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2:38:06 页码:14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八篇)
2023-01-10 02:38:06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一

湖南地处东经108°47’一114°15’,北纬24°39-30°8'。毗邻七个省市:东邻江西,西连重庆、四川、贵州,,南按广东、广西,北界湖北。全省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其中耕地面积4900万亩,丘岗山地2.56亿亩,水画20xx万亩,幅员在全国居第11位。全省辖14个地市州,136个县市区,2350个乡镇,6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5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3.8%。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东南西三面环山,东有罗霄山脉,南有南岭,西有武陵、雪峰山脉;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为丘陵、盆地。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为西南东三面向中部北部倾斜、朝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全省地貌以山池、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1.25%,丘陵盆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田土”的格局。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侯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富足、冬寒期短、无霉期长等气候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6一18摄氏度之间,年较差大;全年无霜期261一313天,日照1300一1800小时,年总辐射量38.5一48.8万焦耳/平方厘米,10摄氏度以上活动积温5000一5800摄氏寅,持续238一256天,能满足作物生长耐热量的需求。湖南是我国多雨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在1200一1700毫米,雨水集中,其降水分布呈明显阶段性。由于光、热、水基本同季,对农、林业空产极为有利。

湖南水利资源蕴藏量大。全省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756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倍。湖南是一个河流比较稠密的省区,水系主要力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全流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本省流域面积占92%左右。全省有流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8.6万公里,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7条,其中湘、资、沅、澧、潇、耒、洣、(左氵右舞)、酉等水的流域面积均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全省总径流量1623亿立方米,加上客水,总量达2082.8亿立方米。湖南诸水不仅水流量大,而且水能丰富,水质良好,含沙量少,冬季不结冰。全省5341条河流的水能蕴藏量达1532.5万千瓦,年发电量1342.4亿度。全省可能开发的总装机容量可占水能蕴藏总量的70%和发电量的36.4%左右。

湖南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生物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高等植物约有5000种,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木本植物种数占全国的1/4;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66种,莫中一级保护植物3种,即银杉、水杉、珙(左王右同)。全省林业用地18244.9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7.4%;森林覆盖率为5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2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2.51亿立方米,在全国位居前列。杉、松、竹等用材林和木本油料等经济林,更是闻名全国的中心产区。其中,杉木林、楠竹的画积占全国的1/3,油茶面积占全国的40%,油桐是全国4个重点省区之一。全省已建立森林保护区23个,张家界森林公园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草场资源也很丰富,现有可利用草场8499万亩,载畜量可达704万个黄牛单位。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湖南动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

共有野生哺乳类66种、鸟类500多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40种、昆虫类1000多种、水生动物200多种。其中有华南虎、云豹、金猫、白鹤、白鳍豚等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湖南是全国著名的淡水产区,天然鱼类共160多种。湖南物产特别是农产品非常丰富,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目前,全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总产的6%左右,稻谷占全国总产1/10,稻谷和苎麻、茶油产量居全国第1位;生猪、茶叶、柑桔居第2位;棉花、烤烟、甘蔗、油料和淡水产品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湖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矿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湖南矿藏不仅品种多,而且品位优,共生、伴生的矿产多。现已发现的矿种达134种,探明储量的有91种,是全国矿产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锑、钨的储置居世界首位,铋、铷、石煤、雄黄、萤石、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等居全国首位,锰、钒、铼、芒硝、高岭土及锰矿石工业储量居全国第2位;锌、铅、钽、石墨、金刚石、水泥配料等储量居全国第3位。

湖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10大旅游区和100多处旅游景点。“东边一线”,有南岳衡山有古城长沙、革命圣地韶山以及岳阳楼、炎帝陵等。“西边一片”,有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和桃花源、夹山寺、猛洞河等名风景区,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天心阁参观游览,本人是景区讲解员,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天心阁有关的历史和文化。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城长沙和天心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

