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血压及干预措施心得体会和感想 高血压治疗心得体会(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8:47:44 页码:13
高血压及干预措施心得体会和感想 高血压治疗心得体会(二篇)
2023-01-06 18:47:44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高血压及干预措施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宣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早期症状,推广实用工具,学会自测血压,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

3、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20xx年10月8日上午8、30分,县直各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万福源超市广场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各乡镇卫生院可自行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

三、活动内容和方式

组织县心血管专家到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服务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优势,开展免费测量血压、发放宣传材料。组织专家开展“控制体重预防高血压”专题知识讲座,设计制作预防高血压宣传材料现场发放。邀请县卫生行政主管领导参加活动,邀请县新闻媒体参加活动和进行宣传报道。

四、活动要求

1、各医疗单位要根据《xx县20xx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方案》精神积极开形势多样的宣传活动。10月8日上午8时30分,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xx卫生院宣传人员要准时到万福源广场参加宣传活动。

2、各医疗单位要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图板,印制宣传单,现场设咨询台开展健康咨询活动,携带血压仪安排医务人员现场免费为群众测量血压。

3、各医疗单位要有主管领导带队参加活动,参加宣传人员要穿白服,每个单位参加人员不少于10人。

4、各医疗单位要制定宣传活动计划,宣传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将宣传资料(计划、图片、宣传品、总结)装订成册保存。

主题高血压及干预措施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切入点。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一)老年人:老年(>65岁),降压药务必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逐步降压,应测量用药前后坐立位血压;尤其对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老年人有较多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情况也较多,常需多药合用。

(二)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及长效ace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三)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或与袢利尿剂合用。左心衰竭者的血压目标<120/80mmhg。

(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伴糖尿病常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要求将血压目标降至130/80mmhg以下,因此常以acei、arb联合用钙拮抗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要重视糖尿病的降糖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减少血管疾病的净效益更好。

(五)慢性肾脏疾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尿白蛋白>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首选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

(六)脑血管病后:急性脑卒中降压治疗有争议。如血压≥220/120mmhg的,可考虑适度降压治疗,但应缓慢降压和密切观察病人反应。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再发。降压后头晕加重者,应注意有无颈动脉狭窄问题。如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则谨慎或缓慢降压。

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多快。由于患者常为多种疾病并存,多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因此选择治疗药物也要慎之又慎,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上有不少医生和患者治病心切,选择一种药物治疗几天之后,看到血压没有达标,就认为这种药物不适合,于是迅速换药。其实,合理的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应该在4-8周内逐步将血压控制到位,然后长期维持。因此使用降压药物短期内没有达标并不意味着该药对于这个患者无效,是否有效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再下结论。

常用五大类的降压药物,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老年人都可以选择,其中钙拮抗剂和利尿药降压效果更好,副作用少。钙拮抗剂长效ccb的副作用较少,对代谢无不良影响。无绝对禁忌症,与其他4类降压药物均可联合使用。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老年人群发病率很高,几乎5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病。我国现有高血压2亿人,每年因高血压导致的死亡超过了150万人。而在我国目前大众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30%,治疗率25%,控制率6%,这对我们的高血压预防工作是极其不利的。及早的发现和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可能出现的脑出血、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都有很大的好处;而到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从根本上预防高血压病。

1、血压正常或增高是人为划定的。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为高血压。

2、高血压预防措施:

关键是要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平衡。这四项措施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a合理膳食包括①低盐:饮食宜清淡,每天食盐量以5g为宜,其他含钠佐料如酱油、味精较多时,应减少食盐摄入量;②低脂:饮食中应控制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主要是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③控制糖类及总热量的摄入,高糖饮食会引起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二者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总热量摄入过多,会引起超重和肥胖,而超重和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④进食一定量的优质蛋白,对血压有稳定作用。如牛奶、鱼、虾、瘦肉等优质动物蛋白或大豆、豆腐等植物蛋白;⑤多吃富含钾、镁、钙和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胡萝卜、芹菜、海带、紫菜、丝瓜、木耳等蔬菜;⑥对于中老年人,可以合理地食用一些调节血压、血脂、无毒副作用的保健食品。

b适量运动是指根据本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当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等,进行有氧运动。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如曾有心血管疾病者,宜先进行全面查体,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有氧运动。运动要达到有效心率范围,即最大心率的60%。有氧运动过程中,达到有效心率范围后,在该区域必须保持2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4~5次。吸烟可使血压和心率一过性升高,同时伴有周围小动脉收缩,皮肤温度降低。虽然多数研究显示吸烟与高血压患病率无明显的关系,但吸烟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剂量。而且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该戒烟。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c心理平衡是高血压患者维系健康生态的重要一环。高血压患者如果精神压抑、心情抑郁,常使他们采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等,降低或对抗了高血压治疗的顺应性。对于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需做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高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异常升高,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诸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一、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具有这些症状,有的人甚至仅出现并发症的表现,如突然食物模糊、反复感染、肢体溃烂、肾功能损害等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综合作用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进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若长期控制不好,可导致多种严重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血管疾病发生年龄提前,病变更为严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5.糖尿病严重可导致神经病变和下肢坏疽等。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4.没有明显症状者,只要2次血糖化验结果达到以上标准,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早期常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仅查空腹血糖将会导致漏诊。因此,40岁以上者应每年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五、控制血糖

1.主食:根据自己的劳动强度或活动强度制定全天饮食。职业男性一天以350~450克谷类食物为妥,女性为30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一天的主食量可酌情增加,反之应适当减少。休息或卧床者,男性的主食量为250~300克,女性为200~250克。肥胖者进食量限制应严格一些,而瘦弱者则可适当放宽。

2.蔬菜类:量及种类无特殊限制。

3.肉食类:避免高脂食物,可选择少量瘦猪肉、牛肉、鸡肉、鱼等。

4.豆、奶制品及蛋类:此类食物富含蛋白质。与肉类一样,每顿适量便可。如早餐可食300毫升奶或豆浆,或一只鸡蛋(有高脂血脂应少吃蛋黄),外加50~100克主食。

5.水果:血糖控制良好者,每天可进食少量水果,但应避免吃含糖量高的橘、柑、葡萄、荔枝等,并适当减少饭量。血糖未得到满意控制者,最好不吃。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生育过巨大儿;年龄超过40岁;肥胖者;糖耐量异常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或痛风;低出生体重儿。

老年人:降糖不能过快过猛,一般建议将空腹血糖降至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8.9~10mmol/l。

年轻患者或有并发症者:血糖控制应严格一些,建议将空腹血糖降至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6.7mmol/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