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22:25:26 页码:9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优秀8篇)
2023-11-13 22:25:2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总结,还可以对他人提供借鉴和启发。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妇产科学是不可避免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女性身体健康、生殖健康、胎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而在实际的妇产科临床见习中,我们也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妇产科学临床见习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与实践。

妇产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相互联系的。在临床见习中,我们通过直接观察医生的诊断治疗过程,学习到很多以前只是听说过,理论考试中考过,实际操作中却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医生是如何为孕产妇进行阴道检查,如何诊断不同类型的宫颈疾病以及如何判断胎儿位置和胎位等信息。其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理论课本不能代替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临床实践中可以让我们理解更加深入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实际能力。

第三段:人文关怀。

医师除了医术的精湛,还需要具备高度的人文关怀能力。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我们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女性患者疾病的痛苦、恐惧和焦虑。作为有药学专业背景的同学,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并逐渐发展出高度的同理心。这极其重视在孕期管理中,孕妇妊娠反应的诊断和治疗往往需要大量的耐心和细致的关怀。因此除了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外,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忠实地体会贯穿于人文关怀。

第四段:安全意识。

医生的工作除了医疗技能要求高,同时需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我们也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例如,万一出现术中意外及母婴突发状况,医生必须采取正确,迅速的治疗措施,确保母婴安全。我们在临床见习中,除了尽可能地观察和帮助医生,更应时刻牢记医疗安全,提高自身责任心及工作质量。

第五段:学习成长。

综上所述,妇产科临床见习过程是一个逐渐成长与提升的过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人文关怀和安全意识的体验,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临床操作的专业性,也会更多关注和照顾到患者的心理健康,要有全局的医学安全意识,高度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患者,为自己的医学征途开始打下良好的基础。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摘要]在近年来的日常生活中,光伏技术的产业成果在各方面的生产生活应用中得到推广,对光伏技术的人才培养也逐步受到重视。对比当前较为稀缺的光伏专业人才现状,将技能竞赛应用到教学改革中十分必要。

在光伏产业逐渐发展发达的今天,在各类高校开展的光伏专业课堂也越来越多。学校在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时,也应当设立健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教学设施,完成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同时,由于整体的光伏技术还没有发展完善,研发工作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教学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也不是十分健全,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很难。由此可见,对光伏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很长的发展历程。

一、光伏专业技能竞赛发展现状。

光伏技术专业能够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因此学校十分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很多学校都是将专业技能竞赛和学习结合起来,发挥专业竞赛的良好作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的专业课程竞赛可以先在班级大致分组,然后进行初赛,初赛筛选后剩下的学生进入到第二轮比赛,在比赛中必须注重实际应用和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比赛,学生的基本知识都得到了检验,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和提高。在期末总决赛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示最终的成绩,对相关学生给予奖励。为了激发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竞赛、在学校竞赛,层层筛选,为最后在省市级比赛中选拔顶级选手。引导学生朝着目标方向努力最终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光伏产业技能大赛能有效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并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在建立竞争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考竞赛中的疑难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应该意识到专业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通过对书本内容的研究来拓展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及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就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专业成长联系起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提升。其次,参加比赛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通过参与专业技能竞赛,学生锻炼了应用能力,专业学习变得更加具体,而不再是空谈,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个基本的目标定位,以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提供竞赛中良好的教学设施,方便竞争操作练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竞赛。在光伏竞争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政府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提供给学校光伏专业发展响应相应的教学设备,支持专业技能竞赛与光伏一体化教学改革。其次,学校要加学生专业课程的开发程度,提供专业设备配置的光伏专业基础课程,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学习。最后,提高筹备工作的竞争实践,满足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进步之间的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总而言之,发展光伏竞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当前较为薄弱的光伏教学发展提供依据。

