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主题学习强国执行力心得体会实用(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9:09:04 页码:11
主题学习强国执行力心得体会实用(三篇)
2023-01-10 09:09:04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学习强国执行力心得体会实用一

1、数学寒假作业本共30页。

2、语文寒假作业本共30页。

3、英语作业共24页。

4、各科实践作业。(家长会时通知作业内容)

5、每天读好书半小时。

1、1月10日—2月15日共计放假37天,请你在日历中圈出7天给自己放假休息的日子。剩30天。

2、请你计划一下30天中你每天要完成多少各科作业。

3、在假期中你打算参加哪些社会实践活动?

4、你打算每天坚持多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来锻炼身体?

注:此计划仅供家长和孩子们参考,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情况和孩子共同写一个更加详细,更加适合孩子的假期学习生活计划。

让我们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各种好习惯!

对于广大小学生们,寒假就应该是快乐而又充实的。希望我们提供的一年级寒假英语学习计划,能切实的帮助大家做好寒假学习计划,高效的完成寒假作业!

主题学习强国执行力心得体会实用二

看完考拉小屋的英语学习笔记后,终于下定决心再次学习英语。没有太多功利目的,决定就是为了兴趣而学。学到哪是哪,无论效果如何。

既然下了决心,于是开始制定计划,首先认定一个原则,书不在多,不论好坏,坚持认定一本学下去就可以。确定了这个原则,于是付诸行动。书籍的选择当然是新概念,一个是这套教材非常经典,二是我手上有这套教材,于是抛开电脑里收集了无数的英语学习资料,正式开始学习。

因为从没有系统的长期学习,所以也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想了想,不能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再开始,正如那句话所说,just do it!关键不在于准备多完美,而在于是不是有确定的开始。

不懂得方法,可以边学习边总结,哪有人一开始就懂的。何况方法那么多,总要一一试过才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以前其实学习过第二册,看了看第一册,比较简单,不过离开学校这么多年,怕是以前本来就很差的英语底子也丢的差不多了,于是决定还是从第一册开始,以便打牢基础。

简单想了想,听说读写译,我既然没有什么考试目的,自然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但不管偏重哪样,一切的基础是单词,于是决定先从单词着手。背诵单词的方法以前也了解过很多,不过近年来感觉自己的记忆力日渐下降,于是同样决定,先不讲究方法,就用最笨的方法,死记硬背,大量的死记硬背。不指望过目不忘,但背诵、背诵、再背诵,重复、重复、再重复,总能记住一些的。

既然是学习新概念,于是决定从新概念单词开始背诵,查了一下,新概念每一册的单词都是1000左右,我想第一册应该大部分认识,第二册至少认识70%,所以决定一二册每天背200个,一共背20天。第三册每天背100个,10天完成。这样算下来从第一册到第三册我大概要背一个月左右,好吧,听上去有点吓人,但就这样吧。

决定了任务,下面就是具体实行了,用什么方式背?拿单词书?好像找不到专门的新概念单词书,拿课本太不方便了。下载了背单词软件在平板上,这样倒是方便,但是软件好像不是很好用。嗯用磁带?好像既没有专门的新概念磁带,更找不到播放机了。这个再进一步比较决定吧,先用平板凑合。

明天就是2月份了,正是一个新的开始,不管怎样,先把计划付诸实施吧,后面再看情况调整。

主题学习强国执行力心得体会实用三

每天确保4小时学习即可,时间应用如下:

1、看课本

2、整理以往做过题、归类并看题

3、做题(即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

上午8:30~10:30 晚上20:00~22:00

因为寒假,大家要睡懒觉,但是上午是头脑最清楚的。晚上临睡前是记忆力较好的时间,故推荐这两个时间。

当然,自觉性好的同学,可以多花时间。建议每天最多学习6小时左右。毕竟长久的疲软对记忆、思维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看课本的过程,许多同学只是简单把课本知识点过了一遍,有的同学稍微过程和态度稍微认真、细致一些。还有的学生是总结全部的知识点,其实这些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看课本,这些充其量把课本的内容再过一遍,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看课本包括如下几点:

注重学科思维。课本看一遍,课本讲了多少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对题目有多大的要求,我们要总结课本上的思维。

