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传统文化道德力量心得体会和方法 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心得(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9:33:46 页码:13
传统文化道德力量心得体会和方法 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心得(6篇)
2023-01-06 19:33:4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传统文化道德力量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大家好!

古有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痴迷。而今,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对汉字有所向往与迷恋。汉字如同一幅奇特的山水画,富有韵味而又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当然,中华文学著作也颇有一番韵味。浅吟低唱几千年积淀的醇厚情怀,这种奇妙的时空交错之旅,的确进行于各类文学之中。文学具有张力,墨香似乎依旧淡淡溢出,优美的重章叠句也跨越几千年抵达心灵。

仰望浩瀚星空,出色的中华传统不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吗?古有孔融三岁让梨,花木兰替父从征,“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李密一封书信《陈情表》道出了孝子的深情;今有孟佩杰背母上学,用稚嫩的肩膀把对母亲的孝意诠释地淋漓尽致,中华传统如一条绵延不尽的长河,奔流不息,谱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孝子情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孔子胸襟宽广、旷达,其阅历指引一代代莘莘学子,羽化于三千弟子之间。落在现实里,再化成香泥,以滋养万代。苏东坡感悟于天地,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使人们懂得了远离喧哗的恬淡,进而感知”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潇洒,何等无求,何等自由无碍。曹孟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彰显了其统一天下的决心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从古至今,流传下的节日风俗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流传下端午节,人们在这天赛龙舟,向江河中扔粽子,据说是为了保护他的肉体不受鱼的侵害。最具特色的要数春节了,贴春联,向长辈拜年,辞旧迎新……

窗外,一轮皎洁的明月,裹着淡淡的光辉,似乎映射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纵使那些人与事已逝去,但这些文化积淀将永远融汇在历史的河流中,在岁月的铮铮乐音中显现扣人心灵的旋律!

有关传统文化道德力量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一班的。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是《弘扬民族文化,争当美德少年》。

在这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全国上下正在开展争当“美的少年”的活动。这是爷爷在给少先队的一封信中提到的争当四个好少年的要求。胡爷爷的号召是对全国少年儿童的关心关爱。他要求少先队员们人人努力争当优秀的“美德少年”。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这次,我校开展争当“美德少年”的活动,全校同学都要积极参加。争当“美德少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

我们争当优秀的“美德少年”,要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我们争当优秀的“美德少年”,要品德优良,尊老爱幼,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争当优秀的“美德少年”要学习雷锋精神,要牢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者亘古不变的真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挽起友谊的双手,向着未来,勇敢攀登。我们争当优秀的“美德少年”,要勤奋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要知道丰富的知识才是我们翱翔的翅膀。我们张当优秀的“美德少年”,要孝敬父母,在家帮妈妈做家务,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我们争当优秀的“美德少年”,要遵守小学生守则,时时刻刻记住,我是一名少先队队员,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争当优秀的“美德少年”,要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用充沛的经历把建设祖国的重任扛在双肩。

同学们,要真正能做到美德少年是很难的,可有时很简单的,只要我们从小做起认真做好每件事、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美德少年”,同学们,行为成就美德,从现在起为自己订下一个目标,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争当“美德少年”的活动中更加全面的发展。

今天,我们是一棵幼苗,在学校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茁壮的成长。明天,我们将是根根栋梁,撑起祖国的大厦,让它更加繁荣富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有关传统文化道德力量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提高自己的素养,使自己拥有文化底蕴,并积极投身实践中,进行宣传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要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重要纽带。要纠正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去主动发扬,主动承担传承的重任。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传统文化和美德。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在各种外国文化不断进入中国后,很多大学生盲目地崇尚外国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近年来韩剧、美剧、泰剧、日剧大量引进了中国市场,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早已过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将外来文化作为自己最爱的文化。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去看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理智的心态去对待外来文化,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区发扬光大,而不是以外来文化为荣。

(4)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古为今用,符合时代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需要大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大学生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有关传统文化道德力量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舞狮子、风筝、中国织绣……但我喜欢的却是其中的陶瓷,中国传统文化——陶瓷。||| 陶瓷可以分好几种,如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等等。我通过网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制作过程,现在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练土, 将泥土中的空气挤压出来。泥土中的气泡会令作品在烧制时爆裂 ,前功尽弃。

二、成形,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种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状。

三、泥坯装饰, 如果你要为你的作品进行上泥釉、化妆土、剔花等装饰程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时进行。

四、风干,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风干,一般一星期左右可以完全干燥。

五、素烧 ,将作品先进行900度左右的素烧。

六、上釉, 素烧后就可以为作品上釉。

七、釉烧 , 将作品进行最后一个步骤——釉烧。一般在1100--1260度左右。

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南宋官窑博物馆玩。南宋官窑博物馆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陶瓷的知识,看到许多古代出土的陶瓷品,还让我亲身体验了一下陶瓷制作过程中的其中一项,那就是——成形。首先,走来了一位叔叔,他的手上拿着一块干巴巴的泥巴,然后那位叔叔走到了我的身边,教了我一些让泥巴成形的玩法和方法。可看看容易,做做难啊!叔叔手里的泥巴可乖了,但一到我手里就不听话了,我让它宽,它窄,但当我让它窄时,它却又宽,真不知道泥巴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中国传统文化数也数不清,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有着许多许多的属于它的故事呢!

有关传统文化道德力量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耒阳市中小学德育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像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组员:xxxxxx

有关传统文化道德力量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的如诗文之雅趣,有的如曲乐之悠扬,有的如对联之巧妙。而我最喜欢的,是写意的国画,那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净化。

望·初遇

初遇国画是在一次美术展览会上,至于画的内容却也记不清了,只记得看到那幅画,我只觉很美,美得让人移不开目光。从那次开始,我总是央求父母让我学习画国画。也许,这就是意境之美吧。

寻·相知

父母给我找了一位国学老师。初学之时,大概就是老师画一笔,我就画一笔,画完心中总是不解:为什么每笔都和老师画得差不多,画完的整体却不如老师画的那么好呢?怀着心中的疑惑,我去问了老师,老师告诉我:“国画是离不开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看到万物之间的联系,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着假期与父母走访许多奇山异水、名胜古迹,随着游览的脚步,我似乎也渐渐体会出来什么是物体的透视,怎样搭配才能地体现出画者要传达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处是潺潺的流水,水边杨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远处是雄伟的山峰,雾气袅袅,山尖在云雾之上,显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来越深。画笔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这,就是画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识

随着我画技的提高,老师告诉我,一幅画如果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是美,那绝对是失败之作。一幅画是该有神韵的,就如山水与花鸟是分不开的一样。如果在杨柳的枝头添一只小鸟,如果在空中画几群归雁,给人的感觉会大不相同。我开始用笔尝试,渐渐发现,我添的事物也不能随意,必须与所表达的情感一致。就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果想描绘春日之景,就需添几只鸭,而若是画秋日之景,画鸭子则是万万不可的。古人偏爱四君子“梅兰竹菊”,寄与高洁的志向;几匹奔腾的马,便可体现奋求上进的决心。这和诗文中的意象倒是相似,惜别画折柳,相思即明月。国画,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在景中寄托了画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画,我仿佛能与她沟通。透过画,既看懂了画者,又是自己情感的升华。

每次画画,我心中都有着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画着画着,我的心情都渐渐归于平静。国画之于我,更像是一位无话不谈的朋友,同享快乐,共担痛苦。这或许就是文化的力量。我有责任去继承,却更享受接触文化的过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国画之美,依旧在不断延续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