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哲学与人生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悟 对哲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7:25:32 页码:9
哲学与人生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悟 对哲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六篇)
2023-01-08 17:25:3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哲学与人生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 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钢琴得弹两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差的多吧;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什么都得慢慢积累,别太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踏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十分钟,还就的能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

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主题哲学与人生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一、必须认真学习所学专业的各门课程,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要有竞争意识,高度重视期中、期未考试,考试必须取得优 良成绩。每门课程包括实验课,都要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认真做实验,没有非常特殊情况,不得缺课、逃课。星期六、星期日如有课也要坚持上。每门课程都要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暑假、寒假也要制定学习计划,要按照学习计划,每天都要坚持学习,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学好知识,掌握真本 领。要有忧患意识,要未雨绸缪,要始终关注学业和就业形势,要充分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靠知识、靠技术吃饭的观念,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把学习摆在首位,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在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为今后的婚姻、家庭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必须获得将来工作所必须的各类证书。

包 括大学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试、机动车驾驶证(c1)等证书。必须在预定的时间内获得这些证书,不得借故推延,获得这些证书宜早不宜迟。必须在大学第二 学期内取得大学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试两本资格证书。大二是承上启下较为关键的一学期,因此,必须对大一整个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娱乐甚至恋爱等诸多方 面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修正、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生活方式,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念,进一步明确奋斗的目标,要不受 任何因素的干扰,孜孜以求之,为自己的理想和前途而努力学习、实践。

三、要有考研的打算、准备和实力。

要充分认识到考研 的重要性,通过考研,就能大大加深、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水平,大大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就能优化职业,提高社会地位,为一生打下雄厚的基础,也为自 身创造奇迹提供了最佳途径。是否考研,要根据就业形势、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能力、要求而定。但不管是否考研,都要认真学习好各门课程,要具有考研的内在实 力。如若考研,则要早作准备。要尽早了解到所学专业的考研科目、考研要求、考研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详细的考研学习计划,对所考科目要有针对性的、有重点 的、有计划的学习,真正提高考研的效率和成功率。如考研,英语是你的最大障碍。因此,要结合英语六级考试,在英语学习上下苦功夫。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 来学英语,每天都要坚持记忆、积累新单词,尽早使英语水平达到考研的要求。有投入,才能有产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学好专业知识,要考上 名牌学校的研究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苦功夫、死功夫才行。

四、如有闲暇时间,可选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哲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大学语文、法理学等课程。

特 别是哲学,可对其深入学习研究,这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人生大有益处。闲暇时,特别是在暑假、寒假等较长假期内,可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特别是 文学名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要提高自学能力,刻苦钻研文化专业知识。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常读书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知识能给人以才能、智慧、 力量、魅力和前途,帅气、美貌、娱乐不能当饭吃。今后要想就业都得考试,是逢进必考。要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有关考试,以考促学,以考提高自身的素养、能 力、水平和竞争力。在暑假、寒假等假期内,或在今后的闲暇时间内,也可补习、加深已学的薄弱的专业课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五、尽可能地选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这一专业,不提倡选修第二学位。

要吸取他人的教训,与其都学的不精,不如集中精力把一门专业知识学深、学透。电气信息类各个专业不存在能否就业的问题,只是就业好差的问题。因此,你必须要学好、精通所学的专业知识。

六、 就业要立足于大型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特别是电力企业。先就业,先打基础,后创业,后追求理想,这样才能有较高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人的尊严和权利才 能真正得到保障,人也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工作风险小,无后顾之忧,也能快捷地为婚姻、家庭、事业打下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

七、处理好学习与谈对象的关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婚姻无不打上金钱、地位、容貌等烙印。

影 响婚姻成功的因素非常的多,如双方家庭的经济条件、性格、身高、职业、工作地点等等。因此,大学期间谈对象只能顺其自然。毕竟谈对象不是上大学的目的、目 标,对谈对象的时间、精力等的投入要适度,切不可因谈对象而耽误上课、学习,影响学业,更不能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不管谈对象成功 与否,都要泰然处之。学业、事业是爱情的基础,没有学业、事业的成功,爱情就变得虚无飘渺,爱情就不牢靠,也不可能长久;学业、事业成功了,必将迎来美好 的爱情。

