明城市3年评选一次。

55.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56.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57.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至5年。

58.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要求,牢记总书记重托,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的目标是农业强省。

59.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和情感融入。

60.倡导社会关爱风尚,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61.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62.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必须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3.有人发现散发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制止,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64.《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

65.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66.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67.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8.《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69.“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是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

70.《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反映了廉洁的高线。

71.党章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4.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75.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76.《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机关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77.《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78.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79.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滋养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严守道德伦理底线,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

80.2016年4月,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81.根据《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地方党委应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本地区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

82.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

83.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

84.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85.2019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9年,中国继续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我们主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和谐、开放的中国。

86.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87.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88.河南“三大精神”是指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89.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使命任务”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90.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要认真贯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能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91.《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机关基层党组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支部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92.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93.我市提出“1567”党的建设高质量总体思路。“7”指七项重点工程,即政治领航、铸魂补钙、队伍培强、担当出彩、强基固本、激浊扬清、引领融合。

94.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要求,抢抓机遇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挺起先进制造业这个脊梁,强化基础能力这个支撑,用好改革开放这个法宝,巩固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打造中原文化这个名片,抓住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奋勇争先。

95.“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9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要严密防范和坚持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97.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

98.《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

99.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

100.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充分认识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的重大意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70多年的新中国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曾在探索中走过弯路,遭受过巨大挫折,痛定思痛,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条道路不是上天的馈赠,而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开辟出的适合中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特色道路。

学习新中国史,才能了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易,才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提升爱国、爱党和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与自信。学习新中国史,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优势,有助于在新时代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发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的信念。总之,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新中国史,是我们在新长征路上的又一次心灵洗礼。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党史、新中国史是这一教科书中最重要的内容。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能让党员、干部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必须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当前,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肆意曲解党史、新中国史,企图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既不懂、也不学,人云亦云,被一些错误观点牵着鼻子走、陷入迷茫。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党员、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铸魂补钙,深切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党史、新中国史深刻揭示了98年来我们党是如何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如何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只有深入了解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才能弄清楚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党员、干部应在主题教育中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培养恢弘的战略思维、深邃的历史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活跃的创新思维、严格的法治思维、清醒的底线思维,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增强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不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追寻党的历史上一代代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勇气、决心和意志,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就能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断的对失败的总结中,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起步,意味着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望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得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过长期的英勇顽强的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图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多次奋斗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近代依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及其光荣、伟大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和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向前进。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简要介绍就是简要介绍。这是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当事人在该书面表达方式中全面、简洁地介绍了情况。它是应用写作研究中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学史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党与新中国的成长,从而了解我们党的使命与初心,这样才能更好完成党的建设与国家的建设。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是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的重要途经。

学习党史与新中国史,可以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识与理解。我们通过学史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而且我们的党和国家在这些重重困难中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逐渐成长变得强大,从胜利到胜利,是源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所以通过学习我们党和新中国的历史能更好的理解和领悟我们的所坚持的初心与使命。

学习党史,目的是更好地拥党、立志和向党。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有利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且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具有深远的而又重要的意义。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始终把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必修课持续深入学习,作为一项基本要求长期坚持,深刻领悟党的光荣传统和伟大成就,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努力学出忠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学出清正廉洁,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更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事关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同党中央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精神动力,知往鉴今、以史资政,传承红色基因,学会历史观点,把党史、新中国史上的经验和智慧有机地融入推进各项工作的实践中,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的智力支撑,不断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成就。

所以对于学习党史与新中国史可以在知史明志中牢记初心使命;可以培养历史思维,在继往开来中坚定政治信念;能汲取历史智慧,在砥砺奋进中提高能力水平,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促进作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最可哭的章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要修,还要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在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当时意义不言而喻。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百艘争流的新时代,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从中吸收丰富的滋养,培养发展基础,妥善应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不断注入历史智慧,增加精神动力。

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和传承党革命传统的优秀作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时代还是在意气风发的建设时代,无论是在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还是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都不断创造出帮助前进的红色精神。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独特的革命传统和优秀作风,为新时期的再铸辉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继续发扬党的优秀作风,继承革命传统世代。

