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山东新华书店精神心得体会总结 新华书店员工培训心得(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9:53:09 页码:10
山东新华书店精神心得体会总结 新华书店员工培训心得(2篇)
2023-01-07 09:53:0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山东新华书店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一

这里竹林隐茅舍,清泉石上涌。家家摇青竿,户户临细流 。朋友们,在这里,你一定会忘记你的身份,忘记你的年龄,忘记你的昨天,心身逍遥地融入大自然之中。

请大家随我渐入佳境。

整个竹泉村分为六个景区,六个景区的名字分别是:凤凰迎宾,梅竹幽境,田园闹市,东篱茅舍,泉上兰亭,三分乐土。现在我们在的地方叫凤凰迎宾区。

大家跨过溪流时走过的石拱桥名叫“凤仪桥”。因为传说凤凰曾经在前边的梧桐树上落过, 也因为皇姑曾经从此进村,所以有了这个文雅的名字。中国史籍《尚书》就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记载。你们就是远道飞来带来吉祥的凤凰,在这里我也祝大家龙凤呈祥,天长地久,花好月圆。

右侧的山岭上叫凤岭,上边的楼阁名叫“凤凰阁”。登临凤凰阁,远眺群山,会见到层峦叠嶂的沂蒙山风光;俯首村落,会见到若隐若现的竹林茅舍。静下心来,还会听到近处的潺潺流水声,远处的牛羊欢叫声。三级瀑布自凤凰阁飞流跌落,寓意凤凰三点头笑迎宾客。山上漂流在栗林中盘旋,宛如游龙奔海。凤凰阁上有一副对联写道:“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是晋代大隐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话。 登阁尽收眼底的美景、登阁游目骋怀的愉悦、摆脱红尘羁绊的洒脱自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是大家亲自去体验吧。

荷塘北端的亭子是“荷风亭”。荷花是花中仙子。春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日,“风送秋荷满鼻香,竹声敲玉近虚廊。”冬日,虽然“秋去香消孤蕊瘁,冬来叶败半枝红”,但“那曲折交错的荷梗,如曲铁盘丝勾画的简笔山水,在讴歌生命顽强的同时,把读者带入了清净莹明的琉璃世界。”如果不怀有一颗坦荡之心,是很难领略到荷的神韵的。

前面是“竹泉村”牌坊。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有关专家介绍,就结构而言,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走过牌坊,就标志着进入竹泉村了。千百年来,人们憧憬着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无竞逐,无欺诈,无战争,甚至无君无臣的大同社会。因此有了《桃花源记》、《枕中记》、《镜花缘》等理想化的乐园。“世外桃源 ”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千百年来,理想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现实是不可能逃避的。“大静是闹中取静,真闲为忙里偷闲”。竹泉村,充满着一片独特情味的天地,它朴素、自然、真淳,是现实中的“桃花源”。居高氏族人传说,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两次来到竹泉村。第一次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去泰山时路过竹泉村。第二次是乾隆十八年(1753),郑板桥弃官回扬州时又路过竹泉村,并题写了“竹泉村”三字。

前面的水潭就是汇集三环六溪九塘之水的“朱雀潭”。 竹泉村背倚玉皇山,左靠凤凰岭,右临香山水,中有石龙,前有明堂,双水合璧,九塘归潭。龙山两侧各有三条水溪流过,流水穿过池塘,如串串珍珠装点着古老的村落。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黄的是朱雀、紫的是玄鸟。朱雀是凤凰的一种。朱雀与青龙、白虎、玄武一样是四灵之一,代表南方。在这里,龙山六水终合璧,九塘归流朱雀潭。

广场中心的图案是五福捧寿图。“福”是很抽象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用蝙蝠这种具象化的动物来表示福。福禄寿三星就是用一只蝙蝠,一只梅花鹿和一个老寿星的组合图像来表示的。 “五福捧寿”是用五只蝙蝠拱卫着一个篆书的寿字组成的图案。“五福捧寿”和“五福临门”是美好的祝愿。“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或讨论吧。

广场的东侧是大戏台。“借丝竹传山水清音,里社歌谣新乐府;飨灵祗以话桑麻故事,岁时俎豆古村凤。”台上演出的形式虽是民间小戏,但这些俚语村言传出了山水的清音。演出的内容虽然是民间小事,但这些俗事琐事表达了草民的喜怒哀乐。乐音声腔可能不那么高雅,但它“既平且和”,清平的乐音,传出了人们祈求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神灵和谐的心声。大戏台后面就是“梨园茶社”,邻近的乡土艺术家们经常聚在这里,切磋技艺、自娱自乐、颐养天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入其中,体味一下悠然自得的愉悦。

