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2:28:18 页码:9
2023年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优质17篇)
2023-11-19 22:28:1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它能够帮助我们反思和总结经验,对今后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我觉得我应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了。心得体会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证明,一份总结。有时候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更好地成长。心得体会的写作能够让我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领悟,让我们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历,更好地思考未来的路。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时不时地进行一下总结,来反思和梳理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得。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制造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了摆在制造业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从事制造业营销多年的从业者,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一段:了解市场需求。

制造业的营销工作从市场需求出发,只有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我所在的制造业企业,我们会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偏好和意见。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可以知道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心理状况,从而为产品改进和创新提供方向。

第二段:品牌建设。

品牌在制造业营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制造业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区分的重要标志。品牌不仅仅是产品的名称和标识,更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产品的认可和信任。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完善,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公信力的品牌形象。

第三段:创新是关键。

在制造业营销中,创新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创新。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进行研发,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第四段:渠道拓展。

渠道拓展是制造业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制造业企业中,通过建立健全的渠道网络,可以更好地将产品传递给消费者,提高销售效率。我们与各类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分享市场红利。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的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的市场覆盖。

第五段:服务至上。

在制造业营销中,服务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注重在售前、售中和售后各个环节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售前,我们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和技术咨询,解答回答消费者的疑问和需求。在售中,我们积极与经销商合作,提供优惠的销售政策和支持,确保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在售后,我们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问题解决,确保客户得到满意的售后服务。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口碑,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总结:

通过多年的制造业营销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品牌建设的关键性,创新的必要性,渠道拓展的重要性以及服务至上的原则。这些经验与体会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营销,也适用于其他行业的营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不断创新和改进,为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研究是一种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揭示问题背后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并获得新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在此,我将分享我在研究领域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研究过程往往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研究者在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中坚持下去。很多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选择放弃,但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每一个看似无果的尝试都有可能成为最终成功的铺垫,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收获真正的成果。

其次,研究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研究者应该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能够深入理解研究对象背后的复杂性。同时,研究者还应该具备广泛的跨学科知识,能够从不同领域获取信息和灵感。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研究者才能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并能够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

第三,研究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研究者在解决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要求研究者具有开放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并敢于挑战既有的观念和方法。创新思维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并在研究过程中产生未曾预料到的结果。在研究中,创新思维是推动研究者不断突破自我和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关键。

第四,研究需要团队合作。在研究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往往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来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团队合作可以让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们互相协作,共享资源和经验,从而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此外,团队合作还可以促进创新和思维的碰撞,进一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创造力。因此,研究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善于与他人合作互相促进。

最后,研究需要勇于挑战和自我反思。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发现事物的规律,更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研究者应该敢于挑战权威和常规思维,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并勇敢地表达出来。同时,研究者还应该保持对自己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不断检验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并不断改进和提高。只有勇于挑战和自我反思,研究者才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研究是一项需要耐心、知识、创新、团队合作和勇气的事业。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新的认识和经验,也能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探索,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一个制造业研究者,我有幸深入了解和研究了这个重要行业,并从中获得了宝贵的心得体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制造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面临的挑战。下面我将分别从制造业创新、现代化生产模式、数字化技术应用、人力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制造业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我发现创新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在创新方面,企业需要在产品、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创新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通过投资、政策等手段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其次,现代化生产模式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造业研究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工艺流程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造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紧密合作,实施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第三,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行业的面貌。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我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等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设备间的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维护效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智能优化和预测,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因此,制造业企业应积极引入和应用数字化技术,以提升竞争力和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人力资源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制造业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的技术和需求日新月异,需要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企业应该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在人才培养、激励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国际合作,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推动制造业全球化发展。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在研究中,我发现制造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污染物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采取节能环保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环境管理,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总之,研究制造业让我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了这个重要行业,并获得了宝贵的心得体会。创新、现代化生产模式、数字化技术应用、人力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需要在这些方面持续改进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制造业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造业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作为一名从事制造业研究的学者,我有幸能够亲眼目睹制造业的发展与变化,并从中获得不少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研究制造业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研究制造业需要有全局思维。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且与市场、供应链和技术等多个层面相互关联。要全面了解制造业,我必须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并将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例如,我需要研究市场的需求、竞争对手的策略、供应链的协调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制造业的运作机制。只有拥有全局思维,我才能形成准确的研究结论和有价值的建议。

其次,研究制造业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还需要密切关注实践案例和最新的发展动态。制造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新的技术和模式层出不穷。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我才能更好地把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因此,我积极参与行业论坛和研讨会,与实践者进行深入交流,从而使我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研究制造业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性,因此,我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只有不囿于传统的眼光,我才能不断发现制造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例如,传统的制造业注重成本和效率,而现代的制造业则更加注重环境和可持续性。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我才能及时把握到这些新的趋势和要求。

第四,研究制造业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制造业的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学科,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共同努力。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与其他研究者保持紧密的合作和交流,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在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学会了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思路,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团队协作不仅加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也培养了我的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最后,研究制造业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制造业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行业,它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学习和进步的精神。作为一名研究者,我始终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有限,需要不断扩充和更新。因此,我不仅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还研读最新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报告。通过学习,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在研究制造业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全局思维的重要性、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保持开放心态的积极性、团队协作的价值以及持续学习的迫切性。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为制造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多的贡献,并为制造业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第一段:引言(总结制造业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制造业是一个关键领域,它不仅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驱动力。然而,制造业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供应链协调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掌握有效的制造业管理心得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段:强调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制造业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帮助企业明确其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合适的计划和策略。一个成功的战略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和内部资源。并且,战略规划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内外部动态发展进行调整。

第三段:强调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制造业市场变化很快,企业需要具备快速适应的能力。这涉及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灵活性的提高。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需要企业调整产品的特性和功能,而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团队合作是必要的。

第四段: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是制造业管理的一个关键领域。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为了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此外,质量管理也需要全员参与,通过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第五段: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制造业成功的基石。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企业需要招聘有才干和经验的员工,并向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能力。此外,搭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和实施激励制度也是重要的,可以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结:在现代制造业管理中,战略规划以及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重要的。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制造业成功的关键。制造业管理需要企业经营者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提高。最后,希望制造业管理者能够从这些心得中获取启示,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这一年,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集中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参加了多项专题辅导,既丰富了党建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同时也更加深刻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既要肯定它,又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也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下面将学习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统一的。按照党的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要求我们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提高自身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工作中,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实际能力,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热潮,中心支行也积极组织各处开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动,这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加深入理解党的领导,各项政策的出台,国家机构的变化所具有的深层次的意义,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无限憧憬。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又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这都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发展。现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我们在前进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也还面临着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

让我清楚地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经历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个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最新成果,更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让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特历史地位等等。总而言之,学习了这些内容让我懂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三、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现阶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回顾历史50年代的“冒进”、60年代的“文革”我党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及我党今天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党经历了艰辛曲折和复杂的历史过程探索得来的;放眼全球东欧的剧变以及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发展滞后的现实,同样告诉我们我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正确性;着眼现实我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30年里,gdp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事实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一真理;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还存在着“左”的思想即否定改革开放、“右”的思想即主张全盘西化,这些思潮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我们的队伍,告诉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我们对该体系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四、体会到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

第3/4页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这样写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以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邓小平则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即事实与实践联系起来。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邓小平把“实践”与“实事求是”对应了起来,即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同时邓小平还进一步把事实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起来,用事实证明来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事实的实践特征。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作风和品格。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是党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是党保持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不排斥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前提下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条重要方针,“不争论”主要是为了避免纠缠于一些“姓社姓资”之类的问题,而贻误了我们改革开放的进程。

