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村旅游移风易俗心得体会及收获 游览民俗感悟(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1:59:27 页码:8
乡村旅游移风易俗心得体会及收获 游览民俗感悟(六篇)
2023-01-09 01:59:27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乡村旅游移风易俗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1号)精神,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扩大旅游消费领域,拓展旅游消费市场,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比重。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创新服务,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新型业态为特色、精品线路为依托的旅游产业体系,力争到20xx年,全省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800亿元,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比重明显提升。

二、扩大旅游消费领域

(一)发展休闲旅游消费。重点推进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南太行和小浪底、鄢陵花都等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力争到20xx年,创建2—3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完善提升旅游度假区的休闲度假功能,推进度假酒店等度假设施建设。创新发展休闲产业,加快开发登山运动、漂流、保健养生、温泉滑雪、房车旅游、低空飞行等休闲产品。大力发展城市周边休闲旅游消费,在城市近郊开发一批以康体休闲娱乐、农业采摘观赏、体育赛事节会、教育培训等为主题的周末休闲度假产品。

(二)培育乡村旅游消费。加快推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带动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销售农副产品、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大中城市及重点景区,发展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特色旅游乡村、魅力休闲乡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结合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和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旅游富民工程,集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型、特色景观型、产业规模型等不同类别和功能的旅游小镇、特色旅游村。

(三)拉动旅游购物消费。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完善旅游商品研发、生产、流通体系,推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与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展合作。实施全省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点扶持创新能力较强的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旅游商品品牌。以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为依托,建设旅游购物广场,大力推进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商店建设。实施亮化工程,打造夜间景观,开发夜间购物休闲产品,鼓励商场、餐饮店、酒吧、娱乐场所延长夜间营业时间。

(四)扩大文化娱乐消费。大力培育旅游演艺娱乐业,支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文化旅游演艺节目提升水平,鼓励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小镇和旅游景区建设演艺场、酒吧、茶吧等休闲娱乐场所。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曲艺、戏曲、杂技、民俗表演、文化巡游等活动,推出一批艺术水准高、市场潜力大的旅游演艺节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动综合消费。

(五)提高住宿餐饮消费水平。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推动住宿餐饮业向品牌化、连锁化、特色化转型升级,进一步释放住宿餐饮业消费潜力。合理规划星级酒店布局,推广连锁经营方式,发挥其价格、服务、品牌优势,带动整体消费水平提高。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发展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主题酒店、度假酒店,建设形式多样的乡村休闲度假中心,满足各类消费需求。培育本地美食品牌,支持特色餐饮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名店。

三、拓展旅游消费市场

(一)开发康体养生和老年旅游市场。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开发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中医药体验等医疗旅游项目。依托中医药机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博物馆等,培育一批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开展以养生、保健、药膳、中医药实践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活动。支持旅游度假区、自然疗养区、度假酒店开发以中老年为主、适合各类人群的健康养生、养老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与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二)激活研学旅行市场。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重大工程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

四、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发展,依托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现有设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游客集散功能。加快旅游公共交通建设,实现机场、车站、码头等设施与外部交通无缝衔接。旅游景区要加强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旅游城市要合理布局建设旅游厕所和停车场。加快自驾车营地、旅游房车营地建设。做好旅游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及时向公众发布天气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求。制定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推动建立全方位的旅游应急救援体系。

(二)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鼓励传统旅游企业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加快河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应用。

五、强化旅游消费保障

(一)完善落实旅游消费政策。进一步健全对组织大型旅游团队、系列旅游团队、旅游专列的激励机制。落实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政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举办公务活动,可委托旅行社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要求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所产生的费用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在相应科目中列支报销。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旅游休闲。落实对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门票减免优惠政策。鼓励旅游景区按照市场需求变化,实行淡旺季浮动票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旅行社加强合作,积极开展个人旅游贷款业务,增强居民旅游消费能力。支持各地广泛开展旅游惠民活动,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旅游发展成果。

(二)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建立行业检查、旅游监督员巡查、游客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旅游监督机制,引导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有关乡村旅游移风易俗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行,“三农”问题急待解决。如何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体效益得到明显提升。近几年来,汕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多地少,交通不畅,信息获取能力有限,环境污染严重,这也造成些地方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汕头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1.4%、51.5%、37.1%、,第三产业明显落后,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到来,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农民消费能力下降。随着汕头三大经济带、生态型海滨城市的规划构建,开发好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这不仅能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服务体系,也能转移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为农村农业、工业、商贸发展做贡献,从而使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1、自然旅游资源:青山蓝海一体,生态环境质优

