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动物的换毛与换羽心得体会 动物的换毛与换羽是一种正常的什么(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4:25:26 页码:14
动物的换毛与换羽心得体会 动物的换毛与换羽是一种正常的什么(2篇)
2023-01-08 04:25:26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动物的换毛与换羽心得体会一

62、假如动物,穿上你的皮!

63、拒食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64、不虐待,不折磨,不欺辱一切动物。动物也有尊严。

65、善待动物,和谐生存!

66、没有动物就没有肉肉吃,没有动物就没有票票花。

67、若不具备条件,切勿饲养动物。

68、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69、不要让人类成为最后一种动物。

70、不要热衷于把野兽驯养成家畜,应尊重其他物种的异质性。

71、生命来自于热爱当生命已成过去你我将不复存在!

72、我们也是动物,请善待动物。

73、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兄弟姐妹。

74、不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否则,你就是间接者。

75、护动物吧。不然世界上的最后一种动物是人类。

76、莫去江河钓鱼,不与水鸟争食。

77、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兄弟姐妹!

78、动物也是有生命的,请保护动物!

79、无数事实证明,人类与动物共存亡。

80、关爱动物,关爱我们共同的世界。

2022动物的换毛与换羽心得体会二

20xx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城市动物园和其他公园的动物表演、野味餐厅等营利性项目在3个月内必须停止。按规定,各动物园应于20xx年1月底停止动物表演。观察组在对全国9省市21家动物园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重点对动物园内动物表演和动物合影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结果并不乐观,在我们调查的9个省、市共21家动物园中,仅有9家已明确取消动物表演项目,所占比例不到43%,其余的12家动物园或仍在进行动物表演。还有的动物园因游客稀少、场馆修缮等原因暂时取消动物表演,但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告知将在节假日或场馆修缮完成后继续进行动物表演。可以说,住建部有关停止动物表演的规定执行情况相当糟糕。

(一)对动物园动物表演的观察

动物表演以其刺激性和趣味性吸引着大量游客,历来是城市动物园对外宣传的重点项目。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表演、精彩刺激的节目背后,表演动物的福利状况却鲜有人关注,而表演动物在训练中所受到的恐吓与残忍虐待更无人注意。

1.动物表演基本情况

这21家动物园动物表演情况如下表所示:

动物园名称表演场数/天猛兽表演训鸟表演水生动物表演大象表演灵长类表演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园6有有无无有

青岛海底世界场馆装修,暂不对外开放无无有无无

青岛极地海洋世界不详无无有无无

青岛动物园无无无无无无

潍坊动物园无无无无无无

南昌市动物园4有无有无有

烟台市南山动物园5~6无有有无无

莱州市千佛阁动物园将于三、四月份开演有不详不详不详有

莱阳市蚬河动物园无无无无无无

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五一”会有动物表演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

北京动物园不详无无有无无

保定市动物园平时3场, 节假日4场有无无无有

石家庄市动物园平时4场,周末6场有有无无有

邢台市动物园无无无无无无

邯郸丛台公园无无无无无无

南宁动物园3有有有有有

桂林动物园1有无无无有

柳州动物园无无无无无无

成都动物园无无无无无无

上海动物园无无无无无无

长春动物园无无无无无无

动物表演主要有鸟类表演、猛兽表演、灵长类表演、大象表演和海洋哺乳动物表演等几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猛兽表演、灵长类表演和鸟类表演,几乎各个动物园都有。各动物园的表演内容大同小异:鸟类表演一般有独立的表演场,表演内容主要有各种鹦鹉升旗、投篮、认字、叼钱等;猛兽表演主要有狮虎拜年、翻滚、高空腾跃、跳圈等;灵长类表演主要是各种猴类、长臂猿、黑熊表演骑自行车、抬轿、钻板凳、跳绳、走钢丝等;海洋哺乳动物表演主要有海狮表演顶球、倒立、勾篮球、鱼跃空翻等;大象表演主要有前、后肢站立、立坐、给游客戴帽子等;此外还有一些名为“动物运动会”的表演,即让狗、猪等动物进行赛跑等竞技性表演。这些表演中有的难度极高、惊险万分,明显会对动物有伤害。

2.表演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工作时间

表演动物种类数量如下表所示:

动物园名称表演动物种类表演动物数量*只(头)

南宁动物园金刚鹦鹉、狗、长臂猿、黑熊、猕猴、狮子、老虎、非洲象24

桂林动物园猴子、黑熊、山羊、狮子、老虎、马11

保定动物园猴子、黑熊、山羊、狮子、老虎、狗8

石家庄动物园金刚鹦鹉、猴子、黑熊、山羊、狮子、老虎、狗18

烟台市南山动物园海狮、鹦鹉6

*表格中的数据仅为调查当日参加表演的动物数量,并未包括后台没有参加表演的动物数量。

用于表演的动物中,大部分是受《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公约》(cites)保护的限制贸易动物,虎、亚洲象、黑熊等也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这些濒危动物们因为自身数量稀少和不易繁殖,本该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在标榜“以保护动物为宗旨”的动物园里,濒危动物们却被用来训练、表演以供人们取乐。

