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5:20:40 页码:12
2023年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精选10篇)
2023-11-10 05:20:40    小编:ZTFB

总结是思考的结果,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先理清写作的思路与重点。这里有一些引人思考的心得体会经典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一年来,在理论学习方面,用心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以及国家局警示教育视频会议中通报的违纪违规事件等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透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增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政勤政的思想意识和行政理念。

二、尽职履责,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是开展双基检查。带领规下工业开展季度样本村抽查,并对基层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全年对年报及季报上报中出现逻辑性错误的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有效提高了基层企业数据质量。同时,根据总队要求向所有样本村及样本企业下发了省队统一印制的工业企业__台账,并定期对企业台帐进行检查。

五是为网报企业带给保障。为切实保证采购经理网上直报企业全部按时、按要求实现联网直报。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如上门指导、远程协助、透过qq群进行报送提醒,及时对企业更换人员进行培训等,对企业在上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采购经理网上直报顺利上报。

六是全力做好新增__专业工作。今年我们科室新增了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跟踪__(85家)及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4家)两个专业。为认真做好这两项新开的__,我们严格按照__方案要求,认真执行__标准,我自己带头对全部样本企业都进行了实地核查,切实保证了__的数据质量。

七是高质量完成规下工业样本轮换及三经普__任务。

三、严格自律,自觉遵守廉洁纪律规定。

作为科室负责人,平时注重廉政理论的学习,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自觉筑牢思想防线,警钟长鸣。做到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勤注“防腐剂”,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维护大局,注重团结,以诚待人。能够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切实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一年来,尽管自己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但对照岗位职责,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理论学习仍需加强,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分析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要虚心倾听同志们的意见和推荐,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潜力和工作水平。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近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其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朱有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

朱有勇,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他60岁那一年,离开熟悉的校园和实验室,来到了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个深度贫困的边疆山村,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运用自己的学识和技术,在田间地头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为“农民院士”。

“农民院士”的成就,来源于对人民深切的爱。,当朱有勇院士来到澜沧县蒿枝坝村时,这个人均年收入只有1千元的贫困村庄,村里贫困破败的景象,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乡亲们,深深地震撼和刺激了他。他自责,这里这么穷,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下来真正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享受不到我们的研究成果,这是一种失职。正是怀着这样一颗为民爱民且自责的心,让他和他的团队默默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一干就是好几年,最终,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农民院士”的成就,来源于对使命的实践。作为农业工作者,扶贫工作期间,朱有勇带领他的团队,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前后开办了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共计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带领广大群众脱离了贫困,奔向了小康生活,同时,也让本来停留在书里的理论变成了实践,实践带来了效益,在践行了扶贫使命的同时,也完成了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最重要的,是赢得了群众们的拥护和信任。

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鼓舞着千千万万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心系人民,脚踏实地,积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我通过学习《中共xx省委组织部关于追授陈明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了解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虽然工作岗位在不断变化,但为党、为人民孜孜不倦工作的情怀没有变,乐于奉献的精神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意愿没有变,直至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生命。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浩然正气、不忘本色、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养成努力学习、勤奋刻苦的好习惯。陈明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组织起草的每一份文件,他都要亲自把关修改、逐字逐句推敲,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我们要学习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习惯,这些都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是分不开的。平时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工作就会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不断积累,结合实际,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养成深入扎实、执行力、落实力强的好作风。陈明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把工作安排考虑得细之又细,确保工作万无一失。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踏实工作,以迅速的执行力、精准的落实力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要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只有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才能义无反顾、百折不挠的奋斗,才能有所作为。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始终不气馁、不灰心,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要养成为人真诚、心胸豁达的情怀。我们要像陈明同志那样,在名誉、名利面前总是歉让,对同事们总是有求必应、热心帮助,对老百姓的困难,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真心为民牟利,真诚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五要养成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在本职岗位上,我们要学习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踏实工作的好品质,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处事公正,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树立共产党员良好形象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真正做到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党员。

