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助力冬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 冬奥会的事迹(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0:05:51 页码:9
助力冬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 冬奥会的事迹(3篇)
2023-01-10 20:05:51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助力冬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一

团队兵分四路沿着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路。

钱塘江诗路

7月8日至7月14日,xx大学人文学院“感知诗路文脉,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钱塘江诗路“小分队来到富阳龙门镇、桐庐江南镇、建德梅城镇感知诗词文脉,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文化礼堂的宣讲,小分队制成专题慕课,向更多人传播诗词之美;通过拜访当地文化名人,小分队能全景式呈现钱塘江沿线的历史文化;通过采访创业者,小分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切实助力乡村建设。

一周的实践,小分队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形成钱塘诗词路调研报告《“钱塘江诗路”建设现状与前景展望——以富阳、桐庐、建德三地为例》、诗词mooc《重读古今诗词,共建钱塘诗词路——重品钱塘诗词中的韵味与情感》等成果。此次实践不仅锻炼了队员们的能力,也促进了大家对于诗路文化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小分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诗路文化的大众认知度提高,带动了诗路建设的相关工作。

大运河诗路

8月20日至8月27日,xx大学人文学院“感知诗路文脉,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大运河诗路”小分队在沿着大运河在杭州、宁波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小分队围绕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参观有关大运河诗路文化景点,走访相关保护发展部门。亲身感知诗路文脉的同时,努力讲好诗路故事,提高大运河诗路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小分队认识到构筑文化地标与文化底蕴之间的桥梁的重要性,打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将大大加快包括大运河在内的“四条诗路”的建设情况。

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文化之路,更是一条发展之路,在实践的7天中,小分队走访了7个村庄,采访了多名村干部,深入调研乡村振兴的有关建设情况,倾听发展难题,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浙东唐诗之路

8月21日至8月28日,xx大学人文学院“感知诗路文脉,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浙东唐诗之路”小分队沿着浙东唐诗之路,依次赴嵊州、新昌、天台开展诗路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调研活动。实践团在感知诗路文脉的同时,讲好诗路故事。7天来共参观12个浙东诗路景点,进行了3次文化宣讲并录制了3慕课视频,采访地方知名学者。同时关注浙东诗路建设的重点——文旅产业,实践团采访了沿线村庄的3名村干部,参观了2处乡村产业发展区域,调研了2个产业项目,力争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小分队围绕唐诗之路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提出以下3点建议:一、坚持诗路与美丽乡村结合;二、坚持诗路与产业相结合;三、注重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走廊,在实践过程中,小分队不仅深入感知了这条诗路的魅力,更做出了自己的思考,贡献自己的力量。

瓯江山水诗路

8月23日到29日,xx大学人文学院“感知诗路文脉,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瓯江山水诗路”小分队先后在温州鹿城区、丽水青田、龙泉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期间在温州和清田两地进行诗路宣讲,做诗路文化的传承者。走访调研,做诗路文化的调研者。小分队走访当地的街道和旅游局,了解诗路建设情况,深入挖掘瓯江山水诗路的多重价值。小分队从瓯江的入海口寻访到瓯江的源头,从江心屿到石门洞,从谢灵运故居到下樟古村,一路追寻着历史的脚步,重返历史现场,感受诗路文化的历史。

为期七天的时间活动,小分队感受了八百里瓯江的美景与其深厚的诗歌文化,队员深入到农村,做好诗路文脉的传承工作,“诗与远方,就在瓯江山水之间”。

千年的诗路文化拥有独特的魅力,xx大学人文学院“感知诗路文脉,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24人,在实践中充分发扬xx大学的“求是”精神,充分展现了青年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在实践活动之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砺、增强本领,努力为“四条诗路”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为祖国70周年华诞贡献青春力量。

对于助力冬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二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着力发挥乡贤联谊组织平台载体作用,以凝聚智慧、集聚力量为抓手,以助力产业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引领乡风文明、投身公益事业为目标,延伸统战服务内涵,搭建基层服务平台,扩大同心圆,打造同心牌,为实现可持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汇聚新力量。

按照“组织健全、机制灵活、注重实效、发挥作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场所和资源,将乡贤统战融入到党建和中心工作当中,一体落实,共同推进。