戏台对过“游心亭”的楹联写到:“入耳尽天籁,恍闻寒泉与竹语;凝眸皆太古,朦见醉樵荷薪归。”大家在这里听到的一定是自然和谐的天籁之音,看到的一定是自然和谐的尘外之景,你的心灵定会逐渐得到净化。

广场正面是一组神庙建筑,概括的说是一帝二神三仙。

一帝就是关帝。中间是关帝庙。关羽生前是三国蜀汉皇帝刘备结义的三兄弟之一,三国鼎立前,曾被曹操表封为“汉寿亭侯”,蜀汉鼎立后,被刘备任命为荆州太守,刘备当皇帝后,封他为前将军,死后谥号为“壮缪侯”。关羽具备“忠义仁勇信”等传统美德,因此历朝历代都十分推崇他。北宋时,先为封“忠惠公”,后来加封到“义勇武安王”。南宋时,起初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后来加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明朝,关羽被皇帝崇封为“协天大帝”、“护国真君”、“三界伏魔大帝”、被佛教封为“伽蓝菩萨”、“盖天古佛”,成为儒家敬奉的圣人、道教敬奉的神仙、佛教敬奉的菩萨。民间相信关帝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以及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法力。所以“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明代,竹泉村就有关帝庙。现在关帝庙门上的“关圣帝君”匾,就是明朝天启元年沂州卫人征西前将军杨肇基题写的。在老百姓心中,孔子是高不可攀的圣人,关帝是无所不能的保护神,他的地位在各种神灵之上。关帝庙大门楹联中“三教尽皈依”说的就是他得到了儒道佛三教共同的崇奉。他“如水在地中”无处不在。他上能“护国”下能“佑民”,“赐禄赠福”,无所不能。所以“九州隆享祀”,天下无处不供奉。关公既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保护神,又是集忠、义、仁、勇、信等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圣人,大家应该去拜一拜。

三仙就是泰山三元君,俗称泰山奶奶或泰山老母。关帝庙左边是泰山老母庙。五岳中,泰山为尊。五岳神中,泰山神“司土地,管人事”,地位为五岳神祗之首。“泰山老母”是泰山诸神中仅次于泰山神的神灵。如果说泰山神是管人间大事的话,“泰山奶奶”则是专司民间俗事的神灵。因此,泰山老母更为中国妇女所敬奉。在道教中,泰安老母正式名号是“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姊妹三个,坐在正位的是碧霞元君,她能保佑平安。碧霞元君左侧的是佩霞元君,俗称“眼光奶奶”,她能指点迷津;右侧的是紫霞元君,俗称“送子娘娘”,她能赐予儿孙。泰山老母的信仰者范围很广,信奉者极多,对她的信仰遍及大半个中国,沂蒙地区民间为她建造的行宫也很多。

二神就是文武财神。关帝庙右边是财神庙。中国传统信仰认为,财神是掌管天下财富的神祗;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顾,便能财源广进。封建时代,人们追求美满富裕的生活,与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寡直接相关。于是,财神爷便成为世人最为崇拜的偶像之一,供奉财神爷的财神庙也遍布城乡各地。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信仰的财神略有不同。财神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武财神有关公和赵公明,关公又称为义财神。还有五路财神之说,即中路财神赵公明外, 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在北方,财神庙里多敬奉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比干是商朝末期著名的忠臣,因为被纣王挖了心,因此世人觉得他“无心”一定就不会偏心,尊他为财神,他一定会公平的给每个人一个公平的发财机会。武财神赵公明本名赵朗,字公明,在姜子牙封神时,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他为“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坛真真君”,封他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久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民间认为赵公明他既然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他自然的是一个大财神,因此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财神。他是武将出身,曾在仙山学艺,下山帮助商纣王时,骑着一头老虎,与文财神相对应就成了武财神。

