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2:29:11 页码:13
最新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大全10篇)
2023-11-18 22:29:11    小编:ZTFB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进而进行改进和提升。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模糊和笼统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思考。大家可以认真阅读这些范文,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一篇符合自己思想和体验的心得体会。祝大家能够在写作中有所收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一

教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习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习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来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与能力的指导者。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技能,以求能够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二

高中生活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段旅程,三年的时光是如此短暂,但却足以塑造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在这段旅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惑,但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分享我在高中期间获得的核心素养心得,以及对高中的感悟。

首先,高中教给我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高中,学习成为了我生活的重心。我逐渐意识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成功的重要性。通过高中的学习,我学会了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以及高效地记忆和总结知识。这些能力成为了我未来学习的基础,让我在大学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其次,高中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高中,我参加了各种社团和班级活动,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团队合作让我意识到每个人的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达成共同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我培养了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这些技能成为我未来人际关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素养。

第三,高中让我体验到了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在高中,我们面临着更多的自主决策和责任。我学会了自己管理时间和财务,学会了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学会了自己对自己的准确评估。高中让我明白只有自己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有主动承担责任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这些体会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迎接挑战。

第四,高中让我感受到了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在高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文学、音乐、艺术等艺术形式。我逐渐发现,艺术不仅能丰富我的精神世界,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维。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和参与艺术表演,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了对美的敏感和理解力。这些经历让我体会到了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成为我追求精神满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高中让我认识到健康与均衡的重要性。在高中,我意识到只有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才是人生的基础。我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保证身体的健康状况。同时,我也学会了调节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高中的压力让我明白只有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个体会让我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总结来说,高中期间是我人生中宝贵的阶段,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通过高中,我学会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验了自主管理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认识到健康与均衡的重要性。这些核心素养成为了我人生发展的基石,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地走向未来的道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相信这些核心素养都会给我以帮助,让我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三

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求职、升学、发展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那么,如何学会核心素养呢?学会核心素养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前置条件和学习方法?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经历与体会,从如何选择学习材料、培养思考能力、拓展人际交往技能、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分享自己对学会核心素养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选择学习材料。

选择好的学习材料是成功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在选择材料上,我们首先需要选择权威、专业的书籍、论文、视频等,以确保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最新、最实用的。此外,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习平台,如知乎、科学家等,这些平台上有很多优秀的文章、视频等,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段:培养思考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创新、反思思考等能力,因此,在学会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在阅读学习材料的同时,可以适当地做些笔记,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在思考的时候,可以选择与他人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感悟,既可以更深入了解别人的想法,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

第四段:拓展人际交往技能。

在学会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拓展人际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不仅对于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要想拓展人际交往技能,可以多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学习小组、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等,通过沟通交流,建立起感性和理性的交流方式,提高人际交往效率和品质。

第五段:发展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在学会核心素养中需要与众不同之处。为了发展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多关注最新的科技潮流、正在发生的创新案例,开发出能够结合市场需求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发展创新能力,需要我们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意识,也需要不断地实践,并从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总结:

在学会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包括选择好的学习材料、培养思考能力、拓展人际交往技能、发展创新能力等,通过这些方法,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水平,才能真正地掌握核心素养,从而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四

核心素养是指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了知识、技能、思维、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它对我的成长和发展的巨大影响。以下是我对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首先,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我曾经在课堂上遇到过难以理解的问题,但我总是坚持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断探索和学习。通过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我发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当今社会,知识的积累极其庞大和多样化,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类跨学科的课程和活动,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在学习过程中,我善于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从而形成全局性的思考能力。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我不仅仅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全局观念。

再次,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团队合作。作为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在我参与学术和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团队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核心素养的发展还需要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我们踏入大学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学习任务和生活压力都会增加。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在我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我还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确保自己身心健康。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我不仅仅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自律和责任感。

最后,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和实践。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加以改进。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核心素养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总之,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核心素养对我的成长和发展的巨大影响。我相信,只有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能力。在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在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是被动接受知识,重视死记硬背。但现在,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例如,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开展项目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社区服务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样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其次,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经济交易或者利益争夺。然而,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了解他人的需求,并尝试去帮助他人。学校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友谊等都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机会。比如,学校会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关心一些弱势群体,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或者残疾儿童。这样的活动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有志于建设社会的人,我们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并尽己所能去改变现状。

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会组织一些科技创新大赛或者创业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创新并不一定是独立的行为,而是需要与他人合作,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除了学术能力,学生还需要培养自己的体育、艺术、实践等方面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于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自己的学习成绩,还需要拥有全面的能力。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课程、体育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我发现自己对于艺术品和体育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拓宽了自己的人生视野。

