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广东初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和感想 初中家长会家长心得体会(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4:57:59 页码:10
广东初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和感想 初中家长会家长心得体会(2篇)
2023-01-09 14:57:5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广东初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从化市温泉镇,面积14.5平方公里,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游览区和温泉疗养度假胜地,分为温泉游览区和天湖游览区两部分。温泉游览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广东旅游好世界。

温泉游览区

从化温泉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温泉风景区的百丈飞泉已被列为从化八景之一,被古人称为枕漱佳境。然而,正式开发利用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1931年,岭南大学冼(xian)玉清教授考察此地并撰文介绍,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1933年,西南航空公司的刘沛泉在飞机上发现从化百丈飞泉,他与律师陈大年、名医梁培基、县长李务滋4人发起成立了温泉建设促进会,从事开发温泉风景区,并将刻有温泉两字的石碑竖在泉眼旁,现在石碑已迁至温泉宾馆河东餐厅一侧。到了1936年,从化先后建造私人别墅数十座,其中最著名的是陈济棠别墅。温泉名噪一时,国民党军政要员纷至沓(ta)来,蒋介石、林森等人曾到此游览。建国后,周恩来总理曾提出要把从化温泉建成冬都。五六十年代,中央、省、市相继在此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

温泉水是风景区的命脉和特色。从化温泉泉源丰富,共有泉眼13处,分布在河东、河西两岸,温度最高可达73c,最低的也有30c。温泉水质晶莹,无色无味,当地人称为汤泉。温泉风景区已开发利用的热水泉眼有10处,平均日自流量约1400立方米,最大日流量为3000立方米。

1943年,经过德国医学家专家检测水样,证实从化温泉的泉水是世界珍稀泉水,全世界只有两处,除瑞士外,只有从化。由于温泉水中化学成分的作用和温度的刺激,洗温泉浴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疲乏,回复体力,而且能调节身体器官功能,达到祛(qu)病强身的效果,对皮肤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关节炎等30多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1960年,经广东省地质部门对温泉水质进行科学鉴定,查明温泉水是稀有的含氡(dong)矿泉热水,即苏打泉。泉水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含有二氧化矽(xi)、氡、钙、钾、钠、镁、铵、氯、氟等10种元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被誉为岭南第一温泉。

从化温泉风景区群山叠翠,连绵起伏,溪流蜿蜒,风景秀丽,空气格外清新。碧浪桥、滴翠亭、翠溪、北溪、陶然厅、红楼、竹庄、梅园、松园、清音亭等,亭台楼榭与青山绿水相交辉映,一派恬静秀丽的田园风光。

滴翠亭,建于30年代,位于河西碧浪桥左侧,红枉绿瓦,屹立在流溪河畔(pan)。亭内以几块天然黄腊石为台椅,旁边种植数株高大的枫树,春天绿叶如盖,苍翠欲滴,秋天枫叶变红,一树红装,令人产生枫叶红胜二月花的感觉。1961年郭沫若来温泉度假,并在亭内赏景抒怀,题名为滴翠亭。

留春亭位于河东中心区。原是鱼塘,后改造成小圆湖,湖内有两处温泉眼,一处建圆形平台,另一处建雅致的四角亭,绿色的琉璃瓦顶,曲桥相连。湖岸有别墅相依,红墙绿瓦,蓝天绿树,倒映于水,仿佛把春天留住,故名留春亭。

清音亭位于河西南端,流溪河畔,天湖登山道旁。这里曾建有竹木搭成的凉亭二里亭(已毁),1957年重建六角亭,修筑栏杆,设置椅子,中间置淡黄色光滑的腊石。亭前湖水清清,亭内清风习习,登山观瀑游客可在亭内小憩。四周青山寂寂,偶闻小鸟啼鸣,小虫唧唧。1963年,董必武题为清音亭。

碧浪桥位于风景区的中心区,横跨流溪河两岸。桥长80米、宽8米,是座石拱桥。大桥下碧波荡漾,凭栏而望,山水一色,桥下游鱼成群,阳光下波光粼粼。每当夜晚来临,华灯初上,水中灯影五光十色。1961年,郭沫若题名为碧浪桥。

温泉湖建于1960年。沙岗建坝后提高了水位,形成方圆数百米的湖面,为风景区倍增风采。这里沙滩金黄,湖水清澈,吸引着无数游人来此游水嬉戏,欢声笑语洋溢湖中。游客还可划艇漫游湖中,观赏温泉美丽的自然风光。

2022广东初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清晖园坐落在顺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斋(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合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由于清晖园内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加上建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历史,所以它是一处很具有观赏、艺术与使用价值的园林景观。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在进园之前,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清晖园的建造历史。

明万历35年即1620xx年顺德杏坛右滩村人黄土俊高中状元。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归故里,中间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ga)而独善其身。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即1620xx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周围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大的踪迹了。所以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衰落,庭园建筑日渐荒废,庭园废址由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到嘉庆十年即1820xx年,龙应时将所购得的黄家祠等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20xx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20xx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考试技巧心得,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由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和龙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任作了一番大规模的整修,逐步形成了格局完事的岭南园林风貌。由于上世纪初国内战乱,加上龙家世道末落,庭园又两次荒废了。建国后,1959年3月,当时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来顺德检查工作时特地视察了清晖园,对这座古代庭园给予了调度主人和重视,指示应将作为文物加以保护、重修,并特地拨专款予以补助。重修后的清晖园把左邻的楚香园,右邻的广大园以及附近的建筑复合为一,面积达到6600平方米。近来,顺德区委为了进一步开发顺德的旅游资源,投入了了大师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的修复扩建清晖园,使清晖园的游览面积至220xx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分吸收铁精粹,可以讲是集四大名园一身,更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好了,朋友们听完我一番讲解之后,就会清楚地知道,清晖园没有正式建造前是状元、礼部尚书黄士俊的园林旧址,距今360年;而它真正的主人是清代进士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于160年前修建的。龙家是顺德人,在顺德能修建这么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园林,肯有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出深的特色,是很值得大家观赏的。现在就让我去仔细欣赏清晖园的美。

我们来到的清晖园是扩建后的新园大门,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而放大两倍,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的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有名气的,整个清晖园所有的木雕、灰塑匀是出版潮汕工匠之巧手。门楼后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的蓝色陶瓷制品,它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大家能够分辨出八仙的法器吗?此物现已被列为文物,因此这个堂也就称为“暗八仙堂”。

穿过门堂,前面是一座晶莹通盘,没有砖墙,只用满洲窗装饰的玻璃屋建筑,叫“红蕖书屋”,其装饰用色鲜亮,给人清闲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屋前一泓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字相应。

这座建筑台基成t字形,没有砖墙,十多根赭红石石柱收嵌于立面之中,内部空间开阔大气,整体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由于四面均是彩色玻璃门窗,所以又称“玻璃屋”。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水畔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其间遍种种类植物,奇伟勃郁,禅意与野趣共治一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