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 关于冬奥会的心得(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6:15:07 页码:9
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 关于冬奥会的心得(九篇)
2023-01-10 16:15:07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一

从二十四节气组成的倒计时,到冰立方“雕刻”出奥运五环,再到阜平山区孩子们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时隔14年,奥运再来,惊艳依旧!

开幕式“一朵小雪花的故事”,颇具童话色彩,以小驭大,以实写虚,虚实相生,独具匠心。冬奥,冰雪,雪花的世界,简单,干净,浪漫,唯美。你我就是一朵小雪花。一朵朵小雪花凝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干净莹洁的和平鸽衔着橄榄枝的美丽家园。人类世界本就干净,清澈,我们都有责任维护这种干净清澈。生活本就是美好,我们也该维护这样的美好。我似乎感觉到了主创人员的初衷,在营造一种运动健康吉祥和平的人类生存环境。与冰雪玩耍,与自然嬉戏,回归生命的本真。

“构建一朵雪花”的主题,贯穿了整场开幕式。现场引导员手中的引导牌,是一朵“雪花”,每个代表团象征着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片小雪花,每个代表团的冬奥会“小雪花”引导牌在橄榄枝的连接下变成了大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在“鸟巢”上演。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一样的,更没有一片雪花是孤独的。求同存异,才能取长补短;众人拾柴,方能抱团取暖。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从头到尾都被震撼着、感动着、意犹未尽着,而每一声惊叹都透着咱中国人的自信、智慧和力量。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点燃的“微火”,和由所有代表团雪花造型引导牌组成的主火炬,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

微火虽微,永恒绵长,生生不息!

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现有,微火虽微,大国风采!

20__,我们一起向未来……

2022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二

2月15日,还差3天才满18岁的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夺金,这是中国首枚单板滑雪金牌,苏翊鸣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很快,他的微博粉丝就从不到10万暴涨到了146万,“智取威虎山小栓子”、“韩庚的爷爷”等影视相关的热搜也不断涌现,人们希望从更多维度了解这个未及弱冠的少年,探索他的成功背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而最新的热搜头名就是“苏翊鸣经纪人每天拒绝100个代言”,这略显夸张的数字背后是这个17岁少年的巨大商业潜力。我们试图从他光速成长的过程中去了解苏翊鸣“一夜成名”的背后故事,以及哪些高瞻远瞩的品牌先下手为强,在冬奥会这场全球性新闻事件中抢占了营销先机。

冠军领奖台背后:热爱+天赋+努力

此前的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摘银,打分因素曾让苏翊鸣遗憾错过金牌。但赛后苏翊鸣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玩得开心才更重要”。

在大跳台决赛的前两轮,苏翊鸣就凭借两个1800,分别获得了89.50分、93分,干净漂亮地拿下了182.5分的总分。随着第三轮中其他对手的失误,还未进行第三轮就提前锁定了金牌。而在得知自己已经获得金牌的时刻,镜头给到大跳台起点的苏翊鸣和教练佐藤康弘,两人都保持着平静。

但这平静的背后,却是苏翊鸣不仅有着过人天赋,还有通过多年的努力得到的硬实力提升。

2004年2月18日,苏翊鸣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的一个小康家庭。在滑雪运动在中国普及度还很低的年代,苏翊鸣的幸运是父母都是滑雪爱好者,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跟随父母前往雪场滑雪。2008年,苏翊鸣在4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滑雪生涯。

而到了苏翊鸣9岁出演电影《智取虎威山》中的角色“小栓子”时,滑雪水平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成年人,这也是他获得这个机会的主要原因。

从小培养成滑雪的兴趣爱好,让日后的苏翊鸣在开始了职业滑雪生涯后,能够向着目标努力,也能够忍受训练的孤独与枯燥。

苏翊鸣的教练佐藤康弘曾说,苏翊鸣14岁时就很辛苦,承受着超过同龄人的训练量。在佐藤康弘看来,培养一个高水平运动员,一般要经过10年左右的训练,但苏翊鸣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成为世界顶尖运动员。

