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村法治化解纠纷心得体会及收获 如何更好地化解农村纠纷(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8:47:32 页码:11
乡村法治化解纠纷心得体会及收获 如何更好地化解农村纠纷(六篇)
2023-01-06 18:47:3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乡村法治化解纠纷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指导思想

今年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xx届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法律,树立依法办事、依法审批、依法管理的观念。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立足于土主镇的实际,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务实创新,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加快土主镇依法行政的进程。

二、主要普法宣传内容

20xx年度普法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专业法律法规,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政策性法律法规。

(一)深入学习国家基本法律和公共类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信访条例》等。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和公共类法律,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二)认真抓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要利用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将各项法律法规等等,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外的法制宣传。

(三)深入开展党内监督法规的宣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党内监督条例》等,使公众积极发挥监督作用,让行政职权的行使阳光化。

三、普法对象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全镇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流动人口、干部职工。尤其是要把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列为重点的普法对象。

四、普法宣传方式

(一)坚持面授教育。利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邀请法院法官进行法律知识和政策条文讲座;由法律顾问讲解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难问题;举办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等。

(二)通过田园广播,发传单等广泛宣传。在形式多样的宣传中教育广大居民,提高全镇人民的法律意识,树遵纪守法新风。

(三)组织专题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举办法制图片展览,开展法律知识咨询,开展专业法律纪念日宣传,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营造人人知法、学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四)结合党委、政府的“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攻坚等中心工作深入村屯开展。使普法教育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在村屯开展中相辅相成,促进各项中心工作在依法依规开展。

五、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一)要切实加强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把普法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配备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兼职)人员,保障普法所需的经费,抓好“七五”普法规划的贯彻与落实。

(二)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职工学法日制度、法制讲座制度、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知识培训制度等。加强普法工作总结评比,把法制教育、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的重要标准,表彰先进,督促后进。

(三)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科室队执行“七五”普法规划和开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审批、依法管理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针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及时通报和向上级报告普法工作情况。

关于乡村法治化解纠纷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持领导、区依法治区领导组的有力引领下,仔细履行责任,明确要求、细致引领公、检、法、司等机关、部门开展好法治宣传,深入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浓厚氛围。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xx同志作为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着重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检视,省、市法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平时学习与工作中,严格践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言行,依法用权,依法行政。履行好区守法普法领导小组组长责任,召开创立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暨法治政府建设成就宣传报道工作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安排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立、法治政府建设成就宣传报道、守法普法等工作,通过xx宣传微平台、条幅、电子屏、流动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加大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参与市委全面依法治市第三督察组就xx区2020年度全面依法治市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督导会议,组织全区党员干部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参与xx区12·4国家宪法日现场宣传活动,举办全区集中性普法宣传,推动多层个多领域依法治理与法治创立活动。

1、提升站位,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精心组织党委(党组)中心小组学习,抓实抓好领导干部这次“关键少数”,组织学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示范带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学、及时学、跟进学。同时,仔细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党委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安排,研究制定安排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着重工作,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并将法治宣传纳入《xx区2020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宣传学习《宪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民法典》《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与法治观念,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

2、凝心聚力,在深入宣传上下功夫。

一是社会宣传形式多样。积极发动全区各单位、各街乡运用电子屏、黑板报、大喇叭、宣传栏、流动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民法典、省委十一届十个全会、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密码法》颁布一个星期年等宣传标语。围绕重要节点、重大主题,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拓展普法宣传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同时,建好用好社区国防宣传阵地,涧河街道同乐苑社区因地制宜制作宣传国防教育版面。

二是主流媒体加强报道。积极完善新闻发言人、全区信息发布与政策解读等制度。充分利用报刊、网站等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示范创立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动态成效以及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奋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法治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2020年共在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上刊登新闻xx条,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三是新媒体同频共振。整合区属政务新媒体资源,要求全区各单位微信公众号同时发力、集群发声,积极转发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时,在xx宣传微平台上开设《每日一学》《警示提醒》等专栏,共刊发相关法治内容xx条动态信息,对疫情防控典型案例、普及宣传传染病防治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常识等进行了综合性的宣传报道。

四是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倡导全区干部职工群众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行次人自学,组织干部职工群众参加“比学习”“晒成绩”“亮积分”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活动,共注册xxxxx人,实现了党员全覆盖、群众广覆盖,提高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思想自学与行动自觉。

