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村振兴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本 《走向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2:23:35 页码:14
乡村振兴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本 《走向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七篇)
2023-01-07 02:23:35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乡村振兴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本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三五三三”工作布局,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产业优、颜某某、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新典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以打造“五镇十村”示范带、“一河两岸”景观带为目标,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十个一”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带动整体提升。到2020年底,全县初步打造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以“三清三拆三治”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集中人员和力量,对试点村杂物当道、杂草丛生等进行全面清理,对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和私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风貌,提升试点村整体形象。

(二)开展“十个一”工程

一是健全一套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拔到村级班子,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双推进”。同时,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二是编制一套规划方案。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规划真正管长远、顾某某、利发展。

三是培育一个产业。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打造“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区化”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突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粮油、畜牧、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及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专业村。要围绕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对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沿河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是安装一批路灯。做好试点村亮化工程的规划工作,重点搞好主干道路、村室广场、卫生所等公共场所沿线及周边照明。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老促会革命老区帮扶项目,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打造一批高标准、景观化的道路。

五是绿化一批空闲地。按照“果树进村、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某某”的理念,栽植一批果树,春季观花、夏季赏景、秋季品果,打造一批果园式村庄,叫响几个文化节、采摘节。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荒片地、边角地、空宅荒院栽植绿化树,提升绿化成果。

六是美化一批墙体、文化墙。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的原则,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特色,慎修房、少拆墙,在美化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主题、一巷一特色,做到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特色相衔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七是新建一座公厕。按照“实用、美观”等要求,在各个试点村建设一座规划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科学、运营简单便捷、外观美观和谐的公厕。同时,制订完善一套运行管护机制,采用公益岗位管理等办法选拔一些有责任有爱心讲文明的人员进行管理。

八是建设一座文化礼堂。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三园要求”,努力把礼堂打造成为一个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为基本设施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建成一座礼堂,配有舞台,能够满足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建成一个讲堂,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农家书屋、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建成一个文化展示墙,以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坚、美好家园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是引进一个投资主体。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突出引进重点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乡贤作用,用足用活外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各试点要率先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园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荒片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建立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自我“造血”功能。2020年底,每个试点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十是完善一套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把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充分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有所管、长效运营、常态保持。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和谐促进会、禁赌禁毒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要在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建设。各乡镇对每个试点村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试点村推进,对照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试点村早出形象。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承担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要及早着手,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奖惩。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订专门的考核管理办法,对试点村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年终优胜劣汰,对成效显著的试点村给予资金奖励。

最新乡村振兴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本二

20xx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扎实有效推动xx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县xx镇位于xx县东北部,毗邻xx县城,东邻xx镇,南依xx镇,西接热水、xx镇,北靠xx镇、是xx县革命老区镇。全镇总面积168.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898亩,水田12357亩,輋地(旱种作物地)3511亩;有林面积14492公顷,合217380亩;经济林面积1119公顷,折合16785亩。辖坪溪、石井、石谷、鹅塘、合水、汤湖、上镇、高发、半坑、水背、超田、老镇、石陂、金星、龙狮15个行政村和1个街镇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其中省定贫困村3个,分别是水背村、超田村、石井村;面上贫困村3个,分别是半坑村、石陂村、老正村。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54户,共891人。市委派驻1名驻镇工作队长,县委派驻15名驻村工作组长,镇委派队员1名。

(一)基层党建工作战斗力明显加强。一是配齐配强16个村“两委”班子,健全16个村居“两委”工作制度,完善了相关党建工作台账,提升村居“两委”班子素质能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村“两委”班子领导能力;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共组织党建活动30余场次,发动党员服务群众做好事40余次,三是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全镇16各村居已完成“一厅四室”、制度上墙、办公设施设备安装等工作,各村居指定该项目负责人,配备系统操作人员。各村(居)全部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服务设施建设,确保活动有场所,培训有阵地。四是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用过硬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广泛组织全镇31个党组织900名党员开展学习动员60场次,指导督促书记上党课30多次,广泛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党章》,学习党建新理论和新知识。督促镇委严格按照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严抓《党章》等党务理论学习和驻点直联、“两学一做”等党建活动;抓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整改工作和“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有效规范党员道德行为;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的组织观念。

(二)加大产业投入,谋划xx产业振兴。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组织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农户发展种养殖业,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发展产业,种植百香果、猕猴桃、黄皮等经济作物800多亩,累计养殖鸡鸭3万余只,投入300余万元开发光伏发电产业;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300多万元。指导xx镇政府加大镇域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和抓好xx工业区、塑料再生基地、赣深高铁xx段征地等项目工程建设,科学解决好群众的合理需求,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广泛动员农户进行危房,投入280余万元完成71农户危房改造工作;二是指导镇委镇政府切实抓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xx镇街镇、高发、汤湖、上镇、鹅塘、石陂、水背、超田共8个村居将连接县城水源,老镇、合水、石谷、石井、半坑、坪溪、金星、龙狮共8个行政村已各自选好水源点,其中石井、龙狮两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动工建设。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档次;共投入800多万元对水背村2.1公里河道进行小流域整治;投入500多万元行政村道加宽、自然村道硬底化、巷道硬底化工程;投入400万新建水背村、超田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投入200余万元建设10座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100万元建设10个新型公厕;到目前为止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开展80多个项目建设。四是改善人居环境,加大“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力度;全镇投入累计投入500万元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茅厕10万余平方米,清理200余处,整治100余处,通过书写标语、悬挂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五是完善保洁设施和保洁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垃圾收集处理的设施。根据村落分布和居民住居情况,在全镇各村安排布点240个垃圾收集点。尤其是对位处省道忠定公路沿线的水背、高发、上正、汤湖、合水等行政村和街镇,进行合理布置垃圾收集点。聘请清洁人员队伍和保洁运输工具。全镇共聘请83位保洁员,通过培训后安排到各村做好保洁工作;与镇政府签订协议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明确服务时间、服务范围区域和上门服务方法方式等。聘请专业保洁运输队伍,每天负责对全镇各村垃圾收集点的垃圾进行清运工作。