“不争论”不是不辨是非、不讲原则,而是让一些一时人们有争议的问题留待实践的检验。“不争论”正是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例如,在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要加强研究和讨论。又比如,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上,包括老百姓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如果我们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我们就很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讲,如果我们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争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问题上,我们就会贻误发展战机,很难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使命。所以我们要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

以上就是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的一些见解和心得体会。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制造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它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所有过程。这个领域充满了技术和创新,而且需要严谨的计划和管理。我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幸参与了一些制造业项目,今天我要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了解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了解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了解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对流程的了解有助于确定每个环节的耗时和资源需求,并确定哪些环节可以优化。对供应链的了解则有助于管理材料的采购和交付,保持良好的库存管理和准确的货物跟踪等方面。这些都是提高制造业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

第三段:重视员工培训和提高绩效。

制造业需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实现生产目标。因此,重视员工培训和提高绩效是非常必要的。我发现,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此外,员工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也是鼓励员工发挥最佳水平的关键因素。

第四段:要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制造业需要多个团队和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每个人都要有团队意识。无论是在设计、生产、物流还是销售方面,我们都需要在团队中合作,确保整个流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这有助于减少项目延误和错误,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在所有层面上建立有效的协作关系和团队意识。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与制造业项目,我意识到制造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个行业中,我们要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重视员工培训和提高绩效,了解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得足够好,才能最终实现优秀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取得成功。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制造业是一个需要高度组织和管理的行业,如何做好制造业的管理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制造业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

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涉及到供应链、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良好的制造业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有效的管理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二段:建立清晰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制造业管理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作为基础。只有明确了要达到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例如,可以设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交货期等指标,通过监控和评估这些指标的达成情况来评估管理的有效性。

第三段:优化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是制造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优化生产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时和成本。首先,要通过流程分析和价值流映射来理清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其次,要加强生产计划与排产的协调,确保原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第四段:强化质量管理。

在制造业中,质量是企业信誉和竞争力的基础。要做好制造业管理,必须重视质量管理。首先,要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其次,要做好供应商管理,选择有良好品质保证的供应商,并建立持续改进的合作机制。同时,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最后,要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客户反馈和市场信息,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第五段:持续改进和创新。

制造业管理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持续改进的方法包括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如六西格玛和PDCA循环等,以及激励和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创新思维。此外,要积极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引进新设备和新工艺,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结论。

制造业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关于制造业管理的心得体会,包括建立清晰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优化生产流程、强化质量管理以及持续改进和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能够为制造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制造业越来越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制造业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市场营销,才能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额。在我多年的从业经验中,我总结了一些制造业营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广大制造业企业有所帮助。

第一段:了解目标市场。

首先,了解目标市场是制造业营销的重要前提。制造业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产品适用于哪些消费群体和市场。了解目标市场,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喜好,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观察竞争对手、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等方式了解目标市场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段:品牌建设和产品定位。

其次,品牌建设和产品定位是制造业营销的核心。品牌是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建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制造业企业应该借助营销手段,通过传播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产品质量等方式进行品牌建设。同时,产品定位是制造业企业的营销策略的重要一环,要明确产品的特点和定位,寻找市场的细分点,定位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位置,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第三段:创新和差异化。

创新和差异化是制造业营销的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制造业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设计的差异化、服务的细分等方式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创新还包括营销方式的创新,通过网络营销、社群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来提升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额。

第四段: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是制造业营销的关键。制造业企业应该把客户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感受。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应该始终保持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以及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售后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为企业长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段:整合营销资源。

最后,制造业企业需要整合营销资源,实现营销的最大效益。营销资源包括人员、渠道、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制造业企业应该合理利用营销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要统筹各个渠道,整合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额。此外,制造业企业还需要建立营销团队,确保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实现良好的营销效果。

综上所述,制造业营销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所在。了解目标市场、品牌建设和产品定位、创新和差异化、客户关系建立以及整合营销资源等是制造业营销的重要环节。制造业企业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提升自身的营销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持续发展。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

进入21世纪以后,就制造业而言,85后和90后已逐渐成为员工结构的主力军,然而,该人群极具个性的群体特征,尤其是90后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出现对集团现有的基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集团基层管理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本文试图从集团员工结构变化的实际入手,通过有针对性地对90后群体特征及其成长背景的深入研究,并结合集团基层管理的现状,探讨90后员工管理的理念,并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任纲经理在百忙之中屡次莅临指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管理经验,现身说法,使本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对任经理热忱地育人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集团员工结构分析

以ipeg华中塑艺制造处为例,根据shzbg郑州人资发出的8月份最新人事数据显示,ipeg华中塑艺制造处8月份在职人力13094人,其中,1990年以后出生的员工总数为5753人,占在职总人数的43.94%;1986~1989年出生的员工总数为5098,占在职总人数的38.93%;1980~1985年出生的员工总数为1752年,占在职总人数的13.38%;1979年以前出生的员工总数仅为491人,仅占在职总数的3.75%。在职员工各年龄段的具体分布详见下图:

资料来源:塑艺制造处8月份人事数据

由上图可见,华中塑艺制造处的员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90后出生的员工人数将近总人数的一半,85后出生的员工人数为10851,占在职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2.87%,这表明,85后和90后已经成为华中塑艺制造处员工的主力军。那么,由此类推,整个华中制造总处、ipeg产品处、shzbg事业群乃至整个集团,其基础员工的年龄结构应该大致相当。

年龄结构的改变看似一个小小的变化,却给我们的基层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年龄结构的变化,折射的是管理对象的变化,更准确的地说,是管理对象特点的变化。正是90后性格、心理的新特点,打破了我们现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使我们以往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全部“失效”,给我们的基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和挑战。要想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就不得不先从“90后”的群体特征开始入手。

二、90后的群体特征

2.1.对工作意义的认知不同

較早年代出生的员工更多地把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看待,他們最少也會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更有許多人會把工作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不管怎样他們都會非常重视工作,很难想象没有工作会怎样。以前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一切,是保障生活的基礎,所以工作一定是優先于其它事務的。

而在现在社會,一切事務都在向多元化發展,人們选择的余地也有了很大的拓展。同時获得经济收入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現有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只是眾多选择中的一种而已,這就造成了員工工作觀念的轉變。如今的员工似乎更多地把工作当成一件可有可无、可大可小的事情,僅僅是自己暫時的生活选择。有的人将工作当作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有的人将工作当作积累自身經驗的跳板,甚至有的人将工作当作一个消磨时间的事情,以免無所事事感覺無聊。許多人认为現有工作僅僅是生活的一種選擇,自身的感受更加重要,所以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马上辞职不干。沒有更多地考慮自身責任與公司的需求。

2.2.接受任务的方式不同

相比而言較早年代出生员工的執行力更強,只要是公司提出的要求、领导分配的任務,员工绝大多数時間会不折不扣地去完成。這些员工的生长环境更單一,大多數人是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即使员工不认同领导分配的任務,也会出于对领导的尊重将工作完成。员工执行的前提僅僅是明确的任务分配。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只通過命令指示的方式也可以達成目标。

然而,90后员工更容易對工作提出異議,挑戰領導的權威。他們認為公司提出的要求、领导的分配也沒什麽大不了,不认权威只认自己的道理,员工认为有理有利的任務才會執行,员工认为没道理没利益的任務很可能拒絕執行,或只做表面功夫背地里打了折扣。希望90后员工做好一件事情,最好事先做好沟通,要让员工認清任務的緣由,有完成任務的動機才能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现在的領導最好以平等的身份与员工進行溝通,启发加引导,让员工發自內心認為一件工作值得完成才能實現整體目標的最優達成。

