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抗疫心得体会手写稿图片如何写 抗疫心得体会手写稿图片如何写文字(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7:07:20 页码:11
抗疫心得体会手写稿图片如何写 抗疫心得体会手写稿图片如何写文字(3篇)
2023-01-09 17:07:20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抗疫心得体会手写稿图片如何写一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249例,其中武汉市39462例。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子弟兵。

“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满怀“我们定能赢”的必胜信心,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挥别家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

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x;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于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刘x已在机场过了安检,准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

出发前,刘x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勒痕在女儿脸上,疼痛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刘x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

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

武汉市民刘朋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胜利就不远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2支医疗队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

在武汉当地,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前不久,她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终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张定宇说。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

2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殡仪馆遗体告别厅,吴亚玲母亲遗体告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悲伤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吴亚玲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44岁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

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依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亚玲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她说。

忠孝两难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像吴亚玲这样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很多。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

2月8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

1月22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40.7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渐好转,已经稳定下来。

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他因为高烧不太清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间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专业救治,丈夫能挺过去。

有这样忙的父母,11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诉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究竟是几点离开的。

直到现在,王琼娅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琼娅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一阵,还能锻炼自理能力,期待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

每天,王琼娅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与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普通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琼娅曾经这样表态。

2月16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琼娅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含武汉1102例)。

但,没人当逃兵。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平和妻子李叶子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平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相互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相互问候。

李叶子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仔细辨别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幸福。”

心疼化为行动。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平在给李叶子的表白信中写道。

众志成城期盼凯旋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月10日,曹宇泽给爸爸曹志刚写了一封长信。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志刚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周边地区发热病人转运任务。

“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志刚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她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个春节,彭渝原本计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连续值班4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

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渝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叮嘱:“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

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渝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

5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明(化名)严重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欣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明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欣感慨:“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

“icu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病床用了28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icu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欣说。

“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天的选择,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整齐齐地出发,整整齐齐地回来!

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5623例。

2022抗疫心得体会手写稿图片如何写二

据统计,在4.2万多名支援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大军中,“90后”“00后”加起来有12000人之多,差不多是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在武汉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这群年轻的“战士”不惧风雨、逆行出征,用舍生忘死和勇于奉献的实际行动,“硬核”证明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价值。

这一代青年,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时代,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没吃过苦。以往他们曾被质疑、被担忧,身上被贴上的标签往往是“自我”“个性”“叛逆”“缺乏责任感”……如今,在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他们中的很多人却“瞒着父母”“告别未婚妻”,立下军令状后毅然投身于抗疫大军。

这一代青年,面对严峻的疫情,他们闻令而动,上演最美逆行;肆虐的病毒面前,他们用年轻的身躯筑成人民群众的防护墙;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与时间赛跑,给自己按下了“加速键”。

2月1日起,在南京南站志愿服务6天;2月7日,献血400毫升;2月8日起,又连续在志愿服务岗位工作了27天……这是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5岁青年志愿者殷学强的战疫时间表。“我年轻,扛得住。”朴素率真的话语令人心生敬意。

大学生周淦映的老家在东莞市沙田镇,镇上有一个生产口罩鼻梁条和耳带的企业。疫情暴发后,该企业紧急复工复产,周淦映投身入厂,成为一名车间生产线上的工人,助力口罩生产。

“17年前的非典,那么多人保护着我。”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95后姑娘文娇银说,“现在我长大了,我也要长成大树,去为人遮风挡雨。”

这一代青年,口罩和防护服遮不住他们稚嫩的面孔,经历过抗疫战火的洗礼和淬炼,“娇滴滴的一代”已然成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也成为了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如果说责任和担当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那么抗击疫情就是这一代青年最好的成长礼。抗疫一线的考验将他们历练得更加成熟坚毅,曾经哼唱着“不想长大”,如今却披上战袍,站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他们用行动宣告着“我们已经长大”,以担当诠释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了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国家的骄傲和希望。

从95后护士李慧“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克病毒”的叮嘱,到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医疗队队员“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请战书,从坚守临床一线不幸感染殉职的29岁医生夏思思,到倒在抗疫一线的南京90后民警徐昊,“90后”“00后”的青春群像在战疫中更加闪亮,青春斗志在火线上更加激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百余年前,五四运动先驱李大钊曾这样喊话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新时代,这一代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成长的过程中恰逢这场疫情大考,更当以无所畏惧和全力以赴的精气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交出中国青年的`合格答卷。

2022抗疫心得体会手写稿图片如何写三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

你们好!

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一句“辛苦了”!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只有大爱无疆才能胜任,只有无所畏惧才能勇往直前,只有你们才配这个称谓--天使!出击刻不容缓,牺牲舍我其谁。哪怕前路艰险无比,而你们毅然选择前行,大灾有大爱。此时,我想大声疾呼,你们是新时期最伟大的人。你们纯洁、善良、富有爱心;你们救死扶伤,拥有爱心,服务耐心,工作细心;你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你们被比喻成是奉上帝的差遣到人间来治病救人的天使。

也许我们不曾看清眼前被口罩遮住的那张脸,但能感受到那颗救死扶伤的赤诚心。

南丁格尔说过:“医护人员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既是对医护人员们最高的赞誉,也是对你们的最高要求。

你们不怕辛苦,每天吃不饱睡不好。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冲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你们不求回报,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却是抢着去当志愿者,只是为了给国家贡献上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你们说等这疫情过去了,你们想喝可乐,你们想吃海底捞,你们总是喜欢为他人服务,却总是忘记了自己,你们以一己之力,撑住了万家平安。

忘不了,84岁的钟南山老爷爷为了疫情,奔走武汉一线,坐在高铁上短暂养神的瞬间,接受记者采访时眼角溢出的泪水;忘不了,大年三十那天,全国各地的专家、医生、护士主动请战武汉--最危险的抗疫一线去;忘不了,新闻里一个个医生、护士摘下口罩、面具后,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忘不了,护士姐姐为了工作方便,毅然剪掉的长发;更忘不了,因过度劳累,来不及取口罩就躺在墙角睡着了的医生。

我没有见过天使,但我看见了白衣天使。我不知道天使在哪里,但我知道白衣天使在哪里。病魔在哪里,白衣天使就在哪里与它搏斗。白衣天使请接受我的敬礼!你们是灿烂的阳光,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在默默地为你们点赞,暗暗地为你们祈祷,希望你们早日打败恶魔,希望你们健康平安归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