陈明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人格魅力不断的激励我们前进,我们要以他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提高工作效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朱有勇同志,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几十年如一日,用崇高信仰、渊博学识、辛勤汗水书写了立德树人和强农兴农的时代华章。

一、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

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满怀深情,“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是他最朴素的追求。从异国他乡到彩云之南,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他渴望在家乡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用自己的付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农民的问题”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二、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

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人。他铭记教师这一第一身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能把高校的优秀学子培育成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也能把边疆的民族兄弟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他淡泊名利、育人育心,用自己的收入设立奖学金,帮扶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师生。

三、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田野里,把幸福种在农民的心坎上。他年过六旬,却毅然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用奋斗精神既扶智又扶志,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镌刻在边疆民族致富路上。

文档为doc格式。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我们要以李建军为榜样,忍住悲痛,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着英雄的足迹,立足工作实际、岗位实际,为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工作、踏实工作。今天,我们学习他,就是需要我们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崛起,在悲痛中振作,我们教育系统每一位教育工作人员要坚决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继续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以英雄为榜样,以英雄精神为动力,圆满完成本年度教学目标任务来体现向英雄学习的成效,来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学习李建军就是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风范,把“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变成自觉行为,尤其是教师队伍中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无愧于职务职责,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关怀;学习他立足平凡岗位,争创一流业绩的进取精神。通过对李建军英雄事迹的学习,我和其他老师一样,都被他那崇高精神所感动,李建军身上崇高的精神和品德,不仅体现了英雄魅力,更体现了人格自身的魅力。我要做德才兼备的教师,关爱生命,关怀学生。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张丽莉一个平凡的名字,一个普通的教师,近日响彻神州大地,她就是黑龙江省佳木斯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20xx年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她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她的事迹顿时感动了全中国,特别是感动了我们每个从事教育教学的人民教师。

近日,在段校长的组织下全体教师学习了“最美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老师们都深深地被她的义举所打动,在我校教师中掀起了向张丽莉老师学习的热潮,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学习她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

一、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张丽莉同志面对生死考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救助学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英雄的壮举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当代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我要认真学习她的高尚情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

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张丽莉同志用她的全部热情和勤奋进取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师傅课堂上聚精会神,一直坚持听课5年,事发当天还连续听课两节,听课学习成了她的一种习惯。她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她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宁可放弃休息时间也不愿放弃一个孩子。在初三一次考试中,王睿同学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心情不好,她擦去孩子的泪水,像妈妈似地说:“孩子,再哭我会心疼的。来,老师帮你分析原因,咱们一起努力把成绩提上来。”一席话,让孩子心中的悲伤全部融化在这温暖中,变成了向上的动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师者对职业的热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我们要学习他的崇高思想,牢记使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三、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张丽莉同志母亲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爸爸一个人抚养她读完大学,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她连续三年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贫困学生。由于学校维修,初三学生搬到第四中学,离家远的孩子很多,有些孩子来不及吃早饭,她就自己出钱买一些饼干放到班级。学生生病了,她买营养品去看望;学生过生日,她在黑板上写上祝福的话;夏天天热,她在地上撒水为学生送来清凉;冬天天冷,她用电水壶烧水给学生送来温暖;体育课下大雨,她把自己的伞和衣服让给学生;家长会天气热,她自己掏钱给每位家长买冰棍;放学时学生等不到家长,她主动打车送孩子回家。正是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感,熔铸了师魂的真谛。我们要学习她高尚的师德,恪尽职守,甘为人梯,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勤奋向上、追求卓越。