汕头地处韩、榕、练三江冲积而成的潮汕平原,海岸线曲折而漫长,不少海岸地带多湿地滩涂,且红树林众多,尤以韩江新津河入海口为国际保护性湿地示范区,知名度高,同时为候鸟越冬的地区之一,构成蓝海候鸟映趣,浑然一体的独特景观,值得一提的是,汕头是唯一拥有内海的城市。

丰富的绿色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明显,在桑浦山,大南山地区,自然环境良好,如潮阳莲花峰风景区,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众多奇特的海滨岩石,海蚀地貌,特色鲜明,优质的生态环境很适宜开展旅游休闲度假活动和生态旅游。

2、文化旅游资源:民俗奇特多样,民间艺术丰富

汕头的文化渊源深、积淀厚、领域广,与整个潮汕地区文化密切相联。闽越古风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历史、现代文化的互相渗透。华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形成独特,绚丽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枝秀美奇葩。汕头的潮文化,侨乡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工夫茶文化,妈祖文化,特别是榕江流域沿岸民众信奉三山国王为地方独特民俗,同时独特的侨批文化,在海内外更有高的知名度和影响。

汕头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最为突出的是潮剧和潮州弦诗乐这两种古老艺术,其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又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令海内外人士称道不绝;素有“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潮阳,民间艺术更加丰富,绽放异样光彩,英歌舞,剪纸,版画,内瓶画,各式各样的动物舞蹈等等。

3、社会旅游资源:侨乡港口特区,潮人心系家乡

作为著名侨乡之一,海外潮籍华人华侨有几百万之众,港澳台胞也超过百万,遍布世界各地,俗话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存在。”汕头的侨乡文化独特之处在于华侨眷恋众多,侨资侨汇多,侨房也多,且与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因地处沿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港口之一,改革开放后,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汕头成为经济特区。海外潮人情系桑梓,积极在家乡兴办实业,投资公益事业,支持家乡建设,每年的国际潮团联谊会,在促进中国与侨居地友谊有不可替代作用,这也是汕头独有的旅游资源。

1、开发的产品功能结构不够完善,层次较低

现代区域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和效益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产品功能结构。从汕头旅游资源存在的状况看,优美的海滨生态环境,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发达的海上交通,可开发出观光、休闲、商贸、会议等多功能旅游产品,现有的旅游景点中三个层面基本齐全,即基本层面(陈列欣赏型),提高层面(表演欣赏型)和发展层面(主题参与型)。但从现开发程度上看,基本层面景点相对较多,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陈列观光为主,提高和发展层面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资源充分利用和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这种情况同样反映在广大农村,旅游业发展滞后,在于农民观念转变不了,即使开发,也只能停留在较低层次。

2、开发突出不了特色,发掘也不深

可能是对旅游环境认识层次较低,导致特色不够鲜明,特色资源开发不足,开发过程中偏重物质建设,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这是开发中明显存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大量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而这些资源却大部分在农村地区,这也是农村旅游业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3、资源开发不注重环境整治和配套设施完善

旅游资源开发的状况关键在于游客的感知评价,很多游客认为在开发过程中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和景点综合配套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农村地区旅游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各种设施也未能完全配置。例如,交通不够畅通,通讯相对落后,这不仅会带来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也会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1、完善产品功能结构,重点开发农村,发展乡村旅游

汕头旅游资源开发要想适应现代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关键旅游资源开发不能只停留在基本层面,要不断完善产品功能结构,提高发展层面和提高层面在产品中所占比例,比如增设参与性,娱乐性项目 。农村可以适当发展观光农业,通过种植特种花卉、水果,让游客亲自体验生态农业活动和农业技术,或以“农家乐”、“渔家乐”、“当一天农民”,自己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例如潮阳区金灶镇每年举办“杨梅节”、“三棱橄榄节”这一品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汕头农科所通过现代农业技术让游客亲身感受奇异瓜果的种植过程,这种乡村旅游开发突出地方文化,让农民、渔民增收增益。

2、政府引导企业进农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汕头还有大量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开发好旅游资源,将使大批农民受益,也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相关部门,旅游企业进入农村,开发旅游新产品,协调好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其次政府加大对农村重点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的交通、电力、通讯、环境等基础设施;鼓励华人华侨在家乡投资建设,并为此提供便利与优惠。随着汕头三大经济带规划建设的展开,各项工作的展开,重点也要放在农村,但农村也不能只靠政府扶持,农民自身也要谋发展,寻找自身特色所在,开发新产品。

