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留守儿童非诚勿扰心得体会报告 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09:30:59 页码:7
留守儿童非诚勿扰心得体会报告 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7篇)
2023-01-06 09:30:5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留守儿童非诚勿扰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愁眉不展”的成因分析

父母背井离乡,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去了浙江打工。他们除了回家和孩子一起过春节外,一出去打工就很少有联系。某某同学缺少了父母的经常性关爱和监护,又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由祖父母教育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他。因为他的祖父母多是乱喊乱叫,只怕孙子磕着冻着,虽有教育孙辈的精力和体力,却没有教育孙辈的能力,也不会有教育孙辈的文化素养,更不可能“面面俱到”。从他上课喜欢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举动,我可以知道他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来获取同学们的信任、赞许;但因为回到家却感觉没人关心、陪伴、倾诉,所以就逐渐养成我行我素的性格——作业不及时完成,电视机陪伴做作业,不讲个人卫生;心情不顺时常骂人,处理事情不能沉着冷静,而且爱管闲事,喜欢乱插嘴。因此,他难以和同学和睦相处,只是孤鸟一只;同学碰一下就以为是在打他,自然而然就哭了起来。在受到同学欺负和嘲笑以后,回到家就自我封闭,自暴自弃;对祖父母的抵触心理就越来越重,往往采用千声不开口等过激行为来回应;结果综合分析能力日渐消煺,成绩跌落难以提高,愁眉不展。

二、“喜笑颜开”的演变回顾

我从某某同学的思想动态、学习态度、言行表现各方面入手,处处留心观察,进行访问和谈心,发现问题及时询问了解,时刻注意关心和爱护他。比如: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时常利用放晚学以后的时间与他沟通,面对面地指导学法、批改作业、辅导功课,教给他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则,让他扬长避短,改掉那些坏习惯,帮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当他取得进步的时候我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激励与困难做斗争,让他永擎不断奋进的火炬。还有,在安排座位时,我安排了一名学习有潜力、上进心强的同学与他同桌,帮助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课堂上专心听讲,作业与时俱进,学业与日俱增。

我积极与某某同学的代理监护人祖父母沟通,与村支部书记某某同志取得联系,把家访工作落到实处。我在家访中积极指导他的祖父母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帮助他们对某某同学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保护,建议并指导他利用电话与父母沟通,感受父母的亲情,祛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记得有一次放晚学,他爷爷接他来了,可不知什幺回事,某某在和同学拌嘴。他爷爷看见以后,就把他拉上摩托车准备走了。可就在上车时,那几个同学发怒了,一起围住他,用脚使劲地蹭他的摩托车,扬言叫他第二天别来上学。晚上,他爷爷打电话把事情告诉了我。我说:“明天你送他上学来吧,我在学校等你。”第二天,他来了,我把那几位同学也找来了。经过了解,那几位同学还在为某某初一年级时骂他们的事情而故意找茬呢。我狠狠地批评了那几位同学,并且让他们当面认错道歉、握手言和好,保证改正错误。从此,某某同学心里踏实了,脸上逐渐地有了微笑,学习也更加勤奋了。

我从学校内外生活中的小事去具体关爱他。我时常帮助他正确处理好每一件小事,让他知道哪些话应该说,哪些话不应该说;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引导他多与同学沟通,做个文明学生,用微笑面对每一天,少与同学斤斤计较,努力做到心胸开阔,不钻牛角尖,帮助他消除与同学之间的积怨,把自己融合到集体中去,想方设法使之树立自信心,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主动中学习。

你瞧!某某同学的母亲终于不外出打工而在家陪伴他了;他本人现在也成熟多了,学习积极性日渐高涨,学习成绩稳中有升,放学以后也能够一个人大胆的走路回家了;同学们不但不再欺侮他,而且时常与他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游戏,一起作业。五年级期末考试语文59分,数学60.5分;六年级开展实验以后,备受班主任等全体师生的关注,心情逐渐开朗起来,期中考试语文68分,数学74分。

实践证明:假如我们教师、父母都能从生活的具体小事中、学习的点点滴滴中给留守学生真实的关爱,那孩子们的世界将会阳光灿烂,人人都能喜笑颜开!