党的三大作风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提出的,也是党革命时代形成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国情的基础。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需要更高品质的生活,但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上逐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努力。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记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变天地的伟大源泉,是我们党真正依赖的力量。过去,我们尽最大努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未来,我们仍然尽最大努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继续夺取新时代的新胜利。必须记住,如果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将失去一切。如果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将永远保持活力。在党的建设中,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利器,经常咬耳朵,扯袖子,让党员干部真正红脸,出汗,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另外,信念坚定,纪律严格,组织严格,实事求是,统一战线,两个必须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优秀传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重温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还要体会革命传统的孕育,延续党的优良作风,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将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熔铸成党建新的伟大工程,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把学学习党史的新中国史和为人民保护初心为民族承担使命。

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根本动力。通读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建设史,感受到新中国70年的波澜壮阔,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求幸福、为民族谋求复兴的历史。

为人民谋求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立下的誓言。在党的巨大程度上,中国共产党以进行社会革命为基本政治目的。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的发表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解放中华民族,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获得经济的幸福。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实行家庭共同生产承包责任制等,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在党的强大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裕起来到强大起来的伟大飞跃。

为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旦中国共产党成立,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裕、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项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成功找到新民主义革命之路、社会主义改造之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中华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人民保护初心,为民族承担使命。

结合学习党史的新中国史和学习通过新时代的创新理论。

重视理论创造、理论研究、理论宣传,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治党的重要经验。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相继创立,生动地记录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表现了共产党人的理论思考。

时代是思想的母亲。任何新思想的诞生都是时代的产物,有时代的烙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是这种思想的决定性贡献者和主要创立者。这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应该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要掌握党史、新中国史,不仅要明确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还要培养历史视角。学会理解和理解。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要善于从历史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源自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而且是对我们党奋斗史、实践史的最新总结。这一创新理论是在吸收了党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国理政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有很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学习中既要把握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用心体会内在的历史逻辑,把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懂弄通。

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领结合起来。

读史明智。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使人养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提供历史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推动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开辟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开辟管党治党的新境界。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说,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要解决上述问题、化解风险挑战,必须练就高强本领。提高执政本领有很多途径,其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重要一条。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有丰富的事例可供后人参考,也即党史、新中国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智慧。比如党的建设方面,始终强调从严治党驰而不息反腐败,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关乎党的生命的高度等。比如治国理政方面,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再比如治军方面,坚持党指挥枪,强调从严治军等。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承下去,自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滋养,再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就一定可以提高执政本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断的对失败的总结中,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起步,意味着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望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得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过长期的英勇顽强的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图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多次奋斗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近代依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及其光荣、伟大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和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向前进。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重视历史学习,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治国理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每逢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党中央都号召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读点历史”。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受这一重要思想启发,笔者将为什么要学习党史、国史的心得整理成文,接续此前在《光明日报》发表的《论学史》和《再论学史》,并就教于方家。

党史、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后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当代中国的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共产党员,都要珍惜这份遗产,认真学习和传承党史、国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此,就能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大会暨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学习党史、国史提到爱党、爱国的高度加以倡导,目的是动员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学习与现实休戚相关的党史、国史,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情、国情,懂得党领导人民创建的新中国是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坚持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学习党史、国史,有益于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前仆后继不懈追求的中国梦。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尊史》中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政治命题,即“知道”与“为史”的关系。他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纵观古今社会,世间最大的“道”,莫过于治国安邦。当代中国的“大道”,就是圆中国梦,就是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倘若问起这条道路何以来之不易?寻求答案的切入点应当选在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勤劳的勇敢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历史一再证明,为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有识之士不断抗争,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可歌可泣的斗争,可惜最后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却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些斗争的失败证明了一个真理:即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方案,都不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中国的先进分子要救国救民,还必须进行新的探索,谋求新的出路。

当中华民族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推进到崭新阶段。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90多年,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28年浴血奋战,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二是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90多年的党史和60多年的国史告诫国人:党领导人民探索的中国道路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经历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特别是流血牺牲取得的。其中,完成第一件大事付出的代价最使人刻骨铭心。据民政部2009年不完全统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中,牺牲在战场上和刑场上的先烈多达2000余万人。其中有姓氏可考、收入各级人民政府编辑的《烈士英名录》有176万人。后来人要世代铭记这些为了圆中国梦而英勇献身的先烈,经常回味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有句名言,叫作“述往事,思来者”。其意是说,总结历史经验,旨在启示后人。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党史、国史是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教人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通过学习党史、国史,坚持以史为鉴,述往思来,就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党史、国史,有益于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90多年的党史和60多年的国史昭示天下: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中国道路是伟大的、光荣的和正确的。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结论,无须过多论证,只要列举几项史实就足以令人信服。