(四)平安镇村、民主法治镇村、文明村镇建设有序推进。大力开展综治维稳xx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依法治镇”战略,严格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全镇社会稳定发展。20xx年度中心共受理信访案件15宗,办结15宗,办结率为100%。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0宗,调处30宗,调处率达100%。积极营造声势,推进“平安xx”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维稳安保工作任务。全镇未发生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治安案件;重点稳控人员没有发生越级上访事件;火灾、火警为零起;实现了“七个不发生”目标。大力加强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水贝、超田、石井3个省定贫困村基本达到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实现“六有”、“六无”、“六个一”目标,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全镇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宣传活动,培养良好道德风尚,努力提高人民素质。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巩固和发展文明镇创建成果。

(一)抓组织建设强保障。一是抓组织建设,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全体班子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切实夯实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首要工作,集中精力抓实抓牢、抓紧抓好;二是抓部门责任,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和职能部门责任人为直接责任的责任落实,确保行业政策落实到位、项目实施到位;三是抓村“两委”、驻镇(村)工作组责任,明确村支部书记为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实施第一责任人,驻镇(村)工作组为督促指导落实第一责任人,确保x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不棚架、不走样。

(二)抓政策落实强支撑。紧紧围绕提高“三度”,即群众的知晓度、认可度、满意度,宣传、指导、督查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落实,切实做到各项政策落实无盲点、无遗漏、无棚架、无变通;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宣传力度,集中进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宣传,打好政策宣传组合拳,全面提高群众的知晓度、认可度、满意度。

(三)抓项目落实促成效。一是抓好驻镇(村)工作组、村“两委”责任,坚持以上率下,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落实。二是抓好各项考核验收指标落实,进一步细化责任落实,保障工作的统筹推进。三是抓项目建设,特别是围绕3个省定贫困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督促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考核项目的落实。

(一)农村规划滞后。乡村建设长期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的问题,村民盖房子都比较随意,不仅导致村庄格局混乱,也使得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无法规范铺设,进而影响了农村垃圾和污水问题的处理。三拆除”后房屋土地利用规划滞后,特别是受去年“三拆除”后房屋土地没有利用,村民没有“看见”拆除房屋后土地规划带来的实惠,导致部分村民对“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有抵触情绪,“三清三拆”难度大。

(二)产业振兴困难,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村庄空心化严重,青壮年外出务工现象普遍,乡村治理人才短期,农村基本上是传统的农业为主,农业种植分散,土地流转困难,从业者越来越依靠留守老人和妇女,缺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三)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经济的'强弱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质量,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我镇各村村集体收入紧靠入股河源市高新区每年3万元分红,及县委、县政府下拨的每年8万元工作经费,基本没有其他集体收入来源。

(四)村民参与度不高,导致工程项目实施进度缓慢。现在人们都将精力和心思放在个体发家致富上,对土地依赖性减少,对村庄关注度降低,对乡村事务热情降温,常住农村的妇幼老弱病残人员受身体、年龄和文化素质等影响,参与村集体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项目落地时因项目占地没有征地款不配合工作,导致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结合xx工作实际,按照“十三五”总体规划,xx镇委政府不断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平安镇村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治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紧抓机遇,科学指导谋划xx产业振兴蓝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加快完善xx现代经济产业体系。

一是依托工业园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完善福和产业转移园xx工业区有关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工业区品位;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更多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落户工业区;加强优质服务,促进进园企业形成产业链。帮助粤深钢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条件,全方位拉动xx工业经济发展。

二是依托县大环城路、赣深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县大环城路、赣深高铁等重点项目工程是市、县“三赛”重点项目,也是推动xx踏上发展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的关键;更是提速xx发展和融合河源、惠州、深圳等城市1小时生活圈的关键之路。我们将指导镇委镇政府举全镇之力,推进大环城公路和赣深高铁xx段的各项建设,依托县大环城路、赣深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毗邻县城的区域优势,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三是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打造特色温泉小镇,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天上人间度假村毗邻县城的区域优势和汤湖村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功能和借助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指导天上人间度假村及汤湖村个体温泉向温泉之都靠拢,打造成上档次、高品位的天上人间度假村服务行业,带动xx镇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

四是依托农产品资源和生态资源,加快农业经济建设。推进农村农业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耕地流转工作。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规模化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农业、农村长期发展的关键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采取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将分散的闲置土地、小规模土地适度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实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油茶、椪柑、百香果等种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才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向大规模、高品质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丰收,农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农村产业兴旺。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加快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一是围绕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提高基层干部农村基层工作的本领及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二是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选道德模范、乡贤成立村民议事会,实行由支部会议“提”、村民议事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定”的村级事务决策机制,确保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巩固发展农村环境干净整洁、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一是建设规划更加科学。结合村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村庄改造、产业布局等因素,高标准、高起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把道路建设、环境治理、小型文化活动中心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三是生态旅游更加兴旺。依托温泉小镇建设格局,按照文化为魂、休闲为用、富民为本为开发方针,充分挖掘古村落等客家文化,打造一批集乡村旅游、村民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民宿群,整合提升一批具有生产、观赏、游乐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让美丽环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新形势、新任务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xx乡村振兴工作队必须认清形势,自我加压,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业务能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思路、科学的行政方式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xx镇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最新乡村振兴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本三

同志们:

按照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要求,今天给大家进行一次统一集中培训。前期围绕给大家讲什么,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思来想去,还是围绕我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给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总体上级要求高、群众期盼高、战略意义高,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举全镇之力集中攻坚,需各级干部担当作为,需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党委有责任把意义讲明白、把任务讲清楚、把担子压肩上。下面,根据镇党委研究的意见,给大家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改革开放以来,改革率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响了第一枪,由此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农业农村、城乡社会结构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满足吃饱饭,而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造成部分农产品库存大幅增加而优质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调优农业结构迫在眉睫。二是城乡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加快融合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阻碍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三是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大量富余转变为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既为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农业生产者素质结构性下降,呈现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比较普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三农”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必须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谋划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写入党章,必将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

(二)乡村振兴什么样。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是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具体到我们前曹镇来讲,就是我们的农业产业不仅是

种植单纯的粮食作物,而是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三产融合“新六产”;我们的居住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农村居民将上楼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保留下来的村落有景、有水、有乡愁,老年人像生活在花园里一样安度晚年;乡风文明得到显著提高,邻里融洽、尊老爱幼、妻贤子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一动不动”等不良习气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村级治理得到全面加强,地痞、流氓、无赖、宗族恶势力无处藏身,基层微腐败治根治本,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渠道拓宽,年年领分红,家门口挣钱养家,不再奔赴他乡就可以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同志们,习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以上这些美好图景不是空谈,这是新时代交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光荣任务,也是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通过一代接着一代干,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镇围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足了功夫谋思路,确定了“党建引领、融合发展、要素支撑”三位一体,“内生动力、外部助力”两处发力,“乡村振兴前曹样板”一个目标,“三二一”工作思路。党建引领,就是将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把我们的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打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融合发展,就是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城乡空间融合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融合改善,用新理念、打破旧思维、推动新发展;要素支撑,就是强化人才、民生、政策三个要素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以上三个方面构成我镇推动乡村振兴的总体框架,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密不可分,必须整体推进。内生动力,就是充分挖掘本土人才和在外人才的潜在资源,鼓励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形成内生动力;外部助力,就是确立全新的招才引智思维,把方向瞄准大企业、大院所,借助外力促振兴,通过内

外两方面共同发力,形成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前曹样板”的工作目标。

同时,我们下足了气力搞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破题上路,中天玫瑰、唯一水产两个项目已经成功落户;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掀起热潮,前李村办起了正喜园家庭农场、大孙寨组建了绿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小张村成立了无人机飞防俱乐部、西马村搞起了西红柿种植基地。可以说,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正确的方向、较好的开局。下一步,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推动土地向合作社集中实现量变。20**年,我们在郑庄村试点开展了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承担了很大的压力,郑庄村试点满两周年,整体运行良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探索了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全镇***个村庄领创办了合作社,入社面积达到了 1 万亩。两年来,通过先进村庄的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积累了应对各类风险的宝贵经验,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成功的,样板经验是成熟可复制的。如果大家现在再有“谁干谁傻谁受累,多干不如少干,干事不如混事”的想法,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对得起干部这个身份、党委对你的信任、群众对咱的期待,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作为一个村干部的必答题。下一步要由分管领导牵头,对没有开展的村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看看到底是不是村干部的原因没有开展,如果是,那就把他放到“再教育党小组”来处理。在这个问题上,镇党委政府的计划是,五年内,围绕合作社开展培育“四个 100”:成立 100 村党支部领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万亩土地整合;吸引有头脑的农民成立 100 支为农专业服务队,为合作社经营提供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承接 100 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双招双引使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大专院校积极对接,并承接科研成果转化;注册***个农产品商标,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引领作用,瞄准“高品质”和

“超有机”,把前曹镇打造成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可以说,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找到了突破口,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推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调整实现质变。千百年来农民难以脱贫致富,根本原因是农业的小农户小生产小作坊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与市场体系距离远,不可能致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找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这种发展模式。打个比方,农民过去的生产方式,如同一个小舢板在家门口的小水塘里面划一划,翻了可以拉起来;如果要到大江大河甚至海洋里去,他没这个本事,得靠大船把他带到大江大海里去。这个大船,就是我们的市场主体。现在让农民买一张船票,搭上你这艘船,到大市场的广阔天地里面去,这样农民就致富了,农村就致富了。对此,结合现在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计划五年内,在全镇拿出 2 万亩土地发展农业特色种植,一手抓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一手抓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百花齐放、龙头企业落地生根的产业发展燎原之势。一是要注重在和市场对接中发展产业。不要认为我们自己吃黄瓜、豆角、西红柿,就认为市场上只能卖黄瓜、豆角、西红柿。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加强与更多农业现代化企业的强强合作,发展更多的订单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要注重在打造品牌中发展产业。要种植新品种,立足现有嘉欣草莓、春之恒盆栽蔬菜、簸箕张蝴蝶兰等特色种植,在已组建合作社村庄探索种植糯玉米、西红柿、玫瑰等经济作物。要采用新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采用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积极进行“三品一标”认证,打造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要发展新业态,在现有鸣店、西马大棚西红柿,春之恒盆摘菜、嘉馨草莓采摘的基础上,推进实施好西马庄村西红柿嘉年华乡村旅游项目,提升好春之恒、嘉鑫“一棚多样,四季采摘,吃住采摘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农业项目,为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要注重招引龙头企业在一二三产融合中发展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就是指一产农产品种植基地,二产流水线加工厂,三产观光、旅游、休闲、体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最大销售效益。因为 1+2+3 等于 6,1x2x3 也等于 6,所以又叫“新六产”,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实现新六产,要转变招商引资理念,从以前的注重工业项目,更加注重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现实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他们有市场、有技术、有资金,单靠我镇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原始积累较少,很难带动群众增收、开创工作亮点。下一步,在这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立足于我镇区位交通区位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势,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植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速升级。

