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广西民族文化概况心得体会 广西世居民族文化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9:18:41 页码:12
广西民族文化概况心得体会 广西世居民族文化心得体会(7篇)
2023-01-08 19:18:41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广西民族文化概况心得体会一

大榕树位于阳朔县城南7.5公里。树高17米,树围7.05米,远望似一绿色巨伞撑立地上。隔河有穿岩,组成穿岩古榕景点。阳朔大榕树景区是世界岩溶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最集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以奇特的岩溶喀特地貌、如诗如画般的山水田园风光和丰富的壮族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闻名天下。诗情画意韵律优美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河,青翠湿润的山峰,凤尾竹,壮家村寨,水车,清新爽人的空气,标示着这里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更似一幅艺术水平极高的中国水墨山水画长卷。曾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世界著名园林专家卡尔称为:在中国看到了最美丽的地方。风靡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电影《刘三姐》很多镜头在此拍摄,影片中刘三姐与阿牛哥大榕树下抛绣球定终身的情景打动了天下有情人。

大榕数下,金宝河缓缓流淌,明净如镜,附近的猩猩山,水狮岩,骆驼峰,与周围村舍阡陌构成绝世田园风光。

阳朔大榕树矗立在金宝河畔,它的树围竟有七米多,高达十七米,枝繁叶茂,浓荫蔽天,所盖之地有一百多平方米。相传已有千年历史,虽然树干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但仍然生机勃勃。在电影里,刘三姐就是在这棵树下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传情绣球的。大榕树公园位于阳朔城南7.5公里的高田镇穿岩村的金保河南岸。大榕树树高17米,围7.05米,覆盖面积100多平方米。树冠呈圆形,远望似一把绿伞,近看盘根错节,叶茂蔽天。相传此树植于晋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

大榕树矗立在金宝河畔,它的树围竟有七米多,高达十七米,枝繁叶茂,浓荫蔽天,所盖之地有一百多平方米。相传这是隋朝所植,迄今已有千年历史,虽然树干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但仍然生机勃勃。在电影里,刘三姐就是在这棵树下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传情绣球的。

在金宝河的对岸有一座小山,中间的山洞是透空的,就像一座石门,可以让人随意穿行,因此得名"穿岩"。在榕树和穿岩之间有个渡口,人称"榕荫古渡"。在穿岩的临河处有一块石头,颇像一只胖乎乎的小熊正在爬山。于是民歌唱道:"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清流。

进入了古榕公园以后,当您在冠如华盖的巨大树荫下,慢慢端详,细细品味。此时,您神清气爽,身心俱静,能够感受到这神灵之树如母亲般对您的安抚和慰藉,深深沉浸在这绿色的爱意和温馨之中,尘世间的忧愁与烦恼顿时消失殆尽。您看着眼前这棵虬根如虹,挺拔苍劲,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榕,如同看着一位鹤颜童发、面容安详的百岁老人,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您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命中的风云际会,时间里的沧桑与感动,您可能还会想到很多很多。导游或者纯朴的当地村民会告诉您,相传古榕树为唐代所种植,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榕树高达十七米,树围七米多,可以投下一千二百六十平方米的阴凉。您想,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又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还有那十余米长,一米多粗的贴地横出的树干,如巨人伸出一只力举万钧的手臂,又似一条蓄势待发,急欲腾飞的巨龙。那藤蔓交错的虬枝,那在微风中如珠帘般飘拂的须根,无不使您心旌神摇,产生无穷遐想。

榕树一侧的小河,这就是金宝河。在临近中午的金黄中弥漫着翠绿气息的阳光下,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几只古色古香的竹筏游弋水面,游人坐在竹筏上,往来于河两岸之间。抬头间,隔岸相望,对面有一幽静的小村落有一座孤山,中间空一洞,两面贯通,如一扇石门,名穿岩,穿岩村名由此而来。孤山之洞如画屏,里面花红柳绿,民舍几重,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四周奇峰环列,田野飘绿,阡陌纵横。

您漫步在这灵山秀水间,心中悠悠浮起恍若隔世的感觉!难怪不少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描述些处:"金钩挂山头,青蛙山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青流,骆驼把江过,猩猩发了愁,美女正梳妆,三姐抛绣球,翠竹迎客到,人在画中游".