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全国仅有53名党员,处于白色恐怖下手无寸土寸权的境地,连秘密开会的会址都是借用上海法租界的一家私宅。由于暗探和巡捕的干扰,最后一天会议不得不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201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已经拥有8200多万党员,成为13亿人民当家作主的世界大国执政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旧中国留下的经济“烂摊子”只有16万吨钢,以及充斥市场的西方“洋”货。毛泽东为此慨叹:“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60多年后,全国钢产量增至5亿多吨,各种新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位。尖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但有“两弹一星”横空出世,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工程也有重大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城乡居民常年处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0多年,实现了从贫困经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1949年的35美元增至2011年的5400多美元;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2012年的74岁。

学习党史、国史固然要重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辉煌业绩,但也不能忽视党领导人民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自身的失误和错误)表现出的勇气、智慧和能力。比如,1927年,面对蒋介石集团背叛大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危险局面,党召开八七会议,清算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又比如,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经过万里长征落脚陕北。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党制定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对付日本侵略者,重新打开革命新局面。再比如,1959年至1961年,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困难。党中央及时发现并努力拨乱反正,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顺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随后又提出逐步建成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目标。

邓小平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他还举例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学习党史、国史,可以充分认识和借鉴正反两方面经验,通过比较鉴别明辨是非,决定行止,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前进。如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所说的:“我们党9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三件大事、所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之所以震古烁今,正是因为它们来之不易。其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有困难、有风险、有危机、有曲折,都不可怕,关键在于要勇于面对,善于克服和战胜它们。一旦战胜了,就会峰回路转,光明在前。”

学习党史、国史,有益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当前和未来,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党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定为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党一贯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违法乱纪都一查到底。

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就把肃贪惩腐、廉洁奉公作为执政要素,制定《惩治贪污浪费办法》等法规,对以身试法者严加惩处。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井冈山斗争和长征的红军干部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开枪打死陕北公学女生,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处死刑。毛泽东驳回他的求情并告诫全党:“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党中央以非凡的决心和魄力,查办了新中国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副书记兼专员张子善贪污案。毛泽东对为刘、张说情断然拒绝:正因为他们两个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错误的干部。这起大案的处理,震动了全党和全国上下,对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三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无法对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具体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或者发表观点。但是,从我所设计的语言角度出发,我将从学术的、理性的角度上解读并总结关于“新中国史简介”的个人体会。

1.简要回顾新中国创立前的历史。

文章开头,我们可以从简要回顾新中国创立前的历史来引入主题。在这一段中,我们将回忆慈禧太后主導下的晚清时期的颓废和民不聊生,以及辛亥革命后的各主要群体对权利的争夺。这些动乱最终导致了中国民族的沉沦,在不停的压迫和外敌入侵之下,中国人民生活在饥寒交迫的条件之中,他们企盼改革,期盼变革。

2.新中国建立后的一系列变化和发展。

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谈及新中国创立后的历史事件和变化。我们可以探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如何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和方法,推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同时也可以提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三次国共内战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妇女和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时期获得的权利改变。

3.新中国时期的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一段中,我们将探讨新中国时期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和进步。此时,我们可以谈及195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中国共产党推出的计划经济。我们还可以谈及新中国时期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这包括中国戏曲、绘画、音乐等各种文化形式的发展以及它们在世界上的影响。

4.新中国历史中的各种教育运动。

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谈及新中国历史中出现的各种教育运动,包括农村中的扫盲运动和城市中的战备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改革。这些教育运动大大拓展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视野,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现代中国的角色和意义。

最后一段,我们可以概括探讨新中国的意义和今天在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将中国的开放政策、创新能力、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研究,并回顾新中国在抗击自然灾害和病毒疫情方面的震撼表现。这些证明了新中国未来发展的底气,也证明了新中国建立所取得的一切是具有震撼力的,并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益处。

总结:新中国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坎坷和艰辛的历程。新中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在今日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此外,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新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在他们身上看到英雄的光辉,我们也应该倍加珍惜和努力奋斗,以期继续推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四

新中国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关键、辉煌而又曲折的一页,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一系列战斗和努力,最终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下而真正诞生。在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中,我们无不咨悟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不可替代作用。通过学习新中国的历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在新中国史的学习中,我深深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国家建设中的集体领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将农民和工人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积极推行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工业化建设。这些措施使中国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后来我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新中国的历史,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于我们国家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要立志为人民,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念。

