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 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范文(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6:35:58 页码:8
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 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范文(六篇)
2023-01-08 06:35:58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早上好!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全体师生来到烈士陵前,为烈士,为我们心中的英雄扫墓,心头萦绕着哀思,分外凝重。

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不光是一座陵墓,而是烈士那高大伟岸的身影。我们为英雄献上一朵朵白花,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先烈们不朽的英名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我们怎能忘记无数先烈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人民的幸福,奋不顾身,壮烈牺牲,多少英雄葬送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多少英雄为国捐躯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些先烈的事迹像高大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英雄可以长眠此山,然而历史却无法定格,此时此刻,我们仍然能触摸到先烈们奔涌跳跃的脉搏,仍然能感受到先烈们疾声高呼的呐喊,他们在向我们催促,他们在向我们诉说,中华民族必将兴盛,中国必将富强,为了国家我们愿奉献一切。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中华民族书才能谱写新的乐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崛立于世界的东方!

缅怀先烈,憧憬未来,我们的每一颗心都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热爱幸福生活,珍惜每一分钟。让我们手捧和平的阳光,伴着生命的旋律,拨响每一颗理想的琴弦,展现祖国的未来。

同学们,让我们把无尽的哀思化成奋发的力量吧!让我们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积极进取。为了我们的伟大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

谢谢大家!

描写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二

1、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2、寒食撒花,谷雨种瓜。

3、大风不过晌,过晌刮得狂。

4、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5、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6、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7、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8、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显。

9、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

10、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11、施上尿素两三天,才能开始把水灌。

12、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

13、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14、北风吹过头,南风来报仇。

15、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16、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17、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18、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19、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20、清明蒜不在家,数伏蒜不在地。

21、夜间星稀,明天风起。

22、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

23、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

24、风小无云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25、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26、今夜星繁又明亮,明天风小好太阳。

27、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28、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29、清明前后,安瓜点豆。

30、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31、水涨清明节,洪水涨一年。

32、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33、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34、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35、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36、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37、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38、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39、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

40、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描写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三

晚唐大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首诗在中国流传甚广,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说到清明节,我们常常会想到凄风苦雨、扫墓祭祀,其实,清明节的内涵远不止这些。

在2500年前,清明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民谚常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该说这与此前一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因为介子推因火而死,故这天百姓人家不得生火,只能吃冷饭。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踏青、洗澡的生动写照。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小孩子,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又是一年春来早,让我们在这个清明节走出家门,和父母一起祭扫祖先,寄托我们绵长的哀思;带上风筝,去郊外游玩踏青,也有利于放松我们紧张的神经。愿每个同学都能有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描写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爷爷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在也不回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还有那无人采摘的碧绿的青蓬。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了。画面再次重现,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哪个紧随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爷爷吗,他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爷爷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唠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

知道无奈的离开人世。

爷爷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描写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五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是清明节,沐浴在温暖的春风,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地升起我们神圣的国旗。看,五星红旗,我们心中的图腾,温暖明亮,迎风飘扬。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飞翔。

今天,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和纪念我们的革命先烈。

历史的长河记录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革命先烈们把对勤劳群众的热爱,变成了战斗对敌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革命先烈在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险的时候,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钢铁长城;革命烈士们,在最需要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刻,抛弃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无私地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把自己的全部热血洒向祖国。

如今,战争岁月渐渐渐行渐远,我们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无法体验战争的艰辛和磨难,只能从书本、长辈的教诲、电视剧中去体会和领悟烈士们的爱国情怀。但我们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烈士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有多高尚?

同学!我们都很幸运。我们成长在一个新的时代,生活丰富多彩。当年烈士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鲜花绿草。在那些日子里,烟雾弥漫的天空已经很晴朗,红旗在飘扬。在和平年代,虽然不需要像烈士一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身体筑起共和国的长城,但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是国民智,少年力是国民力。”同学们,让我们以先烈为榜样,继往开来,用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的血汗,用自己的聪明,去把握人生的每一刻;用青春的承诺去放风筝的理想;用青春的`自信毫不犹豫的去战斗;用青春的坚韧,不懈努力,立志成才,超越自我,报效祖国!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描写清明团课课后心得体会报告六

古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我想起唐代诗人这首诗时就让人不禁的想到清明的场景。是呀!清明节到了。

清明节是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的`节日。当他们入土为安是一辈子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后人对他们的缅怀而。就是这个节日给我们缅怀的机会。4月5日是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了。清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万物复苏气温身高正是春耕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早上要起个大早给先人上坟,扫墓。然后吃个鸡蛋,有的地方有吃煎饼的习俗。这个节日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忘记祖宗要发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上坟时抬头偶望,千碑林立这就是彰显我们不忘祖先的标杆。在这时候也不免勾起心中的些许愁绪,不免的感叹生死。

姥姥说清明情,年头就好。而今年的清明就不怎么清。这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它不会违背自然规律他终会跟随春来到人间。

看!带有些许露珠的柳树枝,出现了微微的绿意,嫩柳枝折断后有奇异的芬芳。这,就是春的味道吧!小草也从泥土中钻了出来,换了身新衣裳。这就是春的容貌吧!气温回升了,不用在穿厚厚的棉衣,不会因寒冷而感冒,这就是春的性格吧。

清明节到了,春就不远了。生机盎然,绿色动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