张丽莉同志的座右铭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经常在网上进行教育教学交流互动,积极参加市、区、校的教学教研活动,还自己出资购买了大量的学习资料,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在年轻的班主任当中,她是最让家长信服的好朋友、领导放心的好同志、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她用执着的热情收获了累累硕果,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她工作像“拼命三郎”,每天早来晚走,经常带病工作。我们要学习她勤奋进取的精神,加强学习,争创一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身为一线教师的我,在和张老师的对比中感到的是“相形见绌”。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想,只有把自己的感受落实到工作中,将自己对张丽莉老师的崇敬之情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让一种好的心态伴随着我,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自己无悔的人生,用自己的手臂托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张丽莉老师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狂奔汽车,她毫不思索,将学生推向一旁的这一举动,这绝非是她当时自身的条件反射。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要是在场的换着是像“范跑跑”这样的人,我想的结果可能会是否定的。张老师之所以会这样奋不顾身、舍己救人,这与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对社会的大爱是分不开的,她是我们教师的骄傲,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正是她这种处处以学生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高尚情操,才会有她在学生生死攸关时的这一自然之举。

学习了张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灵有了很大的触动,我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她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呢?我认为这是她平时做人的责任心,正是这支撑着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张老师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她的学生,影响了她周围的人,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我也是一线的老师,我决心以张老师为榜样,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她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们常常会被那些钻研学术的“学霸”们所折服,似乎他们的学习成就与普通人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当我们了解到谢红芬的事迹后,便深刻地意识到,人的智力潜力是无限的,坚持就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经历,与大家分享学习谢红芬事迹的体会与感悟。

第一段,谢红芬的学术成就。

谢红芬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也是我国首位凭借自己的学术成就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女性学者。她以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对科学事业的无限热爱,成为了多家著名科研机构和大学的教授或客座教授。这些成绩都是通过不断自我挑战、勤奋治学所赢得的,同时也在我们普通人心中树起了崇高的学术榜样。

第二段,谢红芬的人生经历。

谢红芬的学术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她那优秀的人生经历。谢红芬8岁失去父亲,12岁时便决心用自己的知识来为家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来在大学时期,她获评为全校科技部门的杰出团员。她在家庭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创新,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拼搏和奋斗的人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充分说明了成功最源于一份坚持的心。

第三段,谢红芬的敬业精神。

谢红芬在学术、教育和科研方面均表现出色,她的敬业精神更加突显她的卓越成就。作为地球物理学家,谢红芬为我们的国家和世界科学事业献身了50多年。她的科研起点便是为着解决中国大地与空间的问题。后来在京都大学担任话重力研究所主任时,也在科学研究方面有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可见,敬业精神是谢红芬成功的基础,亦是学习精神的心灵源泉。

第四段,谢红芬的学习方法。

谢红芬的成功之路充分体现了坚持不懈的学习之道。她一切学习的秘诀就在于“勤学、创新、吃苦,牢记标准、先验知识、物理直觉、物理原理是成功的关键”。她一生坚持不懈地勇于突破自我,不断进取,才使她的学术成就达到世界一流。可见,坚持努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学习谢红芬的事迹,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学习的道路上,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每位学生都有很多未知和难题。我们应该学习谢红芬的崇高精神,勇于拼搏,追求卓越,对自己和科学事业负责任。要坚信勤奋才能成功,在我们每个人还年轻的时候,须拿出如谢红芬那样的精神去把握这个成功的机会,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这便是谢红芬留给我们的人生经验之宝。

总之,学习谢红芬的事迹是一种人生追求的良师益友。相信这次经历将使个人以及社会的学习有所领会,以后的学习生活将更有自信,更坚定迈向成功的信念。通过学习谢红芬的事迹,每个人都能找寻到自己的内心指引,在人生的追求道路上更加执着和明确自己的志向。愿我们能在追求卓越的路上,永远坚持不懈。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中央宣传部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一段时间,朱有勇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朱有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12月2日新华社)。

“农民院士”是干部群众对时代楷模朱有勇的美称,这个“美称”形象诠释了朱有勇的事业,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事业和农民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他说:“论文得写在大地上,理论成果要放到实践中检验。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这种踏踏实实,务求实效的科研作风,恰是新时代院士必须的风采,唯有这种风采,才能让科研成为国家发展强大的能量源泉,人民幸福的动力源泉。

在时代楷模朱有勇身上,他的信念坚定,志向深远,情怀美好,是新时代党员的楷模,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标杆,是新时代公民学习的榜样。

