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秋致员工家属的一封信(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6 05:34:15 页码:8
2023年中秋致员工家属的一封信(汇总9篇)
2023-10-16 05:34:15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校长观看零容忍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坦率说,当我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现实,我们所占据的这个现实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导师这个词,多少恐怕也受人污染了吧,什么人都敢称导师,教人唱歌,教人理财,教人成功,教人创业,所有人都称导师,我不是说这样的称呼错了,我是说有一点不甘,你会不会有的时候有一点迟疑,就是,这世上除了那些教人成功的人,还会不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人,他以他的生命质量,重新撑起导师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他以他自己的生命光亮,重新点亮导师这两个字的生命光华,如果有,他是谁?他是何等模样?

我大学时代到安徽支教,从上海出发,火车转汽车然后步行,最终到达了大别山深处的安徽金寨的一所小学,第二天一早,我们和太阳一起起身,来到学校当中推开教室的门,发现孩子的眼睛,被阳光照得无比澈亮,我们拿半截粉笔,开始在黑板上书写语文数学英语,下课的时候,我们这帮大孩子和山里的娃一起在红旗下嬉戏,那个声音放肆得要命,传出好远好远,引得那些村里的孩子家长都好奇地往里望。

我拿到导师这个题目,进入我头脑的便是那大别山深处的朗朗书声,便是那孩子眼睛,便是求知的精神,以及在那个小小的校园当中的白墙上,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的话,他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我们问校长这是谁说的,校长说,我们安徽老乡-陶行知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生,1946年逝,他先后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美国伊里诺易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陶行知1917年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1917年,一个成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回国了,他那个时候并没有梦想着享受成功,而是要重新定义何谓成功,他要让自己和祖国重新建立关联。

1917年,先生目之所及之中华全是面目疮痍,国家贫困到难以想象的程度,陶行知说这病根乃在教育,中国那时候有两亿文盲,有七千万儿童没有任何机会接受教育,那时候的陶行知,以他之所知,本可以转身而为人上之人;那时的陶行知,以他之所学,本可以谈笑于鸿儒之间,而他,把目光死死盯住中国的最底层社会,陶行知振聋发聩地说,这个国家以农立国,人们十之八九生活在乡下,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到农村去的教育,就是到乡下去的教育,因为农村如果没有改观,国家就没有希望

他这么说,然后就这么做,陶行知脱下西装,辞掉自己大学教授的优渥待遇,推展平民教育,这是什么概念各位,陶行知在当时一个月的收入是四百个现大洋,那个时候若在北京要想买整一套四合院,不过花费他三个月的薪水,而这一切,陶行知统统不要了。他移居到南京郊外的晓庄,这是一个极为落后贫困的中国普通村落,他住到牛棚当中,他和老乡们相识,他渐渐有一个看上去不可实现的愿望,那就是为中国培养一百万农村教师

在晓庄,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他说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陶行知不是要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那些在人民之中的老师,他邀请自己的朋友学者到晓庄授课,传播新的知识和观念,渐渐地,这个在晓庄极不起眼的大学堂,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众陶行知行走在世俗乡里之间,行走在街头巷议之内,他要帮助那些最普通的中国人,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那些富人家里面的佣人,那些财主家的帮工,那些街头的打杂者,那些货场的脚力,那些拉洋包车的师傅们,都识字。

他一个人在努力着,他的这个梦想的芽破土而出,我们眼见繁花就要开到树上,是的,有陶行知所在的地方,就有平民教育的希望,在武汉在重庆在上海在南京,他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而最后先生死在路上。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那年他55岁。12月1日,先生的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为先生扶灵,他们要送这个人,送他回他的晓庄,沿路上的人们唱着哭着:你去了,我们穷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挽联在飘,上面写着行知先生千古,而旁边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四个苍劲大字——万事师表。

先生说,我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说,我就是中国一介平民几十年的学校教育往我把西方贵族的方向渐渐拉近,而经过一番彻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中国平民的道路上奔涌回来了。

我们回头看我们当代的社会,导师这个名词多少开始变得廉价了。教人理财,教人成功,渐渐地,我们忘记人格,在今天,导师这个名词变得愈发功利了,我们更多地把师生之谊看成一种雇员与雇主的经济关系,我们称导师为老板,渐渐地,我们忘记了先生,我们今天讨论陶行知,我们今天演说陶行知,我们今天缅怀陶行知,便是想凌空从先生那借来那浩然之气,让它如火,让它如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一个为师者心中,那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以及对祖国的赤子热爱。

2014年,我进入复旦大学任教,初为人师,想必经时光之洗练,我也会成为学生们的导师,只希望到那一天,多少能够延续先生的光,把它变成隽永的亮,名山苍苍江水攘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你会问,你会问在今天全是发财的师父,全是教人营生的导师,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生命质量,让导师这二字有不一样的分量?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光亮,让导师这两个字有那种灿烂的光华?你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因为就在不远处,因为就在不久前,真有这样的人他就站在这里,他用他的一生温润过中华,他是陶行知,他是人民的导师,他的一辈子给我们讲一件事,就是,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样一般大写的模样。

主题校长观看零容忍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2月27日是新学期开学首日,“安全”成为申城校园最热门的词语,各校还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亲子教育等,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

27日7时45分,余姚路上熙熙攘攘。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门口,一排“h”形的黄色警示带,拦出了师生进出的安全通道,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沿着警示带隔成的线路,“绕道”进校。校长承敏芳说,从上学期起,学校在全区首创了校门口的黄色警示带,有效分流疏散人群,杜绝发生。

另外,记者从公安交警部门获悉,27日上午交警部门抽调警力加强排堵疏导,在地处复杂路口、路段的427所学校和周边道路安排了千余名民警和协管员,确保孩子们平安准时进校迎来新学期。

“阿姨从崇明带来的豆沙糕,热气腾腾蒸出来,第一块,一定是分给外婆的,在我们家,好吃的总是先敬长辈。”27日,虹口实验学校六年级6班开学第一课“夸夸我家好传统”主题班会,周文萱同学说得动情。

班主任李莹布置的寒假作业是——跟长辈们聊聊家里的好习惯、好传统,这堂课上,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分享自家的好家风。

校长胡培华说,希望从这堂课开始,孩子们的品格和知识能在新学期更好培育成长。

27日,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开学第一堂课,是孩子们最爱的《爸爸课堂》。40分钟的课堂上,二年级学生徐安琪的爸爸让学生们穿上安全背心,用手中的引导棒给飞机当小指挥,还让孩子们见识了什么叫“驱鸟车”。

校党支部副书记吴倩说,《爸爸课堂》作为开学第一堂课,很“励志”——现在男教师普遍较少,拥有各种职业特长的爸爸们以不一样的视角和技能,激励孩子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