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1:41:33 页码:9
最新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8篇)
2023-11-21 11:41:33    小编:ZTFB

-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要写好心得体会,首先要对自己的经历和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2.以下内容是多位同学/学者/专家对于心得体会的分享和总结,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

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早饭后,我们工作组长信道庄进行了工作分工,因昨天接到县文广新局通知,今天上午10点到那里领配发的两套乒乓球台,村书记苗京玉、副书记杨彦锁还有村里两位主动帮忙的村民到文体局准时装车,工作组长信道庄到县网通公司召开石家庄市建设年雨季植树电视、视频会议,我和李凯去垃圾箱加工点结算加工费,大家分头行动,村书记一组的拉运比较迅速,上午11点左右就将乒乓球台拉回来了,我和李凯回来都块12点了,中午简单吃了点凉面,大家就匆匆休息了。

一睁开眼两点了,到了工作时间,由于南牛村的道路硬化已经按期交工,我们来到施工路段的北头,看到几位大妈正在清理硬化路面边上的土,我们上前打招呼,四位大妈高兴地围了过来说话:“今年的工作组下乡为我们村办了好多实事”,一位老大娘拉着工作组长的手感动地说,自己上岁数了,腿脚不好,以前这条路高低不平,下雨全是泥,自己连做梦都想把此路硬化了,现在梦想在今年的建设年下乡中变成了现实,自己高兴地合不拢嘴,还说出门走路方便多了,以后再下雨也不会弄一屋子泥巴了,也不用担心下雨滑倒了,还说道路硬化了,这条街上的村民每家每年会省下两把笤帚,同时还有一位大妈说明天她们就在路边栽路沿砖,弄好了还要种花草进行美化,邀请我们工作组过去参观。一位大娘说:“以后我们这条街的小伙子们娶媳妇要挑着捡着了!”看到村民高兴地样子,我们全体队员也十分高兴,感觉到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建设年活动给村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暖人心,我们心里有一种为村民办实事的成功感和收获感。

下午五点多工作组长和村书记商量明天早上利用村内广播,宣传发动村民自觉维护硬化路面,自觉将家门前路面进行美化亮化,提高全体村民的自觉性,为南牛村的环境改善做贡献。

忙忙碌碌的一天,想起村民们的喜悦,我们忘记了工作的疲劳。

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大人们商量着让我和一名院中本家大爷家的哥哥一起去背着玉米籽去换面粉。我虽然叫他哥哥,实际上仅仅大了我几个月,可能是因为他母亲个头矮的缘故,他生下来一直到长大以后,个子都比我矮也比我瘦小,由于是他爷爷七十五岁时生他,也许是为了取个吉利,父母便给他取小名“七十五”。

“七十五”是我本家院里的发小,我们每天在一起玩耍,并且还是同年同班入小学,关于他和我的.一些故事,我在另外几篇日志“骑牛”、“蔬菜**”、“农村大院”中介绍过。他从来没有出过门,更不知道那个叫“贾贤庄”的我姥爷家怎么走。好在我过去随着父母去过几次,自己心里还是觉得有底。于是,大人们积极鼓励我们俩,他们更做了充分准备。

用布袋把近二十斤的玉米粒装好,把需要用的加工费几毛钱交给我们。临行的时候,那个矮个子大娘怕我们路上把钱玩弄丢,干脆把我们的棉帽子摘下来,撕开帽子前面的挡风装饰绒布,把几毛钱缝了进去,嘱咐我们“到了那里再撕开取出来”。这样,我们小哥儿俩便开始了人生第一次为大人分忧解难。

一路上由我带领,我俩背着玉米袋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到了贾贤庄。问清磨面房的位置,我们走了进去开始换面粉。

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从不动产领域“办证难”问题入手,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积极化解国有土地既有住宅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主动破解民生难题,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开心事。

据了解,近年来,国有土地既有住宅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已经成为信访的热点、难点问题。日照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理念,有困必帮、有难必解,成立了市区两级工作专班,从今年1月开始梳理尚未办理不动产证小区的具体情况,坚持“向前一步”化解矛盾、依法依规破解问题。

在市区两级专班共同推动下,目前,市区109个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已经有108个开展问题化解,可化解1万6千多户,并且有1万4千多户业主领到了盼望多年的不动产权证。这种由群众“催”着相关部门办,到政府主动靠前“催”着群众办的主体转换,让人倍感舒爽和温暖。

住房是民生之要,关系千家万户,而不动产权证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城市诸多小区居民的“心上事”。把群众的心上事作为党和政府、领导干部的“上心事”,新的市委领导班子更加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民生难题。从开放学校操场到建设城市书房,从免费开放景点到建设免费儿童乐园,从市民“菜篮子”到社区“大食堂”,等等,民生实事好事一件接着一件。从群众“催办”到被“催办”的主体转换,从被动到主动的服务演变,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角色改变,无不体现了人民至上、民生至上的发展理念和各级党委政府服务人民的本质属性。