2.3.自我认知的定位不同

較早年代出生的员工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將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多时候为了遵守規章制度或者为了服从上級安排而捨弃一些對自身有利而影響工作的選擇。让自身利益为集體的利益和准则服务,最后在群体的价值实现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

而90后员工更多的将自我價值放在首位,很多时候以自我价值或标准来衡量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一个规则是否值得去遵守,并且会将自我的价值标准強加给其它人,通过社会规则等外力的约束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顺便促进群体价值的实现。

2.4.思维发展迅速,具有批判精神

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和非正规教育途径的增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模式发生了改变。90 后在短时间内能够接受大量的信息,使得他们面对更多学习与判断的机会,进而加速了思维的发展。信息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他们希望能同别人进行平等的交流,喜欢表达自我的想法,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学习模式。從而,要求平等,追求自我,充滿自信,不迷信权威,富有怀疑精神,成为了90 后群体的主要特征。

2.5.自主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合作能力

90 后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就是家庭生活的中心,而家长也以相对宽松民-主的方式对待他们。因此,他们有着较完整的自我认识,有主见,自信心强。但是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和兄弟姐妹一同成长,所以对父母有著很强的情感依赖,而与他人分享的能力相对較差。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能力不够強,缺乏對团队的忠诚感。

2.6.思想多元化,功利倾向明显

在网络广泛普及的大环境中,信息逐步开放和透明。网络的便捷和低成本,使 90 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技能。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趋于多元化,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地接受和吸收各种新生事物,会受到各种思潮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急剧变化,市场激烈竞争,国家整个经济形式呈现多样化。在这种经济社会背景中成长的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物质利益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增强了90 后的竞争意识,让他们的目标定位更加务实,价值取向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向。

2.7.心智与能力不对称

90 后思想活跃、想法新颖、充满激-情,喜欢标新立异,能够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获得社会的关注及展示自我。他们希望摆脱外界的束缚,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他们有着期待被了解和认同的内在需要,但是同时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他们的成长道路非常顺利,大部分是在父母的过度呵护下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充满着无限的优越感。然而这种成长经历,却使得他们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會难以承受,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90后的群体特征的形成,不是某一方面原因造成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包含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要想理解和把握90后的群体特征,就不得不先从90后的成长环境谈起。

三、90后员工的成长环境

3.1.家庭教育的失衡

众所周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至关重要。90后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物质生活的`满足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加上90后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处在事业的黄金时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倾向于工作和事业,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学校或者各式各样的辅导班。经常出差的父母甚至几个月都见不到孩子一面,就更别奢谈家庭教育。目前,90后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处于“有生育没教育”的状态。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学前教育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而且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家庭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內在的身心灵,学校教育重在培养外在的知技思。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于学校,缺少家庭的教育,将会造成孩子有才无德的局面,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企业的人员管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2.学校教育的失衡

学校原本是塑造人才的圣地,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動下,教育商品化、功利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盲目的追求分数,追捧分数,使得喊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到现在还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由于教育理念的滞后和教育机制的不合理,使得中国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有分数没素质、有知识没能力、有思想没经验”的书呆子,坐而论道无人能及,实际操作百无一用,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虽然头上顶着某某大学的光环,实际則是中看不中用。

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分数,应该是全方位的教育,纵向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灵”六育贯穿;横向应该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融汇贯通;斜向因该是“天、地、人”合一。如此,才能培养出品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

3.3.社会教育的失衡

在目前的社会机制下,虽然90后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他們发展的机会却在逐步的减少、门坎也在快速提高。首先,90后这代人在小学、中学时期,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诱-惑,学习成绩整体呈下降趋势,能进入大学深造的人越来越少;其次,即便进入大学的人,大学毕业以后,也會面临“刚毕业就失业,没上岗就下岗”的尴尬局面;再次,政府单位、军队、事业单位和国企的门坎过高且裙带关系严重,缺乏透明性和公正性,使得进入上述单位工作的几率微乎其微;最后,外资、合资以及著名的大型企业对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就90后的素质和能力而言,根本不具备竞争力。综上所述,在现有社会机制下,90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非常之大,准确来说,基本上大多都处于有生存没发展的状态。所以,造成这代人理想的集體缺失。很多90后的口头禅是:“别跟哥谈理想,早戒了!”

由于社会教育的失衡,使得在这样的社会机制下培养出来的人:一没有上进心;二没有归属感;三没有忠诚度。不是企业不用,而是不敢用。

3.4.自我修养的失衡

90后这代人,处在一个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信息交流的途径和信息获取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90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主要途径。互联网的相对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90后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丰富而且杂乱。加上前面讲到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集体失衡,对孩子的三观和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有效的正确的引导,再加上90后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使得90后这代人,虽然了解的信息很多,但是,真正对其職業生涯发展能起到实际帮助的却不多,使得90后这代人自身修养集体失衡,有知识没修养。

四、集团基层管理现状

基层管理处于管理金字塔的最低端,好比人体的末梢神经,是最能发现问题,也是最能制造问题的一个层面。集团的政策政令终究是要传达至最基层的,基层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再好的政策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不妨先谈一谈集团基层管理的现状。

4.1.依靠权力管理

集团的文化一直比较推崇军事化管理,侧重于强调员工的执行力,这本无可厚非,总裁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强调:“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这種管理方式,对70后和80后来说,效果很好;但是,对于85后尤其是90后,效果则不太明显。前面我们讲到90后群体特征时,特别指出,90后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上下级观念不强,藐视权威,蔑视权力。90后员工更会争辩,公司提出的、领导分配的又怎么样,不认权威只认自己的道理,员工认为有理有利的才去做,员工认为没道理没利益的,即便是命令,他们很可能也不做,或表面做但实际打折扣。

而集团目前的基层管理恰恰是更多的侧重于运用权力进行管理,忽视了沟通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基层线组长经常抱怨,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事情如果商量着来,一人一句话,半天时间就没有了,还是用命令往下压比较靠谱,再加上有时候生产时间紧、任务重,根本就没时间商量,必须快刀斩乱麻;另一方面,一些线组长本身水平就不高,经不起挑战,所以害怕挑战,为了避免挑战,维护自己的权威,便于后续管理,索性根本就不给员工商量的机会,直接用命令往下压,所以,集团的基层管理基本上都是“一言堂”管理,凡事主管说了算,员工基本上没有参与商量的机会。

4.2.依靠制度管理

集团的管理只是在“法”的层面上,属于低级别的管理操作,缺少情感管理的參與,没有考虑到员工在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劳动的同时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集团提供的待遇和配套的物质生活保障,确实可以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但是,在“归属感”、“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上,很大程度上没有满足,我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员工的需求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有更多高層次的需求。

4.3.依靠经验管理

虽然,集团建立了教育训练和学分管理机制,目的很显然就是利用这两种机制敦促各级人员主动学习,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提升各级人员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实际的执行效果来看,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实际情况是效果不大,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尤其是对管理干部。一方面,管理干部大多都是从一线一步步走过来的,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理经验,管理经验一旦形成,要想再改变很困难,从個人內心深處他们也是不愿意改变的;另一方面,从基層走过来的管理干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般都比较差,即便教育训练会介绍和提供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一旦改变,就意味着许多东西都要重新规划、建立、实施和检讨,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主管怕掌控不了局面,操作起来投鼠忌器,所以,很多主管宁可相信自己的经验也不接受新的知识,完全凭自己的经验進行管理,殊不知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不斷發展和變化.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某些固有经验根本就是过时的或错误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管理好90后员工便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试想一下,一个2.4亿人的群体,我们可以不理解他们,却不可以视而不见;我们可以不欣赏他们,却不可以回避;我们可以指责他们,却不能对他们放任不管!因为,不论我们愿意与否,他们将是集团的未来和明天。

