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展览馆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实用 历史展览馆讲话精神(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6:58:22 页码:9
展览馆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实用 历史展览馆讲话精神(3篇)
2023-01-09 06:58:2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展览馆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实用一

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是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有《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等十多个展览。

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举世闻名,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采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是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开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观。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曾侯乙编钟和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在到博物馆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曾侯乙墓发现的经过和出土文物的情况。

曾侯乙墓。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这座木椁墓,木椁保存完好、墓坑呈不规则多边形、面积达22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在当时乃全国之最。它比1972年在长沙发掘出土西汉女尸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大了整整五倍。踞后来考证,这就是距当时发掘已有2411年,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的曾侯乙墓。曾侯乙墓经过发掘、整理,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其中有规模巨大的乐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及造型美观的漆木器等,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下面我们专门来看看墓中出土的各种器具古玩。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包括兵器和乐器)共有6千多件,都是实用器,总重量2340多公斤。它们大多数出自东室。成组成套,排列有序,显然是根据墓主人生前宴乐的情景特意安排的。像这样完整的陈放场面,在古墓的发掘中是罕见的。曾侯乙墓的青铜礼器中,食器、酒器、水器三大器类齐备,器物组合大体沿袭了周代传统的“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组,豆成对,盘、匜匹配”的格局。不过在器形、器物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则呈现许多新的特征和文化。

鼎是中国古代食器中最多的一种。大家对“鼎”了解吗?先秦时人们对鼎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祀、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食粮,是最重要的祭器。曾侯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镬鼎、盖鼎多种。在曾侯乙墓所出土的食器中,最重要的是能反映礼制和曾侯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们制作精巧,完好如初,十分珍贵。簋在祭祀、宴享等仪式和活动中与鼎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在仪式中,诸侯用九鼎八簋,曾侯乙墓出土九件正鼎、八件铜簋,这便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成语“一言九鼎”的渊源,正好和其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金玉料器,数量之多,实在罕见。中国古代有所谓君子佩玉之说,所以玉器是身份的象征。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最精美的玉器要算十六节龙凤玉挂饰。出土时这件玉饰置于墓主头部,可能为冠上的玉缨(帽带)。

应该说,曾侯乙墓出土的最大收获就是乐器,墓中出土的乐器有钟、磬、鼓、瑟、琴、

笙、排萧等,乐器中最重要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共65件,全部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钟架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以蟠龙纹青铜套加固,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 全套编钟有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律如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的乐曲。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

讲了这么多,大家对曾侯乙出土的丰富精美的文物一定已有所了解,对神奇的曾侯乙编钟一定心驰神往,我们可以在这里稍作逗留,看看漆器字画、车马兵器。一会儿我们将参观博物馆里的另一件宝贝——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大家看,这柄剑,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兵器之王”的越王勾践剑。该剑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号楚墓。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面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格的一面由绿松石镶嵌,组成美丽的图案,另一面则镶嵌着蓝色琉璃,整个装饰显得典雅、华贵。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剑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木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剑刃薄而锋利,令人赞叹不已。平时我们只是在电视里看到闪着寒光的剑,今天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迄今为止,越王青铜兵器先后出土已达近二十件,但越王勾践剑的工艺之精美,造型之奇特,制作之精良,则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越王勾践剑作为建国以来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当之无愧的原因,不仅在于剑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绝伦的工艺价值,还由于剑主人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显赫的经历,那便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剑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无可辩驳地展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好了,朋友们,湖北省博物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这次历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来临。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最新展览馆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实用二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观伪满皇宫博物院。现在您所在的位置是游客服务中心,我们先通过全景沙盘简单了解一下伪满皇宫博物院。

伪满皇宫博物院就是一座宫廷遗址型博物馆,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居住的地方,现已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伪满皇宫的前身是民国初期负责盐务管理和运输的吉黑榷运局的官署,从1932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将这里进行了修缮和扩建,逐渐扩大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宫廷建筑群。

