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1:03:53 页码:10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汇总20篇)
2023-11-13 01:03:53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一

据统计,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中,有62。3%的教师有感于工作压力和负担过大,所造成的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通俗言之,就是各位同行们都觉得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却换不回来理想中的回报。老实说,在很多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个人认为教书育人,这个世人看似光荣而又神圣的工作却有着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压力和困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我觉得往往是我们在这样的工作中流失了做为一名教师从业者的幸福感。那么老师的幸福感是什么呢?我觉得,教师的幸福感就是用对的方法教育身边的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让自己教有所获。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的拜读了张万祥教授的著作《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在这本书中,张教授深刻的剖析了如何让老师们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也使教师们在工作岗位中更多的体会到授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此书共分为六辑,在完全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今天很有幸可以和各位在座的同事一起来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会在思想工作效果不显著之际自嘲“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怎样的教育才会不让孩子们心存拒绝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常怀一颗孩子的心。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年轻的。不用太多的说教,无需过分的严肃,怀着一颗质朴的真诚的童心吧,试着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你一定会吸引他们的目光,你一定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也会发现沟通原来如此简单!

苏霍姆林斯基的“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句话,应该成为德育的不二法门。虽然时光的流逝会让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年龄上与孩子们拉开距离,但思想感情应该是没有年轮的。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把自己当作孩子,你就会从孩子的视角去考虑事件的前因后果,成败得失,你就会让孩子们觉得“我们都是老师的宝贝”。这样,就会让爱和自信在孩子中盛开成一朵美丽的花。

保持一颗爱孩子的童心,我们就会尊重孩子,懂得孩子,就会保持对教育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第二、宽容,别样的美丽。

刚教书时,年轻气盛。见到孩子们稍有违纪的事情,就发火训斥,结果弄得师生关系很僵,我为此一度陷入苦恼和消极之中。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同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无论处理什么事,都要寻求好的解决方法。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批评并不是教育的目的。

批评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是完善、是发展。当我们仅仅是把批评当作教育的归宿时,教育也就变得盲目、粗暴、肤浅、势利,失去了其应有的内涵和意义。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尊重、博爱之心为孩子们开辟一处自由、平等的人性绿洲,那么,我们老师的生活也就轻松、自然而幸福了。

如果我们不再简单地把批评当作教育目的,教育就会变得丰富而神奇!教育的成功,就在于给孩子一个梦;只有在宽容的天空下,梦想才能够自由地飞翔!

有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可弟子们偏偏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窗外。当弟子忐忑不安,准备领受责罚时,禅师泰然自若,神态那样平静安详。他安慰弟子们说: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这一句话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大彻大悟。

是啊!如禅师那样将一株快乐的兰花种于心田,我们就拥有了兰心慧质,心境就一定会温馨美丽:那么,将一个宽容的博爱的胸怀送给人生,我们就有了太阳般的魔力,就会使许多人因此而变得灿烂幸福!

第三、巧用爱心和智慧。

著名的教育专家黄友芹老师建议有两种方法:

1、唱歌。因为许多歌词都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2、期待。因为期待让人奋进,已为无数的教育者所认同。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微笑,也许都能使孩子天性中最美的东西发挥到极致。但歌词中的“心愿和天一样高”又过于沉重,它警示我们:期待要有尺度,超过学生能力的过高的心愿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期待不应是学生沉重的负担和遥不可及的梦,而应如同放在他身边的一个苹果,可嗅其香,可见其形,稍作努力便触手可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他们的实际能力设立不同的奋斗目标,从最小的期待和赞美开始,他们做对一道题,写工整一次作业,举过一次手。哪怕是老师随意的一声“好”,也比冷漠的目光强上百倍!科学地在学困孩子及成长目标间设立一个个小台阶,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拾阶而上,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不断进步!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得到学生的感激,但孩子们的终生难忘,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

最后借用左梦飞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快乐以“德”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幸福以“爱”为主,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因为这样做,你我会更幸福。以上是我读这本书的感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二

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是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满意度,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后感。职业幸福感又是什么呢?是对自己在职业中的一种成就感。那如何在职业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呢?在假期中我读了雷玲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感触颇多。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哪里来?

