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提高网课效率心得体会高中实用 高中网课感想(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3:38:43 页码:13
提高网课效率心得体会高中实用 高中网课感想(3篇)
2023-01-10 03:38:43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提高网课效率心得体会高中实用一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1、说实验:

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说现代化教学手段: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四)教学程序引入课题:

富有感情的朗诵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讲述]:从杜牧的诗句中可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方法。酿酒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设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它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学发展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1.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探究:

投影一道简单的试题:某有机物4.6克,完全燃烧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且此有机物的蒸气的相对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3倍,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通过试题引出乙醇的分子组成c2h6o,(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醇的同分异构体教学做铺垫)。继续引导学生将乙烷(c2h6)与乙醇进行比较,根据碳四价,氧两价引导学生探究出以下两种可能的结构式: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6个氢完全相同。

继续探究,投影练习:已知乙醇跟钠反应放出氢气,现有1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molh2,根据这个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了吗?1mol乙醇可得到0.5molh2,即1mol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5个氢原子不同,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结合着羟基-oh。羟基是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以上是对学生的书写,概括、观察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

首先取出一瓶无水乙醇,请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然而让学生归纳出一部分物理性质。最后通过演示: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获国际金奖的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帮助同学理解性地记忆乙醇的易挥发性和水溶性。(以上是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和优良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着化学性质,首先可以从结构上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讲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比c、h强,使得c-o键,o-h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均有可能断裂。

(1)与活泼金属na反应:

首先,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请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的剖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维得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的结论。然后用电脑模拟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最后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讨论其反应类型并推广到乙醇与其它活泼金属k、mg、a1等与乙醇的反应。

(2)氧化反应:

首先,拿起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请学生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接着讲解,乙醇除可被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外。分子中的-ch2oh在催化剂(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时生成水。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发生。接着用电脑显示,乙醇的断键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结构式,让学生掌握反应的本质是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有氢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双键。最后让学生判断以下几种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3ch2ch2oh、(ch3)2choh。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巩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减轻的学生的负担。

归纳小结

乙醇化学性质主要与官能团-oh有关。从结构上看:都涉及到-oh。

从反应类型看: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化反应。从反应条件看:不同条件、产物不同。

2022提高网课效率心得体会高中实用二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讲授,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设置分组实验,以竞赛的方式探究试验结果。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试验结果,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大大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实验器材:cuso4溶液、 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天平、酒精灯。

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上课之初、以一则诱人的邮寄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从而留下问题和悬念

让学生写出白磷燃烧,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发问: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被难住了,于是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面中激发学习动机。2.活动探索、建立模型。

这一环节我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1)提出假设。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

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2)实验探究。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实验:在充分假设基础上,我说:同学们,让我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

①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②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

③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④nacl溶液和agno3溶液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3)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然后我写出以上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介绍以上各种溶液的成分。接着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参加了反应?哪些成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中哪些是反应生成的?

②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

③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其实质上是什么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

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组际间交流,共同得出以下关系(略)

在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模型后,教师提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要求学生用化学式表达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 cu+h2o。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②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了没有?

③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⑥通过思考上述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际间交流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砺练自己的智慧。

(4)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建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运用它来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我设置了几组习题:例1填空: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元素。

例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kclo3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2)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

(3)课前的那则广告,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为什么?

例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问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寻找生活中符合这样特点的例子,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5)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在反馈、矫正后,提出:

①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说出在化学反应中,哪些项目(指标)不变?哪些项目(指标)改变了?哪些项目(指标)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②你能否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有哪几方面的应用?

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种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6)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教材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白色固体蓝色固体白色固体蓝色固体

无色溶液蓝色溶液无色溶液不溶于水

naoh + fecl3 --- nacl + fe(oh)3

褐色固体白色固体褐色固体

无色溶液红褐色溶液无色溶液不溶于水

nacl + agno3 ----nano3 + agcl

白色固体白色固体白色固体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不溶于水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

种类、质量、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3、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定律,学习这一定律应注意三点。第一点要重视实验。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律文。第二点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第三点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变,原子的质量没变。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2022提高网课效率心得体会高中实用三

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该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人口的迁移和影响因素,对于这两部分教材的处理很简单,课标要求为:根据资料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而考试对于特点这方面也较重视,在本章的内容中这节算次重点,是基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基础上讲诉的,进而结合教材和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内涵,能够根据有关资料说出国际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够分析一地人口迁移的原因,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的展示总结归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索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通过活动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会尊重他人不要对移民产生歧视,人人平等的情感。

人口迁移分布的特点

人口迁移分布的特点

读图分析、活动探究、案例分析

多媒体

课本图1.8,人口分布的相关图表

1、利用图表历史知识分析解释,提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结合社会潮流引入课题,吸引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

1、导入设计

同学们最近几年民工潮盛行,大量民工往东南部城市迁移,同时许许多多的外国公民在我国定居,又有许多我国公民定居外国,人口迁移现象从古至今一直不曾间断,为什么会不断的有人口迁移呢?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口的迁移一节,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八页。

◆设计意图:结合社会现象进行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进行学习。

2、练习设计

(分析)思考: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迁移分别属于哪一类?

a.15世纪扳卖非洲黑人奴隶

b.王工程师因工作需要从前黄调往马杭

c.三峡工程大移民

◆设计意图:利用习题,知识迁移巩固活学活用,深入理解知识。

3、总结设计

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分析总结我国人口迁移现象。

人口迁移的阶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