当然,农村“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站在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与家庭、社会各界密切合作,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心理健康,为祖国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主题留守儿童非诚勿扰心得体会报告二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 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 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 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 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 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 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在 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 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 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 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 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 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 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主题留守儿童非诚勿扰心得体会报告三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洪巷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刘典胜

副组长:汪双雨邢更生江捍军

组员:朱娟徐银玉王海芹刘萍孙致军王胜王爱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565-6020334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交流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有一百多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各班定期开展各项活动。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3、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我校将在今年六一表彰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

四、活动安排

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九月份:

1、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2、开展教师家访和学生谈心活动。

3、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十月份:

1、成立学校关爱留守儿童领导组。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会。

3、举行留守儿童拔河比赛。

十一月份:

1、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2、开展留守儿童法制教育讲座。

3、举行留守儿童讲故事比赛。

十二月份:

1、举行留守儿童乒乓球比赛。

2、举行留守儿童跳绳比赛。

3、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活动。

元月份:

1、举行留守儿童朗诵及书法比赛。

2、班级及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3、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主题留守儿童非诚勿扰心得体会报告四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到处流浪。从此,他们的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许多,也多了许多。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由祖辈或亲戚照顾,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面临着安全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保护与发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的发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经验。于是在准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始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第二天早上,我就去了杨兴宇的家里。他奶奶已经上山干活了,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他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我主动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电视。万事难开头,我下定决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要让他活泼开朗起来,要让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该拥有的可爱笑脸。慢慢的我就和他聊起来了,我问他的年龄,他在哪里上学,以及关于他父母的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禁想到他平时肯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后来我问他想不想他爸爸妈妈时,他的声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电视。他一定很想念他的父母吧!唉!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我又问了好多关于他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和他说了一些我的成长的故事,告诉他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他那带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因为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和 对幸福的渴望。我还告诉他,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的心一直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勇敢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我希望他可以记得我说的话,然后我给他讲了几道题。过了一会儿,他奶奶回来了,奶奶大概60多岁了,头上白丝胜过青丝,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他我有种很心酸的感觉。又说了一会儿的话,我就准备回家了。临走时,他很不舍。他奶奶说我的到来让他快乐了不少,希望我能经常去他家,和他聊聊天。我向他保证以后有时间就会来看他。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③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3、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习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疏于留守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支持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实践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3、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谈心、疏导教育、进行家访等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4、大力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5、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是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很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后,再到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少的收获。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点让人很欣慰,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很多社会人士及大学生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很开心,心里满怀希望。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家大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是个问题,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下,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主题留守儿童非诚勿扰心得体会报告五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这既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的“空间城镇化”并不代表身份的市民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公共服务,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依然在起着身份区隔的作用。同时,受制于家庭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网络、城市社会排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流动过程中作出了携带或不携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家庭决策,从而形成了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随迁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就学途径、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显而易见且相对紧迫,同时他们的空间流动会对城市教育资源分配形成冲击,触及了相关主体的教育利益,因而更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也较早成为政策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则主要表现为安全、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少直接触及其他主体的利益,自然难以形成“利益冲突式“的社会关注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和弱小群体,作为家庭结构肢解化的承受者,作为中国城镇化不完全发展的代价承受者和衍生现象,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9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1]。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2]十年间约增加了1.5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的态势,可以预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征途中,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多持“问题化”的研究进路,存在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夸大化、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倾向,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本文以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10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通过统计和推断方法,整体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特征,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真相,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判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态势,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对于“留守儿童”的认定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外出的结构,即双方均外出还是仅单方外出;二是父母外出的时间,即不能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为半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上;三是留守子女的年龄,即是18岁以下还是15岁以下或者12岁以下。我们这里所呈现的数据是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在义务教育学校读书的儿童。为了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我们把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是父母双方外出的完全留守儿童;二是父母一方外出的半留守儿童,其中包括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和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两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占39.69%,劳务输出大省尤甚