这本书中谈及五种"资本":。

心理资本、职业资本、才学资本、研究资本、人脉资本。这五种资本造就了一个优秀教师的特质,只有具备了这五种资本,才能增强我们的职业幸福感。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幸福指数,并且在工作中常常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使自己成长,获得最大的职业幸福感。

在教学中反思,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理想的'途径,也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必然是一个读书的教师。新教育希望教师对于日常教育生活始终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这种反思是通过包括阅读、写作和教学在内的行动来完成的。当一个教师在采取教学行为的时候,他往往是受某种内在的对教育的理解的支配,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会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解释,这种理解与解释往往是未经检验的,带有偏见的。而反思,则是指与书籍、与同事、与专家、与自我保持对话关系,从而洞察与反省自己的理解与解释,不断地修正,教学行为因此会不断地调整。只有这样,教师工作才会具有创造性,才会不断地超越自我,专业化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真正地体会到一个教师的职业愉悦,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三

最近几天,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感触颇多。读了这本书后,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和幸福的课,令我受益匪浅。书中说到“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教育的职业。对于教师而言幸福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看来我以前对教师的理解有一些偏见,教师与幸福人生同样可以密切相关。我们常说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还是在育人,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人,培养知感恩、会奉献的幸福学生。而培养幸福学生的源头在于幸福的老师。老师的生活可以是单一,可以是劳累,但更应该是幸福。有幸福的老师才会有更多幸福的.学生。这一方面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师的生活可以而且更应该是幸福的。在幸福的心态下去学习,去工作,才会让学生满意,也才会有自己的幸福人生。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泪水来滋润。身影疲惫,额头苍老,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教育出一群学得幸福的学生.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四

信手翻阅《做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作者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所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俩章。

作者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

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著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做幸福的教师》让我明白,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这本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五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过大。通俗言之,就是各位同行们都觉得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却换不回来理想中的回报。老实说,在很多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的拜读了张万祥教授的着作《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在这本书中,张教授深刻的剖析了如何让老师们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也使教师们在工作岗位中更多的体会到授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此书共分为六辑,在完全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今天很有幸可以和各位在座的同事一起来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会在思想工作效果不显着之际自嘲“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怎样的教育才会不让孩子们心存拒绝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常怀一颗孩子的心。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年轻的。不用太多的说教,无需过分的严肃,怀着一颗质朴的真诚的童心吧,试着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你一定会吸引他们的目光,你一定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也会发现沟通原来如此简单!

苏霍姆林斯基的“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句话,应该成为德育的不二法门。虽然时光的流逝会让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年龄上与孩子们拉开距离,但思想感情应该是没有年轮的。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把自己当作孩子,你就会从孩子的视角去考虑事件的前因后果,成败得失,你就会让孩子们觉得“我们都是老师的宝贝”。这样,就会让爱和自信在孩子中盛开成一朵美丽的花。

保持一颗爱孩子的童心,我们就会尊重孩子,懂得孩子,就会保持对教育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第二、宽容,别样的美丽。

刚教书时,年轻气盛。见到孩子们稍有违纪的事情,就发火训斥,结果弄得师生关系很僵,我为此一度陷入苦恼和消极之中。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同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无论处理什么事,都要寻求好的解决方法。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批评并不是教育的目的!”

批评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是完善、是发展。当我们仅仅是把批评当作教育的归宿时,教育也就变得盲目、粗暴、肤浅、势利,失去了其应有的内涵和意义。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尊重、博爱之心为孩子们开辟一处自由、平等的人性绿洲,那么,我们老师的生活也就轻松、自然而幸福了。

如果我们不再简单地把批评当作教育目的,教育就会变得丰富而神奇!教育的成功,就在于给孩子一个梦;只有在宽容的天空下,梦想才能够自由地飞翔!

有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可弟子们偏偏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窗外。当弟子忐忑不安,准备领受责罚时,禅师泰然自若,神态那样平静安详。他安慰弟子们说: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这一句话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大彻大悟。

是啊!如禅师那样将一株快乐的兰花种于心田,我们就拥有了兰心慧质,心境就一定会温馨美丽:那么,将一个宽容的博爱的胸怀送给人生,我们就有了太阳般的魔力,就会使许多人因此而变得灿烂幸福!

