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产品经理张小龙的心得体会范本 张小龙 产品观(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4:33:59 页码:10
产品经理张小龙的心得体会范本 张小龙 产品观(3篇)
2023-01-10 04:33:59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产品经理张小龙的心得体会范本一

姓 名:林小姐

出生年月:1986年09月14日

性 别:女 婚姻状况:未婚

户 籍:广东 广州番禺 现所在地:广东 广州番禺

身 高:159cm 体 重:51kg

民 族:汉族 工作经验:5年 7月

求职意向

意向岗位: 电话营销 销售代表

工作性质:全职

发展方向:销售,业务

要求地区:广州番禺

月薪要求:20xx-2999

食宿要求:包中餐

教育经历

20xx年09月~20xx年07月 番禺石基中学 高中课程 高中

语言能力

普通话(熟练)

粤语(精通)

英语(一般)

技能专长

职称:销售助理

计算机级别:中级

计算机能力:熟悉windows,电子表格等办公软件操作

兴趣/爱好:运动

其它能力:运动

工作经历

【广州*********公司】

职位名称:经理助理

公司行业:五金·金属制品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公司规模:100-499人 个人简历表格下载

工作描述:1、对所管辖的区域客户进行信息跟踪、分析及报告,并定期进行更新; 2、对所管辖的区域客户的产品开发进行项目管理,满足用户需求; 3、经常与客户进行沟通、与客户保持亲密联系,定期走访、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 4、完成客户报价工作,即时解答客户的商务问题; 5、及时与客户进行技术沟通和交流,解答及反馈解答客户的技术问题; 6、定期走访、了解产品的质量情况,协调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7、组织、协调宣传企业产品,提升企业形象; 8、积极学习了解新产品,完成新产品推广的日常事务工作; 9、协助上级组织管理项目经营成本控制工作,对与项目有关的各部门资源利用、合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10、测算开发项目的经营成本并进行日常管理,组织、配合公司各部门完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建设计划的编制工作; 11、根据公司业务需要及公司各部门的业务计划,编制项目投资经营计划及管理组织项目开发全过程的经营控制工作; 12、与客户定期对账,催收货款等工作; 13、积极参与公司举办各类型展会,推广活动; 14、有关部门之间事务的沟通协调及其他临时性工作。

【广州*********公司】

职位名称:业务助理

公司行业:皮革·鞋帽

公司性质:台资企业

公司规模:1000人以上

公司描述:

工作描述:1.主动寻找潜在客户,谋求合作机会; 2.定期联系老客户,跟踪生产及客户销售情况,意见反馈并处理客户投诉; 3.收集市场发展信息、行业发展动向和客户潜在需求; 4.参加公司安排的销售及推广活动; 5.其他临时性工作。

【广州*********公司】

职位名称:统计

工作描述:统计库存进销情况,协助上级展开部门各项工作

自我评价

本人勤奋好学,性格开朗,乐观自信,善于沟通,为人诚恳,做事积极主动,认真,踏实,能够吃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强的工作组织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积极参与公司举办的各项展销活动。日常工作:

1.主动寻找潜在客户,谋求合作机会;

2.定期联系老客户,跟踪生产及客户销售情况,意见反馈并处理客户投诉;

3.收集市场发展信息、行业发展动向和客户潜在需求;

4.参加公司安排的销售及推广活动;

5.其他临时性工作。

最新产品经理张小龙的心得体会范本二

尊敬的银行领导:

您好!经过了多日的思考,我很抱歉递交了辞职信。首先感谢银行在我刚从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就给我就业机会,但是我现在只能说抱歉,因为我的离职。在银行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从实习生做到了大堂经理,我付出了,公司也给了我机会,再次感谢。家庭关系和住房原因是我辞职的最终理由。做为大堂经理我完成以下职责

1、协助管理和督导银行事务,纠正违反规范化服务标准的现象;

2、收集市场、客户信息,挖掘重点客户资源,与重点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3、迎送客户,询问客户需求,引导、解答客户业务,处理客户意见,化解矛盾,减少客户投诉;

4、推介银行金融产品,提供理财建议;

5、保持卫生环境,维持营业秩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维护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及人身安全;

6、记载工作日志和客户资源信息簿(重点客户情况),安排人员。

在辞职的这段时间里,我会做好交接工作,让银行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也希望领导能够批准我的辞职请求。

此致

敬礼!