朱有勇的信念坚定,坚定在具体的工作行动中。他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主动到深度贫困区域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在他这里,信念就是行动力,信念就是主动力,信念就是表率力。他让时代楷模的“信念”二字闪烁出温暖的光辉,照亮人生之路。

朱有勇的志向深远,深远在农民的幸福梦中。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但是,他没有躺在成果的荣誉殿堂里安然享受,而是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变成农业生产力,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在他这里,志向贵在落地生根,落到到农民的需求上;贵在开花结果,芬芳在农民的笑脸上。他让时代楷模的“志向”二字释放出强大能量,铺就群众致富路。

朱有勇的情怀美好,美好在群众的生活中。他深入村村寨寨,接地气,树正气,昂扬大气;他跑遍田间地头,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手中有群众喜欢的工作;他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同群众融为一体,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在他这里,情怀是一首党员群众亲密无间歌,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结合交响乐,在歌声中,初心闪烁;在乐章中,使命精彩。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更多的“农民院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朱有勇的信、志、情为我们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一部生动教材,为我们所有公民树立了一个见贤思齐的新时代标准。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馆副馆内座无虚席,来自该校各个专业的800余名师生在此集中观看、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当晚,朱有勇也现身会场,与该校师生进行分享交流。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12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当晚,云南农业大学的师生们聚精会神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视频节目,现场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朱院士扎根乡村为农民的精神感染、激励着我,”云南农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四学生王楷元表示,他希望将来也能用自己所学技术为需要的乡亲们搭建电商平台,打开农产品销路。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我的本分;作为一个科技扶贫代表,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是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努力。”朱有勇在分享中说,“全国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把他们的科技成果应用到了千万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他们才是千万个‘时代楷模’。”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说,朱有勇院士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收获了漫山遍野的科技成果,他是农大人的骄傲。“全校上下要以朱有勇院士为榜样,弘扬奋斗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坚守初心使命,书写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的新篇章。”

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的事迹,在云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时常陪着朱有勇到处考察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讲起朱有勇,一脸钦佩,“在朱院士的带动下,我们老百姓走向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他把自己的专利无偿献出来,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平感慨。

12月2日,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中观看了朱有勇的先进事迹。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书记吴伯志动员全体师生向朱有勇学习,“勇登科学高峰,扎实耕耘大地”。

“学习朱有勇院士,就要学习他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德远说。

朱有勇的事迹感染着莘莘学子。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玉应罕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艾菲说:“不管将来在哪个岗位工作,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奋敬业、心系人民的人。”

众多网友纷纷在网络媒体留言,为这位“农民院士”倾情点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才是超级明星。”网友“旅人”说。“院士的身上有土、脚上有泥,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这样的院士是农民最贴心的院士。”网友“菜菜”说。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12月2日,朱有勇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多年来,他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已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

这是坚守初心的科研示范。

30多年来,朱有勇带领团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不断创新突破,从利用物种多样性创建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样性研究应用在三七、冬季马铃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柠檬等特色产业,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让农民得到实惠。

有人说,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而朱有勇总是难以割舍对土地的感情与牵挂。正如他所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减农药控病害。

遗传多样性研究世界难题。

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赖化学农药控制作物病害不足百年。然而在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靠什么控制病虫害?这是朱有勇的研究生导师段永嘉先生留下的“一道不会回答的考题”。为了解答这道题,朱有勇开始了数十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作物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虫害爆发流行,是世界农业生产的重大难题。如何既减少农药用量又控制病虫害?这个命题难倒了全球的农科专家。

人类的智慧往往从“问号”开始。如果换一种思路,在栽培上实现品种多样性,是否会简单一些?朱有勇在思考、在探索。

上世纪80年代,云南很多地方的水稻稻瘟病很严重。一次,正为稻瘟病防控之法苦苦思索的朱有勇出差路过石屏县,路边田野里一个奇异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有些稻田出现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间栽了高矮不同两种水稻的田里患病现象很轻微。“难道稻瘟病的发病率与水稻间栽有关?带着疑问,朱有勇展开了近千次的试验研究。