五是当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传统节日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法治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3、部门联动,在舆论监督上下功夫。区委网信办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强化舆情监测与舆论引导,及时了解苗头性、倾向性、前瞻性的舆情信息,严防民生热点事件关联炒作,形成舆论漩涡,强化和各有关单位协同配合,全力当好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工作,形成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合力。2020年收到市委网信办《互联网信息专报》xxx条,自行监测网络舆情xx条,接收网络问政信息xx条,成功处置了一批舆情风险。做到事事能落实、件件有回音。

1、宣传“地气”有待强化。当前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信息传播渠道越发广泛丰富,群众法律知识汲取的需求日益增加,法治宣传报道、普法宣传活动在深入基层、案例宣传方面需要更“接地气”,更贴群众,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2、部门联动有待加强。协同部门在宣传素材、数据同步等方面信息共享还不够及时、不够畅通,还未形成高效的工作合力,和各部门协作配合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1、立足群众需求。法治宣传要贴近群众、赢得群众,必须是能解决群众期盼、需求的精神食粮。下一步,我们将及时找准群众法律法规上的关注点、共鸣点,以身边“小案例”讲清楚法治“大故事”,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人心。

2、加强创新意识。我们将继续围绕法治建设工作,在宣传教育手段、方式积极创新,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普法宣传“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奋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社会氛围。

3、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完善信息联动机制,强化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沟通,在当好线索信息、典型案例保密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宣传素材报送、数据同步、资源共享,奋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法治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关于乡村法治化解纠纷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文明创建推进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全市在新的起点,进一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争经过三年实干苦干,誓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刚才,新功同志解读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是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制定的,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四个重点涉创单位作了表态发言,思路很清晰,措施很具体,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鄂州各项事业当中,以创建促发展、增活力、强管理、提形象、惠民生,使城市变得“净起来、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文明起来”,促进了文明创建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迈出了历史性步伐。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有3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东沟镇茅圻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市实验小学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文明创建推进会上,我市第七次蝉联湖北省文明城市,3个乡镇、12个村(社区)、75个单位、8所学校、2个家庭分获省级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荣誉称号。特别是2017年我们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冲刺,文明城市创建迈上了新的台阶。总结2017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突出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我们坚持“五城”同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通过以上城市创建活动,极大提升了鄂州城市品质。投资437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建成了凤凰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完成了桔园、滨江公园、吴都中央生态廊道一期、小鹰山游园、西山公园等重大园林绿化项目建设。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极大提升了鄂州城市品位,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二)市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集中整治553个老旧小区,拆除违建亭棚722个,新装社区路灯1100盏,清除卫生死角,去除“牛皮癣”,疏通下水道,市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在交通主干道实施护栏工程,实行斑马线车让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改造旱厕3752所,推进21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大力开展“霹雳行动”,创新和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在去年第三方测评问卷调查中,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支持率达到97.07%。

(三)市民素质显著提高。从基本素养、基本行为、基本规范抓起,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四德”建设,制定《鄂州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编印《鄂州市民文明手册》,推出“鄂州文明20条”,建设道德讲堂、市民学校和志愿服务站点,一方面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发动市民广泛参与,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去年中央文明办测评组问卷调查期间,广大群众积极配合,热情接待,体现出市民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城市荣誉感、良好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可以说,创建让广大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越加强烈,对这座城市更加热爱,市民的文明素质得到充分展示。

(四)干群拼搏精神充分展示。在去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刺期间,机关干部深入社区,走村入户搞宣传,撸起袖子大扫除,广大市民主动请缨、争做志愿者,冒酷暑、做劝导,无私奉献、热情参与。全市上下干群同心,通力协作,迎难而上,奏响了一曲气势恢宏的创建大合唱。充分展示了鄂州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同行同向的团结精神,奋发图强、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拼搏精神。