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和象征,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国古代有“江南三大名楼”的说法,分别为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后来加上山东的“蓬莱阁”,誉为“中国四大名楼”;现又加上我们长沙的“天心阁”、南京的“阅江楼”、昆明的“大观楼”、永济的“鹳雀楼” 并称为中国八大名楼。天心阁自古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潇湘八景中的“长沙四大古迹”之一。它处在古长沙城的地势最高点,地脉隆起,主吉祥之兆,所以一直被视为长沙的风水宝地。景区建于1920xx年,是为保护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500多年历史的古阁楼而修建的长沙第一座园林景点。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座牌楼叫做崇烈门,它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纪念在1920xx年“济南惨案”及在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牌楼用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崇烈门上的居中的这副对联是“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它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日寇。此联与崇烈门都是蒋介石所题。旁边的这副用篆书写的对联就有点难以辨认了,“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其上下联均出自中国经学典籍,上联出自《易经》,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上联的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下联的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宁可捐躯。这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可惜崇烈门毁于文革时期,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牌楼是按原貌重建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崇烈亭”,他与刚才我们看过的崇烈门是同一组建筑。亭中“崇德”牌匾为蒋介石亲笔所题,有“怀念烈士崇高功德”之意。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个匾上的“崇”字少了一点,“德”字少了一横,大家不要以为写的是错别字,这是蒋介石临摹了中国四大楷书之一的长沙人欧阳洵的欧体的写法,其特点是不拘泥于原字的笔画。此亭内原有一门报时的午炮,每天中午鸣炮三响作为长沙城计时的标准,可惜此炮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1946年蒋介石为纪念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阵亡将士所建,以此激励全国军民“再振雄风,重建家园”,这就是“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这副对联的由来。从1939年9月至1942年元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有“百胜将军”称号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天炉”战略,奋力抵抗。三次会战,日军均从长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正面战场之一。由于天心阁占据长沙城内制高点,三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要部防的主要阵地,英雄的长沙城以不败的身姿屹立在世人面前。

现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楼阁,就是建于明代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了。有关天心阁的最早记载是明代万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善化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其具体始建的年代不祥。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请大家随我一起登阁参观。

有的游客可能看过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它当时在天心阁封闭拍摄了两天,讲述的就是青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发生的事。一师范旧有一条小路同往天心阁,距离仅三里多,这条路叫做“天心游路”。1920xx年春至1920xx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毛泽东酷爱风浴,雨浴,遇大风雨时,毛泽东常独自一人来到天心阁月城的炮洞内读书学习,有时又与蔡和森等人来到天心阁上游憩,畅谈国家大事。有一次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一道游天心阁,蔡和森双眼凝视着远方湘江中的橘子洲,隐约见到洲旁一叶叶扁舟,即兴说出上联:“橘子洲,洲系舟,舟动舟不动。”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叫好 ,但一时无人对出下联。而毛泽东看到当时天心阁漫天飞舞的鸽子,略有所思后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这副对联既对仗工整,又构思巧妙,成为长沙城家喻户晓的趣联巧对。

主阁一层为《百年长沙图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纪长沙百年的历史变迁。首先请大家看《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大家看到湘江中的这个洲就是橘子洲,她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多米,是长沙这一特殊地理景观代表。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主阁第二层有两副大型浮雕,一边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文夕大火”后,周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亲临阁楼视察灾情的情景。另一面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武装攻克长沙,在中山亭胜利会师的场景。当时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产国际委托,提出“武装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后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又主动撤离了长沙。

为何称 “天心阁”呢?根据中国古代星像学,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为“朱雀”,在其尾巴上有颗主寿命的“长沙星”,而阁楼建好之后正好对着天上的“长沙星”,好比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阁”,是古人祭天神、观星象的“灵台”;大家都知道古人历来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阁楼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达天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为了心灵的心。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长沙仅存的一段古城墙了。公元前220xx年,也就是西汉高祖五年,刘邦建汉时册封他的八大功臣为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就用土夯筑成长沙的古城墙,据今有2200多年历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改土筑城墙为砖石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防御,使长沙成为坚不可摧的城市。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城墙曾遭到破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洪承畴经过湖南,驻长沙,拆运明藩府砖石修筑城墙,使古城墙再展雄姿。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城墙又遭太平军破坏,后历届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等重修加固,增设炮台并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本来古城墙方圆有8.8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1920xx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修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的眼前这段城墙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

