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人居环境观摩会心得体会总结 人居环境整治观摩感受(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9:48:56 页码:10
人居环境观摩会心得体会总结 人居环境整治观摩感受(三篇)
2023-01-07 09:48:5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人居环境观摩会心得体会总结一

围绕“干干净浄、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目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农村卫生保洁、规范建房、移风易俗、“厕所革命”长效机制,做到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实、运行规范和长效治理。

(一)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坚持以群众为主体,

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作用,组织和依靠群众搞好卫生维护、设施管护和工作监管,落实“门前三包”,真正让“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成为老百姓的行动自觉和日常习惯、形成“有队伍、有经费、有设施、有制度、有评比、有督查”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规范村民建房长效机制。坚持规划先行,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坚持先批后建,设立“一站式”规范建房审批窗口,落实“五有三到场”措施;坚持按图建房,风格相对一致、风貌基本协调;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大集中”与“小集中”相结合,严控分散建房。严格执行《岳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全面规范村民建房。

(三)建立健全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坚持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法治、德治,改变农村各种陈规陋习,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除了红白事项管理外,还要拓展到村民个人习惯、行为规范等方面,让文明、简朴、和善、友爱的农村新风尚日渐形成。

(四)建立健全美丽村庄动态管理机制。对美丽村庄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有效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重创建、轻管理”等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镇村两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所(理事会)班子不撤、人员不减、工作不散,主要负责统筹指挥、业务指导、督查考核。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所总牵头,加强规划编制、资金等措、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支、村两委、农村居民是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村(社区)支部书记要维续履行“清洁指挥长”职责,村干部要花主要精力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二)多元投入。镇财政要按标准列支经费,村(社区)卫生保洁理事会要按普通农户50元/年/户、集中建房点200元/年/户的标准收取卫生保洁费。要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投入。要凝聚乡友乡贤力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组织村民等资投劳,形成多元投入模式。

(三)联席协调。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部门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统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大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四)督查考核。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对村(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明查暗访,打分排名,奖罚兑现。对村(社区)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依据。各村(社区)凡部署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按照相关规定启动问责程序,严肃处理。

最新人居环境观摩会心得体会总结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为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事求是、自下而上、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等互促互进。

——坚持立足农村,突出乡土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充分体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村民意愿,激发内生动力,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地方为主,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

——坚持持续推进,突出健全机制。注重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相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

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并推动分类处理试点示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村户用厕所愿改尽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四)逐步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动厕所入室,新建农房应配套设计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厕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落实公共厕所管护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

(五)切实提高改厕质量。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技术模式应至少经过一个周期试点试验,成熟后再逐步推开。严格执行标准,把标准贯穿于农村改厕全过程。在水冲式厕所改造中积极推广节水型、少水型水冲设施。加快研发干旱和寒冷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加强生产流通领域农村改厕产品质量监管,把好农村改厕产品采购质量关,强化施工质量监管。

(六)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动卫生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暂时无法同步建设的应为后期建设预留空间。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统筹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

(七)分区分类推进治理。优先治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及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等区域,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和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开展平原、山地、丘陵、缺水、高寒和生态环境敏感等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鼓励居住分散地区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八)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摸清全国农村黑臭水体底数,建立治理台账,明确治理优先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鼓励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建立健全促进水质改善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九)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构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督,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易腐烂垃圾和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径。扩大供销合作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协同推进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鼓励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

(十一)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通过集约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等方式扩大村庄公共空间。科学管控农村生产生活用火,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推动线路违规搭挂治理。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畅通安全通道。整治农村户外广告,规范发布内容和设置行为。关注特殊人群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二)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加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

(十三)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十四)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实施以“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结合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等组织村民清洁村庄环境,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村庄清洁日等,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十五)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利用好公益性岗位,合理设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队伍,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员。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建立健全设施建设管护标准规范等制度,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依法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粪污清掏、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以及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户付费分担比例。

(十六)强化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组织动员村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充分运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项目公示制度。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引导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依法成立各类农村环保组织或企业,吸纳农民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后续管护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七)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动员优势,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各级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大力推进健康村镇建设。