辞职人:出国留学网

20xx年xx月xx日

建材超市作为电器销售的新兴渠道,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从建材渠道来说就分:百安居,乐华美兰,东方家园,好美家,天津家居等子系统,从经营方式来说属于超市类型;而目前还有商铺租赁+部分超市如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康家等。而我们目前所面对的主要是以百安居和东方家园为代表的建材超市。从渠道管理上,建材超市相对国美,苏宁,大中,永乐等电器连锁,扣点较低,开单手续规范,超市相关商品关联性强,家居购物一体化;购物环境好等便利;同时销售容易受季节性影响,消费者认知度(门店数量较少)和接受度相对电器连锁来说不高,尚处于消费者市场成长期。据调查目前消费者在连锁渠道和在建材超市购买电器的比例为8:2,是机会!挑战!

从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尤其是以房地产行业为上游产业发展来说建材渠道将会充满机会和挑战。以xx市场百安居xx年“五一期间七天满买厨卫电器送”活动案例来看,就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具体活动内容是,在百安居购买任何品牌的烟机、灶具、消毒柜,满两千元即可参加返两千元橱柜券的活动。此次的活动百安居自己独自承担,表面上看白安居,我个人对此次活动有几点认识,认为百安居在这次活动中实际上并无严重亏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此次的返券的几点要求:

1、此券仅限于在百安居内购买任何品牌橱柜和橱柜的配件,且不可兑换现金。

2、此券在使用时必须在购买橱柜每满六千元仅能使用两千元抵用券。(不足六千元,此券无效)

3、此券有效期从5月1日—5月15日。

从券的这几点要求来看我认为,首先百安居抓住了大多数的顾客在选购烟机的同时需要订做橱柜,但由于百安居内部的几个品牌的橱柜一般比市面上的橱柜档次要高一点,价格也要高一点,平时有很多顾客是在百安居购买烟机但不在百安居订购橱柜,(因为,购买烟机的顾客远远多于订购橱柜的顾客)所以百安居流失了大量的橱柜顾客。此次的返券活动将烟机于橱柜互动起来,用烟机的销售带动橱柜,形成联动式销售,提高了烟机于橱柜的销售。

其次,关于返券的费用,百安居利用它作为建材超市的整体资源优势,用其他商品的利润来弥补电器返券所流失的利润。对于百安居的利润来源,我有这么几点认识。第一,提高销售自然可以弥补部分的利润,第二,由于橱柜的返点高于电器的返点,平均点位在25个点以上,水槽、拉篮等用券可以购买的商品的点位更高,水槽能达到33个点以上。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一般顾客在购买橱柜的消费层次在4000元左右,高档的顾客消费也不过在7500左右,达不到用券的要求,因此如果顾客想用券就必须提高橱柜的消费层次,选择价格更好的水槽或者提高橱柜单位延米的价格,进而加大了百安居的整体利润空间。

按某顾客在百安居购买一套烟机灶具,平均最低消费在以上,订做刚好6000元的橱柜,(其中水槽,拉篮,等小配件费用,板材费用4000元计算)百安居整体利润为:*20%+4000*25%+*35%=2100

扣去返券金额百安居依然有利润支持店面的运做,而事实上顾客的消费往往要远高于以上的最低值。

纵上分析,在该按例中,百安居虽然损失了部分利润,但并不会出现亏损,再加上板材,油漆等其他商品的整体销售,百安居依然有利润。与此同时,它还加大了在建材行业里的霸主地位。

