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4:57:18 页码:11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实用15篇)
2023-11-21 14:57:1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种表达个人感悟和思考的方式。写心得体会时应注意语言生动活泼,避免空泛和一成不变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一

经过观察考虑,根据坤坤好动的特点,我引导他把精力用在为班级、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做卫生检查小组长,接下来又安排他做班级平安管理员,结果他忙碌并快乐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坤坤有了很大进步。但有一天,坤坤又拧了小朋友的胳膊。

自此,我依然坚持用心捕捉坤坤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进行表扬,从小朋友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小朋友们逐渐接纳了坤坤,坤坤的脸上也常常挂着微笑。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二

从上师范以来,可能是受老大的影响(舞蹈老师),每年cctv举办的舞蹈大赛自己都特别关注,原来的自己纯属是一项爱好,而现在的自己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在寻找一丝丝教学的灵感。

这学期我把班级特色定位在舞蹈上,一方面也是发现班级中的孩子对这方面比较有天赋,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很擅长的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将幼儿舞蹈研究透彻,当然一切还处于启蒙期;在今年的cctv舞蹈大赛中,《茉莉花》给我的印象最深,虽然题材已经被一届又一届的人跳过不少,但是这次的舞蹈设计非常新颖,特别是他的音乐剪切得很特别,说设计灵感由此而生。

但刚开始的设计也难倒了我,这么好的音乐,这么好的题材,我应该怎么设计呢?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应该抓住哪个作为重点呢?那孩子们现在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在设计的初衷,我曾经想过使用扇子,但考虑到一些原因,还是很快被自己否定掉了,之后想到了可以在手腕上扣上手腕花,但在后来的设计活动中发现,手腕花也无实际作用(没有队形变化),不过后来将自己的设计流程跟组里老师商量了一下,现在的活动还算很顺,当然,在最近大家一起研的过程中,自己对舞蹈又多了进一步的认识。

活动刚开始的导入环节,首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情境,结合音乐旋律,初步引导幼儿熟悉音乐旋律,感受音乐的柔美。在第二环节中,通过倾听、模仿动作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其实设计学做老师动作的环节时,我的内心也小小地纠结了一下,但考虑到班级幼儿的舞蹈动作可能不太丰富的时候,还是加了进去,目的'在于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舞蹈动作,给予他们更多创编动作的灵感,为下面的创编动作作铺垫,也进一步明确创编动作的要求。在第三环节中,通过再次倾听的方法教师及时发现幼儿最美的舞蹈动作,在动作的创编上加入一些旋转、移动、左右摇摆等不同方位的动作,并且通过现场示范的方法来提高幼儿创编的积极性。通过反复倾听音乐旋律,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幼儿对音乐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也积累了相关创编舞蹈的经验,所以,在最后完整舞蹈的环节中,我请另外一批幼儿将自己创编的舞蹈展现出来,再次地提高了他们创编的积极性。

活动的设计完成了,在一次次的试上以及组内老师的研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茉莉花开》初稿的设计时,我还是按照一种老套的方式进行的,先完整倾听,再分段欣赏,但在研讨的过程中觉得量比较大,要抓的点很多,所以在后来的设计中,我们将难点置前,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将难点解决。

教师对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应该熟记于心,明确环节的目的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进行引导如在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模仿茉莉花的不同姿态时:

教师甲:花宝宝美不美?来学学吧!

教师乙:我们今天来到了茉莉花园,用你的动作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一朵?(待幼儿动作过后)再找个你喜欢的,换个动作,好吗?(引导幼儿表现出茉莉花的不同姿态,如:含苞待放,盛开等造型)。

教师乙用语言很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为下面的创编动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刚开始的活动设计中,自己只是想到了创编动作,对于创编的一些要求并没有渗透进去,例如可以先是简单的手部动作,逐渐加上身体的动作,慢慢地加上脚部动作。

在试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对于舞蹈的经验并不丰富,散点的站立、小碎步的步伐、舞蹈的基本姿态、坐在垫子上的基本要领等等出现了多多少少的问题,所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幼儿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利用午间出外散步的时候,可以带领幼儿事先了解一下舞蹈的基本姿态,如:腰部的挺拔等等,不要求每个孩子都很专业,但需要每个孩子都了解,并且在每次的舞蹈活动中都能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到这些要点,随着每次活动的开展,渐渐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其实自己对于这个活动,还有一些困惑,这次的舞蹈活动我准备在地上铺上垫子,坐在垫子上进行舞蹈活动,但是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如果一个班级四十几个孩子都用上一块垫子的话,那么场地需要铺一个大大的半圆,或者半圆根本坐不下,但若做成一个圆形的话,可能在示范舞蹈动作时有个别孩子会看不清示范动作等等,还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多多提点意见。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三