其次,在学习新中国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复杂性。新中国的历史中充满了曲折和挑战,经历了国内战争、封锁、饥荒等各种困难,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次次胜利。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国人民经历着重重波折和磨难。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团结带领人民,走向新的胜利。通过这些历史的复杂性,我深受震撼和敬佩,这也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命运不能只看眼前,更要从历史发展中认识到兴衰的规律。

最后,在新中国史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历史对于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过去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然而,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被列强侵略、分割,经历了数十年的动荡和战争。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我们才找回了国家的尊严和地位,重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学习新中国史让我深刻认识到国家发展的任重道远,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历史也让我明白,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和努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总之,通过学习新中国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历史的复杂性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让我明白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国家的持续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新中国,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五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今年10月1日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纪念日。1949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天,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迎风飘扬,这是一个值得被大家永远铭记的日子,正如一曲《歌唱祖国》中所写,“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了一切困难,赢得了解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是风雨同舟、携手同行的七十一周年,是守正创新、奋勇争先的七十一年,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七十一年。71年,我们遇到过风险挑战,也书写着发展进步,昨日风雨兼程,明日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一定以“三心”“三力”致敬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

坚定信心,筑牢一以贯之的思想力,做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梦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饥寒交迫到吃饱穿暖,再到决胜全面小康,这一历史性巨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幸运,更不是别人施舍的恩赐,而是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做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梦人”,就是要坚定信心,保持政治定力,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和使命,筑牢一以贯之的思想力。一方面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好思想“总开关”,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常学常新,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忘初心,增强为民服务的内动力,做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做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就是要不忘初心,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增强为民服务的内动力。一要重视一个“情”字,动之以情、施之以爱,用真情关爱群众,放下官架子,不以势压人,投入真情对待群众,用爱来凝聚群众的心;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问题做到心想到、力尽到、话说到,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二要突出一个“实”字,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用实际行动去影响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准确了解民之所望、民之所向,真正为人民群众造福谋利。三要着眼一个“细”字,把问题想复杂些,把事情考虑长远些,多提出几个为什么,既想问题的前因后果,又想问题的左右影响,做到全面、真切、系统。

锤炼恒心,提高干事创业的执行力,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圆梦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圆梦人”,就是要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勤学苦干、锤炼恒心,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执行力。一要领会“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要义,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二要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气神,要强化担当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始终秉承新发展理念,敢于冲破层层阻力障碍,在新时代体现新担当、新作为。三要展现“敢为人先立潮头”的党员风采,要克服胆怯和畏难情绪,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把工作做紧做实、做出成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六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是中国人民勇敢奋斗的历史,也是我们激发奋斗热情的源泉。回顾新中国历史,我深感我们有着光荣的过去,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进行艰苦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凋敝,社会危机频发。建国初期,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我国领导人始终怀揣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抱负,坚定地走上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道路。他们广泛动员群众,亲自示范,通过土地改革、反腐败、发展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地消灭了封建剥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在新中国历史中,我感到最令人感动的是抗击外敌入侵的壮举。中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面临着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但我们坚决抵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场战争既是中国人民捍卫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战争,也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推动世界和平的战争。毛泽东主席曾经激励我们说:“敌人强大,但我们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决定了是胜利的人民将有胜利。”我们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使中国重新获得了独立和尊严。这个壮举永远激发着我胸中的豪情和自豪感。

我们新中国的历史,还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内外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的实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突飞猛进,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向现代化的大门。我们逐步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变到了制造业强国和现代服务业的发达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让我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风险,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停下来,我们勇敢地逐渐走向繁荣和富强。

新中国史给予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要保持初心,继续前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学习新中国历史,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我们应该坚信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要保持敢于奋斗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新中国的伟大历史面前,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辉煌,更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让我们迎接挑战,争取胜利,勇立时代巅峰,书写中国之梦的壮丽篇章!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七