借鉴百安居五一的活动,假设在相对成熟或销售空间增长较大的市场,如果能结合st牌水槽或橱柜同时推进,销售规模和利润不是没有可能有较大的增长!就目前我们烟灶(消)套餐搭配的形式,在某一中促销活动中如果我们的整体资源有限,无法像百安居做出如此大的促销规模,但我们可以烟机做平台,损失烟机的利润,用灶具来弥补烟机的利润,进而达到整体利润保障。

不同的市场渠道间的竞争存在不同的程度:渠道间的并购和牵制,用实力说话,大鱼吃小鱼是发展趋,总的来说家电连锁还是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属于强势渠道,建材渠道目前属于开发成长型,而我们处于家电食物链的下游!而公司有效资源往往往优势渠道倾斜。在这段时间,我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身对市场节奏的感觉和在理解握渠道间的平衡的意义。

在xx大中作为优势渠道,和国美,苏宁,建材超市等渠道共同上演着“三国演义”,“车,马,炮各有各的着”共同瓜分市场。“螳螂吃虫,黄鹊在后”。另一方面在我建材渠道内部如同一个小的市场同时存在:百安居,东方家园,天津家居,好美家和家福特,乐华梅兰以及永乐系统等子系统!“既要面对人民外部矛盾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渠道销售助理,要解决各种问题,作为公司销售渠道之一,应该要有大局观点,要配合公司政策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任务分配,店面管理,落实到各门店主管,协调好本渠道的工作。

建材渠道在xx市场处于非强势地位,相对大中,国美等渠道来说门店数量少规模不大,销量较少,但单店效益较好。站在公司来说通常资源会向大中,国美等渠道倾斜。将有限资源合理配置,有的放矢,以确保整体销售完成!一样在我们建材渠道内同样夜会采用相似方式来处理各子系统之间的销售政策,以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方式结合店面情况,争取渠道资源以确保销售任务的完成。

以xx市场建材活动为案例分析:时间11.21.到11.27. (xx大中,国美,苏宁各有店庆)

家园系统(6家)满返1000券店面承担,特价除外(店面部门间不得使用)

家居系统全场单机8折,特价除外(2家)

好美家系统指定小区按9.2折,其他均不参加(2家)

百安居全场满5000返500电器指定用券(4家)

尽管都是店面承担折扣费用,但实际中我们还是有选者性得参加了东方家园的活动,和百安居活动而没有参加另外系统活动或控制其他门店活动在一定程度以内,尽管有来自采购店面经理的压力但,但我们必须这样对待。合理利用系统竞争,通过政策倾斜配合公司其他渠道的销售,减少乱价发生的可能,同时在渠道内部有的放矢,把没有参加活动的系统失去的销量在其他门店抬起来。

从渠道来说同样它们在合并,开店的同时也对入场品牌加紧洗牌,只要我们的销售商品在该系统同类型商品中销售占比到一定程度,我们同样也有相应的发言权,

在实际工作中,我将协助管理的门店按销售标准重新划分,每周统计出单店销量第一,门店销售增长率第一,最落后地第一,欧式烟机,热水器和竞品占比等资料。有针对性的开展门店管理,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最后解决问题(尽可能快的)对优势门店要继续保持,对有增长潜力的店要关注。尤其是在“金九银十”黄金周的备战工作尤其重要。

十一过后我将店面工作重点放在了门店调整和中小门店销量提高上,挖掘其销量增长来源。如东方家园西三旗店,来广营店,百安居马连道店。其中以西三旗店为例:该店由于前期各中原因销量落差很大。针对该店实际情况,接手前期没有完成样机处理工作,更替驻店促销员提高促销员信心,切实解决遗留的出样比例,陈旧,品种结构单一问题,终端生动化。改善店面关系,重塑店面对我st形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以最少的投入换得店面资源的支持。在接受任务后两个星期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由周不到5000提高到周近2,月近1xx0销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另外一方面对于促销员管理我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将心彼心,恩威相济;利情 法相结合,建立一种信任感。