博物院占地面积25.05万平方米,其中,宫廷保护区域13.7万平方米,共分为四个区域。从保康门开始,西部休闲文化展示区,有溥仪的御用跑马场、禁卫军营区和礼堂、御用花窖、卤簿车库。进入兴运门,中部“宫廷”历史文化展示区,包括宫内府、缉熙楼、勤民楼、嘉乐殿、怀远楼、同德殿、东西御花园、书画楼等。这两个区域展示了伪满洲国宫廷史。穿过东御花园,东部警示教育文化区,包括百年蒸汽机车、东北沦陷

史陈列馆,这个区域展示了东北沦陷史和中华民族抗战史。经过和平广场走下台阶,南部旅游商贸服务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购买文创产品,然后到达出口莱薰门结束参观。

现在请随我开始今天的帝宫之行。

西部休闲文化展示区

我们右手边的宫门叫莱薰门,是伪满时期专供溥仪和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出入时使用的。

而我们面前的保康门,是除“皇帝”和关东军司令官之外的人员进入伪满宫廷的必经之门。1934年溥仪第三次登基,定年号为“康德”,取名“保康”门,有“保卫康德”之意。

御用跑马场,是溥仪练习骑马的地方,现为御马苑马术俱乐部,被称为“城市中的跑马场”。

卤簿车库,是存放溥仪“公务用车”的地方。“卤簿”仪仗是古代天子在出行时,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和统治尊严建立的一种礼仪制度,1932年秋天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特别订制的超豪华的凯迪拉克老爷车,车标是伪满洲国的皇室徽章“兰花御纹章”。

中部“宫廷”历史文化展示区

跨过兴运门,就是“宫廷”历史文化区。兴运,有国运兴隆之意。但我们看,在门背面的这块钟表,时间定格在1945年8月11日21点10分,那是溥仪从这里逃离的时间。可以说,这座门见证了溥仪登基之时的踌躇满志,更见证了他“帝王梦”的败亡。

缉熙楼,建成于1920xx年,是当年管理盐务的机关-吉黑榷运局所建造的。1932年,溥仪就任执政后,把此楼改造维修作为帝后生活的寝宫。名字取自“诗经·大雅·文王”中“于缉熙敬止”。溥仪在这里度过了20xx年四个月零八天的宫廷生活。

二楼西部是溥仪的生活区。有卧室、书房、理发室、佛堂、卫生间和中药库。这些可以看出溥仪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正如他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归纳:打骂、吃药、算卦和害怕。

二楼东侧是皇后婉容的生活区,一楼西侧是溥仪的第三位妻子-谭玉玲的生活区,一楼东侧是溥仪佣人们的房间,现在这里举办的是《溥仪和“后妃”生活图片展》。

中和门,是皇宫内廷和外廷的分界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乾清门。西侧由溥仪的乳母和部分随侍居住,东侧除御医和随侍居住外,还有宫内府司房办公室,以及日本宪兵室,名义上是保护溥仪,实则监视并记录着溥仪和外界人物接触的情况。

勤民楼,依照“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祖训而命名。是溥仪处理政务、召见日伪高官、举行典礼、接见外国使节以及赐宴宾客等活动的地方。

正门叫承光门,有继承光绪皇帝之意。每当接见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和其他重要人物后,溥仪都要在此合影,称为“协和影”,并登在当时的各大报刊上。因此,这道门在当时家喻户晓。

勤民楼中央有个方形天井。常常举行摔跤、击剑等表演活动,供溥仪观看。

勤民殿,是溥仪接见重要来宾和举行正式仪式的地方。1934年3月1日,溥仪在这里举行了自己第三次“登基”典礼。在登基之前签订了卖国条约《日满议定书》,把我国东北的主权全部出卖给了日本帝国主义。

此外,勤民楼还设有四个不同等级的侯见室、西便殿、佛堂、赐宴殿等。

嘉乐殿,原建于1940年,是宫中最大的赐宴殿。每逢节日、重要的纪念日,溥仪都要在此赐宴日伪高官或招待重要来宾,现在这里举办的是《从皇帝到公民》专题展览,真实讲述了溥仪从皇帝到公民的传奇经历,展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也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操纵伪满洲国政权,对东北人民进行血腥殖民统治的罪行。