总之,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我认为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升。这些方面的努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地积累。通过这样的培养,我相信可以培养出更多拥有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六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的综合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在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通过对核心素养的深入了解和实践,我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本文将从自我认知、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和创新创业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第二段:自我认知。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通过自我认知,我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自我认知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能够在困难面前坚定自己的信心。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了解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

第三段: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且进行了一些实践和应用。思维能力培养使我学会了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这些能力帮助我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提高了我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使我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有更好的应对和解决能力。

第四段: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石,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最为关注和努力提升的方面。通过培养学习能力,我学会了高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让我在学习中更加自主和自律,能够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同时,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让我具备了学终身的意识和习惯,使我成为了一个持续进步的人。

第五段:人际关系和创新创业。

培养核心素养不仅仅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注重人际关系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发展。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创新创业的培养则让我具备了开拓创新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让我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有竞争力和适应力。

结尾段:总结。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实践和研究,我深刻认识到它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提升,但它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核心素养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我们将会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把握核心素养的核心要义,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为自己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七

高中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阶段,这三年里,我经历了成长、努力和变迁,也逐渐认识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作为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涵盖了人文、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至关重要。在我的高中生活中,通过学习、实践和思考,我不仅深刻理解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也体验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益处和挑战。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亲身经历,分享一下我在高中期间关于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核心素养的多元性和综合性。高中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我不仅要学好各门学科知识,还要参加各种社团和团队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在学科学习中,我明白了科学、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学习和整合这些知识,我逐渐形成了对世界的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例如,我在地理课上学到了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这使我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我也通过加入地球保护协会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了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其次,我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和探索。在高中的三年里,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我不仅增加了实际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我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活动,去帮助农村学校的学生,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我在活动中与同学们共同解决各种问题,不仅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激发了我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此外,培养核心素养也需要我们主动学习和思考。高中的学习生活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扩大自己的视野,并学会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例如,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和杂志,不仅增长了见识,也丰富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我也会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不仅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观点。这种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使我在学习和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我认识到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高中只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阶段,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学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例如,在高中毕业后,我选择了进入大学深造,希望通过接受更广泛、更深入的教育,培养我更全面的核心素养。我还计划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高中的三年是我人生的宝贵阶段,通过这段时光,我深刻体会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多元性和综合性,需要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和探索来培养。我们还要积极学习和思考,通过阅读和实践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努力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八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服务。

一、转变育人理念。

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

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鉴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时刻保持“全人”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它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科素养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由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人”出发,经过各个环节的具体实践、反思,最终再回归到“人”——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除了在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在课外或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责任感与幸福感。所以,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

二、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素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的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性,以及学生评价指标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由此可见教师素养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地要快速提升。

三、

着力教学实践。

首先,研究学情。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上课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灵动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量体裁衣,要适合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备课时,教师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备课标和备教材是基础,是为学生服务,备学情才是重点。所以,真正能够驾驭教材过程的高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结构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其次,活用教材。课程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教材是教师实施课。

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更是教师学科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底线;同时也承认教师是课堂教学决策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所以,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课标与教材,在正确领会课标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但教材是死板的,教学活动是灵活的。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灵活性、创造性,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真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体验者和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材料,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活”用教材。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变通、调序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教师应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何种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考方法。

再次,师生互动。历史课堂是师生活动交流的场所,课堂上学生活动如何进行评价?引起本人关注,恰逢此次丹阳中学进行改革,学习南通模式。多元智能理论早在1983年就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它们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不谋而合。具体流程如下:设计活动方案——学生活动单:教师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整理知识结构,梳理出教学主线及教学核心价值,设计学生活动单。课前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活动单的学习内容。分组学习交流——学生活动展示:课堂上分组,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学习、讨论,集中让学生展示各组成果,各组成员可以补充完善,其他小组也可以补充与完善。学生活动评价——评价体系设置: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那就涉及到评价体系的设置,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设置了学生活动评价体系。该体系总分值为100分,共有十项内容,每一项10分,由每一小组组长打分,得分排名,颁发流动红旗。总之,以活动单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体现新课程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则与精神,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将会大有裨益。

最后,凸显主题。教学主题是统领一课的核心,是教学应该完成的主要目标,往往也教学中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正如傅元根老师所说:“一课的‘中心’实际上是一课的真正重点,而且是能够统率全课、带动一般的张目之纲。在教学主题的引领下,资源的开发、重点的确定、材料的使用、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都有了中心,课堂教学就有了灵魂,对学生认识与理解历史、提高判断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而且,恰当的教学主题,对实现历史教学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诉求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教学境界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公民,经过数十载的学校教育,有没有真正学到对他有帮助的东西?学了几十门学科,这些学科学与没学有什么差异?该学科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需要学科教师的关注发生转向,即如何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如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当好经师,又要当好人师。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又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素养不断进阶、提升。教师要变教学视角为教育视角,突破传统的知识视野、课堂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给学生适合的教育。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九

