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艺术领域心得体会画画和感想 绘画的艺术感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6:08:32 页码:9
艺术领域心得体会画画和感想 绘画的艺术感悟(二篇)
2023-01-06 16:08:3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艺术领域心得体会画画和感想一

一、选题意义 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中,色彩往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也是决定设计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竞争激烈的商品市场上,要是某一商品具有明显区别与其他商品的视觉特征,达到更富有诱惑消费正的魅力,刺激和引导消费的目的,这都离不开色彩的运用。通过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艺术,可以让我们在了解色彩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同时,了解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设计的具体含义。让色彩更好的更进一步为视觉传达设计服务,更明确的传达设计者的目的,更完善的完成诉求任务。

二、研究状况

色彩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方向大体相同,都是通过色彩本身代表的意义,以及色彩对人的感官系统产生的影响方面来研究的。空前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能力越来越高,对视觉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对色彩的专业知识掌握透彻,把握人类的对色彩感觉上的共性,并且对色彩在不同领域中的合理运用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研究,可以为今后的艺术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艺术。简要阐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及特点,色彩的构成及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同领域的应用将成为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

二、研究方法

分析法、调查法、举例法、文献资料搜集法。

三、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及特点,随之引入主题,深入分析色彩的构成、表现形式及色彩的应用,最后再转入探讨在具体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如何应用色彩,以创造出更为出色的设计。

一、参考文献

[1] 张福昌.视觉传达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2] 约翰内斯 伊顿.色彩艺术[m].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 杜新,王磊.色彩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20xx.(1)

[4] 许嘉.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c].内蒙古大学,20xx.

[5] 金容淑.色彩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6] 漆明文 ,孟瑞娟 ,蒋建民 .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xx.

[7] 周钧,崔唯.视觉传达色彩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

二、调研情况

1、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书籍,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2、及时整理调查笔记,并结合图书及网上资料进行整理,理清思路。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20xx年12月10日-12月15日:公布毕业论文工作条例,指导老师根据选题向学生下达任务书。

2、20xx年12月15日-12月25日:学生根据任务书查阅相关文献、收集资料,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xx年2月27日-3月12日:进行论文写作并完成初稿,交论文指导老师审查。

4、20xx年3月12日-3月26日: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和建议,完成论文二稿。

5、20xx年3月26日-4月10日:经过进一步补充和润色,完成论文三稿直至论文定稿。

6、20xx年4月10日-4月17日:对毕业论文作最后修改调整,整理完善,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色彩在艺术设计中显示着千变万化的作用和力量,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专业方向,与色彩密不可分。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设计师应该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色彩是该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建议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有问题多与老师沟通,保证如期完成论文写作。

关于艺术领域心得体会画画和感想二

“创作是艺术的生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创作时机,激发学生捕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在音乐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坚持运用以“发掘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受、去判断、去想象、去表达、去创造,形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地,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提高。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一、能为乐曲创编歌词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学生发挥想象给简单好听的乐曲创编歌词,这样学生对乐曲的旋律有了很深的印象,同时创造能力又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例如,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中,我在第一段的旋律中创编了几句歌词:“我们来到美丽的大森林,听到动听的歌声,啊,我们来到美丽的大森林,听到美妙动听的歌声”。通过对歌词的演唱,学生很快就记住了a段的旋律。还如在欣赏《doremi》一曲时,我先创编一段歌词,如:do是朋友多呀多,re是大家来唱歌,mi是脸上笑咪咪,fa是发出光和热,sol是锁住门和窗,la是用力往回拖,si是太阳朝西落,然后我们再唱do!学生参考了以后,马上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来唱。通过对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对增强学生信心,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他们将生活的体验用语言表现出来,既展示了他们的创作才能,又给大家以启迪。

二、能为乐曲编配动作

边唱边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或乐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让学生自编动作表达。例如:欣赏《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来为歌曲编配动作,如“太阳”、“雄鸡唱”、“花儿”等都是可以通过动作来表示。当把这一系列动作连起来做时,学生对自己想出的动作特别兴奋,因此练习得非常认真。又如第三课的聆听歌曲《颂祖国》,我给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当讲述到维吾尔族的人民如何能歌善舞时,即兴请学生表演一两个他们平时所看到的有关舞蹈动作,如耸肩、扭胯等。接着,再由老师教一两个舞蹈动作,让学生将此动作变化发展成另一个舞蹈动作,最后为整首曲子配上一个小小的舞蹈。通过直观的发展创造,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服装、舞蹈特点就有了更深的感悟。歌曲配动作,是教师对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从自然生活中得到创造的源泉。

三、能用线条及色彩表现乐曲

一种色调能表现出一种情绪,而一段乐曲也能体现一种情绪,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音乐也就出现另一种理解方式。我们现在用的音乐教材,色彩绚丽、简单明了的插图,将许多简短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轻而易举地表达清楚。在教材的欣赏中,也有要求学生听音乐划线条或用色彩表现乐曲,所以,这种方法在音乐公开课中用的也非常多。如在《永远的莫扎特》的欣赏课中,这位教师就是用划图形的方式,帮助学生倾听音乐,收到了很好的聆听效果。又如在聆听《北京喜讯传边寨》中,让学生用颜色来表达各音乐主题,随着乐曲的进行,这几种颜色也在学生笔下波浪式前进,这些都是随着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而产生的。因此,对乐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而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音乐,这就是学生把音乐更具体化、鲜明化。

四、能为乐曲自编故事

伟大的作曲家能根据故事而创作改编歌剧,这是需要坚实的艺术功底,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及丰富的想象及创作能力。而作为小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他们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编成小故事,又是他们能做到,并且喜欢的一种形式。例如,在欣赏《糖果仙人舞曲》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再边看画面边听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创编出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讲给学生听,比一比谁的故事讲得更完整。讲完以后,教师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个别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编好故事后,甚至会伴着乐曲来叙述故事。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尊重,最大限度发挥的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便进入了最佳境界。当然,需要学生进行各种创作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方面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帮助学生培养乐于提出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大胆想象,重视个性发展。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力,还可从其他方面进行。例如,在欣赏《老虎磨牙》这首打击乐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易拉罐、鞋盒、口香糖的瓶子等材料自制一些打击乐器,然后让学生借助这些乐器能根据故事情景参与乐曲的表演。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创造力。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艺术不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意见,用艺术的夸张、丰富的联想对学过的乐曲进行再创造,这是音乐感情的升华,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活力,并使每个学生心中蕴涵的向往和渴望得以宣泄。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

人类需要音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性教育,不仅使音乐课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且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让音乐插上创造的翅膀,诚如乐圣贝多芬所说:“没有一条规律不可为获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