新中国史,“四史”之一。70多年的新中国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党史、新中国史是这一教科书中最重要的内容。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能让党员、干部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必须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当前,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肆意曲解党史、新中国史,企图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既不懂、也不学,人云亦云,被一些错误观点牵着鼻子走、陷入迷茫。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党员、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铸魂补钙,深切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党史、新中国史深刻揭示了98年来我们党是如何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如何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只有深入了解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才能弄清楚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党员、干部应在主题教育中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培养恢弘的战略思维、深邃的历史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活跃的创新思维、严格的法治思维、清醒的底线思维,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增强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不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追寻党的历史上一代代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勇气、决心和意志,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就能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每代中国人去总结去思考。60年的历程是光辉的,也是曲折的;它不是理想的牧歌式的进行,而是步履维艰,升沉迭起。回顾我们共和国这六十年的历程,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不少教训应该汲取。而无论是经验抑或教训,都为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几千年来少数剥削者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摆脱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和宰割,开创了全新的人民民主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即致力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走自己独立的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来,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国家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部迄今为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其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平坦。一方面,由于新中国是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基础极端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其艰巨性是空前的和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更由于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包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在内,不但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且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些根本问题并未完全搞清楚,而他们在一段时期内所能学习和借鉴的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并不是真正成功的。这就使得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能不是充满着艰难曲折,需要付出艰辛代价的历程。“革命事件的历史真相是:虽然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历史遗留和传递下来的特殊环境和特殊经历的产物”——《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美]莫里斯·梅斯纳。