如果说阳朔是一个大盆景,那么,阳朔大榕树景区就是这个盆景中不可不看的点缀,毫不夸张的说,大榕树整个景区就像一幅自然天成,形神兼备且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中国山水画。景区中心,有一棵已有14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相传是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与情人阿牛哥的定情处。

大榕树苍老古朴,周围阡陌如织、小河清澈、渡口静待、山峰环绕。已有1400多年高龄的隋代大榕树,树围有七米多,高达十七米,独木成林,静穆凝重。盘根错节,如同蟒绕龙盘,浓荫遮天,只有丝丝缕缕阳光从缝隙中钻入。

大榕数下,金宝河缓缓流淌,明净如镜,附近的猩猩山,水狮岩,骆驼峰,与周围村舍阡陌构成绝世田园风光。金宝河缓缓流淌,明净如镜,附近的猩猩山,水狮岩,骆驼峰,与周围村舍阡陌构成绝世田园风光。大榕树矗立在金宝河畔。

相传这是隋朝所植,迄今已有千年历史,虽然树干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但仍然生机勃勃。在电影里,刘三姐就是在这棵树下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传情绣球的。在金宝河的对岸有一座小山,中间的山洞是透空的,就像一座石门,可以让人随意穿行,因此得名“穿岩”。在榕树和穿岩之间有个渡口,人称“榕荫古渡”。在穿岩的临河处有一块石头,颇像一只胖乎乎的小熊正在爬山。于是民歌唱道:“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清流。

当年刘三姐抛绣球给阿牛哥,与阿牛哥私订终身就是榕树作的媒。起初,三姐有情,而阿牛哥无意,三姐又借山歌表情达意,但阿牛哥仍不能会意,于是三姐约阿牛哥到榕树下,抛出一个绣球给阿牛哥,阿牛哥不敢去捡,三姐就托榕树把自己的心思悄悄告诉了阿牛哥,阿牛哥这才捡起绣球与三姐订下了终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经典爱情片《刘三姐》中订情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想当年这部影片曾经使多少青少年怦然心动、情窦初开啊。大榕树,是纯洁爱情的象征,记载了人间的情感历程。

最新广西民族文化概况心得体会二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介于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3′-23°32′之间,。土地面积2211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琼、西接印度半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两近”:一是近海,市区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分别为104公里、173公里和204公里;二是近边,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分别为204公里和230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南宁市对广西沿海城市发挥着中心城市的依托作用,对华南、西南经济圈发挥着枢纽城市的连接作用,对东南亚各国发挥着中国前沿城市的开放作用。

南宁市名称来源: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20xx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历史。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 “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20xx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广西境内由“邕”改为“南宁”,南宁由此而得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设南宁为自治区首府;至此,南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

南宁市行政区划为7区5县: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良庆区、邕宁区、西乡塘区、武鸣区,其中下辖高新经济开发区、东盟经济开发区、五象新区、横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共84个镇、15个乡、3个民族乡、22个街道。

兴宁区:总面积751平方千米。总人口29.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7万人;壮族人口18.14万人。辖2个街道、3个镇:民生街道、朝阳街道、三塘镇、五塘镇、昆仑镇。共有38个社区、37个行政村,330个自然村(屯)。区政府驻厢竹大道。

青秀区:总面积872平方千米。总人口58.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人;壮族人口15.56万人。辖5个街道、4个镇:新竹街道、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津头街道、刘圩镇、南阳镇、伶俐镇、长塘镇。共有58个社区、46个行政村,276个自然村(屯)。区政府驻东葛路。