我们既要看到鄂州文明城市创建所取得的成绩,但更要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并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创新工作重点。总结前期创建工作,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基本功能和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专业性的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美术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场馆还不达标。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商业街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还需加紧建设或提档升级。二是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改进。常态管理不精细。体制机制不顺畅,部门职能权限交叉,管辖界限不清晰。与城市建设发展和文明建设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不健全,现有的规章不能严格执行。三是市民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尚需提升。一方面,部分市民生活习惯和文明意识亟待培养,教育引导群众的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志愿服务、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活动缺少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居住创业,引导他们树立全新的文明生活理念还需一个过程。四是常态长效的创建机制尚未形成。年度创建工作用力不均,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存在着验收年抓得紧,前两年抓得松的现象。加分指标不多,一些国家级荣誉称号的争创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不仅仅是为了赢得一块牌子,鄂州当前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的宏伟目标需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有历史责任感,要有时代担当,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虽然2017年我们没有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但不能灰心,不能气馁。从去年创建成功的30个地级文明城市来看,基本上都是经过了久久为功、多轮创建才成功夺牌。城市文明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过去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认识到目前所处的方位和优势,特别是2017年,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克难攻坚,我市文明城市测评成绩在全国排名36位,排在襄阳、十堰之前。可以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接近于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

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晓东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18年工作安排中多次提及鄂州:一是“加快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建设”;二是“支持鄂州建设中部电商基地”;三是“推动武鄂黄黄等相邻城市联动发展”;四是“统筹重大基础设施与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重点临空临港经济区,推动产城融合”;五是“支持环梁子湖区域建设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会议期间,晓东省长参加鄂州代表团审议时,对鄂州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鄂州干事创业有劲头,转型升级有势头,改革探索有看头,生态环保带了头。对鄂州下阶段的工作提出了“一个统领、四个更大突破”,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领,在武鄂同城上有更大突破,在转型发展上有更大突破,在绿色发展上有更大突破,在乡村振兴上有更大突破。在省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上,晓东省长提出,要坚决答好新时代政治卷、新时代发展卷、新时代改革卷、新时代民生卷、新时代作风卷“五张卷”。晓东省长对鄂州提出的“一个统领、四个更大突破”和对全省提出答好“五张卷”的要求,为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是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遵循。从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形势看,省内包括鄂州有6个城市获得文明城市提名,比上一届增加了2个。全国其他省份也将新推荐一批先进城市参与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竞争。我市要在新一轮创建周期中成功夺牌,不仅要继续巩固扩大省内领先优势,还要瞄准全国前列目标,在全国排名争先进位。刚才,新功同志对今后三年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作了安排,年度目标很明确,各项任务很具体。这里,我再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一)在对标精准创建上下功夫。坚持对标找差距,特别是针对失分项,要认真分析原因,逐个制定措施。一要对标建设标准,配套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对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分年度实施科技馆、群艺馆、美术馆、青少年宫建设。对标道路设施标准,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对标无障碍设施标准,在居住区、公共建筑、城市主次干道及公厕配套设置无障碍设施。对标消防设施标准,建设补齐老旧小区消防安全设施。对标照明设施标准,补装和维护背街小巷和居民楼道照明设施,实现主干道和街巷道路装灯率达100%。对标交通设施标准,配置完善行人过街、人车分离和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二要对标环境标准,建设宜居美丽城市。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空气优良天数。加强水环境保护,消除建成区内河港、湖泊黑臭水体和白色垃圾。开展城乡清洁行动,抓好国省干道、河道沿线和城乡结合部等部位环境集中治理。主城区重点整治江碧路、吴楚大道等路段重载车抛洒等问题。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进一步提高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要对标管理标准,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针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谋划实施交通秩序、“牛皮癣”、洗车点、楼顶广告、出租车营运、废旧物资回收、狗患治理等专项整治工作,综合推进社区改革、乡镇环境等综合治理,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尽早研究出台油烟治理、居改商、“门前四包”等城市管理规章制度,依法依规管理城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等智慧城市建设投入,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四要对标民生需求,加快推进社区改革。坚持以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为最大着力点,将文明城市创建与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增进群众福祉。推动社区管理综合改革,激发社区工作活力。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引导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在提升文明素质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短的24个字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记下来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坚定信念、外化为自觉行动。二要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高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升城乡文明程度。贯彻实施《鄂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广普及“鄂州文明行为20条”,给市民行为立规矩、定标准、设“红线”,用法律的强制力深化道德建设。三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精心组织评选鄂州市道德模范、美德少年、鄂州楷模等先进典型,培育挖掘推出国家级、省级道德模范,通过道德模范巡讲巡演、座谈交流、事迹报告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用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人格力量激发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四要推进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制度化。健全完善制度,支持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联动机制,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定期公开发布失信“黑名单”,让失信者无地遁形。五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心保护承载城市文化的古楼街、十字街等历史街区,观音阁、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西山等历史景点,留住鄂州特有文化特色。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群众语言,创作有温度、有力度、有高度的文艺作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扶持实体书店和图书漂流亭的发展,开设贴近群众的读书场所,建设“书香城市”。