(三)推动能人回乡创业实现聚变。为充分挖掘在外人才、能人大户这一宝贵财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乡创业,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回乡创业“百千万计划”,即“吸引百名青年回乡创业、培养千名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万户家庭增收致富”,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鼓励性政策文件。初步想法是,1、对回乡发展特色种植、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的,流转土地面积 200 亩以上,或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人以上,持续正常运营 1 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 1万元创业奖励。2、对回乡发展特色种植、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的,流转土地面积500 亩以上,或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人以上,持续正常运营 2 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 5 万元创业奖励。3、对回乡发展特色种植、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的,流转土地面积 1000 亩以上,或固定资产投资 1***万元以上,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人以上,持续正常运营 5 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创业奖励。4、对回乡创办或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一次性给予 5 万元奖励,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一次性给予***万元奖励。5、对创办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每个给予5万元奖励,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每个给予2万元奖励,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每个给予 2 万元奖励。6、对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民宿、文创等美丽经济的,协议期在五年以上、符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的,按每户 1 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7、对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农家乐,协议期在三年以上,取得工商执照和餐饮业食品卫生许可证,成功创建省高星级农家乐的,一次性给予 1 万元资金补助。8、对市民下乡租赁农村空闲农房,开办民间博物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创办农村实体书屋开展农民阅读活动,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的,一次性给予 1 万元资金补助。9、对符合以上条件要求的回乡创业项目,优先安排各类涉农优惠资金的使用。对回乡创业的个人或企业员工,给予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基本保障。10、对引进项目的村庄“两委”干部,在年终考核中进行加分,并与绩效工资相挂钩,优先进行评先树优。每个村回去以后都要开展一次在外人才、能人大户的调查摸底,每个村建一个回乡创业的微信群,镇上建一个总的微信群,宣传镇党委政府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全镇掀起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的热潮。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对于我们乡镇这一级而言,国家以往实施的战略,相对离我们较远,但乡村振兴战略的“舞台”就在我们乡镇、就在我们的村庄,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就是在座的每一名党员干部,机遇抓住了,就是前曹历史上的“功臣”,机会错过了,就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就会辜负组织重托、人民期望。为此,我们要全镇一盘棋,突出抓好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三支队伍建设,舞龙头、带龙身、摆龙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前曹镇落地

生根。

(一)领导班子,当好龙头引领振兴。一要坚持分线作战、全线推进的工作机制。书记、镇长牵头抓总,其他班子成员分别独挡一面,围绕年初制定的重点工作计划和全镇乡村振兴推进会议部署要求,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乡村振兴工作。二要坚持主动担当、敢闯敢试的工作作风。班子成员本事要强起来,当“施工队长”,善于把方向、出思路、提措施、严管理,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所在,时刻思考谋划分管工作。肩膀要硬起来,当“冲锋队长”,敢于承担、敢于面对、敢于问责、敢于担责。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只要是有利于全镇的发展,只要是有利于工作的推动,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幸福,就要带头谋划、带头创新,冲在前面,干出成绩。落实要狠起来,当“督导组长”。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计划、会议部署等重大决策,班子成员要带头抓好落实,对重点任务重点环节要加强督导,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下狠手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三要坚持创新创造、协同作战的工作方法。要在分线作战的基础上做好结合的文章,探索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和移风易俗结合、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结合等多种工作模式,形成最大推进合力。要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树立精品意识和一流目标,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执行、高质量完成,每名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领域,都要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工作亮点。

(二)机关干部,担当龙身推进振兴。一要搭建对标学习平台,提升工作标准、作风和精神。今年以来,我们多次组织机关干部、村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等到烟台、济南平阴等地市以及龙门、桃园、恩城等先进兄弟单位开展对标学习,总的感受就是“眼红、脸热、心跳”,看到先进地区的大手笔、大项目感到眼红,反思自己的工作感到脸热,思索前曹未来的发展感到心跳。下一步,要继续分期

分批组织开展对标学习,瞄准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艰苦奋斗工作精神三个方面的学习,每个部门每名机关干部,都要明确一个对标学习的目标,学真本领,学真本事,立足岗位,干出成绩。二要树立先进模范典型,激发比学赶超的干劲。继续开展“每月之星”评先树优活动,对部门负责人、中层干部要比成绩、比担当,注重其在全县各业务战线工作成绩的考核,加班加点忙忙碌碌不代表先进,敢争第一、能拿第一才算先进。对普通干部比贡献、比作为,注重其在本职工作、重点工作中工作贡献的考核。每月召开一次专题评选大会,旗帜鲜明的表彰优秀机关干部,优先安排优秀干部到县直部门进行交流学习,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为干累活、打硬仗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事创业的干部受尊重、得实惠。

(三)农村党员干部,摆好龙尾实干振兴。一是以落后村整治转化为抓手,确保基层和谐稳定。一个支部涣散、组织落后的村庄,是不可能获得大的发展的,前后任矛盾、干群矛盾、信访问题等不稳定因素,只会消耗村庄发展的动力。开个会没人组织,改个厕所没人带头,落个项目没人服务,最终这个村只会越来越落后,看着人家隔壁的村越修越好,越建越好,吃亏的还是本村的老百姓。下一步,要按照年初制定的方案继续推进落后村整治转化,发挥“再教育”党小组和“红黄牌”督导机制作用,把落后村这个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坚决去除,对不配合开展工作的村干部进行再教育,直至撤职问责。二是以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抓手,增强为民服务真本领。早干是经验、晚干是任务。在 2018 年的全县七一表彰大会上,已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村,支部书记直接奖励 1 个星级,县委组织部拿出经费,给每个创办合作社的村免费安装了一台空调,郑庄村党支部还获得全市干事创业好班子荣誉称号,郑庄、大孙寨、董集等村已经在合作社的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引进了特色产业,村庄发展进入了新的快车道。所以