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攻克病虫害的“细节”慢慢勾勒出来,效果越来越明显了。经过30多年的研究,朱有勇和他的团队逐渐掌握了作物多样性是如何控制病害的科学原理。

朱有勇的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在《自然》杂志发表。如今这项成果已大面积推广到了滇、黔、川、湘、赣等省份及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天拉长、地拉宽、站好队、换好位。”为了能把这些复杂的机理简单化,让老百姓易懂,朱有勇把作物多样性抗病害的机理,编成了十二字简单的顺口溜。“其实就是改变播种节令,打破传统的农业结构;以前都是散种,现在排好队,科学地排列行距和株距;今年这里种这样,明年就种另外一样,利用植物间的相克相生减少病害,达到优质高产。”朱有勇笑着说。

推广间作套种。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引起作物病害发生的寄主品种、病菌和气象因子“三要素”入手,朱有勇摸清了控病的主要机理,并且在几万亩面积的田地也试验成功了。但能否推广到更大面积的田里,更大的范围?为此,他带领团队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品种搭配、空间配置和时间优化的技术创新,发明了马铃薯间套玉米、玉米间套辣椒、烟套粮(豆)等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新技术。

把成果奉献给大地,造福云岭千万农户,是朱有勇的心愿。,朱有勇将生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技术推广应用到昭通,为昭通市粮食生产开创了新的时代。种植玉米、马铃薯、蔬菜、蚕桑、烤烟等各类作物,试验示范马铃薯间套玉米、水稻多样性间栽、烟套豆类等多种间套种模式……间套种技术在昭通陆续推广开来。“我每次到昭通,都能感受到那里泥土的芳香,物种的呼吸,大地的律动,人民的欢笑。”朱有勇常常对他的团队成员这样说。

“每次来,他总是第一个下到地里,先是仔细查看作物长势及病虫害情况,然后再用铲子撬开土壤,看看土壤土质、肥力、墒情及农作物根系发育情况。”鲁甸县农技中心粮作站站长胡兴祥说道。“昭通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朱有勇作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新技术示范推广的主战场。”昭通市农业局副局长赵高慧介绍,在昭通推广新技术3年中,朱有勇教授团队近人次到昭通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

自以来,这一被国内外专家鉴定为处于国际同类研究前沿的技术成果,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市)累计应用面积3亿多亩,降低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魔芋软腐病等主要病虫害33.7%至62.1%,减少农药用量51.6%,促进粮食增产270余亿千克,农民增收300余亿元,为全球应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提供了成功范例,并被列为我省重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注入科研成果。

促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是今年冬季马铃薯种植的时节,连日来,在石屏县、建水县10万亩冬季马铃薯地里,村民们正忙碌着种下种薯,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冬春季节,北京各地餐桌上的洋芋丝,5盘中有4盘是云南产的。”提起冬季马铃薯,朱有勇很自豪。“每年春节过后至5月中旬,国内市场都没有马铃薯鲜薯,云南发展冬季马铃薯可填补市场空白,提高产品效益。”朱有勇说,利用云南“冬无严寒”的特殊气候条件,避开降雨导致的病害多发期,种植冬季马铃薯。从开始,朱有勇带领团队在云南种植冬季马铃薯,并迅速推广了1000多万亩。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的价格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种植冬季马铃薯逐渐发展成为山区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

无独有偶。10月9日,在朱有勇的院士扶贫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大塘子村举行了林下有机三七竞卖。当天,闻讯赶来的商家现场激烈竞拍,最终以高价拍走刚挖出土的有机鲜三七。

“三七种植有个难题,就是种完一茬后,十几年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种植三七,农业上称这种现象为‘连作障碍’。”朱有勇说,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不停地探索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但收效甚微。他表示,大肥、大水的高产栽培才是导致“连作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改变生产方式。朱有勇带领团队模仿三七生长最适合的温度、光照条件以及水肥的需求条件,形成了一套克服连作障碍的人工仿生技术,以来已在石林、寻甸、文山、澜沧等地示范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中药材种植中连作障碍难题。