(十八)完善村规民约。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行为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倡导各地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社区噪声控制规约。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十九)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完善地方为主、中央适当奖补的政府投入机制,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按计划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保障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鼓励各地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用于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县级可按规定统筹整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资金和项目,逐村集中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收益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项目。

(二十)创新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做好与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等政策衔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设施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用地,优先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信贷支持。落实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有关要求。鼓励村级组织和乡村建设工匠等承接农村人居环境小型工程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具备条件的可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

(二十一)推进制度规章与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地方立法,健全村庄清洁、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村卫生厕所管理等制度。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领域设施设备、建设验收、运行管护、监测评估、管理服务等标准,抓紧制定修订相关标准。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标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增强政府部门、企业等依据标准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依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监管机制,适时开展抽检,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二十二)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创新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重点任务。加大科技研发、联合攻关、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等力度,鼓励支持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节能节水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举办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技术产品展览展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职业教育,强化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继续选派规划、建筑、园艺、环境等行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结合乡村振兴整体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协调资金、资源、人才支持政策,督促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省级党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抓好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资源配置等工作。市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当好一线指挥,选优配强一线干部队伍。将国有和乡镇农(林)场居住点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十四)加强分类指导。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优化村庄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合理确定村庄分类,科学划定整治范围,统筹考虑主导产业、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村庄发展。集聚提升类村庄重在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提升建设管护水平,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保护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空心村”、已经明确的搬迁撤并类村庄不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对一时难以确定类别的村庄,可暂不作分类。

(二十五)完善推进机制。完善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县域范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推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护,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统筹谋划、统一管护运营。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各方积极参与,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充分考虑基层财力可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整治提升重点,防止加重村级债务。

(二十六)强化考核激励。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相关督查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的地方持续实施督查激励。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强督促检查,并制定验收标准和办法,到2025年年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与相关支持政策直接挂钩。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

(二十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总结宣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编制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增强社会公众认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最新人居环境观摩会心得体会总结三

同志们,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我们用一整天的时间,在徽县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主要是学习徽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现场观摩,学样子、照镜子、找路子,进一步推进当前以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大家可能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农村人居环境该怎么抓?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该怎么样去理解?具体的方法措施路径应该怎么选择?这次现场会为什么放在徽县召开?刚才3个县的同志和5个市直相关部门的同志紧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厕所革命”作的发言,还有今天上午对徽县的4个乡镇4个村的现场观摩,已经给我们做了形象直观的回答。上午的现场观摩,我相信对在座的各位都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深的心灵触动;下午的发言,大家交流了经验,寻找了差距,也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措施,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相互借鉴,认真检视自己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对照检查的过程当中见贤思齐。