说,大家要认清新形势,完成好常规性工作任务是最起码的要求,能否带领全村人民组建合作社、调整产业结构才是真本事。三是以村事阳光报告会和规范小微权力清单为抓手,确保清正廉洁好形象。村事公开,是消除村内隐患矛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的有效方法。我们的村干部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工作的格局要再提高一些,不要总是想着给自己人发展个党员,给承包地再续个合同,给自家地多报点小麦直补这些占小便宜吃大亏、违法违纪的事。现在的村干部,要善于利用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规范小微权力清单、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做到事事公开透明,赢得群众信任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乡村振兴正当时,前进的号角已吹响,干事创业的战鼓已擂鸣!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一定能如期实现。

最新乡村振兴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本四

按照市国资委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围绕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党建联建共建促乡村振兴”专题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哈投集团党委班子成员带队,到所帮扶贫困村呼兰区莲花镇老哈村,与村党支部进行党建联建共建对接。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确定联建共建事项。围绕一个目标,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通过共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哈投集团与老哈村党支部,共同开展党史教育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实施三项举措,一是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二是召开联席支委会。三是由哈投集团派驻老哈村第一书记召集老哈村全体党员干部上党课。

发挥我集团的行业优势,在项目扶持、产业带动上想办法。做好两重保障,一是加强党建联建,成立党建联建、结对共建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做好脱贫攻坚之后的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

加强开展“党建联建共建促乡村振兴”专题活动,把此次活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工作任务,作为我集团“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事项,作为推进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抓好推进落实工作,开展下乡活动,发挥专业技术,根据老哈村需求,开展送技术或政策宣传等服务性下乡活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真正的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走访入户,对老哈村贫困学生及困难党员进行慰问。

哈投集团驻老哈村工作队

最新乡村振兴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本五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震宁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多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6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15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随后,带队赴xx、xx、xx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xx市、xx市、xx县农业农村发展、镇村建设情况。7月11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同时,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9份调研报告。此外,我委还赴xx省、xx省开展了调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xx人大网、中国xx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创新调研方式,与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

xx市xx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xx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

(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制定专项计划。编制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逐个细化实施方案。泰州市下发《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着力培育省内外有影响的“泰”字牌绿色农产品。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举办农村公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打造溧阳旅游1号公路、睢宁淘宝小镇产业路等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农产品电商“双万人培训”行动,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三是注重典型选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采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整合人、地、钱等资源的典型模式,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编印成册供各地学习参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的问题。加强财政支农。2018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233.78亿元,同口径增长7.1%。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注重金融惠农。无锡市级财政拿出1000万

元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给予专项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开展人才认定。着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统筹协调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三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邳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动员全市深化对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共空间治理。对梳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发包,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6.2亿元,进而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围绕产业兴旺,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和主体创意农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制度,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235亿元。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全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全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新增1200多个,开展50个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级试点镇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总结推广

xx市xx区马庄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已确定28座村落为“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围绕治理有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为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重要遵循。围绕生活富裕,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提高到1.91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1192元、同比增长了8.9%。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省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不少设区市及县(市、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现有的省级规划保留村庄数量太少,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村庄未能作为保留村庄纳入规划。苏北一些县(市、区)在调研中反映,农村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在政策对农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

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多县(市、区)及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县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基层普遍反映,村庄综合整治、集中居住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获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部分设区市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

“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省级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际操作难。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县(市、区)财政支农投入有所下降。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省级农业开发、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存在建设重叠。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部分省级贫困县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2万元;期限偏短,一般不超过1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覆盖不够,不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代办机构存在办事拖拉、勘灾理赔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农户反映,春节前大雪压倒蔬菜大棚,到5月底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80%的生产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

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河道还大多停留在“以河养河”阶段,管护保障严重不足。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另外,农村居住分散,水系发达,沟塘众多,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度大。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有些县(市、区)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

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一是尽快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赋予设区市及县(市、区)更多镇村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般村”、“重点村”、“特色村”,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区分村(居)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居)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

“五个振兴”情况;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引导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支持大品牌建设,对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产品品牌给予资金扶持。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我省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大丰区恒北村,以梨为媒,不仅梨产品网上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温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省级层面总结推广。吴江区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出台省级消防等专项审核办法,对农村闲置房、农民空心房等有规划、有条件改建为民宿的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总结推广部分设区市及县(市、区)开展的农业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

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注重服务人才引进。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近年来,宿迁市遴选1324名本乡本村的创业型大学生(平均年龄29.7岁)到村挂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发展活力,缓解了大学生留不下来的问题。要总结相关做法,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省、市、县各级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村(居)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推动各地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总结盐城市阜宁县等地整合资金投入康居工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

“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总结无锡市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法。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围绕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河湖联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计划。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总结推广邳州市开展公共空间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坚持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内,省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统一梳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各级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宣传推广徐州、南通、淮安等地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种载体,搭建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平台。三是完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的作用。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最新乡村振兴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本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勾画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并专门进行了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之一。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在此背景下,科学理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对于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文章很多,但多为解读性或表态性文章。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相关文章的研究性色彩迅速增加,如韩俊(2018)、张晓山(2018)、叶兴庆(2018)、张天佐(2018)、姜长云(2018)等。有些文章开始关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如张合成(2017)。但就总体而言,相关研究仍然亟待加强。本文认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下简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项主要任务之一,尽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范围实际上超出经济工作,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和重大导向之一。仔细研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内容,不难发现这实际上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如何,首先要看其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有多大实质性的贡献,对于缓解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有多大实际作用。比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加快升级,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迅速推进的趋势。这要求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顺应需求结构升级的趋势,增强供给适应需求甚至创造需求、引导需求的能力。与此同时,对农村产业发展在继续重视“生产功能”的同时,要求更加重视其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将重视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影响,同激发其科教、文化、休闲娱乐、环境景观甚至体验功能结合起来。尤其是随着“90后”、“00后”、甚至“10后”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产业发展的生活、生态功能更加需要引起重视。以农业为例,要求农业在“卖产品”的同时,更加重视“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卖体验”,增加对人才、人口的吸引力。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日益引起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很好的链接和匹配功能,能够改善居民的消费体验、增进消费的便捷性和供求之间的互联性,而体验、便利、互联正在成为实现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和消费扩张的重要动力,尤其为边角化、长尾性、小众化市场增进供求衔接和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