神庙院前有四棵大树,从东到西分别是“红枣树”、“栗子树”、“栗子树”、“甜杏树”,合起来就是“早立子、立子兴”。这种吉祥的说法,也算是人们良好的期盼和祝愿吧。

下面大家将要进入梅竹幽境。竹泉古村,因竹而有韵味,因泉而有灵气。据高氏族谱记载,迁居竹泉村的高氏名叫高 * *,他年老以后又回到了沂河边的出生地,他的儿子高名寔在这里扎下了根,成为这个村高姓的始祖。高名寔的堂兄高名衡,由进士入仕,初做如皐知县,又转兴化知县,由此晋升御史,巡按河南。崇祯年间,李自成围攻开封府,恰逢巡抚李凤仙时在河北,高名衡便以巡按身份率领开封府军民抗击李自成,因此晋升为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高名衡在南方做官,回乡省亲时,曾在泉上庄建茅舍、植红梅暂避红尘,也曾在竹林内仿效王羲之曲水流觞宴饮好友。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后,他看到大明王朝官场腐败,气息奄奄,便告病还乡,来到了泉上庄的茅舍别墅,侍竹弄梅,以求颐养天年。崇祯十五年冬,清兵攻打沂水县城,高名衡与沂水城军民一同抗击清兵。城破,与妻张氏自杀殉国。因为高名衡抗击清兵,高家不少与大明王朝有关的人物,纷纷隐名遁入他乡。其中将军高斗就隐居到郯城,与家乡断绝了联系。时至现在,高家续谱他的后人才又找回原籍,续上了宗亲。清朝乾隆四十一年,大清王朝著录并分三等五档旌表明朝殉节臣民,其中以“忠节”諡号旌表者共一百二十二人,高名衡在其内。

这组仿明清建筑物“梅缘”就是在高名衡茅舍旧址上新建的一组休闲居住庭院厅堂。这组建筑内,建筑物有亭、有阁、有轩、有榭、有厅、有堂、有广亮门、垂花门、有月门还有影壁。梅花有春梅、有腊梅。居住有卧室、有客厅、有书房、有餐室。万绿丛中,几株红梅,幽境更幽。茅舍群中,几间瓦舍,雅俗和谐。在这里,可以商务洽谈,可以逍遥居住,可以友人相会。正如梅缘中楹联所说:“今世有缘梅做伴,他生无悔竹为邻。”“竹旁有兴调琴轸,溪上忘机弃钓竿。”你若住下来,即与梅花有缘分,肯定乐不思归。个中意境,还是亲自去体会吧。

下面我们要去的是驸马府和龙山竹泉。

说起驸马府,还真有些故事。老百姓所说的“皇姑”“公主”,实际上是明朝青州衡王府王爷的女儿,应该称作“郡主”。习惯称呼的驸马实际上是王爷的女婿,明朝叫做“仪宾”,清朝叫做“郡马”。现在所知资料记载的有三个仪宾:一个是山东潍坊市昌乐县朱翰村的高氏仪宾,另一个是青州市井塘村的吴姓仪宾,还有一个就是竹泉村的高姓仪宾。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传说:一个出身比较贫寒的农家青年,虽然脸色黝黑,但身体结实,仪表堂堂,为了赚顿好饭吃,去参加王府小女儿选女婿的竞选活动。因为自知希望不大,表现得既不紧张,又不急躁,大大方方,优哉游哉。那些志在必得的白面郎君,不是走坐不安,就是佯装镇静。中午吃饭时,农家小伙子无拘无束,旁若无人,不管粗细,吃得很香。而那些白面郎君,多是假装斯文,吃饭如同做戏。王爷的小女儿,因为姐姐嫁了个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老早就守了寡。小女儿接受姐姐的教训,下决心找一个身强力壮能吃能干的小伙子做终生伴侣。农家小伙子,歪打正着,被郡主选为夫婿,成为王府仪宾。明朝有个规矩,即驸马、仪宾须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家庭中选取,而且子弟被选中的人家,近亲中便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已经做着官的也得退职回家。这个规定的用意很清楚,就是怕公侯朝臣借皇家姻亲的身份为非作歹,危害政权。也怕这些同宗王爷们借联姻扩大势力,危及皇权。因而,这些所谓的仪宾虽然官居从二品,也不过是做一个有优厚待遇而无实际权力的虚职。高氏小伙子被选为衡王府仪宾,婚礼大典一个月后,王爷批准郡主随同仪宾一起到婆家省亲。这一下子既乐坏了高家族人,又忙坏高家族人,也折腾坏了高家族人。原来,按照规矩,在家里也必须先行国法后行家法,即每天早晨先按国法全家人先拜“皇姑”,然后作为儿媳的“皇姑”再拜公婆,就像《红楼梦》描述的元妃省亲一样。几天下来,全家人被折腾的疲惫不堪。仪宾心疼父母,只得早早与郡主打道回府。这就留下了在沂南境内广为流传的“先有国法,后有家法”的故事。据说,在青州仪宾府,仪宾生活的也不轻松。郡主眼睛有点瑕疵,仪宾心知肚明,从来不敢半句微言。时间长了,也就大胆了。一天夜里,仪宾对郡主说:“你娘家真是富裕,连你的眼睛都是玉石的。”这句话正戳到了郡主的忌讳之处,大闹一场后,连夜跑到王府诉苦,说仪宾有意侮辱她。王爷一听大怒,要追究大不敬之罪。多亏老家人插言劝了一句:“王爷,你问问是床上说的还是床下说的?”。王爷不解,问道:“床上床下有什麽区别?”老家人回话:“床上是夫妻,床下是君臣。”王爷恍然明悟,劝说郡主回了仪宾府。从此,仪宾接受了教训,郡主也放下了架子,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但是,仪宾毕竟既无大事可做,又时时思念父母,还怕回家折腾父母,常常闷闷不乐。公主看出了丈夫的心事,便出点子说:“听说您高家有在泉上庄居住的族人,何不奏请王爷到那里游乐逍遥一番?”王爷心疼小女儿,欣然应允。小两口在泉上庄留恋忘返,乐不思归。后来又奏请王爷在这里建了别墅,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赏月,冬季玩雪。仪宾也可以借此机会偷偷回家看望父母。老百姓分不清皇姑、公主和郡主,也分不清郡马、驸马和仪宾,村上祖祖祖辈辈称作皇姑和驸马,档次不怎么高的乡间别墅也叫做驸马府。还传说驸马府就在泉子北边,前几年盖房子挖地基还挖出来带有浮雕的大石块呢。

