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5:28:47 页码:14
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四篇)
2023-01-07 05:28:4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策略分析

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最为珍贵的宝藏之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承担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们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宣传者。本文对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做了以下分析。

1.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能让学生从先贤圣哲的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学生通過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能够通过感受了解我们民族的道德信仰和精神内涵,来培养个体的理想人格,建构自身的道德素养。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美的传统艺术和优秀的文学作品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之美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更好地去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人生哲理,这种有感情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们更乐于理解接受,在慢慢的教学渗透中激发出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成为传统文化的宣传者。

3.加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源泉,我国在努力加强文化软实力,想要成为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显而易见我国对人文文化的重视程度。如今是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在如此自由的文化大环境下,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也遭到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我国学生缺乏对传统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接受的结果,所以如果从高中语文课程中开始认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通过如此的知识传播可以让传统知识更好地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让我国的经典有了新的定义和内容,为中国的文化增添坚定力量。

1.立足教材,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言文、古诗词,这是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发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因子,以课本教学为基点来达到教学传统文化的目标。例如可以采用分类别科的归纳法整理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感受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此举拓宽和深化课堂教学,更可以由此让学生走近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传统文化世界,汲取营养,感受魅力。

2.构建平台,引领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

语文是进入课堂的基础教育,承载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按照新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努力将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让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平台。如在课堂上,可以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来营造氛围,让学生从视听多种感官品味传统文化中的韵味。又如进行开设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设置校本教学课程,建构跨学科教学模式等手段,让学生充当受教方、研究者、宣传者等多种角色,多角度理解传统文化,让语文学科发挥其自身价值,使学生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越发紧密。

3.结合活动,促成传统文化素养的养成

高中语文的教学是以养成学生高质量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抓住时令、节日、地方文化特色等契机,努力营造适合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氛围,组织诸如吟诵、创作、古代礼仪、艺术表演等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纸上谈来终觉浅”,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手段是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这甚至可以巧妙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从而接受道德的熏陶和精神的引领,养成富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品质和素养。

结束语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也是每个阶段学生的必修课。高中语文教学类型多种多样,在新式教学的基础上,要懂得将传统文化与课本教材相结合,把优秀的古代文学逐渐渗透进课程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构建深厚的文化底蕴,脱离开仅仅讲“分数战”的单一刻板思维,提高对古文经典作品的兴趣,从自身出发,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丰富了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高尚的品德,提高欣赏鉴赏能力,找到自身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伍娟.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孝文化”课堂实践探讨[j].读与写,2018(22):20.

[2]韩龙.就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24.

[3]袁敏.回归语文本色——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4):97.

[4]程子函.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初探[j].神州(上旬刊),2017(13):152.

主题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一、班会背景:

班内有许多热爱京剧的同学,正好京剧又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名族的名片,经班委会和老师共同商定,设计出了此次“弘扬传统文化,品味京剧国粹”主题班会。

二、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

带领同学们多方面了解、品味京剧文化的魅力,简单学习京剧的主要表演形式,将京剧这种传统文化深留在学生心中,时刻提醒学生们勿忘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通过此次活动发现京剧精彩有趣的一面,让京剧真正成为大家熟悉的国粹艺术,走进我们的生活。

三、班会形式:

京剧歌曲表演、京剧知识问答、学生互动、欣赏课前社会活动报道。

四、准备过程:

a.会唱京剧的同学进行排练,排练在班会上表演的节目;b.同学们课下通过不同渠道简单的了解京剧(如上网、读报、自发举办京剧小讲座、组织京剧脸谱绘画比赛);c.课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京剧剧院,现场品味京剧魅力;d.布置班会现场,渲染京剧气氛。

五、班会过程:

1、《说唱脸谱》京剧歌曲表演

2、主持人开场

3、五个团队介绍本团队队名及口号

4、京剧知识抢答

5、“爱我国粹 壮我中华”课前社会调查报告(视频)

6、“欧美日韩”vs“京剧国粹”(讨论环节)

7、为课前设计脸谱优胜同学及知识竞赛获胜团队颁奖

8、班主任总结

六、同学感想

a:班会开始的前一周,几个班委便开始陆陆续续的计划班会了,先是在周末安排了两拨同学去参观学习,之后便开始整理资料,选定人选,写稿子,制作ppt,练稿子,最后再到彩排。我们合唱的同学每天要练到5点;主持人、班长更是尽职尽责,他们最后两天每天写稿子、改稿子再到敲定稿子要到很晚,力求不断完善。我对他表示深深的敬意!彩排期间班主任张老师也一遍一遍耐心的指点,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正是这样,我们的班会才如此圆满地完成,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一点——团结的力量如此强大!