我们经常会在生活活动的时候玩一个游戏——小小邮递员,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掌握地理知识,孩子们可以通过送信的游戏,知道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天津等,还有外国的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等,通过玩这个游戏我也知道了孩子掌握的知识是很丰富的。

我们向往常一样玩这个游戏,可是浩喆的一句话让我很为之震惊,也记忆深刻,当小朋友们问他的信是送给谁的时候,他皱了皱眉头说:“我要送给大一班最遵守纪律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后,不安静的教室变得鸦雀无声了……顿时间我也找到了一个让孩子安静的方法。

平时,我们都是通过拍手或做小游戏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但是时间久了,这些对孩子们也就没有了新鲜感了,但是这个游戏却可以让孩子们很自觉的遵守纪律了。

大班的孩子了,孩子们大了也就懂事了,有时候很吵的时候会听到孩子说:“别吵了”……纪律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了,通过孩子们自律能力慢慢的提高,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最遵守纪律的孩子的!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四

放学的时候,宝宝突然在校门口跌倒了,我飞快的跑过去,把他扶起来。我突然发现竟然没人去帮助她,这时我知道了孩子们对助人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也许在他们的世界里别人帮助她好像是理所当然,让他帮助别人却很难。

第二天,我问孩子们曾经帮助过谁,大家都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这是宝宝突然说:“我们很小不需要帮助别人。”我立即否认离他的观点。

也许孩子们真的还很小,但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不应该拿自己还小为借口。那天我让他们明白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也让他们知道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他们也很高兴的答应我以后会经常帮助他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爱默生也曾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助人的习惯要从小养成,这样也会对孩子的未来有所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多教导孩子,考到别人有困难我们要伸出援手。争做文明接班人。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五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个幼儿因为吃了凉的饭菜而呕吐,吓坏的我马上带幼儿到洗漱间进行清洗,并告诉了其他的教师。然而,大家却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视无睹。当时给了我很大的惊恐。由于幼儿吃饭比较慢,冬天饭菜没有吃完就已经冰凉了。在加上教师不停督促让幼儿吃干净,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顿凉饭。所以我从那时起坚持每个中午晚回家一个小时,对平常吃饭慢的幼儿直接进行喂食。

我以为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去照顾好了孩子,是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的。殊不知,由于我的喂食而剥夺了幼儿自己进食技能的培养。代劳不是帮助幼儿。

我们老师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关心幼儿吃饭的多少,快慢、挑食等问题。很少考虑到幼儿进食时的心情,胃口等。这样一味的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所以才会出现催食、喂食等现象。有时,教师在反复催食,或着特殊强调照顾时,也会给幼儿小小心灵带来无形的压力。进而更加恐惧甚至厌恶吃饭。

对待吃饭慢的,可以先给幼儿少盛,循序渐进。不要刻意的强调或者批评幼儿吃饭慢,少。或者直接代劳,拿过碗勺喂饭。但是我绝不让幼儿吃凉了的饭菜。饭前食欲的调动,舒适进餐环境的培养,及时的表扬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会有利于幼儿的进食。看似无所为,其实功效卓著。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六

今天小朋友学习“排队等候”这一课,在讲这一节课时,也许大部分老师看到这个课名时,认为就是告诉小朋友要遵循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人多时,要排队等候。但是,老师不但讲了这些,还在最后常人都以为课结束时,又提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我们为什么要排队呢?”“因为会出安全事故。”一个小男孩抢答。老师和孩子的一问一答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从教学方法上来说,赵老师不仅让孩子知道人多要排队,还告诉孩子为什么会要排队,只有孩子知道了不排队的危害,孩子才能更自觉的排队,排好队,或者告诉周围的何时需要排队。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注意安全必须从最细小的细节开始。在幼儿园孩子吃饭,上厕所,上下楼梯等都需要排队,为了更安全,幼儿园还要求孩子与孩子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约一米),这更是一个细微之处,为孩子的安全提供了一个更有力地保障。