八、处理好学习与上网、娱乐等的关系。要有计划的学习、生活和娱乐。

星期一至星期五正常上课期间,每天晚上都要 坚持上晚自习,上网时间要安排在晚自习后。尽量少上网,少娱乐,多看书。多看书对自身素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上网、娱乐如与学习 有冲突,要让位于学习;也只有在上好课、做好作业、搞好学习的前提下,适当上网、娱乐。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中午和晚上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能过度疲劳,以 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控力,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违法违纪的事坚决不 要去做,这样才能切实保障自身健康成长和学业的顺利进行。身体健康和遵纪守法是前提,搞好学习是根本,大学期间要始终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九、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大 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熟练掌握每门课程,为一生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这是一个大学生的 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大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利用节假日挣钱,主要目的应是了解、认识、适应社会,亲身体验生活的艰辛,从而增强发奋学习的动力。如果把主 要精力用在挣钱上,影响学业,则是以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是被金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是鼠目寸光、本末倒置、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主题哲学与人生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我喜欢看李瑞环同志的文章,爱听李瑞环同志的讲话。所以爱听爱看,不只是因为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工作过,讲的许多事是我们身边的或亲历过的,听起来亲切,看起来熟悉,更因为李瑞环同志的文章、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用心琢磨出来的,既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又语言生动、哲理深刻,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他的文章、讲话只要是公开发表,我都注意看,每次都能从中收获新意,受益匪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瑞环同志的《为人民办实事随谈》出版,里面充满了哲学思维的精华,当时我就认真读过,有些篇目还多次重读。最近,他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出版,比《随谈》的内容又丰富了许多,在编排上突出了哲学的主题,分为“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坚持群众观点”、“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十章,再加上首尾两章:“提倡大家学点哲学”和“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由于我曾经搞过哲学教学和哲学研究,所以对《学哲学用哲学》的出版尤其倍感兴奋。

读这部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李瑞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感情。他说:“我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李瑞环同志的哲学情结。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这是李瑞环同志的一条非常深刻的体会。他认为,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学的问题。他说:“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选择”。信仰不是迷信,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都不要迷信,但却可以信可以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钻,只有钻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尝到了甜头,才会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钻,这里关键是个“信”字。李瑞环同志把学、懂、用、信的顺序做了调整,把“信”提到了第一位,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说根本不信、就是半信半疑的人,也是决不会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还发现,有些搞哲学的人,违背了唯物论、辩证法,走入了歧途,究其原因,恐怕是把哲学当成了自己的职业,而没有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终身信仰的缘故。

为用而学,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几十年从未间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学哲学,主要是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他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这“三个容易”,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对学哲学这一理论武装过程中规律性现象的深刻揭示,从而为哲学的解放提供了一条可信、可靠的道路。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学以致用,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曾

经把学风问题作为党性的第一表现,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必要把端正学风、搞好理论武装(不是包装),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我们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善于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李瑞环同志多次谈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回忆说:“1965年从工人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在一次会议上,他还总结了做好领导工作的三句话,就是: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究工作。从李瑞环同志的

成长和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在他手里运用得非常自如、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位。比如,讲总结经验。他认为,总结经验的整个过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总结经验要应用理论,学习理论要结合总结经验。并强调总结经验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材料,第二要有武器,第三要有加工的本事。他把唯物论、辩证法和主观能动性运用于总结经验,用活了,用神了。在李瑞环同志的工作实践中,占主导的是哲学思维。哲学思维成就了李瑞环同志,成就了他所从事的事业。我们从中也更加感悟到一个真理:“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学哲学用哲学》的出版,无论是对哲学的普及,还是对干部的成长,都是不可多得的极好教材。愿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书,一定会从中受益。

主题哲学与人生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夏天到了,你们好么?

从高一开始,我就不止一次的想象自己告别高中生活时各种可能的场景,但我却从未思考过我即将告别的是一段怎样的生活。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少说都是“寒窗苦读十二载”。十二年,可以改变许多事物——十二年前,我们的父母,还在规划着我们升学成长的蓝图;十二年前,我们的许多老师,或许还在大学里憧憬着未来的事业;十二年前,我们生活的城市,还没有国际机场。

这十二年,对于我们,是公平的,我们当初选择在哪里耕耘,今天就在哪里收获;这十二年,对于每一个人,是独特的,我们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品尝了人生的滋味。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同时品尝了一种滋味,这种滋味,名叫_中学。

_中学的滋味是拼搏。“梦想一但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或许在踏入附中校园之前,我们就已经“志存高远”。我们支付了三年的青春,无非是完成了两项工作:一是让梦想变得更清晰,二是让梦想变得更近切。如今,梦想与我们只隔着四张卷子的厚度,我们已经用汗水将它们打湿,现在,只差稳稳地一戳。

_中学的滋味是团结。有人说,高考与研究生考试的最大区别,在于高考考生不是孤军奋战。我们共同走过了三年,共同倒数了100天,达成了统一的步调,形成了一种“场”,造成了一种“势”,这是一股什么都抵挡不了的力量。所以我倡议,如果你在高考当天察觉到某位考生身上,有一种熟悉并且独特的气质,那么请一定对他微笑,因为那肯定是附中的学生。

