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如何做到淡然处世心得体会范本 淡然看待人生的感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8:55:40 页码:14
如何做到淡然处世心得体会范本 淡然看待人生的感悟(二篇)
2023-01-10 18:55:40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如何做到淡然处世心得体会范本一

踏着清晨的露珠,迎着朝阳,我们面带微笑迎接每一位快乐天使的到来。“老师好”、“你好”。从这一声问候开始,我们迎来了新一天的生活。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7年半,在这7年半的教育生涯中,我尽心尽力的履行着教师职责。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使孩子们喜欢我、亲近我,成为他们的好朋友。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接纳你、喜欢你,做好一名幼儿教师呢?

一、幼师应有爱心,并细心的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当然专业知识也要懂,对于专业以外的知识也要懂。爱心的付出前提,关键是在工作中要有耐心。由于孩子年龄小,什么都可能不会或不懂,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反复做,反复说,尽量跟幼儿“蹲下来说话”,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互相交流的平等的同伴关系。这种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会让幼儿心理上感到安全,教师可信,幼儿就会大胆地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发挥自己,教师因人施教,因人制宜,教育就会牵人以心,起人以之。如果一个教师在孩子做错事以后也不告诉原因就斥责或打骂,而不是耐心的讲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顽固、冷酷、残忍,会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内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蕴涵在为所有幼儿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

二、规范自身言行,注意为人师表,给幼儿做学习的榜样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这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形象的写照,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严格要求。人们常说: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怎么教怎么有。可见教师是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榜样。幼儿的模仿性极强,形象感染力极大。教师的言行必须成为幼儿的楷模。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就要做到。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教师就应有文明的行谈举吐文雅,仪表端庄。总之时刻以自己的言行引导着孩子们。

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争取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如何做好一名幼儿教师演讲稿篇3

前一段时间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让“幼儿教师”这个曾经充满光环的职业在世人面前一落千丈,人们愤怒之余,不免疑惑这"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幼儿教师怎么变成了面目狰狞的暴力黑手?幼儿园教师到底怎么了?针对这些现象,幼儿园开展了师德师风的教育活动,我们也重新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发展纲要》等等文件。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

身为幼教工作者,看到那些负面新闻,我愤怒的同时也在反思: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现在,我在幼教岗位上工作已经快三年了,我觉得做好一名幼儿教师真的不容易,要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就更难了。反思自己在幼教行业的这几年,我觉得,做好一名幼儿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热爱幼教事业,从幼儿身上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幼儿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发现了他们的可爱,你才会觉的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幼教这个职业。

二、热爱幼儿,尊重每一个孩子。

热爱孩子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基础。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爱同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朋友、妈妈。

三、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上的启蒙者,还是生活上的引路人和人生道路上的导航者。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千方百计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激励,鼓励幼儿主动发展,使幼儿感到平等,得到尊重,树立信心。

四、沟通和理解。

沟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还是孩子和老师等等,都要及时沟通,互相理解。幼儿教育是需要家园配合的,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家长才会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通过沟通、理解,家长和老师之间、幼儿和老师之间相互信任,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当然,“人无完人”,在幼儿教育中我也会有很多困惑,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工作中有时会有个人情绪、会大声责备孩子、有时对孩子的“告状”会不耐烦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要加强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主要如下:

(一)学习阳光心态,做阳光教师。以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每天的琐事,闹中取静,学习幼儿的好奇心,积极探索、发现幼儿的纯真心灵。

(二)不断学习,更新幼儿教育观念,主动、积极地创建和谐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真诚关爱每一个幼儿,做孩子们的朋友、妈妈。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无悔自己的选择,无愧于自己的良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奏出自己不同凡响的生命乐章!

描写如何做到淡然处世心得体会范本二

“三送”干部如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信访维稳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和实现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信访维稳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迫使我们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工作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层基础,着力于从根本上解决信访维稳问题,走出一条新时期新情况下信访维稳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基层的特点决定了矛盾产生的必然性。首先,基层发展不平衡,群众攀比心理强,导致矛盾必然增多。如:群众贫富的差距,文化素质的高低,基础设施水平的差距,群众得到的实惠差异等等都是矛盾源。其次,历史遗留的矛盾,因各种原因,不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而是热衷于打“擦边球”,损害了群众利益。致使群众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并引发新的矛盾和上访问题;第三,政策灵活性与执行具体性的冲突体现在基层。理论与现实的冲突,矛盾与政策的冲突,政策宣讲者与群众理解的差异导致各级政府和信访稳定部门疲于应付,增加了信访维稳工作的难度。