请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就是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内还有储存弹药和粮食用的仓库和通往城外的密道,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有兴趣的朋友等下可以下去自由参观。

请朋友们往古城墙下方看,是否注意到下方有一座大型花岗岩雕塑?它取名《太平军魂》,诉说的是1852年7月,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太平军攻打长沙,不幸被我们眼前这两座“红夷大炮”炸死的悲壮历史。这两门炮为左宗棠专门拆除长沙北门原铁佛寺一座铁菩萨铸成。太平军在长沙攻打了81天,最终无功而返。正由于此次战役让道光皇帝看到了湖南人的厉害,使得他于1853年委派湖南湘乡人曾国藩,开始组建“扎硬寨,打死仗”的湘军。

发生在古城墙下最出名的战役,莫过于《关公战长沙》。三国时期的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20xx年),赤壁大战后,诸葛亮派兵遣将,争夺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关羽在长沙城下大战守将黄忠,互生企慕:一战各打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公使“拖刀计”而黄忠马失前蹄,关公要赢得光明磊落,故而放了黄忠;三战黄忠诈败,回头向关羽放了三箭,头两箭为还关公人情,黄忠放的是空箭,后箭为报答关羽不杀之恩,黄忠只射了关羽的盔缨,这回关公知道了黄忠的厉害。回城后长沙太守韩玄疑黄忠通敌,要将他推出斩首。魏延救了黄忠,要斩韩玄,韩玄为迷惑魏延,故意将他的两只靴子各放南、北两处,故今长沙还有“南、北倒脱靴”的巷名。魏延识破了他的诡计,抓住他杀掉,因此长沙又有“赐闲湖”(刺韩湖)。后来魏延献了城池;黄忠闭门不出,刘备亲自登门相请,才出来归降。

最后请大家观看《长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说的就是发生在1938年11月13日凌晨2点的“文夕大火”。

好,本人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三

爱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建立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教育家罗典。过去,清风峡中遍布枫林,所以罗典定亭名为“红叶亭”,又叫“爱枫亭”。之后湖广总督毕沅觉得那里的景色十分切合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诗《山行》,就更名为“爱晚亭”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确,到了晚秋时节,岳麓山山顶云雾缭绕,爱晚亭四周枫红如火、艳丽如炽,将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刻,能够看到爱晚亭的全貌了。它坐西朝东,四周山峦耸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涧环绕,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攒尖顶亭子。它有两套顶棚;称为“重檐”,显得气势雄浑;它的屋顶采用四条斜脊,称为“四披”,表现出稳重端庄之美;攒尖顶使得亭子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筑学上的体现。同时,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飞翘,使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加上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全面展现了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爱晚亭既是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和工作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挚友一齐登临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当时的新民学会成员周世钊老人回忆这段时光以前赋《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一首:

碧涧鸣琴,红林供画,一山秋色多潇洒。为寻旧迹上芳亭,早接英风忆黉舍。

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请毛主席为亭题名,毛主席欣然提笔写下了“爱晚亭”三个大字,就是此刻亭子门楣上的这块匾。

大家此刻看到亭柱上有一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是爱晚亭的修建者罗典所题,表现的是爱晚亭当年的风姿。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四

各位朋友:

你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游美好的崀山。

相传舜帝南巡时徐经新宁,见地方山水特别奇秀、美丽,不由摇头赞曰:“此山良好,可谓崀山。”崀山由此得名。

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湘桂边境的新宁县境内,南与桂林山水相连,北同武陵源风光呼应,距桂林、邵东机场各14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又一颗风景明珠。数百万年前,崀山是一片内陆湖。由于地壳变动,内陆湖底突起,形成了红色沙粒岩结构的峰峦--丹霞地貌。景区占地108平方公里,辖紫霞仙境,骆驼群峰,八角胜景,半山奇观,夷江秀色五大景区,18个风景小区,已发现和命名的477个景点。