近年来,朱有勇结合云南多样化的气候地理特点,将生境多样性研究成果“注入”特色农业中,葡萄“打伞”的避雨栽培技术,解决了我省葡萄成熟时节与雨季重叠导致减产的关键难题;他带领团队在香格里拉干冷河谷区建立葡萄优质高产化标准种植示范基地,推动打造世界级高端优质葡萄酒产业;带领团队实现红河谷柠檬黄龙病的生态防控……一步一个脚印地穿行在田野间,一滴滴汗水撒在农作物上,一份份实惠送到农民手中,朱有勇正用实际行动将一篇篇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云岭大地。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朱有勇常说。

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中央宣传部12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提到朱有勇,就不得不提起他两会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外媒体推销土豆的场景,面对媒体的人大代表朱有勇难掩脸上流露出的激动和自豪,手里抓一颗硕大的土豆,向大家讲述他在西南边境科技扶贫的故事。普通土豆不过鸭蛋大小,而他指导村民种的土豆比鸵鸟蛋还大,重的一颗就有5斤。通过种植冬季土豆,边陲村寨里村民的冬闲田变成了高产田、脱贫田,靠着这颗“神奇土豆”,贫困山区的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出身农家的朱有勇在曾经下乡插队的劳动中,体会到了因农作物病虫害带给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苦难,后来的他考上云南农业大学,通过刻苦钻研农业科技,成为了农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靠着长达20多年扎根冷门领域的研究,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植物病理专家,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就在20,已经功成名就的朱院士在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去最艰苦的地方扶贫。出身农家的他深知农村条件的艰苦,但是他毫不退缩,从昆明驱车14小时驶入西南边境的贫困山村,扑下身来,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助力祖国的脱贫攻坚大计。

扶贫必先扶智,治贫必先治愚。在这块素质贫困的边境山村,朱有勇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学习说拉祜语,带领他的团队一次次深入山野林间、用双脚走遍深山密林,为村民选择适合种植土豆的冬闲田,在冬季缺少蔬菜的季节种植出熟期早、薯形好、个大光滑、口感好的“神奇土豆”,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种上一亩即可脱贫,种上两亩直奔小康。至此,“神奇土豆”在朱院士的手里发挥出了巨大的魔力。

助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只是第一步,保证村民不再返贫才是扶贫攻坚的长久之策。为此,朱院士决定亲自开办技能培训班,免费吃住,免费学习,他带领着他的农民学员一起犁地、播种,享受丰收的喜悦。这个培训班不仅教授种植土豆,还教授蔬菜种植、茶叶种植、林业、畜牧业等多种适合在林间山区开展的致富产业。在他和他的团队的精准扶贫下,朱院士用他的实际行动将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的西南边境脱贫攻坚主战场,用科技扶贫的丰硕成果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

大山无言,一石一砾皆是见证。5年的时间,这位年过60、活力四射的“农民院士”,用“神奇土豆”将一片片常年闲置的农田变成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用科技扶贫的力量帮扶了我们祖国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朱院士的双脚沾满了山野林间的泥土,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战的战场,书写的脱贫传奇在远山之外续写。朱有勇的事迹启示我们,树立“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志向,怀揣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用自己的生动实践书写出无愧时代、无愧历史的人生答卷。

有关学习谢红芬事迹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杜富国是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入伍以来,他始终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主动请缨征战雷场,苦练精练过硬本领,为人民利益和边境安宁挥洒热血,在平凡岗位干出了突出业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时代楷模杜富国的事迹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我国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杜富国,在执行边境扫雷任务过程中,舍生忘死、身负重伤,失去了双眼双手。他的英勇事迹在网上传开后,广大网民既对年仅27岁的杜富国落下终身残疾感到痛心,更对他以身报国的壮举表达崇高敬意。媒体称,杜富国及战友们“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遗书放好,再去执行扫雷任务。每天晚上回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复修改遗书”。这些年轻战士在地势险峻的雷场内人工排雷,待任务完成后,手拉着手徒步走过雷场的每一处角落,证明脚下这片土地已绝对安全。他们在携手行进中的歌声响彻边陲。