按照构建镇、村两级乡贤联谊组织的总体要求,到6月底,全镇所有村、社区实现乡贤联谊组织全覆盖。

(一)准确把握乡贤对象范围。乡贤是指户籍、原籍在当地,或者在当地长期工作、投资创业,品行好、有声望、有影响、有能力、热心社会工作的各类贤达人士。主要包括:①有一定经济实力、创业创新带动力较强的非公经济人士;②在专业技术知识领域有一定造诣和影响力的各类人才(专家、学者);③有一定威望、当地群众认可度较高、身体状况较好、有热情有意愿的“五老”人员;④自身专长优势明显,有一定号召力,乐于为家乡建设出力的社会名人和社会组织负责人;⑤心系家乡发展的港澳台侨代表人士;在本地工作创业的优秀外来人才;⑥其他道德品行端正、工作积极进取、能起到模范榜样作用的人士。

(二)稳步推进乡贤联谊组织建设。一是全面摸清底数。对照乡贤对象条件开展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收集掌握各类乡贤资源。根据乡贤人士的发展意向、工作动态、特点专长以及回报家乡的需求,建立乡贤资源动态信息库。二是从严审核把关。各村、社区要对加入乡贤联谊组织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核,确保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良好,真正把有品行、有才学、有威望、有情怀的人士纳入乡贤联谊会。乡贤联谊会规模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酌情考虑,且应把握会员的代表性、结构性、广泛性。乡贤联谊会的组织架构、《章程》等须经镇党委审核,一般要设立理事会。对拟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人选要提前报镇党委审核同意,常务副会长或秘书长一般由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支部委员兼任。三要严格选举程序。各村、社区要成立乡贤联谊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再由理事会推选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可聘请知名乡贤担任名誉会长或顾问。四是规范乡贤联谊组织管理。充分利用村、社区现有场所,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工作经费”的“五有”标准建好乡贤联谊组织,设立建言献策“智囊组”、产业扶持“致富组”、纠纷调解“和事组”、乡风文明“督导组”、公益慈善“志愿组”、助学兴教“助学组”等功能小组,促其规范运作、富有活力。五是建立镇级乡贤馆。立足现有条件,建立镇级乡贤馆,展示有一定名望的乡贤在助力家乡建设、产业发展、教育事业、养老事业等方面的风采,在全镇营造崇尚乡贤、争做乡贤的浓厚氛围。

(三)积极引导乡贤发挥作用。引导乡贤当好时事政策的宣讲员、勤劳致富的领头雁、社会和谐的“稳压器”、乡风文明的排头兵、优秀文化的传承人、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一是实施乡贤助力乡村发展行动。在村乡贤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方式,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助力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农业产业特色乡村。在外乡贤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找准切入点,投资家乡发展富民产业,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广泛宣传推介家乡,助力我镇“三请三回”,引导优质项目落地。二是实施乡贤参与村、社区治理行动。建立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民主协商(议事)组织为补充,乡贤引领、村民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鼓励乡贤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咨询、协商民主议事对话等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活动。探索乡贤顾问制度,引导乡贤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带头宣讲法律法规,常态调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和谐乡村建设,使依法刚性治理与乡贤柔性辅助相结合,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实施乡贤引领乡风文明行动。挖掘、提炼、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精神,发挥乡贤正能量,积极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正信正行。大力开展脱贫攻坚“感恩行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贫困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四是实施乡贤投身公益事业行动。鼓励各地依托乡贤联谊组织建立公益慈善基金,广泛开展助老、助残、助医、助学、助贫等慈善事业,坚持公正、合理、透明的原则,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公益活动。组织乡贤认领微心愿,参与结对帮扶、孝老爱亲、扶贫就业等活动,温暖需要帮助的群众。

(一)建立交友联谊机制。各村(社区)党组织应主动联系乡贤代表人士,加强沟通、倾听呼声、关心发展。针对在外乡贤人士,积极开展外出“走亲”活动,宣介家乡政策和环境;利用清明、国庆、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召开乡贤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各村、社区要建立本村、社区乡贤微信群,运用微信、短信等各种平台,定期向乡贤宣传家乡发展变化,加强乡贤与家乡的沟通联系。

(二)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加强乡贤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发现储备、教育培养、安排使用等工作机制。强化对乡贤的思想政治引导,增进其政治认同,以及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把握能力。支持乡贤依法参与村“两委”选举,积极推荐贡献突出的乡贤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注重把一批优秀非公乡贤人士吸纳到工商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中来。

(三)建立宣传工作机制。加强阵地建设,各村、社区要整合现有资源,以乡贤廊、乡贤墙、乡贤窗等为载体,展示乡贤公德、乡贤事迹,讲好乡贤故事。积极向各级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对表现突出的优秀乡贤进行宣传报道,选树一批典型,努力营造知乡贤、学乡贤、颂乡贤、当乡贤的浓厚氛围。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党委统战委员为副组长,各村(社区)党组织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乡贤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情况见附件。