紫霞峒

紫霞峒景区包括万景槽,玉泉山,象鼻石、乌云寨、刘华轩墓等景点,主要以幽为主。在我们左侧的一是玉泉山,面积0.5平方公里,山顶高程301米,密集7个景点。山上有一古寺,称玉泉寺,始建于康熙42年(17xx年)。旧庵毁于水,雍正年间(1720xx年)重修,清人傅向高、马罗藩、李延年均为之作记。今存镇墓塔和碑记及玉泉寺始祖第一代禅师古墓,几经修复香火旺盛,为天下七十佛教胜地。

迎面而来的这座大石山,活像一个高高跷起的大拇指。当地人称为“拇指石”,也叫“ok”石,它风雨无阻的屹立于此,似是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以似对崀山的山水表示赞叹,或许两者都有。

现在我们来到紫霞峒的正进口,紫霞峒并没有洞,峒者冲也,它是少数民族村、寨的意思。在紫霞峒有许多只能在云南才能生长的植物品种和热带雨林景观。可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思。这里不仅能激起诗人的灵感,还是佛教和道教的必争之地。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曾先后来此弘扬他们的教义。所以整座山以游路为界,左为道教之地,还可见紫霞道人的自然石像。前面一石凌空突出,活象一只硕大无比的青蛙正蹲在那里,这就是青蛙石。

沿着石阶往上走,我们来到了紫霞宫,紫霞宫自明代嘉靖年间修建以来。香火不断,暮鼓晨钟,梵声缭绕,成为名闻遐迩的洞天福地。宫内有一座湖南省内最为高大的观音菩萨,高达6米,最独特的还是观音菩萨手中的玉净瓶,所有的瓶子都是竖立的,而这个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是倾斜的,意在把甘露尽情洒向人间。

左侧有一块长700余米,高100米赤红色的铜墙铁壁称红瓦山,就是紫霞道人放置袈裟的地方,是一处绝纱的回音壁。

骆驼峰

过崀山街往右走,便见一典雅雄伟的牌楼,上有原湖南省省长,原省政协主席刘正同志亲手题写的“崀山天然公园”六个大字。骆驼峰景区距县城14公里,从崀山老街到石田,沿途奇峰异石拔地而起,一条溪水奔突穿石,如琴似瑟。主要景点有“遇仙桥”、“十八罗汉”、“燕子寨”、“斗笠寨”、“蜡烛峰”、“骆驼峰”、“幽魂谷”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的仙人桥,此桥建于清乾年间,石砌单拱,长6.8米,宽5.1米,拱方9米麻石砌成,桥身玲珑精致,青藤攀附,1983年电视《风雨潇湘》曾在此拍摄外景。

前行右侧十八石峰如“十八罗汉”一字列成威武雄壮的欢迎游客光临的“仪仗队”,在最右侧有情深义生的“夫妻石”,丈夫准备远行正和妻子依依惜别。

转过弯,前面豁然开朗。一片农田、几幢农舍、挺拔的蜡烛峰,栩栩如生的骆驼峰,这是骆驼峰景区的中心所在,也是整个崀山最早开发的地方。93年揭开崀山旅游开发的序幕的“三月三”崀山旅游节是在这举行的。

岔路口往左就是林家寨一线天,这是开发最早的一个景点,高525米,寨下东北走向的一线天为石山裂缝而成,长60米,高40米,还有一个特点是既可望又可及,此一线天可手脚并用,沿人工开凿的石级攀绝壁登至极顶,饱览骆驼峰。还有“情人谷”,“千佛顶”,“蟾蜍望月”、“幽魂谷”、“舍身崖”,都能给留下难忘的印象。

被誉为“南天一柱”的蜡烛峰,高674米,崖身218米,周长400米,远处陡崖下面山平如烛台,石峰呈现圆柱形,通体鲜红,似一点燃的红蜡烛。在蜡烛峰东南陡崖下的一条巨大缝隙,长100米,深50米,宽0.4-1.8米,上下岩石如刀削一样平整,形似一条巨龙向东方直射隙底,开成龙口吞珠,五光十色的壮观景象,称为“龙口朝阳”,龙口深处栖息着很多世巨形蝙蝠,一经惊动似箭一样飞出,陡增一种神秘的感觉。游人要想上山,必须手足并用匍匐攀登,呈“之”字形循序渐进,这叫“不怕不低头”。