杜富国和他的战友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如果不是媒体宣传报道,恐怕我们很难想象,在和平年代里,像杜富国这样的年轻人每天还要面临生死考验。而他们正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献血,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杜富国是那样的临危不惧,他在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便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浮土时,猛烈的爆炸随即发生。他被炸成了血人,永远地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在命悬一线的关键时,杜富国用奉献担当的精神诠释了谁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能说对党忠诚吗?有的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打埋伏、八小时之外找不到人,能说对党忠诚吗?这样的干部,真到了关键时刻能靠得住吗?”

塑造年轻干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需要杜富国式的奉献担当精神。年轻干部虽不要在雷场扫雷,但时时事事要在人生路上“扫雷”:当工作中遇到“烫手山芋”时,敢不敢接手、能不能办好?当组织安排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时,是不是真心愿意去?当遇到挫折打击时,有没有打“退堂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如何权衡把握?……如果年轻干部不能义无反顾地扫掉急功近利、拈轻怕重、眼高手低、贪图享受、作风漂浮的“雷”,而是精于自我设计、自我包装、拜高踩低、贪名图利,那就难以堪当大任,走不好成长成才之路,迟早要栽大跟头。现实中很多典型案例告诉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身陷囹圄,遭到党和人民的唾弃,都是从看似小枝小节的地方出问题开始的,本质上是背弃了信仰、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最后误入歧途、追悔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培育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力宣传弘扬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干部“墩墩苗”,这些都能有效地教育感召锻炼年轻干部,使他们对党忠诚老实。对于年轻干部自身而言,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谆谆教诲。何为大事?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小而言之,就是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发展进步,提升职工群众、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像知青习近平那样,带领梁家河乡亲创造美好生活;就像战士杜富国那样,为边境人民留下可以放心行走的土地。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青春岁月、人民期望、党的托付。

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雷场扫雷作业时,杜富国和战友发现了一个危险性极大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正当杜富国小心翼翼操作时,弹体发生爆炸,杜富国失去了双眼和双手。由于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他的战友才幸免于难。

“你退后让我来”,简短的几个字,坚定而有力,却诠释了众多的意义,刻画了在危险来临之际,一心想着战友的深厚同志之情,彰显了在重大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的迎难而上精神,诠释了在面对生死较量时,舍生忘死的奉献情怀。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地问,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我开始思索,奉献到底是什么,奉献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个人是这样来诠释奉献的。

爱是奉献的本质。奉献就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所以说有爱是奉献的本质。我们青年人要发扬奉献的精神,就要爱自己的国家,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爱我们的党,历史和实践证明,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谋幸福。要爱自己的家庭,有家才有国,千千万万的小家庭构成祖国大家庭,青年人应该尊老爱幼,夫妇友爱,打理好自己的家庭,构建和谐美好的新生活。

自强是奉献的根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必定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只有自我强大,才有能力去奉献他人,自强是奉献的根基。青年人,正直风华正茂的年纪,当有自强之心,自强之意,把握好青春韶华,点滴积累,提升自我,努力进取,开拓创新,把自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在自强不息的拼搏进取中,创造辉煌,奉献社会。

付出是奉献的底色。奉献的本质就是付出,所以说付出是奉献的底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要宣扬奉献的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我进步的精神支柱。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代表时,表扬了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代表,表扬了杜富国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的奉献精神。甘于付出,敢于奉献,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升华,是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青年人,应该继承优良传统,把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你退后让我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奉献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奉献就在你我的身边。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职场上到底需要不需要一种精神,我想是要的,因为我近期看了杜国富的先进事迹,特别是他向习总书记行特殊的军礼的时候,我热泪盈眶。

