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推荐文化润疆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和感想(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6:19:59 页码:13
推荐文化润疆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和感想(2篇)
2023-01-06 16:19:59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文化润疆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和感想一

温州古代称瓯越。还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气候温暖,"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

据《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

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

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温州历代人材辈出,在学术、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时期,学术上形成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在我国学术史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学方面,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诗派;戏曲上首创了"南戏"这种民间戏剧形式。南宋熙祐年间,医学家陈元择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础创立了永嘉医派;两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杰出人才,如黄公望、刘基、孙诒让等等。当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灿烂:夏鼐、夏承焘、苏步青、谷超豪、刘旦宅、孟庆江、林曦明、林剑丹、陈忠康、张素、张如元、马亦钊、汪廷汉、戴宏海……

温州历代鼎甲:温州自唐宣宗大中十三年至清末废科举(公元859-1920xx年)的1050年间,共有文科状元7人,进士1416人,其中唐代2人,两宋1228人(北宋81人,南宋1147人)元代12人,明代139人,清代35。历代共有武状元19人,武进士近400人,其中两宋310人(北宋1人,南宋309人),明代3人,清代约70-80人。

古文化遗址

首次于1952年在永嘉上塘正门山发现,后在许多地点又陆续发现。

80年代以来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和专题调查,查明境内二区九县(市)均遗有古文化遗址,计达百余处,主要分布在瓯江、飞云江及其支流两岸,大多依山旁水。

温州古文化遗址大致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除少数早期石器磨制欠精、器面留有锤击痕迹外,大多数石器磨制精致,已采用打、磨、琢兼施技术;陶器主要有夹炭陶。与河姆渡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以乐清白石遗址为代表。后阶段,石器表面略粗糙,形制较简单,其锛类石器横剖面大多呈三角形、梯形;陶器有泥质陶、彩绘陶和印纹硬陶等。与福建闽侯昙石山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目前这类遗址的发现约占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以瑞安陶山山前山、马屿牛头颈等遗址为代表。

①白石遗址 在乐清白石镇白石溪杨柳滩溪床下二三米深处。系冲积形成的遗址。

②大坪遗址 在瑞安北龙乡大岙村北龙山北麓。北龙乡在飞云江口外一岛屿上。

③下湖墩遗址 在泰顺百丈镇交溪洋村北下湖墩山上,范围约1500平方米,1988年11月发现。

④山前山遗址 在瑞安碧山镇街路村,南临飞云江,面积约250×50米,遗物多裸露在地表,以山坪和东南山坡最为丰富。

⑤牛头颈遗址 在瑞安马屿荆谷乡山头上村牛头颈山中段,北眺飞云江,1961年发现,范围约6000平方米。遗物多分布在山坡地表。

⑥鹤屿山遗址 在瑞安仙降镇下社村,与山前山遗址隔江相对,1971年发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⑦狮子岗遗址 在泰顺司前镇前村,1986年发现,面积约8000平方米。山顶-壕沟断面和东面山坡遗物较丰富。

⑧仙堂山遗址 在苍南桥墩镇仙堂村北海拔40余米山坪上,1985年发现,面积约3500 平方米。

温州名片

中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锁都 中国鞋都 中国制笔之都 中国皮都 中国低压电器之都

中国教玩具之都 中国合成革之都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中国汽摩配之都 中国塑编之都 中国纽扣之都 中国礼品城中国杨梅之乡 中国特产之乡 中国茶叶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乌牛早之乡 中国拉链之乡 中国席草之乡 中国泵阀之乡

中国羊栖菜之乡 中国瓯柑之乡 中国马蹄笋之乡 中国四季柚之乡 中国蘑菇之乡 中国紫菜之乡

中国牡蛎之乡 中国泥蚶之乡 中国文蛤之乡 中国花蚶之乡

中国印刷城 中国电器城 中国礼品城 中国男装名城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中国胶鞋名城

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鲨鱼加工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 中国鞋都女鞋基地 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 中国眼镜生产基地

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 中国钻头产业基地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 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 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 中国数学家之乡

游泳之乡 国际象棋城 武术之乡 中国象棋之乡

温州的”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

▲ 1980年 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 1980年 苍南县金乡镇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改革

▲ 1983年 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

▲ 1984年 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 1984年 集资兴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温州龙港镇

▲ 1986年 全国最早创办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和东风城市信用社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民营企业的地方性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 1987年 颁布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规章《温州市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 1988年 起草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桥墩门啤酒厂章程》

▲ 1991年 苍南县农民合股创办以经营专线航班为主的全国首家航运包机公司

▲ 1991年 创办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1992年 建设全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金温铁路

▲ 20xx年 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案

▲ 20xx年 联合8家民企组建中国第一家无区域限制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

▲ 20xx年 正泰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第一个获中国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管理奖”

▲ 20xx年 温州市首个大型艺术论坛——《集雅艺术论坛》正式开通并获得国内书画界的一致好评

▲ 20xx年 《温州人论坛谈论温州人》正式开通

温州话

温州话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温州市住民所讲的一种南部吴语,在发音和用词、语法等方面和都与汉语普通话有较大差别。但温州话的变化也很多,甚至各个县市之间的发音也有较大差异,包括瑞安话,乐清话等。

通常所说的温州话指的是市区人口,瑞安,乐清等使用瓯语地区的话,其中永嘉的语言最古老,永嘉在古代可以说是温州的中心。温州话几乎每十里口音就不同。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温州话的复杂性,一直被认为是全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

温州话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属正统的古汉语“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语古音,很接近华夏祖先的语言。普通话受北方古游牧民族的影响,北部吴语受雅音官话的影响,而南部吴语则由于地理原因,成为古吴语的继承者。

温州话与古闽语、古楚语、古江东语都有密切的联系,对研究汉语语音史和语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留传的南戏作品都含有不少温州话。由于南戏对元曲及元明小说的影响深远,学者们在注释考证这些作品时都需要大量引用温州话。?