这就是在旧址上新建的驸马府。建筑物前院为堂,后院为室,即前院会客,后院居住。前院是四合院,后院是借竹林入景的半敞开院子。据高氏族人说,当年的仪宾为乡间别墅取名为“静庐”,大门两边的对联是:“梦里说梦,笔端几度桃源梦;天内有天,泉上一壶竹洞天。”千百年来,人们憧憬着人人平等、无有战乱的社会环境,文人达仕的笔下也写了许多“桃花源记”这样的理想社会,但这都是虚幻的梦境。这片竹林茅舍的泉上庄,才是人间的福地洞天。这就是驸马府主人心境的写照。驸马府,前有清泉,左靠石龙山,右临农家院,院内翠竹摇曳。“满院唯有清月影,四邻多是老农家”;庭院主人“雨前护兰风外听竹,霜前访竹雪后寻梅”;“春酒暖尝三数杯,晓琴闲弄十余声”;疏竹筛月,品茗听泉,快活的心境,可想而知。远道来的客人,在这里住先来,做一回公主驸马吧。

驸马府东侧是石龙山,门前是清泉。

这眼清泉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无有记载。但是,一块凤凰刻石可以佐证这眼清泉的悠久。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神灵之精,它非梧桐不落,非竹籽不食,非醴泉水不饮。竹泉村西北四公里处叫三山沟,那里有一块“凤凰刻石”。在一块巨石断面上,以线条阴刻的形式分别刻有大、小两只凤凰。刻石的落款是西汉元凤年间(公元前80年—公元前75年其间)。这是我国现存的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汉画像刻石。建国初期傅惜华先生所著《汉代画像全集》即曾收录。大文学家鲁迅、郭沫若等先生亦曾珍藏此刻石拓片。汉朝时,那个地方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可以说,那个地方的凤凰就经常到这里来饮甘冽的清泉水,吃六十年结一次的翠竹籽,吃饱喝足后栖息在高大的梧桐树上。