第二,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即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体系和需求结构变化的动态适应和反应能力。当然,这里的有效供给包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这里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首先表现为提升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除此之外,还表现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体现这些方面的协同性、关联性和整体性。解决好“三农”问题之所以要被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竞争弱势特征的复合概念,需要基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市场失灵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好“三农”问题,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要科学区分“三农”问题形成演变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借此,将支持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有效激发工商资本、科技人才、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农村发展要素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的升级机制,更好地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第三,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为协调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在十九大报告和新版《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被列入,但新型城镇化战略未被列入要坚定实施的7大战略,这并不等于说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虽然推进新型城镇化也需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也需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城镇化更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而实施上述7大战略则与此有明显不同,更需要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甚至优先位置,更需要大力支持。否则,更容易出现比较大的问题,甚至走向其反面。(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穿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虽然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但到2030~2035年前后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后,中国城镇化将逐步进入饱和阶段,届时城镇化率提高的步伐将明显放缓,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将由乡—城单向流动为主转为乡—城流动、城—城流动并存,甚至城—乡流动的人口规模也会明显增大。届时,城镇化的战略和政策将会面临重大阶段性转型,甚至逆城镇化趋势也将会明显增强(张天佐,2018;王利伟,2017)。至于怎样科学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本文认为,关键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一问题将留待后文专门分析。

第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为科学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农业农村政策转型的关系,做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文章。关于这个问题,后文也将专门分析。

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为统筹推进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果做到这一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利益最容易受到侵犯,最容易成为增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薄弱环节。注意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价值所在。当然也要看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往往面临观念、能力和社会资本等局限。因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社会力量和工商资本带动农民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对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至关重要。

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有许多国际经验可供借鉴。如在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国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很多措施支持农民培训、优化农业农村经营环境,并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创业机会。2014年美国《新农业法案》将支持中小规模农户和新农户发展作为重要方向,甚至在此之前就有一些政策专门支持初始农牧场主创业,为其提供直接贷款、贷款担保和保险优惠,借此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该法案增加农产品市场开发补助金,明确优先支持经验丰富的农牧场主,优先支持最能为某些经营者或农牧场主创造市场机会的项目;

鼓励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在农村地区提高经商创业效率、创造就业机会并推进创新发展。2000年以来,欧盟的农村发展政策将培养青年农民、加强职业培训、推动老年农民提前退休、强化农场服务支持等作为重要措施。为解决农村人口外迁特别是青年劳动力外流问题,欧盟注意改善农民获得服务和发展机会的渠道,培育农村企业家,以确保农村区域和社区对居民生活、就业有吸引力。2014年欧盟农业政策改革通过新的直接支付框架挂钩支持青年农民和小农户;

采取重组和更新农场等措施,为青年农民提供创业援助,建立农场咨询服务系统和培训、创新项目等。后文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为此必须把推进农民优先提升技能作为战略支撑,借此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合格市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合适的劳动力和农村居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从根本上是因为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是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此外,还是因为“三农”发展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调节收入分配、优化城乡关系、增强经济社会活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等,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公共品属性;

加之,如前所述,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竞争弱势特征,容易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因此,需要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鉴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和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方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形势,“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杨洁篪,2017)。相对于全球,国内发展、城乡之间更是命运共同体,更需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面对国内工农发展、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用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三农”工作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更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借此有效防范因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差距过大导致社会断裂,增进社会稳定和谐。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要求“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该文件在第12部分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提出了6方面的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并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这为我们提供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路线图和“定盘星”。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本文认为,可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思路,同等优先地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优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

《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4号)提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为此,要通过强化公平竞争的理念和社会氛围,以及切实有效的反垄断措施,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机制有效运转;

也要注意科学处理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关系,积极促进产业政策由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型,并将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框定在市场失灵领域(王一鸣,2018)。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应注意这一点。

为此,要通过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积极营造有利于“三农”发展,并提升其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环境,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公平竞争,成为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乡村振兴参与者,甚至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结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中部分领域改革严重滞后于需求,或改革自身亟待转型升级的问题。如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如何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目前,这方面的改革亟待提速。目前对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重视不够,加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困难和风险,也影响了其对乡村振兴带动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部分地区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创新,初步取得了积极效果。但随着“三变”改革的推进,如何加强相关产权和要素流转平台建设,完善其运行机制,促进其转型升级,亟待后续改革加力跟进。

(二)加快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制,优先支持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清除不适应形势变化、影响乡村振兴的制度和环境障碍,可以降低“三农”发展的成本和风险,也有利于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如近年来虽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但实际惠及面仍然有限,严重影响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大量宅基地闲置浪费,也加大了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困难,制约农民增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为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了题”,明确“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应该说,这方面的政策创新较之前前进了一大步。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导致宅基地流转限制过多、宅基地财产价值难以显性化、农民房屋财产权难以有效保障、宅基地闲置浪费严重等问题日趋凸显,也加大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用地困难(刘守英,2018)。类似改革仍待进一步扩围提速或延伸推进。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并要求“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2018年3月7日在“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进”。但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和农房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不仅仅是给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了困难,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城市人口、人才“下乡”甚至农村人才“跨社区”居住特别是定居的困难,不利于缓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缺口”,也不利于农业农村产业更好地对接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需求扩张。在部分城郊地区或发达的农村地区,甚至山清水秀、交通便捷、文化旅游资源丰厚的普通乡村地区,适度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鼓励试点地区加快探索和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办法,尤其是适度扩大农村宅基地、农房使用权流转范围,有条件地进一步向热心参与乡村振兴的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开放农村宅基地或农房流转、租赁市场。这对于吸引城市或异地人才、带动城市或异地资源/要素参与乡村振兴,日益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意义远远超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问题,并且已经不是“看清看不清”或“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而是应该积极稳健地“鼓励大胆探索”的事情。建议允许这些地区在保护农民基本居住权和“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等方式,引导农民有偿转让富余的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允许城乡居民包括“下乡”居住或参与乡村振兴的城市居民有偿获得农民转让的富余或闲置宅基地。在此方面,法国的经验值得参考,详见案例1。

