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心得体会和感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5:14:06 页码:9
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心得体会和感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心得体会(4篇)
2023-01-07 15:14:0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在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按法办事,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从思想上树立依法办事理念,从行动上注重依法行政约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具体汇报如下:

一、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情况

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县财政局的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确保运转,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公正透明的原则,细化预算编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乡镇财政预算编制运作机制,预算编制采取“综合预算”办法,镇财政的所有收入和各项支出均列入预算。收入预算的编制包括镇预算年度内的各项收入,根据当年的收入来源和收入形势以及上级确定的具体要求,结合一些政策性因素,逐项进行测定。支出预算的编制按照国家法定支出范围和标准及轻重缓急秩序逐项测算,做到保运转,保吃饭,适当安排建设资金。预算收支突出真实性、可行性、合法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按章办事,按预算方案办事,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领导下,完善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尽量满足运转需要。同时,我们还专门请了财政监督员参与监督管理。

二、农村税改政策执行情况

农村税费改革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政策,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也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税改以来,我们一直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一方面学好政策、吃透政策,一方面做好宣传工作。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符合蔡村事情的税改实施方案,在工作时以实际情况为准,以人为本,并在上级支持下不断完善税改方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八到户、八不准的要求办事,征求农民意见,得到农民认可,不随意虚增和压低计税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农业特产税努力做到据实征收,不层层压任务、搞摊派;配合农经部门做好“一事一议”工作,对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不超范围、不超限额、不强行向农民筹资筹劳,更没有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固定的收费项目;实行分步取消“两工”不强行以资代劳;清理农民历年税费尾欠工作时慎之又慎,对有困难的农民要按政策给予减免,不搞突击清欠,严禁运用专政工具强制收取;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就学、农民建房、结婚登记、外出务工经商办证、计划生育指标审批过程中各种涉农收费的管理,除中央统一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不向农民乱收费、搭车收费和超标准收费。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我们适时调整工作思路,设立财政服务大厅,快速转型,做好为农服务。

⒈做好农村干部工资的兑现工作。税改后,原来属于乡镇村自己通过收费来兑现的干部工资,尤其是村组干部工资要通过上级补助和上级转移支付来兑现,看似矛盾简单了,其实又会有新的问题会出现,如并村后干部职数减少等,所以村干部工资的兑现关系到最基层的稳定和发展。我们不是简单的上报上报干部名单,来了钱就发一下,而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干部的精简、换届、上报等一系列工作,还要为干部工资的兑现与有关部门保持经常联系,以确保村干部拿到功夫钱。

2.做好各项涉农资金的发放兑现工作。税改后,国家逐步加大了涉农补贴的力度,补贴项目也在逐年增加,补贴资金量逐年加大。涉及面也在逐年扩大,几乎是千家万户都会有,所以财政所的任务一下子变得很重。做好涉农资金的兑现工作不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影响到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绝不能有半点马虎。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坚持按章办事,按上级规定的程序操作,做到“六到户六不准”,做到所有资金“一卡制”发放。同时设立办事服务厅,设立专人负责窗口服务,及时解答农户咨询的问题。去年我们又设立了政务中心,进一步充实了办事力量。

3.做好其他配套改革工作。在县局和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做好税改后农村教育,卫生和各项支出的预算、核算、资金的调拨和资金的兑现工作,确保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三、财政性资金管理

除加强预算内收支管理外,我们还不断加强非税收入和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设立专门的人员,建立专门的账户,尽量做到专款专用,如各项支农资金的管理,我所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项目申报、建账和报账,同时参与到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四、财政监督检查情况

我们对镇直单位和企业除进行会计业务管理外,还在镇纪委领导下不定期对其财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力争杜绝违规违纪财务现象的发生,对各村的财务也进行审计。近年来,我们每年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检查都在正常进行,从未因人事变动或其他原因而停止。

在工作中,我们也不是一味地查问题,同时我们几乎也在进行着业务培训,对查出的问题也不是一味地上报,而是区别对待,能及时纠正的就马上改过来,能完善手续的立即督促完善,只有对那些违规较为严重的才向党委政府进行汇报,并且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五、大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财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子,通过广播、标语、黑板报、宣传栏等不断地向干部和群众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几年来,我们共发放宣传单数万份,告农民书数万份,致广大农民的一封信数万份,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几十次,参加有关财政法律法规知识竞赛100多人次。