光伏产业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当前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也是对新技术领域的探索。从技术不成熟、设备不丰富的光伏专业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因此,培养优秀的光伏专业精英就显得十分必要。将光伏专业竞赛和教学改革相融合,更好发挥技能竞赛的优势,将其应用在学生的专业培养中。更好的提高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范围,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增强,进而满足国家整体发展的技术需求。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的结合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竞争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虽然目前一些专业的发展和教学经验非常薄弱,教学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难题。为了使教学更加深入的实施,学校可以在教学中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参与专业技能的竞争。从宏观上看,促进光伏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完善。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学生获得更多的技术经验知识,在专业技能领域将更加突出,进而发展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推动这一领域的优势发展。国内光伏技术的发展,有非常广阔的行业前景。由于光伏技术产业涉及多个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发展项目,如电力,太阳能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电力短缺的问题。当前的光伏技术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显示了光伏技术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当前全球资源正在大量挖掘的背景下,各国希望找到更持久的性能,更好的能源质量,而不是石油、煤炭和其他有限的化石能源开采。作为典型的光伏技术产业发展的太阳能产品,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文宇,李爱国.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8):92.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妇产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女性生育系统的健康。在这个领域,临床见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将学术理论内化为真正的技能和实践的过程。在我的临床见习期间,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对于我未来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体验。

在我的见习生涯中,我主要参与了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我参与了许多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的工作。这让我更深入了解了母婴健康相关的不同问题和治疗方法。其次,我也参与了许多分娩工作。这个经历非常宝贵,因为我的贡献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孩子诞生的重要性。最后,我也参与了一些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女性的健康提供服务。这个过程让我知道了妇产科医生所面对的许多挑战,也让我了解到了如何在这些挑战中找到解决方案。

第三段:感悟。

在这个领域中,我最尊敬的人是那些富有同情心和耐心的医护人员,他们在为患者服务时总是保持温暖和关爱,而不是把患者当做一个简单的症状和治疗对象。对我来说,学习这些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妇产科医生必须拥有相同的冷静和同情来更好地服务患者。

第四段:收获。

在我的临床见习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技能,包括如何进行基本的产科检查、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产后和妇科疾病,以及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我的见习期间还为我提供了许多机会,让我更好地了解妇产科学的实践和发展趋势。

第五段:结论。

总之,我的临床见习经历为我提供了许多机会,能够帮助我了解妇产科学的真正含义和实践细节。这个过程迫使我学习如何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找到平衡,并学习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中适应和成长。在我的未来职业道路上,我希望继续以同样的热情和奉献工作,并为妇女和婴儿健康做出贡献。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摘要: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更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科学认识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情趣为动力,以实验为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增强基本技能运用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科学价值观。

关键词:教学;素质教育;中学生物;生物实验。

素质教育是把人的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和提高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与职能,是运用文化手段促进人的自然素质的社会化,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融进社会的新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时,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应纳入素质教育的内容。

1生物教学应以发展思维为核心。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体验的程度,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机会,课外也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课外应让学生多自我思考,自我融合、整合知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才能使学生获得自我体验的时间。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我体验,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研究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才会激发创新灵感,产生思维火花。

2生物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情趣为动力。

生物学是一门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利用课外活动经常引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开辟第二课堂。笔者从实践看来,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变得乐学、喜学。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外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采集制作昆虫、植物标本,进行花卉、农作物栽培,设计实验等,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引导的艺术性。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参与”气氛,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在实验中充分感受快乐和趣味。培养学生的情趣,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又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3生物教学应以实验为手段。

生物教学以实验为手段,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鼓励学生重视生活实践。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重视知识,忽视智能和实践。事实上,智能及实践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是最为重要的科学素质。生物教学应重视实践教学,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各种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质。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个要点,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或许有所帮助。

3.1细心观察,提升兴趣。生物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些观察型题目,让学生观察某一时期、某一动植物的发展。如常见动植物的辨认,四季花开花落的'变化。学生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感性认识直接从感官得知。再如农产品保鲜措施的原理;中耕松土为什么能促进作物的生长;酵母发酵的现象与原理;甚至像如何养好盆花等都是这方面的素材。这样,学生可以在观察中识别、获得知识,激发兴趣。