b:前些日子,令所有人忙得焦头烂额却又满心期待的主题班会终于完美落幕了。回想起筹备时的点点滴滴,竟也有丝丝不舍涌上心头。

c:“弘扬传统文化,品味京剧国粹”,在了解京剧的同时,我们其实也意识到一个事实:身为华夏子孙,我们对国粹的了解并不算多。这件事情如此真实,又悲哀得可怕。我们的国粹,古老的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岌岌可危。不过好在,仍然有人热爱京剧,愿意发扬国粹,也愿意去逐步了解、发扬京剧。正如我们的同学,在短短两星期内,真正发自内心地去深入国粹艺术,渴望读懂它。通过此次班会,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发现京剧之魅力,开始学着去欣赏古老的文化,去传承祖先的遗产。一旦发现其魅力,必将用真心去热爱。我们正由现在,走向推广与发扬国粹的未来,而星星之火,必定可以燎原。

——肖某某

在本次班会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京剧的地位是否会动摇”这个话题——随着欧美、日韩的歌曲日渐风靡,京剧在人们心中还那么重要吗?我想说,对于我们这代孩子,流行歌曲自然是要比“咿咿呀呀”的京剧有吸引力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外国的歌曲,而好像只有老一辈人才真正了解京剧,从心底里喜爱京剧、唱京剧的更是寥寥无几——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说因为现在京剧业的不景气,许多京剧演员为迎合旅游者的猎奇眼光不得不参与肤浅的演出,有些甚至只得转行去做别的职业,对京剧的满腔热爱早已磨得丝毫不剩,只留下了无奈与烦怨——京剧真的没落了吗?其实,人人都知道京剧是国粹,人人都把京剧当成殿堂级的戏剧,只是很少有人接近它、了解它。所以,我们不光要把京剧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真真正正接触到它。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这门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对京剧产生兴趣,而且每天耳濡目染,那我们的国粹岂会衰落?

——唐某某

从班会策划开始,每个人的分工都十分明确:擅长电脑的同学制作ppt,会唱京剧的同学准备节目,绘画好的同学布置场地……这使我们明白,在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有计划性,这样实施起来才能井井有条,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使每个人的任务明确不混乱。而且每个同学都会认真地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并互相帮助。有些同学为了让班会内容更加完善,更是放弃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时间,这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更意识到要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而每天中午的京剧知识小演讲增进了我们对京剧国粹的了解,也使我们发现了它独特的魅力——唱腔悠长而不失庄严,沉淀着历史的味道;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却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沉稳,给人一种十分踏实的感觉。京剧的舞台不像西方的音乐剧舞台那般复杂,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次的班会还有知识问答环节,这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并不多,而我们对京剧国粹的传承不应只停留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应该继续了解它,学习它,进而喜欢它,爱上它。

——樊某某

七、主持人串词

(环节一)【开场:说唱脸谱】 【主持人上场】

肖: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上午好!

肖:还记得刚才《说唱脸谱》的歌词和旋律吗?想必大家都听出来了,今天我们班会的关键词就是——京剧!在此欢迎老师同学们来到初二十一班“弘扬传统文化 品味京剧国粹”主题班会的现场。

张:今天参加本次活动的校领导和老师有: 在这里,我代表11班全体同学欢迎您们的到来!我宣布——初二11班“弘扬传统文化 品味京剧国粹”主题班会——

齐:现在开始!

马: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清楚地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经其二百余年的演变,我们陶醉在舞台演绎出的一个个民间动人的传说,折服于演员们扮成的一位位可歌可泣的人物。

白:早在2010年,京剧就被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已经被世界所认可。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至今仍在一代又一代热爱古典艺术的人群中所传播,那么今天的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马:你还真别说,我们可以做的还多呢!在此次班会之前,我们组织了许多关于京剧的活动:比如每天中午都有喜欢京剧的同学自发的为大家举办有关京剧的小讲座,多才多艺的宣传组成员们也为班里制作了有关京剧的板报。

白:再比如,同学们根据自己所绘制的脸谱自愿分为五个小组,分别为“蓝”“黑”“红”“白”“黄”,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绘制了精美的脸谱。

(说组的时候组员举起脸谱示意)

(环节二)(知识竞猜&mv&讨论互动)

马: 在这次班会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分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京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以有奖问答的形式来检验一下吧。

白:规则如下: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并说开始之后,第一个举起脸谱的小组获得抢答权。举脸谱的顺序以我们看到的为准。答对一题加十分,打错扣5分,如提前抢答扣5分。每组基础分为100分。题目涉及京剧基础知识,京剧名角的故事事迹和著名唱段赏析等。最终根据分数的高低为各组颁奖。

马:有请各队队长上台,介绍他们的队名及团队口号。

(竞猜完)

肖:刚才同学们都积极踊跃的参加了知识问答环节,看来大家对京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我们此次班会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多方面了解京剧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此次活动发现京剧精彩有趣的一面,让京剧国粹成为大家熟悉的国粹艺术,走进大家的生活。

张:诶,肖某某,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天我们的“刀马旦”小组经常行踪神秘吖?