江南区:总面积1154平方千米。总人口44.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9万人;壮族人口21.83万人。辖4个街道、4个镇:福建园街道、江南街道、沙井街道、那洪街道、吴圩镇、苏圩镇、延安镇、江西镇。共有28个社区、68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屯)。区政府驻壮锦大道19号。其中,那洪街道由南宁经济开发区托管。

西乡塘区:总面积1298平方千米。总人口77.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21万人;壮族人口28.89万人。辖10个街道、3个镇:衡阳街道、北湖街道、西乡塘街道、安吉街道、华强街道、新阳街道、上尧街道、安宁街道、石埠街道、心圩街道、金陵镇、双定镇、坛洛镇。共有76个社区、69个行政村,372个自然村(坡、屯)。区政府驻衡阳西路11号。其中,心圩街道由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托管。

良庆区:总面积137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3万人;壮族人口20.97万人。辖1个街道、5个镇:大沙田街道、良庆镇、那马镇、那陈镇、大塘镇、南晓镇。共有12个社区、57个行政村,436个自然村(屯)。区政府驻德政路。

邕宁区总面积1255平方千米。总人口33.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50万人;壮族人口30.66万人。辖3个镇、2个乡:蒲庙镇、那楼镇、新江镇、百济乡、中和乡。共有9个社区、65个行政村,455个自然村(屯)。区政府驻蒲庙镇红星路18号。

武鸣区:总面积3378.36平方千米。总人口68.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74万人;壮族人口59.46万人。辖13个镇:城厢镇、太平镇、双桥镇、宁武镇、锣圩镇、仙湖镇、府城镇、陆斡镇、两江镇、罗波镇、灵马镇、甘圩镇、马头镇。共有20个社区、198个行政村,1796个自然村(屯)。县政府驻城厢镇。

隆安县:总面积2277平方千米。总人口39.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36万人;壮族人口37.95万人。辖6个镇、4个乡:城厢镇、南圩镇、雁江镇、那桐镇、乔建镇、丁当镇、古潭乡、都结乡、布泉乡、屏山乡。共有13个社区、118个行政村,1240个自然村(屯)。县政府驻城厢镇。

马山县:总面积2345平方千米。总人口53.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17万人;壮族人口40.02万人。辖7个镇、4个乡(其中2个瑶族乡):白山镇、百龙滩镇、林圩镇、古零镇、金钗镇、周鹿镇、永州镇、乔利乡、加方乡、古寨瑶族乡、里当瑶族乡。共有6个社区、145个行政村,3001个自然村(屯)。县政府驻白山镇。

上林县:总面积1869.64平方千米。总人口48.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01万人;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5%。辖7个镇、4个乡(其中1个瑶族乡):大丰镇、明亮镇、巷贤镇、白圩镇、三里镇、乔贤镇、西燕镇、澄泰乡、木山乡、塘红乡、镇圩瑶族乡。共有16个社区、131个行政村,1355个自然村(屯)。县政府驻大丰镇。

宾阳县:总面积2308平方千米。总人口103.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28万人;壮族人口20.12万人。辖15个镇、1个乡:宾州镇、黎塘镇、甘棠镇、思陇镇、新桥镇、新圩镇、邹圩镇、大桥镇、武陵镇、中华镇、古辣镇、露圩镇、王灵镇、和吉镇、洋桥镇、陈平乡。共有40个社区、193个行政村,1892个自然村(屯)。县政府驻宾州镇(20xx年10月13日芦圩镇更名为宾州镇)。

横县:总面积3464平方千米。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22万人;壮族人口44.07万人。辖14个镇、3个乡:横州镇、百合镇、那阳镇、南乡镇、新福镇、莲塘镇、平马镇、峦城镇、六景镇、石塘镇、陶圩镇、校椅镇、云表镇、马岭镇、马山乡、平朗乡、镇龙乡。共有26个社区、276个行政村,1404个自然村(屯)。县政府驻横州镇。