3.2学会思考,拓展思维。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旁栏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如“人体缺铁或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吸烟容易患肺癌?”;“苹果储存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活用这些知识,既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又让学生懂得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中应该注意什么,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补充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学生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问题情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3.3大胆假设,积极动手。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挖掘和开发生物学实验在学习中的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引导学生改进教学实验,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存在着实验材料菠菜易受地域、季节的限制,实验步骤多、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进行改进和研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笔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探求其中可以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例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多提供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对照实验;可以让学生探究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所需温度条件对反应速度和颜色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探究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是否可以相互替代。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3.4社会实践,调查生活。社会是生物教学最好的课堂。教师可结合课程进度,鼓励学生进行调查。比如对本校、本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对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等进行调查,学生调查后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从而充实了头脑,用活了知识,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应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情趣为动力,以试验为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提出的是,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多方位充分利用开发学生潜力的因素,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2]丁盛茂:走进生物教学的艺术殿堂[j],中学生物教学,2003,(22).。

[3]张贵榜:“转变”生物教学方式[j],陕西教育,2005,(6).。

[4]陈德志:浅议素质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理化生教研,2010,(5).。

[5]马长义: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教育,新课程研究,2010,(173).。

文档为doc格式。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景观设计师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现代景观的生态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并未重视人文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导致设计形成的现代景观具有千篇一律、缺乏特性的问题。在现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融入人文元素,实现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与保护,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1、人文环境中存在一定的“遗憾”

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景观设计应该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需求,包括视觉需求、运动需求、心理需求等。在现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将个人需求与社会矛盾作为切入点,更高地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而和谐相处,进而建立和谐的自然观。在部分现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人文元素,导致在人文环境中存在一定的遗憾。因此,必须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减少或者完全消除这些“遗憾”。

2、人文元素的发展面临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文化遗产破坏、城市特色确实等问题。人文元素的发展面临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设性破坏。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胡乱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导致很多历史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原有的文化韵味消失殆尽。第二,环境改善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不协调。部分历史名城在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氛围更加浓厚,而文化氛围日渐淡化,虽然从表面来看是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但是已经失去了其中的部分人文元素,无法体现出其本身的特色与韵味。

1、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现代景观在自然进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中产生,更加强调的内容是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关系与感受。在现代景观中,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其他各个因素存在的前提与基础。在现代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对自然进行模仿,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人文元素的发展。

2)设计与自然结合原则。设计与自然结合原则是麦克哈格提出的,为城市设计、生态规划等都提供了新的基准。在现代景观与人文元素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设计与自然结合的原则。在将人文元素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善待与敬畏自然的价值观念。

2、人文元素保护原则。

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思想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取向等有着决定性作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首先要对人文元素的演变、内容等进行分析。在现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以设计艺术为协调手段实现人文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融入。

1、设计步骤。

1)对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在生态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土地信息进行收集,主要包括原始信息与分析信息两个方面的内容。原始信息指的是景观区域的现状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设计条件等。分析信息指的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对其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选择,依次为依据实现缺点的改进,设计现代景观的大体框架。

2)对生态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对生态因子进行分析,将生态因子中的各个因素都在列图中进行表现与分级,之后依据要求将列图中的因素进行叠加与归纳,得到各种综合图,通过综合图找到适合进行现代景观设计与坚实的地域。以生态因子的综合分析作为人文元素融入的参考,凸显出具有人文元素的现代景观设计。

2、规划结果表达。

现代景观设计中需要对土地适宜性进行分析,依据不同的利用方式划分区域。因此,必须在单一土地利用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集合研究,一方面实现现代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最后,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图纸,对最终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现。

3、设计要点。

首先,注重现代景观设计的可再生意识,包括减量、再用、再生三个方面,减量指的是降低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再用指的是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材料等,实现资源与能源的节约;再生指的是实现物质与能量流动的闭合性。其次,注重人文元素的意境创造。意境具有“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特点,是情与景之间的相互统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一方面能够使生态景观更加具有人文气息,另一方面可以创造追溯历史的意境。最后,注重人文元素的文脉延续。文脉指的是各个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景观设计角度来讲指的是城市景观与人、建筑景观、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人文元素一方面与自然地理环境相结合,形成了城市地域特征;另一方面与特定时期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城市景观风貌。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融入人文元素,实现城市文脉的延续。