总之,水无常型,只要对具体的卖场有所认识后,摸清脉络,分主分次,才能在门店管理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对一线终端,核心门店的掌控能力。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做好销售,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

三、财务核对

建材渠道到财务工作是相对于其他渠道来说较为烦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子系统对帐,转销售,店面财务核对时间不统一;各子系统办理对帐所需要基本手续不同,办理转销售和排款支付时间较长;有时开票号码和销售金额错对,扣除费用不明等情况。而作为建材渠道电器销售属于特殊定单单产品,如果涉及到退货,导单情况出现,手续繁琐。因因此对于建材渠道来说对财务工作尤其重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几乎每一笔业务来往都要记录在电脑数据库中,工作量也很大,工作必须很细致。在进三个多月的工作中我对财务知识也有了一定了解,熟悉了财务结算,核对帐务,和税务票据的核对流程;知道了如何合理的加快对帐流程和效率,缩短回款周期;但仅仅知道这些我觉得还远远不够,以后随着地方市场的精耕细做,对一名优秀营销人的考核必将是全面的和科学的,更加注重效益以利润为导向做市场,做单店效益。如果不懂财务知识犹如“盲人摸象”。

通过在sk实习和工作,从到总部再到,让我体会到了两类不同市场。如果说xx市场是一杯纯正的果汁,清醒诱人。那么如同是一杯上好的红酒,值得好好回味体会。不同的土壤酝酿出来的地域文化和市场成熟度,决定了不同的市场策略。回想在这三个多月的经历对我们来说都有不同的体会。

述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最新产品经理张小龙的心得体会范本六

x总:您好!

今天,当我不得不怀着复杂的心情提笔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遗憾。今天算来差不多是我上任总经理五个月的样子,其间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尽管这五个月已经取得了我们公司历史的业绩,但我还是决意离开,这种结局带给我更多的是沉重和反思。

一、反思走入公司的决策

1.是因为原因接受了任命,而非因为目的——我迈出的第一步就错了当初经过跟您和猎头公司协商,我对公司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研,呈交管理诊断报告后我选择了放弃。两天后您亲自开车到我家,而且告诉我,您组织过中层管理人员集体表决,一致通过聘我做总经理,并让他们每个人签了

“军令状”,如果某一天因为新任领导的管理需要,对他们进行调整或辞退,任何人不得有异议。我很感动,自感无法望孔明先辈之项背,无需三顾茅庐;也看您变革决心之大,告诉我把权力完全下放,可以大胆放手地去干;还有一点是我的私心——大学毕业二十年一直在外漂泊,中国人有个叶落归根的情结,而我们公司正好在老家,种种复杂的原因让我接受了这份任命。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是因为原因接受了任命,而非因为目的——我迈出的第一步就错了;而作为您,在各项条件尚未完备,尤其在您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引进了一个总经理。

进入公司两个月后,在逐渐意识到公司过分注重短期效益,授权也远不够充分时,我提出了离开。是您的诚心再一次打动了我,是啊,来的时间毕竟太短,完全放权也存在风险,公司失败不起,而员工的渴望、管理的现状也确需引进外聘的高管;我同样也失败不起,作为从业多年的职业经理,更不愿意轻易看到自己的失败。

2.您需要的不是总经理,而是一个总经理助理或者执行副总企业发展之初,老板的主要管理方式是靠人治。

当企业十几、几十个人的时候,企业所有情形都能一目了然,问题一句话就能解决,当组织规模扩张到上百人的时候,自己那双眼睛已经远远不够用了,自己所到之处满眼都是问题,而且说个十遍八遍都不管用,就连睡觉都得睁一只眼睛。您招聘我的目的不仅因为自己飞得太高太快,感觉那些熟悉得连乳名都能随口叫出来的老臣已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及企业的形势,还希望借他人之手革除组织的痼疾,又能避免被人说成是炮打庆功楼的朱元璋似的领导。

