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实验心得体会万能模版和感想 实验感想模板(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8:50:38 页码:14
实验心得体会万能模版和感想 实验感想模板(二篇)
2023-01-09 08:50:38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实验心得体会万能模版和感想一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各有什么不同。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正确使用显微镜。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洋葱。问: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用显微镜来观察能看到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讲解并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与步骤。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4)从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进行观察。

2、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制玻片标本(最好制三份装片,便于下面的对比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2、再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内容画到科学记录本上。

3、学生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到什么?它们有何不同?

4、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出示显微镜,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简介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每5人一组操作熟悉显微镜。

(2)、各组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师操作演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生一步步跟着操作。)

(3)、学生观察、记录、描画洋葱表皮细胞。教师巡视指导,各组的实验组长监督组员操作是否规范,要求每个人都要操作、都要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交流。组长将大家在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上。

5、全班交流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1)各组推荐发言代表谈自己的发现。

(2)各组将所画的观察结果向全班展示。

(3)交流讨论评价。

6、师小结:我们发现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更清楚。我们发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而且大多呈长方形,外为细胞壁,内为无色细胞质和细胞核。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师一边描述一边画洋葱细胞简图)

四、实验结束。

回收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

主题实验心得体会万能模版和感想二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项目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创新实验心得体会。我们提出了eps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制备出了能基本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的eps混凝土,研究了不同配合比下eps混凝土与保温砂浆的各项性能,为eps混凝土与砂浆的应用提供了依据。但是研究任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大的遗憾是对eps颗粒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上浮问题研究不够,未能提出全面有效的抑制上浮的方法,其次eps憎水的问题、eps混凝土的耐火耐久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为项目申请和负责人,我的主要工作是统筹协调安排,制定工作计划与分工安排,与小组成员一起拟定详细计划,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以及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组织大家讨论。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一个完整的创新实验过程,且是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深感责任重大。与以往做一个个独立的简单实验不同,一个完整的科研创新实验,从最初的方案选取,到实验初步计划,到具体实验计划,再到实验的实施、结果分析,都需要我们考虑周全,按部就班地进行。

最初确定实验方向,对于我们来说难度不大,因为在项目申请前我们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沟通和与指导老师的讨论,确定要做eps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在使用价值、环保价值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给我们提供指导的陈兵老师在eps混凝土方面有多年的研究经验,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经验。经过对eps混凝土相关资料的检索、之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将研究方向定位于eps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的力学模型以及eps混凝土的变形减震性能这几方面。

往往大方向的确定是容易的,而具体实施起来才会认识到层层困难。制定实验计划就是我们碰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对具体实验流程不熟悉,大家必须查看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一般研究建筑材料性能的具体实验方法,变量的设定以及需要测试的性能参数,结合我们的具体目标,从而确定我们实验的步骤。而制定一项完整的计划,往往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例如在安排每天做的测试项目时漏掉几个内容,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等之后有了经验才能慢慢改进。

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是我们整个项目最关键、耗时最长也是遇到困难最多的阶段。大到实验方案的把握,小到购买实验材料、具体计算每天材料使用量和每天工作量、实验结果记录表格的设计等,都需要我们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分工合作、及时沟通,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会经常被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大家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主动思考、提前考虑,合理解决问题。例如由于前期预算、计划不及时,做实验到一半时发现某样材料用完,不得不暂停实验甚至浪费用了一半的材料,又或者混凝土搅拌到一半时由于我们操作不当导致搅拌机卡住、机器损坏,都影响了我们实验的进度和计划安排。有了经验之后我们会尽量早做准备防止这些情况发生,我们会提前查看材料使用情况,提前订购,亦会定期检查仪器情况,注意规范操作,尽量避免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导致的意外,

在后期的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阶段,如何将具体的实验数据整理、分析,从中提炼出对我们的分析有用的数据并建成合理的强度模型,是对我们分析、研究能力的考验。利用软件将一堆数值整理成直观的图表形式难度不大,但把混凝土强度数据建立成混凝土强度表达式时,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我们不知从何入手,最后在老师和学长的指导帮助下才得以完成。