四、总结。

没有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是没有精神与灵魂的。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积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动力。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能够让景观成为文化遗产的见证,向人们展示了独特的艺术成就与自然风情。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是一种给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经济建设中所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是一种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工业设计作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设计方向的工程师。我国的高职工业设计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和企业岗位设计能力有明显差距。导致学生对口就业难,不能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弊端。

(一)人才培养思维方式的落后。

由于我国高职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从2002年高职院校才逐步开设此专业,而且都是在本科工业设计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讲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僵化的教学方法抹杀了设计学科教与学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相距甚远,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严重脱节。此外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计划进度表设置的时候没有企业设计师的参与,导致有些课程已经过时,或者有些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失调。笔者认为高职工业设计培养的设计方向应该是轻工业的范畴,学生就业目标定位在中小企业,但好多有此专业的学院定位在家电、电动自行车,还有的甚至定位汽车设计方向,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不严谨、不科学的,导致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目前实行书面试卷与设计作品评价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则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重要的是课程考核过程没有企业人员的参与,教师在考核中凭借自己的经验,导致学生专业课程没有目标性。因此实践教学考核不要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而是要更注重在实际设计项目中评价学生的能力;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参考企业设计师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可以从设计水平、态度、能力和结果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设计水平取决于学生的设计方案新颖性、创新性;态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设计项目认知和兴趣程度,以及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的学习态度情况;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手绘、创意思维、电脑操作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是独立、正确、熟练、快速完成设计项目。

(三)教学实训项目缺乏科学性、可行性。

随着现代职教理念的深入人心,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都认识到实训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能,但教师布置的这些设计课题往往根据经验或者随便布置一个项目,很少考虑到项目的难易程度、可行性和学生的兴趣、积极性等因素。这样的项目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分析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实训项目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贴合企业的需求,这样学生毕业以后才能够面对实际的设计项目。此外现在企业的设计项目大多是由团队合作完成的,而目前的课堂实训教学环节没有体现出设计分工合作环节。

二、企业设计竞赛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工业设计教育侧重学生设计理论教育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和企业的沟通过少,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不仅导致学生设计务实能力缺失、创新能力欠缺、就业困难等问题,也阻碍了专业本身的发展。重要的是授课教师本身也不了解设计本质和产品研发流程,这样学生做出的东西很难与企业设计标准接轨。企业制定的设计竞赛项目紧跟企业设计方向,贴合了企业的利益;学生的参赛作品得到了奖励,也学到了相关专业知识,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产业化背景下,企业对设计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需求日益凸显。其实践教学势必要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必须与企业设计需求零距离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理论与技艺得到全面发展,而且也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并适应将来设计岗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更新实践教学思路,建立对“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设计项目为主导”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三、企业设计竞赛项目实施的过程。

企业设计竞赛项目是由企业根据自己的`设计需求拟定的竞赛主题,并且提供一定的资金或奖品,以某一学校或一专业学生为单位参加比赛,时间上可以是一门课程或一学期,根据设计项目时间的进度而定。在设计竞赛过程中企业给以技术、场地、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支持,设计作品由企业人员来评定,竞赛成果由企业来进行生产或者给企业设计师提供参考。学生在竞赛参与过程中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设计水平,了解了企业的设计流程和用人标准。笔者所在的学院和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的项目,德力公司2011年设立“德力”杯设计大赛,为了和此竞赛更加贴合,我们将教学计划进度表进行了调整,整合出了日用玻璃器皿设计课程。此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传媒工程系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两个专业学生积极参赛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的定位与可操作性。

企业设计竞赛项目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项目难度过大的话学生做起来吃力,积极性不高,设计成果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笔者在与德力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和企业沟通,在竞赛项目的上充分考虑到二、三年级学生设计水平的高低,从产品设计的造型、结构、用户研究等设计因素考虑,设置了玻璃茶饮杯造型创新设计、配件组合水壶设计、厨房用品类玻璃器皿设计三个设计主题。这样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选择设计主题,从而提高竞赛的作品质量。