六、内部制度建设和管理情况。

根据工作需要,我所对各项工作制度都做了规定,有的参照上级规定执行,有的参照党委政府规定执行,其他有关具体业务没有参照的,我们就制定管理制度,如《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值日制度》《文明创建规划》等等,用制度管人,并定期召开所务会。

推荐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近年来,广水市国税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强化法制教育,推进政务公开,注重执法监督,使全体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依法行政工作,有效改善了税收执法环境,促使国税工作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建章立制,多措并举,夯实依法行政创建工作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成立了广水市国税局依法行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依法行政工作,把法治创建工作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年度税收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 二是完善制度,建章立制。该局严抓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十二五依法行政长期工作规划》等制度。实行税收数据质量情况不定期通报制度、税收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对每月出现的差错,做到有错必究,从严考核;三是明确责任,分解落实。按照依法行政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制定《创建全省国税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工作任务分解表》,把创建工作分解到各个科室、各个基层单位,明确责任人、工作内容、考核奖惩办法,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机制,从而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四是加强培训,提升意识。该局始终将税收法制学习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对税收管理员、稽查员、办税服务员、出口退税管理员等主要执法岗位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每年分批次培训干部平均达620多人次。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活动,在干部职工中进行税收法制教育,汇总编印最新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500册,并向每名干部发放,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和业务水平。五是注重实效,强化责任。组织干部认真学习落实《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管理和监督,加大问责追究力度。

二、制约权力,规范行为,提升依法行政创建工作质量

规范科学民主决策。该局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班子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对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定。20xx年局党组召开二次民主生活会,举行三次党组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学习了《行政强制法》、《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小企业会计制度》等内容。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开展党内监督,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

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该局在系统内部组织了多次讨论修订,制定了《广水市国税局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和《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并发放到执法人员人手一册。《办法》明确了不予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的各类情形,每月对各执法单位办结的税务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执法考核,检查各执法单位是否按照《标准》执行。该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作法和成效,得到国务院法制办的充分肯定,在该办网站上以“广水市国税局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促进依法行政”为题进行了推介。

规范税收执法程序。该局运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强化预警督导,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提醒,防范执法隐患,及时纠正执法过错,将过错化解在萌芽状态。20xx年执法准确率99.14%,20xx年执法准确率99.66%,准确率稳步提高。在省国税局组织的20xx年“全省百件精品税收执法案卷评查”中,该局选送的三件案卷从被评选的300多件案卷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案卷,全省县级局中仅广水市局获此殊荣。

三、阳光执法,加强监督,增加依法行政创建透明度

注重税法宣传,提升税收法律的遵从度。税法宣传是促进社会各界会同税务部门共同营造良好税收环境的重要途径。广水市国税局每年结合文化、时势、地域特色打出税法宣传牌,连续5年获得省局“税收宣传月”优秀项目。20xx年,该局根据纳税人的需要,与地税局联合举办了“依法诚信纳税签字仪式”。会上,湖北省风机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涛代表全体纳税人宣读了诚信纳税倡议书,地税局负责人宣读了文明执法承诺书,20家纳税人代表与国税局、地税局局长签订了《依法诚信纳税协议书》,6家被评为省a级纳税信用的企业领取了证书。此次活动通过签字仪式扩大税收宣传影响力,提高企业法人税收法律意识,倡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将税务执法行为置于阳光之下。该局按照“公开、公平、便民”的原则,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拓宽信息公开覆盖面,采取发布公告、在办税服务厅设置电子屏、印发办税指南、在国税网站设立信息平台等方式,把纳税人关注的税务登记、税款核定、发票领购、税务处罚等内容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及纳税人的监督。

以信息化为依托,积极对行政执法实现内部监督。广泛推行网上申报和财税库银联网,截至20xx年底,个体、企业户开户率分别达87.9%、88.2%,税务专管员不接触税款,杜绝了挪用、贪污税款的可能性。运行“税收执法管理系统”,对税收行政处罚进行全程监控,有效地减少了执法过错。20xx年完善了“内控机制管理系统”,设立风险点378个,对不同等级的廉政风险点采取差异性监控体系,实现了关口前移、先期预警,降低了执法风险。

