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上海重庆西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0:06:42 页码:14
上海重庆西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2000字(四篇)
2023-01-10 20:06:4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上海重庆西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一

早上,我们坐着公共汽车来到火车东站,捡过票,通过安全检查口,我们进入了候车室,在这里等侯动车的到来。等了两个小时,我们终于上了车,亲身去体验通过六次提速后的火车到底有多快。

动车飞快地在铁路上行驶,我在椅子背面的口袋里找出一本介绍动车的书,书上告诉我们,动车的时速可以达到200-250公里。子弹头似的火车,有三大优点:快捷、舒适、安全。听说以前坐火车从杭州到上海需要三个小时,而现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确实比原来快多了。这时,一辆火车从旁边开过,我们一眨眼就离开了它,真是快呀!

车窗外,翠绿的麦田、美丽的村庄、茂密的树林,在眼前转瞬即逝。

到上海火车站了,我们下了车,我第一次看见这么棒的火车站,上海不愧是国际大都市,火车站都这么大,这么有特色。

下午,我们坐上了地铁,车厢在黑乎乎的地道里行走,非常快。我们来到有名的南京路上散步,南京路上的游客如云,还有不少外国人,商铺一家挨一家,商店的老板看见这么多的游客卖东西,他们的脸上都笑开了花。我还看见一些旅游车,我真想去坐,妈妈一打听才知道,旅游车是去外滩的。于是,我们坐上了它。

慢慢地,我们离外滩越来越近了,我们看见的外滩上人山人海,如潮水一般,行在其中,走都走不动,隔岸相望,就是著名的东方明珠塔,凡是来到外滩的人都要依栏而靠,和背后的东方明珠照相合影,留下难忘的记忆。

天黑了,东方明珠和附近的大楼上亮起了美丽的灯光,像穿着彩色的外衣,格外耀眼,大家都陶醉了,这壮观的景象将永远留在我心中。

2022上海重庆西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二

城隍庙

上海立县之前,在镇西约 6 里处的淡井里,有一座华亭城隍行殿,俗称淡井庙。建县后经过一百五十余年,明永乐年间 (1403—1424) 才将方洪北岸原金山神庙加以扩充,改为上海县城隍庙。相传,城隍是道家保护城池的神,同时也庇佑着市民,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上海城隍庙其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故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民间俗称“一庙二城隍”,国内罕见。

沉香阁

位于城隍庙西北面的沉香阁,原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潘允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因佛像由名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沉没,已卧伏河底近千年)。明代之后,沉香阁迁址重建,曾改名为“慈云禅寺”,拥有丛林寺院规模,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刹齐名今沉香观音虽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仪态万方,为佛中珍品,香火终日兴盛。阁内现还开设尼众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豫园花园

明代豫园为沪上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该园由明代进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于 1559年(明嘉靖 38年)始建,有“愉悦双亲”之意。初占地 70余亩,曾盛极一时,后几经战乱,现尚存 30余亩。园中布局精致、景色宜人。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经回廊交相掩映,池水萦绕与假山怀抱,名贵花木与奇石争辉,尽显“江南名园”之风范,并留有清代上海著名“小刀会”起义的遗址。

大假山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所在,也是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之作,由明代最具权威的叠山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建造,用数千吨浙江武康的黄石堆砌而成。

玉华堂前的“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园中的瑰宝。古人品评石之高下,有“皱、漏、透、瘦”四个标准,玉玲珑则四者俱佳,而以“透、漏”论之,更是冠盖全国,称誉海内外。豫园中有许多砖雕、泥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美。

豫园中的名树古木也为数众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三十余棵。园中最古老的树是万花楼前的银杏树,高寿已四百余年。

当代大诗人郭沫若一九六一年参观豫园时,写下了“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的诗句。

{$上海外滩导游词 ·上海南京路导游词 ·世纪大道导游词$}

湖心亭、九曲桥

典雅、别致的九曲桥,与湖心亭相依相伴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人们行走在桥上弯来拐去、斗折蛇行、移步换景。而曲桥为什么以“九”为数呢?按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九是阳数最高的数,具有吉利之意,故取名“九曲桥”,实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民间更是流传着“儿童走九曲,幸运久久久;学子走九曲、考分九十九;情侣走九曲,天长而地久;老翁走九曲,活到九十九”的民谣

2022上海重庆西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三

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1369),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静安寺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建静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两侧增建两座楼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静安寺恢复旧观。光绪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静安南翔塔院”一座,将静安寺历代祖师灵骨迁葬该院,并建祖师祠,供历代祖师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专人管理。直到民国年间,尚有七十三间房屋,土地六十四亩。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内无所建树,而寺产纠纷兴讼不断,留下许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师继任住持,革弊图新,转向佛学教育,注重佛学研究,曾举办数十次佛学讲座,分别礼请应慈、圆瑛、芝峰、丁福保、赵朴初、蒋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讲,同时成立静安寺护法会,会同监院密迦整顿寺务,寺风顿有起色。

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并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栏一侧,竖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为静安寺标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在揭幕典礼上,太虚大师以三喜临门,亲自主持剪彩,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间,静安寺还于寺后门向华山路,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该校由持松、白圣、赵朴初、毛效同、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师主持教务。两校经费均同静安寺负担。

{$上海外滩导游词 ·上海南京路导游词 ·世纪大道导游词$}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周孝廉、奚亚夫二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静安寺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静安寺方丈。同时,静安寺会体僧众也赞同德悟、密迦这一建议,亦函呈上海市佛教会请求改制选贤。于是,上海市佛教会尊重住持德悟法师及全寺僧众愿望,于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全寺僧众,举行会议,一致决定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接任时,提出四项要求:“一、静安寺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静安寺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酬应,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三、寺内经济应行公开,尽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如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持松法师担任住持后,任命白圣为监院,四项规约,得以实施,寺务大有进展。

2022上海重庆西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四

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海纳百川的地方;上海,我的故乡我的家。

上海又称申城,而如今网络微博上又有了新的称呼:魔都。

上海是座美丽的城市,有节奏,有文化,有创新,有活力。

在这座城市里,我们周围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哥哥姐姐可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而张口闭口上海闲话的阿姨爷叔倒并不一定是正宗上海人。

在这座城市里,每天都会有变化,每天都会有事情发生……

我想告诉大家,作为上海人我特别喜欢“一抹绿”,它有一个平凡又上口的名字:小白菜---志愿者。

自从上海世博会后,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白菜们”的身影:每天清晨,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可以看见“一抹绿”在协助交通管理;小区里,“那抹绿”正在清理的乱扔的垃圾;在医院,“有抹绿”热心的引领着就医的病患;地铁口,“这抹绿”面带微笑迎来送往来自各方的乘客……

其实就在我家也出现了这样的绿,那就是我的“白菜妈妈”。我妈妈去年当上了区图书馆的志愿者,每周双休日她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去图书馆帮助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图书。将借阅者归还的图书整理上架,还要不停的整理被读者翻乱的图书。妈妈当志愿者没有报酬还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很多人不理解,但我每次看到妈妈那洋溢着快乐和满足的笑脸时,我知道那是帮助别人后的幸福。妈妈告诉我,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如果将自己的爱传播出去,将会得到更多的爱。

我也要当小小志愿者,去帮助更多的人,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充满着爱,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