核心素养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个体需要具备的一系列综合能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不断学习和成长。我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感悟。

第二段: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中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是我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自主学习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只有主动积极地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成长。

第三段: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

核心素养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也是我深刻体会到的重要部分。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与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合理安排和分配任务,形成了高效的团队。同时,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团队合作的基础,只有通过与他人良好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协调合作,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第四段: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中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也让我深有体会。在面对问题时,我意识到仅靠抱怨和埋怨无法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系统性思考和创新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办法。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段:跨文化意识与全球视野。

核心素养中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也是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现代社会已经趋向全球化,具备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个体更容易适应这样的环境并取得较好的发展。通过学习和接触不同文化,我不仅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通过比较学习,提升了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能力。

总结: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必备的综合能力,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以及跨文化意识与全球视野等方面,我都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会。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升核心素养,不断学习和成长,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感悟高中如何写篇十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三个紧密相关的途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评价改革。其中评价改革不仅仅包括高考和中考制度改革,而且还应包括学校内部与教学过程紧密伴随的日常性评价,以及以日常性评价为基础、与学校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学校内部评价系统。以下围绕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落实课堂教学、建立评价体系三点来进行阐述。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学生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境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脱离情境,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比如,思想政治学科既要有社会实践,又要有活动课程,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可以设计成活动来实施。通过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和辩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思索、认知和行动。在国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专家们极富创意地设计了学习任务群。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它通过任务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以此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数学也要设计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活动。其他学科,如地理考察、历史活动、科学实验和探究、技术设计等各种活动设计,会使学习活动充满情趣,不仅会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起到迁移、强化、调节作用,更能使学习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上,承载独特的、潜在的、综合的教育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而言,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

1.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活动形式传统的课堂活动围绕教师的授课行为展开,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忠实于教科书进行讲解,学生就是一种容器,接受和储存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讲,一个听,教师讲解清楚,学生听课认真,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

今天,课堂必须从“授课”活动转向“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取代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着眼的是知识,“学习”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经验。就认知活动的本质而言,学习过程是从“不足”和“无能”的经验,发展到“掌握”和“习得”的经验。确立学习目标,离不开经验;关注经验,必定聚焦于学生。由此表明,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应当积聚由教至学的量变,学习活动日益成为教师课堂的主线。

2.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设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教学设计,而由教到学的课堂活动需要研究学习目标。研究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的需要常常会通过学生的经验予以反映,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等,从而使得进入课堂的学生带着各自的认知经验开始新的学习。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反映在恰到好处地衔接学生已经拥有的经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新经验的把握程度。教师能够自觉思考,主动设计,有助于转变教师只盯着教材而忽视学生的授课习惯,有助于克服课堂只注重知识的逻辑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弊端。学习目标的设定程序: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立学习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表述清晰、具体、准确,具有可检测性;目标的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目标的制定体现问题意识。

3.教与学的充分互动成为有效学习的必要保障学习的成效离不开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单纯的授课活动组织得再精纯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反过来,低头读书的学生未必都能恰当地领悟真知。课堂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学习环节和进程,进行必要的讲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使学生将认知活动融入个人的认知建构之中。

课堂中学生处于有效学习状态的程度,其前提一是教师授课内容的准确、巩固练习的强化;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教师重视授课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利用各种手段的辅助,增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练习的内容与频率较适度,使授课行为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较高,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中的主动投入、小组交流等,调动自身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问题、能力的问题等的发现与解决,以保持较高的学习成效。

4.单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新的关注单元是依一定的目标、主题所构成的学科和生活模块。单元可分为学科单元和生活单元,学科单元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为基础,遵循学科框架原则组织学习;生活单元重学习者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师生的合作展开学习。单元设计有助于改变学习过程中知识碎片化和去生活化的弊病,从而使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课堂在设计中不再单纯将知识点和技能作为全部学习目标,而是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的学科素养出发,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展开思考与探究活动。

5.学习内容已不仅限于典型教材课堂的学习内容突破给定教材的限制。一方面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在课堂中不断调整、增补学习内容,包括各种拓展阅读、实验练习、视频课件等;另一方面学生不时把既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带入课堂,从而使课堂忠实于教科书的现象成为历史。教师对课堂的理解正发生变化,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思考、发现和探究的认知建构的地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正在深入,教材不是静态的等待学习的内容,而是动态的学生经验连续发展的材料;学生通过课堂获得的经验超越了典型教材的限制,学习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不再只是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6.多种学习资源成为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的有效工具以教科书为代表的典型教材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成为连接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材料成为课堂活动的基本要件。由于知识与经验连接方式的不确定性,使得固着的教材难以适应千差万别的课堂和学生,教材越来越趋向于师生关系互动和文化可能的建构。教材越来越趋向于课堂中通过师生对话、经验对话、文本对话、文化对话等建构起来的素材,最终使学生的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知识逻辑得以贯通。包括学习资料包之内的学习资源是围绕一定学习目标而设定(补充)的相关学习内容,属于学习材料范畴。运用学习资料包,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较好地衔接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正在习得的经验,拓展了认知的视野,巩固了知识习得的程度,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如何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学习资料包的运用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工具。