五、90后员工有效管理的方式

很多企业管理者抱怨:“真搞不懂90后的员工怎么回事?我们对他们已经够忍让的了!对他们好也不是,坏也不是!他们要求一箩筐,但做起事来却懒懒散散,到底要我们怎么做,他们才满意?”而90后员工则抱怨:“为什么领导就是不理解我,不信任我,我的能力比谁差啊?天天叫我干这干那,干完还不满意,这简直把我当活驴使吗?”这是很多基层管理者都曾面临过的难题,难题产生的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管理者用传统的经验主义管理模式去规范、约束和改造90后员工,当经验遇到新的管理对象,效果不灵验了。那么90后的员工究竟该如何管理,结合前面90后的群体特征以及集团现行的基层管理模式,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对90后的管理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对对集团的基础管理有所帮助。

5.1.魅力提前、权力退后

90后员工对物质短缺没什么概念,对动荡的认识仅停留于想象,他们闻不到芫荽散发的脉脉香气,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尾气,但他们有供自己任意驰骋的网络原野。他们既拥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欲望,又具备如同美国西进运动中依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创业精神,同時也接受了比前辈们更为良好的教育。

他们反感训斥、推卸责任、玩弄权谋的管理者,他们需要尊重、关怀和真诚。对90后员工要更多地采取激励领导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硬性管理,管理者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因此,管理者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领导形象,强化领导方式的人性化与科学化,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魅力型的管理者,而不是权力的执行者。

5.2.沟通提前、命令退后

心理学中,把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类型,即: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和平型。90后也同样可以按这四个类型划分。因为,針對不同性格类型的员工,沟通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

首先,活泼型。其优点是善于劝导,注重人際关系;缺点是缺乏条理,粗心大意;追求的是广受欢迎与喝彩;担心的是失去声望;最渴望的是获得别人的认同。与活泼型的90后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他们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梦想表示支持;理解他们说话,不要立即批评;容忍他们离经叛道、新奇的行为;要热情随和、潇洒大方一些;协助他们提高形象;细节琐事不让他们过多参与;要懂得他们是善意的。

其次,完美型。其优点是做事讲求条理、善于分析;弱点是完美主义、过于苛刻;追求精细准确、一丝不苟;担心别人的批评和非议;渴望追求进步和上进。与完美型的90后沟通需注意以下几点:要知道他们敏感而容易受到伤害,不要伤其自尊;提出周到有条不紊的办法,树立务实形象;具体实践诺言一定要兑现;更细致、更精确和理智;列出任何计划的长、短处;不要越轨、遵循规章制度。

再次,力量型。其优点是善于管理、主动积极;其弱点是缺乏耐心、感觉迟钝;追求支配地位、重视权力;担心的是被驱动、强迫;其动机是获取胜利追逐成功。与力量型90后沟通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承认他们是天生的领导者;表示支持他们的意愿和目标;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注重结果与机会、不要拘泥于过程与形式。

最后,和平型。其优点是恪尽职守、善于倾听;其弱点是过于敏感、缺乏主见;追求被人接受和生活稳定;最担心突然的变革,渴望团结、重视归属感。与和平型90后员工沟通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要懂得他们需要直接的推动;帮助他们订立目标并争取回报;主动表示对他们情感的关注;不要急于获得信任;有异见时,从情感角度去谈;积极地傾听,鼓励他们表達。

总而言之,不管任何类型的90后,都非常重视主管能与其充分的沟通,各種類型无一例外的都對命令充满了抵触和反感,所以,对90后的管理,要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命令。

5.3.平等提前、等级退后

90后宁愿失业,也不愿容忍自己的价值被忽略。90后员工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一碰就可能导致彼此关系僵化甚至离职。因此,管理者应树立起平等的心态,改变高高在上的權威姿態。可以采用商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和布置任务。如联想集团推行“称谓无总”,规定名字为三个字则叫后两个字,名字为两个字则直呼其名,否则就罚款50~100元。联想推行这种亲情文化,就是要打破上下级的等级味道,营造出彼此尊重、平等、宽松、包容、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否奏效取决于各级主管在观念和行为上能不能真正作出改变。

5.4.理解提前、成见靠后

90后既是未来员工的主体,又是未来基层管理的主体,理解他们,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道路。大多數90后由于是独生子女多,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呵护,生活在一个完全自由自在的天地。一旦走入职场,一切都必须以业绩談起,单位领导也往往不会从体贴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你的业绩。由于公司不能带给他们家庭所給予的关注,这让90后们感到被忽视、不被尊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使90后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最后觉得自我价值不能实现,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情感饥渴。

管理者对90后员工已有很多成见。如:不能吃苦、眼高手低、合作性差等。而90后员工则埋怨:“为什么没遇到能懂我的上司?”面对 90后员工,我们不要把他们标签化。其实,90后员工只希望得到更多尊重和肯定,获得价值认同感,这个要求并不过分。管理者需要抛开成见与认知误区,用心去读懂 90后员工的真正需求。

5.5.知识提前、经验退后

基层管理者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90后员工信息获取渠道广泛,知识面广,基层管理者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点,时常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及时掌握基层员工的心理动向。這对基层主管准确决策、有效管理都会起到積極的作用。时代在变,一切都在变,基层管理者应该紧扣时代变化之脉搏,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切莫陷入固步自封的经验主义怪圈。

六、结束语

90后已经成员集团员工结构的主力军,对90后员工的管理,已经不能照搬以往权力管理、制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老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在管理过程中要更多地采用魅力管理、情感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90后员工。

随着90后逐渐进入职场,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为组织服务成为管理者急需思考的问题。如今,他们即将成为企业的一份子,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将用自己的激-情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然而,社会上也对他们充满了质疑。虽然调查表明90后是“乐天一派”,其人生观总体上积极、进取和健康,然而职场人似乎已经给90后贴上了各种标签:自我、浮躁、叛逆、眼高手低、心理脆弱、喜欢找捷径、解构权威、不能融入团队、强调圈子中的个人特色和话语权等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当90后逐渐成长为企业不可忽视的员工群体后,该群体的成长发展,直接与企业的利益挂钩。本文从90后个性特征出发,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90后员工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一、90后员工的个性特点

按照人口学事实来讲,90后是指出生于1990年到1999年之间的人群。他们经历着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实:独生子女政策、网络和通讯技术飞跃、高校扩招、长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市场经济深入人心、城乡流动的放开、家庭经济状况改善等等。这些社会历史现象构成了90后的集体经验,并影响其形成独特的自我认同和工作价值观。

3、内心充满矛盾。他们从小就接受了竞争的观念,具有开拓精神,期盼着个性的成长与张扬……当然,他们也难逃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洗礼,依赖心理较强,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较弱,有其自身难以绕过的暗礁。90后员工的成人感及幼稚感并存,种种的心理冲突矛盾不时的表现出来,有着反抗性和依赖性、封闭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弱的矛盾。

4、追求平等,价值取向多元。网络和通讯技术在过去10余年有了爆炸式发展。电脑、互联网、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和通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承模式,打破了知识垄断。30岁以下年轻人是跟帖、博客和微博这类新媒介的主力,也是传统媒体一线记者的主力,这使得他们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公众舆-论的走向。[3]与70后相比,90后对事物的了解更全面、迅速,他们不再盲从权威,甚至他们本身就是新技术领域权威。他们更加追求平等,对组织中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容忍度更低。相比于父母看重金钱和稳定的工作,他们更加看重工作的福利、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职业生涯规划。