(二)项目实施的过程。

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前期需要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线,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包装结构,并邀请企业人员进行授课。在市场调研方面是其重要的一环,因为现代产品品种多样,以此次项目的载体日用玻璃器皿水杯为例,市场上造型种类不亚于300种,这需要学生在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完成前期的调查。在创意思维阶段寻找设计元素,调查用户使用方式,产品设计说明等这些都需要设计者进行团队合作;另一方面在设计后期需要学生在产品建模、设计表现方面的技能要达到熟练水平。

(三)项目的汇报与评价。

项目的汇报是此次竞赛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汇报用的ppt,在汇报工程中评审专家提出问题,学生就设计方面的问题给以解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评审专家是由企业设计师、营销人员、专业教师组成,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学生汇报结束后,评委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设计构思、软件使用、产品展示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获奖名次。

四、结语。

经过这次项目的实施,让我们教师认识到了在实训教学必须和企业接轨,了解企业对产品的设计需求和用人的技能方向;而学生通过项目的实训开始慢慢摸索到设计怎样与市场接轨,设计的产品必须立足于消费者。再者,如果想设计好一个作品,设计师必须懂得产品的工艺和流程,这也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明确的方向。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一名妇产科学的见习生,在参加临床实习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妇产科学的魅力和挑战。在这里,我想分享我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隐私。

在妇产科学临床实习中,我们首先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隐私。患者在医院中往往身处一个非常困惑和脆弱的状态,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理解她们的心情,仔细听取她们的意见和需求。对于患者的隐私问题也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我们需要向患者谨慎地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注重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见性,尽可能地避免给予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或不适。

二、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妇产科学治疗常常需要多领域的协作。在实习中,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医护人员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密切沟通,互相支持。在这种集体合作的环境下,发扬团队精神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需要尽可能地避免操作失误,保证操作安全,同时对于出现意外情况时,我们还应该随机应变,保持清醒头脑,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妇产科学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摆脱单一视角,多角度地审视问题。在实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患者的情况判断和诊断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实践工作中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例如知晓食管引流、手术缝合、支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技能。因此,在实习期间我们需要充分广泛地学习和理解各种基础知识,学习所有有关技能技巧并认真实习,以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四、以“患者为本”理念为导向。

妇产科学高度重视患者体验和满意度。在实习期间,我们需要始终以“患者为本”的理念为导向,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仔细听取患者的意见、需求和反馈,帮助患者解决疾病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五、认真总结实习经历。

实习结束后,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实习经历。针对自身的优劣点,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对于自身的所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还需要有一定的规划和准备。

在实习期间,我认识到了妇产科学在我们的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深入了解了医疗工作中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总结,积极投入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临床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明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技能竞赛可以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教学实践成果共享、校际交流构筑了平台。但是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技能竞赛仅成为权宜之计,一些学校为了竞赛而竞赛,技能竞赛和专业建设存在着相互独立运行,不能相互促进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客观分析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道路。

理实一体化课程有效地将船舶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与造船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了以往造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船舶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顺应了企业发展要求。因此,分析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将技能竞赛与理实一体化课程整合,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奋进精神和团队意识,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一、技能竞赛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关系。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可以开发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工技术”“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船舶建造工艺”等课程,可以开发成理实一体化课程。

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体系已经相对完备,基本形成了国赛、省(部)赛、市(校)赛的三级竞赛机制,可以满足高职院校不同层次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竞赛需求。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的相互适应,构建寓教于赛的教学模式,分层次、分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1、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互动机制。

高职教育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互动机制是指课程的学习为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技能竞赛又对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对教学结果进行应用和检验评价,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服务于专业的培养目标。两者互动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