_中学的滋味是感恩。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一代人,在真正体会到“感恩”的本质以前,就已经很擅长在各种场合表达“感恩”了。我本人从来都不认为感恩之心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与我们的人生体验相伴而生的。我们幼年时对一切都表示好奇和欢迎。后来,我们遭遇了挫折,了解到世界上存在着黑暗,于是产生了对世界的否定、批判。幸运的是,总有一些人会给予我们光亮,告诉我们什么最值得珍惜。用哲学书上的话讲,叫“否定之否定”。

上个月在走廊里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位保洁阿姨因为工作太忙,就把女儿带到学校来看护,小姑娘睁着很漂亮的大眼睛,注视着她的母亲和她手中的活,周围有哥哥姐姐们去逗她,她也不理,她只在乎妈妈。惭愧地讲,我此前很少意识到她的劳动对我而言有多么重要。上周又在走廊里遇到了高一高二时教过我的老师,他们没有同我走到今天,他们今天或许不在现场,但我想我的今天与他们的昨天密不可分。诸如此类,学校的领导们精心的进行顶层设计,我们看不到;任课老师们深度的进行备课研讨,我们也看不到;但它们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人、朋友,也曾有属于自己的青春、理想。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理想链接到我们的幸福之上。

而未来的我们呢?我们的理想可以千差万别,但绝对不可以是功利地拍动翅膀,从此脱离这片热土,割裂我们的前人与后辈,一味地往高处攀升,追求那根本不存在的“顶层人生”、“菁英生活”,不思感恩与回馈。

如此一来,我们就拥有了一个更加宏阔的时空尺度来观测高考。

高考这两天,工厂照常生产,农民照常劳作,商店照常营业,太阳照常生起,整座城市与我们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一如继往有节律的呼吸。考生,既不伟岸,也不卑微,我们只不过是在践行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规律;高考,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不可或缺,亦不必夸大。 志向、勇气、耐力加上乐观恒等于成功。我们应该得到的,我们就一定要亲自去取,而且一定能拿到!我们一定能用热情让胸前的校徽煯煯闪光;我们附中人收获回报是天经地义。曾有一位老师,就在这里说出:“我们_中学人作鬼都是最棒的!”

我们的家长、老师,都从高考这条路走来,我们也终将从这条路走过。我愿意去想象,若干年后,当我的子女面对着人生的考验,我可以坦然而自信地向他回忆现在的我,因为现在的我,没有焦躁不安。我愿意去想象,若干年后,衰老的我拄着手杖,迈进附中的校园,看到校园里的学生,正如今天的我们,阳光、自信、勤勉。我会邀请门口的桃树和李树、地上的瓷砖、房顶的瓦片,倾吐他们经历的故事,在其中搜索我的影子。我知道那如同大海捞针,我几乎不会成功,但我也不会失望,因为我可以回忆今天——我的影子,正安然的躺在这里。

按照惯例,结尾要说一些祝福。从实效上讲,这些话作用不大。因为有志向、有定力、有付出的人,自然就会成功。就像无论是否有诗人的赞美,花朵到了这个季节都会绽放。可是既然花朵就要绽放了,为什么不表示一下呢?下面,就祝愿我和我的战友们得偿所愿、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主题哲学与人生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享誉中外、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哲学名著。它是根据一代哲人冯友兰在美国的演讲稿整理而成的,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广泛流传。它把中国的哲学发展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来,通过对中国哲学的审视,让读者感悟到中国文化在当今的重大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文化经典。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实话说,笔者对中国哲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个非常肤浅的水平。但在阅读了冯友兰老师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后,笔者对中国哲学有了新的认识,哲学的知识不再是零碎的,而是有条理、系统化的了。下面,就列举一些阅读过程中摘录的句子以及我的理解,作为我的收获吧。

著者在第四章中提到“对于《六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不是编者。”由此,著者进一步得出一个推论 ,那就是“孔子只是一位私人教师,而不是一位私人著作家。”看到这里,笔者想到了之前的“孔子热”现象。社会曾经大肆炒作与孔子相关的种种事物,然而炒作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孔子,理解孔子的思想呢?在这里,笔者不是想否认孔子在我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但笔者觉得,对孔子的盲目炒作,只会造成孔子形象的虚高,以至于最后,人们凡是遇到与文化相关的东西就把孔子抬出来,这未免有点不伦不类。

著者在第九章中提到“‘无为’的意义,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他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任意为之。”这让笔者想到了以前在政治课本上看到的一个概念,即“服务型政府、有限型政府”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指政府要在职责范围内作为,做到不越界,尽力服务人民。然而,当下社会,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官商的勾结,他们不是“无为”,而是“无所不为”,这恰恰是哲学中所批判的。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如果让贪污和腐败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如何规范政府工作,让政府做到“无为而治”,则是我们应该关心的话题。