上午观摩的时候,我有意让县区的分管领导在不做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现场点评,目的就是改变现场会的大水漫灌、走马观花,从现场点评的情况可以感受出,大家点评的都很准确,也很到位,说明我们上午的现场观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在现场,大家都认为徽县的工作值得看、经验值得学。除了大家点评提到的之外,我感觉还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高位推动,领导重视程度高。为什么“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在省市统一要求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进度、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是与领导重视的程度分不开的。正因为徽县书记、县长把这件事情真正当做一件要事、实事、好事来抓,亲自研究部署谋划,亲自推动落实,亲自解决组织发动、资金筹措、机制创新等重点难点方面,分管领导更是直接抓在手上,一线指导、一线落实,各个部门和乡镇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所以才最终形成了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第二是高起点谋划,综合施策效果好。正如上午一些同志在现在场点评中讲到的,徽县很好地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今年的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工作当中,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垃圾处理等等这些工作都做了系统的统筹谋划,下力气整合资金1.2亿元集中投放到19个村,分类解决户厕、公厕、垃圾、污水处理以及拆违治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正是因为徽县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高起点谋划,综合推进、整体发力,才使得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地方,都看到了让人兴奋,甚至是赏心悦目的变化。第三是严把标准,精细操作质量优。什么是标准?标准就是推进落实这项工作须达到的一个程度。今天在栗川的观摩点,我看得比较细,我认为栗川的户厕标准就定的非常细致、非常实、非常管用。概括起来就是“砖混结构、现浇平顶、面积达标、内外涂白、地面防滑、瓷质蹲便、有门有窗、有灯有框、储水冲洗”这9句话、36个字。目前从资金筹备情况来看,各县区的资金都已经筹措的差不多了,如果把资金用好用活,坚持标准,完全能高质量高标准地把这项工作干好,关键就看用心不用心。另外还有化粪池标准、管网标准、补助标准、技术标准、施工标准、补助标准,体现出了徽县精细谋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与会其他各县区要认真学习对照,检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也谋划到了这一步。第四是机制健全,保障措施很到位。在看的过程中,我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这一点,那就是在垃圾清理模式上,徽县采用“户分类、社收集、村运输、镇处理”的机制,让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都得到了有效处理,让垃圾有了家,让废物变成了宝。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中,遇到的普遍性难题就是柴草乱堆乱放,面广量大而且不好处理。但徽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把村内原有的打麦场、公共活动场所收到回来,统一规划、就地取材进行改造,把全村的柴草统一集中放到柴草场,既整齐美观,又体现出了文化元素。在拆治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落实建管机制,切实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用一套办法管理起来。第五是发动充分,群众参与热情高。徽县县、乡、村多次召开会议,多次上门做群众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度高。总结今天的感受,主要有四点:一是打造了精准扶贫的升级版,二是解答了乡村振兴的新课题,三是探索了落实河长制的好路子,四是创造了整体提升农业农村工作的好典型。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关于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的有关情况,刚才亚军局长已经做了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总结地也很到位,我着重再强调一下存在的问题,第一是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到位。没有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去对待这件事情。这项工作从一开始部署,中央和省上都讲得很清楚,必须是五级书记亲自抓,但总体来看,除徽县之外,大部分县区主要领导对这件工作重视不够,甚至有些分管领导是否重视还要打个问号。各县区分管领导回去之后,一定要将本次现场观摩徽县的做法向主要领导做好汇报。第二是资金筹措到位迟。在筹措资金方面县上固然有难处,但是资金筹措难,不是一个县区的问题,不是局部的问题,是全市面临的共性问题。为什么徽县能够解决好?在资金下拨的过程当中,还存在拖延浪费时间的问题,延误了农村“厕所革命”建设的进度。第三是工作进度形象差。整体来说,全市的进度形象都差,省上要求是9月底要全部建成,而到今天全市仅完成户厕建设任务的31%,已经落到了全省倒数第三四位。第四是部门协调配合不够,整体推进没有形成合力。农业农村、卫健委、住建、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合力没有形成,对工作推动不力的,该通报的没有及时通报,该约谈的没有及时约谈。这项工作卫健委也要上手,卫健委不仅是制定工作标准,还要对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把关;住建局在省上下达“厕所革命”任务指标的时候,还有1200多座的村级公厕,省市要求村级公厕覆盖率达到70%以上,按这个任务目标,今年要新建近1140座,但截至目前只建了179座。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提三点要求。