第三、巧用爱心和智慧。

著名的教育专家黄友芹老师建议有两种方法:

1、唱歌。因为许多歌词都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2、期待。因为期待让人奋进,已为无数的教育者所认同。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微笑,也许都能使孩子天性中最美的东西发挥到极致。但歌词中的“心愿和天一样高”又过于沉重,它警示我们:期待要有尺度,超过学生能力的过高的心愿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期待不应是学生沉重的负担和遥不可及的梦,而应如同放在他身边的一个苹果,可嗅其香,可见其形,稍作努力便触手可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他们的实际能力设立不同的奋斗目标,从最小的期待和赞美开始,他们做对一道题,写工整一次作业,举过一次手......哪怕是老师随意的一声“好”,也比冷漠的目光强上百倍!科学地在学困孩子及成长目标间设立一个个小台阶,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拾阶而上,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不断进步!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得到学生的感激,但孩子们的终生难忘,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最后借用左梦飞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快乐以“德”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幸福以“爱”为主,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因为这样做,你我会更幸福!”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六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过大。通俗言之,就是各位同行们都觉得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却换不回来理想中的回报。老实说,在很多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的拜读了张万祥教授的着作《这样做,教师更幸福》一书。在这本书中,张教授深刻的剖析了如何让老师们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也使教师们在工作岗位中更多的体会到授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此书共分为六辑,在完全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今天很有幸可以和各位在座的同事一起来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会在思想工作效果不显着之际自嘲“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怎样的教育才会不让孩子们心存拒绝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常怀一颗孩子的心。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年轻的。不用太多的说教,无需过分的严肃,怀着一颗质朴的真诚的童心吧,试着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你一定会吸引他们的目光,你一定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也会发现沟通原来如此简单!

苏霍姆林斯基的“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句话,应该成为德育的不二法门。虽然时光的流逝会让我们不可避免地在年龄上与孩子们拉开距离,但思想感情应该是没有年轮的。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把自己当作孩子,你就会从孩子的`视角去考虑事件的前因后果,成败得失,你就会让孩子们觉得“我们都是老师的宝贝”。这样,就会让爱和自信在孩子中盛开成一朵美丽的花。

保持一颗爱孩子的童心,我们就会尊重孩子,懂得孩子,就会保持对教育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第二、宽容,别样的美丽。

刚教书时,年轻气盛。见到孩子们稍有违纪的事情,就发火训斥,结果弄得师生关系很僵,我为此一度陷入苦恼和消极之中。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同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无论处理什么事,都要寻求好的解决方法。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批评并不是教育的目的!”

批评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是完善、是发展。当我们仅仅是把批评当作教育的归宿时,教育也就变得盲目、粗暴、肤浅、势利,失去了其应有的内涵和意义。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尊重、博爱之心为孩子们开辟一处自由、平等的人性绿洲,那么,我们老师的生活也就轻松、自然而幸福了。

如果我们不再简单地把批评当作教育目的,教育就会变得丰富而神奇!教育的成功,就在于给孩子一个梦;只有在宽容的天空下,梦想才能够自由地飞翔!

有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可弟子们偏偏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窗外。当弟子忐忑不安,准备领受责罚时,禅师泰然自若,神态那样平静安详。他安慰弟子们说: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这一句话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大彻大悟。

是啊!如禅师那样将一株快乐的兰花种于心田,我们就拥有了兰心慧质,心境就一定会温馨美丽:那么,将一个宽容的博爱的胸怀送给人生,我们就有了太阳般的魔力,就会使许多人因此而变得灿烂幸福!

第三、巧用爱心和智慧。

著名的教育专家黄友芹老师建议有两种方法:

1、唱歌。因为许多歌词都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2、期待。因为期待让人奋进,已为无数的教育者所认同。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微笑,也许都能使孩子天性中最美的东西发挥到极致。但歌词中的“心愿和天一样高”又过于沉重,它警示我们:期待要有尺度,超过学生能力的过高的心愿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期待不应是学生沉重的负担和遥不可及的梦,而应如同放在他身边的一个苹果,可嗅其香,可见其形,稍作努力便触手可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他们的实际能力设立不同的奋斗目标,从最小的期待和赞美开始,他们做对一道题,写工整一次作业,举过一次手。哪怕是老师随意的一声“好”,也比冷漠的目光强上百倍!科学地在学困孩子及成长目标间设立一个个小台阶,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拾阶而上,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不断进步!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得到学生的感激,但孩子们的终生难忘,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最后借用左梦飞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快乐以“德”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幸福以“爱”为主,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因为这样做,你我会更幸福!”