(三)在夯实基层基础上下功夫。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活动”是一项改造社会、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系统工程,要协调推进,形成文明创建的整体效应。一要推动行业窗口展示城市文明。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重点推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开展诚信经营示范街、十星级窗口、文明餐桌示范店、服务明星等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创建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提供文明优质服务。二要推动城乡一体共建城市文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建设美丽田园、道德乡村。注重挖掘茅圻、万秀、熊易等村湾乡风文明建设经验,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道德引领作用,推动村规民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要推动优良家风支撑城市文明。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以良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四要推动校园育人播种城市文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良好校训校风,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四)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市民支持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一要抓机关带干部促社会。坚持党旗领航,机关单位带头,党员干部示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卫生保洁、社区共建,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实践。二要抓窗口带职工促行业。贯穿“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宗旨,在车站、政务服务大厅、旅游景区、餐馆旅店、公交车、出租车等窗口,开展公共文明引导教育,推进文明行业、十星窗口建设管理,使行业单位成为展示文明鄂州城的窗口、成为教育引导文明鄂州人的阵地。三要抓学校带学生促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等方面,对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逐条落实,抓出成效。要以“小手牵大手”这种独特形式和有效载体,深入开展“文明一起走”等活动,让校园处处绽放文明花,让家长个个争做文明标兵。四要抓社区带居民促街镇。推动文明社区、文明楼栋、文明村塆、文明居民等创建,增加居民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厚植群众基础。多搭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道德讲堂等居民便于参与的教育平台,多开展“我们的节日”、百家宴等居民乐于参与的创建活动,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家园情怀,推动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搞搞突击就能创建成功的。各级各部门要克服厌战情绪,增强必胜信心,总结经验,扬长补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各项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压实责任,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创建。要适应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的新形势,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早谋划、快启动、再出发。会上印发了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九大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总的施工图、任务书。各地各部门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迅速把奋斗目标年度化、清单化,把战略任务工程化、项目化,把创建责任明细化、具体化,每个月干什么、每个季度干什么、每一年干什么,都要有明确细致的安排。党政主要领导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创建任务、难点问题、薄弱环节、应对举措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当“甩手掌柜”和“二传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自觉担当推动创建深入开展。

(二)强化合力,以更优的制度支撑创建。创建文明城市决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市上下共同承担的职责。为更好推动创建工作,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创建指挥部调整为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2018—2020年文明城市创建,每月研究调度一次创建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委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整体联动,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合力推进创建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坚持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坚决杜绝责任悬空、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各单位要及时把创建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固化下来,形成常态化模式,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迈进。

(三)广泛宣传,以更浓的氛围推动创建。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通过多种途径把广大市民发动起来,形成全民参与、城乡联动、全域同创局面。要适应“微时代”特点,运用互联网和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新介质新应用,使创建活动互动起来、活跃起来,营造浓厚创建氛围。要全市齐动员、全民齐动手,将各方力量调动好、各类资源整合好、各种关系协调好、各方面作用发挥好,让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不断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四)加强督办,以更实的作风狠抓创建。创建文明城市来不得半点虚假,实打实的工作就要硬对硬地干。口号喊得响亮,不如把事办得漂亮。决不能搞花拳绣腿、光说不练,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决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决不能有差不多、过得去的态度,决不能满足于不掉队、不摆尾。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坚决不搞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访、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照各单位任务逐项督查,对评估检查结果进行公开,确保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创文办要及时下发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实行整改销号。要强化工作考评,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文明单位考核、干部实绩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对各区、开发区、街办和重点行业单位,要每季度组织第三方进行文明指数测评,以测促创,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化。

同志们,伟大时代呼唤崇高精神,伟大事业需要文明滋养。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和群众信任,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不迟疑,不懈怠,再鼓劲,再出发,不断开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新局面,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鄂州的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乡村法治化解纠纷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201x年,我市民族宗教系统“七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以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为目标,扎实抓好我市民族宗教系统“七五”普法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努力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为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对“七五”普法工作的领导

(一)健全组织。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把全市民族宗教系统“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促进普法工作任务落实。

(二)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开展普法学习教育活动,贯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理念。

二、坚持学法用法,积极推进普法工作落实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要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要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切实提高民族宗教工作干部的宪法意识,增强民族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