推行执法责任制,坚决实施税收执法过错追究制。该局与各分局、各科室签订了《税收执法责任书》,把各基层单位所有税收执法直接相关的税收管理业务、执法程序、文书、ctais数据管理全部纳入市局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的监督考核之下,明确各基层单位的执法责任和部门领导的管理责任,坚持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每月进行考核检查,及时下发督查通报,对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和经济惩戒。

四、畅通渠道,化解矛盾,确保依法行政公平正义

在当前税务部门和纳税人权利义务不对等、涉税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广水市局以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采取多项措施健全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妥善处理化解各种涉税矛盾和纠纷。正是该局积极听取纳税人呼声,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大为提高,近几年来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案件。20xx年4月20日,“广水市国税局纳税人维权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也是全省国税系统首家纳税人维权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帮助广大纳税人维护其合法权益,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国税机关在廉政、勤政、执法和服务过程中侵害纳税人权益方面的投诉。除维权服务外,该局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还建立其他沟通渠道。实行局领导接待日制度,班子成员轮流在办税服务厅值班,当面受理纳税人的投诉建议。在“广水国税”网站设立“局长信箱”和“涉税举报信箱”,开通“广水国税官方微博和官方qq”,随时接受纳税人的联系。由于有多种沟通渠道,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上门、电话、网络等方式提出诉求。

广水市国税局通过强化干部法治意识,全面规范行政执法,促使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各项工作都跃上了新台阶。20xx-20xx年该局组织收入连续2年超过10亿元,市局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获得“省级纳税服务最佳单位”、“随州市依法行政十佳单位”、“广水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局长李忠获得省委省政府“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先进个人 ”,市局干部汪斌获得“湖北国税年度法治先进人物”, 一大批干部获得“业务能手、青年岗位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推荐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减轻和消除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保证公共互联网持续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含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生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称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恶意程序等导致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或影响,需要电信主管部门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网络中断(拥塞)、系统瘫痪(异常)、数据泄露(丢失)、病毒传播等事件。

本预案所称电信主管部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重大活动期间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4工作原则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落实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力量的作用。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与职责

在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负责特别重大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2办事机构与职责

在中央网信办下设的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统筹协调下,在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部应急办)负责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事务性工作;及时向部领导小组报告突发事件情况,提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建议;负责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根据需要协调较大、一般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部应急办具体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承担,有关单位明确负责人和联络员参与部应急办工作。

2.3其他相关单位职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相关单位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负责本单位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为其他单位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统称网络安全专业机构)负责监测、报告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预警信息,为应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鼓励网络安全企业支撑参与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3.事件分级

根据社会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

3.1特别重大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全国范围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

(2).cn国家顶级域名系统解析效率大幅下降;

(3)1亿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

(4)网络病毒在全国范围大面积爆发;

(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3.2重大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1)多个省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

(2)在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网站或平台访问出现严重异常;

(3)大型域名解析系统访问出现严重异常;

(4)1千万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

(5)网络病毒在多个省范围内大面积爆发;

(6)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3.3较大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

(1)1个省内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

(2)在省内有影响力的网站或平台访问出现严重异常;

(3)1百万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

(4)网络病毒在1个省范围内大面积爆发;

(5)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3.4一般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网络安全事件:

(1)1个地市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

(2)10万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

(3)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一般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4.监测预警

4.1事件监测

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应当对本单位网络和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生本预案规定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当立即通过电话等方式向部应急办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监测、收集已经发生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向部应急办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

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时,应当说明事件发生时间、初步判定的影响范围和危害、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有关建议。

4.2预警监测

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监测、收集漏洞、病毒、网络攻击最新动向等网络安全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部应急办报告;认为可能发生较大或一般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

4.3预警分级

建立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分别对应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网络安全突发事件。

4.4预警发布

部应急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研判。

认为需要发布红色预警的,由部应急办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统一发布(或转发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发布的红色预警),并报部领导小组;认为需要发布橙色预警的,由部应急办统一发布,并报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和部领导小组;认为需要发布黄色、蓝色预警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并报部应急办,同时通报地方相关部门。对达不到预警级别但又需要发布警示信息的,部应急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可以发布风险提示信息。

发布预警信息时,应当包括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的影响范围和造成的危害、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时限要求和发布机关等,并公布咨询电话。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可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

4.5预警响应

4.5.1黄色、蓝色预警响应

发布黄色、蓝色预警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1)要求有关单位、机构和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的监测;