这眼清泉不仅引来了凤凰,也引来的人间之龙皇帝。乾隆十六年四月,弘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过沂州府也就是今天的临沂市,住在临沂城西现在叫作“皇营村”的地方。沂州知府深知圣上喜欢游历山水,更喜品水论茶,就派出得力心腹,收集沂州境内优质矿泉水供皇帝品茶。当皇帝品到竹泉水时大加赞赏,细细询问产地。知府一一告知。第二天,弘历皇帝一身文士打扮来到这个地方。未见清泉,先被竹林隐茅舍的静谧环境所吸引。当他知道村后的大山叫玉皇山,大山西边的小山叫产子山,村中的石岭叫龙山,清泉叫龙泉时,心中微微一震,心想:“皇帝为上天之子,玉皇产子就是真龙天子,难道这里也有龙脉?”但他毕竟老谋深算,不动神色的对围观的村民说:“泉名‘龙泉’太俗气,村名‘泉上庄’太土气。翠竹成林,清泉涌轮,村民绕泉而居,泉名莫若‘竹泉’二字有味,村名还是‘竹泉村’最雅。”说吧索笔墨纸张写了“竹泉”二字,略加思索又口吟一联:“花竹有和气,风泉无俗情。”游览了世外桃源式的泉上庄,乾隆皇的异常高兴。沂州知府趁机奏请皇帝为沂州府“五贤祠”题写匾额。乾隆皇帝高兴的题写了“千秋五贤”四个字,余兴未尽,又写了“题琅琊五贤祠”诗,对诸葛亮、王祥、王览、颜真卿、颜皋卿各有评价的褒扬了一番。“题琅琊五贤祠”诗全文是“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皋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泉上庄的老百姓知道是皇帝私访时,恭敬地将题字刻碑竖在了泉子边,村名改为“竹泉村”。皇帝走过的这条路(泉池对着的东西方向的路),老百姓恭敬地叫做“皇爷路”。时过境迁,风云变幻,当年的御笔刻石已不知哪里去了。为了记着这段历史,在这里新建了“宸翰亭”,意思是皇帝写字的地方,用乾隆皇帝的字体摹刻了这块刻石。

当年乾隆皇帝只是从口感品出了泉水之美,现在经过化验得知,竹泉水属于高钙低纳并含有微量元素“硒”的优质矿泉水。当地老百姓祖祖辈辈用竹泉水浇地种庄稼,用竹泉水洗菜做饭刷碗洗衣服。可能因为乾隆皇帝把“龙泉”改成了“竹泉”,因而这里没有出真龙天子,也没出高官名宦,但是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欢欢乐乐生活着。这种平安恬淡的生活,不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幸福吗?

这组水池名叫“三生缘”。过去老百姓有个规矩:出水口的一跌水供取水饮用,二跌水可在池内洗菜淘米,三跌水才可以洗衣服。新修的三跌水取名“三生缘”,寓意“三生有缘”。村民已经不用自己到这里取水了,泉池的下边是一个密封的大水窖,饮用水直接送到了农户。住在这里的客人喝的桶装水,就是池底水窖里绝对纯净的泉水。大家从泉口汲取的泉水和饮水处的水,也保证是绝对纯净的。前生修得今世缘,今世后世缘不断。三生有幸逢竹泉,逍遥自在不羡仙。

这个圆型池塘名叫“生命源”。水是生命之源。阴阳二气孕出生命,乾坤八卦生克相连。子丑寅卯周而复始,人生短暂似水流年。这组喷水十二生肖,各代表一个时辰。时辰一到,十二生肖各司其职。正点时分,一同喷水。十二生肖的形象,就是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形象的仿制。乾隆年间的十二生肖喷水,被英法联军毁坏了,至今鼠首和兔首还在国外流浪。现在,十二生肖在这里团聚了,大家共同祝贺并留个影吧!

这是“智乐园”。孔圣人曰:“知者乐[音:yào]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三生缘是值得神圣的,生命源是值得深思的,那么智乐园就是为了大家亲水愉悦的。这是缘分,不要错过了机缘啊。

驸马府周边的石墙茅舍,就是竹泉村老百姓世代居住的家园。石院墙、石房子、石磨、石碾、石凳子、石桌子、石牛槽、石猪槽、石头蒜窝子,简直是石器时代的延续。大家可以住下来,自己用钩担挑两桶新鲜的竹泉水,体验一回用木柴烧火、黑泥陶壶煮水的绿色生活。静享一回竹影摇窗、隔墙听泉、放飞心境的禅境。那时候,你就不知你在竹林中,还是竹林在你心中了。

穿过竹林中的磨盘幽径,我们将从龙须右街到龙须左街,进入丽水街,也就是田园闹市区。龙山西侧是静谧的,龙山东侧就是喧闹的。这里的喧闹,不是霓虹灯的晃眼闪烁,也不是现代音响的震耳欲聋,而是沂蒙山区已经逝去的时光的回溯,是已被现代文明淹没的民俗的再现。水街两边,店铺林立;作坊之内,原始制作;狭小街巷,叫卖声声。这里有:糖葫芦,冰凉膏,马蹄烧饼,对火烧;水煎包,肉锅贴,鏊子煎饼,朝天锅;榨油坊,豆腐坊,旋子粉皮,打铁匠。怀旧的老人可以回溯少年时光,寻求异乡情调的游客可以一饱眼福,美食家们更可以到咂味巷一饱口福。