高职教师可以以竞赛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在课堂上进行分解、落实和传授,可以使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相适应。例如三福船厂举办的船舶装配技能竞赛由理论比赛和操作技能比赛两部分组成,理论比赛占20%的比重,操作技能比赛占80%的比重。对应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中的课程为“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与装配技能大赛有比较密切关系的课程为“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在制定这些课程标准时,需要考虑技能大赛的具体参赛规定。装配技能大赛的笔试主要考核选手基础理论知识、安全常识及识图、画图、计算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船舶放样、船舶基本结构、船舶装配、焊接基础、钢料加工、机械识图、船舶力学、安全文明生产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则要求参赛选手通过下料、切割、定位焊、拼装等一系列工序独自完成相关的装配工作,重点考查选手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工时定额、装配间隙、定位焊接要求、构件的外形尺寸、面板表面的平整度。“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课程组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就需要考虑上述技能大赛要求,并将其分解到具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中,这既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也是为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服务,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专业技术标准以及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有助于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竞赛宗旨,将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与专业建设相融合,通过专业建设方案,将竞赛项目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修订专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技能竞赛的项目,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材等,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观。

(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生产一线从事船体生产设计、船舶修造施工、船舶检验、船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并可向船舶舾装生产设计员与施工员、船舶涂装生产设计员与施工员、轮机员等岗位顺利迁移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获取船体放样工、船体装配工、船舶管系工、船舶焊接工艺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1项,同时必须获得全国普通话证书和高职高专英语证书。

(2)三福船厂“船舶装配”竞赛宗旨:通过本项竞赛,重点检验参赛选手船舶放样和船舶分段、总段装配技术方面的综合职业技能,同时考核参赛选手的统筹计划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等。引领高职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相关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广,促进能进行船舶放样和装配工作、具备一定技术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竞赛宗旨非常契合,所以可以将职业技能项目与专业课程建设相融合,将竞赛项目纳入相关课程学习体系中。

二、课程建设的理念。

“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是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船体建造的主要工艺和操作为主,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船舶制造行业高技能人才从业必备的船舶建造施工工艺编制和建造施工操作的专业技能,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达到能够进行船体手工放样、船体装焊的能力。

改革课程内容,主要侧重船体建造部分,不再将舾装、涂装、下水、实验等纳入到课程内容中;“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分为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通过对我院船舶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实践能力的调研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结合课程学习的特点,发现之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理论实训分开,学校实训条件不足,教师理论强、实践能力欠缺,与行业职业技能要求脱节等。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引导下,我院船舶专业与三福船厂建立了“厂中校”实训基地,三福船厂船舶装配技能竞赛客观反映了船舶行业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竞赛标准和内容与“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致。以此为契机,本专业将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及竞赛标准与课程教学融合,将“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大赛紧密结合。

三、竞赛项目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应该对应技能竞赛项目,进行专业课程内容选择。根据课程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将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现在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并通过竞赛活动促进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更新教学理念。我系在具体操作中,提出了以职业大赛推动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思想,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一个或几个项目,以大赛形式组织学生团队来完成项目过程,实施基于大赛和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最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同时,以技能大赛模式为突破口,促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根据装配技能竞赛的内容和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对“船舶修造工艺”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共选取了6个项目,分别为500吨散货船船体手工放样、1000teu典构件加工、1000teu典型构件装配、1000teu分段装配、1000teu船台总装、1000teu船体测量。从技能竞赛目标入手,借鉴船体建造施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考虑学生今后所面对的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进行船体手工放样、船体钢料加工和船体装配、船体测量操作的能力,将职业技能竞赛知识技能点与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融入课程项目中。课程具体包括:船体手工放样、船体钢料加工、船体构件装配、船体装配及船体装配测量等与船体专业相关内容,更贴近船体专业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需要。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和技能竞赛项目进行。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均明确了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设计了任务项目,通过任务训练,学生掌握技能竞赛知识点,培养了职业技能。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由企业技术人员根据船厂和技能竞赛操作要求进行评价,每个教学单元任务完成情况汇总于任务考核评价表,作为学生一个项目的考核成绩;终结性评价由学校老师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船舶修造工艺”作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技能为要点,同时要与相关技能竞赛相融合。因此,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形成面向能力培养、面向岗位就业的创新教学模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