这些都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孩子们的安全时刻要牢记心中,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是否安全,每一项活动都要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及时想到一些应对措施。“孩子的安全第一,眼睛不要离开孩子!”这句话我再一次有感而想。孩子们在园里的一举一动都隐藏着安全隐患,关键是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如何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她们的教学中,如何给孩子们做的好示范。只有老师把安全的理念根植到她们的心中,落实到行动中,孩子们才能过真正的感受到,才能真正地也把安全的理念根植到自己的心中。这样,他们才能从小养成注意安全的好习惯。其实,在幼儿园里无论是孩子吃饭,喝水,玩耍,大小便都应该注意从细节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让孩子不仅在幼儿园安全成长,在幼儿园外也能注意自己的安全。例如:孩子吃饭一定要双手端碗,正阳才能保证饭不撒;孩子玩耍不能相互打闹,在玩滑滑梯时不能脸朝下往下滑或者从滑滑梯出口往上跑;孩子睡觉时,不能趴下睡觉,这样容易窒息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细小的细节,孩子在园外一样也会遇到,因此,不仅要保证孩子在幼儿园做到这些保证安全,在幼儿园外边也一定要做到这些保证安全。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不但要教给孩子一些注意事项,更要教给孩子不这样做的危害,从心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并且把这种理念根值她们的心中。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跟着孩子,只有把安全理念根植他们心中,他们方能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更好地健康成长每一天。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七

哎,萌萌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萌萌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她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她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她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她好多次,试图让她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她不想睡就不要勉强她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萌萌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她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她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她微笑。以后的几天,萌萌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萌萌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1、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2、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幼儿午睡时我常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愉快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八

最近我发现我们班小朋友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玩卫生纸。

今天早点后,我让孩子们在座位上暂时休息了一下,因为是刚吃完早点嘛,稍微歇歇食,这时我发现晓讷从口袋里拿出了卫生纸,有差不多一米长呢,因为是冬天,孩子们难免会流鼻涕,所以家长们都会给他们装一点卫生纸,没想到卫生纸竟成了他们的玩具,我也没多说什么,我就让晓讷把卫生纸装起来了,也流鼻涕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她就把卫生纸装起来了,但是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拿着卫生纸,而且都把卫生纸团得一块一块地扔着玩,以至于地上也全是卫秉纸,我一下子火了,我说:“卫生纸好玩嘛,卫生纸是用来擦鼻子的,不是你们用来当玩具的'。”

从我说了以后,孩子们就再也不拿卫生纸玩了,有些时候这些蝎西们需要跟他们讲道理,不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九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小宁,他长得很漂亮,也很讨老师的喜欢,就是有一个缺点——少言寡语的。

这天,孩子们陆陆续续地都回家了,留下了小宁和亮亮,我拿出了自己喜欢的零食说:“我饿了,我要吃好吃的了,你们要吃吗?”亮亮小朋友还没等我说完就要从我的手里那吃的了,而宁宁小朋友在一旁站着不动,瞪着眼睛看着我手里的零食,我又问“宁宁要吃吗?”他没有表情低下头,默默地点点了头。我装傻到:“你到底吃不吃啊?”她用低的近乎我听不到的声音说:“要吃”“哦!要吃啊!快给你吃吧!”我夸张的口气也感染了她,他嘀咕了一句“谢谢老师”

我一阵欢喜,便和她交谈起来,他终于说话了,“我也喜欢看吃饼干”并且脸上有了笑容,我又连续和她说了好久的.话,聊了好多的问题,聊着聊着他家人来接她走了,他大声的和我道别走了。

我想每个孩子都会很开朗,只是要有一个环境,一个和家一样的环境!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十

人世间需要温情,需要你我真情相对,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微笑是一种魅力,是一种豁达,是一种热情,更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关心。生活中不能没有笑,谁也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上,谁都渴望笑脸面对彼此。

温暖的阳光赐予我们阳光般的心情,多多展露你的温馨笑脸,你将是这阳光下最美丽的人。只要有微笑相随,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朝气蓬勃。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十一

我们班里有个叫帅帅的小朋友,特别好动,上课时老师讲老师的,他自己干自己的,屡次提醒,但他仍然我行我素,后来,我发现他自尊心很强,便以此作为突破口去引导他、教育他。

一次,我讲故事,他坐在位子上,不是趴下就是歪着头,再次就是讲话。我屡次暗示、提醒他,但仍然如坐针毡。故事讲完后,他还在忙活。我走过去,让他讲一讲刚刚的故事,他抬起头,小眼睛盯着我一言不发,小手照样在桌上倒腾。

我耐着性子说:你很忙,要不要我帮你?他嘿地一下笑了说:不用。我说:刚刚老师让你干什么来着?他一边不紧不慢地动作着,一边诚恳地说:老师,我不会讲我妈妈说我没长脑子,没记性说话做事都爱忘。