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我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首先,我对eps混凝土材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初我们确定选题时我仅仅认识到这是一种轻质、保温、抗震且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具体性能却了解不多。经过一年研究,对于我们而言它不仅仅只是论文中简单描述的一些便利和益处,而是一目了然的试验数据,让我们更加坚信这种材料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我们的选择不会错误。原先我们只是以为在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将这污染源之一的eps塑料材料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仅仅有环境保护的意义,为此我们甚至可以牺牲一点材料强度。但是,试验数据告诉我们,它大大节省了水泥等材料,有着长远的经济价值;它事实上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再稍加改进它可以符合实际工程的要求,而且在保温隔热、吸收变形能等方面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无论什么研究成果,有着怎样优越的性能,它走不出实验室,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也是毫无意义的。而要找出一条eps混凝土材料走向实用之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改进,因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切身体会到eps混凝土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不断地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这一年的研究、实验过程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基础。通过为期一年的不断学习、实验,我不仅更清楚地了解了建筑材料实验的基本流程、方法,材料

这次为期一年的创新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一项新型材料的研究,需要的不仅是实验、尝试,更需要创新,把新的思路、方法转化成具体的实验。对于实验中碰到的eps混凝土上浮的问题,我们就尝试了设计合理的配合比、添加微硅粉、掺加纤维等方法抑制eps颗粒的上浮,同时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尝试合理的材料添加顺序、对添加大颗粒eps的混凝土改用手工振捣的方法,通过不断尝试、改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与这次的创新项目,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使我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开始了对项目后续计划的安排,包括每阶段的具体工作。在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加之考虑不周到,一开始排出的计划难免出错,后面通过不断改进,随着项目的一步步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必不可少,出了每周的例行讨论外我们亦会在课余时间不断交流,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成员分享,大家有什么创新想法我们都会讨论并尝试,希望能从中找到新的思路。我们的项目在实验阶段有很多工作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材料搬运、混凝土搅拌、装模、拆模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分工合作。我们通过不断地磨合,由一开始的大家手忙脚乱,到后来逐渐适应,按部就班分工合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一个项目从最初的想法到付出实践成为具体的实物,需要经过大量的设计、改进、实验,我们最初的感觉是无从下手,陈兵老师在实验的设计、具体的操作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意见,他之前的研究成果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的项目工作量大,时间紧,一部分实验与周可可学长研究的项目相近,由我们与周可可学长共同完成,他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上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在这里再次对陈兵老师和周可可学长给我们提供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

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方法。

2、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叶绿色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7o5n4mg}和叶绿素b{ c55h70o6n4mg };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有三种异构体;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当提取时,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色。

研钵,色谱柱,丙酮,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菠菜叶,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

1、称取30g洗净后用滤纸喜感的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放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猛破坏叶绿素结构,研磨至烂。

2、将研磨碎的菠菜叶转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配好的乙醇乙醚溶液,盖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按小组成员分别浸泡10,15,20,25,30,35,40,45,50,55分钟。

3、浸泡期间,填充色谱柱,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装入氧化铝至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4、将烧杯中的菠菜叶连带着有机溶剂用纱布挤入漏斗中,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洗涤,除去水层(下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

5、将分页漏斗中的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中,加几滴丙酮既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6、洗净仪器,收拾实验室,打扫卫生。

虽然分层现象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还是可以看得见分层现象。

1、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用纱布挤干,因为个人感觉很多色素都被

纱布吸走了,导致后来的实验现象没有很明显,经过对比,没用纱布直接过滤的同学做出的现象比用纱布做的现象要明显的多。

2、有机溶剂往往比较容易挥发,所以加入后要盖上表面皿。

3、此实验浸泡15分钟以后现象就可以很明显,因此以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的时候浸泡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的,15分钟足矣。

4、若最后颜色没有明显的分层,可以加入几滴丙酮帮助分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