温州教育概况

温州是浙江省的教育大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34所,在校生153.7万人,教职工10.5万人,教育人口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其中,普通高校6所,在校生6.4万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生4.6万人,远程高教站点39个,在册生1.6万人。职业学校97所,在校生9.6万人。普通高中139所,在校生15.4万人;初中342所,在校生33.1万人;小学929所,在校生57.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2所,在校生0.2万人;幼儿园1508所,在园幼儿25.1万人。

由于地理、历史、人口等原因,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作为人均投资最少的城市之一,教育事业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借助民间资金丰裕和市场机制灵活的区域经济优势,率先进行教育投资和办学体制改革, 走出了一条政府为主、全社会办教育的发展路子,用占全省11%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撑着占全省20%人口的教育,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从1989年普及初等教育到1997年普及义务教育,从20xx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xx年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十五年教育,温州教育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了教育事业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

推荐文化润疆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和感想二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的博大精深早已令世界折服。今天它仍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也为世界各国所借鉴,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与骄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我国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唐诗、宋词和元曲,它还教给人们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化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铸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朴实无华、明礼守信、自强不息的民族秉性。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它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无价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龙的传人。

《国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要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武术等课程,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我校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艾山二中,努力把艾山二中创建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把民族传统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校内外专题教育和各项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构建和谐校园。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可以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形成道德行为规范,成为一名具有传统根基的彬彬有礼的现代中国人。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看过一篇文章,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教育的目的不言而喻,教育就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认识的堆积

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杀人、暴力、欺凌等等。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否则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基于此,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了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以“服务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三项建设”为抓手即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抓好“四项教育”为载体:经典诗文教育、传统节日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

从20__年始,几年来,我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通过三条途径来达成培养有德人的目标。即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创建和谐校园,培养有德人;通过养成教育,创建文明校园,培养有德人;通过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培养有德人。几年的坚持成效显著:校园环境优雅,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学生文明向上,感恩善良,家长满意感谢,我们倍感欣慰。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诵读经典诗文,牢记优良传统美德。我校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校园,逐渐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我们的做法是: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之以恒,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校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来增强孩子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同时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培植下了爱心、诚心、孝心。通过学习《弟子规》、《论语》之后,他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也懂得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懂得了“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我校将古诗文经典,全校普及诵读。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道德经》,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教材内容是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的,打印成册,人手一份,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华古典文学品味。

2.我校要求保证每天不少于15分钟的诵读时间,为此特安排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120:15的时间为经典诵读时间,班主任组织,政教处检查,每周一例会公布检查结果。

3.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浓厚的校园经典诵读氛围,我们在每次大型活动前都进行全校诵读,气势恢宏,震撼心灵。

4.坚持开展德育常规系列活动。结合传统美德良好品格,根据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并扎实开展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德育培养体系。通过抓礼仪、促良好习惯养成等常规活动,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良好风气,使优秀传统美德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创设经典诵读环境。

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师生员工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1.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举行经典诵读展示,促进全体学生参与。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活动,其中,不乏精彩的节目,如“经典诵读”展示会、古诗吟诵等。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同时,在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结束后,及时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班级或学生个人,颁发证书和奖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于经典诵读里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从开始找相关的古诗文书籍,到其他各种文学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二、普及民族乐器,提升欣赏审美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升健康审美情趣,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以美育为途径,以器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适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因素及各层次的关系,构建起以民族器乐教育为纽带,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一体,认识民族器乐、学习民族器乐独特的办学特色。

明确目标地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1.全面开展横笛、口琴、竖笛、葫芦丝教学,普及民族音乐,让全体学生、老师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这些民族乐器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知识,掌握演奏横笛、口琴、竖笛、葫芦丝的一般技巧,能够较为流畅地吹奏音乐课本中的乐曲。

3.在普及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民族器乐教育,培养一批特长学生与特殊器乐的特长老师。

三、家校联动,促使学生品行健康发展。

对学生的教育,我们延伸到了家庭,我们开展了“自理能力大比拼”和“感恩我在行动”活动,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希望家长给予配合,把学生自家的表现,录成小视屏上传到班主任,班主任上传到学校政教群,学校根据各班上传视频的数量来评比。家长高兴了,学生转变了,家校关系和谐了。

四、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1. 每学期的大型活动,都进行全校诵读《弟子规》,并在全校开展诵读《弟子规》比赛活动。背诵只是形式,但有了这个形式,才能有践行。

2.每学期召开一次感恩教育大会,聘请全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和本市的讲师前来讲座,效果令人震撼,场面感人,孩子们和家长老师深受教育。

3.每学期一次的校园艺术节和书法、绘画展,展示了学生的才艺,培养了情操,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4.成立了爱心基金,师生捐款每年达到一万,经过校领导走访,确定资助学生,每学期捐助贫困学生16人,每人500元,使学生感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五、开展主题活动月,把修身教育、立志教育、孝心教育、交友教育、尚勇教育、爱国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依次做为每个月活动的主题。

活动中除按照政教处制定总体规划外,各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细则,并报政教处,做为考核活动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我们尝到了德育工作的点滴甘露。我们深知: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今后我校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将不断改进工作,完善措施,将“立德树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父母之心育人,办人民满意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