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玉兰花观花心得体会和方法 观赏玉兰花的感受(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23:22:34 页码:13
玉兰花观花心得体会和方法 观赏玉兰花的感受(2篇)
2023-01-09 23:22:3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玉兰花观花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 层次朗读,以读促悟

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一向是学生感悟文本的重要手段。本文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这些内容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种朗读方式,有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浏览等,逐步深入而有效地训练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如学习广玉兰花开的不同形态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让我们一同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仔细欣赏广玉兰花开的不同形态。请边读边思考: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学生自读思考)

2、汇报:分别看到了含苞欲放、刚刚绽放、完全盛开、已经开过四种形态的广玉兰花。

3、请四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描写这四种形态的花的语句,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在书上作上标记,说说喜欢的理由。

4、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一种形态。

5、含羞待放的鲜嫩可爱,刚刚绽放的清香四溢,完全盛开的洁白柔嫩,已经开过的生命依然旺盛,你能用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吗?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爱”得最深?(学生练习朗读)

6、你们读得真好,远远望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而且也是一株充满生机的树,更分明就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从哪里看出是“数世同堂”。)

7、经作者这么一写,这满树的玉兰花就活起来了,笑起来了,香味就在林荫道上荡漾开来,一起读一读,找一找唇齿生香的感觉。

8、这怎么不让作者“爱”呢?难怪作者会说——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齐读)

二、抓重点词句,品读语言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二、三两小节,在指导学生品味作者精致、生动的语言上,我主要采取了抓重点词句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我无法用……我也无法用……”这句话时,引导学生抓住“纯白、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等词来体会广玉兰的洁净、高雅是不能言喻的,美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教学“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这句话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理解:

“终年不败”指的是什么?密集油亮的绿叶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在寒冬的冰雪里,看不出有什么衰败的迹象,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这“生气”和“活泼”一般是来形容什么的?在这里指什么?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使用多媒体手段会在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基于此,我在教学第三部分时,选用了广玉兰的四种形态的图片,在学生充分感悟文字的内涵之后进行欣赏,加深印象,拓展其想象空间。

另外,再配上了柔美的音乐,让学生仿佛在广玉兰的丛林中悠然信步,情感产生共鸣,自然读的很美。

四、运用提示,指导背诵

背诵是内化文章的精彩内容的有效方式。但许多学生对于背诵课文总感到头痛,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作者运用语言的规律。而本课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按花开姿态的顺序来背诵,让其找到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试背,难点就突破了,学生当堂背出了就不在少数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的感觉各个教学环节完成得还可以。除了有些细节地方处理的不好以外,还有就是,我的教学停在了文本的赏析上,我觉得本课应该巧妙的渗透写作手法以此来指引学生小练笔的写作。否则感觉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就显得低了些。

对于玉兰花观花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陈荒煤用了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广玉兰花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认为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理解“凋落”、“皎洁”两个词语的时候,分别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他们的反义词或是同义词。这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在理解“玉琢冰雕”给人怎样的质感时,教师出示了宝石和雾凇的图片,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勾连,通过图片帮助学生回忆、感受雕琢成的玉器和晶莹剔透的雾凇给人怎样的质感,从而形象地感受这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理解“数世同堂”这个词语本意并不是难事,但这个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于是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词语的意思,并引出一个小故事来加深理解。继而再说说这个词语在课文中是指什么?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在这里是指这些各种形态的花在同一株树中共同存在。

理解“生生不息”的时候,让学生结合愚公移山的故事,教师相机出示古文中的文字进行拓展,这又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办法。

理解词语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教给学生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更是教会了他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去学习语文,语文课肯定是枯燥乏味、黯淡苍白的。只有建起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桥梁和纽带,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光彩。这样的教学将抽象的词语化为具体可感知的事物,促进理解、加深印象,学生的阅读质量得以提升。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化的阅读氛围。第一课时中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课文,每读一遍都能有明确的目的,都能有所得。课堂上,学生们有较高的阅读兴趣,生成了许多精彩的个性化阅读体会;在不同学生的情感世界里,这些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着的;已经凋谢的广玉兰花,各有其令人着迷的一面;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扎实了他们的语文基础。

为了不削弱文字本身的魅力,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播放一系列广玉兰的图片,配上悠扬的音乐,让学生感到自己已化为一个个赏花人,仿佛就站在那广玉兰树下,闻着那淡淡的幽香,欣赏着这洁净、高雅的广玉兰花。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爱上这广玉兰花。

我们的课堂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引入课堂,将课堂教学活动化,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自主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