【历史沿革】

南宁古属百越之地。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南宁属桂林郡辖地。

汉高祖元年至元鼎元年(前206~前116)为南越国地,元鼎六年(前111)属郁林郡领方县地。

三国时,属吴国辖地,属广州郁林郡临浦县地,一直延续到西晋。

东晋大兴元年(318),从郁林郡析出晋兴郡,隶属广州,治所晋兴县,晋兴县成为南宁的第一个地名。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晋兴县为宣化县,治所宣化城(今南宁市区)。

唐武德四年(621),以宣化县地设南晋州,领宣化一县;五年,宣化县分出宣化、武缘(今武鸣县)、朗宁、晋兴、横山5个县,隶属南晋州;

贞观六年(632),南晋州改称邕州,为邕州都督府,这是南宁成为桂西南地区行政中心的开始,也是南宁简称“邕”之始(“邕”字来自唐《元和郡县志》“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的记述);

天宝元年(742)改邕州为朗宁郡;

乾元元年(758)复为邕州,撤销朗宁郡建制,由州领县;

咸通三年(862),邕州属岭南西道,治所宣化县,这是南宁相当于今省级政权治所开始。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邕州为邕州路,辖宣化县、武缘县,置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峒镇抚,隶属湖广行中书省;

泰定元年(1324)九月,为庆南疆绥服,邕州路改称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宣化县隶属南宁路,南宁得名始于此;

至正二十三年(1363),湖广行中书省分置广西行中书省,南宁路隶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废南宁路,置南宁府,宣化县隶属南宁府,治所在今南宁城。

清朝承袭明朝建置,清朝初年,南宁府隶属广西,宣化县隶属南宁府,府、县治均在今南宁市。

民国元年(1912)7月,废宣化县并南宁府,同年10月,广西军政府从桂林迁至南宁,南宁成为广西省会。

民国2年6月,废府留县,南宁府改为南宁县,同时置邕南道,领邕宁、武鸣、扶南(今属扶绥县)、那马(今属马山县)、上思、横、宾阳、永淳(今属横县)、上林、隆安10个县,归德(今属柳江县)、果化(今属平果县)、土忠(今属扶绥县)3个土州,都阳(今属都安县)、安定(今属都安县)、白山(今属马山县)、古零(今属马山县)、兴隆(今属东兰县)、旧城(今属平果县)、定罗(今属马山县)、迁隆峒(今属宁明县)8个土司,治所均在今南宁市。

民国3年6月,为避云南省的南宁县同名而改名邕宁县。同年置南宁道,领邕宁、永淳、横、宾阳、上林、武鸣、隆山(今属马山县)、那马、都安、果德(今属平果县)、隆安、扶南、绥渌(今属扶绥县)、上思14个县和定罗土司。

民国20xx年废道,由省直接领县。

民国20xx年7月设南宁市政府,与邕宁县合署办公,同年11月,撤市建制。

民国20xx年置南宁民团区。

民国20xx年置南宁行政监督区。

民国20xx年置第九区,均领邕宁、宾阳、横、永淳、扶南、绥渌、同正(今属扶绥县)、隆安、上思9个县。

民国20xx年10月,广西省会从南宁迁至桂林。

民国20xx年置南宁行政监督区(又叫第九区)。

民国31年4月,将第八区(武鸣)、第九区合并称第四行政区,治所南宁,领邕宁、永淳、横、宾阳、上林、武鸣、隆山、都安、那马、平治(治今平果县)、果德、隆安、同正、扶南、绥渌、上思16个县;

民国38年10月,广西省会再次从桂林迁至南宁。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

1950年1月,南宁建市。同年2月8日,广西人民政府成立,确定南宁市为省会。

1952年12月,南宁亦为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驻地。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市为首府。