3、突出区域旅游特色,加强旅游环境整治

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将自身文化发掘出,将富有汕头地方特色的侨乡文化、潮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等开发形成产品系列,突出本身与其他地方不同,乃至与潮汕其他地区不同。同时,加强旅游环境的整治,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例如09年春节期间潮阳大峰风景区有人大肆进行非法活动,还有一些景区游客随意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可想而知,这将给其他人造成多大影响。

4、确定目标市场,针对性开发产品

汕头作为侨乡,潮籍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很多,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确定好海外市场这个目标,有针对性、目的性开发旅游资源,重点开发探亲寻祖,朝拜(妈祖、三山国王神),修学旅游产品;可以利用每年港澳台胞回潮祭拜三山国王神、妈祖,国际潮学研讨会,国际潮人联谊年会,加大开拓市场力度,宣传也要到位,才能更好推动农村旅游业发展。

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达到良性互动,在于如何协调好开发过程中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解决与完善。不可否认的是,旅游资源开发肯定会不同程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地方文化的冲击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我们应该尽力避免问题产生,防患于未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才能良性互动。这不仅是汕头三大经济带构建规划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解决完善之处,这将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有关乡村旅游移风易俗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2018年是中国极不平凡之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为解决农村短板问题,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5年以一号文件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既凸显出“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又足以表明中央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大决心。中央已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强、富、美,即: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在发展城乡一体化中,尽快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和贫富分化,化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目前,要着重解决“三农”工作中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流转、城镇发展战略等重要民生问题,抓重点、破难点,取得成效,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战略决策,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让亿万农民更放心加大对土地的投入。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承包期比较短,难以调动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开发土地的积极性,导致对土地进行掠夺式经营等短期行为发生,与国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积极意义相背。1984年,国家出台要求土地承包期限一般应当延长至15年以上的政策。1993年国家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时,就提前明确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即:1998到期后未作调整直接延长30年,1999年至2028年是土地的二轮承包期限。

实行土地承包政策最核心的问题是将土地使用权通过承包权形式交由农民支配并从中收取土地收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政策决定着人心向背和政局稳定。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让广大农民跟着共产党完成了打下红色江山的第一次革命;1978年被喻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也正是从农村发轫让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4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功不可没。但我们也要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也已显露出来。其突出表现在四方面。一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出于维护农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等因素考虑,土地承包权不作人地变化调整继续再延长30年,导致新增人口没有土地沦为失地农民、去世人口依旧保留土地导致无人经营闲置荒废或随意转包他人粗放经营。二是土地承包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使我国农产品高成本、高投入、低质量。三是农业品投入产出周期长、效益低,亿万农民选择了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撂荒、种地不养地、生态退化等现象。四是在大量征地行为中,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的耕地、宅基地、住宅不能体现其市场价值,土地这个要素长期无法按照市场规律实现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滞后的总病根。

解决的问题对策是:国家及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办事,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维护好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权益。如《土地管理法》规定,在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时,要针对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或调整法规和政策,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保护农民种植粮食和养殖的积极性。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则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经历及意义

第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六种:一是转包形式,二是转让形式,三是互换形式,四是出租形式,五是土地入股,六是反租倒包。

第二,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历经从禁止到解禁到规范化三个阶段。明令禁止阶段是,1982年《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解禁阶段是,1988年对宪法进行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奠定了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的宪法地位。规范化阶段是,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标志着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正式确立。

第三,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土地流转是保障农民系列权益的重要手段,农民土地可以按其意愿进行抵押、出让、出租、转让、流转,农民的权益才得到保障。流转有利于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加快农村土地规模集约化进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已经从2007 年的 6400 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4.71亿亩,流转面积占比已达到了35.1%。农村土地流转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是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土地流转的比例存在差异,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点。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在地区之间呈现较大差异,表现为市场化和多元化特点。

第二,土地流转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定指标、下任务,以至变相强迫命令,损害农民利益,恶化干群关系。二是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地现象突出。有些工商企业打着农业产业化旗号,下乡圈地逐利,以取得将来土地增值,同时套取国家对农业有诸多优惠和补偿的政策。农户个体或协作社因资金实力无法与工商资本竞争,只能选择被迫妥协,放弃对土地的耕作权,由此影响耕地维护,损害农民利益,损伤国家利益。三是流转后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严重,造成耕地流失、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四是土地流转程序不标准。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建立,土地流转中不标准现象仍相当普遍。