苏翊鸣自己也曾在社交媒体平台透露,自己训练最苦的时候,曾一周滑坏了4块滑雪板,而一般职业选手一个月也只会滑坏2-3块。

2022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三

在参加残奥冰球混合团体赛的7支球队中,38岁的中国姑娘于静是唯一一名女球员。前两轮比赛里,中国队先后战胜斯洛伐克和捷克队,于静虽没获得出场机会,但她在场边用敲击球杆的方式给队友加油助威。

残奥冰球中,运动员滑行、急停、转向、击打冰球都要靠球杆完成,需要频繁使用手腕的力量。时间久了,于静的右手手腕鼓起一个大包,是关节液渗出形成的腱鞘囊肿。“囊肿大的时候会鼓得很高,手腕都动不了,只能把它按破,然后休息几天等关节液被吸收后再恢复训练。”

于静说:“希望能通过我参与冬残奥会的经历,让更多女性残疾人关注、参与到这项运动中,通过体育运动享受快乐、改变生活。”

3月5日,在国家体育馆混合采访区,一个拄着拐杖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胳膊一边是空荡荡的袖管,一条腿是假肢。“这是我第一次报道冬残奥会。在这个盛大的竞技舞台上,看到来自全球的残疾人运动员挑战自身极限、争创佳绩,特别令我动容。”来自加拿大的女记者卡米耶说。

“我的父母一直以来都激励我,要像健全人一样生活。即便是我刚学走路时经常跌倒,他们也鼓励我要自己站起来。”卡米耶说。

在成为记者之前,卡米耶曾是击剑运动员,这让她在报道时更有同理心。“我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在人生境遇上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也明白,身体的残疾无法打败他们,体育运动为他们注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非常热情,看到我行动不便时会主动帮忙。这个‘三八节’,我会在赛事报道中度过。”卡米耶说。

制定场馆运行政策和制度、巡查各个流线、为运动员排忧解难……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中心经理谢雯雯自1月24日进入闭环后,就成为场馆最忙碌的人之一。“作为‘双奥’人,我身上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今年‘三八节’,我们驻地为女同胞准备了鲜花等礼物,还提前给我们举办‘服务冬奥 女神最美’庆祝活动,让我们感到特别暖心。”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大四学生李子贤是一名志愿者,她的服务岗位在“鸟巢”外的公共区域。

“‘三八节’我会继续坚守岗位。”李子贤说,“观众们热情的回馈,这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有的观众会说,‘可以跟你合张影吗?’‘你们真的太可爱了’或者‘谢谢你们,辛苦了’。我就会觉得这一天的工作都值得了。期待明天观众们给我们送上的祝福!”

2022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四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口号

二十四节气的创意倒计时,每一张画面都是山水画卷;奥运之火手手相传,中国的冬奥梦在我心中。2月4日既是中国传统春节的正月初四,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在这立春之际,北京冬奥会在全球的期待下拉开了帷幕。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穿越古老与现代、连接历史和创想未来,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再度携手,共同奏响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正是这样的奥运精神,铸造了本次冬奥会,它对全世界来宾的欢迎掌声、欢呼声经久不回味悠长。

运动员,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行者。他们身上的精神与本次冬奥会紧密相融,将团队合作精神、爱国精神及顽强拼搏精神等与奥林匹克精神紧密相连,将人类精神从世界各地聚集在鸟巢上空,照耀着北京这座双奥之城。

对于速滑运动员武大靖来说,实力是证明的最好方式。武大靖说过:“只要我滑得够快,可以不给裁判和对手留机会,让裁判挑不出任何毛病!”这句话背后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出色的实力,更彰显着中国运动员的品信、大国的风度和大国的尊严。武大靖用行动告诉我们:对抗黑暗的方式不是变坏,而是让自己变强!

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谷爱凌自幼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四小时车赶往滑雪场,她永远热情高效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正是她的勤奋努力,造就了她今天辉煌的成就。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羽生结弦并非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常常不期而至,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正是这些平日里的刻苦付出,羽生结弦的花滑水平才会日益精进。在平昌冬奥会自由滑的比赛中,羽生结弦一度出现失误。但他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经验,“果断决定调整难度”。最后才成功摘得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的桂冠。人们以为他站在了顶峰,可他只是谦然一笑,因为梦的征程没有终点,他要做的依旧是勇往直前。

从梦想到圆梦,八年时光名利奋斗足迹,世界瞩望冬奥,瞩望中国。冰雪为媒,让我们一起向未来,让奥运之火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照亮美丽的中国!