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南宁宣告成立,南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1965年国务院决定改憧族为壮族。

1958年-20xx年,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南宁市和南宁(专区)地区并存。

20xx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辖原南宁地区南部凭祥市和崇左、扶绥、大新、宁明、龙州等县。原南宁地区北部横县、马山、宾阳、隆安、上林划归南宁市。

20xx年2月16日,撤销武鸣县,设立南宁市武鸣区。

南宁市气候概况

南宁位于广西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座落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内,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暖,夏长冬短。 南宁的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冬季中的1月温度最低,平均温度近13℃,平均最低温度也有10℃左右,因而并不感到冷;夏季中的7、8月最热,平均温度在29℃左右,平均最高气温33℃左右,也不算太高。特点是高温的时间比较长,从2月到10月均有极端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的记录。南宁降水充沛,年均降雨量达1300毫米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79%,因而常使人感到炎热潮湿。相对而言,一般是夏季潮湿,而冬季稍显干燥,干湿季节分明。夏天比冬天长得多。春秋两季气候温和,集中的降雨是在夏天。

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南宁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繁华似锦,物产更是丰富。如此,有:"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之说也是名符其实,从而获得"青城"之美誉。

最新广西民族文化概况心得体会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贺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境内,地处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如屏风一般,将古镇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也许正因为如此,黄姚近千年的原始风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虽历经沧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却显得更为平整光滑,泛着青光。黄姚盛产豆豉、黄精、酸梅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皇帝贡品,在民国时,远销东南亚。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尝,实为遗憾。近年来,黄姚古镇的绮丽风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香港无线电视台《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专程到黄姚拍摄外景,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黄姚过去以商业著称,金德街就是一条商业街,沿街两侧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是昔日的店铺。那些店铺而今虽已闲置不用,却仍保留着当时的痕迹,老旧的木头窗户上留着一个圆孔,是晚上关门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通道。

还有那一张张明清时期的香烟、药品广告,虽已残破斑驳,却仍然固守在-墙上-昭示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喧嚣。穿过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经过街巷相连处的拱门时,细瞧一下就会发现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连成一排的小洞,据说这是当年安放闸门、防御外敌用的。

古镇的房屋多为两层砖瓦结构,虽没有中原大户人家那种恢弘气魄,却十分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细看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均雕梁画栋,虽有了岁月的痕迹,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还摆放着几只用旧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还带着卧床时的温度。至于一些古老的服饰用具,如今虽已不再需要,却仍珍藏在0的木箱里,带着遥远的记忆。老一辈人-乐于住在这些古旧的老屋里,即使新镇已建有新房,也不愿搬走。正因为这些-怀旧的老人们,古镇才更显得宁静祥和,充满了生活气息。

最新广西民族文化概况心得体会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的名字是__,大家叫我小_就好了,很高兴有缘和大家一起游山玩水,首先我们来一起松心情,深呼吸一下,好了,我们保持着轻松的心情准备亲自大自然咯。

我们现在所听到那美妙的沙沙的水声就是来自德天瀑布的声音,德天瀑布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境内,距南宁市170多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德天大瀑布气势磅礴,银瀑飞泻,三级跌落,蔚为壮观,横跨中越两国,与越南境内的板约瀑布相依相连,由此形成了亚洲第一跨国瀑布,其规模仅次于美国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堪称中国最美得瀑布。

景区周边还有明仕田园,黑水河,绿道行林等连延500公里的山水画廊和浓郁的边关风情,为您展现了一幅幅宁静抒情、独自难过特色的风光画卷。

我们都觉得德天大瀑布的雄伟而神奇但是却无法因此而令人忽略孕育它的归春河,归春河是中越两国的界河,隔河相望,一边是颇具神秘色彩的异国风光,另一边则是滨临小楼或壮族民族特色的民房,归春河如青丝玉带婀娜多姿,随着巍峨山势穿越突兀,在树林间,花草中缓缓而行,悠然静谧,清澈无瑕。