爬出龙口,就可以看到从上而下一平如凿犹如鬼斧神工的“无字天碑”。许多人都想登上这陡峭的石壁,都不能如愿,只有一位勇敢的采花老人征服过块石碑,凭着胆略和智慧登上碑顶,但他也未能在碑上刻上一个字。

沿着石壁小径,可至一平台,抬头一看,有如来到华山西峰,只见两侧悬崖陡壁,中间一石凿的九十九级台阶是极顶的唯一通道,这是明末清初“红花会”首领杨发奎反清复明遭清庭通缉,凭上乘武力凿就的石阶,十分险峻。

观完义侠祠,游人可沿茂密的小树林走到骆驼尾部,一个天然的观景台,可赏奇峰异石,深山幽谷,使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

牛鼻山

为什么叫牛鼻山?牛鼻寨,山上有两个孔,活像牛鼻孔,故叫牛鼻山。首先请慢慢往前走,来到了迎宾亭,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天然水画“银珠岩”,水珠似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自上而下。

几经曲折,大家来到了陡岩脚下,迎面红霞赤壁如铁壁铜墙铁墙向人们压来,使人不禁心惊跳,悬崖上有一白色“天桥”,我们经过“天桥”便可来到“天下第一巷”,这是丹霞地貌创始人,着名地质学家、中医院院士陈国达1992年10月亲笔命名。沿石级小径而上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两面石壁如刀壁斧削,全长238.8米,最宽处0.8米,最窄处0.33米,平均宽0.5米,巷道笔直,上下成弧形,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堪称天下一绝。

走出巷不远,横跨一清泉,此泉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月夜巡游,就会出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前行不到200米,便来到三叉路口,左边是一天然崖洞,宽敞平整,是一个天然观景台。

登上“遇仙巷”,沿右面岩壁攀藤过巷,进入了一个幽静世界,花木丛生,小径穿上一道“穿岩”,人在其中,绕有情趣。右边则有“马蹄巷”、“翠竹巷”,两边翠竹掩映,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继续往前行便来到了一马鞍形石级小梯--揽月梯,最窄处只有26公分。走到谷底可以看到景外景的一隘口上有一个阴阳八卦阵。此时,前边的路纵横交错,若无人指引,很可能迷失方向。在猿人头的下前方,大家能清楚地看到一栋七层大厦,谓之“七层楼”。沿着数百级台阶便可进入桃源冲,你看这途中有一天然盆景“长寿树”。桃源冲,长满了翠竹,可以在此小憩。

底下有一个飞来石上“望月亭”,站在亭上,大家可以随视线一直往前看,正山中有一天然单拱石桥,也是“亚洲第二桥”,跨度45米,高20米,厚5米。如白练分系两头,分外美丽。

八角寨位于湖广交界,海拔818米,从远眺寨顶飞出八个犄角而得名。沿途要过三道门:第一道角门;第二道龙门;第三道便是寨门。走完1708个台阶便来到了一个平台,站在这个地方,双脚步可以分跳两个省。继续向前,便来到湘西南名刹--“云台寺”。八角寨的最佳去处在“龙头香”,站在“龙头香”上既可眺远处的“骆驼峰”、“书生流泪”、“骆驼接吻”尼姑庵,又可近观“仙人下棋”、“鲤鱼跃龙门”、“哪咤抽龙筋”。这就是世界奇观--天然油画“鲸鱼闹海”,生机勃勃令人回味。

扶夷江

美丽的扶夷江碧绿澄清,碧波荡漾,两岸奇峰异石似一根锦带自南向北贯穿全景,它发源于湖南湘、资、源、澧四大水源的资江上游,广西资源县的苗儿山。有人问,为什么叫扶夷呢?因为新宁古称扶夷候国,早在西汉扶夷候大规模开发古越地时,崀山便随着南连北截止,北起中原的要塞,到汉王莽改制后,更名为扶夷县,到宋绿绍兴二十五年才更名为新宁县,新宁县的58万人口就是喝这口宝水成长的。