10月11日,湄潭战士杜富国和战友在中越边境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丛林排雷时,面对情况不明的爆炸物,他让身边的战友退后他来处理。结果杜富国在处理这颗高爆手榴弹时,突遇爆炸,紧急情况下,他为战友挡住弹片和冲击波,身负重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事发后各新闻媒体对杜富国同志的英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向杜富国同志学习的热潮。

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我们也应该来向杜富国同志学习。从职场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是职场如战场的拼搏和担当精神。在职场上我们或多或少的会遇到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一样,将问题和困难留给自己,主动去承受和担当一些事情呢。

二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清楚的目标和定位,并为了目标去不断的努力。杜富国同志之前是一名边防战士,按常理来说边防工作与排雷来说相对安全系数要高很多,但他自己写申请要求调到目前的单位,可见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的。职场上也是一样,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职场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知道自己要想什么,怎么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职场目标。

三在职场上要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现在职场如战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人不管是做事业还是在职场上,要想取得更多的成就靠一个已经很难了,唯有依靠团队和组织才能取得更多的成绩。

杜富国同志是当代的英雄和时代的楷模,也是我值得职场上去学习的榜样,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

2018年10月11日,雷场中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战友情深,感动了无数人,同时让所有人都知道了,红色革命老区培养的子女都是好样的。那天全国上下都在为这个叫做“杜富国”的战士祈祷,愿他被上苍眷顾。11月24日,在为杜富国颁授一等功奖章时,他习惯性地举起右臂,空荡荡的衣袖,庄重的神情,让所有人感动落泪。随后,他在加家人的陪伴下,登上许多领奖台去分享他自己的感悟,他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

2019年5月16日,杜富国向最高统帅敬上特殊军礼,无手的军礼,托起一座无言的丰碑。我心中的英雄杜富国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我们。有人说,扫雷官兵是“刀尖上的舞者”,和平年代,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都是在敲响死神的大门。当主持人问道:既然都知道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去扫雷?杜富国义无反顾地答道:“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还会选择雷场”,他在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什么是信仰!

在观看了时代楷模杜富国后,他的事迹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当他说出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不会想到会有后来的一切,该是多深的战友情,才让他如此选择,一句话让他失去了双眼和双手。曾经让人瞧不起的九零后,却做出了许多让他们感动的事情,杜富国既是我们贵州人也是我们九零后的骄傲和杰出代表,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年,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在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感悟。再苦再累都能坚持下去,坚决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更加懂得团队的力量,光靠一个人是不会有多大进步的,你身处的团队一起发力,将会发出万丈光芒。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更加坚信我的初衷和理想信念,不会忘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现在的这条路。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深深的感动和无限的力量。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带病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他们是狂风暴雨的中流砥柱,危难面前的钢铁长城,开创事业的先锋模范,扶贫济困的时代标兵,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让人明白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始终以《感动中国》中的先进事迹为标杆,积极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时代发展同心同向,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升能力。首先提升好个人的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只有身体好了就可以身体力行,才能弯腰实践。再次提升好个人的知识结构,把学习这个人生永恒的主题坚持好,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理论技巧、学习待人接物,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练就新能力。

坚守原则。首先遵守好各项法律法规,严守规矩底线,不踩法律红线,按规矩办事。其次是严守工作原则,始终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摊派不遥控,搞好单位团结,带好干部队伍,处理好各项工作事务,能解决的绝不过夜,不能及时解决的研究商量解决。再次守好生活原则,延承传统美德,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履行职责。履行好工作职责,组织和领导安排的要及时抓落实,要敢于同社会的不良风气说不,要善于带头做合格党员干部,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总之,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身上,让人深切的感受中华儿女信仰坚定、品德高尚、心系群众、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情怀和风范,触摸到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中国的脊梁。正是有了这些模范先锋的无私奉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了坚实的保障。他们活着是一面又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又一座丰碑,折射出一个时代中最闪亮的光芒。就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坚定航向,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