2022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五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引冰心小诗以为题记

我因为对篮球运动的痴迷,进而对其他所有的运动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喜欢和了解。当2022年逐步走近,我的心里对明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也满满地期待。

奥运是什么?我觉得那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

亦如我在篮球场上进攻、防守,为得分欣喜雀跃,为失败懊恼悲伤。挥洒的汗水以及与队友默契的配合,从来都是我快乐的源泉。每一次认真的运球、投篮,每一次在赛场上的来回奔跑,每一次大比分落后时的坚持,队员之间相互的激励,蹙紧的眉头和坚毅的眼神……奥运的赛场上,人人不都是如此吗?

没一个冠军,是在舒适安逸中得到。当人们惊叹于运动员的辉煌时,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日常。残酷的训练,枯燥无味的坚持……然而他们乐在其中,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将泪水洒在了训练场。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项目上废寝忘食不断拼搏,从中得到运动的乐趣。他们怀着为国争光的理想,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当国歌奏响,所有的苦和累,在这一刻,凝结成甜甜的泪。

明年,在鸟巢,在张家口,这些冲破寒风,迎向冰雪,将汗水无数遍挥洒的健儿,将向世人明证:成功源于坚持。

而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在遥远的地方向着你们致敬。

即使不在体育赛场上,我也要将奥林匹克精神传扬。我在中考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如同你们在冰天雪地的赛场,满怀激情,满怀对胜利的渴望,不断地挥洒汗水,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每一名冬奥运动健儿,就是一朵在冰雪中绽放的梅花,寒风与冰雪,不过是淬炼其品格罢了。

在寒雪中,我将以“积睦步,行万里”的姿态,好好学习,为自己加油,为你们加油,为中国加油,为2022年冬奥会加油!

2022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六

1.争取上游,永不放弃。

2.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导下,努力为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冬奥会,世界紧随其后,中国健儿队,坚强不可摧,让你是谁,努力前进,勇敢地追逐金牌,直到花杯包围你,中国人期待你回来。

4.赛场是你驰骋的世界,掌声是你前进的动力,欢呼是让你更冲刺,歌声是为你庆祝胜利。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加油,为你鼓励,祝你勇往直前,成功顺利。

5.呐喊声声威阵阵、激情荡荡日昭昭

6.冬奥会热血沸腾的健儿,坚持到底,不会错;坚持到底,就是成功!

7.每个人都有责任参加全民健身,做好冬运。

8.我决定在我的赛场上。

9.艰苦的工作即将成为硕果,艰苦的工作即将迎来收获,沸腾的操场见证了艰苦的工作,灿烂的奖牌闪耀着幸福。冬奥会,一起期待,一起加油,一起祝福。

10.运动使生活更美好。

11.微风送喜来,夏花遍地开花;歌舞庆升平,奥运会重新开始;火炬点吉祥,旺运滚滚而来;竞技场,金牌一手摘。问候祝你幸福!

12.运动员,用你的力量,用你的精神,去开拓,一个属于你的长跑世界!

13.环旗下再次相聚,四年一度不眠夜,三足鼎立争第一,二话不说拿金牌,一举夺冠!五四三二一,奥运倒计时,祝福要及时,北京冬奥会,中国荣耀。

14.年轻的我们自信地飞翔,青春的气味就像诞生的日出,蓬勃的力量就像阳光。此时此刻,跑道是我们美妙的舞台,加油的声音是我们的奖项!谈论成功,谈论荣辱,心中只有一种信心:奋斗!

15.奥运火炬的传递

16.喜庆奥运年,祝福送五环:蓝环为你圈幸福,红环为你圈财富,黑环为你圈健康,黄环为你圈幸福,绿环为你圈美好日子。

17.看!运动场上的场景,无论是哭还是笑,城市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融入了他们的汗水和努力工作。他们是真正的健康工作者,是操场上的骄傲,但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英雄们

18.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即将到来,发条

信向健儿问好,愿奥运的精神身旁围绕,健康好运常来报!

19.奥运比赛,振奋人心,祝福的电波,跨越大洋,飞过东京。“奥”视群雄,好“运”追随;“奥”霜斗雪,幸“运”相伴。祝福奥运,祝福中国!