第三,对策。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要在各种制度创新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首先,必须树立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检讨和防范工商资本下乡与民争利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三,要坚决纠正流转后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要规定流转后土地原来是种植粮食的不能改变其用途。中国共有约2亿农户种植20亿亩耕地,其中大约2/3用于种植粮食。中国要用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的中国人口,形势极其严峻。无粮必乱,这数千年的治国经验必须坚持。其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中,要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要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扶持粮食规模化生产,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鼓励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城镇发展是我国从农业弱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城镇发展战略则指对城镇发展功能与地位、发展目标与原则、发展重点与路径以及制度和政策等保障措施进行指导和统筹安排的战略,其多年来一直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全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整体的城镇发展战略,现实迫切需要对城镇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思考和抉择。

(一)城镇发展战略对我国由富变强具有特殊意义

十九大提出我国已经进入由富变强的新时代,这将是城镇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和机遇期。综观国际上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强省的经验可以发现,城镇发展对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尤其是对破解我国长期执行城乡二元政策所造成的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全体居民共同致富,更具特殊意义。

(二)我国城镇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从宏观看,城镇发展中有四大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即: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紧缺的资源环境、转型的经济和城镇化、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这四项中的任何一项解决不好,均有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可能。

从微观看,则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整体的科学合理规划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鲜有制定所属行政辖区的城镇总体规划,既无长远规划、功能布置规划,又无近期规划、详细规划,基本上是由居民随心所欲建设,没有规划部门、土地部门的定点,也没有对建设规划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几乎每个城镇少见整体之美和协调,难以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二是城镇建设规划单打一,各自为战,没有纳入大中城市群体系中,使各个城镇之间、城镇与大中城市之间的发展脱节,阻碍了城镇与周边大中城市的互动和发展,城镇集散功能无法得到发挥;三是建设风格雷同化,要么是千人一面的传统火柴盒型,要么是模仿照搬其他城市,毫无特色可言;四是有些地方一味追求西方化,忽略了实用性。

2.城镇建设资金缺乏且来源单一,过分依赖政府

我国乡镇政府并非一级独立财政预决算单位,所得税全部缴县财政统一调拨,乡镇级政府所得费用仅够日常公务开支,城镇建设资金只能依靠预算外收入来弥补,此项来源主要是土地拍卖所得和收取居民高额的城镇建设配套费用,由此抬高了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和投资商进入城镇的门槛,减弱了招商引资优势,由此导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条件和通讯设施不健全、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城镇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3.城镇发展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产业互动

国家免征农业税后,一些农业县基本上没有种植以外的其他工商业等支柱产业,导致城镇中心功能难以发挥,没有职能分工,没有特色产业,没有培育经济增长点,没有安置就业能力,城镇发展缓慢。

4.城镇的发展规模过小,无法发挥城镇集聚功能

据国内外经验,一个城镇区域人口宜在5万人左右,而我国目前城镇人口平均在3000人左右,且有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几乎各占半数。由此造成城镇基础设施人均成本过高,难以健全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制约了城镇的正常发展。

(三)对策

宏观上,必须要把城镇发展战略纳入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核心问题仍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有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城镇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头戏。为此,必须从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紧缺的资源环境、转型的经济和城镇化、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入手,引导城镇发展与周边大中城市总体发展的规划互相协调和统一,避免重视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

微观上,主要抓如下四方面的问题。

1.各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要科学合理制定本行政辖区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

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规划要从大局、从长远出发,要有至少一百年不落后的观念,制定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突出先导性、基础性和综合性。其次,城镇建设规划要纳入大中城市群体系中,使各城镇之间、城镇与大中城市之间的发展互相促进和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使各自优势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再次,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既要实现整体优化发展,又要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增强竞争力,实现局部跨越式发展。最后,城镇建设要坚持实用性与特色性结合原则,要尊重山水环境和原有街区肌理,控制建设高度、密度和体量,要突出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避免千镇一面。

2.必须要解决好资金来源这一颈瓶问题

一是要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包括推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用政府信用和开发性银行信用吸引商业银行资本进入城镇建设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二是引入民间资本,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开发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合理的可持续回报机制。三是完善分税制体制,充实地方财政,包括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四是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防范债务风险,包括重新定位与加快重组、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外部约束机制。五是完善投融资相关配套制度,包括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开展产品流程创新、支持普惠型金融等。

有关乡村旅游移风易俗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这几天已经到了大暑,县城里的天气空前闷热,我和爷爷来到葛牌山区避暑消夏。