今天看来,我们双方的定位就没有从根本上取得一致。您是想透过一个外聘的高管把自己的管理思路贯彻下去,您需要的不是总经理,而是一个总经理助理或者执行副总,无非为了促成我进来,冠了一个总经理的名头,尽管您对此一直讳莫如深。但我们配合的问题在于,老板您希望透过一个职业经理去改变下边时,却没有意识到系统问题的根源大多出在自己身上。职业经理依之,将因错位导致舍本逐末;反之,试图改变老板的结局,往往注定失败的是自己。

因此,我们公司招聘高管,必须在您认识并接受改变自己的时候。

二、反思战略思路的配合

一个企业的战略要统领全局,是企业发展之大纲。战略是基于企业使命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综合因素并配备必要资源的结果。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配合不同的战略。

1.今天成功的经验,有可能是明天失败的根源先看一下我们公司的部分运营指标和问卷调查数据:

(1)几个主要运营指标:

20xx年销售额较上年增长-10.7%,20xx年增长率为2.3%;

质量方面:20xx年配套产品退货率为13.8%;

成本方面基本变化不大;

交货期没有统计数据。

(2)下面是摘录的部分调查问卷、访谈和文件记录的数据:

了解公司战略规划的员工占比:3.8%;

认同企业而留下的占比:5.1%;

员工公平满意度:29.4%;

越级指挥普遍性:74.5%;

?文件执行率:13.4%。

近几年业绩徘徊的原因全在这里:运营指标是结果,问卷调查的数据是原因。您对诊断报告是认同的,我们也不止一次沟通过,企业由快速增长变成停滞不前,已经说明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长痛不如短痛,趁现在企业效益还好,市场还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应尽快把工作重心放到规范基础管理上,否则受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执行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质量、交期无法彻底保障的情况下,我们供货越多风险越大,等到我们的品牌信誉出了问题再去补救,就为时太晚!

事实上,在我进公司不久,您重新调整了20xx年的年度目标。这个目标是在前三年业绩徘徊的情况下,销售额增长32.8%。

回顾一下我们公司发展的历史,我们企业的发展,得力于老板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我们是在行业竞争力极其弱小的情况下,借火爆的行业形势,靠低端产品和价格优势迅速膨胀起来的,我们赖以成功的增长模式就是复制规模。尽管您嘴上承认规范管理为第一要务,但内心似乎更偏好规模效益,做得更大,然后更强。但是,做大还是做强,要看企业发展的阶段,不是凭感觉或拍脑袋出来的。今天成功的经验,有可能是明天失败的根源。

2.老板的格局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我曾在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做过,深刻理解残酷的市场竞争意味着什么。不用跟家电业比,即使跟普通竞争状况的行业相比,我们的生存都是问题。今天汽配行业的竞争形势已经从蓝海跨入红海阶段,但我们的思维还未从根本上转变。包括您在内的众多元老对此不以为然,企业为了快速赚钱难道还错了吗?要这么说,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中学毕业就去工作,而要选择上大学?上大学不仅不赚钱,每年还要花费上万元!

也许我们思路相悖的原因在于,在老板您的眼里,企业从无到有,是自己一点一滴心血的结晶,您对待公司更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尤其随着规模的发展,对企业命运的担忧可谓如履薄冰,容不得半点闪失,导致在战略决策的风险评估和选择上,倾向于经验避免失败。

但我一直在想,当行业形势迅速逆转后,我们怎么办?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靠技术?管理?市场资源?还是价值链?我们都没有优势可言!