5、知识水平较高,创意多、点子多、头脑灵活。90后刚好赶上高校扩招的浪潮,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加之近30年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国际交流增多等因素,民-主、平等、平衡型成功等观念普遍得到90后认同。同时,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多,使得90后们有了更多的渠道的获得信息。由于接触了大量、丰富的信息,90后员工普遍具有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特点。

二、90后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员工如果对工作有了不满的情绪,一般有四类消极反应:离职、降低职务内绩效(如消极应付、降低工作质量、怠工等)、降低职务外绩效(包括承担职责范围外的义务、加班、对同事产生负面影响等)和反组织反-社-会行为(包括打击报复、偷窃、攻击等)。目前,企业员工忠诚的缺失已经越发明显。90后员工在工作中很难保持极高的热情,不能满足企业要求,90后员工不再对组织无条件的奉献和忠诚。这种种迹象表明,90后员工忠诚度降低甚至滑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

1、高流动率。近年来,所有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即员工的流动性增加。跳槽现象主要源于员工忠诚度的滑坡。2012年6月以来,大批90后毕业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随之“闪辞”、“闪辞族”等新字眼也频繁出现在网上,成为网络热门词语。在智联招聘推出的2012年职场人跳槽调查的19480份有效问卷中,已有29.93%的人完成了跳槽计划,相比2011年(22.30%)有所增长。另外,2012年9月以来已跳槽或者有跳槽想法的职场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7.89%。智联招聘调查显示,90后职场新人在入职1—2个月跳槽的比例最高,有的甚至干不到一个星期就离职,跳槽活跃度显而易见。这些90后职场新人成为不折不扣的“闪辞族”。[5]《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的调研数据也显示,80、90后员工作为职场新生代,离职率超过30%,高出平均水平5%。负责此项调查的人力资源专家透露,作为职场新生代的90后实际频繁离职的比例更高。如何管理好90后员工“闪辞”,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是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对的难题。

2、低士气。士气低落,主要因为责任心差,缺乏激-情,缺乏主动性。许多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工作不再保持极高热情,士气低落,缺乏为企业付出智慧和努力的奉献精神。

3、团队意识淡薄。相对于其他年代的老员工,90后员工的奉献精神不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90后员工基本为独生子女,父母以及祖辈的疼爱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遇到困难时喜欢推卸责任、担当意识较差,往往给人不合群的印象。

4、心理契约不协调。心理契约不协调主要表现为90后员工与组织对雇佣契约的理解不一致,缺乏信任,缺乏沟通,冲突不断。

5、心理契约关系破裂频繁。心理契约关系破裂频繁主要表现为90后员工感觉到心理契约遭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

三、加强90后员工管理对策建议

用人并不在于如何规避他们的短处,而在于如何把他们的长处发挥到极限。“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发展与管理论坛”期间,一份《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新鲜出炉,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调查显示,“80后”、“90后”员工离职率整体偏高,正遭遇“成长的烦恼”,甚至出现了越年轻换工作越勤的情况,对此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1、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员工对公司满意度的关键性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建立起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90后来说,面临着或轻或重的经济压力。他们需要一份体面的收入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社会地位。所以,一个良好的、与绩效挂钩的具有吸引力的合理薪酬体系对于他们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1)提高薪酬制度的外部竞争力

通过薪酬的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位,并参照同行类似岗位的薪酬等级或水平,确立本企业的薪资水平,保持核心岗位适度的竞争性。

1)让员工参与到薪酬设计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中来完善薪酬体系。

2)公布同行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加以对比来实现其合理性。

(2)保持薪酬制度的内部公平性

企业应该给90后员工相同的机会,通过评价进行淘汰,这样就能让员工注重机会均等,避免结果均等。从工作岗位分析开始,采集相关工作岗位的信息,并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评价、设计、分类、分级,构建起以岗位相对价值为依据的基本工资框架体系。借助员工绩效考评、人员素质测评等相关技术,以某项工作在完成企业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基础,根据工作岗位的责任权限、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技能要求四要素,经过合理的测定和评价,确立企业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和相互之间的层级关系。以此框架设计的薪酬制度,不但能维护企业内部员工薪酬分析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从根本上确保企业薪酬目标的实现,同时能够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评价技术中职位评价技术是实现内部公平性的主要手段。

(3)强化绩效考核对薪酬制度的保障作用

薪酬体系高效运行的保障之一是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包括计划制定、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和绩效改进四大环节。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离不开清晰的发展战略、明确的职位分析,离不开激励性的薪酬设计。绩效管理要形成闭环设计,就是要有执行、检查、控制、提升等环节。要通过制度设计和培训宣传,让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贯穿于管理者和员工工作的全过程。经过科学考核得到的评价,才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业绩,对员工才有说服力,才能将员工的贡献与员工的薪酬、培训、晋升挂钩,才能将保障薪酬制度落到实处。

2、做好90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90后员工受教育程度高,接受信息面广,向往舒适而充实的生活,因此,他们更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而职业理想和抱负的实现是90后员工对组织承诺的主要期望内容之一。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为90后员工提供了事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能够使90后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1)进行明确的职业目标定位。职业目标定位需要在对90后员工自身和企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这不仅是员工个人的事情,更应列入企业的员工培训的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职业目标定位需要经历的步骤包括:客观的进行自我审视与评估,包括对发展需求、能力、兴趣、性格等多方面的分析;对企业环境或行业所处社会环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确定各阶段发展目标,包括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生涯目标;获得公司的建议,将个人的目标与公司发展目标进行协调;目标的调整与修正。职业目标的定位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也可以分为周目标、月目标和年目标,分别进行规划和确定。

(2)尊重90后员工的个性和兴趣选择。相对老一代员工而言,90后员工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受到尊重。例如,他们更重视个人的私密空间和时间,希望与领导和同事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不喜欢加班,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不应过多干涉他们的工作以外的生活;他们不喜欢高高在上、等级森严的管理,上级领导的亲和力就变得非常重要;公司新生代员工多为外地人,他们希望在生活等方面得到公司的关心和支持。对于公司而言,以上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挑战,需要深入而细致的实践探索和改革。

(3)制定合理的岗位体系及配套制度。合理的岗位体系及配套制度是职业发展通道发挥效率的重要保障,对90后员工而言,双通道的设计比仅有管理岗位的单通道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在设置了合理的岗位体系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虑、工资、奖惩等配套制度,使岗位体系的激励作用得到落实。

3、给90后员工带来成长快乐

一个员工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他的热情和创造力,员工在企业的创造力发挥程度,更多的来自其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则有赖于老板以其企业环境。 (1)平等的对待,给予足够的尊重与认同。90后员工一般都拥有较高学历,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企业对他们的知识程度及学习能力给予认可,期待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新的管理诉求,需要有新的管理方式,应打破上下级之间的等级,营造出彼此尊重、平等、宽松的企业文化氛围。

(2)给员工提供横向或纵向的个人发展途径。职位的晋升固然是一条个人发展的途径。但是企业的现有资源决定了,不是每一个员工都能通过职位的升迁来实现价值的。对于一个企业,即使是相同的岗位,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岗位本身都是有发展的,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等到更多的历练、经验和教训。

