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春节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实用 春节社会实践感悟(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8:34:52 页码:8
春节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实用 春节社会实践感悟(七篇)
2023-01-08 08:34:52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春节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实用一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狗年春节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狗年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住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 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狗年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狗年春节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快乐的狗年春节,在鞭炮声中渐渐结束了,但是留给人们的狗年春节的快乐回忆依然萦绕在人们的身边。

主题春节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实用二

“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收红包”是每年春节都必须做的几件事,今年也不例外。不过,过年拜年是最有趣的。

除夕夜,我们贴好春联,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第二天一早,便穿上新衣服,去外婆家拜年了。

一路上,我和爸爸说说笑笑,看看路边的风景,也别是一番风趣。公路两旁的高山布满了浓密的松树,由于山里温度低,山上的雪并没有完全溶化,雪水顺着山径流到小溪里,山峦上的松树都被雪压弯了,真是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

终于,到外婆家了。我高兴地跳下车,一蹦一跳地去找外婆和表妹们。表妹们看见我来了,就一起拥过来,央我带她们出去玩。我一口答应下来。在征求长辈们的同意后,我们乐颠颠地跑远了。

到了村小学的操场上,我按年龄大小给大家排队,我老大排第一,其次是甜甜,最后是妍妍。我们几个小孩在学校操场上蹦啊跳啊,活像三只快乐的小鹿。

拜年不仅仅是玩耍,小辈还要给长辈送去各种礼品及祝福,所以,我们玩够后又去了舅舅、大姨等等亲戚家。

拜年,对我们小孩来说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压岁钱,这些钱足够我支付一个学期的学费。

新年是把烦恼扔给旧年,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这几天,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烟花绽放美丽的“花瓣”。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学习会像烟花般灿烂!

主题春节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实用三

在我得记忆中,每年得春节都是差不多得,热闹、喜庆而祥和。

在我们老家,腊月得初旬,春节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段时候是一年里最冷得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熬腊八粥,吃了粥之后,身体总是暖洋洋得。

春节得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得时候,张罗这张罗那,而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得时候。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得,而我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得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得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得小品,优美得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得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正月初一到了,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得任务。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得礼物,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得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得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得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得泡泡给吹灭了。

接下来得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不管到了那里,处处是丰盛得饭菜,大人们喝酒时得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则和哥哥姐姐每人拿来一瓶饮料,边看电视,边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哪晓得第二天我得肚子便疼得厉害,难受极了,真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也马上要上学了,新学年得即将开始,意味着春节得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得,过节得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得笑声,照旧得喜庆,照旧得开心。

就这样,快乐得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起,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主题春节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实用四

大家好!

在许多节日中,最 不会令世人忘记,最 欢闹的也就春节了吧!春节是旧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春节是儿母团聚的时刻,是子女对父母回归的期盼。

在不同的地方过春节,也就会有不同的味道。有热闹的,也有静谧的……因我住在小镇上,所以我就讲讲小镇上的春节吧!

其实无论在哪里过春节,都大致是相同的,知识氛围不一样罢了。在过年的前两天,街道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看得眼花缭乱。街上人山人海,别提有多热闹了。在除夕,大家都起得格外得早。小孩子们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吧!大人们便是从早忙到晚准备晚饭。吃了年夜饭,大家便聚在一起闲聊,小孩们则欢快地放鞭炮。

最兴奋的莫过于12点了。12点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鞭炮,这一家点起,那一家也跟着点起。炮声不断,震耳欲聋。这时,跑上楼顶便能看见小镇上高低不一的楼房。空气中蕴含着燃放爆竹后的气味,越来越浓,令人感到刺鼻,但心里会莫名的开心。

在农村里,春节的味道又会不一样。在农村或许不会听到连续不断的炮声,也不会身在浓雾之中。有的或许是孩子们欢笑,大人们的闲谈,看似简单却带着传统的味道。

无论是哪种,大家都是在庆祝春节,庆祝新一年的到来。这一天,全中国的人民脸上都满带笑容。

谢谢大家!

主题春节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实用五

1. 过欢乐春节 文明春节 做文明市民

2. 欢度春节,祝福万家

3. 张灯结彩欢度佳节,齐心协力共创伟业

4. 以我文明新貌,共庆新春佳节

5. 新年伊始,向各行各业的建设者致敬

6. 春到神州,福佑中华

7. 普天同庆 欢度佳节

8. 欢欢喜喜过节 平平安安过节

9. 新年新气象 来年更辉煌

10. 度盛世春节,共鉴美满春节 恭祝全体人民节日愉快,万事如意

11. 辞旧迎新 来年更上一层

12. 张灯结彩迎新年,齐心协力谱新篇

13. 普天同庆 欢度佳节

14. 欢欢喜喜过节 平平安安过节

15. 新年新气象 来年更辉煌

16. 度盛世春节,共鉴美满春节 恭祝全体人民节日愉快,万事如意

17. 辞旧迎新 来年更上一层

18. 张灯结彩迎新年,齐心协力谱新篇

主题春节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实用六

23. 百万礼品迎新春

24. 新一代,新选择

25. 春接福,春来到

26. 回家团圆带上***,送”平安“(太平)送”温暖“(服饰)

27. 春节狂欢夜 越夜越精彩

28. 启福迎祥 带福回家

29. 岁月年轮 承载辉煌xx

30. 四海祥云降福来 新年豪礼送不停

31. 迎新三步曲 店庆四吉祥

主题春节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实用七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