文档为doc格式。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七

多读书,勤读书。谁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但我们往往工作中读书却少了些!在读过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后。真的得到了启发和马上去读书充电增加知识储备的热情。本书中深克并很自然的表达出读书给予我们的,和不读书我们得不到的。特别是读书的走向取法乎上一讲,让我有着有舍有得的看法和品味。

是的,读一天书容易,读一本经典名著也不难,每天坚持读就艰难了。或许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感受。也许有时我们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说:我备课批改作业要花很多的时间,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下班回去要做家务辅导孩子等,这不是你不读书的理由。课备不好,课也就教不好,如此下去的结果,将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是读书少,备课所需的时间越多,而且课也就越教不好。因为没有文化积淀!相反,你看的有益书越多,你积累的知识也就越多,备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会如汩汩的泉水,上课时你会妙语如珠,旁征博引,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正如陶继新老师所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此时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八

前几天有幸拜读了《做幸福的教师》这本著作,收获颇丰的同时也深感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我对于做幸福的教师有以下几点粗浅的感悟。

首先,我认为只有教出幸福的学生,才能成为幸福的教师。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希望学生首先在我的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在我的教学下能热爱英语,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实愉快地度过每一节英语课。而在课下,我更想当学生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对我敞开心扉,有不懂的问题能及时问我,有苦恼了能愿意找我倾诉。只有我与学生之间相处融洽,我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

其次,我认为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能通过自己精彩的讲课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们的老师才是幸福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教书、育人。所以只有扎实基本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而我们在教学上获得的成绩,也就是我们作为教师成就感,幸福感的来源。

另外,我认为做幸福的教师也离不开幸福的生活。我们每个个体生活在群体之中,要与身边人保持融洽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确保心情愉悦的投入工作。此外,要注意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只埋头工作,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忽略了朋友家人的人注定不会幸福。而过多关注个人生活影响了工作也就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最后,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我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工作技能方面都还有很多的不足,要多多向各位领导前辈们学习,积极进取。对待工作,对待学生,我也要永远保持自己刚入行时的赤诚之心,永远真诚,善良。也希望我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取得进步,做一名幸福的一中教师。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九

今天我们读了一篇名叫《南极的除夕》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南极考察队仅用五天时间建好了一座长29米,宽6.2米,高1.3米的码头;他们只用了十多天时间,就把5000多吨建材物资从船上运到长安城;用罐头盒把建站基地渗进的水一桶一桶的排除了。最后,南极长城站成功的在考察队员们的手上建好了。

读完文章,我被那队南极洲考察队深深地震撼了,被那爱国情怀所感动。南极洲考察队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南极长城站,可最令我敬佩的是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南极的除夕》鼓励着我,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我要更努力成为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爱祖国,从我做起!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善于发现周围的幸福不仅是一种专注本职工作的需求,更是一种为追逐教育事业而克服挫折、走出困惑的精神上的需求,在竞争空前激烈的现代社会,教师这个被人仰慕和尊重的职业,也慢慢的被世俗的尘埃蒙住了昔日的光辉。职称、薪水、地位、房子、车子?这些东西好像枷锁把老师牢牢的缠绕。作为教师,要在工作中得到强烈的幸福感已经越来越难。

教师最大的快乐是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造福国家和社会。书本虽小,里面却装着古今中外和上下五千年;讲台虽寂寞,但来来往往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少年和他们的梦想,幸福并不等于房子、车子、票子。教师是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的坚守者,是最高的精神层面的建设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教师的最伟大、最让人敬仰之处,并不是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更不是他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到了多少利益,而是他把人类的最高智慧传授给了学生,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灵魂塑造发出了多大的声音、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做出了多少贡献。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纵横天下,还是花园中和学生们交流探讨,或是在寂寞的书房中一个又一个晚上的苦读,教师都是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点燃了一盏盏希望之灯。

这希望之灯,将为学生在成长中指出一条通往光明的路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从修心、修身、修业几个方面出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淡定从容,心才能真正静下来,才能超越人生的局限,看到更高远的未来。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患得患失,不能静心,那就很难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很难客观冷静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幸福。从容淡定的老师,必然是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人。只有努力地耕耘,才能感受到收获的丰盈。反之,如果一个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无疑他将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只会自怨自艾,甚至只会自甘堕落。要保持淡定的心态,一定要善于“顺”势。有些东西,得不到就不要强求,得到了就欣然接纳。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一切都顺其自然,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按照“情理”处事,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能够保持淡定的心态。老师需要一颗安静的心,一份淡然的超越,才能享受一种恬然的幸福和安宁。那么,就历练自己的内心,努力顺应“势”吧。平时要努力地修身养性,增加自身的涵养,不要总是愤世嫉俗,处处剑拔弩张。