看课本注重知识理解。考试时尤其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前一篇博文中的例题,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进行比较大小,就需要同学们对函数的图像、性质有一定的理解。每条知识点都有研究目的和一些独有的表现形式。我们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假设不用式子推导,单纯看能不能理解,这是定性的理解。在考场里面,定性是第一位,首先通过定性分析,再定量,多学生上课时听老师讲明白的很,但是自己来就不行了,就是因为老师已经把知识点量化解析了,而学生没有从定性思维上形成自己所理解的东西,自然是不会应用了。

看课本注重考点。看课本的时候,应当重点标记考点。把你已经见过的题、认为可能会当成考点的知识点重点标记。尤其是真题里面考那些全部标出来,把那个地方做到熟练。考试和平时训练不同,许多的表达是在临场瞬间的感性思维,而不是理性的有条理的思维。如果对考点熟悉的话,基本上能做到不加思索,就能顺利的表达出来。考场上绝对没有时间来允许你慢慢的进行思考。考试不是搞研究,高考考查是知识点熟知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更考查的是全部考生的临场反应意识。

很多同学认为看课本需要花费时间很长,其实不然,据玖久高考专家统计,如果认真复习的话,一周左右就能把知识点理解相对透彻,并且能分析出哪些知识点是重点考点。有经验的同学甚至能大略估计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是什么。

虽然前面介绍了看课本的思路,但是要最大效率的利用时间,必须要借助到题。这里所涉及到的.题,并不要求大家做,而是利用大家做过的。

这个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大家碰到题中不会的知识点,不明白的公式为什么这么用的,看课本定义部分,这样就能够将课本知识点实际应用化,形成知识掌握和应用的全部过程。我们要翻出以往做过的试卷或者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练习本,第一时间找错题,重新思考这么错是怎么想导致的,要该如何理解。对待大题,着重思考题目是如何利用知识点考查大家的。利用了哪些方面内容,考查了我们什么,而这都是我们大家极其需要去理解的重点部分。

归纳、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我就不说了,就说下如何总结,这需要找一些比较类似的类型题。其实这很好办。连续数年的真题、模拟题,其实按照顺序的考点都差不多,如数学第一道解答题是考三角函数,选择题第5或第6道是考排列组合,最后一道是立体几何。我们要总结这类题的考法和解答思想。通过综合、比较,就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题型,也不再害怕陌生题。这样不仅对课本知识本质有一个理解,对知识的应用范围理解的更加透彻。自然能形成纯熟的应用。

大家可以通过真题思考一下,这个出题老师在题目会设置那些障碍,比如说英语,英语里面,要设置障碍,不外乎这么几种情况,要么把正确的选项出的像错误,要么把错误的选项出的像正确的,如非动词搭配却给出动词搭配的形式。我们要对命题老师出题的手法有一个认识。对出题方式、命题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就会有一定的优势。

平时大家会发现,当你读题的速度很快,或者会遗漏点,或者你在考场读不懂题目的时候,这个题不太敢做。而利用真题思考题目命题意图的时候,就能总结出一些思路,能够确保你做题时能读懂题目,敢放手去做。

通过这个方式,只要你们不是知识点不会,只要知识点知道,作为考试人员来说,可以提高很高的水平。

很多学生做题时苦于没有思路,而不是缺乏知识点。那么我们的方向要放在找思路、找解题触发点上。

其实所谓的触发点,或者是解题思路的起点,都是题目暗示点。所有题都存在暗示点,但是知识点必须是课本的。大家都做过英语完形填空吧,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做题呢?就是找暗示,完形填空中大家可以发现,所需要填写的词大多数与原文什么有关联?基本的考点都是出现在指代词、转折词、因果词前后、连续性动词一致,前面提到过,若没有暗示则可以认为题目超纲,因为必须确定有相对较为标准的答案。

如英语语文阅读,即便没做过都懂得去对照原文,这就是考试必须给答案留下参照。文史类考生的获益应当是更高的,因为文史类几乎所有问题都描述的比较详细,在题目叙述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题目暗示点,这些都必须对课本知识点要有个系统的理解,才能在考试的瞬间找到暗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