扶夷江全长24公里,乘竹笺漂流而下,时而水平如镜深不可测,时而急流险滩,水花四溅。前边那个就是独立天外,堪称一绝的“将军石”,身披铠甲,手持长剑美须飘拂,俨然是汉寿亭候美髯公关云长再世。它是由山体丹霞地貌发育到晚期形成的石柱。海拔399。5米,石高75米,相当于20屋摩天大厦。前面还有“啄木鸟石”、“龙口石”、“济公帽”等十二滩十二景,都各具有特色美不胜收。93年11月11日参加全国胡曾学术研讨会的50多位专家学者,无不赞叹地说:“崀山美,美在有夷江。”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五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苏’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六

爱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建立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教育家罗典。过去,清风峡中遍布枫林,所以罗典定亭名为“红叶亭”,又叫“爱枫亭”。之后湖广总督毕沅觉得那里的景色十分切合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诗《山行》,就更名为“爱晚亭”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确,到了晚秋时节,岳麓山山顶云雾缭绕,爱晚亭四周枫红如火、艳丽如炽,将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刻,能够看到爱晚亭的全貌了。它坐西朝东,四周山峦耸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涧环绕,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攒尖顶亭子。它有两套顶棚;称为“重檐”,显得气势雄浑;它的屋顶采用四条斜脊,称为“四披”,表现出稳重端庄之美;攒尖顶使得亭子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筑学上的体现。同时,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飞翘,使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加上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全面展现了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爱晚亭既是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和工作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挚友一齐登临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当时的新民学会成员周世钊老人回忆这段时光以前赋《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一首:

碧涧鸣琴,红林供画,一山秋色多潇洒。为寻旧迹上芳亭,早接英风忆黉舍。

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请毛主席为亭题名,毛主席欣然提笔写下了“爱晚亭”三个大字,就是此刻亭子门楣上的这块匾。

大家此刻看到亭柱上有一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是爱晚亭的修建者罗典所题,表现的是爱晚亭当年的风姿。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七

一、公园简介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观光!我是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导游,本次旅程由我和师傅(汽车司机)为大家提供服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真诚地向各位朋友表示问候和祝福,祝各位到莽山旅途愉快、事事胜意!

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风貌。莽山,这颗镶嵌在南岭山脉的璀璨明珠,地处湖南省宜章县南端,毗邻广东乳源县、阳山县和连州市,距郴州市、韶关市各130公里,距长沙385公里,距广州320公里,距广东坪石58公里。森林公园总面积284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现已开辟鬼子寨、天台山(崖子石)、猛坑石、猴王寨四大景区,景点176个,配有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

莽山山奇、水秀、林幽、石怪、气爽,境内景色秀丽、奇峰叠翠、溪河纵横、山深林密,她有华山之险峻、泰山之雄伟、西双版纳之神奇、张家界之俊俏,世人有“莽山壮美惊天下,中国生态第一山”之叹。又因有一片世界湿润亚热带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原生型常绿阔叶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有“地球同纬度带上的绿色明珠”和“湖南动植物基因库”之美称。这里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有冰雪。7月份平均气温22.7℃,1月份平均气温5.2℃,年平均气温仅17.2℃。园内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负离子含量高达106900个,是最好的天然氧吧。

各位朋友,先请大家歇息一会,再进入景区观赏。祝大家在神奇浩瀚的大自然中,游得尽兴,玩得开心,谢谢!

