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心得体会报告 中华民族历史总结(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8:32:06 页码:14
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心得体会报告 中华民族历史总结(三篇)
2023-01-07 18:32:06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心得体会报告一

近读《祖国在我心中》一书,我感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着传统美德,深植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慨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俭为本,以节理事的质朴之风,“己知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品行,历久弥新、世代相传。这些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道德的根脉,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们必须发扬光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华夏之地,历来崇尚公而忘家,精忠报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追求,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是挺身而出,“我以我血荐轩辕”。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避避趋之”。这种关心国家命运,心系民族危亡的可贵品质,有口皆碑,流芳百世。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炎黄子孙,重气节。讲立身,脊梁直,骨头硬,浩然正气之士灿若群星,他们立身做人光明磊落,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战国时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宋朝的文天被祥等,生活富裕时不骄奢淫逸,生活贫寒时不动摇志向,强暴面前不屈膝变节,留下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民族风骨,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严酷的。祖先们不屈不挠,艰辛创业,用勤劳的汗水,改造山河,建设家园,发展文明,铸就了不向困难低头、舍得吃苦耐劳的民族传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砥砺之志,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美、崇尚和仿效。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我国劳动人民历来崇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凡事恪守信约,履行诺言,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以至今天人们仍以“诚实贵如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言必信,行必果”等谚语、格言,当作处世、修身的根本。

勤学求索,自强不息。世代流传的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故事,张衡艰辛创制地动仪,祖冲之倾注毕生心血计算圆周率,司马迁发愤60年著《史记》,不都是我国人民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坚忍不拔精神的体现吗?

力戒靡奢,克勤克俭。中华民族倡导清廉节俭,千百年来一直以俭为本,以朴为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十分珍惜劳动成果。“俭以养德,奢必丧志”被人们奉为生活的宝鉴。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从孔子提倡“孝”开始,对父母尊重、赡养,被视为做人的起码道德;不孝,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由孝敬父母进而推广到全社会的尊老爱幼,童叟无欺,敬老尊贤,成为衡量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

谦和礼让,严己宽人。“满招损,谦受益”,先人后己,和睦邻里,宽厚待人,一直是我国人民在相互交往时所遵循的准则,为华夏神州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好,共同为国效力的故事,就是着眼大局,胸襟博大,不纠缠个人恩怨得失的典范。

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一向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难当着自己的最大快乐。友人、邻里、同事之间友好相处,彼此关之,相互照顾,亲密和谐。“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历来受到人们的唾弃。

尚德重义,厚德载物。古人强调立身做人“品德为先”、“道义为上”,认为美好的品德能够容纳天地万物,信奉“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传统美德,造就了无数公而忘私、舍生取义、人格高贵的优秀人物,培育了纯朴、忠厚的民族性格。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更加文明的祖国作出贡献吧!

谢谢大家!

描写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心得体会报告二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首先,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其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最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描写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心得体会报告三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谈起这个名字,我心中就有一种浓烈的爱国之心!

迄今为止,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这条历史的长河仍然还在继续的发展着。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记得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做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最美的妈妈吴菊萍吗?是的,她就是当年那个“路过”而救下了一名女童的平明英雄。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踢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人称她是“英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爱我们的国家,那么,让我们一起腾飞中华吧!展现中华的大气特色!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