7.课堂评价不再限于教材内容与标准答案课堂评价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方面。课堂评价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不再停留于标准的答案上。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反思,促成其生成自我成长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比较注重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教师不断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做到真实、有效地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信息,重视学习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注重用多种方法,实施多次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设计、改进教与学。课堂评价的内容聚焦于学生的学业品质,包括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分享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

首先,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校长,要以核心素养为纲,制订学校的课程规划。从课程目标(培养怎样的学生)、课程内容(学习的基本材料与活动形态)、课程实施(途径和方法)到课程评价(是否达成目标及达成怎样的水平),应有完整的规划设计。从全校总课程规划方案到各学科的子项目方案,都要有详尽的安排。其中,应该包括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基于课程标准,并且体现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一致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从而使得评价镶嵌在教学中。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评”的交融,使评价发挥引导和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用,实现“评价亦是学习过程”,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来保障质量。唯有这样形成源自学校内在的动力,方能实现学校内部机制的形成。

其次,既然我们的评价要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那么,对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绝不可仅仅依靠测试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来体现,应以多种评价方法来实现。因此,我们要学会选用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呈现形式来进行评价。比如,文科类课程用撰写评论、调查报告、口头讲演等方式,实验类学科用递交实验报告等方式,视觉艺术类用作品创作等方式,语言类和音乐类用制作、递交录音等方式,专题探究类用完成研究报告、论文等方式等。多样的形式更加符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也更能衡量学生各学科的学习结果。因为各学科都对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独特的作用,而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中,是经历了真实学习过程而留下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往往是难以用传统纸笔测试方式可评价的。这样的评价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需要学校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创造出成熟和成功的经验。

再次,学校内部教、学、评融合的评价,更多的功能是“改进”和“表现”。因此,不宜过多强调内部评价的甄别功能。“改进”是针对师生两个方面:就教师而言,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优化内容、调整策略、完善过程;就学生而言,则要针对其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表现”就是让学生在完成设计的学习任务中,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而且还要表现出各种能力和品格,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多元的方式,能让多样化评价客体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现,防止单一评价所导致的因为忽略学生多维性、综合性发展而陷入单面化、线性化迷途现象的产生。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我,让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发现一个个具有个性和特长的生命主体。由此,实现关注每一个人独特性,促进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教育。

最后,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情境,培养和考察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要关注的是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的领域中,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和探究任务,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又是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场域。在这样的场域里,激活学生知识和技能积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而不是让他们去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得出结论的规定路径,从而使得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高层次能力得以延伸,他们的兴趣与动机、行为与态度、合作与宽容、自信心等都能得以拓展。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学生的各类信息,比如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合作研讨中的表现与作品,凭借这些证据去真实记录下学生个性品质、精神态度、学业水平发展过程,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校往往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特别是与升学相关的高利害考试评价。考试成了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方式,考试结果成了学校优劣的绝对尺度。久而久之,教学形成了一个以“结果制约过程”为特征,以高考和中考为龙头,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习惯机制和庞大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学生在一个真正有趣的课堂里表现出来的兴奋和对于知识的兴趣,都会被单调乏味、以答题为中心的训练驱赶殆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兴趣爱好和自主思考的缺失。我们固然要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力求更多从学校外部发挥其对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然而,招生考试有其功能定位和实施条件的时空限制,其改革也非一役之功。而在目前的外部条件下,学校通过自身的改革,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评价很重要,当然也很复杂和专业,所以,评价改革的推进很艰难。但是,在新质量时代,学校评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在当今社会教育价值观还远未形成基本共识、外部和内部评价互动还不够有效的情况下,学校内部评价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依然存在。对此,改革的定力要从哪里来呢?它来自教育者远大的专业眼光和对专业立场的坚守,更来自其对于时代和历史责任的担当。优秀校长在这个坎儿面前,不能局限于行政推动,不能束缚于潜规则,不能屈服于世俗压力,要从追求文化自觉的高度,去推动评价改革及其改革背后的评价文化转型,更要学会在观念交织的现实中寻找契机,拓展空间,不断扩大回归教育本原的实践“根据地”,从一个个子系统的落实、落细、落小开始,最终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基于教学过程的真实性评价体系,充分而可靠地保障校本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