二、鬼子寨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很荣幸能陪同大家进入鬼子寨风景区游览。这个景区主要有原始森林景观、飞瀑流泉、奇松怪石。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神奇山水和仙境般的森林美色,共同分享这段美好时光。我们现在从森林宾馆出发,这段游程约有4.8公里,历时2个半小时左右。好,现在我们已进入自然保护区里,为了保护好环境和您的安全,请您暂时不要吸烟、废弃的物品请丢到沿途指定的地方。

莽山,原以林海莽莽、蟒蛇出没而得名,以山奇、水秀、林幽、石怪而闻名,气势磅礴,是南岭山脉自然风光最为奇美的地段。目前尚有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10万亩,是我国和世界湿润亚热带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1992年就定为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有高等植物2700余种,脊椎动物3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达50余种。莽山是湖南省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以“富丽完好的森林博物馆”而闻名,被中外誉为“第二西双版纳”。

好,我们已进入原始次森林里,这里是负离子高含区,20xx年请中南林学院专家鉴定每立方厘米负离子高达106900个,对人体健康极有好处。游客们可要珍惜时机狠狠地多吸些负离子呵,多积累生命的能源。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请大家驻足一望大森林景色。您看:峰峦起伏有致一望无际,参天古木层层叠叠,这里永远是阴凉、清爽、舒适,这里的每一片绿叶都纯洁无瑕,散发出碧玉般的光泽,有位专家游过这里后,曾大发感慨说:这是一片湿润的、爆发着原始力量的世界。

请大家往前看,那棵古青冈树叫“一家三口”,树干分开三杈,在高空又合在一起,上面又是三株,几代三口之家,它可早就是独生子女户三口之家的楷模呢!我们所见的这种高大而挺拔的苍天古松,叫莽山松。因其枝叶似五根针,又叫五针松,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它原来称做“粤松”,因在原发现地广东境内已很稀少,而莽山却成大片长势旺盛,专家们便新命名它为“莽山松”。

它多生长于千米以上高山地带,我们将在一路上的峡谷绝壁中,尽情欣赏到莽山松的撼人风采。

请看这些名贵树种:“伯乐树”、“华南桦”……这些珍稀古树上都挂有身份牌子,记载各自的高贵出身和漫长历史。伸在路边上这些不起眼的小藤枝,您可千万别小看哟,它已经有200多岁了呢!还是重点保护树种,您看那片藤缠树,正在斗智斗勇,竟比神韵,谁也不服谁呢!

右边这几口依稀可辨的小山塘,就是当年李自成余部的造纸湖,已被茂密的黄竹掩藏。前面这块平地,原是李自成余部的练兵场。透过这片古木下的遗迹,又叫人想象起古树林中那幕神秘的历史壮剧。河边这块巨石下的缝间里,是蛇类的安乐窝。就在这里发现第一条巨型的莽山烙铁头蛇。莽山烙铁头是继眼镜王蛇后地球上发现的第二种特大型剧毒蛇,在莽山瑶族传说中又被称为“小青龙”。这种蛇自身粗壮,蛇头大,似烙铁,浑身为草绿色,尾巴有一节是乳白色。大的有4米多长,20多公斤重,此蛇只在莽山的小范围高山内,尚存500余条。生物界认为它珍贵如大熊猫,而濒危程度已超过大熊猫。由于莽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莽山的蛇种有很多,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请看这片铁杉树群,枝干粗壮,笔直挺拔,都有几百年了。铁杉是原始树种,又称作植物界的活化石,这片铁杉群保留得这么好,这么多,世间罕见。再看那边,“铁杉升天”,一根古铁杉被雷雨连根拔起后,在高空架在两棵大树上,巧成一座壮观的天桥,直升蓝天。那些小铁杉细如小藤枝,却也有20多岁了,几百年后,又是一棵棵参天巨木。“百日青”,树虽小,也是二级保护树,树叶摘下,100天后仍是青色,又叫“永不变色”。

这是棵雷击木,其貌不扬,只有半边,但却是长寿树,雷公也打不死,可见生命顽强。请大家摸一摸雷击树,就可以消灾、避邪。……恭喜您也能长寿了!

伴随我们行进的这条溪流,叫青龙溪。您看这溪水是多么的碧绿、明净,两岸风景是多么优美!奇峰林立,古木蔽荫,丽日林间照,清泉石上流,石滩连飞瀑,鱼儿自在游。林莽、溪泉,构成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廊。河中这种原生自然鱼,味道特美,不过很遗憾,您可只能观赏而不能捕捉哟!