书本的第十五章,主要是围绕《易传》展开的,这一章很有趣,讲得都是关于的卦象之类的理论。之前只听说过最著名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但并无深刻认识,这次阅读后,尽管对里面提到的六十四卦等内容仍是一知半解,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儒家形上学中的调和的理论。新儒家提倡的是“中和”。“中”是指调和那些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混乱、不和的食物,而“中”的作用,则是达到“和”。这里的“和”正正是我们最最熟悉的和谐。由此可见,一方面,“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另一方面,古人的智慧也可见一斑。他们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而这直到现在,仍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

最后一个,是著者在第二十七章提到的一个观点“中国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发展历来是重在文化上,不重在政治上。”这让我联想到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切糕”现象。一块“切糕”背后是有目共睹的强买强卖行为,这样的行为明显违背了当今社会的法律法规。然而,执法人员却很少去管理,最终才会引发后续的争端。也许,执法人员认为,新疆的人民是少数民族应该要加以照顾。但笔者认为,我们提倡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该是思想、文化上的平等,是立法上的平等,这种平等的政治色彩不应被过度强化。盲目过度的政策倾斜,只能是重在政治上的,歪曲的民族主义。否则,法律的尊严会受到损害,其他民族的权益也将受到侵犯。这样,又谈何各民族一律平等呢?

收获之余,也有些许疑惑,在此分享,愿与各位探讨:首先,中国哲学如此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当下的社会越来越少人会关注它呢?大多数人宁可学习西方哲学,都不愿意了解中国的哲学,难道说中国哲学就比西方哲学差吗?根据这次的阅读,不见得是这样的。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其次,中国哲学中其实蕴含了不少为人处世,乃至治国的智慧,那我们应该如何把它加以利用,让它更好地作为社会科学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智慧呢?中国哲学与当今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又在哪里呢?

上面的问题,并非一时半刻就能想清楚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哲学能获得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人类史上再次留下辉煌灿烂的财富。

主题哲学与人生学习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阳光是温暖的,它的温暖滋养着万物。

阳光是五彩的,它的色彩装点着世界。阳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世间万物勃发的基础。教育有了阳光,就能给学生创造五彩的生活,使他们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求人生的真谛;如果教育有了阳光,就能赋予学生生命的活力,在幸福中积极进取,如果教育有了阳光,就能使学生无时无刻都包容在暖暖的关爱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阳光”,是一种教育形象的外在表现,“阳光”,还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内在辐射,阳光老师不仅要有朝气蓬勃的外表,还要有慧内于中的内涵。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老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会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不讥笑。用爱心努力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快乐的氛围之中,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有时,阳光就是一句关心的话语,看似渺小,却温暖人心。天下雨了,问一声“要雨伞吗”。摔倒了,问一声:你疼吗,学习有困难时悄悄问一句,需要帮忙吗,一句小小的问候,学生却会常记心中。一句小小的问候能给孩子们带来阳光般无尽的温暖。这种温暖无角落,不放弃。

有时,阳光就是一句“谢谢”。我们老师总习惯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总喜欢颐指气使。其实学生和我们一样,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也需要平等。有时学生为我们做了事情或学生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们跟学生说一声“谢谢”,他们一定会感觉好幸福,好快乐!就像冬日里的太阳,阳光温和地落在身上,足以给人一天的好心情!

有时,阳光就是一丝幑笑。微笑能给人一种亲切感,带给对方的是一种喜悦,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要想使老师的好形象在孩子心中扎根,我觉得微笑是一种必要手段。就因为你的一丝微笑却换取了他们的信任、尊重与敬仰!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主动接受你和你所传授的知识。

有时,阳光就是一份宽容。曾经看到一篇关于宽容的文章,其它内容早已淡忘,而有这样几句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因为宽容,所以美丽;我宽容,所以我美丽。”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很值得玩味。老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心。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有时,阳光就是一声祝福。每到有节日的时候,学生们常常会给我们贺卡、礼物,祝我们节日快乐。在我们尽享祝福的时候别忘了,如果我们也能给学生送上一句真诚的祝福,“节日快乐!学习进步!……”这些话语看起来或许毫无用处,但却给人心灵一种满足,一种欢乐,就如早晨柔和的阳光,那么舒适、幸福。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让“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向上来充实我们的生活吧,不要动摇对理想的追求,能够忍受孤独,内心燃烧着希望的火,把自己的希望点燃,用自己的希望之火去点燃学生之希望,用自己的理想之梦去圆学生之梦,“阳光老师”就是文明的化身,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写的人”。

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阳光”,一个老师也不可能时时都“阳光”,他也会有挫折,也会走弯路,也会犯错误,但心中的“阳光”不会灭,面对挫折,弯路与错误,认真地去反思,在反思中奋起,在奋起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争做阳光老师,给自己阳光,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