案例1: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乡村多元产业的发展和乡村多元价值的拓升,包括年青人在内的部分人口回乡就业创业,一些追求乡村生活的城市人开始在乡村地区定居,促进了乡村活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法国注重通过政策、法律和规划手段,促进土地整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支持乡村旧有住宅改造和新住宅建设等,满足都市区居民到乡村休憩甚至定居对“二套房”的需求。这些“二套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山区等文化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临近大都市的乡村地区。1990年,在法国乡村地区的居民结构中,农民、自由职业者和企业主、中高层管理人员、雇员和个人、退休农民、非农民退休人员分别占9.9%、6.9%和14.9%、27.6%、11.1%、29.6%,占比分别较1962年下降23.9个、1.9个和增加11.0个、2.6个、4.0个、8.2个百分点。在去法国乡村地区休憩的居住方式中,自有二套房的比重,1984年已达23.1%,较1961年提高14.2个百分点(汤爽爽、冯建喜,2017)。

近年来,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对于加快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迅速凸显。但相关政策和监管规则创新不足,成为妨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部分地区对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过大、过猛,也给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带来新的不公平竞争和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外,部分新兴产业“先下手为强”、“赢者通吃”带来的新垄断问题,加剧了收入分配和发展机会的不均衡。要注意引导完善这些新兴产业的监管规则,创新和优化对新经济垄断现象的治理方式,防止农民在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分享利益的边缘人,分担成本、风险的核心层”。

此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以支持融资、培训、营销平台和技术、信息服务等环境建设,鼓励包容发展、创新能力成长和组织结构优化等为重点,将优化“三农”发展的公共服务和政策环境放在突出地位。相对而言,由于乡村人口和经济密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加之多数农村企业整合资源、集成要素和垄断市场的能力弱,面向“三农”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往往难以绕开交易成本高的困扰。因此,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把加强和优化面向“三农”的服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包括优化提升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市场化或非营利性服务组织的支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对“三农”发展的“兜底”作用,并将其作为加强社会安全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等,都有这方面的作用。二是瞄准推进农业农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如积极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电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农村发展的载体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辐射带动作用。

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再到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种重大政策导向的演变反映了我们党对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也顺应了新时代工农城乡关系演变的新特征和新趋势,这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也是一脉相承、互补共促的。十九大报告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置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前。这说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样,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工农、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增强,城乡之间的人口、资源和要素流动日趋频繁,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资源、要素、产权之间的交叉重组关系日益显著,城乡之间日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问题,表现在“三农”,根子在城市(或市民、工业和服务业,下同);

或者表现在城市,根子在“三农”。这些问题,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越来越难以解决,越来越需要创新路径,通过“头痛医脚”的办法寻求治本之道。因此,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越来越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和战略需要。借此,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共荣、分工协作、融合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那么,如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呢?

(一)注意同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衔接起来

在当前的发展格局下,尽管中国在政策上仍然鼓励“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但农民工进城仍以流向大中城市和特大城市为主,流向县城和小城镇的极其有限。这说明,当前,中国大城市、特大城市仍然具有较强的集聚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且其就业、增收和其他发展机会更为密集;

至于小城镇,就总体而言,情况正好与此相反。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顺应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优质资源、优质要素和发展机会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仍是难以根本扭转的趋势。但是,也要看到,这种现象的形成,加剧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给培育城市群功能、优化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关系,以及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增加了障碍,不利于疏通城市人才、资本和要素下乡的渠道,不利于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述现象的形成,同当前的政府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过度向大城市、特大城市倾斜也有很大关系,由此带动全国城镇体系结构重心上移。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重大产业项目、信息化和交通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产权和要素交易市场等重大平台的布局,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分配、获取承办重大会展和体育赛事等机会分配方面,大城市、特大城市往往具有中小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是许多省区强调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不够是其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致力于打造省会城市经济圈,努力通过政策和财政金融等资源配置的倾斜,提高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这容易强化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极化效应,弱化其扩散效应,影响其对“三农”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的提升,制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推进。加之,许多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片面追求“摊大饼式扩张”,制约其实现集约型、紧凑式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范恒山,2017),容易“稀释”其对周边地区和“三农”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甚至会挤压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制约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对“三农”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的成长。

今后,随着农村人口转移进城规模的扩大,乡—城之间通过劳动力就业流动,带动人口流动和家庭迁移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在此背景下,过度强调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重点吸引农村人口转移,也会因大城市、特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加剧进城农民工或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困难,容易增加进城后尚待市民化人口与原有市民的矛盾,影响城市甚至城乡社会的稳定和谐。

因此,应按照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力度,深化相关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引导大城市、特大城市加快集约型、紧凑式发展步伐,并提升城市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引导这些大城市、特大城市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要结合引导这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疏解部分非核心、非必要功能,引导周边卫星城或其他中小城市、小城镇增强功能特色,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新格局,借此培育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融合协调、共生共荣的城市群。这不仅有利于优化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提升城市群系统功能和网络效应;