(3)分配工作时考虑员工能力、兴趣与特长。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是最投入也最用心的,用人的关键也在于此,让企业内部的员工尽量的达到人尽其职,每个工作岗位上都有热爱它的人,这样个人价值才能获得最大的发挥,这样做看似复杂但是更加人性化,在为90后员工分配工作之前对员工有初步的了解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是十分重要的。让擅长交际的人活跃气氛,让思维缜密的人处理行政事务,让严于律己的人管理财务,这都是人尽其能的表现。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一

第一段(引入)。

研究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在学生中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将结合个人经历,总结研究课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第二段(认识研究)。

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科学的、有计划的探究活动,需要经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方法和可行的步骤,以解答或发现某个特定的问题。在研究课中,我们要从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等方面着手,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与系统性。

第三段(实施研究)。

实施研究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考验耐心和毅力的阶段。研究者需要耐心地收集、整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信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在实施研究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四段(取得成果)。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在研究课中,成果的形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科研论文、学术报告、研究成果展等。无论成果以何种方式呈现,都应注重内容的创新和质量的优良。此外,还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研究课的学习和实践,个人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首先,研究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扎实的科学素养。其次,研究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相互之间的启发和支持能够推动研究工作的进行。最后,在研究中要有创新思维和敢于冒险的勇气,只有勇于尝试和创新,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总结。

总之,研究课研究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的选题、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我们可以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和科学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希望通过对研究心得的总结与分享,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人才做出贡献。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二

制造业是一个广泛的行业,它涉及到所有生产和加工物品的过程。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加工和制造,都是制造业活动的一部分。对于制造业来说,精益生产、高效率、高质量和客户满意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制造业中,准确的数据、精准的计划和有效的生产流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制造业从业者来说,必须掌握良好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在我所就职的制造企业中,我感受到了制造业活动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产品不仅需要精确度高,生产周期短,而且很多产品还需要满足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经常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最佳的工作方式和生产流程。同时,我还意识到制造业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工作,而是需要团队协作来实现。

为了提高制造业活动的效率,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

1.应用现代生产技术,如物联网、工业4.0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3.通过集中供应链管理,实现更有效的原材料和产品配送;。

4.通过培训和提高员工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浪费和延误,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第四段: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制造业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的工作方式提供了新的机会。从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到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IT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业活动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精细化的生产规划和协调,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和服务。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第五段:结论。

作为制造业从业者,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制造业活动的基本概念和挑战性。同时,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中,只有不断学习和改进,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更高的成长和发展。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三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建立高效优质的制造业管理体系。作为一名制造业管理者,我深切体会到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我积累了一些管理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积极性。

作为制造业的管理者,重要的是要做好员工的激励和引导工作。在激励员工方面,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要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和优势,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例如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让员工感到有成长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外,要注重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定期开展员工活动和团建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段:建立高效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在制造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生产效率。为此,需要建立高效的生产流程,提供优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首先,要合理规划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顺畅运转,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浪费。其次,要注重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稳定性。同时,要培养员工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质量意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段: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供应能力。

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企业的运作起到关键性作用。为了提高产品供应能力,我们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首先,要严格选择供应商,注重质量和价格的平衡,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交付优质的原材料。其次,要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供应链中的问题和难题。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和成品的及时供应。

第四段:强化质量控制,提高产品品质。

高品质的产品是吸引客户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为了提高产品品质,我们需要强化质量控制,从原材料选择到产品出厂全过程进行严格把关。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其次,要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质量要求。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升产品品质。

第五段:注重创新和持续改进,提升企业竞争力。

制造业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企业的创新和持续改进。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及时调整和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同时,要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和意见,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并推动创新项目的实施。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制造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总结和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上述几点制造业管理心得和体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实现长久的发展。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四

《古典文学知识》编辑部来函让我介绍治学经验,根据我的具体情况,我想就古代文学的综合研究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读者朋友交流。

我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表论文,1987年出版第一部专著《兴的源起——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最近的一部专著《现代学术文化思潮与诗经研究——20世纪诗经研究史》(学苑出版社出版),二三十年来,综合研究一直贯穿着我的全部研究历程。

所谓综合研究是指以大文化为背景,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以揭示其演变规律、总体特征、内在精神、感情心理乃至艺术审美及其与各种意识形态的复杂联系,力求在与文化的统一中对作品做多层面的较深解读。显然,综合研究不但超越了传统的字句解读和五十年代以后的历史社会学分析,而且通过揭示作品“生态环境”的文化还原,把作品真正地归还给了它的时代。这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方法的适应力和穿透力,为深化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保证。

例如,“兴”的研究是“诗经学”乃至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古今论著不可胜数,但从来没有人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兴”的起源。事实上,这是一个存在很多疑问且具有广阔开发前途的重要论题。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既是咏其“所咏之词”,为什么不去直咏,偏要绕弯子来先言“他物”?有人从审美或实用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都不符合实际,因为在“兴”起源的原始时代,先民根本就不具备那样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事实上,原始先民以“他物”起兴既不是出于审美动机,也不是出于实用动机,而是出于一种深刻的宗教原因。不同的原始兴象具有不同的宗教根源,80年代初期发表的《鸟类兴象的起源与鸟图腾崇拜》、《鱼类兴象的起源与生殖崇拜》、《树木兴象的起源与社树崇拜》和《虚拟动物兴象的起源与祥瑞观念》等论文(这些论文都是《兴的源起》的组成部分),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可以看出,研究“兴”的起源实际就是研究那具有审美特征的“他物”的前身的历史性质,这不但有助于认识“兴”起源的本质、早期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而且促进了文学的文化研究的发展。

又如,战争诗本应描写双方战斗的场面,但《诗经》中的战争诗却一无例外地只写兵强马壮、仪仗威严以及对于文德教化的宣扬,而从不直接描写厮杀格斗的场面,这只要与希腊史诗《伊利亚特》的战斗场面描写做一对比,就会看得十分清楚。局限于文学自身是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而必须从周代的政治、军事思想中寻找答案。我在《诗经研究反思》一书和有关论文中指出我国古代理想的政治是崇德尚义,垂裳而治,理想的战争则是“胜残去杀”,战胜于庙堂。这一思想在《尚书》、《周易》和《论语》以及两汉典籍中多有反映。《诗经》战争诗正是以这一思想为灵魂。这样从大文化的背景下去审视《诗经》战争诗,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如《诗经》中的宴饮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论著多以其反映统治阶级的腐化享乐生活、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和价值而加以彻底的否定,显然这是一种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批评方法。如果从综合研究的角度深入到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将宴饮诗与周代礼乐文化联系起来,就会看到其巨大的文化价值。我在《诗经研究反思》和有关论文中指出,宴饮诗通过表现宾主从容守礼的道德风范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突出反映了礼乐文化的道德实质,而且活生生地展现了礼乐文化的外在风貌和内在之美,以及古代东方人际关系特有的“人情味”。宴饮诗这方面的价值是其他任何诗歌都不能代替的。

综合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提出和解决一些重要的难题,深化和拓展古代文学研究,与它的独特的优长有直接关系。大体说来,综合研究的优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充分注意文学作品与其文化环境的统一,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文学与其产生的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

文学作品与其历史背景的关系问题,表面看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不然,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环境、背景的理解,质言之,也就是究竟是环境、背景中的什么因素在制约和影响着文学的性质和特征。