教师需要有爱心,有爱心的教师会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教师的爱,往往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这种爱纯洁而伟大,能激起学生们的自信,促进他们的成长。老师的爱还要严慈相济,通过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老师的爱。要以公正的心去爱学生。老师不应只偏爱“优秀生”,也不要歧视所谓的“差生”,而是用一视同仁之心去欣赏学生、包容学生、关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重老师,并在老师公平的爱中受益。否则,学生们会认为老师有失公平,而削弱了这种爱的力量。

老师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要尽量的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明察秋毫的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优点,对他们多一点鼓励和赏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一旦有了这样的平台,就会发现,学生们的潜力是超乎想象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让学生增添自信,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会让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精神,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老师们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抗压素质,保持年轻激情的心态。给自己减压的前提是要有一颗能抗击压力的心,能坦然面对周围的种种困境。如果心灵脆弱如玻璃,根本没有办法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那么,所谓的减压就只能是一种逃避。要善于自我放松,学会自我减压。教师应该有自我放松的方式和方法。这样,在工作之余,可以让精神和内心得到一次大释放,在放松的过程中,得以恢复精力,养精蓄锐。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一

最近读了一本雷岭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做一名有爱心有信心的好老师。书中写到“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常常有人问”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应该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有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当老师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都会化为无穷的动力。当我们上《左右》一课时,我提问”从左数小象排在第几个?“,张怡曦举起手了,于是我让她起来回答,她回答的非常完整,我就在全班同学表扬了她“张怡曦”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哦!

从那节课开始,我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爱学习,变得乖巧可爱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课堂纪律也更好的,有了好的听课效果才有了更出色的好孩子。

老师对学生的爱不需要轰轰烈烈,老师的爱都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同时润入学生的心田。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他不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更不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努力做一名让学生爱戴,也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在”优秀教师的心理资本“中还有几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书中提出作为优秀教师要具备的5种心理能力:角色适应力、心灵感悟力、情绪控制力、心理承受力、教育表现力。结合这么多年月的工作经验,我发现的确如此,尤其是心灵感悟力和教育表现力,虽然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对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从事教学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书中还提出”心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非一朝一夕能锻炼出来的。“纠正了传统观念中的误区,尤其是关于情绪控制力这方面,我们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是事实证明本性虽”难移“但还是可以改变的。

《教师的幸福资本》告诉我们:不管工作中有多少困难,只要不抱怨,豁达大度,每天都铭记自己最初的梦想,每天都努力改变自己,充实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我们一定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成为一名自己想做的、优秀的教师。

书中从八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每个部分都提倡在充分自我认识的同时,更要扬长避短地改变自己。众多优秀教师的案例中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并触摸到了幸福的温度。要想使自己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就要拥有这些资本。这些资本都是可以通过不断积攒而形成的,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首先就要注重不断学习。

人的一生永远是学习的,正如我党早期的政治活动家萧楚女所说:”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现代的社会需要的是能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生活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接触新知。今天的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更应该是学习者。作为学习者的教师,我们就更有必要通过有效学习来提高专业化能力,从而促进课堂有效教学。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十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即:有效甄选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克服心理缺陷、保持好奇心、不断超越自我、学会换位思考,用新视角看世界、学会倾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掌握高效学习的技巧、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

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在学习中研究,在学习中做学问,要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中研究问题,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萌发探究的欲望,提升学习和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学习中找到快乐与幸福。我们要将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享受、一种创造。让我们每天都能在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品味、享受幸福的美!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二

在很多人心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是忙、累、烦的代名词,缺少自由,毫无乐趣。诚然,谁都不会否认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可我们的悲哀也正在产生于此。跟跑操、搞卫生、填表格、看纪律、查晚睡……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团团转,以至于把这个本来以做思想工作、精神关怀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变成了应付没完没了的事务、靠体力打拼的舞台。面对家长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和越来越难约束的学生,我们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流失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