在中国,人的法定的工作时间是每周四小时,每周休息两天。表演动物不是人类,因此不受这一规定的限制。

表演动物的工作时间如下表所示:

动物园名称表演项目场次(平时/节假日)表演时间/场

南宁动物园鸟类表演2/220分钟

动物综合表演2/240分钟

海豚、海狮表演2/230分钟

桂林动物园动物综合表演1/130分钟

南昌动物园人的杂技表演中混杂动物表演4/不详1小时左右

海洋馆海狮表演4/不详20分钟

烟台市南山动物园海洋馆海狮表演5/615~20分钟

鸟类表演不详15~20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所反映的仅仅是表演动物在表演场表演的时间。而表演动物每天除了表演之外,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训练,表演前后需要穿戴服装道具,这些时间都应该计算在表演动物的工作时间之内。据估算,表演动物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在5小时左右。在节假日游客数量较多时,不少动物园还会增加演出场次,延长表演动物的工作时间。近年,节假日动物表演时间过多、动物被累坏的报道屡见不鲜。

动物园中的驯兽师可以轮休,而表演动物没有休息日。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牠们的生理结构决定了牠们需要比人类长得多的睡眠时间,如大型猫科动物(如狮虎等),在自然条件下,每天必须要有15小时以上的睡眠。而在动物园里,如此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和表演严重剥夺了动物最基本的睡眠等生理需求,对表演动物的身心造成极大损害,是极不人道的。

3.违背动物天性、不顾动物安全的表演

动物表演一般分为两类:惊险刺激的高危险性表演和搞怪讨巧的拟人动作、智力表演。而高危险性表演因为能满足观众追求刺激的猎奇心理,往往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比如高空走钢丝、花样走钢丝、跳圈、“虎口拔牙”等。这些高难度动作即使是人来完成都极其困难,而为了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驯兽员强迫动物们长期接受严酷的训练。对于杂技演员来说,他们对是否表演、表演何种动作有自主选择权;而对于动物来说,牠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只能被迫去训练和表演,即使要表演的动作是极其危险或是根本违背牠们的天性的。

据了解,几乎所有的动物园会都会为参演杂技的人类演员提供保险措施,而没有一家动物园为表演动物提供安全保护。在各种动物的走钢丝表演中,动物身上不仅没有安全带,甚至连钢丝下方也没有软网或是垫子。一旦表演动物在表演过程中失手,就会直接跌落到水泥地面上,后果不是死亡就是受伤。在这样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动物还要在钢丝上表演各种花样动作,如倒立走钢丝,山羊四只脚同时立于不足巴掌大的平台上等,更增加了动物表演的危险性。表演尚且如此,训练时的情况便可想而知了。

在目前中国动物园动物表演中,一些动物园还安排一些违背动物天性的表演节目,如野生动物怕火,偏要牠们钻火圈,让怕高的动物上高台、走钢丝,让体型笨重的动物表演跳跃动作,让本来是天敌的动物同台表演,等等。这些表演给动物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但迫于驯兽员残酷训练手段和威吓,动物们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完成违背天性的动作。

4.残酷的表演训练

据一些报道和实地观察,特别是从驯兽员在表演场地表现出的情况看,训练动物的主要手段有饥饿、鞭打、威吓等,鞭子、锁链、绳子、棍棒等是训练动物的常规设备,这些器具在表演场地也会出现。据观察组成员观察,表演动物大多体型消瘦,部分动物毛色不佳,甚至身上带有明显伤痕,。

在表演时,一些驯兽员也不顾及在场观众(即使有儿童在场也是如此),对动物动粗。一旦动物在表演中怯场,驯兽员便会拍打、用棒子或是鞭子驱赶动物,直到动物完成规定动作的表演。观察组成员在桂林动物园还观察到驯兽员用竹鞭直接鞭打老虎的场景,所有参加表演的狮虎因为受惊而在表演场内横冲直撞。

对于表演动物来说,无论训练还是表演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有的动物在表演过程中会悲惨地喊叫,有的总是远远地避开驯兽员,动物们眼中流露出的是对驯兽员深深的恐惧。

5.表演动物的生活福利

动物园中展览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笼舍和居住场馆,而表演动物的笼舍通常就在表演场的后台,只是一个仅可容身的铁笼。与光鲜的表演场相比,表演动物们的笼舍条件极差,活动严重受限。展览动物的笼舍内还有面积不等的休息空间和活动空间,而表演动物通常被铁链拴在铁桩上,或被关在无法活动的狭小铁笼子里,动物只能静卧或转身。有的动物园还把几只动物关在同一个铁笼子里。部分动物园在铁笼附近放置有食槽和水槽,而部分动物园连基本的水槽都没有。没有训练和表演的时候,表演动物只能呆在铁笼子里,没有阳光、草地,也不能与同伴玩耍,完全没有自由。而在野外环境下,狮、虎的活动范围从8平方英里到156平方英里不等。可以说,表演动物的生活条件连囚犯都不如。