(三)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要加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依法行政领域的法律法规,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四)深入学习宣传民族宗教法律法规。要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理论政策重要性的认识和贯彻落实的自觉性。要深入学习宣传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入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中关于宗教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大力宣传《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关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宗教工作扎实开展。

(五)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要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一)发挥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作用,不断推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手段,采取生动直观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按照“七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团体、进场所”主题活动。

关于乡村法治化解纠纷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我镇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我镇建设进程,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为促进我镇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促进党委部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我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法治、平安、生态、和谐的新形象。

开展法制创建活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坚持服从、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循序渐进地推进。

1、推进党委部门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委部门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保障和促进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为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及民生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及年度考试考核,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内容。

3、坚持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有效规范司法行为,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根据我镇实际,以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体系,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章可循。

5、加强经济法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提高物权保护水平,完善投资保护措施;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促进各类企业依法经营;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

6、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镇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7、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广泛宣传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乡干部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全面开展“法律广场”、“法律大集”活动;拓展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8、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推动法律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建设,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展。

9、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体制和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0、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加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各种监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2021年6-8月,全面启动“法治”创建工作,完成“法治”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年度计划,成立领导组和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等工作。召开动员会,制定有关制度,公布考核细则,进行全面发动。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2021年9月-2020年12月,全面贯彻落实“法治”创建工作各项任务,镇每年制定一个年度计划,每年召开一次工作部署会议,每年组织一次考核,每年开展一次人大政协审议或视察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2021年,逐级进行总结、验收和表彰。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法治”创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法治”创建工作日常的组织、协调、指导、综合、检查等工作。各村镇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

2、健全机制,推动创建。要把创建活动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宣传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4、突出重点,稳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抓好创建活动的重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与要求,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推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指导水平。

5、强化督查,夯实基础。把创建活动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研究探索科学的创建活动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推进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6、加强基础建设,落实各项保障。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对创建活动人、财、物的支持,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示范司法所活动;提供必要的创建活动经费,确保创建工作正常开展。

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在开展创建活动中出现的有关重要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报告镇领导组办公室。

关于乡村法治化解纠纷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进一步促进基层治理方式转变,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关于印发关于推行积分制管理创新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银党农办发〔2019〕2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正向激励,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乡风文明实践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探索破解村民主体缺位、村级组织号召力趋弱、农村基层治理缺抓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的新路径,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自治、德治、法治”乡村治理工作格局。

扶持一批积分制管理示范村,引导社会全面参与、农民自治管理,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治理积分制的全覆盖。

——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提高乡村依法依规治理、服务群众、引导自治等能力,使乡村治理回应群众诉求更灵敏、提供服务管理更完善、开展群众工作更扎实、维护和谐更有力。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鼓励农民参加人居环境治理“赚”积分,“兑”出乡村环境新面貌。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

——群众参与活力有效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积分制管理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作用充分发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安定有序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一)资金安排

安排资金50万元,在各村积极申报的基础上,遴选出推行积分制管理成效明显的10个村予以奖补。

(二)申报条件

1.基础条件完善。按照“面积适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原则,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区域合理选址,能够容纳生活用品、衣服、文具、粮油等物品。

2.管理体制健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把推行积分制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具有完善的积分申报、评定、结果运用等管理制度。

3.积分设置合理。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设置动态管理、可操作性强的积分体系。

4.群众发动充分。引导群众参与积分制管理全过程,让村民成为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村民积分兑换人数占本村总人数比例原则应达到30%以上。

5.实施效果明显。各类主体参与积分制管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作用充分发挥,通过积分制管理,乡村治理能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水平等取得明显成效。

6.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电子化信息平台,有效运用智能化分析、大数据处理等现代信息技术,使积分制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三)申报程序

1.申报(7月22-8月5日)。各村按照申报条件自愿申报,填报项目申报表经所在乡镇公示审核报送至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2.初审(8月6-8月12日)。由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对申报村进行初审。初审结果以正式文件报送至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每个县(市)区推荐示范村不得超过3个。

3.评审(8月13日-8月31日)。银川市农业农村局采取实地调研、竞争性评选、综合评定等方式对各县(市)区申报的村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一)加强组织管理。组成由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资金的落实及项目的申报、验收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要抓好落实,选树典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示范村要建立群众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实现积分项目全覆盖、积分对象全参与、积分过程全纪录、积分奖励全公开,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三)加强资金监督。积分制管理示范村要对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一经查出存在虚报、挪用、未按方案使用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