不动产证办理作为今年的重要民生实事,日照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对“办证难”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市委书记张惠明确指出,“群众的合理诉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动产证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向前一步,主动破解民生难题”。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循着市委的为民思路,市区两级积极运作,“向前一步,关口前移、源头治理,主动破解民生难题”,切实把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以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增强政治担当。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最优的业绩。“109个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已经有108个开展问题化解,已有1万4千多户业主领到了盼望多年的不动产权证”。无疑,数据是可喜的,令人振奋的。同时,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日照市又推出“交房即办证”惠民利民举措,又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闹心事”。

为民服务无止境,服务永远在路上。围绕化解问题、服务群众这一工作大局,主动作为、尽力而为,无疑将会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有益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事业健康发展。

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服务群众要少想“我觉得”多问“你觉得”

前些日子,一位“知名影星”在一档热播综艺节目中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金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如病毒般传播,可谓是“中年王子病”典型患者。社会上有许多“王子病”“公主病”的患者,他们的病症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可我们党的宗旨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断不可患上此种“疾病”,不要多想“我觉得”,要多问“你觉得”,真心服务群众。

少想“我觉得”,多问“你觉得”,党员干部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要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深深扎入基层肥沃的土壤中去,深入群众生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群众生活的“药瓶子”,为群众的困难“开方子”。“当代愚公”黄大发耗时三十年,用镰刀和锄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生命渠,让全村的百姓吃上了干净的水。这才是共产党员应该问的“群众觉得”。我们应永远像黄大发这种党员学习,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本着为群众服务的目标积极回应群众的需求。

少想“我觉得”,多问“你觉得”,党员干部要有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最终还要体现在为群众办事谋利益上,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务。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做到真学、实学、深学,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时刻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学习,一生刻苦钻研,勤勤勉勉。要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组织领导能力,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问出百姓的“觉得”,而不是拘泥于自己浅短的“觉得”。

少想“我觉得”,多问“你觉得”,党员干部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不赶浪头、不争彩头、不出风头,为了实现群众的利益而埋头苦干,甘当“老黄牛”;正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既要做能伸手为百姓摘桃子的干部,又要做能俯下身子为百姓栽禾苗的干部;要有不等不靠、敢于负责、一抓到底的实干作风,认真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位有韧劲的好干部,带领群众治理兰考风沙,最终风沙没了,他也永远长眠在芭蕉树下。这是所有党员干部的榜样,是树立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光辉形象的榜样。

不要“你觉得”,而是要“群众觉得”,你想的未必是对的,但群众需要的我们就必须去做。百姓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大过天。深入群众,事业将无往而不胜:脱高群众,将寸步难行。只有把人民的事情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普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党和事业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办实事贵在办“实”

办实事,既见作风,又现能力;既彰显担当,又检验宗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为群众办实事的自觉,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在办实事中提升能力、改进作风、践行宗旨,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百年党史,恢弘历程。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服务群众作为宗旨,写进党章,写进党的历史。翻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服务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的历史。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涌现出无数务实担当、无私奉献的为民服务优秀共产党人,无论是张思德、雷锋、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还是李保国、黄文秀、黄诗燕……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背后,就是一个个感人的为民服务的故事。他们,就是9100多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人的代表,激励更多人见贤思齐,凝聚起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强劲力量。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实干为要,始终把实效摆在重要位置,不断解决好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办实事,就要坚持以“实”字为要。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汲取党史中的知识和养分,厚植人民至上情怀,自觉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厚实为民服务的思想之基,永葆赤子之心。在看问题、谋思路、想办法时,要主动对标群众需求、群众意愿、群众期待,主动扑下身子,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在摸准实情中出实招,在拿出务实举措中追求取得实效,以服务群众的实效实绩,赢得群众满意和支持。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好的办法、再优的思路,如果没有脚踏实地去落实,都会变成“空中楼阁”,变成“水中月”“镜中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没有取得实效,就要看干部有没有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有没有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关键还得以实绩说话、以实效检验。要坚决防止学与用、学与行脱节,摒弃学一套、做一套的假把式,坚持以问题导向,做到在学中干、干中学,以学促知、以学促用、学用相长,推动学习教育实起来,把学习成效体现在为民服务办实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长征路上,还有不少“硬骨头”需要啃,更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攻克。越是打硬仗,越需作风过硬、本领高强。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始终保持实干者的奋斗姿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的优良作风,保持从严从实的作风,敢于挺难而上、向难而行,敢于涉“深水区”、闯“无人区”,下足服务群众“绣花功”,对标群众所盼所急所需,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唯有在服务群众中想出实的思路、拿出实的办法、拿出实的作风,才能以实实在在的干事创业担当和本领,创造新时代服务群众的实实在在佳绩,赢得群众满意和支持。

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时刻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铭刻在心。在工作中,我积极为群众解决问题,为人民造福尽力而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挑重担、抓落实”的要义,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为民服务”的真谛。