老板的格局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

三、反思对下工作的推动

一个企业的成功80%在于执行力,优秀的执行力可以弥补和发现战略的失误。而在我们公司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安排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下面从公司最基本的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我们不能有效推动工作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1.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盖起高楼大厦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公司,组织结构的确定要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然后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岗位分析,进而把合适的人员选拔到合适的岗位。而在我们公司,核心权力层都是跟随您十年以上的老部下,如果这不是问题,那您身边的司机,陆续做了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的时候,还感觉不出其中的问题吗?感恩的方式有多种,如果送出去深造,对彼此是不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做法?当然,也许问题出在了因为待遇匹配了相应的职位。

建筑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盖起高楼大厦,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队伍素质提升,要么服从统一指挥,可这在我们公司却难以实现。

2.老板不是救火队长

在公司组织伦理的管理上,您远没有意识到越级指挥对一个企业带来的危害。您对公司的情感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您喜欢事必躬亲,对企业的了解甚至哪个角落有个螺丝您都清楚;当您看到工人维修效率太低,挽起袖子就下手,或者认为哪个地方需要调整,现场就调动起资源。效率倒是有了,但结果是连他们的主管都不知情,原有的计划也被打乱。试想老板您担任了多年的“救火队长”,其结果是不是“火势”越来越大?问题也像您带的手机一样变得越来越多?对此我曾不止一次跟您沟通过,您也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但您认为自己就这个脾气。

3.一个个被架空的主管,员工会服从他们的管理吗?

当层层都可以不服从安排,企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人事权的控制,将决定一个管理者的。我曾做过两个不同类型企业的总经理,虽不敢说取得过什么成就,但至少运做过他们品牌跃升至前几位。我非常清楚变革的艰难程度,在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的复杂环境中,一招不慎甚至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我们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要接受双重领导,人事调整过分艰难。生产系统内部一个车间主管的任用上,根据其业绩已明显不适合,我建议其直接主管予以调整,主管说自己早想调整,但此人是您不久前直接任命的,强行调整会带来系列的问题。我曾三次跟您沟通过,但最终的结果是人事变动我事先都不知情:在其出问题后,您一怒之下当众拿下。如此一来,他的直接上级何在?部属有必要在乎他们吗?一个个被架空的主管,员工会服从他们的管理吗?

当层层都可以不服从安排,企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您告诉我,不听就狠罚。罚款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当罚款带来更艰难配合的局面下,对这些阳奉阴违的部属怎么办?

4.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让一个人执行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过沟通改变其观念,二是如果不执行意味着将出现其担心的后果。在纪律规范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推行企业的一系列举措,我首先实施了部分赢得民心的措施,然后草拟了企业基本规范十条,组织员工充分讨论修订、全员学习、考试并排名奖罚、执行日期事前公布、责任人处理、部门领导违纪率排名、定期张榜公布等,同时为了有效推动,实施了检查和处罚两权分立,并阶段性借用新入职人员检查。感谢您在这一点上的大力支持,实际看到的结果是,一路下来被罚的几乎都是一些主管,还有您倚重的那些员工。公司纪律也随之出现空前的好转。

但问题在后边,很多人开始提出异议,穿工作服重要吗?开会响手机能影响企业效益吗?还不如把精力放到多生产一个配件上。在元老们的眼里,他们就是把太阳叫出来的公鸡,企业是他们拼死拼活挣来的,大家拼来拼去拼到最后却突然发现一个陌生人仅凭那点所谓的资历就在坐享其成,不仅高高地坐在他们的头顶上,而且还要享受着他们为企业辛苦半生都无法企及的待遇,内心会产生极端的不平衡,恨屋及乌,自然对新推行的一些政策极具抵触情绪。而更要命的是您的态度也随之开始动摇。其实我的目的在于给员工一个信息——从现在起,凡是新颁布的文件都会以此为例,以便为将来推行新的管理制度铺平道路。心理学中,这叫“首因效应”或“第一印象”。