在我们所调查的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有3750人为留守儿童,占39.69%,比全国妇联课题组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的37.70%高出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国妇联课题组是按0~17岁全口径计算的,如果仅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计算,则农村留守儿童(2948万)仅占农村同年龄段学生数(10128.5万)的29.11%,这样我们的调查数据要高出六普数据10.58个百分点。在所调研的10个省(市)中,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超过平均值的省份有河南(57.82%)、山西(44.25%)、湖南(44.11%)、重庆(43.17%)和湖北(40.16%),尤以河南省数量最多,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

2.完全留守儿童高达43.36%,父亲外出留守儿童最多

从父母外出结构看,有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达1626人,如果按照严格的留守儿童定义,即父母双方均外出且一年以上不能与子女见面,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为17.21%。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为半留守状态,达2124人,占56.64%。在半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的占82.82%,为1759人;母亲外出的仅有365人,占17.18%。男子作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外出打工比例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甚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而母亲作为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人物,留守家中陪伴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家庭较为理性的决策,对缓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3. 留守儿童呈低龄化趋势,年轻外出母亲更倾向子女留守

尽管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上看4~6年级最多,占50.68%,7~9年级次之,占33.58%,1~3年级最少,仅占15.74% ,但是从留守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的相对比例上看,1~3年级最高,达44.05%,4~6年级次之,占40.26%,7~9年级最低,只占37.96%,小学高于初中,小学低年级多于小学高年级,基本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与范先佐教授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关。一方面,年轻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基础较差,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来巩固家庭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比其他群体更具优势的打工资本(如知识、体力、健康、适应能力等) ,而且父辈尚有精力帮忙照料孩子。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小学 1~3年级留守儿童在同类型中的占比,母亲外出最多,占22.44%,完全外出次之,占16.27%,父亲外出最少,只占13.88%;小学4~6年级同样是母亲外出最多,占55.11%,父亲外出次之,占53.54%,完全外出最少,仅占46.62%,母亲外出的低龄留守儿童需引起重点关注(见表1)。

4.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跟祖父母居住,22.62%同兄弟姐妹居住

调查显示,在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中,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达33.53%,同母亲居住的比例达27.12%,同兄弟姐妹居住的达22. 62%,同爸爸居住的占14.26%,还有2.47%的留守儿童同其他亲属同住。在完全留守儿童中,有43.91%同祖父母一起居住,21.36%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完全留守儿童还是总体留守儿童,都有五分之一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跟成年人一起居住,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这一状况尤其应引起各方关注。

(二)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1.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高、体重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从身高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身高比留守男生高 1.37厘米。具体来看,在小学阶段,非留守男生平均比留守男生高1厘米左右;初中阶段尤其是八、九年级,两者相差 2~3厘米。就女生而言,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高1.10厘米,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较为明显,尤其是九年级,差出2.60厘米。从体重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体重比留守男生多1.12kg,在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最为明显,而女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均值来看,留守女生的体重比非留守女生多0.15kg(见表2) 。可见,在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三、四和八、九年级),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尤其是在身高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身体发育关键期,父母的陪护能让他们的生活获得更好的照料,尤其是在营养水平方面,从而使身体获得较好的发育。

2.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

有65.25%的非留守儿童每天或经常能吃到肉,高于留守儿童3.77个百分点。父母的外出,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在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营养水平。究其原因,第一,可能是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较之年轻的父母,他们奉行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只关注“吃饱”,忽视“吃好”,不注重儿童营养水平的提高,即使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会用在提高孩子的营养方面;第二,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中大小琐事需祖辈照料,而他们精力有限,故难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相反,在家的年轻父母有着较为开放的生活理念,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因而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第三,留守儿童中有五分之一是兄弟姐妹同住的,缺少成人的生活照料和监管,一日三餐质量无从保障,这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不佳。

主题留守儿童非诚勿扰心得体会报告六

近几年来,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是他们的孩子却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今年,我校又增加了一批留守儿童,他们有的寄在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家,有的甚至独自住在没有长辈的家里。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又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与交流,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制定了关爱留守孩子活动计划,具体如下:

一、建立“留守儿童”动态档案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要求各班通过调查、家访、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沟通等形式,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建立起“留守儿童”详细的档案,同时,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改变动情况,便于管理。

二、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使留守儿童感觉家庭的温暖,学校本学期将开展“留守儿童”座谈会、“我是能干的好孩子”自理自护系列和“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主题黑板报、书画和写作比赛,营造了关爱留守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求各校建立班主任“代家长制度”;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共同整理一次家务、共做一顿饭、共过一个生日;组织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欢度周末;开展“青年文明号”与留守儿童手拉手。通过这些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活动,深入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也要让他们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感恩。为此,学校要组织留守儿童聆听关于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让他们在感受学校温暖的同时,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我为父母分忧愁”主题班会,通过为家庭、社会学校做点好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他们一颗仁厚的爱心。

四、开设“二线一室”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心灵沟通,学校争取在本学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教师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联络亲情的桥梁。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还以“师爱助你成长”为主题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队)会、“您在他乡还好吗”书信竞赛活动、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生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五、开展结对帮扶

1、给予学习上的帮助

结对帮扶人员(可以是任课教师、当地部门与组织的工作人员或是“代理妈妈”、“爱心妈妈”)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任课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小帮手,协助帮扶留守儿童的学习。

2、注重生活照顾

学校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照顾对象,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人员或任课教师平时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留守儿童患病时,结对帮扶人员及时送诊,悉心照料。

3、注重活动安排

结对帮扶人员或任课教师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主题班会、团队、社会实践、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增强学习、生活的自信心。让留守儿童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健康教育

学校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在季节转换之际要提醒他们添加衣物,预防感冒,在假期来临时要吩咐他们注意各种安全,把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议程。还有,学校在安排心理教育课时,每个班级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或者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把该项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任课教师要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与矫正、思想与情感、独立生活和体谅父母等内容开展教育,使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主题留守儿童非诚勿扰心得体会报告七

近年来,随着我乡打工经济的日益兴起,外出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未随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逐年增多。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照顾,一部分留守学生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今年以来,我乡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广泛开展关爱服务,为留守儿童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成长环境,巩固了“两基”成果。

一、制定了工作目标

(一)切实保障了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将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纳入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了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

(二)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重视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了特殊的关爱教育和情感抚慰,弥补了家庭教育缺失,促进了其身体、心理、品格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维护了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认真加强了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工作,落了实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和安全保障,确保了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完善了留守儿童档案。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对本学校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认真地调查摸底,建立完善了留守儿童花名册和档案。并认真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在学校一是关心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各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和特点,创新活动载体,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艺、体育等关爱留守儿童的特色活动,组织和动员了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整体联动中深化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正活动,切实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留守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二是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学校建立了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把留守儿童分配到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当中,经常开展“一带一”、“手拉手”学习互助交流活动,增进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建立了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友爱关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实行师生“一带一”爱心帮扶,采取了家访、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尽力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增进其学习信心,改进学习习惯,有效提高了学习成绩。三是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在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各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要不留盲点,实行双线管理,既落实了临时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又强化了班主任的管理责任。学校高度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对少数家庭特别是贫困的农村留守儿童除享受“两免一补”外,通过师生献爱心、社会捐助等形式让他们享受教育大家庭的温暖。有寄宿学生的学校,切实做好了寄宿留守儿童的寄宿安全和饮食卫生工作,精心安排晚间学习生活活动,丰富了寄宿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三)加强了沟通联系,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互动。父母及其它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赋有法定义务和责任。学校高度重视做好监护人的相关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帮助工作。利用定期举行家长会、开办了临时返乡的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家长学校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教师深入监护人家中面对面交流沟通等形式,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其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知识和能力,增强其关爱留守儿童、重视了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督促其依法履行监护义务,与学校一起共同关爱和培育留守儿童。二是加强了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

(四)努力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局面。学校主动与当地村组联系,向他们及时通报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研究对留守儿童齐抓共管的措施。

(五)加强了组织领导,提高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实效。为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常抓不懈,乡政府成立由乡长任组长、分管文卫的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了实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