清早,清脆的鸡鸣伴着洪亮的几声犬吠打破了静谧的空气。我伸了个懒腰,翻身起床,来到村前空地,四处环顾,这儿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城市的喧闹,更没有城市耀眼夺目的的高楼大厦。这儿的天蓝湛湛的,到处都散发着青草的芳香,花儿尽情地绽放着。

房屋之间相隔不远,有二层楼房的,也有一层楼房的,还有矮小黑瓦白墙的。这时,东方出现了瑰丽色的朝霞,屋顶上升起缕缕炊烟,空气中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温馨而恬静。

农家小院墙上挂着几根翠绿细长的丝瓜,四周篱笆上的小喇叭花嘟着腮帮使劲地吹得正欢呢。几只胆大的小鸟正忙着和院子里散步的鸡在争着觅食,有人走过时,小鸟一会儿忽地一下又飞开。乡村路上,有扛着农具的,挎着篮子的,有推车出门的人们,见了面乐呵呵地问喉一下,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

夏天的雨豪爽奔放,几小时前还是烈日当空,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让人喘不过气来,几小时后就乌云密布,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雨来得快,停得也快,大约一小时后由大到小渐渐地停了下来,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把雨后初晴的天空装扮得五彩斑斓。

乡村的夜晚恬静而美好。经过风雨洗礼后,夜空格外明朗,特别是少了城市里的喧哗与灯光,那轮金边明月又静又大又圆,还有一颗比一颗耀眼的银闪闪的小星星,像一个个小精灵,顽皮地眨着眼睛,稚气地注视着我,我也歪着头,看着它们。渐渐地不知不觉便进入了甜蜜地梦乡。

乡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宁静、清凉。

有关乡村旅游移风易俗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建始县发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早,xx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搞农家乐试点,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

我们认为,我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现在的建始无线通信已完全覆盖全县,对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建始已经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时经济圈,铁路也即将通车。建始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个小时以内的车程。加上两条国道、清江水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将逐渐形成。便捷的交通将为建始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环境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县山岭纵横、河谷幽深。最高海拔2090米的太平峰,最低的野三口310米,使之立体气候明显。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70%的森林覆盖率,是最适宜人类和动植物生长的地方。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人类起源地”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南方最大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林场,还有清江发源地之一的野三河,龙骨水瀑布及原始森林,奥陶纪石林代陈沟,山水风光独特的大沙河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原始的自然风貌迷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奇异诱人。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我们除了拥有蜚声中外的民歌《黄四姐》以外,还有《中国名胜辞典》中推介的石通洞、石柱观等名胜古迹。丝弦锣鼓、闹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的独具特色重要形式。吴国桢故居、五阳书院等一批历史古迹以及中共湘鄂西地下党革命活动地、官店战场坝苏区、红军树等红色旅游资源;独具民俗特色的汉族、苗族、土家族文化,和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热情好客的民俗民风。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乡村旅游势头良好,有待于引导

我县乡村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农村改革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

它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

1、因地制宜,农家游乐应运而生。新世纪之初,步入整体小康的城里人到乡下休闲度假渐成时尚,一些农户就根据自己条件,开发出了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如对应城区休闲需求的“野韭池新农村”、红土坪的“xx山庄”、“xxxx”等,对应到风景区观光游客食宿的“黄鹤桥农庄”、高坪的“八角人家”、“偏沟湾农庄”等。因为市场有需求,农家乐一产生就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几年之间,我县乡村旅游已成稳步发展趋势。

2、因陋就简,不记成本廉价经营。起步阶段的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由于资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设施都显简陋。一些农户因陋就简上阵,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虽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务农为本农民尝到了甜头。

3、因人成事,各自为政短线为主。广大农民在完全没有看到过农家乐是什么样子,更谈不上有什么经营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认为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把一个个农家乐办了起来。他们大多以接待一天两天的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棋牌娱乐为主的短线经营。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闯出了种田之外挣钱的路子。

4、因势利导,点多面广渐成气候。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一经出现,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就给予了它足够关爱和照顾。在大力宣扬鼓励的同时,还给予了用地、用电、用水、税费等各方面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因势利导,全方位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如高坪、花坪召集各农家乐主协商制订服务规范,举办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据统计,我县现有农家乐50多家,接待能力已达上万人。野韭池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多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100多人。

