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消防员作风训练心得体会报告 消防转变工作作风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7:56:01 页码:11
消防员作风训练心得体会报告 消防转变工作作风心得体会(4篇)
2023-01-08 07:56:0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消防员作风训练心得体会报告一

2、防止火灾,消除隐患。

3、报警早,损失少,火警电话要记牢。

4、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

5、火场逃生最要紧,切莫恋财把命丢。

6、消防安全进学校,共筑平安防火墙。

7、安全自检、隐患自改、责任自负。

8、执行消防安全法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9、掌握消防常识,遵守消防法规。

10、社区是我家,防火靠大家。

11、敲响安全警钟,共保人人平安。

12、家庭防火注意啥,煤气电源勤检查。

13、消除火患,造福后代。

14、酒店是我家,防火靠大家。

15、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和谐社会。

16、火警电话,该出手时就出手。

17、消防安全勿侥幸,违章蛮干要人命。

18、人民消防人民办,办好消防为人民。

19、出门无牵挂,先把火源查。

20、安全自检隐患,自改责任自负。

21、随意扔烟头,安全有隐优。

22、火灾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23、协力除火患,国泰民安事业兴。

24、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5、为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请时刻注意防火。

26、火灾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27、从小学消防,共创平安家。

28、在宿舍用火和违章用电,是宿舍火灾的最大隐患。

29、有危难急事,找消防战士。

30、家财万贯毁于一旦,全民消防重于泰山。

31、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32、火不留情要人命,预防在先最要紧。

33、企业要发展,消防安全是保障。

34、防火工作做得好,美好生活伴到老。

35、强化城市忧患意识,学会防灾避险应急本领。

36、单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社会稳定人民平安。

37、爱惜自己校园,驱逐火灾隐患。

38、一人违章动火,企业生产遭殃。

39、烧香祭祀,当心火烛。

40、珍惜生命,远离火患。

41、危险时刻真朋友,勿忘火警。

42、提高消防意识,共建和谐校园。

43、防范火灾,人人有责,人人防火,户户安全。

44、火灾面前莫惊慌,报警逃生两不忘。

45、消防连着你我他,保障安全靠大家。

46、扑救火灾有大用,消防设施别乱动。

47、用火不预防,失火就遭殃。

48、消除火患,珍爱家园。

49、爱惜自己家园,驱逐火灾隐患。

50、乱扔烟头,火患无穷。

推荐消防员作风训练心得体会报告二

学校防火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学校消防管理规定和各项制度,加强重点部位及师生宿舍的管理,配备好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把火灾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提升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当安排安全防范常识课程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体师生员工掌握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二、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树立安全工作人人有责意识,群防群治,其抓共管,经常检查,警钟长鸣,消除火灾隐患。

三、让师生熟悉全国统一的火警电话“119”的拨打,报告形式为:“…….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确保火情化险为夷,减小损失。

四、在与上级汇报的同时,要派人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五、在消防车辆到来之前,以校内消防安全员及教职工为主,其余人员(学生除外)均有义务参加扑救。消防车辆到来之后,要安排校园人员配合消防人员做好辅助工作。

六、要组织好扑救使用器具,如灭火器、水桶、脸盆、水浸的棉被等。扑救时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七、注意事项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灭火器具;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油类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水浸的棉被等,决不能用水扑救。

(2)、扑救时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3)、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并立即切断电源。

(4)、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八、定期检查消防安全设施,确保消防安全设施的应急使用。同时,适当安排消防安全设施的使用演习,确保师生对消防安全设施的应急使用

九、要求师生熟悉自救互救歌诀,化险为夷。

熟悉环境,记住出口;保持冷静,寻路逃生;毛巾妙用,过滤烟毒;明辨方向;逃离火场;敲盆晃物,寻求救援。

十、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职工要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疏散,同时,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救火救灾,使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推荐消防员作风训练心得体会报告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掌握火灾中的自救常识。

3、加强防火意识,学习必要消防知识。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火场逃生自救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我市火灾新闻记实情况导入:

二、火灾自救知识

遇到火灾时我们怎么办?

(一)、灭火

灭火最重要时效,能于火源初萌时,立即予以扑灭,即能迅速遏止火灾发生或蔓延。此时应迅速辩明火源、起火类型、所引燃的物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利用灭火器或消防栓之水进行灭。如无法迅速取得这些灭火器具,则可就近取材,利用棉被、窗帘等沾湿或用沙石、泥土来灭火。但如火有扩大蔓延之倾向,则应迅速撤退至安全检查之处所。

(二)、报警

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拨打119、110报警,同时亦可大声呼喊、敲门、唤醒他人知道火灾发生。在报警时,切勿心慌,一定要详细说明火警发生的地址、处所、建筑状况等,以便消防车辆能及时前往救援。

(三)、逃生

1、要镇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对危难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思维判断能力,当听到或者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追随其后,如: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突遇火灾时,首先应当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利用自己平时掌握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撤离时要注意,不可搭电梯,因为火灾时往往电源会中断,会被困于电梯中,应从安全通道逃生,最好能沿着墙面行时,当走到安全门时,即可进入,避免发生走过头的现象;尽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当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2、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要因为贪财而延误逃生时机。

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自己的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长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忌重回险地,自投罗网。

3、做好简易防护,匍匐前进,不要直立迎风而逃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防止窒息。为了防止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用水打湿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而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

4、找好避难场所,固守待,不要盲目向光朝亮处奔。

如各种逃生路线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可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级火势蔓延。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引起别人注意,在夜晚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切忌向光朝亮,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各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为逃生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撞乱撞更易逃生,但这时可能电源已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 等,光和亮之地正是最危险之处。

5、缓降逃生,滑绳自救,绝对不要冒险跳楼。

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设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绝对不要放弃求生的意愿,此时当力求镇静利用现场之物品或一形地物,设法逃生。

三、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推荐消防员作风训练心得体会报告四

xx市民:

20xx年10月25日凌晨1时23分,xx社区xx街巷x号一民宅发生火灾,经消防官兵全力扑救,火灾被扑灭。火灾造成4名成人当场死亡,1名儿童送医不治身亡。当前风干物燥,是火灾的高发季节,为了*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呼吁广大居民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学习掌握火险自救基本常识,遇到火灾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按照救生方法,尽快避险逃生或等待救援。

2、检查家庭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家庭中火、电、气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规范电源线路;经常检查厨房内的通风换气设备;家中不宜存放易燃可燃物;自觉养成用火不离人的习惯;自觉做到不在室内乱丢烟头;家长或监护人要教育孩子掌握消防知识,树立正确消防意识。

3、发现火情要立即报警,成年市民应积极配合消防人员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希望我们广大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防火意识,切莫存有侥幸心理,图一时方便而造成终身悔恨。从10月28日开始,区党委、区办事处将开展一次“三小”场所、出租屋消防安全大整治行动,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届时将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但劝谕无效,拒不整改的场所作停水、停电处理,请各位市民理解并配合我们开展这项工作。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