这是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部署的一件事,总书记这次视察甘肃,在古浪县就视察了户厕改造工作,不仅体现了爱民情怀,同时也说明了农村“厕所革命”在整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总书记重视的工作,我们不重视,什么叫讲政治,讲政治不是一句空话,讲政治要体现和落实在我们的工作行动当中。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的2019年为民办实事之一,9月底必须建成,10月份省上要进行验收,哪个县区完不成,是要被问责的。一要多方筹资建设资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与扶贫工作统筹兼顾,今年在下达任务的时候,市上充分考虑到今年精准扶贫、对标对表3+1冲刺清零,还有几个县这方面面临的工作任务很重,所以给这些县安排的任务相对较小。要认识清洁村庄行动和“厕所革命”的工作做到位了,会有效增加扶贫工作的亮点,提升扶贫工作的成色。拆违治乱,拆地不行治理也跟不上,这样的村怎么去交账?到了户里去,连一个户用厕所都没有,又该怎么去交账?这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不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扶贫工作对立起来。二要坚持科学改厕。徽县的具体做法就是科学改厕,从每个县的实际出发,根据实际,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能统则统,能分则分。有些高寒阴湿的地方,不要一味强求搞水冲式厕所。把卫生旱厕按标准建好,也同样能够通过验收,达到改厕的目标和要求。当然有条件的地方,我们还是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徽县的改厕的做法,把村级的污水处理与改厕结合起来,这是我抓“厕所革命”这项工作以来,追求的一种理想,在全省全国改厕工作中,应该都是一流的。三要确保建设质量。部分县区存在质量问题,采购厕具的渠道不统一,质量标准要求不一致,有的采购的是劣质的产品。在施工建设时,指导不到位,建的三格式化粪池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厕所位置选择不合理,把厕所建在离农户很远的位置,不切合实际,不方便群众如厕。给大家提个醒,千万不要把今天所做的工作变成今后督查整改的对象,成为网络媒体炒作的对象。四要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区要充分认识农村改厕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切实宣传好、教育好、引导好,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改厕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途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宣传改厕防病,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强化农民文明卫生意识。要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达到教育一人,带动全家。要结合基层党组织活动,鼓励乡村干部、党员、医护人员及教师带头改厕,促使广大农民健康观念的转变,改变不良习俗,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激发群众的改厕热情。比如,两当县的人居环境整治就是从群众的生活习惯抓起,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月末周五”集中整治,建立卫生评比“红黑榜”,推行环境卫生保证金制度,促使群众养成自觉开展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达到了很好的整治效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是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村庄清洁行动的主攻方向是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河塘沟渠清理及村容村貌提升、“厕所革命”、污水处理,聚焦的都是农民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切入点是最基础的,影响面、带动面却是最广的。我们要动员各方力量,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面上的环境问题,进而建立垃圾清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治理、彻底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态。一要全面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开展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集中力量、限定时间、不留死角,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侧、沟渠内、村庄周边积存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集中清理公路边、沟渠边、田地边、树林边、院坝边、房前屋后的柴草杂物,做到统一堆放、统一建设、分类管理,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全面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严防将垃圾扔在庭院周围或倒在路边、田边、河边。二要全面清理村内河流沟塘。要对乡村小河流、小溪流、池塘、水井、沟渠等堆积物和水面漂浮的生活垃圾进行全面、彻底清理,统一收运处理;对乡镇、村庄内污染严重的池塘、沟渠的沉积污泥开展清淤治理,疏通排水;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协调联动、集中连片、分步实施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防止肥料、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粪污和农村生活污水进入池塘、水库、水池,使农村的水更清澈、更干净、更安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置清理收集的淤泥等污染物,防止出现次生问题和二次污染。三要全面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要结合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行动,大力推广经济高效、循环利用的畜禽养殖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户对畜禽粪污进行堆肥或沼气化处理,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实现绿色生态循环。要推广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技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可降解地膜应用试验和试点示范,扶持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建设,提升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全面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工作组的组织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作为,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一要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管理。自然资源部门要对已编制完成的村庄规划按新的要求进行全面梳理评估修订,对333个未编制村庄规划的村要按照村庄类型及实际需求,尽快编制能体现地域特色、村庄特点、管用实用的村庄规划。要积极向上争取规划编制经费,加强规划人才的培训培养,努力培养一批乡土规划人才。要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督查力度,防治规划上墙不落地。二要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运输部门要在推进固强补弱上下功夫,把加快“畅返不畅”路线整治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台账、逐项销号。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养护资金拨付力度,力争农村公路应养尽养。要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实现有路必管,打造干净、安全、通畅的通行环境。要加大农村公路综合执法,及时检查、制止和处理侵占、破坏农村公路的行为。三要全面提升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要进一步规范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运行,壮大管护资金,科学设置公益性岗位,争取今年新开发的2434个公益性岗位落实到位。巩固拆危治乱整治成果,进一步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这方面成县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在全面完成拆违后,又地毯式开展治乱回头看,彻底清除了各种建筑垃圾,复垦了土,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四要继续持续推进拆违治乱。在市委市政府的农村工作当中,拆违治乱工作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项工作孙书记时时督促、时时上心。凡是拆违治乱工作推进有利的,拆治结合的好的,凡是治乱的措施跟进落实的及时的,村庄整体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徽县、成县和两当。

通过今天的现场会,大家一定要对照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结合本次现场会给我们的有利启示,认清自身的差距,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强力推进,尽快落实。市上要求,从现在开始,用9月份一个月时间,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的攻坚战,如期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按期接受省上的验收考核,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