前面就是丽水街。五行理论认为:“金生水”。旧社会启蒙读物《千字文》上说:“金生丽水”。丽水街就是金银财宝地。

丽水街南北长250米,有五条东西小巷。分四段:前部是小商品区,中部是作坊区、往后是特吃区、最后是娱乐区。

请大家溯水而上,慢慢融入沂蒙山的历史之中吧。

这是余庆塘。古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起名“余庆塘”,就是让人们记着“处世之心要平和,经商之道要公平”,以善求“庆”。“庆”的含义是福,有余庆,就是有余福。

这是余乐塘。余就是“鱼”,鱼就是“我”。《庄子·秋水》篇记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游得那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细细想来,古人的话里有很深的禅机:看似在说:仁慈者喜登山,智慧者喜游水;或者说:喜欢登山的人仁慈,喜欢玩水的人智慧。如此说来,当今游山玩水者云集,应该满世界都是大仁大智者了。其实,古人不见得是要每个人都立刻达到仁智的境界,他的本意大概是倡导人们积极去体验对仁智的追求过程,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吧,这和儒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一个人如果真能从山水的赏玩中找到这个“乐”,那么他的境界大概离仁智也不远了。

大家走过竹林时,脚下是圆圆的石磨盘。圆形石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粮食加工机械方面的一大发明。现在,能被人们公认的石磨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应首推陕西临潼郑庄秦石料加工场遗址出土的石磨。这是一盘磨的下扇,磨盘“直径54厘米、厚7厘米,靠内圈有径20厘米的平面,从此往外有旋槽相隔的四圈磨槽”。这扇磨盘大约是秦始皇时代或以前的遗物,这个形状已与今天的石磨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石磨差不多遍及大江南北,但是大多数是用来磨面的。只有山东鲁南一代才用它磨“糊子”,烙煎饼。烙煎饼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艺术。烙煎饼的工具,有的是耙子,有的是刮板,有的是竹劈子,还有直接用手滚的。小麦一类的粘性较大的糊子必须借助于工具,地瓜干一类的粗粮就可以用手操作了。烙煎饼用三条腿的鏊子。一手烧火,一手摊糊子,一盆糊子需要两个多小时烙完。烙一手好煎饼,在婆婆面前有光。手拙的,一盘鏊子都累得一把鼻子一把泪。手巧的能同时用两盘鏊子。用煤炭作燃料,有的人能操作三四盘鏊子。现在,用机器烙煎饼象造纸一样,既快又薄。但是人们都认为石磨磨糊,手工烙的煎饼吃起来香。这里有煎饼铺子,自己亲自推一回石磨,亲手烙一张煎饼,亲口尝一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

结束语:

大家在广场上看到了五福捧寿图,进村以后又游览了沂蒙山乡竹泉村特有的景观,现大家一定有了答案。

五经四书之一的《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这“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祝大家五福随身,伴随终生。

售票处的匾额楹联大家还记得吗?匾额是“群贤毕至”,楹联是:“此日同游,仰为贤知列;异时相会,长在山水间。”今日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祝大家:一次同行,结为永久的知心朋友;缘分常在,他日相会还在山水之间。

2022山东新华书店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二

各位游客,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趵突泉游园赏泉。

我们公园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内有趵突泉而得名。现居市中心,位于泺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构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无忧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龙池泉、白龙湾等,构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为众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独特象征。

我们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全园共规划为十个景区,这就是趵突泉景区、三大殿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东门入口区、枫溪景区、沧园景区、白雪楼区、南门入口区、万竹园景区,总面积近百亩。

趵突泉景区在我们公园内西侧,是全园构图中心,由亭、堂、廊、榭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突腾涌的趵突泉,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泉景,被誉为泺水之源,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是《《春秋》》上关于鲁桓公和济襄公谈判两国边界一事的记载。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泺,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为人所知已经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当然那时泺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庙,谷称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并流传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称叫“温泉”、“槛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这个名字精当传神。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称“趵突腾空“。“云雾润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到了严冬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上升,象一层薄烟,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这一切与淡淡的薄雾,构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奇特景观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多有赞美。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府、张养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赞颂的美文。

趵突泉东西之间的这座南北向的小桥,名曰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代万历初所建,天启末年重修,济南解放后扩建公园时将其改建为石桥。桥南首的彩绘木牌坊是原先的样貌,牌坊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但是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观澜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亭西墙壁上嵌刻的两块石碑,一块“观澜”两个大字,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王钟霖的手笔。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细心的游客有的可能会发现突转成了“突”,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转成了此刻这个样貌,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泉池南岸透窗临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来成了“闲时墨客会名优”京剧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