以史为鉴,可以兴邦。大量的文人学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曲折而光荣的历史进行总结可谓是硕果累累。其中有作为历史教科书的,也有专门对共和国历史进行总结的专著等等。有专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题的,也有把这段历史作为中国当代史来写的,也有把它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一部分来写的。但是总的来看,都对这段历史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记述。下面对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著作做简要的概述。《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主编张岂之,本卷主编杨先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这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历史学科“九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套书共六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半个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的立场为主线,在理论上,力求全面反映各个时期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方面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上,力求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对外关系以及执政党建设等方面,全面地反映各个时期共和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进展;既包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讳言所遭受的重大挫折。本书的编著,力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共和国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主要文献及资料为依据,努力吸取史学界和理论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并力求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国现代史》(第二编下),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本书系统阐述了新中国建立到21世纪初50余年的历史。编者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度,回顾建国后经济、政治、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曲折历程和巨大成就;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对许多重大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设专章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靳德行,副主编秦英君,李占才,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按照中国的通史编撰方法,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949—1988年中国近四十年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同于一般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而是一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的专著。全书线索清晰,内容丰富,理论亦较准确稳妥,是高等院校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的适用教材,也是党政干部、中学教师学习的参考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主编张模超,郑志廷,费迅,李斌,重庆大学出版社。本书较全面、系统、客观、稳妥地叙述了从1949年到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了、巩固和发展的46年的历史。全书共分六章,内容翔实,观点公允,同时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反映和科学的评述,以供读者研究。该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文字朴实,知识性和可读性强。本书主要供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历史学专业作为必修课程及文理科有关专业作为选修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成人考试的教材或参考书,并对理论工作者、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和了解、研究中国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自学参考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主编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全面科学地反映了建国50年来共和国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对建国50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做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对5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做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总结。修订版增写了十四大以后到建国50周年前夕的历史,进一步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全书文笔自然流畅,清新准确,使最为丰富和全面、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949——1982)郭彬蔚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本书的撰写,以接触到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为准绳,参考了史学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并力图澄清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成的混乱,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是一本简易轻便的关于共和国史的书。莫里斯·梅斯纳(mauricemeisner)的《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一书,因其在资料和理论上的某些独到之处而受到人们注意。在西方国家中,许多人誉之为关于中国革命的经典性著作之一。我国的读者和研究人员可以从书中了解西方学者掌握那些资料、运用什么观点来撰写我国现代历史,从而开阔视野,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审视我国这几十年的过去。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材料丰富,涉及面广,并且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写中国现代史,用比较历史研究法剖析、叙述我国几十年来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用梅斯纳自己的话说,本书是“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过去和现在所宣称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标准去评价当代中国历史”的。书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毛泽东时代和毛泽东逝世后的时代,都力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公正地衡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四个历史分期,分为四卷,比较全面、系统地收集了各类重大事件、典章制度、大事记和文献资料,介绍了新中国成长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体育、国防的等方面的情况,使学习和了解新中国历史的一部大型工具书,也为研究新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有条理的历史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81年)》,作者沈志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是一套资料翔实、忠于史实、摒除党派观点的中国当代史。每卷约六十万字、八百页;完整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1981年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全貌。这是到现在为止,一部规模最宏大、叙事最详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每卷都达到了史学著作的世界水平。作者不但一律以中俄档案、回忆录、口述历史等为基本原料,而且也大量地参考了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但如此,每位作者都以批判的态度检查史料,对于史料中互相冲突记载,详加考订,以建立最可信的史实。余英时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退休讲座教授、克鲁格人文奖得主。他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之后,不仅发现其叙事详尽,更发现其已突破中国官方机构对资料的垄断和保卫,有丰富的文献档案为基础,史实的可信度极高。每册独立,各有作者,但前后仍有脉络可循,容易阅读。这一套大书的出版是这几十年来近代史学界的一大盛事。陈永发是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他认为十卷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特点是:十一位功力深厚的中国当代史家合力撰写;各卷作者均是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国史研究专家,多次研讨,分工撰写,历时七年。全景式历史纪录,通史与专题结合:既有反映高层决策和斗争的重大事件揭示,又有表现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社会风貌和流行思潮的生动画面;各卷独立成篇,又首尾相贯。倚重档案、考订详尽、辨析充分、观点开放;以中央及地方档案史料的发掘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重大史实作出详尽考订和分析。是目前最具规模、足以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及未来走向的大型中国当代史研究着述,是中外各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学者和教师的必备参考用书。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著作很多,但大体上都是把共和国史划分为几个时间段进行记叙,虽有局部格局的调整,总体来看没有太大差别。(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作为第一阶段,这七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前三年主要是统一祖国大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后四年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七年,中国实现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的根本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和伟大进步,是成功的。(二)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党的八大前后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虽然在1957年6月开始进行的反右派斗争中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但总体上讲,成绩是主要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上执行了党的八大路线和“八大”规定的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工作方针,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努力地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但由于受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尚未觉悟到从根本上改变“左”倾思想,在庐山会议后期纠“左”又中断了,错误的开展“反右倾”斗争,“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局面。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始再次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虽然纠正错误是限定在坚持“三面红旗”和庐山会议“反右倾”的雷池之内,纠正的很不彻底,但要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总的思想和方针是正确的,在恢复经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从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到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这个阶段由于坚持“八字方针”,由于接受1959年卢三会议的教训,防止政治斗争对经济工作的冲击,扭转了严重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并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试验。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有效的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并且将在一段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延伸到党内的高层,步步升级,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总之,这一阶段是在犯错与纠错中前进,虽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但没有贯彻下去,而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也很不彻底,左倾思想不断在滋长,功过参半,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夜。(三)1966年5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为第三阶段。对于“文化大革命”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其定义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是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是当时的称呼,实际上这根本不能称为革命,而只是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场内乱。“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主要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这本来是一项合理的单必须做长期的艰巨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可是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名义,狂热的红卫兵们,却以为“杀向社会”,用打人、抄家、焚书、改街名店号,砸寺庙,破坏文化古迹等粗暴野蛮的手段,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如此等等。这使人们很自然地想起革命导师列宁的一段名言:“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来说,最大的危险,甚至也许是唯一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有效地运用革命的限度和条件。真正的革命家如果开始用大写字母开头写‘革命’二字,把‘革命’奉为几乎是神圣的东西,丧失理智,不能最冷静最清楚地考虑、权衡和检查一下,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场合采取革命行动、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场合采取改良主义的行动,那么他们就最容易为此而碰得头破血流。真正的革命家,如果失去清醒地头脑,一心设想什么‘伟大的、胜利的、世界性的’革命,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来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而且一定会遭到毁灭(不是指他们事业的表面的失败,而是指内部的破产)。”《列宁选集》第4卷,第61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49页)。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对“文化大革命”错误历史的深刻反思,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四)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到1992年初,是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两年,是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理事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我们的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过了十三年的重要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中,创立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句话,就是”上了三个大台阶”,即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历史时期式共和国开始腾飞的历史。(五)从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开展十八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阐述了党的基本纲领。1998年3月召开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提出本届新政府“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施政任务。1998年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抗洪救灾确保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000年我国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初步建立了小康社会。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国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道德知道思想,把党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中共十六大和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标志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完成交接。胡锦涛考察西柏坡,强调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下发增加农民收入的2004年一号文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新世纪党的领导能力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前进。