第二段:深入了解问题,牢记责任。

解决问题,首先要深入了解问题。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走访调研后,我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问题深入了解,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我们要主动承担起问题解决的责任,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解难服务。

第三段:善用资源,多方寻求帮助。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我常善用单位、社会资源,与各有关部门、社区群众、志愿团体建立联系,多方联手处理问题。通过多方合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第四段:创新思路,拓宽渠道。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在政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同时,我们还要主动对照近年来的实际案例,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完善自身解难经验。

第五段: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心怀感恩。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时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心怀感恩。只有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代表,为广大群众服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对此我深怀感激。未来,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服务群众的信念,不断深化研究,力求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结语:

解决问题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奉行“为民服务”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心中始终。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为建设美好的新时代和谐社会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今天原来要到市委组织部报送乡党委换届有送材料,在乡办公室整理材料即将完毕时,接超田村委干部电话,说工作组在超田村岽下小组动员欧广东、宋艳香夫妇落实结扎手术,遭到宋艳香的辱骂,甚至受到其家属的围攻,要求紧急前往协助处理。

接到电话后,我立即收拾好材料赶到岽下,到达现场后,我向乡村干部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在得知该夫妇因夫妻关系一直不和,经常闹离婚,宋艳香怕自己实施结扎手术后被丈夫赶出家门,所以极力抵制结扎,同时因为宋艳香近期身体状况不是太好,担心结扎影响自己的健康。

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俯下身子与宋艳香沟通,刚开始她也极力排斥我,用极其难听的'语言谩骂侮辱我,甚至拿扫把赶我出门。面对这种场面,我没有退缩,也没有被激怒,反而更耐心细致地向她宣传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在了解到她丈夫在外的联系方式后,我及时打电话给欧广东,耐心地向他宣传婚姻法及计生政策,在经过近一个小时反复地与他们夫妇俩沟通,终于把原来紧张的夫妻关系融化了,针对宋艳香体质弱的问题,我告诉她能否实施结扎手术医生会把握,同时结扎了反而对身体会有好处,不会因为意外怀孕流产而伤身体。这时,村委干部也积极出谋献策,说可以帮她买点土鸡蛋补补身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多次反复工作后,宋艳香终于打消了以前的顾虑,当天就去了市计生服务站实施节育手术了。

是呀,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只要稍稍转变一下方式方法,或许原来看视复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前的“三送”活动,就是需要我们去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

我为群众解难题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党员干部要学会与群众“拉家常”

习近平总书记19日下午前往云南腾冲和顺古镇考察调研。他沿着古镇小巷步行,和沿途的游客、村民亲切地打招呼。有个游客问:彭妈妈呢?总书记回答说:“没来,过年了,都在家里忙着呢。”总书记与群众“拉家常”的视频一时间成为热点,古镇上笑声阵阵。

俗话说,乡里乡亲,下乡才亲。“拉家常”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路上的一种交流艺术,更是一种工作能力。党员干部要把约会与群众“拉家常”作为必修课,下苦功夫学习掌握,才能更好将党的温暖传递到人民群众心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俘获群众“芳心”,成为群众“贴心人”。

诚以待人,“拉”近距离。拉家常,重要的是要会“拉”,所谓“拉”字,强调唠嗑双方的关系。群众可能羞涩、有戒心,要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只能凭借真诚。反之,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一等”,唠几句,自己别扭,对方也不舒服。同群众打交道,真情是关键,沉下身融入基层、零距离和群众“拉家常”,体现的是我们党员干部对群众的一份真情、一种作风的转变。学会和群众拉家常,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习惯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说话,在一句温暖的许诺、一声亲切的问候中,拉近党群之间鱼水之情。

贴近生活,以“家”为本。拉家常,关键的是找准“家”一个“家”字,强调唠嗑的内容。不仅不说官话,还要避免“打哈哈”。茶米油盐、菜价工资,都是“家”事。党员干部唯有多关注人民群众的“家事”,人民群众才会拿出真情。与群众的距离有多近、离实情就有多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下基层、同群众“拉家常”,不能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更不能讲派头、摆官架子,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实打实与群众聊“家事”。与群众“拉家常”,就是要以群众家为家,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解民忧,在家常里短的寒暄里暖民心。

夯实作风,形成“常”态。拉家常,可贵的是做到“常”一个“常”字,强调唠嗑的精髓。拉家常成为常态,才能密切联系群众。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把深入群众工具化庸俗化,不仅无助交流,反而会让群众寒心。党群干群关系是干部作风的晴雨表,和群众“拉家常”是做群众工作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党员干部要多和群众“拉家常”,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拉家常”常态化、制度化,才能在“拉家常”中把问题找准,解决实,让群众满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拉家常”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一课,看似清风拂面,实则功力很深。唯有让“拉家常”成为工作常态,才能及时掌握群众想法,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深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