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茶社,又称望鹤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闰章曾写诗歌曰:“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潜蛟出蛰兮,飞虹蜿蜒”。说明这个地方在当时是极目远眺,俯首凝视,观赏领略远近山水之美的绝妙境地。据说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那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换为趵突泉的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泉的水,空负济南游之说。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泺源堂”,紧挨泺源堂的两座大殿,统称吕祖庙,也叫“吕仙祠”、“吕公祠”、“吕祖阁”。

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成院落,是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称“吕祖阁”,第二大殿祀吕洞宾的教师钟离权,称“钟离宫”,上层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赵孟府的泳泉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金荣先生书写。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殿临泺水的源头,故称“泺源堂”,北殿应对历山故称“历山堂”,解放后恢复为“泺源堂”。游客们看到中间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纪念大舜的两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据《水经注》》记载:“泺水谷谓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证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内花格透墙镶嵌着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时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内这尊石碑,前书“激湍”二字,后《再题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两个皇帝在同一石碑题词作诗,在国内极为少见,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仅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脉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游客,那里是尚志堂景区。尚志堂原是“金线书院”(亦名尚志书院),由金线泉得名,同治九年,山东巡抚相宝祯建书院,手书额“尚志堂”,“尚志”是“仁义”的意思。堂后设斋舍数十间,门口写着“金泉精舍”。此后,相继改为“校士馆”、“师范传习所”、“存古堂”,是专门培养科举人才的机构。院外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个院落显的敞中有蔽,闹中有静。北厅房为主建筑,背后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树丛,掩映道路,构成绿廊。院内名石“待月峰”属宋代寿山艮岳遗物,上面布满月形透洞,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穿过洞穴,洒在池边水中,景观奇特,故有诗赞咏:“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轮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轩)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兰,紫玉兰,初春花开,芳香扑鼻,人们还把该院称作“玉兰院”。

漱玉泉景区与尚志堂景区相邻。东侧高近4米,重约8吨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络明显,纹理凹凸,具有皱、痩、透的优点,名叫龟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张养浩之物。别小看这块石头,它是重要文物,现凤、龙、麟称为四大灵石,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块名石,极为珍贵,称为镇城之石,堪称泉城第一名石。传说在这块石下留影将可健康长寿。这方名石立于这苍松翠竹之间,宛若一幅立体山水画轴。龟石北面隔路处的假山建于六十年代,泉溪环绕,山径盘曲,青松垂荫,登高望下可一览园内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这个呈长方形,四壁栏杆皆有汉白玉石砌成,洁白温润,清澈可见的泉池。您们看,泉水从石壁上平展溢出,状如水晶帘幕,经过一片云集的乱石斜溅,活泼欢腾地泻入这方远二十余公尺的池塘里,其声琅琅,响若漱玉,相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妆打扮。漱玉泉对面的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为纪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纪念堂”。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历史记载,按照民族风貌六十年代的建筑。院内由正厅溪亭、叠翠轩、回廊、大门构成,奇峰耸立,松竹掩映,整个院落显得朴实清幽。门楼、正厅、迎门屏风前后均为当代文豪郭沫若民题字。正厅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的对联体现着郭沫若大师的文才。院内东墻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迹出自启功、蒋维崧等著名书法家之手。纪念堂正厅,迎门耸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创作。厅内陈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迹、各种版本的著作和书画家为纪念堂所作的字画极为珍贵难得。漱玉泉景区名泉众多,除了千秋飞流的漱玉泉,还有春城飞花的柳絮泉、千载神奇金线泉,古朴如镜皇华泉,水声声情马跑泉等诸多名泉。您们看,天资慧质的李清照难道不正是这名泉争流的优美环境和晶莹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吗?东门入口区建筑中采用了许多“建筑小品”。运用障景手法,迎门叠山,避免一览无余,山高4米,宽13米,长30米,气势磅礴,青条披扶,松柏储涧。山后溪流环抱,山中洞壑幽深。游人可绕绕山穿洞进入南侧景色开朗的枫溪区。枫溪开阔狭长,透视线达120余米。前景为向岛榭,中景为曲桥,远景是假山,山后跌瀑布,两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东南的沧园,是一九五六年为纪念明代嘉清年间济南的著名诗人,也就是“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沧溟)所建,因其自称沧海一勺,故为沧园,共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园内植有奇花异木,陈列有各种盆景,如果在冬季,苍松滴翠,修竹婆娑,腊梅盛开,恰似一幅立体岁寒三友图。沧园,内设王雪涛画,王雪涛是当代著名画家,善长小写意,与潘天寿、李苦禅等齐名,展室内珍藏着200余幅珍品遗作,供游人长期观赏。