我们看那德天大瀑布浩浩荡荡的归春河水从北面奔涌而来,高崖三叠的浦汤岛,巍然耸峙,横阻江流,江水从高达70余米的山岸跌岩而下,撞在坚石上,一波三折,水花四溅,形成了三级瀑布。瀑布的观瀑台也分成几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远观近赏,行走其间瀑布的轰临声悄然而致,这天籁之音,浑厚深沉,数里可闻,站在瀑布下,以这样的方式身临其境观赏无疑是最刺激的,那声势浩大滚滚洪流犹如势不可挡的千军万马奔腾而下,震魂摄魄,动摇心惊,呼啸着从天而降,这无忌的宣言,释放者生命的遗愿,不禁令人赞叹天地力量之美呀。

在德天瀑布的上游约600米处,立有一块编号为53的界碑,那是中法战争后我国与法国订立的国界碑于1888年由清政府所订立,据说清朝年间要划分定中越边界,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山高路远,极其难行,几个官兵奉旨抬着界碑到此,看天色已晚,于是偷懒就地挖坑埋下了,这样一来竟使我国失去了大片领土,这块富有传奇色彩的界碑,历经了岁月的磨砺,如今仍被用作我国与越南的国界碑,观景大道是游览瀑布景区最平坦的道路,但是在行走的时候请务必留意,不要跨越国界哦。

大自然自然情有独钟,将山水神秀进给予此地,自身与山水画廊之中,抛开一切烦嚣,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山水相依,在清幽绝俗的景致相信你们的心灵将得到了净化,正所谓“德天归来不看画”啊!

好了,我们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尽情的感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了。

最新广西民族文化概况心得体会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贺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境内,地处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如屏风一般,将古镇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也许正因为如此,黄姚近千年的原始风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虽历经沧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却显得更为平整光滑,泛着青光。黄姚盛产豆豉、黄精、酸梅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皇帝贡品,在民国时,远销东南亚。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尝,实为遗憾。近年来,黄姚古镇的绮丽风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香港无线电视台《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专程到黄姚拍摄外景,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黄姚过去以商业著称,金德街就是一条商业街,沿街两侧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是昔日的店铺。那些店铺而今虽已闲置不用,却仍保留着当时的痕迹,老旧的木头窗户上留着一个圆孔,是晚上关门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通道。

还有那一张张明清时期的香烟、药品广告,虽已残破斑驳,却仍然固守在-墙上-昭示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喧嚣。穿过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经过街巷相连处的拱门时,细瞧一下就会发现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连成一排的小洞,据说这是当年安放闸门、防御外敌用的。

古镇的房屋多为两层砖瓦结构,虽没有中原大户人家那种恢弘气魄,却十分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细看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均雕梁画栋,虽有了岁月的痕迹,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还摆放着几只用旧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还带着卧床时的温度。至于一些古老的服饰用具,如今虽已不再需要,却仍珍藏在0的木箱里,带着遥远的记忆。老一辈人-乐于住在这些古旧的老屋里,即使新镇已建有新房,也不愿搬走。正因为这些-怀旧的老人们,古镇才更显得宁静祥和,充满了生活气息。

最新广西民族文化概况心得体会六

大龙潭景区位于柳州市区南部,距市中心仅三公里,规划面积约544公顷,是一个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亚热带岩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观为一体的大型风景游览区。