(三)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乡村地区没什么可游的,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忽视有效地保持“乡村性质”和“乡村意象”,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不少农家乐就是一个“乡村麻将会所”。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差,还不具备可进入性;还有部分农村农电网未改造,电力不稳定;大部分乡村没有建成集中供水体系,未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厕所的冲水、洗浴条件没有改善,接待游客的硬件设施、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因为没有一个规划作指导,各地的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局限,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费,也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4、产品初级,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定位不准、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大部分农家乐的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不少村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笔者认为,我县乡村旅游总的定位是建成恩施、建始城的后花园。这个总的定位又可分为四个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对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户外运动场地。

(一)四大基地的市场定位

1、观光农业基地。依托业州的生态农业大观园、现代农业展示区、高山反季节蔬菜示范区、药材种植示范区、生态有机茶园、果园、花卉苗木园、高山牧场、水产养殖场等一系列农牧水产业作载体,不断扩大各片区种养殖规模,提高档次,增强观赏性与参与性。逐步形成大观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药材和高山牧场,其他大小水库的生态水产养殖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的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建始县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

2、休闲度假胜地。依托交通要道、风景名胜区、江河水库、森林草场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3、纳凉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武汉”之称的花坪、落叶松基地长岭岗等一系列高海拔山区和海拔在800米上下的广大农村地区,夏季的气温要比火炉武汉、重庆低十多度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纳凉避暑重地。要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纳凉项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溪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纳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湖库垂钓、游泳、深潭跳水、溪流戏水、地宫探洞、林间游戏、散步、棋牌等;还可为一些人士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4、户外运动场地。依托享誉全国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打造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场所。既可举办如国际国内的山地越野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军事体育五项赛、攀岩比赛等正规的体育赛事;也可为广大的“车友”、“骑友”、“驴友”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驴行”活动,他们就特别钟情于像长岭岗等一些空气新鲜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设计若干条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的线路,沿途群众为他们提供食宿、生活物资补给、向导护送等服务,也是高山偏远地方开展乡村旅游的一条路子。

(二)典型引导树立样板

建始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了近十年,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多数都办成了农村饭馆、麻将馆,还有个别办成低级趣味的场所。笔者在长期的旅游实践中,多次到全国乡村旅游办的好的地方考察,河南的重度沟、海南的万泉河、桂林的漓江等,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有效发挥资源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在旅游开发和实践中得到实惠。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在大沙河办乡村旅游试点,大沙河离城区近,生态环境好,时令水果有特色,农家乐也有一定特色。要在交通设施给予支持,即在汪家寨洞出口300米修建大沙河旅游码头(绕过了险滩),让农民打造船,接城里的人们去大沙河,大沙河的自然风光优美、时令水果如釉子、梨子都是优良品种,在大沙河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旅游局曾经在那里做过探讨,要组织当地老百姓学习和打造黄四姐文化品牌。一是政府要在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如步行道、水利设施等。二是旅游部门要有专人指导,抓好样榜带动全县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策略

(一)坚持四项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2、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要遵循保护性的开发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3、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建始乡村旅游发展应当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4、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做出如成都的“五朵金花”一样的几个精品项目,紧接着就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交通便捷、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知青年代、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等为卖点对外营销。要在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的基础上,举办乡村旅游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加以宣传推介,并以各种节庆活动促销,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有关乡村旅游移风易俗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这里,有清新的空气;这里,有湛蓝的天空;这里,有别致的景色;这里,有……没错,这就是乡村,它会使你流连忘返。

春意盎然

湛蓝的天空上挂着一轮红日,它正把阳光洒到羊肠小道上,洒到广袤的大地上,小道的一边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好似一块碧绿的翡翠,在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另一边是一片清澈的大湖,湖里有无数的小鱼在玩耍,随处可见的小野花散发着迷人的清香,春天的乡村美得像一幅画。

热情洋溢

蝴蝶正在半空中翩翩起舞,蝈蝈正在欢快地打调子,知了在枝头尽情歌唱,蜜蜂正在辛勤地采着花蜜,它们“嗡嗡”地叫着,仿佛在说:“瞧,这些花蜜多么香啊!”这美丽的场景让太阳公公也沉浸其中了。

果实累累

果实们已经成熟啦!这时的果园里,正在举行果实盛会呢!苹果正穿着艳丽的衣服跳着轻快的舞蹈,手佩弯刀的香蕉“武士”正和肚满肠肥的橙子“骑士”打斗呢!不过它们最后都统统到了农民伯伯的箩筐里。

白色海洋

大雪罩住了所有的地方,天地间都是白色的海洋,到处都是安安静静的,在茫茫的雪地上,只能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快乐地堆雪人、打雪仗。

乡村的四季,美得无与伦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