上方溪心间那座巨石,您看象什么?活象和尚念经敲着的木鱼吧?! 请抬头观赏这是什么?“千年石间柏”,这棵苍劲的福建柏树,咬住岩石顽强生长千余年了,仍是叶茂气盛,可敬佩吧!此树又叫“绝处逢生”。

请看虎爪石。传说几十万年前,有只猛虎立在这里与恐龙对阵,谁也不甘示弱,一站就是10万年,在岩石中踩进几个深深的虎爪印。这爪印非常光滑,上窄下宽。其实这是冰川世纪遗下的冰臼,是经几百万年水穿石而形成的。

那块江心石头上藏着一个谜。有喜欢探奇的朋友请勇敢跳过去,奇迹变会出现。请用水浇石,发现了什么?哇,一幅活生生的鳄鱼海豚画!

前面这段幽静的崖谷,叫情人谷。溪流经亿万年的神功,在坚石中穿凿出这道30米长、6米深的石坑,崖上古木相拥,且有“红杏出墙”,谷底溪流透澈,谷下有罗汉石。这里是鬼子寨大瀑布的源头处。有人说,正是这含情脉脉的情人谷,才滋育了谷底下绝处求生豪气吞天的壮观瀑布。有不畏艰险敢于追求纯洁爱情的朋友,请大胆地进情人谷中去幽会吧,不过,可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们已到了鬼子寨观景台。大家先请看对面威武雄壮的将军石,就像一位活灵活现的古代武士,身上石缝纵横有致,也似将军披上的满身盔甲。将军左面耸着一块方形巨石,恰似盾牌,右边紧挨一棵千年古松,就象将军臂挽一杆方天戟,又象是根策马的金鞭。将军石高约180米,神情威严。请大家再仔细看,将军好象有所思地在仰望着前方的什么东西?哦,原来他在凝视那边危崖绝顶上的望夫岩。相传古时莽山有位将军远征作战,其夫人天天登上山顶盼夫归来。将军不幸战死,为情所感,其魂灵从远方飞回。眼看就要夫妻相会,他却再无力气,坠下谷底成了将军石。其妻悲怆欲绝,就地化成了凌空挺立的望夫岩。两座巨石形态逼真,在大山里年年月月相望相守,演绎着感天动地、刻骨铭心的悲壮故事。与将军石并立的那座竖直的石峰,是镇山神针,顶上有尊惟妙惟肖的观音石佛,似在凝神观赏峡谷中的奇异世界。

让我们漫步到谷底去观光。大家注意,路边这片古木,多是些重点保护的珍稀古树,有伯乐树、香果树、千年红豆杉……看,那是个奇石吗?再顺上看,哦,原来也是红豆杉树。王维有诗为证:“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不过,为了这种国宝树的健康,我们要改成“劝君爱护好,心中长相思”。

好,我们面对的是鬼子寨瀑布,多有气势呵!多凉爽呵!我们现在见到的瀑布高度是80米,上面还有一叠20米,要到对面山腰才能看全,实际上是百米瀑布,洪水季节,飞瀑犹自天上喷涌狂泻,大有气吞宇宙之势,半腰被几座峭石斩断,其间有几道很大的水潭。潭又生瀑,下面望去又不见瀑中有潭,只觉得瀑布云雾齐飞,真可谓“莽山之水天上来……”

游客们早就在纳闷了:这里为什么起个“鬼子寨”的名称呢?多不好听呵!俗话说:名字不怕丑,只要传得久。现在我可以解答大家的疑问了。这可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当年清军寻溪而上要清剿李自成余部,起义军在上堵住瀑布源头。清军爬到这片寨谷时疲乏不堪,瘫倒歇息。起义军却突放瀑布,又扮作鬼神在那些峭壁缝隙中伸头怪叫。惊恐万状的清军,大部被狂流卷走,侥幸生还者均大惊失色地传说这里有“鬼”弄水。于是,“鬼子寨”就这样一直叫下来了。

主题湖南省党代会的心得体会实用八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