龙潭公园林木苍翠、群山环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态各异,耸立于一湖(镜湖)二潭(龙潭、雷潭)四谷地之间。雷山绝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龙二山间汇成“龙潭”古称“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经地下河与之相潜通。清澈的潭水经“八龙喷雪坝”泻入镜湖后蜿蜒如游龙穿园而过,注入园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雷龙二潭水温如恒(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腾,烟雾缭绕,故称双潭烟雨。雷、龙二山夹水相峙,相传雷、龙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称“龙雷胜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贤之一的张摩崖石刻诗“山下清泉出,林间百发来。寒云如可卧,不必问蓬莱”。“龙潭胜境”仿佛蓬莱仙境。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为民祷雨于此,著有《雷塘祷雨文》传世。现建有“祷雨文碑亭”、“祭台”及“雷塘庙”等纪念性建筑,此外尚有张垂钓遗址“张钓台”。明代名士罗之鼎书斋“侧山楼”等名胜古迹及龙山鲤鱼嘴贝丘古人类遗址。雷龙二山之外,园内诸峰均具胜名,或擅以形似,或长于传说:维妙维肖、神形毕至,形成卧虎山“龙潭虎跃”、牧童山“牧童横笛”,仰狮山“青狮戏珠”、美女峰“美女照镜”等绝妙佳景。公园在规划和建设上,别具匠心地以

广西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风物民俗为主要造图内容,融少数民族风情特色与秀美的自然景色为一体。

壮乡、瑶山、苗岭、侗寨傣村等少数民族风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习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别致,建筑精工。民族风情游览线已初具规模,以“鼓楼”、“龙潭风雨桥”、“木楼民居”和“轻松山房”等建筑组成的侗寨蔚为大观。静卧镜湖之上的“龙潭风雨桥”系仿木钢筋混凝土廊桥式建筑,以三江程阳风雨桥为蓝本设计、建造而成。整座桥亭飞檐,极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层鼓楼为正四边形塔楼结构,飞檐重阁、琉璃装饰、葫芦顶、端庄肃穆;内设景廊,盘旋而上,上悬“款鼓”,既体现侗人击鼓示警聚众之意,又应合游人登高望远之心。

芦笙坪上几根芦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盘龙绕柱,或牛轭垂悬,或锦鸡翘羽,凡临此境,仿佛笙歌阵阵回荡山间,舞姿幢幢跃入眼帘,自擅一方之胜。西来镜湖流水汇渊成薮,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红柳绿,草坡起伏,满目葱笼。风情线上的“壮乡”便座落其间,对歌亭,镇水亭隔水相望,榕树桥形动人。

千栏式建筑——壮民居缘水修筑,极富水乡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厅,傣亭等,建筑多以徒坡屋面见长。村内竹篱环绕,绿草如茵、鱼尾葵、假槟榔、伊拉克蜜枣等亚热带植物和别致的傣式建筑相映成辉,形成一派南国风光。到龙潭公园游览不仅可以饱览亚热带岩溶地区的奇山秀水,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建筑;还可以欣赏民族村寨内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品尝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菜肴。

最新广西民族文化概况心得体会七

德天大瀑布横跨中国、越南两个国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国瀑布。它起源于广西靖西县归春河,终年有水,流入越南又流回广西,经过大新县德天村处遇断崖跌落而成瀑布。瀑布气势磅礴,一波三折,层层跌落,水势激荡,声闻数里。

瀑布河水时急时缓,时分时合,迂回曲折于参天古木间;更有花草掩映,百鸟低徊。 江水忽遇断崖,飞泻而下,站在瀑布之下,水气蒸腾,上接云汉,其滚滚洪流,折而复聚,连冲三关。仰望瀑顶,群峰浮动,巨瀑如海倾;水沫飞溅,如万斛明珠。德天瀑布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碧水长流,永不涸歇,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雾,均各具情态。其魄力,其气势,其风采,震魂摄魄,摇动心旌。

m德天大瀑布的美在于变幻多姿,早、午、晚各展现出一幅幅瑰丽生动的美景。中午艳阳高照时,百米来宽的断崖上,巨瀑如海倾,跌宕50米;冲撞声回荡于山涧,数里可闻。黄昏时,夕阳刚好挂在瀑布上方,暮色中的瀑布如银帘高挂,似缟绢垂天,织上橘红偏暗的夕阳和晚霞,美得引人遐想。清晨,如果运气好,会见到彩虹银瀑同时展现的美景。瀑布猛撞河谷,激起水花飞溅,使雾气弥漫山间;朝阳东升时,瀑布前的雾气折射阳光便产生了彩虹。