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文学产生的环境、背景的认识很狭隘,认为就是围绕作者的小天地,即作者的生活范围,如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等。这种观点把文学产生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偶然的个人的因素,而彻底否定了文学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五十年代以后,庸俗社会学盛行,认为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而政治、经济又被简单地归结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两种观点表面看来恰好相反,实际却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根本忽略和否定文化对于文学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事实上,真正对文学产生巨大而深刻影响的是文化,特别是文化通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因为恰恰是文化及其传统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如哲学观念、宗教信仰、生活理想、伦理道德、审美趣味以及有关的制度、风尚、习俗等等。所谓社会环境和背景对于文学的制约和影响,实际上正是这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文学与其文化环境的统一去把握作品的。例如《诗经》中的祭祀诗一般认为共有17首,通观这17首诗歌会发现两个有趣的问题:一是这17首诗歌以祭祀祖先的为最多,共13首,约占76%;二是在祭祀祖先的13首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和武王的为最多,共有9首,约占69%。如何理解这两个问题?我在《关于〈诗经〉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两个问题》一文中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从文学与文化的统一中寻找原因:原来在周人的各种宗教信仰,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中,以祖先崇拜最为发达和盛行,《诗经》祭祀诗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正是高度强化的祖先崇拜的反映。关于第二个问题,即在祭祀祖先的祭祀诗中为什么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最多,则是因为在他们身上集中了更多的观念内容和价值。原来,文王、武王是周代新的天命观念(相对于殷商时代的天命观念而言)的最早的实践者和体现者,祭祀他们固然是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通过祭祀他们来肯定和强化天命观念,而肯定和强化天命观念也就是肯定周人代商的现实,强化新王朝的统治。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社会政治、经济因素以及个人家庭、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但它们都是通过文化的中介在起作用,文学作品的内容绝不是它们在作品中的直接投影。

二、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由于多学科的交叉容易形成广阔的学术视野,因而便于从宏观上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学术视野是否广阔不只是知识含量多少的问题,也不只是论题大小的问题,在本质上是长期学术积累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和学术空间的纵深感,有了这种纵深感才可能有学术的深度和广度。从宏观上深刻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近三四年来,我在做20世纪《诗经》学术史研究。在正式动笔之前,曾反复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学术史为什么会发展,也就是学术史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二是20世纪《诗经》学术史的根本特征是什么,也就是20世纪《诗经》学术史与古代《诗经》学术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有没有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上述课题能否较好地完成。

作为对于学术研究反思和的学术史,不是学术研究实例的总合,也不是学者及其论著的简单排列,而是梳理和总结学术发展演化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学术史的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即带有某种综合性,文学研究史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解决文学研究史的问题必然要涉及其他诸多学科,局限于某一学科自身的狭隘范围,是不可能真正解决该学科研究史的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只有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才有可能完成学术史的研究任务。

从综合研究的角度出发,在考察不同历史阶段的一些学科的学术史之后,认识到任何时代、任何学科的学术史之所以不断发展,都是该学科的学术传统与时代学术文化思潮“对话”的结果,也就是说,时代学术文化思潮才是学术史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是它通过学术传统推动着学术史的发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学术史都是如此,只不过由于古代社会发展缓慢,学术文化思潮的变化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剧烈和迅速,而不太引人注目罢了。

处于社会历史和学术文化思潮激变背景下的20世纪《诗经》学术史,不同于古代学术史的根本特点,恰恰在于它与时代学术文化思潮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受到的影响和制约更加明显和深刻——我国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文化思潮总是很快就被“诗经学”吸纳,并在新的研究成果中反映出来,《诗经》研究也因而成为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中最为开放和活跃的学科之一。

“五四”时期,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是从疑古辨伪开始走上《诗经》研究道路的,他们的《诗经》研究不但是疑古辨伪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它的延伸和深化,而疑古辨伪正是提倡科学和独立思考的“五四”精神的体现。

二三十年代唯物史观被引入《诗经》研究领域,使《诗经》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诗经学”的重点和强项在于考据和训诂,而唯物史观引入《诗经》研究领域,则致力于作品的解读和阐释,这极大地弥补了传统研究的弱项,提高了《诗经》研究的深刻性和科学性。

50年代末到70年代,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诗经》“研究”完全丧失了学术独立性,而听凭政治的需要,胡乱杜撰,把荒谬、愚昧、落后的东西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80年代以后,以对传统文化反思为先导的“文化热”,不但从整体上推动了文化研究的发展,而且为《诗经》研究提供了观念和方法论的支持。由于文化意识的普遍建立,学者们开始注意从文化的心理的层面(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民族性格等)和有关的观念、制度、风俗、习尚与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诗经》,形成了《诗经》的文化批评模式。新的批评模式促进了对《诗经》的新一轮阐释——《诗经》的文化阐释。

开放意识促进了80年代以后《诗经》研究的海内外学术交流,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地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极大地促进了“诗经学”的发展。

可以看出,随着20世纪新的学术文化思潮的不断涌现,《诗经》研究也“与时俱进”,异彩纷呈,这一切都是“诗经学”传统与现代学术文化思潮“对话”的结果,就像历史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一样。

从以上所说的根本特点出发,在《现代学术文化思潮与诗经研究——二十世纪诗经研究史》一书中,我没有采用那种学者生平简介加论著分析评论的“列传式”的学术史建构模式,而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学术史建构模式,即从《诗经》研究与现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内在联系的视角切入,具体考察现代学术文化思潮如何影响和决定《诗经》研究的方向、重点和方法,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特征、成绩和不足,简言之,也就是在时代学术文化思潮的大视野与“诗经学”自身传统结合的框架内,把握传统“诗经学”在现代条件下的嬗变过程。

这本书的大胆尝试,不但比较深刻地揭示了20世纪《诗经》学术发展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给各个时期的学者及其著作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定位,更为重要的是打破了多年来“列传式”学术史建构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以后,学术史研究有了两种不同的建构模式可供选择,这当然有助于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这一点不只是对《诗经》研究史,而且对全部古典文学研究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述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的两大优长的结合,形成了它的第三个优长,即增加了对于考察对象的审视视角和研究的切入点,因而有助于形成更多的论题。这无论是对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还是加强研究的深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多有这样的体验:有时,面对研究对象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找不到合适的视角和切入点。寻找和确定研究视角和切入点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内部,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研究者应当主动去发现,这就要求他必须有一双“先见”的眼睛。而给人以这种“先见之明”的恰恰正是他的学识和知识积累。综合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多,知识范围广,因而找到的视角和切入点也就相对较多。

例如,上世纪50—70年代运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屈原,一般都局限于文学研究的范围(今天看来,那时对于文学的理解也不全面),很难再有其他的发现。而运用大文化背景下的综合研究方法,则有很多的视角和切入点可以选择,我在80年代进行屈原研究的时候,除了从文学的角度写了《屈原在诗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之外,还分别从美学、思想史和神话学的角度发表了《屈原的美学思想和创作主张》、《屈原思想与中国思想史上的“儒法合流”》以及《屈原在神话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等论文,这些论文后来都成为《屈赋研究论衡》一书中的重要章节。

又如,文学史在讲神话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它与哲学的关系,讲寓言的时候又往往会涉及它与神话的关系。如果没有必要的学识和知识储备给你“先见”的眼睛,这个问题往往会一带而过,不可能引起特别的注意。其实,这里就隐藏着很好的切入点。我在《庄子哲学观念的神话根源》一文中从神话与哲学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庄子哲学的性质和特征,指出庄子的一些哲学观念,如时间观念、生死观念和主客观关系的观念,都直接继承了原始神话,与原始神话所体现的原始哲学观念具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和某些一致性。庄子从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需要出发,把蕴涵于神话故事中的原始哲学观念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升华和哲学化,成为自己哲学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寓言与神话的关系,一般文学史和有关论著中都认为寓言起源于对于神话的继承,这个观点很片面、笼统,是错误的。我在《试论中国寓言的起源》一文中通过对于“画蛇添足”、“鲁侯养鸟”和“叶公好龙”等寓言的分析,指出这些寓言都是把往昔的那些以传统的宗教观念为基础的行为和心理,如为蛇添足使其成龙、祭祀图腾神灵和刻画图腾形象等等,放在春秋时代的新的历史背景下,用实践理性的观点予以否定和批判,使宗教的荒谬和传统的乖违充分暴露在人们面前,从而彻底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世界观。所以,寓言的起源在本质上正是先秦时代理性精神对于神话、巫术所体现的宗教观念批判的结果。以上两篇论文后来也都收入《先秦神话思想史论》一书中。