还有利于推进跨区域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王利伟,2017),为城市人才、资本、组织和资源等要素下乡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便利,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和城乡融合互补,增强城市化、城市群对城乡、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功能,帮助农民增加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的机会,提高农村共享发展水平。实际上,随着高铁网、航空网和信息网建设的迅速推进,网络经济的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特征,也会推动城市空间格局由单极化向多极化和网络化演进,凸显发展城市群、城市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更好地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特别是城市群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力,要通过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倾斜引导,加强链接周边的城际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和关键结点、连接线建设,引导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完善竞争合作和协同发展机制,强化分工协作、增强发展特色、加大生态共治,并协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为目标导向,推进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体系创新,着力提升城市和城市群开放发展、包容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要加大公共资源分配向农业农村的倾斜力度,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与此同时,通过深化制度创新,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向农村延伸,加强以中心镇、中心村为结点,城乡衔接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以及推进“三农”发展的政策转型,鼓励城市企业或涉农龙头企业同农户、农民建立覆盖全程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二)积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作用

十九大报告要求“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要求“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编制过程中,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要结合规划编制和执行,加强对各级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通过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先支持,鼓励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编制和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贯彻中央关于“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的决策部署,促进城乡国土空间开发的统筹,注意发挥规划对统筹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引领作用,引导乡村振兴优化空间布局,统筹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今后大量游离于城市群之外的小城市、小城镇很可能趋于萎缩,其发展机会很可能迅速减少。优化乡村振兴的空间布局应该注意这一点。

要注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在引导农村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度集中的同时,将中心村、中心镇、小城镇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电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等,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结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中央政府对乡村地区的关注逐步实现了由乡村全域向发展缓慢地区的转变,通过“乡村行动区”和“乡村更新区”等规划手段干预乡村地区发展;

同时逐步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乡村市镇合力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局面。乡村市镇主要通过乡村整治规划和土地占用规划等手段,推动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整治规划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代表、专家和居民可共同参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但这并不等于说所有乡、所有村都要实现振兴。从法国的经验可见,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找准重点、瞄准薄弱环节和鼓励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建设城乡统一的产权市场、要素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也应在规则统一、环境公平的前提下,借鉴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路,通过创新“同等优先”机制,加强对人才和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的制度化倾斜支持,缓解市场力量对农村人才和优质资源的“虹吸效应”。

(三)完善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发展、培训提能机制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帮助农村转移人口降低市民化的成本和门槛,让农民获得更多且更加公平、更加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权利;

另一方面,增强农民参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能力,促进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或乡村发展。要以增强农民参与发展能力为导向,完善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培训提能支撑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人口,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多的新型市民和新型产业工人。要结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意发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带动普通农户更好地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要按照需求导向、产业引领、能力本位、实用为重的方向,加强统筹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通过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式,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培训能力建设的支持。要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支持政府主导的普惠式培训与市场主导的特惠式培训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鼓励平台型企业和市场化培训机构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培训中发挥中坚作用。要结合支持创新创业,加强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健全以城带乡的农村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四)加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培育城乡有机结合、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放在突出地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发挥城市企业、城市产业对农村企业、农村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要结合加强城市群发展规划,创新财税、金融、产业、区域等支持政策,引导农村产业融合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发挥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支持政策,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处理服务市民与富裕农民、服务城市与繁荣农村、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向科技经纪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农村产业融合企业家转型。注意培育企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中的骨干作用,努力营造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鼓励商会、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中增强引领带动能力。

最新乡村振兴返家乡心得体会范本七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xx年创建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x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xx万亩,培育了xx名牌产品xx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增长xx%。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xx、xx、xx、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全力抓好xx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x生态养殖示范区、xx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xx家,培育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xx、xx、xx、xx、xx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xx年我县xx获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县创新实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即村民每人每月筹集1元钱,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元钱),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实现了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县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镇镇通二级公路”计划,推动了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县共清理田园生产废弃物面积xx万亩,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xx吨,推广清洁技术xx万亩,发放宣传资料xx万份。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xx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顺利实现xx三年治理目标,xx水质稳步好转。xx个行政村获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xx%。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博白精神,积极引导全县公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评选表彰了“十大公民”等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结合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县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县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我县在全区率先举办“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全县有xx多名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农村电商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xx多个,辐射带动了贫困户xx多户、xx多人脱贫致富。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全县共实现xx万贫困人口脱贫、xx个贫困村摘帽,全国十佳农民xx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虽然我县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存在“见子打子”、“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脱贫攻坚的压力很大。我县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自治区、玉林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经过xx、xx年的努力,全县共已实现xx万贫困人口脱贫、xx贫困村摘帽,但仍有未脱贫人口xx万人、贫困村xx个,贫困人口基数仍然很大,贫困程度深,无劳动力、低保户及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等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较多,减贫任务十分艰巨,压力很大。五是生态治理的任务艰巨。我县是xx江、xx江综合整治的主战场,要实现“两江”水质达ⅲ类标准的压力很大,目前我县生猪养殖户数为xx万户,生猪存栏量达xx万头,小散养户xx万家,而大部分均是传统养殖,环保设施简陋,甚至直排。经估算,xx江(xx段)综合治理资金大约需要xx亿元,而我县自有财力不足,难以支撑综合治理的巨大投入。六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下一步,认真按照各自治区、玉林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睿盛农牧业畜产品深加工项目、桂牛乳业年产xx万吨乳制品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区。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粮食、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支持xx、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业延伸,开发系列富硒农产品。计划三年内建成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xx个、县级xx个、乡级xx个、xx个村级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实现县有示范区、镇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的目标。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便民高效、统一规范”的要求,将示范区作为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试验区,率先在示范区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xx多万元持续抓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不断巩固“1+1”工程成果,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重点推进xx江、xx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模式,推进流域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xx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xx,xx、xx,xx,xx,xx革命根据地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xx、xx、xx等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xx、xx、xx、xx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按照自治区“六有”建设标准和“八个统一”要求,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广泛开展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计划投资xx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xx个,大力发展以优质稻、养猪、养鸡、柑橘、叶菜类为特色优势产业,以养鹅和养牛为自选产业的“5+2”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今年xx个贫困村有1-3个优势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达xx万元以上。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博商回归”行动,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