爱新觉罗·溥仪出生于1920xx年2月7日。1920xx年12月2日,3岁的溥仪登基,年号宣统,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20xx年到1920xx年、1921年7月1日到1920xx年7月12日两次在位。1920xx年11月5日,被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驱逐出紫禁城。1932年3月到达长春,就任满洲国执政。1945年8月17日,在通化大栗子沟宣布退位,被押往苏联关押了5年。新中国成立后被遣送回国,在哈尔滨和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了20xx年。1959年12月4日,被特赦,回北京。并与北京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1961年,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病逝世,终年61岁。

御用车库:这辆黑色派克牌轿车,是溥仪的私家用车。它是20世纪20xx年代末在美国制造的,是当时世界上最时尚的180型8缸豪华轿车。派克汽车公司1956年彻底倒闭,这辆轿车成为派克汽车的绝版。

怀远楼,建成于1934年秋,主要是溥仪祭祀列位祖先的地方。此外,包括清宴堂、尚书府、帝室会计审查局、武官处等一些为溥仪办事的宫中机构。

同德殿,由日本人设计,在1938年建成的集办公、处理政务、居住、娱乐于一体的临时宫殿,有日满同心同德的意思。但溥仪怀疑日本人在楼内安装了窃听设施,长期不敢搬入,可见溥仪和日本人不是同心同德。

广间、叩拜间、便见室、日本间等,都是溥仪不同级别的“会客室”。一楼还设有暖廊、兽头滴水池、台球间、钢琴间、中国间和电影厅。二楼本是溥仪和福贵人李玉琴的生活区,但溥仪从未在此居住。

书画楼,位于同德殿的北侧,俗称小白楼。一楼东侧存放字画,西侧存放古版书籍。二楼东侧存放经书,西侧存放各类诗书。溥仪逃离时,精选出部分最珍贵的藏品,运往大栗子沟,剩余部分散失。

东部警世教育文化区

百年蒸汽机车,是美国费城鲍尔温机车厂在1898年生产制造的,是以木材为主要燃料的蒸汽式火车,曾为沙俄用于中东铁路南部支线的工程车,在经过拉林河时沉入河底。20xx年3月发现出土。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是以收集、展示、教育和学术活动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馆内展出《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展览》。以沦陷篇、残暴篇、抗战篇三大板块九个部分构成。共展出历史照片1200余张,珍贵文物1000多件。以大量且无可辩驳的史实,实物,资料,全面真实并形象地展示了东北沦陷史,深刻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炮制傀儡政权、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罪行,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战和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最终取得世界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壮举。该展览荣获20xx年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南部旅游商贸服务区

近卫军营房,这里原是溥仪的私人武装护军的宿营地。但这支武装在1937年被日军解散,相继编入警卫处、近卫处。这里便成为近卫军住宿、操练、储存弹药及其管理机构的营房。

现为游客旅游购物、古玩鉴赏、交流的商贸场所。

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所限,今天我们就参观到这里,期待您的再次光临!

最新展览馆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实用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北大学旅行社的导游员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并有所收获。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看荆楚风云,听古曲清音,与古人对话。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同时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

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下湖北省博物馆的历史,他筹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并与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馆。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

他拥有着属于湖北独特的文化特色,大家知道我们武汉市楚文化的故乡,所以该馆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这三个馆分别是在99年、20xx年和20xx年对外开放的。

省博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四大镇馆之宝为: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可是由于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只能重点游览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好,说话间我们现在来到的展有越王勾践剑的楚文化馆。请大家跟紧我的脚步。

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xx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0xx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 那么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该剑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号楚墓。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面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格的一面由绿松石镶嵌,组成美丽的图案,另一面则镶嵌着蓝色琉璃,整个装饰显得典雅、华贵。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剑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木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剑刃薄而锋利,令人赞叹不已。平时我们只是在电视里看到闪着寒光的剑,今天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