肖:(呵呵一笑)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其实啊,他们分别去了梨园剧场和湖广会馆,为我们带来第一线的消息采访。听说啊,他们还采访了许多外国友人,看到了许多精致的戏服呢……

张:那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带回来的报道吧!

(mv)

张:正好前几天我们刚刚在音乐课上学习了外国的“opera”,那我们的“beijing opera”与“外国 opera”有什么异同点吗?(和马一起控制现场)

(环节三)(颁奖&班主任讲话)

肖:听完了这么多与京剧相关的知识,大家是不是已经对京剧有了很大的兴趣呢?其实啊,在京剧的舞台上,还有一个元素必不可少,并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那,就是脸谱。看到舞台中央脸上画着浓墨重彩的演员们,相信大家也在心里对脸谱有一些好奇和期待了。

白:这些走上台的同学正是我们课前设计脸谱的最佳脸谱奖的获奖者,有请我们的英语霍老师为他们颁奖!

(拉德斯基起)

白: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获奖同学!(手势下台)(音乐弱)

张:经过激烈的比赛,各组的分数已经出炉了。下面有请五个参赛组的组长上台领奖!

(组长上台)

张:有请班主任张老师为他们颁奖!(音乐强)

马: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张老师为我们此次班会活动致辞!

(张老师讲话)

肖:感谢张老师。京剧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不断在吸收各种不同的元素。

白:传承国粹艺术在于接纳京剧艺术的多元性,让我们能够接纳它,欣赏它。

马:发扬国粹艺术,我们需要将民族的经典推广到世界的艺术。让京剧艺术走出国门,发扬光大。

张: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宣布,今天的“弘扬传统文化 品味京剧国粹”主题班会——

齐:到此结束!

主题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中国传统文化——礼貌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一个……

“学习争先虽重要,礼貌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这是一首礼貌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礼貌的定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

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必须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此刻的我已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了,不怎样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叫人。一般见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妈一向说“见认识的人必须要叫,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也经常说“在校必须要叫老师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但是此刻的我,总觉的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向嘴边挂着阿姨叔叔什么的,会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学笑话。

我承认这一点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说我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爱幼。

坐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个性是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后门一开就能看见三把黄色的单人座椅,这三把座椅是专门为老弱病残所设的。但我总是会看见一个孕妇或老人站着,偏偏会有年轻人、中年人坐在旁边。其实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让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亏。直到售票员说“谁能让一下位?”我有信心说我不是这样的!正因我做到,看见这样的状况会主动让位!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礼貌!

主题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家乡的漳浦县城已有千年的历史,有句俗话:“西街通县前。”从这句话就可以知道原来的旧县城有多大,而今经过四十年发展,县城已扩展到十多平方公里。随着经济的发展,淹没在历史里的庙文化也随之兴起。

威惠庙

脚踏在威惠庙这块的方土上,不禁联想到它历经数百年沧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仅存为乡民捐建的一间小庙,岁月悠悠,波光泯灭。到了九十年代,县政府投资五千万元人民币重建威惠庙,并把它开发成占地450亩的游览区,园区由古建筑群、别墅山庄、森林公园三部分组成。陈氏在台湾和海外的后裔闻讯纷至沓来寻根谒祖,为威惠庙重建捐资捐物。威惠庙也成为家乡联系海外黄炎子孙的一座桥梁。

据有关消息,县政府准备要在原有威惠庙的基础上筹建的一个城市公园,计划占地面积约5000亩,集生态、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

重温宋代改革家吕璹一首诗:“当年平贼立殊勳,时不旌贤事忍闻。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孔庙(文庙)

缅怀对先师孔子的敬仰之情,走进20__年修缮后占地面积近20亩,投入3000多万元的文庙。览物之情,脑海不禁浮现出当年在这求学莘莘学子的身影,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忍住过着十载寒窗的苦。在此,不禁问自己在这盛世如花的日子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有什么理由不担当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呢?怎能会忘却曾在文庙里发生过 “漳浦事件”这段历史呢?

武庙

20__年1月19日早上,随着漳浦县城北路古榕树边的烟花爆竹响起,始建于南宋,后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武庙重建也落成。这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又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漫步在公园里,看到武庙已重建天日,更多想到的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怎样去保护它,让它的文化得于延伸和发扬光大呢?

走进家乡的庙文化,我为家乡在改革四十年中取得辉煌的成就感到骄傲,更为家乡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欣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