(二)形成工作合力。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的意识,加强组织、宣传、统战、综治、农业农村、民政等领域的衔接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助共赢。

(三)注重统筹推进。各村(社区)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形成“支部统领、党员带头、乡贤出力、群众参与”的乡贤工作模式。

(四)强化考核督查。将乡贤工作纳入2020年对村(社区)考核评价内容,由镇乡贤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加强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推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对于助力冬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报告三

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仙河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仙河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2.5万头,泌乳牛1.1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7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12.8万亩,工厂化养殖55000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5000余吨。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仙河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300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10亩、特色民宿12间、农家乐1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5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3场,达成初步意向1个。四是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5000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100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10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72份。两大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三)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书记境界水平。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6次,邀请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江苏、青岛、寿光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3次。二是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研究制定《仙河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学习方案内容,并签订《知悉书》。各支部根据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条件分类管理,建立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台账,明确考核标准,利用各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得分情况公示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服务群众等情况公开公示,规范党员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素质提升。三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仙河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联合包村组、各站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探索发展路子,聘请农科院统一规划设计,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加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服务、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仙河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上半年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完成天然气“村村通”改造93户,新建海星村综治中心1处,完成渔村文化广场、振东村、卫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居环境及配套设施显著改善。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镇区、各行政村、三团棚户区及渔村周边插花地卫生保洁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招标,新购置洗扫车、洒水车4台,安排专业保洁队伍不间断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三是强化水气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镇村两级河长制建设,辖区6条主要河流全部明确镇级、村级河长及河管员,及时巡查、制止向河道倾倒污水、垃圾及沿河私搭乱建行为。实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改造,目前全镇4个行政村,其中3个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渔村通过旱厕改造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镇区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拆除10吨以下燃煤蒸汽锅炉23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辖区至今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开展土小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与公安、土地、油区以及济军基地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定期对镇区外围、辖区边界以及油田空置院落进行巡查,今年来共查处小化工、小作坊5家,现已全部拆除设备并予以关闭、取缔。

(五)树立正确导向,推动文化振兴。一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结合仙河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文件,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各行政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及时挖掘、发现好人线索120条。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网上祭英烈”及“小手拉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浓厚氛围。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电子书屋、学校道德课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海星村村史馆1处,绘制文化墙400㎡,将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村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上墙,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剧场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海星村春节晚会,参加全区元宵节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与孤东、桩西、社区等部门结合,组织消夏晚会,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谊赛,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总结上半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仙河镇作为一个油区工矿小镇,农业产值占比不高,农村建设长期滞后于镇区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仙河的优势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仙河镇无集体土地,除海星村依托海星集团有较为稳定收入外,其他村集体经济均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三是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联动发展不充分。仙河镇城镇人口多,工业、服务业较发达,这些优势条件均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受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限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效应仍不明显。

下一步,仙河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乡村振兴发力方向,开创发展新局面。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为主线,继续巩固畜牧、渔业高效农业产业地位,提高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海洋渔业、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农业实体教学点堡垒作用,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构筑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实施“青年家庭农场主”创业计划,举办“村官班”,加快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形成,丰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发挥工业强镇优势,明确东营港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拉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依托澳亚两大牧场资源,强化澳亚—奥克斯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建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中国放心奶生产基地和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示范区,加快实施牧场小镇项目,20xx-20xx年主要建设景区入口打造、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全域旅游文化品牌。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海上仙河”战略,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规范和提升四大渔业基地标准化水平,鼓励引进开发高端养殖技术,完善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推进渔村休闲农村游乐园、海星湿地参观采摘园、镇东农产品集售物流配送园及二团九分场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民俗、餐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典型示范基地。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镇东花苑党群服务中心及村民休闲广场建设,加快推进渔村、镇东花苑“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以拆违治乱为契机,加大排查和惩处力度,持续推进港城起步区、滨港路、兴凯湖路沿线和济军三团棚户区的集中整治;依托神仙沟流域综合整治,推进孤北干渠沿线养殖区、棚户区拆迁,实施神仙沟强排站及周边区域整体改造,实现乳制品加工厂、澳亚牧场、神仙沟湿地路网联通;建立完善镇村联动、共建共管机制,争创“无违建乡镇”,逐步实现存量和新增违法建设“双清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