一、善待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其次,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把所有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中,“公正客观”被视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平,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第三,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不盛气凌人,用信任和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身为教师,要获得人生的幸福,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善待学生正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前提。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二、善待自己。

积极适度休闲。要善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每天紧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自我保健、游戏、娱乐、健身等活动,以调整身心、保持精神与身体的健康状态。没有健康的身体,去谈幸福是不可能的,脱离生存环境谈师德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脱离事业发展进行师德修养是不起作用的。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身体的健康只是善待自己最基本的要素,在专业知识上不断获得发展,在教学技能上不断取得进步,在道德层次上不断求得升华,使自己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永不落伍,才是真正善待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快乐;喜欢自己做的事,就幸福。只要你有心,在教师这片平凡而美丽的土地上,到处都能种出最灿烂的花朵,收获最香甜的果实。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三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四

读了这篇文章感触颇深,作为教师的我对职业幸福感越来越差。刚毕业的时候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教师这一职业的。那时的我心里没底,上课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能讲吗?学生会吗?那时的我全力以赴,一心扑在教学上,生怕误人子弟。教过的`内容觉得很简单,可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不会,觉得难以接受,为什么讲的这麽清楚了,学生还不会呢?每个学生在老师眼里都很可爱。可工作成绩却没有,看到别的老教师优秀特别羡慕,总希望做的好一些可却做不好,不断的向老教师学习,那是的我很单纯,除了工作就是玩。当然也奢望领导会表扬自己,可确实没有条件,不敢对荣誉有奢望,觉得也很快乐。

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老教师的帮助,自己各方面做的突出了,特别是当了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多了,尤其是经过努力学生的成绩还可以,等到毕业以后的重逢,一声问候,一句夸奖或是学生工作了后一次探望,觉得自己蛮幸福的。

现在自己的工作干得不错,领导也表扬过自己,可职业幸福感却很低。多了许多的抱怨:工资太低了,这微薄的工资不够养家户口的;学生也不听话了,没有人情味了;职称的评定、荣誉的评选太不公平了,人际关系难相处了;工作突出有人会嫉妒,工作不好有人会耻笑你,进退两难了。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五

寒假空闲时,读了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老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感触颇深。《与幼儿老师对话》这本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对老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述。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儿童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资料,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老师主角、老师与儿童关子、专业幼儿老师的行为、老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教授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把握。在凯兹教授的书本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并感受到了幼儿老师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的要求。

在书本里面,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老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老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十一章中谈到的:专业幼儿老师的行为。

书本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四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因为只有两辆小三轮脚踏车,幼儿便常为“该谁骑”而争吵不休。这一天,一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道:“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映呢?她说一位专业的幼儿老师整个决定思考及反应的过程,牵涉到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1、此情境能够教导幼儿什么?

2、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

处理的同时关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书本里面丽莲。凯兹博士就谈到了专业的幼儿老师在处理时应关注:此情境能够教导幼儿什么:社交技巧,老师能够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识,气质培养。社交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其中谈到了让孩子学习语言技巧(明确的词句对话技巧);社交知识,如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气质的培养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气质,实验的气质,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

可见,老师在遇到类似的状况时,就应把重点放在教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上。在这一章节中,丽莲。凯兹博士以一个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事件来说明专业人员与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专业人员的反映就应是运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决定,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反应大多视当时的状况,以在最短时间内来解决事情的方法来决定行为与反应,而不是以儿童长期的利益未目标。书本里面描述了一些幼儿老师所使用的专业行为,为儿童发展与学习尽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面临这样的事情: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为一件玩具或者某个主角而争吵。反思自我平时在处理这些我们都认为的“小事”时,自我的反应处理方式是一名专业人员该做的吗,恐怕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手头正好忙碌着,比如小朋友本来就有许多麻烦事……这些所谓的原因,使我们常常会出现许多非专业人员的处理方式,比如“说教”,比如“追究原因”等等,而每每这时,我们都还没意识到这些方式的不妥,也许,在这些我们通常都认为的“小事”上,很少会去思考孩子的长远发展上。反复读了这一章节的资料,让我有了新的的认识,此刻我看了此书,明白自我其实能够利用这件事情鼓励幼儿发展社会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出世技能,这些才是对我们的孩子终身发展有利的。