经现代仪器分析测定,勾践剑为青铜铸造,其主要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剑脊的含铜量高,剑因此而具有较强的硬度,剑刃含锡量高,剑因此而更为锋利。越王勾践剑是一把采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制作的青铜剑。复合金属铸造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合金冶炼技术方面的重要创造,其工艺过程大致是先浇铸含铜量高的剑脊,然后再浇铸含锡量高的剑刃。大家知道铜的熔点高于锡,按熔点高低依次浇铸,既不会使先浇铸部分熔掉,又可将两部分复合为一体,使剑刚柔相济,既坚韧有加又锋利无比。也许大家在见到越王勾践剑之前,就已听说此剑削铁如泥,这并非夸张之说。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用这件国宝去削铁,但我们在稿纸上测试时,惊奇的发现提剑轻轻一划,便有数十张纸破开,真可谓名不虚传,不愧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杰作。

越王勾践剑作为建国以来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当之无愧的原因,不仅在于剑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绝伦的工艺价值,还由于剑主人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显赫的经历,那便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在位期间,正值个诸侯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春秋晚期。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多年彼此征伐,互攻不休。越国当时在楚国的帮助下迅速的强大起来。越王勾践曾经战胜吴军,吴王阖闾受伤而死。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立志为父报仇。公元前496年,吴王夫差率精兵攻打越国大获全胜,使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被吴王扣押了三年。越王勾践在忍受了三年的屈辱生活后回到越国,在大臣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励志图强,用艰苦的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每天夜里,他睡在柴堆上,意志消沉时,就尝一尝苦胆以激励自己,经过十年忍辱负重、十年韬光养晦,终于使越国由弱转强。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率精兵灭了吴国,迫使吴王夫差以剑自刎,并进而成就了越国霸业。

他发奋图强的精神经过两千多年来许许多多仁人志士的继承和发扬已经汇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宝库。

越王勾践剑,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越王青铜兵器中唯一一件与勾践有关的文物。它的出土曾引起我国文物、考古、历史界的广泛关注。在对越王勾践剑的深入研究中,出现了有关越王勾践剑的两大难解之谜。

越王勾践剑的第一个难解之谜是,地处长江下游的越国国君勾践的自用剑,为什么没有留存于越国故地,却出土于千里之外的楚国贵族墓葬中?相信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就已经有所察觉并有此疑问。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柄珍贵的青铜剑是在楚国灭亡越国的战争中,被楚国国君缴获作为战利品而流入楚国贵族之手的。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江陵望山1号墓的年代在楚灭越之前,因此,勾践剑不可能是战利品,而更可能是楚、越联姻的礼品。据史书记载,越王勾践的女儿确实是楚昭王的宠姬,勾践剑也有可能是作为嫁妆入楚的。两种观点,谁更符合实际目前尚无定论。

越王勾践剑的第二个难解之谜是千年不锈之谜。它埋入地下两千四百多年为何不生锈?根据现代科学测定,剑的表面大部分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化铜。硫化铜可以防锈。因此,有的专家认为,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运用硫化铜进行表面防锈处理的先进工艺,这是越王勾践剑之所以千年不锈的根本原因。但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却认为,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真正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密封条件,并且浸泡于酸、缄适度的中性水中。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是孰非?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越王勾践剑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无可辩驳地展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越王勾践剑曾作为首批文化使者东渡扶桑,赴日本展出。展出期间引起了日本国内巨大的轰动。当时担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先生,对这件中国文物珍品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给予高度评价。日本《朝日新闻》社除广泛宣传报道外,还特意要求复制了一件,陈放于该社陈列室中,作为永久的收藏。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老先生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时见到这件文物珍品后,感慨万分,曾赋诗一首:

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

银缕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两千四百年前,我们祖先用智慧、血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古代文明。作为今人的我们,应该继承先人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再创造出新世纪的现代文化,向世人证明中国无愧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好了,朋友们,湖北省博物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这次历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来临。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