作为“三送”干部,必须抓实做细信访维稳工作,积极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如果我们的“三送”干部真正负起责任来,认真把问题处理在基层,不仅能节约解决问题的成本,避免信访问题小事化成大事、民事转为刑事、个访酿成

群访,还有利于各级干部从维稳压力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作为一名“三送”干部,村里的“第一副书记”,工作在基层,更加要注重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思想,定期对挂点村的矛盾纠纷进行专项排查,把“事后介入”变为“事前或事中介入”,调解时间前移,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一线。重点协力调解“山权纠纷”、“债权纠纷”、“宅基地权属纠纷”和“邻里建房采光纠纷”等。坚持把对党委政府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高度统一起来,确立一套 “依法、积极、慎重、稳妥”的维护稳定工作原则。

农村是个熟人社会,群众往往重感情、看面子,有时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招呼、一个微笑,就能促使矛盾化解。因此,在接待群众时要做到“五心”,即热心接待、耐心倾听、专心记录、细心解释、尽心疏导。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拉近距离,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和矛盾的实质,找出问题的症结及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

对于信访案件,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信访,要切忌情绪激动,要冷静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反映的问题,更不要头脑一热,找上门去或把上访人拽到大街上论个高低,甚至大打出手。这样很容易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上访人逼上不把你告倒不罢休的上访路,也有可能把个访激化成群访。对此,要主动而不回避。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针对的是你,也只有你才能把问题说清楚,

促使矛盾理性化解。因此,我们还是亲自解决为好。

信访问题纾解得越早越容易解决,越拖问题越复杂,解决难度越大。实践证明,大部分集体上访都是因为问题解决得不及时拖出来的。对正在火头上的矛盾纠纷,要学会运用融合的办法分析问题,及时纠正而不顶撞,忌讳耍脾气、顶着干,摆出看你能奈我何的架势,很容易引发群体访。因此,我们一定要沉着应对,方法得当,这样才能把很多民与官案件纠纷纾解在萌芽状态。

针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逐字逐句地解释给当事人听,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其内涵。同时,就双方或多方争论的焦点对照政策,摆事实讲道理,当面指出其是否违背政策条款,然后拿出调处方案。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掌握政策的界限和底线,果断而不专断,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严格在政策大框架内化事办事,决不和稀泥。

把双方或几方争执的问题讲在明处,摆在桌面上,避免中间隔阻,让当事人主体互换,引导他们找出各自矛盾纠纷的利益分歧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去做各方的思想工作。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多为他们考虑,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要保护他们的利益;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做好解释和劝导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一时难以解开疙瘩或碍于脸面的,要启发他们树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和互谅互让的良好美德。

解决农村纠纷矛盾,切忌在办公室纸上谈兵,要从办公室走出来,掌握亲眼目睹的证据资料,深入现场查看各方反映的真实情况,走进矛盾当中,与当事人和事零距离接触,变上访为

下访,切勿道听途说,以偏盖全。对案情复杂、调解难度大的当事人,要利用其亲戚、朋友、同学、近邻或村干部等有关系的人,“综合治理”,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实际调解过程中,有时夜间处理比白天处理效果更好些,真正做到问题解决在一线,业绩创造在一线。

让当事人亲自看已经发生的类似案例及有效的判决书、调解书、诉前调解书等,让调解人对案件事实引导和疏导,教育和启迪当事人,使当事人转变思想,形成调解意向,从而杜绝和减少农村矛盾纠纷上访事件的发生。在当事人对调解的协议内容有质疑,难下定论时,要依法、依理进行因势利导,使当事人心如明镜地做出定论。

“退”和“忍”看似简单的两个字,但做起来却并非易事。在农村,有时为争一句话、一寸宅基地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吵闹甚至打架。这类事情如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酿成血案,闹出人命。如果各方都能多一点宽容,少一些冲动,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对态度生硬、言语冲动,一触即发,很难控制自我的当事人,要采用不急于问案、审理、调解等热问题冷处理的方法,让当事人在冷静思考中自我反省,静中求动。敢于碰硬但不要硬碰,要善于在激烈的矛盾中抓住要害,在冷静的思考中寻求处理的办法。要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大局,从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用科学的思维审视鲜活的问题,从中悟出解决之道。对处理突发性事件,情绪要沉着冷静,协调要注意方法,分析要抓住关键,决断要力求准确,切忌轻率从事。

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对当事人有针对性地批评教育,指明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让当事人在明辨是非中化解矛盾。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我们也要牢牢把握中央“创新争优”活动的要求,结合当前的“三送”工作,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做好做实群众工作,使干部在活动中增长才干,转变作风,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加固,以实际行动充实“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内容,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教育局驻九堡镇堑下村“三送”工作队 李泉明

2013年7月26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