由于缺少必要的刺激,许多动物都出现严重的刻板行为。据观察组观察,猫科动物的典型刻板行为是不停地往上摇头,大象则是左右晃头、交替抬起前肢;熊类为左右摇摆;鹦鹉有啄自己羽毛的自残行为。

在表演高危险性动作时,动物园为保证驯兽员安全,常常会把猛兽的牙齿拔掉。例如在表演“虎口拔牙”时,驯兽师将头探入张开的老虎口中,表演老虎的牙齿就全部被拔掉了。被拔掉牙齿的动物根本无法正常进食正常的食物,无法撕咬肉类,只能靠流质食物维持生命,健康状况堪忧。

狭小的生存空间,无法保证的饮食,残忍的训练,对动物来说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表演动物大多瘦骨嶙峋,患有多种疾病,精神萎靡。据了解,表演动物的寿命通常只有一般同类动物的一半,牠们从小被残酷训练,往往正值壮年时就被折磨致死。

6.被剥夺母爱的幼小动物

为了训练需要,许多表演动物幼年就被迫与母亲分开,这对母兽和幼兽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造成极大伤害和痛苦。被迫与母亲分离的幼兽经常被饲以其他动物乳汁或替代品。目前,由于幼年动物易于训练,更吸引游客,各动物园都存在无计划繁殖动物,把幼小动物强行带离母亲进行表演训练的情况,因此存在大量幼小动物长大后的安置问题。这些动物往往被称为剩余动物。有些动物园把多余的黑熊转卖给私人熊场,进行活熊取胆,有的干脆把这些动物转卖给私人马戏团和小型展示场。根据调查,各个动物园都存在剥夺幼小动物母爱问题。

7.规定的擦边球:海洋馆及动物园水生动物表演

在住建部有关停止动物园动物表演的规定中,并未明确海洋馆的水生动物表演是否包括在内。于是许多海洋馆性质的场馆以此为借口,明目张胆地继续进行动物表演。在我们调查的21家动物园(包括各种性质的海底世界公园)中,凡是有海洋馆的必定有海豚、海狮等水生动物表演。

海洋哺乳动物通过回声定位来航行和联络,定位时会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当牠们被关在水箱、水池或是其他有限的空间中时,牠们发出的超声波会反射回来,使牠们倍感痛苦。在这种痛苦之外,还要对海洋动物加以训练,让牠们表演以讨好人类,这是不正确的。表面看来,海洋馆的动物表演因为海豚、海狮等表演动物性格温顺、与驯兽员配合较好而显得比较友好,但实际上,水生动物的训练和表演通常会对牠们造成巨大伤害。

据观察,驯兽员通常以食物为奖励引诱表演动物完成各种表演动作,食物成为人与动物的“沟通”途径。在训练及表演的过程中,驯兽员为吸引动物,总是不断地给表演动物喂食,完全不顾及动物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此外,观察员在一家动物园海狮表演场看到,海狮在没有达到驯兽员要求时,被拍打头部。表演结束后,海狮被驯兽员呵斥带走,到后台继续进行训练,犹如动物奴隶。

通常,表演场馆内都播放大音量音乐,充斥观众大声的喝彩声。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海豚、海狮等海洋动物的心理、生理健康。

此外,水生动物的一些表演动作需要长时间离开水环境,表演完毕后还要与游人拍照,因此会耗费大量体力,这些都危害到动物的身体健康。据研究,大多数在人工环境下生活的海洋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不到正常寿命的一半。这些海洋动物通常会死于心理压力、溃疡以及其他由压力造成的疾病。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观看动物表演仅仅是为了追求刺激、寻求娱乐享受,并不像动物园所标榜的那样冠冕堂皇。有的观众甚至将观看动物表演当成了参观动物园最重要的目的。在住建部要求停止动物园动物表演之后,有媒体就此事对民众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取消动物表演后到动物园不知道看什么。可见,动物表演已经给人们造成深刻的偏见和误导。这些都表明,动物表演完全违背了动物园的正面教育功能,而其在对待生命、对待动物观念上的负面教育却危害严重。例如,调查中,观察组成员曾经听到一位观众在驯兽员鞭打状态不佳的老虎后大喊:“这些东西是不是不打不行啊。”在他眼中,老虎已经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不是人类的朋友,而只是一个“东西”,是一个可以任人摆布、虐待的物品。

负面的教育意义

动物园进行动物表演往往打着让“人与动物亲密接触”、“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旗号,掩盖的则是赤裸裸的商业利益和折磨动物的统治欲。动物表演向人们传递扭曲的价值观,强化一些错误信息:如动物生来就应该被人操控,受人奴役;动物是笨拙的,比人低级的;甚至,人可以任意折磨动物。这样的错误认知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判断力不足的儿童来说,多次观看动物表演会使他们对表演过程中对呵斥、恐吓、鞭打动物等习以为常,甚至认为这是合理的,这对儿童的生命观、价值观会形成不良的导向。实际上。恐吓折磨动物是人类暴力的延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