我觉得,一本好书,更何况是一本非情节性的理论性较强的书,粗略地浏览一遍,是不能很好地去解读它的精髓的,需要我们反复地阅读反复地领会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这一次,我只是在网上粗略地看了一遍,而不能说是真正地读懂了它。我想,手头若是放一本的话,我们便能够随时地翻阅,遇到问题时,把它作为我们的导师,请教于它,必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六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生存状态。七月的我是忙碌而幸福的,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让我又体会到了另一种幸福。

陶老师和读者分享了多位名师成长的案例。陶老师指出教师读书乃是成长的必需。名师们阅读古今中外经典著作,豁达心胸,涤荡心灵,和学生在阅读中相遇,共生共长。当机遇来临,他们一气呵成,铺就了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的成功之路。铸造“岔河现象”的张斌利校长,引领老师们品读《论语》,让“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求诸己”的思想深入人心,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腹有诗书”的苏静老师仅从教八个月就荣获了青岛市新教师比武比赛的第一名。之所以能一鸣惊人,归功于她的读和背,源自于她长期的文化积淀。当读和教形成了“良性循环”,那便真的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

当然,除了阅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我们更关注阅读经典对心灵的净化,对智慧的提升。通过阅读一些高层次的书,使我们真正的拥有人生智慧。正如陶继新老师所说,“久而久之,经典中的生命能量,就会走进你的心里,化为你的能量。”林清玄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读过的书。”白岩松也曾说过,“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书籍给你填注了不同的营养。有趣的是可能你都把它忘了,但是在遇到某一个事情,或者思考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曾经读过的一本书,还会再次帮助你和激活你。”“一路书香压百香”,读书,然后生命成长。

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总是抱怨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阅读和写作。陶老师却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游走于文字之间,静心思考,安顿心灵。其实,大多数人不是没时间,而是拒绝成长。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齐学红教授提倡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从教育叙事研究开始。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有大量的写作素材,每天发生的教育故事记录下来,进行深入思考就是教育叙事。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教育管理水平。

全国十佳班主任田冰冰老师还提出了“二度反思”。她曾对自己数年前的优秀教育案例进行了再思考反思。以今时今日更加成熟的自己,会对当年的教育故事做出怎样的处理?当年的处理方式是否是最佳方案?有没有可改进之处?即使是失败的教育案例也有一样的反思和记录的价值,都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的教育案例很多,许多时候内心也有很大触动,然而如果没有记录下来,这些宝贵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灵感就会随时间而消磨殆尽,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在原地打转。

当我们通过阅读、写作、反思行走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终将在教育生活中遇见美好和幸福。无论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学生的成长永远比成绩更重要。

幸福不是培养出高分的学生,幸福是看到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幸福是见证学生的青春一场,幸福是陪学生在青春里不懈奋斗。幸福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更加丰盈的生命状态,幸福是校园里的彼此关切,幸福是多年后的一声老师好。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独有的,个人专业成长的愉悦感和度己达人的成就感让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坚守杏坛几十载,青丝变白发,初心不改。

做幸福的教师,培养幸福的学生,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让我们都做幸福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一路高歌,且歌且行!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七

寒期里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

陶老师的这本书,主要从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这三个方面来讲的'。陶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宗旨就是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当我看完以后,我的感受很大,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读书走向,要取法乎上。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他主张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称之为文化存款。只是没有存到银行里,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了,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坚持。真要改变自己,就必须从经典诵读开始,且一定要坚持下去。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习惯。如果有一个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日有收获,天天进步。第三个层次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在审美层面。陶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书在丰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深感惭愧!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身,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经典为伴,幸福一生”。首先,经典诵读可以使人趋真向善;其次,经典诵读可以使人宁静致远;同时,经典诵读还可以使人宠辱不惊;再次,经典诵读可以使人气质高雅。

总之,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使我明白了怎样去发现教育的美丽之处,并去享受教育。

读书,让我们与大师对话,与哲人交流;读书,让我们增加善念和怜悯;读书,让我们扩大智慧和见识;在读书中,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全面提升教师品味。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八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文档为doc格式。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越来越深刻的懂得了,要想学生学得好,更要“实践出真知”。反思最初的困惑,不正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才会事倍而功半么。只有老师一相情愿地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来,在学习中摸索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获得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学会同情,学会体谅,------。说到底,这殿堂是为学生建立的,是要学生真正喜欢才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啊!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篇二十

信手翻阅《做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作者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所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俩章。

作者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著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