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7:54:49 页码:14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8篇)
2023-01-08 17:54:49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早上好!

昨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子,净化空气。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喝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二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发芽、生长。

君不见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丽,用无私大爱谱写着人生的赞歌。

君不见在死亡旅途的汽车上,肝胆破裂的吴斌,危急关头,强忍剧痛。你用生命中的最后1分16秒完美的诠释了作为一名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用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

君不见航空报国英模”罗阳,铁肩担起报国志,用生命诠释航空情怀!

……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

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三

博大而灿烂的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与根基。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五千年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食粮,是我国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坚实的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七月七、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特性,乃至民族情感、文化共识和民族精神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是,伴随着现代化时代的来临,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湮灭、消亡、流失?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来临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流行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商业文化猛烈地冲击着我们,作为民俗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传统节庆已逐渐淡出我们的社会生活。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动的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民族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权利,发达国家及民族如此,发展中国家及民族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传统节日进行风俗的扬弃,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多种功能,让它们在今日的文化建设中熠熠生辉,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助益。

为此,我们倡议:

1一起去学习、整理我们的风俗习惯,它们是我们同祖先的对话的语言和好办法,让我们为源远流长而感到亲切。

2一起去交流、体验我们的风俗习惯。

3一起去传承、发扬我们的风俗习惯。

4.收集整理完整和系统的民族传统风俗节日习惯、节日文化的历史资料。

5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培养民族情感、承继民族精神。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四

1、文明是把尺子,时刻衡量着你我他。

2、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信任源于理解,和谐在于沟通。

4、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而告终。

5、文明连着你和我,共创美好新生活。

6、文明结邻里,互敬伴如亲。

7、弘扬社会公德,树立文明新风,共创美好生活。

8、文明乘车,文明行车,文明走路。

9、提高市民素质,贵在自身行动。

10、科学,健康,环保,文明。

11、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更换主人。

12、健康的体魄,来自运动。

13、与文明牵手,与诚信同行。

14、道德从点滴积累,文明从你我做起。

15、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6、有话好好说,有事按法办。

17、礼让一秒一步,平安一生一世。

18、文明在您心中,安全在您手中。

19、市民是城市的形象,城市是市民的精神。

20、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南岳。

21、美好生活不超速,幸福人生不违章。

22、珍爱生命,莫闯红灯。

23、别让坚强的生命,成为足下阴魂。

24、助人为乐,人乐我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25、公德常记心中,文明贵在行动。

26、人人文明,处处和谐。

27、礼仪是一种文明规范,礼仪是一种素质修养。

28、微笑是我们的问候,文明是我们的语言。

29、让我们把温馨带走,把真爱留下。

30、各行其道,平安有靠。

31、告别不良行为,争当文明市民。

32、人人讲文明,处处见真情。

33、人人文明,路路畅通。

34、你给小草一点爱,小草给你一片绿。

35、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传播文明,共创和谐。

36、争做文明邻居,共享社区温馨。

37、美德是立身之本,文明是城市之魂。

38、十字路口易闯祸,一慢二看三通过。

39、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0、文明始于足下,创建从我做起。

41、手牵手共建和谐,心连心同讲文明。

4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的美德。

43、规范服务讲文明,礼貌待人树新风。

44、车来人往行其道,遵守交规要记牢。

45、我们都想坐下,但有些人更需要帮助。

46、和谐邻里,文明社区。

47、人人动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48、家庭和睦人增寿,老幼康健全家福。

49、创建文明社区,实现安居乐业。

50、传递文明,升华人格,赢得尊重。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五

传家风 正家训 创文明城 做文明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这次决赛成人组29号选手祁英,是土门乡中心幼儿园的一名教师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家风 正家训 创文明城 做文明人》。

诗人艾青有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之所以一开始就想到这句诗,因为它不仅饱含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更多的是坚毅的时代精神和青春的气息,让我为之激动和振奋。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品牌,是形象、是素质、是实力,是一张亮丽的名片。而家风家训无疑成为这张名片中最耀眼、最振奋人心的字眼。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 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朱子的《治家格言》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所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都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们的城市增添文明和谐之花。当然,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您的每一份努力,都让我们的城市离文明更进了一步;您的每一份辛苦,都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您的每一份热情,都会激起更多人文明意识的诞生和责任意识的增强,都会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中来。

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创造文明城市。让我们携手并肩,迅速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居住的家园更加美丽,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文明,让我们用青春和智慧,为清水光辉的未来涂抹上最亮丽的色彩!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六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文明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心中。

站在时代的今天,让我们蓦然回首: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更需要一种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这是支撑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国家荣辱,匹夫有责”,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用“谦谦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希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有我们中华学子的文明素养和儒雅风度。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七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文明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心中。

站在时代的今天,让我们暮然回首: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民族经济、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更需要一种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这是支撑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国家荣辱,匹夫有责”,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用“谦谦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希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有我们中华学子的文明素养和儒雅风度。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心得体会报告八

1、拐弯处,人生的转折点。

2、启世纪之航,扬理想之帆。

3、留心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4、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5、辅教楼南墙(进校门醒目位置为校训):勤俭、博学、诚毅、创新。

6、勤教,钻研,创新,奉献(教风)。

7、花草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8、给我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给我一片蔚蓝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给我一个美丽、文明、宁静的校园,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9、大气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

10、我们的心灵像花一样美丽。

11、你的青春,奔洒你的热情。

1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3、“播种文明、收获温馨”。

1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15、文明是快乐的源泉。

16、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在哭泣。

17、文明是希望,让我们一起来播种希望吧!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9、乐学,善思,奋进,创造(学风)。

20、好少年=文明+价值+爱心+力量。

2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2、主雕塑座基拟石刻:生命的哨竹总在奋飞中奏出信仰。

23、向不文明的行为说:“no!”。

24、手下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25、敬业,修德,强能,健体(校训)。

26、跟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27、别让坚强的生命,成为足下阴魂。——草坪

28、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

29、“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

30、“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31、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32、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33、严细,文明,求实,向上(校风)。

34、校园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35、勤奋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36、“礼貌是人类文明共处的金钥匙”。

37、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38、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39、让我们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40、质朴方正,笃志博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