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构建思政活力课堂心得体会精选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5:18:45 页码:9
构建思政活力课堂心得体会精选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心得体会(3篇)
2023-01-09 05:18:45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构建思政活力课堂心得体会精选一

大家好!

我是来自x级x班的,我叫-。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加强自身修养,创设文明校园》。

构建和谐社会、创设文明校园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共同责任,只有有文明的个人才会有文明的班级、团体,才会有文明的校园,才会有文明和谐的社会。

自身道德修养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我们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实践等行为活动。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呢?

第一,应通过不断学习和教育强化自身的思想基础。人非生而知之者,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向上的书籍和刊物会让爱世界、爱社会、爱和平、爱他人成为人们的共同向往和追求,才能积聚爱的力量,才能使爱的暖流不停的流淌奔腾、滋润人间,才能消融嫉妒、怨恨、仇视,才能化解隔阂、冷漠与不满,才能营造更多的和谐氛围,使我们的学校和社会更加走向文明。

第二,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强化道德修养需要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更需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锻炼,也只有如此,才能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形成相适应的'道德语言、行为和习惯,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自己的一身浩然正气,才敢于向破坏文明校园的不和谐因素挑战。

第三,在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害在于在各种环境下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待人处事端庄厚重,念念不忘自己的身份,不轻浮、不流俗;不自大也不自卑。自省就是要严于解剖自己,进行经常性的自我批评,扬长避短,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错误;自警就是经常地警示告诫自己,不说有损自己及学校声誉、形象得的话,不做有损学校及社会形象的事。自励就是敢于肯定自己的优点和成绩,鼓励自己奋发向上,使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境界不断提高和升华。

只有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了,他才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创设文明校园开始,从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做起。

同学们,为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和谐文明的家,加油啊。

最新构建思政活力课堂心得体会精选二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财经系的樊雯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校园靠大家》.

首先,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我们"如何共创和谐校园"这个话题.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之共同特点,和谐就是美.

和谐之声悦耳动听,和谐之画赏心悦目,和谐的环境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谐的社会世界才得以发展前进.

今天我们要谈的主题是"和谐校园",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于我们而言是终生难忘的,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想这段美好的时光应当在充满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里度过.那麽什麽样的校园才是和谐校园呢

和谐校园首先应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当你走进这个校园的时候.你会被和谐校园的精神和文化所感染,这个校园能够让你深深地体验到一种蓬勃向上的进取氛 围, 在校园里每一个班级都充满生气,充满灵气,充满创造力,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样的校园丰富了我们的智慧,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每一个 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张扬.

其次,和谐校园里充满着诚信友爱,什麽是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历来就把"诚信"当作一种修养,一种美德,追而求之,歌而颂之.大家熟悉的一句话"君子一言,驷马 难追"讲的就是诚信.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更应把诚信放在首位.

"友爱"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它无形胜似有形,包含友好,友谊,友情,善良,与人为善等内容.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 会不小心踩脚,不小心相撞还会无意间说错话,办错事,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这个时候,双方都需要以友善的态度,一方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另一方要宽容,谅解别 人,只有彼此都做到"以情感人",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我们在和谐校园中应当学会宽容,学会抛弃积怨.

第三,和谐校园里必须包含着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我们的校园培养并造就着中国的未来,我们今天的学习是要面向未来的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而和谐是发展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树立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意识,确立这样一种新思想,拥有这样一种发展观,我们就能拥有 改革的思想,实践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就能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那麽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身上的太阳发光"吧.

在和谐校园中厚积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真正基础和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修炼德性,陶冶心情,开拓胸怀,她更能使人目光远大,催人奋进.

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和谐校园的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倡导广大的同学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拼搏,学会奉献,学会负责.一起努力营造理解人,尊重人, 关心人,帮助人的人际氛围和有压力但不压抑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校园文化应当包涵着科学的真,伦理的善,艺术的美,师生的爱.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 我们要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创建优良校风,学风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 班风,教风,学风,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清新的校 园文明新风尚,要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好专题讨论,开好主题班会,开展知识竞赛,搞好主题实践活动,让每个校园文化活动 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提出的" 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和谐的校园是我们的追求,建设和谐校园不是空喊口号,它要求我们广大师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使学校最终成为我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以主人翁的精神携手共创美好的和谐校园吧!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最新构建思政活力课堂心得体会精选三

我们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梦里天空晴朗,鸟语花香。为什么有冲突和战乱,为什么有歧视和饥荒。世界到底怎么了?

当今国际秩序正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加速演进的过渡时期。蕴含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平衡性、不可逆性等因素,但经济全球化、全球相互依赖的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是和平过渡还是兵戎相见,我们应该怎么办?

2015年,习近平同志在俄罗斯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风雨同舟、命运与共,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和平赤字,地区热点持续动荡,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发展赤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跨国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治理赤字,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弊端丛生,治理失灵,严重缺乏公正性、公平性和代表性。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难度之深前所未有。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和努力,任何一国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面对国际呼声,中国同声相应;处理世界难题,中国勇于担当;应对全球挑战,中国责无旁贷。2017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重要演讲,他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以“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深刻、全面、系统阐述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叩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及清洁美丽的世界,打造“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

习近平同志指出,持久和平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普遍安全的世界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共同繁荣的世界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开放包容的世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表现,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

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治理新秩序。“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激荡起全球的广泛共鸣。看,它的星空多么壮丽璀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过去5年,从“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西湖长谈”,到海湖庄园会晤和汉堡会晤以及“故宫茶叙”,中美元首间一个个增信释疑的“高光时刻”,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亲诚惠容睦周边。在“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理念的指导下,十八大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高层交往密集,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探索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我们欢迎世界各国都加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来,一起规划,一起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携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