总而言之,是以大文化为背景的综合研究使我摆脱了学术研究中的局促、狭隘的局面,凭借着更多的视角和切入点,开拓出较为广阔的阐释空间。

最后,再说一说我在具体论证过程中,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宏观考察和微观剖析的结合。

有些问题,例如“兴”的规范化形式的形成、神话的历史化、神话向物占和寓言的转化等问题,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甚至是跨时代的产物。要考察这类问题,必须放眼宏观,把握整体,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关现象贯通起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特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把具体问题放到宏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局部透视,如对于某些原始兴象、寓言以及庄子哲学中的“无待”的分析,都是如此。又如,对于20世纪《诗经》学术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也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具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并注意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历史(学术史)实际的统一,力争做到既有宏观的视野和理论概括,又有典型例证的微观证明。

二、注意历史发展的动态考察。

对于研究对象,重要的是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之中,“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考察,努力避免孤立静止和简单化的方法。同样一个问题,从动、静两种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两种结论。例如屈原在《天问》中大胆怀疑和抨击神话的荒诞和乖谬,对神话作了彻底的否定。如果孤立地就此一点来看,对神话的发展似乎是不利的。但如果把它放到人类认识神话的整体进程中,就会看到这种怀疑和否定是人类认识神话本质的必经历史阶段(世界各民族在认识神话的历史过程中都经历过对于神话的否定的历史阶段),是人们后来肯定神话价值的前提,因此,屈原对于神话的怀疑和否定,是对人类认识神话的重大贡献,在神话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意从时代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出发,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问题,必须结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具体的时代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的研究。例如,对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先秦神话思想史论》一书没有采用通行的西方神话学理论的分类原则,而是根据中华民族早期历史发展道路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国神话的特殊性进行分类。西方神话学理论的以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成长历程为根据的神话分类原则,适用于在自然崇拜基础上产生且有主神和内在统一的普遍神系的希腊神话,而不适用于主要是在祖先崇拜基础上产生且缺乏主神和内在统一的普遍神系的中国神话。所以此书从中国神话的特点出发,按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对中国神话进行了分类。又如,寓言的起源,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途径,中国古代寓言的起源不同于古希腊和古代印度寓言的起源,不能照搬它们的理论。本书认为,从春秋时代理性精神对于传统宗教、巫术观念的批判和否定中,催生了神话向寓言的转化,这是符合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实际的。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五

制造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制造业的研究与观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制造业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关键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创新、技术、智能化、绿色和人才等方面阐述我在研究制造业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造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创新可以从产品、工艺和管理等方面展开。对于产品创新来说,制造企业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关注消费者的反馈,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符合市场需求。对于工艺创新来说,制造企业应该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探索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对于管理创新来说,制造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组织和流程的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总之,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其次,技术是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在制造业中,技术包括产品制造技术和生产过程技术。在产品制造技术方面,制造企业应该注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这可以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来实现。在生产过程技术方面,制造企业应该加强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制造企业还应该重视培养技术人才,加强技术交流合作,避免技术孤岛。通过技术的不断升级,制造业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第三,智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智能制造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自主决策和自动控制的制造方式。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正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流方向。通过智能化,制造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制造还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制造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加大对智能制造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绿色制造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制造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课题。绿色制造是通过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手段来降低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制造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行绿色生产,开发环保型产品。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绿色制造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发展模式。

最后,培养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制造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而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制造企业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引导学生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和热爱,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大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制造业,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研究制造业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重要性和发展潜力。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技术、智能化、绿色和人才等方面的努力,制造业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制造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六

党的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是实施“”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正如所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作为一名在校生,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我对历年党的重要会议都投入了巨大的关注与热情。随着年岁的增长与社会见闻的丰富,众多的党政会议对我来说慢慢的从抽象的感性认识扩充到了深刻的理性认识层面。可以说是我第一次完整关注的全国代表大会,让我领略到我党在领导国家前进上所展示的远见卓识!听完这场报告,我总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自信”。这自信不仅仅是来自于平稳的语速,铿锵有力的声音。更来自于这场报告里所包含的内容。近2个小时的报告,旗帜鲜明、振奋人心、方向明朗。将过去五年的成就和问题娓娓道来,既没有对成就沾沾自喜,也没有对问题遮遮掩掩,显示了一个成熟政党的无比自信。

道路自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道路自觉,不是主观臆断,更非自我陶醉,而是源自实践。从革命到建设,从建设到改革,在探索中国道路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直到开拓出强国富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

理论自信。一个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总结经验,在创造性地回答实践和时代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理论自觉铸就理论自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现成制度可供参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我们党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进,以制度自觉铸就制度自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的,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制度自信。

我们研究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研究生党员又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我们的职业定位就是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职业责任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可以说,能否保持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关乎科教兴国的大业,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当代研究生党员应当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无法预知的暗礁险滩,它需要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率先过礁越险,铺路搭桥;当代研究党员更应当明白这样的道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它需要走在时代前列的共产党员能够用坚强的意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要更加自觉地实践新时期的党员标准,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加强党性磨砺和修养,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起我们学生党员的先进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求实创新、奋发成才的模范。

作为研究生,我们须明确,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研究生党员,怎样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除了思想表现好不好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业学习成绩突不突出。研究生生活是短暂和美丽的。我们不应虚度如此黄金岁月,不能让研究生生涯过得碌碌无为而遗憾一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读研的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明确要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的计划步骤,明确自己对比的人群等等,逐项明确以后,并付诸行动中,才能使自己经过两年后有所得,有所长。作为我个人而言,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努力提高先进性。具体说来就是搞好自己专业学习,争取在未来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提升。

总之,上国会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平台,但也更强调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我们只有对自己高定位,高要求,专中且全,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并在知识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鱼跃而出,独树一格。

研究制造业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制造业营销是指将制造企业的产品推向市场并实现销售的一系列活动。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制造业企业需要不仅具备高品质的产品,还要拥有强大的营销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积累了一些制造业营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并互相学习。

第二段: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250字)。

在制造业营销中,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在推出新产品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该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是什么。通过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产品,并将其差异化,以便在市场中发挥优势。同时,市场研究也是制定营销策略和销售计划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和客户,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段: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300字)。

品牌建设是制造业营销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们推出产品之后,通过良好的品牌建设,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我们应该注重品牌的宣传和形象的塑造,通过广告、公关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外,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的工具和手段,如价格策略、促销活动和渠道管理等,可以更好地推动销售,并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四段:客户关系管理和售后服务(300字)。

在制造业营销中,客户关系管理和售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及时满足他们的要求。一个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客户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建立忠诚度。另外,售后服务也是制造业营销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提供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可以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口碑效应和重复业务。

第五段:总结(200字)。

在制造业营销中,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和售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成功的制造业企业需要不仅具备高品质的产品,还要拥有全面的营销能力。通过定位产品、建立品牌、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方法,也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