我说:妈妈这是跟你说着完,回去告诉你妈妈,老师认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好小朋友。现在,来给老师讲一讲故事好吗?他看了看我,开始细声慢气地给我讲,在我的提示下,他把这个小故事讲完了,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我表扬了他:帅帅小朋友真聪明呀,老师非常喜欢听你讲故事,下次再讲给小朋友听好不好?他点点头,甜甜的笑了。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十二

孩子们到了大班后,语言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交往能力也逐渐增强。无论在讲故事和绘画、计算、创造、表演等能力中,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发挥和想象创造,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甚至就连一直保持安静的睡觉间也开始热闹起来。说话、聊天、玩纸、揉线团和拆被子……难以入睡,午睡甚至成了他们的负担。尤其是每到星期一中午就特别兴奋,老师总要反复提醒:“不要说话了,快点睡觉”类似这样的话,使幼儿被动地午睡可效果甚微。为了让孩子们能快又静的睡好午觉,我有几种小“妙招”效果尝试下来还是不错的。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十三

又到午睡的时间,大三班的小朋友们像往常一样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床上,准备听我讲故事。

我想:何不自编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呢?与他们朝夕相处,感人的事还真不少。佳佳近来喜欢助人为乐,就让她来当童话故事的主角吧!

故事讲述了佳佳和小动物们在大森林了玩时所发生的事情,其中很多情节是根据佳佳平时帮助老师、小朋友的事改编的.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佳佳那圆圆的脸蛋上满是兴奋的表情,两只眼睛眯成了两道弯弯的小月牙。起床后小朋友们纷纷问我:方老师,你故事里的佳佳是不是李佳呀?我快乐地说:对呀!以后谁表现好我就把他编进故事里。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十四

今天的午餐xx又没有吃完。这个有些顽皮又有些固执的小朋友,在我的再三劝说后仍是不愿意吃饭。

看着他的眼圈越来越红,我也有些内疚,也许刚刚开学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不能说服他,转儿我只能说服自己对孩子多宽容一些。

这样想了以后,我笑着对他说“笑一笑”,他却眼睛含着泪水对我说:“我心理有点不开心,笑不出来。”想来也是刚刚被批评的孩子让他马上破涕微笑还是有些难度。

这时,我看到活动室墙壁上“小青蛙”与“瘌蛤蟆”的图片,想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分散他悲伤的情绪。“你看哪只是小青蛙?”我点着瘌蛤蟆和小青蛙的图片。“绿色的是小青蛙”他回答的很干脆。“哦,对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不是因为小青蛙穿的是绿衣服?”我想这样问,孩子对青蛙和瘌蛤蟆在颜色上就能有所区分。但是,他却盯着我认真的对我说:“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我想他可能不理解我的意思,为了让他青蛙与瘌蛤篝色的不同,我又说:“你看小青蛙穿的是绿衣服,瘌蛤蟆穿的是灰色的衣服对吗?”“不是的,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所有的携物都是不穿衣服的!”他信心满满的对我说。

xx小朋友的`自理能力虽然比一般的孩子要弱一些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都要比其他的孩子强一些。于是,我决定向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你说的对,小青蛙没有穿衣服,绿色是小青蛙皮肤的颜色,刚才是老师说错了。”我这样所了以后,似乎对他是一种肯定,他以他惯有的“嘻嘻”回应了我的道歉。

通过这件小事,让我明白在生活中与孩子交流要保持相互之间的平等,教师说话时要以大人的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介绍一些动物的时候更要以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搞混淆。

教育随笔心得体会幼儿大班总结篇十五

美美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很漂亮一看就知道不便宜,大家都夸她。第二天,丽丽竟然也穿了一件一样的。我感到很惊奇,因为丽丽的家境并不好,爸爸妈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按常理来说,他的父母是不会给他买这么贵的衣服的。所以放学后我便打电话问了一下。结果令我很震惊。丽丽竟然哭着喊着要买不买就不去上学了,父母没办法只好给她买了。其实我也是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艰辛我深有体会,所以从小我就不乱买东西。今天莉莉的例子给了我很大的震惊。

面对孩子的攀比,家长们往往很无奈,我认为,这主要是这些家长成长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没有过类似的攀比经验,面临的个新问题;同时,他们没能对孩子的攀比意识或行为做到正确归因。其实孩子们的.攀比也许是一种“从众”心理,父母要及时认清,防止孩子这种心理的继续“恶化”。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也许谁都有攀比心理。到我们仍应该努力改变,为孩子们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