(2)组织有关单位、机构和人员加强事态跟踪分析评估,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重要情况报部应急办;

(3)及时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措施,公布咨询电话,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正确引导。

4.5.2红色、橙色预警响应

发布红色、橙色预警后,部应急办除采取黄色、蓝色预警响应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1)要求各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相关人员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2)组织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工作方案,协调调度各方资源,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重要情况报部领导小组;

(3)组织有关单位加强对重要网络、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

(4)要求相关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进入待命状态,针对预警信息研究制定应对方案,检查应急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4.6预警解除

部应急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发布预警后,应当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按照权限重新发布;经研判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风险已经解除的,应当及时宣布解除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解除黄色、蓝色预警后,应及时向部应急办报告。

5.应急处置

5.1响应分级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级:i级、ii级、iii级、iv级,分别对应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件的应急响应。

5.2先行处置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在按照本预案规定立即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组织本单位应急队伍和工作人员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尽最大努力恢复网络和系统运行,尽可能减少对用户和社会的影响,同时注意保存网络攻击、网络入侵或网络病毒的证据。

5.3启动响应

i级响应根据国家有关决定或经部领导小组批准后启动,由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

ii级响应由部应急办决定启动,由部应急办统一指挥、协调。

iii级、iv级响应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决定启动,并负责指挥、协调。

启动i级、ii级响应后,部应急办立即将突发事件情况向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等报告;部应急办和相关单位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相关人员保持联络畅通,相关单位派员参加部应急办工作;视情在部应急办设立应急恢复、攻击溯源、影响评估、信息发布、跨部门协调、国际协调等工作组。

启动iii级、iv级响应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及时将相关情况报部应急办。

5.4事态跟踪

启动i级、ii级响应后,事发单位和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应当持续加强监测,跟踪事态发展,检查影响范围,密切关注舆情,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处置进展情况、相关舆情报部应急办。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立即全面了解本行政区域受影响情况,并及时报部应急办。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立即了解自身网络和系统受影响情况,并及时报部应急办。

启动iii级、iv级响应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组织相关单位加强事态跟踪研判。

5.5决策部署

启动i级、ii级响应后,部领导小组或部应急办紧急召开会议,听取各相关方面情况汇报,研究紧急应对措施,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决策部署。

针对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和原因,要求相关单位采取以下措施:带宽紧急扩容、控制攻击源、过滤攻击流量、修补漏洞、查杀病毒、关闭端口、启用备份数据、暂时关闭相关系统等;对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要求事发单位及时告知受影响的用户,并告知用户减轻危害的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其他可以控制和减轻危害的措施。

做好信息报送。及时向国家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等报告突发事件处置进展情况;视情况由部应急办向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报突发事件有关情况,必要时向相关部门请求提供支援。视情况向外国政府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并请求协助。

注重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公众通告突发事件情况,宣传避免或减轻危害的措施,公布咨询电话,引导社会舆论。未经部应急办同意,各相关单位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启动iii级、iv级响应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处置工作。处置中需要其他区域提供配合和支持的,接受请求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在权限范围内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必要时可报请部应急办予以协调。

5.6结束响应

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危害得到控制或消除后,i级响应根据国家有关决定或经部领导小组批准后结束;ii级响应由部应急办决定结束,并报部领导小组;iii级、iv级响应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决定结束,并报部应急办。

6.事后总结

6.1调查评估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结束后,事发单位要及时调查突发事件的起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经过、责任,评估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总结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在应急响应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总结报告,报电信主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汇总并研究后,在应急响应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形成报告,按程序上报。

6.2奖惩问责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对不按照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和组织开展演练,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在预防、预警和应急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由电信主管部门给予约谈、通报或依法、依规给予问责或处分。基础电信企业有关情况纳入企业年度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

7.预防与应急准备

7.1预防保护

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建设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消除隐患和风险。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指导督促相关单位消除安全隐患。

7.2应急演练

电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相关单位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域名机构要积极参与电信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并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情况要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

7.3宣传培训

电信主管部门、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相关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应急能力。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要面向本单位员工加强网络安全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安全竞赛。

7.4手段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建设统一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指挥平台,汇集、存储、分析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开展应急指挥调度。指导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域名机构和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等单位规划建设本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并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7.5 工具配备

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和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应加强对木马查杀、漏洞检测、网络扫描、渗透测试等网络安全应急装备、工具的储备,及时调整、升级软件硬件工具。鼓励研制开发相关技术装备和工具。