20.踏上跑道,是1种选择。离开出发点,是1种勇气。驰骋赛场,是1种成功。

21.风雨是一种磨砺,汗水是一种证明,伤痛是一种成长,心灵是一份虔诚,竞技是一方舞台,荣誉是一种感恩。坚持就是胜利,拼搏成就梦想。

22.步子迈开,让我们飞驰在红色跑道上,用我们的泪水和热血,更改历史的记录,起立吧,歌唱吧!为我们的勇士加油!

23.因为卓越,所以期待,奥林匹克,让世界走近中国。

24.健康生活,快乐运动。

25.相信自己你准能赢,加油吧,健儿们!

26.朋友们,为运动健儿们喝彩,为运动喝彩吧!场上精彩纷呈,空气里的每一个分子浸透着自信。我要高喊一声:“这里无限精彩“

27.奥运会到,心情喧闹;国人夺冠,难免自傲;彻夜难眠,切记不要;按时作息,身体养好;保护喉咙,少点尖叫;奥运精神,心头萦绕;祝福祖国,金牌全包!

28.挥豪运动狂热,展现体育风貌,弘扬中国历史,畅想奥运风云。

29.相约大美新疆,共享精彩冬运。

30.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2022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七

苏翊鸣的滑雪生涯中,有两个角色举足轻重。

一个是苏翊鸣的外籍教练,佐藤康弘。

作为中国冰雪项目的外籍教练,佐藤康弘曾执教过单板滑雪世锦赛冠军鬼塚雅等名将。

当年,他受邀担任中国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主教练,负责为中国滑雪选材的时,第一时间想到了曾在日本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苏翊鸣。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并没有错。

2019年,苏翊鸣与成年选手同台竞技,争夺参加冬奥会的资格。

单板大跳台,是从高处滑下来,进行跳跃后,表演各种空翻、回转等空中绝技的比赛。

比赛当天,苏翊鸣因为第一轮就动作失误而心情低落,但佐藤康弘很冷静,他建议苏翊鸣在下一轮加大动作难度,借此超越对手。最终,苏翊鸣逆风翻盘,成为该项目的第一名。

冬奥会比赛现场,当苏翊鸣第二跳凭借1800的转体动作排名跃居第二位时,佐藤康弘的兴奋溢于言表。

首次参加冬奥会就摘银,苏翊鸣对每一个支持自己的人表达感谢,其中就包括教练佐藤康弘。苏翊鸣说:“我们没有说太多话,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想法。”

这个在训练中连苏翊鸣的手部动作也会一一纠正的教练,陪伴了苏翊鸣的成长,也见证了苏翊鸣的进步。

另一重要角色,则是苏翊鸣的父母。

两人都是滑雪爱好者,经常带着孩子去吉林松花湖滑雪场滑雪。

2008年,国内的单板滑雪项目刚刚起步,苏翊鸣去雪场都没有适合他穿的雪具。

刚跟随父母接触到这项运动的时候,年幼的苏翊鸣连这项运动叫“单板滑雪”都不知道,也根本没有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将成为一名职业选手。

苏翊鸣的父亲苏群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透露,在苏翊鸣六七岁的时候,他的滑雪水平就超过了自己和妻子。但在苏群眼中,苏翊鸣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天赋异禀,“我觉得天赋的作用并不大,重要的是翊鸣拥有对滑雪与生俱来的热情。”

苏翊鸣的母亲李蕾在短片《少年志》中一度提起自己会因为滑雪的危险性感到害怕和心疼,但从没有想过让他去放弃,因为苏翊鸣太喜欢了。

于是,苏翊鸣的滑雪之路,在父母的引导和支持下,越走越远。

即使是7岁那年自己的孩子在雪场受伤,母亲李蕾在苏翊鸣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宝宝,咱们不能去放弃这个滑雪。”

李蕾觉得,不能因为这件事,让他有退缩的意识和想法。苏翊鸣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可能或多或少有几分是受自己母亲的影响。

尽管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在外训练,苏翊鸣的父母仍在家中给他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家里的地下室全是滑雪装备和各种板类运动的板子,苏翊鸣笑称这是他的“滑雪工作室”。

