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宁夏大学生讲座心得体会和感想 宁夏大学新生入学心得(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23:42:14 页码:7
宁夏大学生讲座心得体会和感想 宁夏大学新生入学心得(2篇)
2023-01-06 23:42:14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宁夏大学生讲座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_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最新宁夏大学生讲座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现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其中包括:2个县级市、7个市辖区、11个县、1个县级移民开发区)。20xx年末,宁夏全自治区现有人口610万,其中回族218万,占宁夏总人口的36%、全国回族人口的1/5。首府银川市,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3区2县1市,即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总面积952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6平方公里。

20xx年,宁夏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3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财政总收入144.38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0亿元,增长30.4%。20xx年1—6月份,宁夏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亿元,同比增长12.3%;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33.8%。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黄河中上游,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海拔1090-2900米。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东西窄南北长,地势北低南高。北部是宁夏平原,有14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南部属于黄土高原和荒漠化草原,有8个县(市、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面积占宁夏全区的59%。这里严重缺水,生态环境脆弱,西海固被称为“苦瘠甲天下”。

宁夏自然资源总体上不具有整体优势,但土地、能源具有一定相对优势,开发前景广阔。

农业方面,全区现有耕地l500多万亩,人均2.5亩以上;是全国8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是全国4大灌区和12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大柳树水利工程建成后远期可新增灌溉面积20xx万亩;草原面积4000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被国家列为“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太西煤被誉为“宁夏五宝”。

水利及电力方面,宁夏处于黄河水能资源的富集区,建设条件和综合效益都比较好,黄河从中北部穿越宁夏12个市、县,境内流程397公里,年过境流量325亿立方米,年可利用水资源40多亿立方米。已建成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和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以及规划建设的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可达240万千瓦。依托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的优势,电力工业发展潜力很大,规划建设火电装机2500万千瓦左右。宁夏已被国家确定为4个“西电东送”火电基地之一。

能源方面,宁夏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273多亿吨,已被列为国家13个重点发展的亿吨矿区之一,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石油、天然气也有一定储量,具备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的良好条件,有望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xx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级大气田。宁夏已被国家确定为13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公里,人均高速公路里程全国第一;实现了所有乡镇1小时内上高速、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航空客运开通了银川至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10多条航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以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业、马铃薯为主的4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淡水鱼、蔬菜、牧草及秸秆饲料、优质稻麦、玉米、酿酒葡萄6大区域性特色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稳步提高。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纺织、建材、医药、食品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县域经济蓬勃发展,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等一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形成特色。邮电通讯建成了覆盖全区的数字通讯微波网和移动通讯网。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宁夏美丽而又神奇,既有边塞风光的雄浑,又有江南景色的秀丽,素有“塞上江南、回族之乡”的美誉,首府银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夏古都。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勤劳智慧的宁夏人民创造了灿烂鲜活的人文景观:灵武“水洞沟”遗址是中华史前文明的缩影;神秘奇特的西夏王陵是西夏兴衰的历史见证;风光旖旎的沙湖旅游区是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治沙典范沙坡头风景区,受到联合国的表彰……古老的黄河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品牌可以概括为:“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峡”(沙坡头、沙湖、青铜峡十里长峡)、“两遗一陵”(水洞沟遗址、贺兰山岩画遗址、西夏王陵)、“两堡一城”(镇北堡、将台堡、古长城)、“两文一景”(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塞上江南景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