8.保障措施

8.1落实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要落实网络安全应急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单位领导、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个人,建立健全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工作体制机制。

8.2经费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为部应急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应当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队伍建设、手段建设、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等工作开展。

8.3队伍建设

网络安全专业机构要加强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保护、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攻击溯源等能力。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应急队伍,提升本单位网络安全应急能力。支持网络安全企业提升应急支撑能力,促进网络安全应急产业发展。

8.4社会力量

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应急专家组,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从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中选拔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形成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库。

8.5国际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职责建立国际合作渠道,签订国际合作协议,必要时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鼓励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

9.附则

9.1预案管理

本预案原则上每年评估一次,根据实际情况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适时进行修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要根据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或修订本行政区域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要制定本单位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应急预案要向电信主管部门备案。

9.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负责解释。

9.3预案实施时间

推荐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为进一步强化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质量,着力解决依法行政的公信力、执行力、操作力,规范依法行政权力和自由裁量权工作运作,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特制定201x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x大精神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持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做好依法行政工作,依法管理民政事务,依法完善依法行政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健全科学依法行政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服务科学发展的潜力和水平,为建设和谐冷水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法制环境。

二、总体要求

透过依法行政的实践,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注重由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依靠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水平;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执法职责和执法过错追究倒查制,提高法律效率,促进廉政建设,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和政令畅通;进一步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网上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构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建立服务型、学习型的机关,切实提高本部门本行业及其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和潜力。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依法落实科学民主决策

1、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制度,在事关冷水江的经济发展和民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重要的投资项目的制定,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具体利益和行政行为时,要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局群众讨论决定,杜绝滥用职权,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2、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建立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已经失效或不贴合上级规定的,个性是不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冷水江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予以废止或修改。

3、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严格依照法定权限、遵循规定程序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涉及由市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由业务股室拟稿,分管领导把关,局主要领导签批,局办公室负责全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呈报工作。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二)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持证上岗、执法亮证、程序合法。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职责意识、法制意识。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廉政教育,坚决防止和追究行政执法中可能出现的以权谋私、以情代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问题,维护法制的尊严,树立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2、加强行政执法职责制。建立健全以行政首长职责制为核心的执法体系,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明确执法权限,落实执法职责,在不断总结行政执法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政职责制的作用。

3、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向社会公示与公民、法人与其他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办事资料、条件、程序和投诉渠道。公开的资料要做到合法、完整、规范、具体、统一、有效。做到上墙、上网络、下农村、下社区。

4、认真做好依法行政工作。规范依法行政工作程序,严格落实审核审批手续,在执行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服务类审核、审批工作中加强沟通协调,稳妥处理,推进公开、公平、公正依法行政。

(三)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从政工作

1、在开展民政事务管理中,自觉理解群众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理解司法机关依据行政诉讼实施的监督和舆论监督。

2、加强局机关行政内部的层级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机关违法的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

3、加大对发生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审查力度,严格按照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意见进行查处,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县政府备案审查。

4、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错案追究的落实,对本系统内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要依法追究行政职责。

(四)进一步完善制度,确保依法行政质量

1、抓好民政职能方面的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按照省市民政部门、市法制办对于依法行政工作规定,要进一步抓好依法行政制度的贯彻落实。要把各项制度规范化、具体化。要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服务类项目的统一办理、实施程序、听证、监督检查、职责等制度,按照职能分工,分解落实到各股室、职责人,制定统一的依法行政工作流程,透过定期的监督通报,从建设高效合法的内外环境着手,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展现“满意群众”的形象。

2、探索高效动作的行政审批制度。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围绕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等方面,全面理顺民政审批程序,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简化审批工作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创新审批方式,完善联审制度。对于属于行政许可范围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许可程序贯彻执行,明确行政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听证、变更等规范程序,加大监督检查,保证依法开展行政许可工作;对于其他行政审批程序,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严格依法行政,对于涉及民政行政审批的资料、程序、时限、职责人,全部向社会公开承诺,个性是对于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婚姻登记等行政审批程序,要建立内部协调运转机制,探索集中行政审批受理机制,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3、强化对行政执行人员培训。用心参加各级组织的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把学习培训成绩作为考核资料和任职晋升依据之一,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

4、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行政执法人员自觉学法,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涉及到民政业务方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