白雪楼景区西临无忧泉,东靠枫溪岛、南沿新泉池,白雪楼位于景区中心。原先的白雪楼是明代万年间所建,楼是五间两层,坐北朝南,前面出厦,落地木鬲,起初称“历山书院”、“白雪书院”直到嘉庆八年,楼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楼”匾额。光绪年间,在此居住的胶州人匡源在门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沧溟先生祠”的匾额。房舍后为李姓居住,扩建公园时被拆除。白雪楼是李攀龙的读书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历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中国文学史上后七子之一,被尊为“宗工巨匠”,蔚为一代词宗。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写过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人称“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集》,考中进士后去陕西任按察司提学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与巡抚殷中丞意见不合,辞职东归,后起复为浙江按察司副使,转河南按察使,卒于官。白雪楼景区藤萝掩荫,地形开阔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娱乐中心,每一天丝弦悠扬,古筝阵阵,专业剧团为游客献上他们精心创作的节目,听曲观泉别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门占地1575平方米,东西长47.5米,南北深13米,主门高8.4米,设计新颖,古今结合,造型别致具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韵味十足的垂花门,配以悬山歇山钩连干革塔屋面,门楼飞檐,前后丹柱,双脊比翼。红柱、绿瓦,盎然古意。石级、围栏、平台典雅庄重。门前方池总长29米,宽9米,池内吐水吐雨,人造喷泉珠溅玉。大门内外颜额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迹,门内侧“泺源门”集书圣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喷珠屑玉水澜翻,盈鲁育齐相鼎峙”的楹联摘取自乾隆的诗文笔迹。整个建筑空间通透,园景显露,景色交融,流线贯通,迎门假山上的红枫、耐冬、青松、翠竹与大门相映增辉,优美和谐,有关专家认定,趵突泉南大门堪称中国园林第一门。是济南又一重要景观。

万竹园是趵突泉的园中园,位于公园西邻,是一座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园林胜景,它占地18亩,以13个不同院落组成,园内外有白云、白龙、东高、望水、登州、杜康诸名泉,是一处独具风格的私人庭园。万竹园之名始见于元朝,明代隆庆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归隐济南,居万竹园易名为“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间,济南著名诗人王苹购得此园,又易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取园内望水泉居济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国初年,军阀张怀芝占据该园,历经数年修建方成今日规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设在园内,李苦禅珍藏的书画、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余件长期展出,供游人观赏,万竹园也称李苦禅纪念馆。万竹园由四部分组成,前、东、西三园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利用墙、廊、溪、桥等对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迭迭的院落。这个园子现有186间房舍,各院厅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曲廊环绕,院院相连,楼、堂、亭庑参差错落,梁、额枋等处彩绘和雕刻的人物、鸟兽巧夺天工,细腻逼真。进门假山为清末民初遗物,万竹园以竹为基调,各色名贵花木繁多,如玉兰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万竹园是个不可多得的园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图集》》,它无论从园林艺术,还是从历史文物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趵突泉导游词(八):

大家好!欢迎来到秀丽的泉城——济南,我是大家的导游丁睿辰,大家能够叫我小丁。本次旅途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济南的趵突泉和千佛山。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来到第一站:趵突泉。

大家请看,在我的右手边就是著名的趵突泉。赵孟頫用诗句“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书写出了泉水的奇妙与瑰丽。大家快看,这就是象征着济南的三股泉水,像老舍在《趵突泉》中所写,这三股泉水“永久那么纯洁,永久那么活泼,永久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它们每年都在向外不停地涌出清澈甘甜的泉水,供人们饮用。传说当年乾隆皇帝饮用过此水,才得以长寿。看,这三股泉水清澈透底,一串串水珠犹如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下面给大家30分钟时间自由活动,30分钟后我们在车上集合。

接下来,我们的目的地是千佛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距济南市中心2.5公里,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要说起千佛山最值得去的,就是那金灿灿的大佛了。那座大佛说是佛,却像一座巍然不动的金黄的山。这座大佛通体高20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千佛山上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一只可爱的白兔,有的像一只欲要跳起的青蛙,还有的像一只有着大尾巴的松鼠。千佛山还有许多惊喜值得你去寻找。好了,此刻给大家40分钟游览时间,大家要按时间回到车上呦!

夕阳西下,我们已经游览完了行程里的所有景点,感谢大家这天的配合,下次旅途我们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