2022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八

从3月4日一早开始,北京就大风呼啸,还伴着沙尘。眼看20xx年冬残奥会晚上就要开幕了,大风沙尘天气会影响开幕式活动吗?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气象预报工作,再次通过精准无误的预报,给大家吃了一刻定心丸。

当天早上6时开始,气象部门已经开始逐小时更新预报信息,保障频次跟冬奥会一样,力求确保冬残奥会开幕式气象预报准确无误。

由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牵头组建的针对开幕式期间的气象条件研究团队,早在一周前就对此次大风和沙尘天气做了预报和服务提示。

在开幕式举行的头3天,北京市气象台、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中心、周边省区市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的首席专家等,每天都开展多次不同形式的天气会商,做到多轮次、多样化跟踪滚动预报会商。

3月4日8时30分,多部门再次开展天气会商,尤其对阵风风力、沙尘程度、结束时间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最终结论一致:午后沙尘影响逐渐减弱,傍晚前后风力明显减小,基本不会对冬残奥会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

“开幕式活动期间,北京风力明显减弱,大家不会感受到像上午一样的七八级大风。”翟亮说,相应的预报、预警信息都已经提前发布,便于开幕式准备的`相关单位、城市运行保障的相关单位提前做好应对。

相比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的天气,3月4日晚的风力要略大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气温方面要比一个月前暖和很多,20时至22时国家体育场温度在8℃至9℃,体感不会觉得很寒冷,不过撤场的时候,温度会下降到6℃或者更低,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

对于预报结论,翟亮还是很有信心的,“对大风的预报水平,目前还是比较高的,包括减弱的时段都可以报准。”翟亮说,针对大风的预报,他一点不担心会出现变数,反而是沙尘的影响,会让预报员们稍微有一些紧张。

翟亮解释,相比大风,沙尘的预报难度更大,因为沙尘是一个气团,它产生影响的时间节点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不像一辆列车,说几点到几点停,沙尘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可能人还没感觉到,但沙尘的影响已经开始了,渐渐地人们才感觉到空气发黄且带着土味儿。”

沙尘影响结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道理,并不是说到了一个时间点,瞬间就结束了,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难界定具体几点可以清除,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3月4日午后,翟亮一直盯着天气雷达图,关注着沙尘的发展情况,大概从13时过后,沙尘自西向东陆续结束对北京的影响,能见度逐步转好,翟亮这才放了心。

20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准时拉开序幕,国家体育场的阵风风力已经减弱到了四级,不会对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跟预报的情况完全吻合。“这一次预报,我们也做到了精准无误,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翟亮满意地说。

2022冬奥会知识心得体会高中如何写九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了。在闭幕式上,东道主北京向各国运动员和嘉宾折柳寄情,依依惜别。

现场,随着《送别》的旋律响起,绿色的“柳枝”在鸟巢体育场内悠悠飘扬。舞者捧着发光的绿色柳枝灯,从四面八方向运动场中央聚拢,表达了东道主中国人民依依惜别的情谊、和平友谊的心声。

随后,一片巨大的“雪花”出现在鸟巢体育场中央上空,几束耀眼的光束组成大树,穿过雪花火炬台,射向空中,直达天际,表达了人们送别、怀念、铭记和期待的情感。

现场播放的视频中,各国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许多场景中热情拥抱,他们的脸上有的挂着泪水,有的写满欢笑,令人动容。

折柳是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送别方式。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李白、白居易等中国古代文人亦常常在作品中借柳抒怀。

此前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导演沙晓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离别时折柳相赠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不仅有“柳”通“留”的不舍,更有像柳枝一样坚韧的美好祝福。

折柳寄情是奥运会闭幕式“缅怀时刻”的“中国表达”。“缅怀时刻”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__年提出的。

20__年8月举行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奥运史上第一个“缅怀时刻”出现。在后来的平昌冬奥会、东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均有令人难忘的“缅怀时刻”。

沙晓岚说:“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我们不断战胜灾难与苦难,没有什么可以将我们打倒。中国人的坚韧与乐观都蕴含到传统文化哲学中,植根在我们的精神内核上。所以我们才会坚信战胜疫情,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概念,才能不断往前走,生生不息。这样豁达的世界观就是我们想表达的,也是我们对‘更团结’这个概念的升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