可是„„

还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冲突,等等。

以上种种问题,作为老板您心里也非常清楚,而且感受颇深,甚至对下面一个个小圈子能恨得咬牙切齿。但面对那些元老,您想变革又不能不投鼠忌器,导致这些棘手的问题一拖再拖。也许原因在于您承载了一个企业矛盾的核心,既有自身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也有自己超前思路与原有滞后管理团队的矛盾,还有与外聘高管管理思路和文化的冲突,还要面对各种矛盾的平衡,不同力量博弈的结果往往成了判定决策执行的依据;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对新招来的人,除了不放心外,潜意识里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某种影子,既想管住他,按自己的思路运作,又想让他干好。种种原因导致了牵而不放,或者收收放放。

故此,公司的变革必须在您痛下决心的时候!

四、反思如何对一个管理者评价:我们的根本分歧在于,缺乏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管理中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数字,一个组织对某人的评价,如果30%的员工说好,50%员工不了解,20%的员工说差,按说人无完人,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事实上这种比例带来的结果却是近70%的人认为这个人不怎么样。原因是影响切身利益的那些人会不遗余力地大肆宣扬某人如何差劲,而认为不错的那些人是很少主动站出来纠正的,最后,那些不明真相的员工也就自然倾向于舆论宣传者观点。

现在我把任职期间与去年同一时期的几个指标简单对比一下:去年同期每月人均产量957个,我任职期间每月人均1158个,人均产能增长率约为21%;产销比率为98.7%;质量指标也由原来的总成品率93.6%提升为95.7%。人均产能、产销率、质量、成本等指标均创公司历史记录。按说这些指标的取得,不应该成为否认我系列措施的理由,事实上,我错了!

我们对一个管理者评价不是看业绩数字,而是就事论事,凭感觉。我知道,您耳朵里每天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您知道吗?您的一个家庭会议,其影响程度超过我几个会议的总和不止。我知道您喜欢听这些声音,兼听则明,这本身没有错,但那些汇报者如果真正想解决问题(不含投诉),为什么不直接找他的上级?而您又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寻找支持您信念的信息。

记得我曾跟您探讨过n次,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是看过程,而应该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环境中。这就是现实中为什么有人把某人看成战犯,有人却把他推崇为民族英雄;而做同一件事,在某一个阶段可能是正确的,而在另一个阶段可能就错了。

也许,我们职业经理只是站在绩效的角度上看问题,绩效上去了就自以为成功;而老板您更关心某种决策给组织带来的后果,评价是建立在信息传递者评价的基础上。

在对待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职业经理往往认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就要坚持,错误的就坚决否定;而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有时即使明知职业经理的做法正确,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也会断然否定,哪怕是牺牲掉。

我们的根本分歧在于,缺乏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多年的外企经历一直促使我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内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2.9年?也许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需要的不是如何去创造成功,而是首先要懂得如何才能避免失败。这或许是中国培训业的悲哀。

l总,这次我离意已决。我真的太累,本来很多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我们公司我却显得无能为力。每一项措施的推行都让我精疲力竭,到头来却多是半途而废,面对政策的随意性,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先要适应然后改变,谈何容易!那种缓慢的进程更让我后怕将来某一天成为公司的罪人。也许作为第一任外聘的总经理,本来就很难打破短寿的魔咒,与老板彼此陌生感也是一种常态。

我的离开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那毫无意义,管理上也没有哪一种理论界定某种思路就一定对或错。如果老板不对,就不可能有今天企业的成功。我只是对公司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希望通过这次离职促使彼此深入的思考,或许能对公司的稳健发展有所裨益。

我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怀着对公司和您的感念,怀着希望公司成为百年品牌的良好愿望,一口气写了这么多,说的不一定对,却是我的肺腑之言。

感谢这五个月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您的心地宽厚、雷厉风行和敬业精神让我由衷敬佩。为了避免给企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您可以考虑一种有利于公司的方式让我退出。

再次感谢!

此致

行礼!

辞职人:

企划部经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