彽酱镉肜肟:

1、每天上午8:30点有一班旅游专线快巴在南宁琅东站出发,可以直接到景区的大门口。但时间上面有限制,必须在15:30回去。如果赶不上,可以乘车至大新县汽车站转车。

2、每天南宁北大客运站有很多班次车往大新县,抵大新后再转车至德天景区。因为交通比较复杂和不方便,所以推荐跟团。従暗憷嘈停

德天瀑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山区,靠近中越边境的崇左市大新县境内,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国瀑布。

德天瀑布横跨中国越南两个国家,中方瀑布叫做德天瀑布,越方瀑布叫做板约瀑布。瀑布发育于归春河的上游,硕龙镇德天村,距首府南宁市140多公里,自北南流的归春河流入越南又流回广西,经大新县德天村处被峙在江心的浦汤岛所阻挡,使河水激石咆哮,夺路而下,遇断崖跌落而形成高达50余米的瀑布。

德天瀑布分三层。第一层河水沿笔直的山势,俯冲而落在百多米下的山潭中,银瀑飞泻,震魂摄魄的风采与魅力,摇动人之心旌。第二层比较低缓,山势在此造了一个几十米的台阶,让第一层瀑布猛冲而下后有一个喘息的机会,然后蓄势而发,形成了最为壮观的第三层。在第三层已汇聚了从源头流出的四散的河水,几乎是垂直流下的水幕,冲击着宽广的河面,流淌出一幅掩映在绿树怀抱中的天然画卷。

德天主体瀑布宽100米,纵深60米,落差70米,与越南的板约瀑布连为一体,瀑布总宽208米,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瀑布,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碧水长流,永不涸歇,巨大的跌水分成数股飞泻直下,水花四溅,烟雾溟蒙,在阳光下,色彩缤纷,蔚为壮观。

瀑布上游,河水时急时缓,时分时合,迂回曲折,于参天古木间,花草掩映,百鸟低徊,江水忽遇断崖,飞泻而下。恰似一巨大银练,高悬挂于峡谷之上。瀑布之下,水气蒸腾,上接云汉,其滚滚洪流,折而复聚,飞泻而下,连冲三关。涛声回荡于山间,声若巨雷,数里可闻,仰望瀑顶,群峰若浮动,巨瀑如海倾,水沫飞溅,如万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横跨瀑布,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几分娇媚。

德天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和中最美的六大瀑布之一,以其自然美成为国家特级景点。

德天瀑布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横跨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最大宽度达200多米,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

瀑布起源于广西靖西县归春河,归春河是中越两国的界河,它流入越南又流回广西,经过大新县德天村,最后从60余米高的断崖三级跌落,形成了德天瀑布的磅礴景观。德天瀑布左侧,是越南境内水量较小的板约瀑布,两个瀑布一大一小,挂在青翠的山崖间,好像一对亲密的姐妹。

游览时,可以走到瀑布对面的山腰栈道上观看瀑布的全景,如果想要近距离地看瀑布,还可以在岸边坐竹筏在河面上看景拍照(竹筏30元/人)。因为是两国之间的界河,这样就相当于出了一次国,河面上,还会遇到越南人划着竹筏卖点小东西,挺有意思的。

瀑布旁边大约50米,便是中越边境53号界碑,老界碑是清朝的物件,比较古旧了,不少游客在这里合影。界碑这里的一排小商铺是中越互市,中越边民在这里进行贸易往来。可以在这里买到一些越南特产,主要是香烟、香水、咖啡、干果、白虎膏之类的,价格不是很贵,可以买一些来做纪念。当然,别忘了货比三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