有人说,历史是昨天与今天的对话,“掌握过去,理解过去,把它当作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第23页)历史是昨天的现实,今天的思想,是一种理论思维。强烈而深厚的历史意识,是民族复兴的希望。鄙薄历史,不敢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浅薄的、没有出息的民族。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视自己的历史,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是历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国人不可推卸的义务。然而,正如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序中所说的那样“前赴后继的中国精英为解决从晚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国内问题和回答工业化西方一个世纪之久的挑战所作的努力,在1949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政府这时已经获得了中国大陆的全部控制权,由此而取得了渴望已久的国家统一。而且,它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工程方面的最大规模的实验。然而,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这些论断是过渡性的——这主要不是因为还有许多极为重要的资料没有公开(因为有一些资料非常可能永远不会公开),也不是因为我们所叙述的事件距离现在太近,因为历史学家的评价总是在不断地修正的,不管其时间距离的因素多么有利。主要的原因是这场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只有当这场实验临近完结之时(100年后?),对于这最初几十年的一个完整的观察才有可能。”我们对共和国的历史的叙述也不是完美的和已经结束了的,共和国在向前发展,我们的历史叙述需要继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党史、新中国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奋斗与发展,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党史新中国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今天,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党史新中国史是树牢“四个自信”的“奠基石”。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这其中,有党艰辛探索的历史,有党自觉探寻新路的历史,也有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党史新中国史是恪守为民情怀的“对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为了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党史新中国史是担当历史重任的“动力源”。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接续奋斗。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破除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不懈奋斗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常学常新悟初心,学深党的理论创新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理论上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8年来,我们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千锤百炼明初心,悟透党的自身建设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98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中,始终坚守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我们要从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脉相承守初心,续写党的精神塑造史。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砥砺奋进,勇立时代潮头,先后塑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深刻体现着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创造性,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文化结晶,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我们要注重加深对这些伟大精神历史背景、深刻内涵、时代意义的学习领悟,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精神财富。

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党史、新中国史是这一教科书中最重要的内容。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能让党员、干部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必须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当前,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肆意曲解党史、新中国史,企图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既不懂、也不学,人云亦云,被一些错误观点牵着鼻子走、陷入迷茫。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党员、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铸魂补钙,深切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党史、新中国史深刻揭示了98年来我们党是如何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如何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只有深入了解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才能弄清楚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党员、干部应在主题教育中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培养恢弘的战略思维、深邃的历史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活跃的创新思维、严格的法治思维、清醒的底线思维,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增强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不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追寻党的历史上一代代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勇气、决心和意志,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就能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扩展资料:名称由来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从建党建国到至今,这段历史是由无数个爱国人民构成的壮丽史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时间许许多多优秀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和诗人不断涌现出来,正是由于他们的出现,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艘巨轮将满载的民族与希望扬帆起航!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至今已经72周年了。

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的诞生是所有领导人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成功的。其中离我们最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是我们袁老了。袁老是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中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截止2009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中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7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摘自袁隆平人物介绍)。

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一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神舟一号升天,三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四蛟龙号下水五青藏铁路等等伟大成就!

社会影响。

新中国史简介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八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那时起,尤其是1949年毛泽东宣布成立新中国以来,中国的历史就开始了新的篇章。我在读新中国史时,一直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革命开创道路的“共同富裕”思想深深打动。今天,我想分享我读新中国史的心得体会,这是一段不断进步的历史,饱含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第二段: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岁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然而,对于新中国来说,成立之前是艰难的岁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在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等斗争中,付出了无数的牺牲,给中国带来了无法估量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困难依旧存在。政治和军事压力,自然灾害,以及由二战后的战争和饥荒所导致的经济危机,这些挑战都在新中国成立后迎面而来。一系列措施被采取,包括海外援助,实施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成功,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第三段: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大变革开始了。中国实现了土改,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举措,为农民赢得了土地。教育、卫生事业和文化等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此外,新中国还实现了工业化进程。中国开始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究,如航天技术、核能发展和电子通讯等。毫无疑问,新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科技进步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

第四段: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崛起。

自1978年以来,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开放政策,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在近40年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一支能够与美国经济匹敌的国家。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建立了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了外来投资,并与国外的企业进行合作。此外,中国的科技和制造业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这些措施都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了21世纪的国际力量。

第五段:结论。

中国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国家。自毛泽东宣布成立新中国以来,全国和人民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新中国的成立是于1949年迎来的巨大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起点。自那时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创造力和拼搏精神。读新中国史让我深刻领悟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在困难时刻的坚定和智慧,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创业和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信心打破国际经济的屏障和科技的壁垒,引领中国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